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结交了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23 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

(2)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如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

(3)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

(4)刺猬冬眠。冬眠结束,刺猬醒来,当气温上升到10度时,刺猬会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源。

5.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小刺猬了解还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小刺猬。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刺猬。

二、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3.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红枣,尤其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枣的样子。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小节)

5.谈话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学生自由朗读。)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1)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谁知道“钦佩、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3)“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谈话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

偷枣的呢?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浪纹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5.教师利用课件引读第2~11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1)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3)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4)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6.谈话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尤其是从他偷枣的动作中更能感受到它的聪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十自然段,标出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7.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指名朗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8.请同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用自己的话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它先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再用力摇晃,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然后噗的一声掉了下来,慢慢地活动起来,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最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9.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聪明机灵)

10.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小刺猬迅速隐藏,进一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四、细读感悟,总结拓展。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小刺猬的聪明机智。

2.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

23 带刺的朋友

板书设计:

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23.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枣、馋”等10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 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事情,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动词,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能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刺猬) 简介刺猬: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苏南民间又被叫做"偷瓜獾"。刺猬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两周内刺软眼盲。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和豪猪不同,刺猬的刺不能脱落。刺猬一般能抵抗许多种毒物,但无法抵抗杀虫剂,有时因误食被杀虫剂杀死的虫子而中毒身亡,也因为行动缓慢,有时会被高速行驶的车辗死。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板书课题:23带刺的朋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交流动物,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喜爱小动物、喜爱小刺猬,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 宗介华:北京人。1948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儿童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太阳花》、《金银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魔笛声声》,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主编《中国儿童学50年精选》、《小学生作文全能大全》等书,发表、出版作品共32部。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创作了《沐浴在和谐的春风里》等儿童歌曲。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

课程《与人为善以和为贵》题目答案

【判断题】“仁”的基本精神即爱人和善待他人,在这一点上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实质基本类似 A. 正确 【多选题】下列语句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是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D.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多选题】我们的祖先对“善”的价值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把“善”看作“大” B. 把“善”看作“宝” C. 把“善”看作“乐” 【单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的表述为()。D.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单选题】“与人为善”一词来自()篇中讲的一个故事。 B. 《孟子?公孙丑》 【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对“善”的研究一直是和人性以及道德密切联系的。()被视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A. 仁 B. 义 C. 礼 D. 信 【单选题】“善,德之建也”出自()D. 《国语?晋语》 【单选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下列哪部经典()? C. 《大学》 【判断题】《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A. 正

确 【判断题】古今中外,一切主流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等,无不把价值观的终极标准指向真、善、美。 A. 正确 【单选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出自()。 B. 《易经》 【判断题】综观中国传统文化,“善”作为一种肯定性的价值观念,是在公元后的典籍中得到广泛运用的。 B. 错误 【判断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名言。 A. 正确【判断题】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A. 正确 【判断题】以和为贵要以和而不同为前提。 A. 正确 【多选题】关于“孔颜乐处”的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儒家对身心和谐的经典描述 C. 出自《论语》 【单选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提出的思想。C. 老子 【单选题】率先提出“和为贵”这一命题的经典著作是D. 《论语?学而》 【多选题】下列经典语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D.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多选题】下列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 《孟子》 B. 《论语》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3、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3、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中的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刺猬偷枣的事)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带刺的朋友) 二、细读课文,“亲近”刺猬。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课件出示)句子: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相比较,交流两个句

子有什么区别。(前一个句子简明扼要,第二个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句子生动形象。) 3.指导朗读: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4.谈话过渡:正因为这些枣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 (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你们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小节,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课件出示)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②读2—5自然段。理解:监视、诡秘。自由朗读。

23带刺的朋友

23《带刺的朋友》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执教:古三小学麦康弟 教学实录、评析:古三小学语文科组 上课班级:古三小学三(3)班 上课时间:2018年11月8日 录像拍摄:古三小学 一、做游戏,串词说话 师:同学们好,知道怎么称呼老师吗?老师先来自我介绍,我姓麦,大家可以叫我麦老师,也可以叫我小麦老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串词说话”。请看大屏幕,谁能用“我”“孩子”来说一句话。 生:我是个孩子。 师:通顺,完整。谁还能说一句不同的? 生:我是个可爱的孩子。 师:好。老师增加一个词:父母。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生1:我是父母的孩子。 生2:父母的孩子就是我。 师:老师增加难度啦!多了一个“宝贝”,谁能说一句话? 生: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宝贝。 …… 师:这几个词难不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另外一组词。请看:我朋友,能用它们来说一句话吗? 生:我有很多朋友。

生:我的朋友是李灵吉。 师:大家造句能力真强,老师增加难度,看我增加了什么词?麦老师,我把自己放进去啦。谁能用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 师:(与生握手)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谁还能用这三个词说不同的话? 生:我和麦老师成为了朋友。 师:(与生握手),你好!我的朋友。老师又要增加难度了,这回增加了“小麦老师”,谁还能说? 生:麦老师是我的朋友,大家喜欢叫她小麦老师。 师:小麦老师和麦老师,听起来感觉真不一样。感觉我们的关系亲近了好多。这节课有这么多朋友和小麦老师一起上课,相信我们会很开心的。 (评析:在串词说话的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感受对同一个人不同称呼当中的情感不同。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揭题导入,质疑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 生:带刺的朋友。 师:(给刺字标上拼音)刺是课文的生字,我们标上拼音再读一次题目。 生:带刺的朋友。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带刺的朋友是谁? 生:带刺的朋友长什么样? 生:写了带刺的朋友什么事?

2016粤教版思想品德八上23《与人为善》同步习题

2、3与人为善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至理格言体现的道理就是( ) ①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喜欢。②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③要对人尊重、平等,以善良之心待人。④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不能以此来对待别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北京有一位环卫工人在清扫马路的时候捡到一个装有5万元现金的手提包。她想:失主此时一定很着急,于就是她就在捡到提包的地方等待失主前来认领,,这一等就就是三天三夜。这位环卫工人做到了(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就是非不明,善恶不分。 C将心比心,急人所难,想人之所想。D平等待人,取长补短。 3、关于与人为善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①自己不愿干值日,却吩咐别人干。②买东西自己不愿付钱,却让别人付。③体育比赛阻止其她同学报名参赛,说有很大的风险。④在救困扶弱、维护正义的情景中与邪恶与错误作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有人认为:“如果对方做错了事,就一定不能原谅对方。因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教训,让对方没有好日子过。”这一观点说明( ) A与人为善就是一种美德,也就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B希望得到她人的尊重,首先要善待她人,理解她人,尊重她人。 C对任何人,只要她犯了错误,就不能原谅她,让她永远记住教训。 D如果您原谅了对方,就等于给对方又一个重新犯错误的机会。 5、观瞧漫画,请您思考漫画中的人们的行 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 A 落水者需要救助,但在可能会葬送自己 生命的时候,可以不做。 B帮助她人,不仅就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 就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做事应多考虑自己。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文中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情?(刺猬偷枣的事) 过渡:刺猬究竟要偷的是什么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课件出示)红枣图片,学生观察。出示句子: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齐读。问:这些枣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飘香的玛瑙”指什么?为什么要把枣子比作飘香的玛瑙呢?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图片,观察比较)

3.指导朗读: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4.谈话过渡:正因为这些枣儿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 三、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呢?(2-11自然段)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为什么说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呢?(出示阅读提示)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3.学生自由阅读,勾划。 4.出示句子,订正。(课件出示) (1)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3)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4)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四、深入学习,体会高明。 过渡:作者看到刺猬偷枣的过程后,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句子,去感悟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吧。 (课件出示) (1)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1)学生自由读句子,问:这两句话在写刺猬干什么?(爬树)用“Ο”圈出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 2、注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作者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2~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学生自由朗读。)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1)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谁知道“钦佩、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3)“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谈话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浪纹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5.教师利用课件引读第2~11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1)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23.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

《带刺的朋友》课堂实录 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2-9小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语。 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师:小朋友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把这一连串动词放到文章中再读读2-9小节,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时的技术怎样或者说偷枣所采用的方法怎样? (生聚精会神地读课文、思考,读完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技术高超。 生:主意很好。 生:所采用的方法比一般的小刺猬肯定要好。 师:对啊,技术高超,方法高出一般的水平,我们用文章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高明。 师: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将给同桌听听吗? 生:愿意。(声音响亮,情绪高昂) (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全神贯注的他们时而伴随着欢笑声) 五分钟后…… 师:同学们刚刚讲得都非常投入,谁愿意给我们来讲一讲呢。

(先是胆大的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随后我又是一番激励) 师:没关系,只要你把手举起来,说明你已经比别人进步了。 生:刺猬先爬上老杈,上了枝丫,停住脚,接着摇晃枝丫,红枣落下,刺猬掉下枝丫,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滚,把红枣扎在背上,最后驮着红枣跑走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给予他掌声。他已经把所有的动词都用上去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了,显然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加入一些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点,说说,可以加一些什么呢? 生:象声词。 师:很不错,看来你已经发现了写作的诀窍了,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生动。还有吗? 生:用上一些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生:把当时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写出来。 师:刚小朋友都已经把写文章的一些要领熟记于心了,现在能把他运用于实践吗? 生:只见刺猬先悄悄地爬上老杈,不紧不慢地上了枝丫,灌满红枣的枝丫、慢慢地弯下来了,刺猬见机停住了脚,接着它用力地摇晃着枝丫,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刺猬“拍”的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还摔得挺重呢!很快,他又在匆匆忙碌着,哦,原来它再把红枣归在一起,就地打了一个滚,把红枣扎在

部编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

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课件出示2)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刺猬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课件出示1) 2.(课件出示3)刺猬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 2.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刺猬夜晚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6篇

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6篇 粤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 《与人为善》 方城县券桥乡第一初级中学孙同海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方城县券桥乡第一初级中学孙同海 (一)、教学设计思想 1、课程标准 交往的品德: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助人,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材分析 “与人为善”指的是以善意对待和帮助别人,是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善良的内涵,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鼓励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善人和善事,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善良的内涵,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正义、人道、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漠无情、损人利己、是非不分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2)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助人为快乐之本。 6、教学方法:(堂清五步教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情境创设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 7、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与学的过程 一、解读善良导入:、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自古以来,善良被人们歌颂、赞美,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2、3课时(部编版)

三语备课组时间:11 月26 日中心发言人: 课题: 23带刺的朋友第 2、3 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 目标 1. 了解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 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 3.拓展阅读《带刺的朋友》的原文,了解小刺猬一家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哪些新的印象。 教学 重难 点 1. 了解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 抓住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回顾: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这位“带刺的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这节课,我们要跟随作者,继续深入了解这位好朋友。 【设计意图: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可以引领孩子们更好、更深入地走近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的生动。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预设:这段话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红枣,尤其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枣的样子,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也为下文“刺猬偷枣”做铺垫。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自然段) 5.谈话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体会文章语言语言的生动。】 (二)学习“刺猬偷枣”部分,体会刺猬的“高明”,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笔圈画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并用上这些动词说说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1)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爬”、“摇”、“掉”、“归拢”“打滚”“扎”、“驮着”“跑”。 (2)刺猬爬上树,用力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后,把红枣归拢在一起,打了个滚儿把红枣扎在背上,驮着红枣跑了。 3.对于这位技术娴熟的偷枣高手,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它,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用“”画出来。 (1)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学生自由朗读。) (3)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①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②谁知道“钦佩、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③“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4.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刺猬的“高明”。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再次细读2-11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提示: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

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知识点 一、我会写 刺cì(刺猬、鱼刺、讽刺) 枣zǎo(枣树、枣子、囫囵吞枣) 颗kē(颗粒、一颗、两颗钉子) 忽hū(忽然、忽略、忽高忽低) 乎hū(圆乎乎、胖乎乎、出乎意料) 暗àn(黑暗、暗号、柳暗花明) 伸shēn(伸出、伸冤、能屈能伸) 匆cōng(匆匆、匆忙、来去匆匆) 沟gōu(水沟、沟渠、山沟) 聪cōng(聪明、失聪、耳聪目明) 偷tōu(偷枣、小偷、偷偷摸摸) 追zhuī(追到、追问、追逐打闹) 腰yāo(弯腰、腰部、点头哈腰) 二、我会认 馋chán(馋猫、嘴馋、眼馋) 缓huǎn(缓慢、缓和、缓冲) 讶yà(惊讶、怪讶、猜讶) 测cè(猜测、预测、变幻莫测) 监jiān(监视、监察、监守自盗) 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

悟wù(觉悟、醒悟、大彻大悟) 逐zhú(逐个、追逐、笑逐颜开) 扎zhā(扎刺、扎针、垂死挣扎) 三、多音字 扎zhā(扎针)zā(扎辫子)zhá(挣扎) 散sǎn(散落)sàn(散场) 兴xīng(兴旺)xìng(兴趣) 四、近义词 摆动——晃动朦胧——模糊惊讶——惊奇 猜测——预测监视——监督诡秘——神秘 归拢——聚集钦佩——敬佩踪影——踪迹 恍然大悟一茅塞顿开 五、反义词 朦胧——清楚缓慢——快速归拢——分散 钦佩——轻视聪明——愚笨 蹑手蹑脚——大摇大摆 六、理解词语 眼馋: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朦胧:月光不明;看不清。 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缓慢:不迅速;慢。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恍然大悟: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归拢:把分散着的东西聚集到一起。 钦佩:敬重佩服。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踪影:踪迹形影(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式)。 七、句子解析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这两处都是写到它爬的动作,省略号表示省略重复的动作,既能突出我注视他的时间长,不放过它的一举一动又能表现它爬得极慢,极其谨慎的样子。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这一句是对小刺猬摇动枝杈、震落枣子的侧面描写。“掉了一地”表示的是从高处下落又快又重的样子,好像是砸下来的,那样的话枣子就烂了。而“落了一地”表现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得慢,很轻,似乎有点飘飘悠悠的感觉,还能体会到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与前面的“弯下来”相对应。 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由衷地赞叹: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八、问题归纳

八年级政治上册 2_3 与人为善教案 粤教版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善良的要求 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故事导入:小故事大道理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课题板书: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解释板书: 1、什么是与人为善? --------以善良之心待人 2、善良的内涵: 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 3、善良的要求: 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案例):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但车很多,老奶奶犹犹豫豫,很害怕。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看法。 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 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 小云说:“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她一把。 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你如何看待助人为乐?

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第23课《带刺的朋友》同步课时训练A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第23课《带刺的朋友》同步课时训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8分) 1. (1分)多音字组词 中zhōng________zhòng________间jiān________jiàn________ 2. (1分)看拼音,写词语。 xiàjiàng mào shèng bēi cǎn xiāo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uīhuán rúcǐfèn fèn búpí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分)看拼音写汉字 zīméng róu chén ________询________胧________搓________设 4. (2分)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组讨论开始了,李老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们说:“大家要 ,踊跃发言。” A . 自言自语 B . 滔滔不绝 C . 口若悬河 D . 各抒己见 5. (3分)按要求写句子。 例:翠鸟蹬开苇秆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①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________ 例:这不正好说明了他不是一般的队员吗? 这正好说明了他不是一般的队员。 ②这美妙的琴声怎能不令人陶醉?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 6. (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照样子,写词语。 慌慌张张:________、________ 勃勃生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炎热——________ 准备——________ 温暖——________ (3)天上剩下一个太阳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23带刺的朋友 (第2课时)

《带刺的朋友》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2. 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带刺的朋友》,大家一起说这位朋友是谁? 学生回答:刺猬。 2.师:小刺猬怎么成了作者的朋友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品文知意 1.教师请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刺猬到底做了什么呢? 2.交流汇报刺猬做的事情:偷枣、藏身。 3.它偷枣有计划吗?有逃走的路线吗? 4.师生交流。 师:小刺猬是怎么样偷枣的?分几步完成的? 生1:小刺猬是慢慢爬到树上偷枣的。 生2:小刺猬是把枣扎到身上偷走的。 生3:小刺猬是…… 三、合作探究 1.四人学习小组朗读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刺猬在树上的 活动?哪部分是描写刺猬扎枣并把枣运走的?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刺猬在树上活动:2-7自然段; 刺猬在树下活动:8-10自然段。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思考: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2.学生交流,归纳: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拢、滚、驮、跑。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23课《带刺的朋友》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 《23 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背诵5-7节。 3.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运用比喻手法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以上内容源自 小精灵儿童网站 4. 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 了三位动物朋友(出示图片),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右边三幅图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本领,你们能用“谁能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说他们的本领吗?(指名交流。) 2. 除了这三位动物朋友,老师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小朋友们预 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齐读。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瞧一瞧小刺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朗读要求,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小刺猬的几件事?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这几

件事分别是什么?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3.指名思考题,师小结并板书——偷枣,击退大黑狗。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过渡: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 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1.指名交流,并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2.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老师这还有一句话,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指名交流。(喜欢第一句,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体会比 喻句在表达上的妙处,以后写作文也可以运用比喻句把句子写生动。)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小节。本文源于_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学习第一件事“刺猬偷枣”。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他就忍不住来偷枣啦。你们预 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 (技艺高超) 2.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2-9小节,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 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的动作。 2、指名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①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与人为善作文800字 六篇

【篇一:与人为善】 心中对友善的理解,并不透彻,也许只停留在为过路的人做些什么,或是为即将碰面的人准备些什么,抑或是爱与关怀,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心中所有呈现的、隐藏的友善只有在面对朋友时,才会毫无根据地,毫无理由地扩散开来,低低地盘旋,浅浅地散开,留下的只是朋友间的一段记忆,几丝微笑。 那么朋友代表着什么?友善的彼此相待是什么?我说不清。也就自然不了解什么是友善了。只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许许多多隐藏的朋友,他们有的很安和,也有的很奇怪,但他们都住在每个人的心里,还经常出来逛逛,用身上的刺让你心痛,又用友善地拥抱让你温暖。 很多人说人类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提时代,最慷慨、最单纯的友善也只存在于孩提时代。孩提时代,指的是还不懂事的稚童吗?是吧,所谓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都是存在童年的那段清澈的记忆中吗?所以,每个人说起这句话时,无不带着无奈与惋惜。 我一直这样认为,友善的存在是因为朋友的存在,而朋友的存在是因为生活的寂寞,于是我们不断寻找,不断询问,不断尝试,寻找着那个可以给我们安慰的那个人。他们在我们欢笑时与我们一起快乐了;他们在我们失意时陪我们一起流泪了;他们在我们委屈时与我们一起愤愤不平了;他们在我们盲目时指引方向了,于是,很自然我们就成了朋友了。然而,没有人能知道,这样的朋友之间,是什么在努力维持的,也许是为了一段记忆;也许是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也许是为了一个自己也说不清的理由,自然的,这样的友谊是短暂的,无可留恋的。 所以,一个朋友的存在,需要我们用心来爱护。友善的意义也在于此。 无论是相识的人,还是陌生的人,都需要拥有我们的爱与关怀来继续走下去。这样,相识的人不会分离;这样,陌生的人就会相识;这样,朋友才有了存在的价值;这样,朋友就真的只是朋友了;这样,友善就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了。 【篇二:与人为善】 宽容是一首歌,一首化解恩怨的歌,一首传递温暖的歌,一首创造和谐的歌。排队饭堂打饭,难免磕磕碰碰。你走神了踩别人一脚:一声不好意思,别人读懂了里面意思大度的一嗔或一笑,淡了云烟,依旧彩虹。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常见同桌间隔着一条赫然醒目的三八线,亦常见课间的舌战,何以出现如此种种现象?一句话:缺少谅解,缺少宽容。 同学之间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就是豁达大度,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某些过错。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和误会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像一团无形的火,能融化人世间的恩怨纠纷,化干戈为玉帛,使仇人成为朋友,人们一直提倡宽容。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人骑一匹国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二人一路同行。骏马咬破了国马长鬃毛的脖颈,流了不少血,但国马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照样走它的路,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骏马主人将此事告诉了国马主人,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咬了国马而羞愧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人教部编 版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新词;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评、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学会复述。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学习,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了刺猬偷枣的过程;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能较好地使用平板电脑教学机。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微课学习视频、微课学习任务单派发并课前批改。 学生,自学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课前观看微课后、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进行云互动课堂学习。 教学环境: 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学机,教师在智慧教室开展平板电脑云互动课。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 2、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体会文中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2、温习新词:眼馋、缓慢、惊讶、猜测、监视、恍然、觉悟、追逐、扎手 【设计意图】简短语言回顾旧知学习,直接揭示学习目标;温习新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交流与分享,积累歇后语。 布置第一课时收集有关动物的歇后语,教师挑选其中一部分让孩子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积累歇后语。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两手托刺猬——棘手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铁公鸡——一毛不拔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鼠咬茶壶——口口都是词(瓷) 【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课后自主学习,收集有关动物的歇后语;引导孩子们积累有关动物的歇后语,激发题目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2-11自然段,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 (1)学生默读课文后回顾找语段或句子。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师巡视参与交流、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点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语文应是“得意”与“得言”的结合。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语文要素训练点,通过分析感受体会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句子。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内容。而流程图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扩充词语的能力,同时也为下环节说话训练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