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演变看古陶瓷艺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历史演变看古陶瓷艺术发展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陶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人们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创造了它,后又在发展创新中赋予了它实用、欣赏、收藏等多重价值。
直至当今世界,它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用具,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生产瓷器,究其根源,都或多可少地受到过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因此,中国被誉为“瓷国”。
中国陶瓷精湛的技艺和艺术成就,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美术家、考古学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
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现代,从没有间断过,几乎贯穿于中国历史各个时期。
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5000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连,它的规模与质量体现了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记载了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伴随我们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
我们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发展变化历程的了解,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辉煌与衰落的更替变迁,感觉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而且从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看到有关中国陶瓷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对外贸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换等等。
所以说陶瓷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古陶瓷工艺的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它经过了五个里程碑和三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正是由于这五个里程碑和三个突破才使中国具有连绵不断,长达10000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陶瓷发展史并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这五个里程碑是:
第一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全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里程碑:商周时期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烧制成功,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第三个里程碑: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陶瓷分家,瓷器开始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第四个里程碑是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
从“南青北白”两大体系相互争艳格局的形成到唐青花的出现,从明火支烧到用匣体装烧技术革新的完成,创造了不仅在我国也是国际上领先的水平。
第五个里程碑:宋代到清末颜色釉瓷和彩绘瓷的辉煌成就。
宋代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窑的兴起,无一不是在颜色釉瓷及彩绘瓷著称于世。
使我国的陶瓷艺术与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三大突破:1、从就地取材到过滤精制实现了原料的第一次突破(材料选取)。
2、从无窑堆烧到挖地为窑的穴烧到带有烟囱的室形窑烧,实现了窑炉的改进,烧成温度最开最初的900℃到近1400℃,实现了突破性的提高。
(温度提高)
3、瓷釉的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提高直至丰富多彩,完成了第三次突破。
(釉的增加)下面,我们就沿着我国古陶瓷发展的几个里程碑的顺序,来探寻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足迹……
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剩余食品出现,对熟食的需求,加之原始村落的出现,人们开始迫切的需要制作一种用具来煮熟食物、储藏食物、汲水。
他们就发现,
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于是陶器便由此而产生了。
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那个时期的陶瓷器都具有粗糙、古朴和制作不精良的特点。
但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人类利用陶器烧煮食物,这使熟食的推广成为可能,后来陶器的使用扩展到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定居和农耕文化已经比较发达,制陶工艺也比较成熟,出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烧制灰陶、彩陶、黑陶、印纹陶等多种形式的陶器,生产的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工艺上向手制发展,器物上也出现了慢轮修整的痕迹和一些稚拙简朴的图案。
这个时期陶器形体结构的安排都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实用需要,各类器型都做得很规整,最大限度地满足盛物、使用的需要,陶器上的一切图案都要服从器型,把装饰美和实用美结合得很好,绝对不繁杂琐碎,这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当居于黄河中下游的夏族通过部落联盟的形式建立夏朝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制陶工业也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
陶器的品种开始多变,而且还有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印纹硬陶出现。
商代由于手工业发达,还生产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它的特点是胎体致密,不渗水,不透气,表面有一层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不藏污垢,容易拭洗,清洁卫生,庄重典雅,这是陶器所不能比拟的。
原始瓷可称之为我国瓷器的鼻祖,属于瓷器的萌芽时期,这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
商王朝后期由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上层人物嗜酒成风,酒器生产很多,而庶民百姓用不起贵重的青铜器,就仿青铜器的造型制作一些陶制的酒具使用。
西周陶器中酒器大为减少,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陶瓷造型变得十分优美和活泼,线条也变得更圆润和流畅,各种器皿都做得庄重典雅,花纹和造型相配,与青铜器一样,繁密高贵,有一种神秘感。
这与当时人的思想解放、制陶业的高度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分不开的。
秦汉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力开始强盛,经济初现繁荣,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有利基础。
秦朝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制陶技术,陶器除了器皿外,还有陶塑,最典型的就是兵马俑了。
秦代陶俑形式完美、神态逼真,深刻展示所刻画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的传统,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风格。
在陕西临潼出土的兵马俑,规模巨大,气势恢弘,足以见当时制陶业的兴盛。
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长期的安定局面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陶塑艺术逐渐趋向于反映社会现实。
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生活都很奢侈豪华,好大喜功,又崇尚厚葬,所以他们大兴土木,修宫殿,瓦当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秦汉的砖瓦质量之佳、气魄之宏伟、艺术性之高是其他朝代难于相比的,所以有“秦砖汉瓦”享誉千年的美名。
另外,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了很高的阶段。
釉陶中的低温铅釉和薄釉硬陶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
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陶器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失去重要意义,瓷器则越来越重要。
在瓷器制作方面,汉代在原始青瓷
的基础上,完美地实现了由陶向瓷的过渡,烧制出了成熟的青釉瓷,这些瓷器较原先的陶器,外观更加坚实质密,胎质更加细腻,釉色也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强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质地和火候已完全符合近代瓷的标准,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专横腐败,对人民的压迫和掠夺空前残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战乱一直延续至隋文帝统一中国,时间达四个世纪。
中国长期处于一种纷争四起、战乱不断的年代,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摧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瓷工艺的向前发展。
但这个时期其它的工艺、美术、绘画、书法等开始融入陶瓷的制作,为隋唐时期陶瓷工艺的发展与强盛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
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
隋统一中国,为唐代的繁荣昌盛创造了条件。
唐代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物质文化的发展推动了陶瓷生产的发展。
陶瓷进入了唐代,才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跨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瓷器高峰时代。
如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
由于厚葬之风的盛行,极大的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由此而产生了闻名于世的铅釉陶——“唐三彩”(巩县窑)。
奔腾的骏马、“沙漠之舟”骆驼、肥硕的仕女俑、雄健的武士俑等,色彩艳丽的唐三彩以其优美生动的造型,斑斓绚丽的釉色,体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成为唐代陶瓷工业繁荣的标志和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南方的长沙窑)
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
巩县黄冶窑就在烧制唐三彩的过程中制作出了创新产品——唐青花瓷。
它是指以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罩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入窑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
由于钴料在瓷器上发色艳丽,形成“蓝”、“白”相间的视觉感,故称“青花”。
作为青花瓷,考古界对它的定义基于三个要素:1、必须是在白瓷上;2、用氧化钴作彩料;3、作为釉下彩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青花瓷的产生和起源目前在业界还存在争议,但就因其存世量少、极具研究价值而显得异常珍贵。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比较稳定,促进生产的恢复和社会进步。
国家科技、文学和艺术高度发展,陶瓷业也空前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
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除了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外,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也各具风格。
瓷器在品类上也有较大的发展,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也纷纷兴起,可以说,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但贵族出身的赵匡胤文化素养极高,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所以我们看到宋代的瓷器审美多近于沉静素雅,不像唐三彩的热烈华丽。
宋瓷创造了新的美学境界,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质地之美,非常富有艺术特色,将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官窑民窑都风格各异,百花争艳,创造了陶瓷史上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
同宋并列的辽金,是我国契丹族与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
辽代的制瓷业主要是由战争中俘获来的汉人发展起来的。
辽金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窑。
辽金的瓷窑,已知的有赤峰缸瓦窑等7处之多,辽金的瓷业成就主要来自华北地区汉族工匠的创造。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这个时期外销瓷大量增多,中国的港口大多
集中在南方,这就使北方的窑系逐渐走向衰落。
而南方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景德镇制瓷规模空前庞大起来,中国制瓷业由宋代“百花齐放”,进入了景德镇窑“一枝独秀”的“独秀”时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景德镇窑在制瓷业工艺上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尤其是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元青花瓷以它的美妙雅致独步天下,逐渐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这使当时古老瓷窑的产品都相形见绌了。
这个时期彩瓷也大量流行,白瓷成为瓷器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了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取得很高的成就。
从明代开始,窑址都日趋集中于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发展彩绘瓷器,瓷胎也趋向薄细,坯身上开始出现款识,年代、堂号、人名都有,这使得后世的研究具有了更确切的证明。
以景德镇为中心陶瓷手工业蓬勃发展,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
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康乾时期的瓷器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水平,可以看作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数千年的制瓷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宫廷督陶官的管理,皇帝的爱好和提倡,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卓著,成为中国悠久陶瓷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潮涨潮落,中国瓷器终于盛极而衰,景德镇瓷业到嘉庆至宣统时期,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败了,特别是让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鸦片战争后,景德镇更是加剧萎缩,随着1911年清王朝的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制造业落下了帷幕。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总体上来说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
以陶做渊源,因瓷而传承,陶为“骨”,瓷为“衣”,二者相互整合相互发展相互繁荣,在经历了几千年之后,留给后人的丰富遗产依旧熠熠生辉。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研究古陶瓷的目的,就是揭示古陶瓷科学和艺术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文化,为再度创造中国陶瓷文化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