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检验教学设计
挑战:新技术、 新方法的不断 涌现,对教师 和学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0 1
机遇: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的发展,为微 生物检验教学 提供了更多的 资源和手段
0 2
挑战:学生实 践能力的培养 和提升,需要 教师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 段
0 3
机遇:校企合 作、产学结合 等方式,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 实践机会和就 业渠道
0 4
微生物检验教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技术发展:新技 术、新方法的不 断涌现,如分子 生物学、生物信
息学等
教学改革:教学 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等方面 的改革和创新
实践教学: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加强国 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的 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微生物的代谢:了解微 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 异:了解微生物的 遗传物质、变异和
进化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 构:了解微生物的 形态、大小和结构
特征
微生物的检测和鉴 定:了解微生物的 检测方法、鉴定技
术和标准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方法
显微镜观察法:直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培养基培养法:将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上,观察其 生长和繁殖情况
微生物检验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概 述 03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04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实 验 与 实 践 05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评 价 与 改 进 06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资 源 与 支 持
添加 标题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生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微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包括微生物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2.使学生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3.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介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等。
(2)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包括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微生物学检验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特征、致病机制等。
2.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检验技术。
(2)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3)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案例教学等。
2.教学资源: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教材、多媒体课件、微生物学专业期刊等。
五、课程评价和考核1.课程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等。
(2)学生实验室操作:包括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
(3)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2.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检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2)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定。
(3)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效果及思政教育1.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能够使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意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和临床检验的认识,提高他们解决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a.微生物学基础知识b.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常见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与进展a.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b.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最新进展和技术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管理a.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控制b.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安全管理c.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评价三、思政教学设计1.以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人民群众健康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疗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强调医学伦理与专业素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需要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和专业道德品质,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医学伦理和专业素养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做一名具备责任感和爱心的医生。
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与时代同步伐的意识和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应用与进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视频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相关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视频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实践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过程和关键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和研讨,并进行成果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意义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临床诊断中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快速地诊断疾病和开展相应的治疗。
2.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且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
3.通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微生物检验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微生物检验中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医学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安排1.微生物学检验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学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2.常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项目:介绍临床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项目,如细菌培养与鉴定、真菌培养与鉴定、病毒检测等。
3.微生物学检验质控和质量管理:介绍微生物学检验过程中的质控和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学习常用的微生物学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学习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和报告,包括结果的解读和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亲身体验和参与实际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
五、教学评价1.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堂中专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的教学设计
一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8 月 中旬 刊
科学 ・ 自然
堂 中专食品微 生物检 验课 的教 学设计
敖 海 英
( 北京 商贸学校 北京 1 0 0 1 6 2 )
【 摘要】 本文作者总结了一堂中专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的教学设计, 讲明了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如何在教学过
清洗包扎器皿
3
2 0 湿热灭菌
4 2 o 1 2 年 1 1 月 2 7 日 第 6 节 课 篙 秀 馨 甏 稀 释 和 接 种
● ● ' , ' ' ' l ' , ’ , ' , , ● ' , ’ ' l , , ' , ' l ’ ' ' ' , , l , ' , ’ ' ' ' , , ,
者. 教师的作 用主要是 对学生进行积极正 面的引导 , 并指 导和 回答 学生在 完成 学习任务 的过程 中所遇到的 问题 。思 维课 堂 有利 于促 进教 师 角色的转 变。师生在教 学 中可以 比较 自由地 交流 和沟通 , 建 立平 等、 民主 的师生关 系, 形成和谐 、 宽松 的课
决 问题 的 办 法 。
四、 思维课 堂有利于促进教师角 色转变 , 建立和谐 平等的
师生关 系。
传统的课 堂教 学教 师 多注重知识的传授 。课 堂教 学气氛 沉闷 , 枯燥无味 , 学 习压 力较 大, 缺乏兴趣 , 根 本无法体验 到学 习的满足 与快 乐。 而新课 程理念下的教 学活动 中, 学生是学 习 的主体 , 教 师应该是 学生学 习的 引导者 、 促 进者、 合作者 、 帮助
堂环境 。本节课整 个教 学过程 , 都是在教 师引导下和参与 下, 让学生通过 自主 学习、合作 学习和探 究学 习等不 同的学 习方 现 新 的 问题 。 式进行知 识的建构 。从构建 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到 学生动 手 三、 思维 课 堂有利 于 关注 全体 学 生 。 注重 学 生的 形成 性 绘制 思维导 图。 再到 对思维导 图的 完善 。 无不是 在教 师 的参 与 评 价。 下完成。在思维导 图教学过程 中, 体现 了由重教师的“ 教” 的表 在 思维课 堂教 学过 程 中, 可以做 到既 关注整体 , 又关怀 个 演 向重 学生的“ 学” 的指导 的转 变: 由教 师的居 高临下 向师 生 体, 发 现并挖掘 个体的独特性 。 从 而实现 真正意 义上 的 因人施 平等合作 的转 变: 由重知识 传递向重人 的发展 的转 变。 教 。通过 学生的思维导 图的作品 , 能够呈现每 个学 生的知识 结 以“ 思维导 图” 引领“ 思维课 堂” 的 尝试 . 我还在继 续 , 因为 构, 发现 其对课程 的理解和认知程 度 。 对 学生所存在 的具有共 现在 的状 况还 远远不能称之 为成 功。我觉得 这种方法还有很 性 的 问题做 出具体 的指 导 ,从 而做到在 关注整体教 学质量 的 大的 空间可以发展 。 而且也 同样存 在着诸 多问题还 没有解决 。 提 高的 同时, 也能够关注各个层 次学生的成 长。本节课 的整 个 所 以继续探 求势必会取得更 大的 突破 。 教 学过程 , 包括创设 的各个活动 、 问题 , 都是 面向每一个 学生 , 总之 ,思维课 堂能够活跃课 堂氛围 ,调 动学生 学习积 极 体现 了“ 一切为 了每 个学生 的发展 ” 的新课程 理念 。如 让每 个 性 , 凸现新课程理念 中, 思维导 图能够极 大地提 高学生 的理 解 学生构建 思维导 图:西 北地 区荒漠化 的 自然、人 为原 因分析 能力和记 忆能力。所以 。 将 思维导 图引入教 学 . 为教 学改革 注 等。在构建 思维导 图时.教 师启发 : “ 思维 向各 个方 向 自由发 入 了新 的 活 力 。 散. 自然地 表达你 所要表 达 的 内容 , 能 想 多远就 想 多远 。” 这 【 困惑于思考】 : 样 ,就使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 思维课 堂 中学生的 活动 虽然充分有效 . 但 是相 比传统教 展 。另外 , 新课程 强调 以学生发展 为主的评价 , 教 师通 过对 学 学, 学 习同样的 内容所 需花费的时 间需更长 . 在 当下课 时安排 生绘 制思 维导 图的过程评价 以及对 学生 最初 和最终 的思维导 紧张 、 教 学任务繁 重的情 况下 , 如 何协调 二者的 关 系, 是 我 最 图加 以比较 ,就 可及 时 了解 学生学 习的进展 , 诊 断 学生的 问 大 的 困惑 。 题。 激发 学生把新的 意义并入 已有知识 中, 这就是 思维 导图的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由我院医学系联合本市内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进行课程开发。
2010年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调研,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构建了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行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校企合作,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教学以“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微生物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并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按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充分发挥教研室兼职教师的优势,增添了案例(病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训操作及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临床医院实习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2.行动导向法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能力.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按照“标本处置→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各层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构建起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启发引导法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以探讨、研究的手段,利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能应用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该课程的宗旨.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仅起验证作用的方法,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
涵盖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难度,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把握
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题型设置
理论考试内容设置及难度把握
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致病菌检验等。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02
CHAPTER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命名规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方案设计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基种类与选择
初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问卷,选取身边的同学、家人或朋友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3.选择一种微生物(如酵母菌、大肠杆菌等),查阅资料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应用领域和防治措施,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科普文章。
b.分析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繁殖
a.介绍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b.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c.解释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如分裂、孢子、病毒复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结构、营养与生长条件、生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微生物的作用。
4.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微生物的结构、营养、生长与繁殖等方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现象,如发酵、腐败等,记录观察过程和发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观察日记。
6.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微生物实验,如制作酸奶、泡菜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学生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食品安全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2.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并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三、教学内容1.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概述;2.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前的样品处理;3.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方法;4.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数据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内,进行真实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3.学生讨论: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法;4.学生报告: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教学流程第一次课1.理论授课:讲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2.实验操作:向学生演示样品处理和实验方法;3.学生讨论: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次课1.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学生报告:学生在课后准备实验报告。
第三次课1.理论授课: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2.学生报告: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口头汇报和答辩。
六、实验器材和材料1.细菌培养基;2.培养基平板和培养基液体;3.微生物检测器具:平板计数器、显微镜等。
七、实验内容实验一样品处理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样品制备以及序列稀释;3.样品稀释液的铺平。
实验二微生物检验实验1.取少量的落点样品,均匀扩散在平板上;2.入温箱,培养出菌落;3.菌落计数和数据记录。
实验三数据分析和判断1.利用计数器数出菌落数;2.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判断样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性质:思政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主要微生物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养成严谨的实验操作习惯和诚实守信的科研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长、代谢等基本知识。
(2)微生物病原体:常见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常见微生物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质控与质量管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常见的质控方法和质量管理原则。
2.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理解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学科交叉:与临床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开展交叉教学,增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学习评价和考核1.学习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实验操作能力、课外学习情况等。
(2)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掌握水平和能力。
(4)课程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实习情况,撰写关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习报告,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医学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该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能,了解与微生物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支持。
因此,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验室操作,向学生讲述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医学技术人员。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医学发展通过介绍微生物学检验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和医学发展。
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和医学伦理事件,向学生传递医学伦理、医疗安全、患者权益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医学技术人员。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需要与老师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演练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同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医疗团队成员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组织 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实验教学过程实施
实验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指导书,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 利进行。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 验现象和数据,教师巡视指 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 作。
实验分析
验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教学过程 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持续更新
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 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保持教 学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05 学生参与和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讨论环节设计
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出与微生物学相关的有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
网络资源推荐
1 2
专业数据库
推荐学生使用如NCBI、EMBL等微生物学领域的 专业数据库,以便获取最新的基因序列、蛋白质 结构等信息。
在线课程
引导学生参加Coursera、edX等在线教育平台提 供的微生物学相关课程,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3
学术论坛
鼓励学生参与小木虫、丁香园等学术论坛的讨论 表现
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贡献等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 的20%。
作业完成情况
布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 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
组织闭卷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50%。
04 教学过程实施与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实施
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案 例
汇报人:XX 2024-01-29
目录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学设计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学设计教研室预防兽医教研室
使用班级
任课教师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2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3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4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5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6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7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8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9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10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 11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2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3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4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5 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签字: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6
畜牧兽医学校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授课次序:17。
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无菌操作规范及实验室安全要求
实验过程中,避免已灭菌物品与未灭 菌物品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无菌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操作规范及实验室安全要求
实验室安全要求
熟悉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使用电器设备时,注意用电安全,避免发生短路 或火灾。
微生物检验技术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微生物检验方法与技术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常见微生物检测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概述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定义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旨在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以 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医学领域,微生物检验技术可用 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食品工业领域,可用于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检测;在环境保护领域,可用于监测和评估 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污染程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生理特性 和分类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将疑似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中,利用自动化血培养仪进
行培养,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02
尿液细菌培养与鉴定
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通过接种环划线接种到琼脂平板上,进行细菌分
离培养,并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来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除了传授检验技术和知识外,思政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通过思政教育的介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提高其医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主要的检验技术和流程。
2.能力目标:具备独立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能力,包括样本采集、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3.思想道德目标: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生长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讲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2.技术和流程:具体介绍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技术及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处理和实验操作细节。
3.仪器设备和质控:了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仪器设备和质控措施,培养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视。
4.医学伦理和思政教育:引入医学伦理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与现场实习和医院实习,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个性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五、评价与考核1.学习考核:定期进行笔试、实验操作和实习考核,考察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07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实验设 计
实验选题与背景分析
选题方向
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 义的微生物学检验相关课题,如食品 中微生物的检测、临床微生物标本的 分离与鉴定等。
背景分析
深入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现状、发展趋 势和实际应用情况,明确实验目的和意 义,为实验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实验方案制定与优化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原因。
实验报告撰写与答辩技巧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 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等部分,确保报告的完 整性和条理性。
答辩技巧
准备充分的答辩材料,包括PPT制作、演讲稿撰写等,注意语 言表达的清晰性和逻辑性,积极回答评委提问并展示实验成果。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contents
目录
•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概述 •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基础 • 细菌学检验技术及应用 • 病毒学检验技术及应用 • 真菌学检验技术及应用 •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及应用 •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实验设计
01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与定位
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其在医学、卫生、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寄生虫防控措施及实践
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消灭寄生虫传播媒介;实施预 防接种和药物预防等。
控制措施
对寄生虫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对疫区进行监测和灭虫处理;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前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离和鉴别及其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随着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和健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学和健康。
2.提高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兴趣,增强专业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思政教育内容1.科学精神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和健康。
同时,可以讲解一些科学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贡献,向学生们展示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健康知识教育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健康观念,重视个人卫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伦理道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增强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检验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外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医学实验室、微生物学研究机构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五、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通过讲解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繁殖方式等内容。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快速诊断试剂盒、核酸扩增技术等。
3.疾病病原微生物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doc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摘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了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讲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有必要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重组并优化课程设计.本文从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实施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本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的经验与认识,并深入解析其课程体系建设意义,为今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方法提供思路,以达到“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培养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及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基础。
ﻭ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体系1教学定位分析ﻭ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三基”外,为适应今后的职业发展,还应融入本课程的前沿进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念,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幻灯、动画、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5]。
ﻭ2教学实施设计ﻭﻭ2.1更学观念2.1.1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挖掘学习潜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技能.2.1.2精选与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理论更新速度较快,且与其他生命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容繁杂,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必须在消化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又不失精炼、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系统而又兼顾个别。
2.1。
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1.引言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检验项目,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文将针对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卫生理化检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卫生理化检验作为医学诊疗中常见的检验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和操作;•掌握卫生理化检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方法;•能够在实验中正确地操作、分析和解读卫生理化检验结果。
2.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卫生理化检验的方法和操作;•卫生理化检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方法;•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的介绍。
2.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方法:•理论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详细介绍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介绍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和操作,以及卫生理化检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方法。
•实验操作:结合实验操作,实现卫生理化检验的方法和操作的真实演示,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分析和解读卫生理化检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卫生理化检验。
###2.4 评估方法本教学设计的评估主要以实验成绩为主,包括以下方面:•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做出结论的准确性。
3.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验项目。
因此,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操作;•掌握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方法;•能够在实验中正确地操作、分析和解读微生物学检验结果。
3.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和操作;•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方法;•结合实验具体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生物学教学设计
微生物生物学教学设计概述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到很多领域,例如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因此,对于生物科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微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微生物生物学的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微生物学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2.理解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例如微生物在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3.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工具和设备;4.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实现对某个微生物领域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2.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3.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培养;4.微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操作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检测和鉴定;3.微生物的保藏和传播;4.微生物实验的安全操作。
创新项目1.选择一个微生物领域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2.设计实验方案,实现针对该问题的实验;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有关该问题的结论;4.通过课堂报告等方式,分享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授课,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2.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熟悉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工具和设备;3.讨论和交流: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4.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中的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3.创新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结通过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并开展创新项目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微生物学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由我院医学系联合本市内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进行课程开发。
2010年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调研,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构建了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推行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校企合作,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教学以“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微生物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倡导并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按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充分发挥教研室兼职教师的优势,增添了案例(病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训操作及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临床医院实习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2.行动导向法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能力。
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按照“标本处置→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报告” 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的学习,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各层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构建起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启发引导法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以探讨、研究的手段,利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能应用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该课程的宗旨。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仅起验证作用的方法,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理论、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模拟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开放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践性教学采用实训、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及管理体系。
近年来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微生物检验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学习。
同时增加临床一线的见习、实习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带着问题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此外,课外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实训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
5.多元立体法提供多媒体、多渠道教学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服务了教学。
如教学大纲、习题集锦、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资料、电子教案、实训DV、学习指导等,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
引进国内、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参、影像资料),聘请行业专家、主任(或主管)技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短期培训,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6.综合评价法采用单元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课程评价与临床反馈相结合。
实行校企双向评价、反馈及管理机制,注重教学及其评价的实效。
(1)理论教学:每个单元均有学习指导、测试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并设有期中、期末、毕业考试。
(2)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有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操作流程;实训评分标准。
校外实践教学:有见习、实习计划、实习手册、实习考核标准。
(3)校内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50%,理论考核占50%。
(4)临床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90%,理论考核占10%。
(5)毕业考核:由临床检验科主任(行业专家)或微生物实验室主带教老师、学校专职教师进行毕业综合实训考核。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1.依靠行业,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由以往的学校单向培养转向学校、临床医院共同参与培养,形成学校与临床实习基地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聘请本市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实践性教学、医院见习及顶岗实习。
共同建设课程与管理教学;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有效互动,或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或边学边做、亦工亦学。
所谓“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师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指导学生操作,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完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由教师讲解,予以解决。
教学医院设有供学生上课和培训的教室,可以开展微生物检验教学;学校设有临床医院的实训场景,可以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技能操作,真正做到了“教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采用“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是开展微生物检验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2.突出实践,强调“递进式”培养技能制定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早实践,多实践,课程实践不断线”的实践性教学方案。
合理设计实训、见习、实习等关键环节。
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梯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顶岗实习,逐步递进阶段性完成,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综合技能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的综合实训和岗位专项实训;第四阶段学生分散到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微生物检验顶岗实习。
临床医院实训基地的综合见习贯穿前三个阶段。
此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临床医院检验科的广泛认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行动导向,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强调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
结合课程特点承接临床微生物检验项目,强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实践教学仿真化。
在技能训练期间,课程教师组织学生为学校周围的居民服务,不仅拓宽了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途径,更是以社会为课堂,既服务于社会,又能培养了敬业爱岗高素质人才。
4.以人为本、注重综合评价技能积极探索与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围绕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采用分阶段考核和综合评价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由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出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
《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不仅增加实训课,而且为了突出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方法还采取实践操作单独考核,技能成绩单列的措施。
在考核中我们既要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要考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综合操作技能考核采用临床检验科主任(或临床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测评的方法。
包括:(1)学生按教学进程表的规定进行常规实践考试。
(2)毕业实习之前,进入实训中心,结合检验个案分析,强化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3)毕业实习期间,由临床微生物室进行毕业临床能力考核(操作和理论)。
(4)毕业实习结束,由临床检验科主任(行业专家)或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老师、学校专职教师进行毕业综合实训考核。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1、采用校企合作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作用,与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模拟临床微生物检验任务、以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件内容精炼,形象生动,配合网络教学环境,受到学生的好评。
如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非肉眼所见,通过PPT、flash 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教学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上网公布,以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了解和掌握。
2、运用网络资源实施综合教学利用现有网络学习资源,对学生开展随机自主学习。
自编了习题集锦,并将逐步设立和完善学习答疑台,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师生信息互动,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自学和交流。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图书期刊等资源,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书籍,布置思考题,通过自学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
跟踪微生物学科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3.利用实训设备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临床顶岗实习(在教师指导下)的工作状况和岗位要求。
这些灵活多样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1.学校拥有校园网,并有专门的校园网维护人员,硬件设备能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共享。
2.学校配备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
并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之用。
3.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及专业刊物丰富,供师生随时使用。
4.设有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同时利用专业书籍与期刊、internet网连接专业网站,及时查询专业信息,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自主学习环境,对课堂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法紧扣实践主线,注重教学与临床实际岗位接轨,使培养的学生能学用结合,符合临床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训与考核提高学生规范化操作水平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