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本文概述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
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中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定标准以XXX制定的中风病诊疗方案中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制定评估标准。
标准制定如下:1.评价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入出院进行评分,计算出各自的分值。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表附后)2.评价标准:按照计算出的等级和分值综合评价,按显效、有效、无效3级评定。
显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7分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50分并≤75分。
无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无品级变化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2个品级。
二).疗效分析表:平均住证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瘀阻络型合计例数院天数123115106842.544.145.843.044.05(41.7)5(41.7)2(16.6)11(35.5)16(51.6)4(12.9)6(40.0)7(46.7)2(13.3)3(30.0)5(50.0)2(20.0)25(36.8)33(48.5)10(14.7)显效(%)有效(%)无效(%)83.487.186.780.085.3总有效率二、总结评估去年XXX颁发了《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我们在今年中风病的临床诊疗中,执行了此方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在改善附件2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较我科原有治疗方案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一).国家方案在针刺治疗方面较原有方案中方法多,针刺手法等方面规定更为具体,临床应用时有更多选择,而且便于掌握各项操作,不会因操作人员的不同而造成疗效的差异。
二).国家方案中不仅有针刺、中药方面的治疗,还加入了推拿、康复等治疗,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提高了总体疗效。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在中医传统医学中,中风病(也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逝去率均较高。
对于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一直是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中医中,针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中风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1.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对中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脉象、舌诊、望诊和问诊等四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脉象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中风病的脉象特点通常表现为脉数、脉弦、脉浮等不同变化。
舌诊中,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质地和形态等特征也有助于中风病的辨识。
望诊和问诊也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语言表达以及病史等情况,来进行病情的初步判断。
2. 疗效评定标准对于中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在中医中通常采用了“疏通经络、化痰祛痰、健脾生津以及疏风解毒”等治疗原则。
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脉象、舌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数据等方面。
其中,脉象的变化体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舌诊则反映了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
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情况以及辅助检查数据的改善也是评定疗效的重要依据。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我认为需要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为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患者的体质、芳龄、性别等都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在诊断和评定疗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另外,中医的治疗是一个持续调理和疗效观察的过程,对于中风病患者来说,更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等,以期望达到更好的疗效。
4. 总结回顾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
在实际诊疗中,医生需要充分掌握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患者来说也需要重视中医治疗的持续性和整体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望早日康复。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对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了中医疗效评定的细节和重要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前言为了规范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原则》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病证。
三、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 诊断原则: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等情况,做出正确的病证诊断。
2. 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诊断。
3. 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为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燥证等六类。
四、中医病证疗效评定标准1. 疗效评定原则: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为依据,结合中医病证的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2. 疗效评定方法:采用症状积分法、证候积分法、实验室检查法等,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进行量化评估。
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等因素,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
-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无变化,生活质量未提高。
五、实施与监督1.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和监督管理,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进行临床诊疗和疗效评定,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3. 中医药科研、教学单位应结合本标准,开展相关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适时修订。
{content}。
中风中医疗效标准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疗效标准
(一)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拟定。
1.改良Rankin量表
0~1分为临床完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
>1分为临床结局不良。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治疗后NIHSS评分减分≥5~7分为有效。
或治疗后NIHSS总积分≤1分为临床恢复良好。
3.Barthel指数
100~95分为临床完全恢复或基本完全恢复,临床结局良好。
﹤95分为临床结局不良。
(二)评价方法
1.神志状态:通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E3V4M5表明神志清醒。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NIHSS评价。
3.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
4.病残程度: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
5.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
相关量表进行评价。
如根据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分期、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状况,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肌张力状况,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等。
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
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主要根据症状、证候分类和疗效评定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具体介绍如下:
感冒:由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嚏、咳嗽为主要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诊断依据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手足口病:表现为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出现双侧球结合膜充血、口唇鲜红、皲裂,杨梅舌,口咽黏膜弥漫充血、手足硬肿,掌趾红斑,恢复期指趾脱皮、躯干部多形性红斑样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多项症状。
如果不足4项症状,但有冠状动脉损害者,也可以确诊。
此外,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还规定了其他病症的诊断依据和证候分类等。
这些标准主要应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了解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效果的大小。
以下是疗效评定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定义与目的疗效评定标准是一套系统、客观、可量化的评估方法,用于衡量治疗后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统一、科学的评估手段,以便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分类与特点疗效评定标准可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手段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等。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划分。
1.临床治愈:指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病情得到完全缓解,且在一定时间内未出现复发。
2.显效:指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病情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但仍需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3.有效: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未达到显效标准。
4.无效: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未出现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三、制定与应用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手段、康复期望等因素。
在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和专家意见,以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疗效评定标准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这些结果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及进行疗效的统计学分析。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疗效评定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
2.评估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3.对于不同的疾病和治疗手段,应采用相应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
4.在评估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不确定因素,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总之,疗效评定标准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了解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效果的大小。
2023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引言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中医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它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基本概念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价进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总结。
它旨在规范中医临床实践行为,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全面评估本文将全面评估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主要内容和框架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病症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
其中,病症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医病名与西医疾病对应关系进行规范;证候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医证候与西医病名对应关系进行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主要依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评定。
2. 与传统医学的结合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结合了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既体现了中医的独特优势,又克服了传统中医诊疗模式的局限性,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和实用。
3.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发布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中医医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诊疗依据,有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医研究水平和临床实践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中医医师,我深切感受到这一标准给中医临床实践带来的积极影响。
它不仅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临床疗效,还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对2023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了更为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临床...
摘 要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心血管疾病强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而调脂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调脂药物的研究,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的:观察泻心胶囊对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以泻心胶囊为试验药,以舒降之(辛伐他汀)为对照药,临床观察了66例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血脂变化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并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 ①中医临床证候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APOB、LP(a)均显著降低(p<0.05) ,HDL-C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血脂降低值相当(p>0.05);③治疗组前后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泻心胶囊对胃热湿阻型原发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降低血清TC、TG、LDL-C、APOB、LP(a),及轻度升高血清HDL-C和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作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调脂中成药。
关键词: 泻心胶囊,胃热湿阻,高脂血症。
The clinical 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 of Xiexin capsules on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ABSTRACT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therosclerosis,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hyperlipemia is a major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rapy in adjustment blood-lipid is a significant and efective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ure the angiocardiopathy and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o the study in drug of adjustment blood-lipid has become a focus.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Xiexin capsules on adjustment blood-lipid of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investigate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Xiexin capsules, evaluates its security, and provid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lipemia belonged to 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ow groups-33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the other servd as control.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Xiexin capsules, otherwisein control group ,Shujiangzhi film bolus was used. The therapeutic courses in both groups was 8 weeks.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ndrom, physical sign ,liver function,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ects of the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 ①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clinical symptom were 93.33% in treatmeat and 80.00% in control group.It was an a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②After 8 weeks,treatment the TC,TG,LDL-C,APOB,LP(a) were all decreased(p<0.05) and the HDL-C,APOA2 was not increased(p>0.05) i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③It had no effect on blood,urine,and stool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BUN,Cr,ALT,AST,and ECG in treatment group.Toxic reaction in tow group had not happened to in the period of treatment.Conclusion: Xiexin capsules can relive clinical syndrome,adjust the in gredient of blood lipoid all-sid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Xiexin capsule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t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Key Words: Xiexin capsules,Hyperlipemia,stomach-heat and damp obstruction.引 言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以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血脂代谢异常疾病,其患病率高,分布广泛.近20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上升幅度惊人,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一、引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等。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进行评估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中医专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制定,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制定遵循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强调综合分析和判断。
具体来说,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标准:包括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方面的诊断标准。
2. 疗效标准:包括疾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如治愈、好转、无效等。
3. 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如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
4. 治疗周期:包括治疗的时间和周期,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5. 疗效评估:包括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评估,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
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进,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临床需求和挑战。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中医临床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疗效、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形成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
一、总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旨在规范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提高治疗水平,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
该标准包括了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评估等内容,是中医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病证诊断标准1.症状表现根据中医理论,疾病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完成的。
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对不同病证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归类,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2.舌诊、脉诊中医诊断主要包括舌诊和脉诊,这两项诊断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
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对舌象和脉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读,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3.体征检查除了症状、舌诊、脉诊外,中医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对各类疾病的体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疗效评估标准1.病情评估疗效评估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对疗效评估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包括痊愈、显效、好转、未愈、恶化等不同的评估结果,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2.病证诊断与西医诊断对照中西医诊断是两种不同的诊断思维和方法,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要求医生在进行中医诊断的同时,还要与西医诊断进行对照,这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3.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是针对中医治疗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改善、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
病证诊断标准2012版对不同疾病进行了疗效评定标准的详细划分,有利于医生进行疗效评估。
四、应用指导1.临床应用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是中医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结合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水平。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
2.1.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4.1.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4.1.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4.2证候分类
4.2.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4.2.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9.3疗效评定
9.3.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9.3.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9.3.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10哮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相当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3. 1.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01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7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一项规范,旨在规范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证诊断标准,对中医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病因、病机、病位、辨证要点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中医医师能够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病证诊断。
2. 疗效评定标准,对中医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进行了规范,包括治愈标准、显效标准、好转标准、无效标准等,以便对中医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3.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对中医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观察指标进行了规定,包括症状的出现、变化和消失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医师能够全面观察病情的变化。
4. 辨证要点,对中医辨证要点进行了规范,包括辨证的基本方法、辨证要点、辨证依据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医师能够准确地进行辨证施治。
总的来说,2017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一项重要的规范文件,对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评定标准档
中医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指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和理论,对病证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准。
2012年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中医病证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做出了更新和修订,反映了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
本文将分别从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疗效评估标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标准是指根据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标准,包括病因、病机、病证等内容。
根据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可以准确地确定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和证候,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2012年版的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病因病机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病因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将病因病机的诊断内容分为外感、内伤、情志、饮食、劳倦、痰湿、瘀血等几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因病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病证的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是根据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证候是属于何种范畴的过程。
2012年版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辨病证、辨症候、三焦辨证、针灸辨证、药证等内容,对于各种常见疾病和证候进行了详细分类和描述。
3.诊断标准的应用中医疾病诊断标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师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中医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中医疗效评估标准中医疗效评估标准是指对中医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标准,包括病情改善、疗效判定、治愈标准等内容。
2012年版的中医疗效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病情改善的评估标准中医疗效评估标准将病情改善的评估分为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具体描述了各种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地反映疾病治疗的效果。
2.疗效判定的标准中医疗效评估标准将治愈、显效、好转、未愈、无效等疗效判定分为临床疗效和统计学疗效两个方面,对于不同病情和不同治疗方法都有详细的评定标准,能够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中医操作项目疗效评定
10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x线有所减轻。
10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者。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哮病(支气管哮喘)
项目
病症
显效
有效
无效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疗效指数大于等于70%,同时小于90%
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疗效指数大于等于30%,同时小于70%
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无改善。
胸痹心痛(心绞痛)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无改善。
消渴病(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反流等典型反流症状)原有症状消失。
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反流等典型反流症状)原有症状改善2级者。
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反流等典型反流症状)无改善或原症状加重。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65.1诊断依据65.1.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65.1.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65.1.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65.1.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65.1.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65.2证候分类65.2.1中医证候分类:65.2.1.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65.2.1.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65.2.1.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65.2.1.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65.1.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65.2.2病理分型65.2.2.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65.2.2.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65.2.2.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65.2.2.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65.2.2.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65.3疗效评定65.3.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65.3.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65.3.3未愈:症状无改善。
肩周炎的诊顷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66.1诊断依据66.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66.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66.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66.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66.1.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66.2证候分类66.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66.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66.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66.3疗效评定66.3.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66.3.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66.3.3未愈:症状无改善。
102腰肌劳损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102.1诊断依据102.1.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102.1.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102.1.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102.2证候分类102.2.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
舌苔白腻,脉沉。
102.2.2湿热型:痛而有热感,炎热或朗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
102.2.3肾虚型: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02.2.4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
舌质紫暗,脉弦。
102.3疗效评定102.3.1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102.3.2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102.3.3未愈:症状未改善。
10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103.1诊断依据103.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03.1.2常发生于青壮年。
103.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103.1.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103.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03.1.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03.2证候分类103.2.1中医证候分类:103.2.1.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03.2.1.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03.2.1.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103.2.1.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03.2.2病理分型:103.2.2.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涌,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103.2.2.2双侧椎间盘脱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椎间盘肉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103.2.2.3中央型椎间盘脱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
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103.2.2.4上下型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光检查病变椎间盘可见Schmori 结节。
103.3疗效评定103.3.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103,3.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103.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52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风湿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指风湿性关节炎。
52.1诊断依据52.1.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
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52.1.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52. 1.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
常可心脏受累。
52. 1.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素“O”大于500单位。
52.2证候分类52. 2.1行痹(风邪偏胜):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47 发热等。
舌苔薄白,脉浮。
52.2.2痛痹(寒邪偏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
苔白滑,脉弦紧。
52.2.3着痹(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
舌苔白腻,脉濡缓。
52.2.4热痹(热邪偏胜):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
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
舌红苔黄,脉滑数。
52.2. 5虚痹(气血两虚):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
面黄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
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52.3疗效评定52.3. 1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53. 3.2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52.3.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53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尪痹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本病指类风湿性关节炎。
53.1诊断依据53.1.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
53.1.2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逐渐形体消瘦。
常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反复发作。
53.1.3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
后期关节变形僵直,表面光滑,周围肌肉萎缩。
少数病例有皮下结节。
53.1.4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发作期血沉可增快。
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53.2证候分类53.2.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伯冷。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
53.2.2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如燎,晨僵,活动受限。
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
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48 53.2.3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
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或细滑。
53.2.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伯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