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讲义)含解析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讲义)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1.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在冷热、干湿不断地交替,变冷变暖都是正常的,目前地球处于变暖的时期,但人类活动的生活生产活动加剧了变暖的速度。

2.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时气温较低冰川扩张,间冰期内气温较高冰川退缩。

但是冰川一直存在。

二、全球气候变暖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CO2排放以及森林遭到破坏。

导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角度:分析对农业、工业、交通建设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④对农业的影响⑤对工业的影响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减排(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适应(培育耐旱农作物适应气候);吸收(植树造林,加强热带雨林等生态区的保护)【课堂练习】【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四)】研究全新世气候演化的时候,其中常把蒿属孢粉和藜科孢粉的比值(A/C)作为衡量指标。

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藜科孢粉代表干旱。

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附近的蒿藜(A/C)曲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甲时期气候特征A.寒冷B.炎热C.干旱D.湿润2.甲时期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西北风增强②西南风增强③东南风增强④东北风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D 2.C【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1.甲时期蒿属孢粉比例较高,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D正确。

2.甲时期气候湿润可能受湿润的夏季风的影响增强,主要东南风和西南风,C正确。

西北风和东北风寒冷干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全球变暖现状和原因 (49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全球变暖现状和原因 (49张PPT)

据统计,全球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60%—70%分布在距海岸线不到200公里的范围 内,也就是说,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和经济最繁华 的地区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
低地淹没
图瓦卢
由于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大洋洲岛国图瓦 卢的居民从2002年起将被迫举国搬迁。 “图瓦卢的领导人承认由于抵挡不了日渐上升的海 水,他们将迫不得已舍弃家园。”
③破坏生态环境
冰川分据布俄范罗多围斯年缩新来小闻,等网生1活1在月北16极极日端圈报气内道候的,增加 爱斯基摩人一直以海豹、驯鹿、 北极熊及北冰洋我的将鱼何类去为何食从。?而??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北极地区的威冰胁层生开物始生大存面积融化, 那里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海豹和北极熊等动物由于不 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它们的数量 在锐减。这一变化正越来越严重 地威胁爱斯基摩人的食物来源。
工业革命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地区,南美洲分布面积最大
巴西的热带雨林占 全球的30%以上
在过去的十年间,热带和亚热带国家50% 以上 的森林转化为耕地。巴西热带雨林被破坏的主要 原因一是烧荒垦地,种植大豆,二是非法砍伐, 走私贵重木材。
2. 变暖的原因(人为和自然)
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增加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和对地面的逆 辐射,使气温升高。
总结
森林大量被砍伐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全球气温升高(变暖)
人口增加
极地冰川融化
海水因升温膨胀
全球干湿状况变化
海平面升高
中纬度变干旱,农耕区退化成草原
沿海低地被淹
高纬变暖,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治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典例分析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1)A (2)B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显示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较大,四选项中,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蒙古高原都位于北半球,但蒙古高原纬度较高,故升温幅度最大。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南北半球在大气成分、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但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升温慢。

命题突破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地形起伏和大气运动示意图,且已知D处7月平均气温为6.5℃。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C处只有冬季才会出现积雪B. B处一定比D处气压低C. A处此月平均气温超过30℃D. C处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2. 图中四点降水最多的是()A. AB. BC. CD. D【答案】1. D 2. B【解析】1.D处7月平均气温为6.5℃,C处比D处高1500m,温度在0℃以下,A错误;B处气流上升,气压低,D处气流下沉,气压高,B错误;A处与D处相关3000m,气温相差18℃,D处7月平均气温为6.5℃,C错误;C处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D正确。

地理高考题

地理高考题

地理高考题题目: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它会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变暖会使气温上升,平均气温比历史平均气温高出一至三摄氏度。

这会使许多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灾害性天气(如洪涝、滑坡和旱灾)加剧。

此外,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污染、污染物扩散,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使得空气质量显著下降,健康也将受到重大威胁。

此外,全球变暖也将影响地理分布格局。

气候变暖会导致自然植被消失、物种死亡、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微观环境发生巨变,使原本生存在这些环境中的物种处境艰难。

植被扩散和消失,会对地表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使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全球变暖不仅会给地理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它还会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环境。

变暖会导致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密切的人类社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国家和地区应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暖伴随着许多其他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臭氧损害、植物和动物物种灭绝等等。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还将带来更广泛的后果,影响整个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和应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节能减排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降低碳排放需要各国采取积极措施,如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制度,以限制碳排放,保护环境。

此外,人们还需要从大局出发,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废物产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减少森林砍伐也是有效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森林能够有效吸收和库存碳,起到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

此外,森林维护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将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碳排放,减少森林砍伐,以及改变生活方式,保护环境,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

另外,国家应实施一系列政策,以加强环境保护。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大气的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2.碳循环过程读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①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自然状态下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全球变暖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提示:全球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请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判断正误)(1)最严重的影响——丧失生存空间。

(√)(2)减轻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命题视角(一)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实践性学习碳排放交易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1月1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CO 2。

知识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 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水位上涨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2.影响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知识点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知识点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第1题,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

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

第2题,M时期为寒冷的时期,世界上冰雪量会增加,由于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答案:1.B 2.C如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通过下面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原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岸线变迁等。

2020版高考地理 15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 15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8年11月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 ℃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1.B 2。

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读1960年以来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与同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回答3~4题。

1961~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1961~2014年西藏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3.由此可知,近6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趋势为( )A.温湿B.冷干C.冷湿D.温干4.由此推断,西藏地区( )A.年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B.冰川融水增大,湿地面积扩大C.可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牧业生产D.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东、南移动3.A 4.C [第3题,图中显示,近6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与平均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

第4题,西藏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原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地面水体蒸发加剧,湿地减少;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西、北移动.由于温带范围扩大,降水增多,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也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发展。

](2019·临沂模拟)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

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典例引领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

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1~2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2.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故选C。

第2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

答案:1.C 2.D二、考点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具体影响如下图所示:(2)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有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下图所示:(2)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图所示:(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考点训练读图1,回答1~2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2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土地退化考查角度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2019年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

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答案▶ 1.A 2.D 3.C考查角度2▶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讲义)含解析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5全球气候变化(讲义)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1.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气候在冷热、干湿不断地交替,变冷变暖都是正常的,目前地球处于变暖的时期,但人类活动的生活生产活动加剧了变暖的速度。

2.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时气温较低冰川扩张,间冰期内气温较高冰川退缩。

但是冰川一直存在。

二、全球气候变暖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CO2排放以及森林遭到破坏。

导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角度:分析对农业、工业、交通建设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④对农业的影响⑤对工业的影响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减排(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强国际合作);适应(培育耐旱农作物适应气候);吸收(植树造林,加强热带雨林等生态区的保护)【课堂练习】【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四)】研究全新世气候演化的时候,其中常把蒿属孢粉和藜科孢粉的比值(A/C)作为衡量指标。

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藜科孢粉代表干旱。

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附近的蒿藜(A/C)曲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甲时期气候特征A.寒冷B.炎热C.干旱D.湿润2.甲时期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西北风增强②西南风增强③东南风增强④东北风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D 2.C【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1.甲时期蒿属孢粉比例较高,蒿属孢粉往往反映气候湿润,D正确。

2.甲时期气候湿润可能受湿润的夏季风的影响增强,主要东南风和西南风,C正确。

西北风和东北风寒冷干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12题 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12题 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12题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1、南美洲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

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该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的原因是()A.临近太平洋,增温增湿B.临近亚马孙平原,水汽多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水汽多D.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2、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3.M地小麦收获期间,与我国徐州(34°15N,117°11E)相比,悉尼(33°51S,151°12E)( )A.白昼时间较短B.日出时刻较晚C.正午太阳高度较高D.正午物影较长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2.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小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4、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和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每间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而成,从高处俯视,土塔并排组合起来像蜂巢一样,所以被称为“蜂巢屋”(如下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 000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为什么?(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答案:(1)呈上升趋势。

原因: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消耗减少。

(2)呈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全球气候变暖。

(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二、归纳总结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等。

(2)人为原因2.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三、跟踪训练[2019·洛阳市高一期末]2018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

如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第1题,由图分析,已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3 从南极高温学全球气候变暖-答案及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3 从南极高温学全球气候变暖-答案及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专题3从南极高温学全球气候变暖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D3. C 4.A 5.D 6.B 7.A 8.C 9.B 10.C 11.A 【解析】1. 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2. 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

3. 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4.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赤道附近降水更多,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因此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5.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岩石裸露,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积雪面积减小,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应减少;积雪面积减小,反应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

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D正确。

6.读图可知,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错误。

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正确。

③是大气逆辐射,全天都存在,C错误。

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错误。

故B项正确。

7.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可以吸收、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A正确;微粒不直接影响被大气吸收的②,因其处于19千米高空,对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传递影响较小,对到达地面的③,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影响不大,对这些因素影响,不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C、D错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全球气候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全球气候变化重难点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如下:①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对全球变暖有着影响。

另外地球正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②人为原因: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下图:(2)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③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重难点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跟踪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增加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大量使用制冷设备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1.C 2.D[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雨林面积扩大;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火山、地震的发生与全球变暖无关。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上人为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3.D 4.C[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第五讲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课件(共37张PPT)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第五讲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课件(共37张PPT)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第五讲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课件(共37张PPT)(共35张PPT)第五讲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命题思路:全球变暖与地理环境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思路是以全球变暖现象为载体、以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就对措施为突破口,以全球变暖反思人地关系为统领,展现地理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考查形式上选择题有可能出现,主要形式仍然会以全球变暖为背景,以文字材料和图片等信息呈现解题要素,用综合思维反思我们目前的人地关系,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人地协调!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火山活动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

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变暖影响的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变暖影响的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全球变暖影响的分析一、典例剖析典例.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解法指导]读:明确图中所示为青藏高原东部;不同图例所示经历冰期的次数;图中所示山地冰期次数及位置。

提:从位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处于抬升过程中,山地高度不断增加;山地抬升的越早,经历冰期次数越多;点苍山曾经经历过末次冰期,而现代冰川缺失。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板块交界处与山地海拔的关系;全球气候变暖对山地冰川的影响。

答案:(1)B (2)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2)末次冰期和现代相比,点苍山的日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冰期是地球上的寒冷期,气温低,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点苍山不易发育现代冰川;植被分布在气温较高的地带,而冰川发育在年均温低于0 ℃的高山高原地带,所以植被多少对冰川发育没有影响;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苍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结合板块运动知识可知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使得该地区的海拔逐渐升高。

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热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D.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D.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

故选A。

第2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

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

故选B。

第3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故选C。

答案:1.A 2.B 3.C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讲)(含解析)

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2.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的变化1.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

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知识拓展】(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知识点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1.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3.雨热不同期的独特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

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

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

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

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A.1965~1975 B.1975~1985C.1985~1995 D.1995~2005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答案 1.C 2.D 3.A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知识梳理:京都议定书
知识梳理:京都议定书
知识梳理:京都议定书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 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提示: 3、C 4、A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 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典例探究: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材料显示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 较大,四选项中,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长江 中下游平原和蒙古高原都位于北半球,但蒙古高原纬度较高,故升温幅度 最大。 2、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南北半球在大气成分、太阳 辐射、大洋环流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但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 球升温慢。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 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 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 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 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 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答案提示:1.A 2.B
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下图为1960—2010年阿尔金 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1960—2010年间( ) A. 冰川面积显著增加 B. 气温波动下降 C. 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 D. 冰川消融面积过半 4. 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 最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寒潮频发 C. 地壳抬升 D. 流水侵蚀
答案提示: 5、A 6、B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 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 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 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一旦能 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 家的梦想。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 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 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 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 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典例探究:
【详解】 5、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 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 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6、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 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导致该 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小结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的利弊分析
知识梳理:如何减小全球变暖的危害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 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 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 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 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 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 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 境。
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
要原因是什么?
【详解】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
答案提示:夏季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典例探究: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详解】西北航线可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 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 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 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消失。
典例探究:
【详解】
3.读图可知,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 敏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提高,从而导致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 融化退缩;由此可见,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具有相关性.C正确。 4.读图可知,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 敏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提高,从而导致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 融化退缩,A正确。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 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 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二)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 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 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 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命题思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将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
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
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
,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高考地理
命题思路是以全球变暖现象为载体、以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重后果可能有哪些?
【详解】从图中提取信息即可。
答案提示: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 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典例探究: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
面积最小。
就对措施为突破口,以全球变暖
关系为统领,展现地理
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在考查形式上选择题有可能出现,主要
形式仍然会以全球变暖为背景,以文字材料和图片等信息呈现解
题要素,用综合思维反思我们目前的人地关系,只有人与自然协
调发展、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人地协调!
知识梳理: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 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 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7、(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
生的严重后果可能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
节而变化,一般是
面积最
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
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
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
道”?
(4)结合材料,我们如何应对
全球变暖?
典例探究:
答案提示: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捷径,经济价值非常高。
典例探究:
(4)结合材料,我们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详解】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 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及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对等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 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通过技术和行 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