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市场适应性分析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在中国的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应用型本科专业在高校中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旨在提供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应当为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还可以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
通过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保持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当前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在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但这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
同时,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也需要得到提升。
其次,培养模式的单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少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
另外,行业需求与课程设置之间的不匹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但目前一些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教育的传统模式下,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建议为了促进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投入力度。
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购置教学设备和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投入方面不遗余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其次,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质量报告
应用型本科质量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二、教学质量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课程设计、教师评价、学生反馈等。
通过评估发现,教学质量整体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三、学生满意度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四、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但同时也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短缺、师资结构不合理的挑战。
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
五、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
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但仍有部分课程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教材选用方面,应更加注重与行业接轨,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六、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七、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薪资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八、社会声誉与影响力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培养的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
九、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路径探索——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路径探索——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其其格多元文化发展为民族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民族院校发展经历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多样性来看,民族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的构建是针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的,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技能型大学是有所区别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强调学以致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既注重理论教学,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办学定位上以应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突出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转型发展的产物。
这类高校大多是从过去的专科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本科综合性学院的,并且所在地几乎在民族地区某个省某个地级市,学校名称上学院前冠名所在地的市名,如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就是一所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
下边就立足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探讨其专业建设与发展。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民族院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付呼和浩特市。
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从过去的专科转型为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目前,学校有15个教学系部,28个在招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
①学校严格执行本科专业设置条件与程序,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以民族语言为重点的语言学、民族初等教育、民族文化艺术、管理类、应用数学、环境水利等六个专业学科群。
坚持民族类专业群建设,发扬蒙汉双语授课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研究,充分发挥蒙语授课的传统优势,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蒙古语播音与主持艺术、蒙古文信息处理、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水质科学与技术、法学、民族基础教育等专业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蒙古语新闻传播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民族师范教育为优势的学科专业,以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学科的专业发展格局。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突 出 , 升 了学校 的整 体实 力 和办学 水平 , 强 了国 提 增 家 的创新 能 力和 综 合 实 力 。但 是 我 们 也要 看 到 , 这
种发 展在 全 国层 面上并 不平 衡 , 多 的普通 院校 、 众 地
由省 、 等地方 行 政部 门管 理 , 以被 称为 地方 应用 市 所 型本 科 院校 。在我 国 目前 的高 校 格局 中 , 方应 用 地
科, 以学 科为 载 体 的_ , 如专 业 建 设 、 资 队伍 建 3诸 ] 师
设等 都是 学科 建设 的组 成 部分 , 养 高层 次 应 用 型 培 人才 也 只能在 学科 建 设 的基 础 上进 行 , 且 是 学科 并
Vo . 0 No 8 I1 , .
Au . 0 2 g 2 1
地方应 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 的问题 与对策
刘承云
( 庆 文 理 学 院 学报 编 辑 部 , 庆 重 重 4 26 ) 0 1 0
摘
要 : 科 建 设 是 高 校 构 建 学 术 组 织 、 现 大 学 本 体 功 能 的 基 础 , 高 校 作 的 龙 头 和 重 心 。地 方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应 当 正确 认 学 实 是
经 济发展 对人 才培 养 、 学 研 究 和 社 会服 务 等 方 面 科 的实际需 要 , 以培 养应用 型人 才 为主 , 实现人 才培 养
规 格 和 模 式 的 多 样 化 口 。 这 样 , 养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 培
方 院校在 学 科 建 设 水 平 上 跟 重 点 高 校 还 有 很 大 差
关 键 词 : 方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 科 建 设 ; 学 研 究 地 学 科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
在背景与意义部分,分析了专业集群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接着从专业集群建设原则、实践逻辑分析和成功案例等方面,阐述了专业集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探讨了专业集群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通过价值总结、展望未来和启示与建议部分,总结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意义和实践逻辑,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价值意蕴、实践逻辑、背景与意义、建设原则、分析、成功案例、挑战、解决方案、总结、展望未来、启示、建议。
1. 引言1.1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单一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将相关专业进行集群建设,形成专业群体,可以实现专业间的合作和协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
专业集群建设的意蕴在于促进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同专业间的互补与协同,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集群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践逻辑上,专业集群建设需要明确建设原则,制定有效管理机制,重视实践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还需要关注与产业的密切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是多方面的,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 正文2.1 背景与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 H学校作为一所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学校现有情况与自身特点加强学科建设。
本文从剖析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十二五”期间H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学科建设;问题;对策对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根本与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载体,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办学层次与社会声誉的必由之路。
H校作为一所新组建的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1 H校学科建设现状近几年来,H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目前,H校共有工、管、经、文、法、理六大学科门类,分属16个一级学科,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及3个工程中心,在校本科生近25 000人,建有33个实验中心和157个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
“十一五”期间,H校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项目5项,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校始终依托特色学科,发挥行业优势,与企业走合作共赢之路。
现已拥有康尼公司等6家股份制科技企业,在干线铁路和城市轻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备了国际竞争的实力和水平,在机电工程、电力工程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方面也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实力,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余元。
此外,学校还先后和国内外30多家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吸纳社会资金3.64亿元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对H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2 H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H校在组建本科院校后1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自然生长到主动建设,从意识淡薄到逐渐增强,从整体实力较弱到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试论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特点与策略
试论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特点与策略[摘要]专业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保证。
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其专业建设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策略。
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应用型大学的主体,文章试对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特点策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各领域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各个不同的专业来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保证。
没有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涵丰富的专业体系,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强有力的依托,其他建设与管理就会失去落脚点。
应用型大学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适应性,决定了其作为主体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专业建设。
加强对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一、专业建设内涵专业是指在“高等教育(或中等专业、职业教育)中,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等方面的情况,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学业方向,分门别类地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专业处于学科体系要求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是学校与社会和市场的结合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专业建设是指专业的开发、规划、设置、更新和不断提升质量的活动,包括专业的布局与规划、专业的设置和结构调整、专业的内涵建设以及专业评估体系建设等。
其中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模式的革新、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专业的布局和规划体现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专业建设的指导纲领和依据;专业设置和结构的调整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内涵建设,决定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能力水平;专业评估体系则是专业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
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学 校 的教 育 基 本 单 位 或 教 育 基 本 组 织 形 式 。 [ I 3 . 专 业 是 课 程 的 一 种 组 织 形 式 。 相 关 课 程 的 组 合 就 构
2 . 专 业 可从 广 义 、 狭义、 特 指 三 个 方 面 理 解 。从 广 义 角
科 建设 和 专 业 建 设 中 发 挥 基 础 性 作 用 , 提高 人才 培养质 量 ,
进 而促 进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发 展 的基 础 。
一
、
学科 、 专 业和课 程 建设 的 内涵
度看 , 专 业 是 指 某 种 职 业 不 同 于其 他 职 业 的 一些 特 定 的 劳 动 特点 ; 狭 义 的 专 业 是 指 某 些 特 定 的社 会 职业 。 特 指 的 专 业 是
目前 , 对 课 程 理论 研 究 的一 些 有 代 表 性 的 观 点 , 主 要 有
以下几种 。
一
中获得启示 , 提 出 了惊 世 骇 俗 的权 力 / 知 识 观 。他 认 为 , 学 科
是 课 程 即学 问 和学 科 ; 二 是 课 程 即书 面 的教 学 ( 活动 )
是 控制人的一种工具 , 学 科是“ 生 产. 2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 高校 课 程 与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
加 强 学科 、 专 业 和 课 程 建 设 推 动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的 发展
周 立 华 张 明 晶 金 洪 国 孙 舒 瑜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摘要】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还探讨了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总结出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迈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道路。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实践探索、发展方向、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的背景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方性高校是指地处于省份、自治区等地区的高校,这些高校一般规模较小,影响力也相对有限。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地方性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地方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来支持,因此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地方性高校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还包括政策支持、行业需求、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深入发展。
1.2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基于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
设新兴专业 , 以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建 设 , 动教师科研 、 带 教研
能力的提高 , 学校应用型 师资 队伍 的建 设 , 而为提升 促进 继 教学水平 、 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一个基础扎实 的平 台。
作、 师资队伍 建设 等各项工作 中取得较 好 的成绩 , 特别是在
专 业建设 中脱颖而 出, 我们主要做 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进行公开评议 , 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质量情况。这些材料
都作为年终考核评优 、 奖励的重要依 据。
[ 收稿 日期]0 8 0 2 20 — 3— O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一 五” 规划项 目成果之一( 批准号 : /0 80 /7 ) D 20 / 1 16 。 [ 者简介] . 作 1 陈嘉莉(9 5 , , 15 一) 女 江苏南京人 ,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院长 、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 财务成本管理 ;. 2 陈建明 ( 93 16 )男 , , 江苏溧 阳人 ,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经济管理。
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 的基 础、 创造 了 良好的可持 续发展的条件。回顾学 院所走过的历程 , 我们认为学校之所 以能够取得显 的指标要求 , 认真探索应 用型本科 教育 的质量标 准, 深入研究经济社 会发展 对各类人 才需求的趋 势 , 以培养
、
领 导 高 度 重 视 , 抓 共管 促 进 专 业 建设 齐
1学 院领 导高 度重 视专业建设 和教学 改革工 作。组织 . 广大教师开展 ” 转变 教育 思想 , 更新 教学 观念 , 开展 内涵建 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 的讨论 , 狠抓专业 建设这一根 本 , 分析 专业建设和教学改 革中存在 的不足和差距 , 明确专业建设 的 目的和任务。根据教育部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 工作水平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即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然后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对策,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总结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强调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需求、教学水平、创新创业、科研活力、重要性。
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产业对接紧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之一。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和实践性的能力,而现有师资队伍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足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适应时代的需求,与产业实现紧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困境一: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在当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匹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总体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需要确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流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高校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以下是具体的目标和对应的关键措施。
1.提高教学质量。
一流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注重教育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2.加强科学研究。
一流专业建设不能只满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加盟,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的发表,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社会机构的合作,鼓励师生开展应用性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流专业建设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一流专业建设需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打造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专业,培养市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要注重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加强学科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力量的建设,形成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1)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3)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3)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5)4.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6)三、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8)1. 教育理念陈旧 (8)2. 育人模式单一 (9)3. 资源配置不均 (10)4. 社会认知偏差 (11)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3)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14)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15)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6)4. 改革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8)五、结论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追求学科数量和规模,忽视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
学生就业指导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缺乏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未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未能及时跟上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步伐。
大学生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个回归”调研分析
大学生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个回归”调研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受到社会和学生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四个回归”的调研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四个回归”方面的表现和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参考。
一、四个回归是什么?所谓“四个回归”,指的是回归实践、回归专业、回归技能、回归市场。
这几个回归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所在。
回归实践,意味着学校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回归专业,意味着学校要将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回归技能,意味着学校要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回归市场,意味着学校要将学生就业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帮助学生就业创业,促使学生真正走向社会。
二、调研方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四个回归”方面的表现和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四个回归”情况的问卷,涉及了学生对专业培养、技能实践、实习就业等方面的看法和体验。
然后,我们选择了若干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和就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
三、结果分析1. 回归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和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应用技术,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实践课程设置不够贴合市场需求,希望学校能够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投入工作岗位。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学科群的概念、建设目标、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浅谈。
其次,学科群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通过建设学科群,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和交叉融合,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此外,学科群建设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专业选择,减少专业错位和流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最后,学科群建设需要重视学科间的融合和协同创新。
为了实现学科群的建设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立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和实验室,鼓励师生跨学科合作,开展集体或个人的跨学科研究。
学科群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学科交叉协调机制,通过学科评估、课程评价和项目评审等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此外,为了激发学科群的饱和度和社会影响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注重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会议组织和学科竞赛培训等方面的机制建设,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影响力。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群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科群的建设,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科群的建设需要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借助交叉研究、学科评估、资源共享和机制建设等手段推进学科群的发展。
只有坚持持续和创新,才能使学科群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新引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实例分析——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 0 0 7 ( 4 ) .
化考试 、作业处理等先进的教学功能 ,对 翻译硕士 的语言模 拟环境的教学 提供 强大科技 支持 。
( 四 )实践 基 地 建 设
河南 中医学院外语学院经过历年来 的实践探 索积 累 ,业 已发展 到成熟状态 ,进行 了大量的探索历练 ,积 累了丰富 的 经验 ,为各行各 业 ,特别是涉外 医学 、国际商务等领域培养 了优 秀的英语专业人 才。我院本着立足社会 、服务社会 的信
和研究 的教学设施 。在教学设 施方 面,我校共有 1 1 个 现代 化数字语 言实验 室 ,其 中 l O间多媒体数 字语言 实验室 ,共 7 1 2 座 ,1 问6 9 座 同传实验 室 ( 翻译训 练室 ) ,1 0个现代化 多媒 体专用教室 ,还有 网络平 台建设项 目正在建设 中,并配
从剖析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 的主要 问题入手 ,提 出了 “ 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 、对 策与措施 。
【 关键词 】 学科建设 ;问题
2 0 0 2 年 ,教育部 首次 明确提 出新升格 本科 院校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定位 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即要在办学理念 中 突出 “ 地方性” 、“ 应用型” 、“ 新建校 ”的特色 。在未来相 当 长的时期 里 ,教学应用型大学将是我 国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 方向之一 ,教学应用型大学是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的大学 ,它 主要 招收本科 层次的学生 ,为所在地 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 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学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 总第5 7 7 期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企业契合探析
流向的统计中发现, 在近 5 年内, 每年有 8 0 %左右的毕业生 浪费。 另外, 双方通过有效的契合, 使高校学科专业的 课程
流向了企业 , 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的主要方向。鉴于 体系得到优化, 使毕业生的知 识体系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需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2 0
1 . 地域背景要求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 地域背景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 于我国最北部的省份, 省域特点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我国南
部省份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更北部的黑龙江省工作。黑
校与地方企业的契合关系。以黑龙江省为例, 黑龙江省是位 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企业的契合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龙江省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来 自于本省高校。课题组 二者契合的研究对毕业生而言显得十分必要。八成 的毕业 对黑龙江省主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统计中发现 , 毕业生在 生就业于全国各类企业 , 五成 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省 内企
黑龙江省就业的比例大概在5 0 %~ 7 0 %, 随就业形势及黑龙 业, 那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 必须对企业、 地方企业、 江省内人才需求的波动而变化, 但最少也有一半的毕业生就 甚至地方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企业对学科专业人才需 业于黑龙江省内。毕业生就业比例第二位的省份是辽宁省, 求的情况 , 研究企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只有 加上在吉林省就业的毕业生, 每年仍有 4 %一 7 %的毕业生就 洞悉企业 、 尤其是地方企业对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毕
企业生产力 ,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双方契合的社会效 作技能, 在毕业就业时, 选择了高薪的南方地区或其他单位,
应 用型 本科 院校 学科 专 业与地 方企 业 契合 探析
求, 深入的契合还能使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缩短了 行了较为深入的契合实践, 地方企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在
我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和若干建议
我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和若干建议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之后,福建省教育厅于2017年6月再出新举措,集中力量建设100个应用型学科,以提高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厘清应用型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深化对应用型学科建设的认识,有助于加快我校转型发展。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两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一个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目的,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主要源于学科与专业的区别与联系:1.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第一,概念内涵不同。
学科侧重于以科学知识的分类而形成的组织,而专业则是一种课程的组织形式。
第二,目标不同。
学科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学科以本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
专业则是把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各行各业专门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不同部门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第三,构成要素不同。
专业的构成要素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学科的构成要素是知识单元,知识单元的系统化构成了知识体系,即成为学科。
第四,划分原则不同。
学科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的原则进行划分,而专业则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
2. 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第一,交叉关系:专业是对学科知识的切块重组。
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
第二,依存关系: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基地。
第三,课程中介: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
总之,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亮点”工作,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发展性、选择性。
两者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既要在专业建设的平台上,有重点地进行学科建设,也要注重围绕课程建设与校园学术氛围的营造两方面进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市场适应性分析【摘要】在高考录取率不断攀高和生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走出计划体制的束缚,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市场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05-03我国高校目前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应的人才培养类型也不同。
2002年,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新建本科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走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行列,他们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是这类院校的重任,为了完成这一重任,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市场适应性的必要性分析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需要学科专业建设适应市场(1)学科基础薄弱。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从专科升格或合并而成,形成了既有师范专业又有非师范专业,既有文科又有理工科专业的多科性院校,其学科体系基本上是从专科层次演变而来,学科基础薄弱单一,难以在短期形成整体优势和专业核心竞争力。
这种学科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中控制和统一计划、高校缺乏专业设置自主权的情况下完成的,抑制了高校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积极性,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专业设置的作用,忽略了社会和市场的适应性。
(2)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大多是在1999年高校扩张以后升格为本科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招生的规模就急剧膨胀,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其教学压力相当大,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抄袭传统院校的现成材料,培养的毕业生与传统院校相比,没有特色,培养内容一致,培养质量总体较低。
(3)师资力量单薄。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一部分是原有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近几年才进校的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经验较少,社会行业技能缺乏,难以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就业压力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与职业技能型之间,既要提高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很难在这几个方面平衡好关系,所以培养的学生可能是研究水平不高、知识掌握不牢靠、职业技能不足的情况同时出现,在就业市场上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以及如何提升其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方面所面临的任务急为迫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能否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所培养人才的市场和社会适应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与市场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
2.学科专业建设的市场适应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指出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决定》中强调的增强学生的四种能力为新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院校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一问题,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而提出了高校在确定自身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社会责任问题。
(1)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要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创造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我国持久竞争力培育的关键,没有创新型人才就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就是拥有创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方法。
(3)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效果,需要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确判断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4)创业能力。
大学生的创业过程的要求更高,不仅是综合能力的运用,更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次考验。
3.高等学校竞争态势的到来和分层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儿童人数在递减,而高校扩招的惯性仍然存在,高校招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逐渐到来,一些省份已出现招生计划不能完成的情况,高校必然为争夺生源展开竞争,高校会出现“分化”和“分层”。
应用型高校数量众多,但总体上,生源质量、教育资源、师资业务素质、学风、管理水平等与重点大学和名牌高校相比,都存在差异。
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考虑上述差异,还是力求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实行趋同的发展战略,迟早会失去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走进死胡同。
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向人才需求市场,推进学科专业的结构调整。
安徽省2004年到2008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出现增长趋势,但从2009年开始,高考报名人数逐渐下降,安徽省高考录取率2008年为51%,2011年接近80%。
在录取率攀升的同时,就业率相对平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强,一些省份已将就业率(或签约率)与新专业设置和招生联系起来。
在高校教育资源数量上已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从需求角度看,高中毕业生对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余地加大,选择的必要性也加强,只有选择有实力的高校和专业,就业的实现程度才更高。
安徽省教育厅规定从2012年开始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4.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学科专业市场适应性建设的管理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
将高校专业自主设置范围扩大到《专业目录》中除国家控制布点的所有专业,将原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专业改为高校自主设置。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专业门类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原来的635种(其中目录内专业249种、目录外专业386种)调减到506种,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
对一些专业的设置实行严控,包括财政学、金融学、宗教学、法学、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信息安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保密管理、海关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21个专业,以及公安学类(12个专业)、公安技术类(7个专业)和医学类(9个专业)等将限制申请。
一些省份也实施省级专业严控政策,如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就规定五大类专业在全省高校布点“扩容”将受到控制。
第一类为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专业。
第二类为教育部控制布点的12种专业。
第三类为全省专业设置总数超过30个的部分专业。
第四类是医学大类专业。
第五类是2010年初次就业率较低的部分专业类与专业,新闻、哲学、经济学等初次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将严格控制。
云南省近年也严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对外汉语等专业的设置与招生。
以安徽省为例,到2011年6月为止,本科专业布点数量超过20个的有: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应用化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动化等。
在校生数量超过1万人的本科专业有:英语 2247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045人、临床医学16814人、汉语言文学13618人、数学与应用数学12628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436人、国际经济与贸易11704人、艺术设计11696人、土木工程11233人、电子信息工程 11078人和市场营销10549人。
这些本科专业未来都有可能成为省级严控专业。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市场适应性的要求1.办学定位上必须突出“市场适应型”目标定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类型定位:学科类型结构更多地体现为适应当地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适应学生应用性能力培养;层次定位:以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适当进行高职高专教育,并努力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重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但将重心放在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上。
服务定位: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的对象,在培育当地发展所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加快科技向地方转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专业设置必须凸显“市场适应性”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化专业设置;二要追踪市场需要和科技发展需求,及时地增设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多学科复合型专业;三要适当拓宽专业面,走大专业和专业方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四是各类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与各类资格认证的标准相结合,将资格认证的必要课程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来,并加强资格认证技能的在校培训。
3.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市场适应性”首先,必须树立“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其次,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应体现优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口径,突出应用特点,将课程设置系列化和课程内容模块化,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
再次,人才培养的技能培训要与市场相一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4.构建基于能力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要求“零距离”接触现代技术手段和工程环境,要围绕市场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要求,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对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利用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与市场发展平行甚至超前的教学,要让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
5.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产学研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实训基地建设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基地,成为学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平台,成为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试验的示范性基地。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市场适应性的对策建议1.开展本科学科专业基本信息的公开制度,以市场选择“倒逼”专业调整。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以计划方式为主,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评估主要采取行政审评,市场对高等学校的压力主要是舆论和形式压力,实质压力不足,近年来教育部规定本科高校逐步实行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发布制度,但从实际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发布看,大多数高校基本数据相对模糊,亮点和理论的阐述多,与学生和教学质量有关的直接数据公布少,建议定期公布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的基本信息,为了增加辨别性,对学科专业信息要进行排名、分类或其他定性判断,通过学科专业基本信息的公布,让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形成对学科专业的基本认知,并在考试报名和入学报到时进行合理的选择,用市场手段对学科专业进行自然选择,从而“倒逼”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