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管理)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合集下载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

超市品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许多人在做商品结构调整时习惯从单品入手。但笔者认为做商品结构调整时,大、中、小类缺一不可。即先从大局着眼(大分类),再进入局部(中分类),确定大分类和中分类没问题后,再进入小分类和单品分析。
符合消费环境
A市的B超市位于该市的中心环岛。地段优势自不必说。笔者于晚上7点左右进入该超市,这是该市夜生活开始的时间,也是该超市一天中客流量最大的时候。
该超市入口处沿主通道两侧是几家服装和鞋帽专柜,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这个时间本该是服装成交量最大的时候,但这里却冷冷清清,收银台“晾”在那里,收银员不知去向。
这几个服装专柜的服装挂版和鞋子的出样、款式、质量都属于大路货。由此可见,其目标顾客只能是普通打工者。
这种货色在别的地方可能卖得动,但在F市却基本被判了死刑。A市消费水平偏高,尤其在衣、食、玩方面特别讲究。此外,超市地处繁华地带,毗邻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周围已经形成购物休闲的商圈。因此有足够的客流和强大的增长潜力(店里的食品和生鲜区的客流明显比百货服装区大)。在这种情况下,生意做不起来,只能说明是商品本身出了问题。
这种商品结构对超市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造成货架浪费,压缩了其他品类的陈列空间。二是使这一类别商品的所有供应商的业绩都做不起来,久而久之超市就失去了与供应商议价的优势。更严重的是使合作伙伴慢慢失去信心,各项资源和费用减少投入或不再投入。
另外,该超市的商品价格带不够宽。这是该超市所有品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价位的几乎没有。
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
商品结构调整是超市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结构调整是为超市经营服务的。超市只有根据自身情况用活商品结构调整,才能为超市带来不错的业绩。为此,调整商品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超市调整商品结构的参考指标又有哪些呢?

超市门店商品结构定位与定编的根据

超市门店商品结构定位与定编的根据

超市门店商品结构定位与定编的根据超市门店商品结构的定位与定编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超市门店的经营效果和竞争力。

因此,在确定超市门店的商品结构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顾客特点、竞争对手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品种类,确定商品品牌和定价策略。

首先,超市门店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品结构定位。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超市门店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敏感度等,从而确定商品结构。

例如,对于经济实惠的家庭来说,超市门店可以增加经济实惠的商品,如廉价日用品、生活用品等;对于追求品质的高端消费者来说,超市门店可以增加高品质的进口食品、高端家居用品等。

其次,超市门店需要根据顾客特点进行商品定编。

顾客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方面,超市门店需要根据不同顾客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商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例如,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超市门店可以增加家庭生活用品、婴儿用品等;对于年轻人来说,超市门店可以增加休闲零食、时尚服饰等。

最后,超市门店需要根据竞争对手进行商品定价。

竞争对手是指与超市门店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市场领域竞争的企业,超市门店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来确定自己的商品定价,以提高竞争力。

例如,如果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相对较低,超市门店可以选择降低商品价格,以吸引顾客;如果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超市门店可以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吸引顾客。

在进行超市门店商品结构的定位与定编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精简商品种类。

过多的商品种类会增加超市门店的管理成本和库存风险,因此需要精简商品种类,以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物流体系的合理规划。

2.优化商品品牌。

选择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的商品,可以提高超市门店的形象和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与品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3.统计数据分析。

超市门店需要定期进行销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偏好,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连锁超市培训-超市商品结构调整与数据分析培训建议

连锁超市培训-超市商品结构调整与数据分析培训建议

超市商品结构调整与数据分析培训纲要模块一:商品结构诊断与对策一)、案例分析:如何根据顾客A+A模式,分析和判断商品经营问题?1、公司有城区、郊区、郊县各类门店,如何制定针对性调整商品结构?2、如何分析哪些门店应增加品类转型为“生鲜超市”,另一些压缩品种转为“折扣店”?3、大家都说“折扣店”好,但是经营起来很困难,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4、店长如何在总部的整体框架下,选择适合自己门店的商品结构?5、店长抱怨,我这个门店面积比对手小、商品数量也比对手少,怎么办?6、如何运用A+A模式,诊断分析现有超市的商品经营定位问题二)、案例分析:如何诊断解决各部门、各品类商品结构问题?1、总监如何快速诊断评估连锁超市商品结构健康状况?1)、如何分析商品结构的整体健康性之一:周转问题评估法2)、如何分析商品结构的整体健康性之二:商品纵、深评估法3)、如何分析商品结构的整体健康性之三:单品‘黑洞’问题4)、如何分析商品结构的整体健康性之四:价格重心评估法2、各部门经理、主管如何诊断解决各品类的商品结构问题?1)、如何通过顾客分析、诊断商品问题:品类客层的5W1H诊断分析法2)、如何通过POS分析、诊断商品问题:品类二维结构图法3)、如何通过竞争分析、诊断商品问题:价格结构分析法4)、如何通过历史数据、诊断商品问题:价格柱状图分析法5)、如何通过建立次品类商品组织总表,调控商品构成问题?三)、案例分析:如何提升联营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1、如何解决联营商品销售不畅,联营商积极性低下的问题?2、如何有效监控联营商品经营,而不是被动地做“二房东”导致恶性循环?3、公司希望“自购”提升毛利和竞争力,自购商品却成为卖场积压库存,怎么办?4、中小超市难以直接经营自有品牌,如何借鉴和活用自有品牌策略,提升商品竞争力?5、大家都知道自有品牌好,多数超市销售占比却不到1%,甚至沦为促销赠品,怎么办?6、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购买行为分析,提炼PB商品凭什么与制造商品牌竞争的对策?7、如何活用零售业的卖场营销学,有效激发PB商品的消费需求提升销售?1)、案例分析:PB商品经营特性对商品属性的要求与对策2)、案例分析:PB商品经营特性对价格策略的要求与对策3)、案例分析:PB商品经营特性对陈列设计的要求与对策4)、案例分析:PB商品经营特性对促销模式的要求与对策模块二:商品绩效诊断与对策四)、案例分析:如何提升商品经营绩效?1、当前超市商品ABC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1)、商品效益评估工具之:GMROI绩效指标的运用与案例分析2)、商品效益评估工具之:周转绩效指标的运用与案例分析3)、商品效益评估工具之:CSI加权绩效指标的运用与案例分析4)、商品效益评估工具之:CTM绩效指标的运用与案例分析5)、商品效益评估工具之:矩阵分析指标的运用与案例分析2、采购部如何利用这些绩效指标,有效提升供应商的商品绩效和配合度3、营运部如何利用这些绩效指标,有效实行ABC管理和提升经营绩效4、卖场的最高库存上限如何设置,有效监控滞销、周转过慢资金积压的问题5、卖场的最低安全库存如何设置,有效监控缺货黑洞、劣货逐良货的问题6、如何通过库存周转的优化,提升商品经营效益模块三:数据分析与营业额提升五)、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商品经营数据的分析运用,寻找提升营业绩效的方法?1、电脑报表一大堆,可是觉得帮助不大,因为还是找不到提升业绩的方法,怎么办?2、公司希望设立数据分析员,协助总部控制和调整商品,可吃力不讨好,问题出在哪里?3、如何通过品类商品数据分析,寻找提升各部门(品类)营业额的方法?1)、品类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价格弹性 VS 品类销售法,优化价格策略模式2)、品类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促销弹性 VS 品类销售法,优化促销模式组合3)、品类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跨品类销售曲线分析法,寻找提升销售与毛利的结合点4、如何通过顾客购物篮商品数据分析,寻找提升整店/整个公司营业额的方法?1)、购物篮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1+N分析法,有效提升客单价2)、购物篮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FSP分析法,有效提升淡季销售业绩及顾客忠诚度3)、购物篮数据的分析运用案例:购物篮多维分析法,有效运超市周期性变动规律5、采购部、营运部如何根据这些商品数据,提升公司运营绩效?六)、案例分析:来客数问题、客单价问题的诊断与分析1、如何诊断和分析促销除了DM、堆头、TG等打折手段外,别无选择的问题?2、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营业构成分析,挖掘卖场营业额不理想的核心因素制定对策?1)、如何根据来客数漏斗分析模式,设计提升入店客数的促销模式?2)、如何根据来客数漏斗分析模式,设计提升店内购买率的促销模式?3)、如何根据客单价问题树分析模式,设计1+N型的客单价型促销?4)、如何根据客单价问题树分析模式,设计提升冲动性购买的促销模式?5)、如何根据客单价问题树分析模式,设计融入顾客生活的提案化促销模式?3、如何根据品类管理的商圈顾客购买研究,分析促销模式的问题?4、如何根据顾客生活形态的变化,制定年度/季度的营销计划?模块四:品类管理与供应商管理问题七)、供应商管理问题:以品类管理为基础的供应商结构分析1、案例分析:某日配采购员年度通道费完不成的深层原因分析2、如何实行供应商结构的评估与分级管理模式3、供应商管理模式:A-ORIENTED、B-ORIENTED4、超市如何有效扶持B类供应商、控制A类供应商?5、超市如何通过掌握品类管理及绩效管理,达到与厂商双赢的效果?八)、案例分析:品类管理运用的现实困难及对策分析1、我们都知道品类管理很好,可流程过于复杂效果似乎又不明显,怎么办?2、品类管理与超市的大、中、小分类管理,如何结合如何运用呢?3、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品类管理实践和方法?4、如何从组织架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品类管理的实际效益?5、如何避免品类管理的策略、战术及执行步骤成为形式主义?6、如何把品类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成为超市核心竞争工具之一?。

超市商品陈列诊断与分析

超市商品陈列诊断与分析

5、按品牌还是按分类来陈列 举例:(1)许多超市可口可乐旁边是设计为雪碧还 是百事可乐?护舒宝卫生巾的旁边是设计为护舒宝护垫 还是其他牌子卫生巾? 厂商是按品牌来做营销的,超市却是按品类来做营销 的,卫生巾、护垫不是一个品类,不应陈列在一起。 (2)品牌倾向性强的东西,如某地区的顾客只认 “海 尔”品牌的电器,其他都不太认,那就把它按品牌陈列 按品牌还是按分类来陈列对策建议:按管理精细度
或排面街区中,通过陈列量与陈列设计,一眼就能看出 来哪些是重点推介与重点销售的品项,如果看不出来, 即表明商品销售政策无重点犯了大忌,也表明整体商品 政策出了问题(如商品密密麻麻),如某超市面包又多 又平均,无重点亮点。
(2)以目标客层研究为基础,进行排面设计调整 一般情况头轻脚重,但玩具等以孩童消费对象,回力 车等小玩具应放在低层,否则孩童够不着而影响销售。 (3)以货架层面中间为基准/主通道方向为基准,右 手关联品,左手畅销品。
3、陈列设计与陈列段位 (1)毛利高低决定层数位置好坏,销量高低决定排 面大小
商品陈列货架段位的确定流程:毛利水平决定货架 段位→体积大小决定货架段位→相同包装尽可能归在
一起→相同品牌尽可能归在一起
举例分析:许多超市中将销量最好的商品设计在货 架排面最好的位置,这是错误的,就象将最好的品牌 设计在货架街区的主通道开端或将最畅销的品类设计 在卖场开端一样,这样的超市将400ml洗发水陈列在黄 金货位,由于400ml是最好卖的,又给它最好的货位, 肯定其他规格的销售机会很低很低。
①整体卖场布局和陈列的依据是商品品类规划总表
,商品规划总表决定着我们超市满足的是目标顾客哪一 类基本生活需求的丰富程度和可选择程度,因此卖场货
架的陈列的真正依据是规划表中的小分类!

超市商品品项结构

超市商品品项结构

判断一家超市的经营状况可以从很多个方面来进行,以下就商品结构方面作为切入点来对一家超市进行诊断。

众所周知,超市品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许多人可能在做商品结构调整时都习惯从单品入手,但我个人认为,做商品结构调整时,大、中、小类缺一不可。

即先从大局着眼(大分类),再进入局部(中分类),确定大分类和中分类没有问题了,然后再从容地进入小分类和单品进行分析不迟。

案例一F市的BYJ超市位于该市的中心环岛,地段位置很好。

当我进入BYJ超市的时候,时间是晚上7点左右,是该市热闹的夜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该超市一天中客流量最大的时候。

入口处沿主通道两侧是几家服装和鞋帽专柜,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做服装的人都知道,成交量最大的时候就是晚上的几个小时。

但这里却冷冷清清,只有零星的几个客人。

为服装鞋帽专柜配备的一台收银机无声无息地晾在收银台上,收银员也不知去向。

我再详细地看了一下这几个服装专柜的服装挂板和鞋子的出样,款式和质量都属于大路货,就像我们在很多超市都见过的那种货色。

基本上它的目标顾客只能是外地打工仔。

这种货色在别的地方可能卖得动,但在F市却基本上只能被“判死刑”了。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F市人民消费水平偏高,尤其在衣、食、玩方面特别讲究。

单说穿着这方面,我去逛过该市服装店最集中的商业街。

在不大的F市里,各种装修豪华的品牌店林立,甚至不乏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也比其他城市明显要高,但却几乎家家生意兴隆。

该市本地人的消费观念是追求高档,奢侈得几近畸形的消费心理。

而且,该市外地人极少,所以针对外地打工族的生意基本上可以不考虑。

此外,超市地处繁华地带,毗邻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周围已经形成一个购物休闲的商圈。

因此有足够的客流和强大的增长潜力(店里的食品和生鲜区的客流明显要比百货服装区大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生意还做不起来,只能说明是商品本身出了问题。

建议这个超市的大分类(服饰)的结构已经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的话,势必会影响整个门店的销售。

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什么是商场商品结构、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怎样才能达到商场商品结构优化目的、优化商场商品结构意味着什么?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将结合一些商家的经验,用例子与理论相结合来的形式来一一解决上述问题。

在百货商场商场里面,商品结构指的是符合公司市场地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

商场商品结构按照不同标志可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经营划分,可氛围主力商品、辅助商品和关联商品。

良好的商场商品结构意味着什么?商场商品结构应是以顾客为核心的,让顾客可以买到他想要的商品,而且还要让他体现购物的经历觉得新鲜有趣。

此外,商场商品销售出现问题,作为商场人第一个应该考虑的就是:商场商品构成是否合理?毕竟顾客是来商场买东西的,商场存在的核心就是“卖东西”。

如果不知道商场商品构成哪里出了问题,就不可能知道到底该引进什么商品,这样就会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结果淘汰一个滞销品反而引进一个更不好卖的商品,周而复始。

因此,在抱怨某某品类商品不好卖时,就需要考虑:是否该品类的目标客层定位是否本身就错位了呢?目标客层与商场商品构成定位本就是双胞胎,一错均错,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而来。

商品结构优化的第一步是首先要懂得诊断商品构成是否合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较实用的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的方法。

如何判断商场商品结构是否合理【案例1】某商场门店中的销售非常不理想,近6000多个品种中,似乎很多单品都能卖一点,但又都卖得都不算很好,从该店POS经营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近50%单品却创造了50%的销售(即50 VS 50)?这样的商场商品构成是否正确?如何来诊断是不是商场商品构成出了问题?商场竞争的核心在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基础来源于单品的量化销售,若50%的单品实现了50%的销售额,表明该商场的商品中什么都能卖一点,但什么都卖不好,何来的量化销售?即没有A类主力商品或A类主力商品不明确! 那试问这家商场又何以和供应商压低进价?进价压不下来,它又靠什么去塑造低价形象,靠什么去和竞争对手竞争?事实上一个卖场的商品不好卖,首先要考虑的是商场商品结构哪里有问题,而不是哪个商品有问题。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1.商品种类:超市商品种类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电器设备等。

其中,食品类是超市最重要的销售品类,通常占据超市总销售额的大部分。

其他品类的销售额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品牌组合:超市通常会提供多个品牌的商品供顾客选择,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品牌组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因素,如顾客偏好、品牌知名度、品质和价格等。

常见的品牌组合有高端品牌、中端品牌和低端品牌的混搭,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商品布局:超市的商品布局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通过将不同类别的商品摆放在不同的区域或货架上,以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和销售额。

比如,将食品类商品集中在一起,方便顾客挑选和比较;将生活用品和家居用品放在一起,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4.季节性商品:超市在商品销售中会考虑到季节性因素。

比如,在夏季,超市会增加冷饮、凉菜等清凉商品的供应;在春节前后,超市会增加糖果、礼品等节日商品的销售。

合理的季节性商品销售策略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额。

5.采购管理: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还需要考虑采购管理。

超市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数据,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情况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采购管理,超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6.促销策略:超市为了促进销售额,通常会采取促销策略,包括打折、满减、赠品等。

促销策略是根据商品结构和市场需求制定的,旨在吸引顾客购买促销产品,并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总结来说,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是对超市销售情况、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它可以帮助超市优化经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合理的商品种类和品牌组合、积极的采购管理和促销策略,超市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商品销售额。

超市商品结构案例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案例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超市是一个以零售商品为主的商业场所,超市商品结构是指超市所销售商品的种类、品牌、规格、价格等方面的组成和结构。

超市不同于传统的零售店面,其商品结构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对于超市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分析城市的一家超市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超市商品结构的分析,可以为超市问题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1.商品种类过多而零售额低下经过调研发现,该超市的商品种类过多,包括食品、饮料、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商品数量庞大而分散,导致超市的库存管理、进货策略、陈列布局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商品种类过多的同时,超市的零售额却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销售压力。

解决思路:对于商品种类过多而零售额低下的问题,超市可以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重新调整商品结构,优化商品种类和品牌的组合,减少一些低销售额的商品,提高高销售额商品的占比。

此外,超市可以进行促销活动,提高低销售额商品的关注度和销售量。

2.商品品质和价格不匹配在超市商品结构中,存在商品品质和价格不匹配的情况。

比如,超市销售的一些商品品质较差,但价格相对较高;而一些商品品质较好,但价格相对较低。

这种情况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降低超市的利润。

解决思路:超市应该注重商品品质和价格的匹配,确保商品的性价比。

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商品质量控制,提高商品的品质,使消费者愿意购买。

同时,超市可以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根据商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来定价,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3.商品陈列布局不合理超市商品的陈列布局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超市中,商品的陈列布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比如,一些商品的陈列位置不易找到,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一些商品长时间摆放在陈列区域中,未能及时补货,导致缺货现象。

解决思路:超市可以根据商品的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重新进行商品陈列布局,将畅销品放在显眼位置,方便消费者购买。

超市从到货、库存看结构问题

超市从到货、库存看结构问题

超市从到货、库存看结构问题一、前言一段时间以来,公司的销售与毛利不断下滑,除大环境变迁、市场竞争加剧、物价上涨等因素以外,内部管理是最重大的主要因素:部分流程、跨部门协作不够顺畅,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责任机制、目标不够明确等多种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对门店现状深感焦虑,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策、制度、流程、人才、部门协作等多方面努力与变革。

本次将从商品到货率及销售占比的角度分析公司商品、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建议。

二、到货率统计、分析案例门店:A商场统计时间段:2012.03.01-2012.03.07到货率统计表:(注:A店为每日补货、配送)分析:(一)、从以上示例可看出在这段时间中的到货率为47.47%,也就是说在间接上的缺货率为52.5 3%左右,远远超出了超市正常可缺货率10%的范围值,应该引起特别重视。

(二)、从系统中可查看出门店补货与配送或订货的衔接问题,如:某一单品7月1号写单在2号未到货应该要继续写单,但是3号到货数量是1号和2号补货数量的总和,同一单品二次累计甚至多次累计到货、重复到货,造成商品库存较大以及对商品的鲜度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到货商品门店未补货又未提前得到相关信息;门店有按规定程序补货总部收不到补货单或总仓有库存门店未得到配送。

(三)、从最近工作中看出,畅销商品、一线品牌或较敏感的民生商品缺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场的形象及顾客对商场的信心,从而影响来客数。

(四)、个别供货商选择性送货较为严重,(六)、门店丢货现象严重,造成丢货的原因如:长期连续补货不到货,又未得到相关信息门店不再补货;某些原因造成断货后,又重新供货门店未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老员工离职,新员工对商品不熟,员工流动过快,劳动技能与素质降低;门店干部对商品不熟,管理能力与水平较低;对缺断货跟踪不紧,反馈、沟通不及时;门店干部对计算机及系统不熟,不会运用计算机与系统进行商品销售、补货的统计、分析、跟踪。

超市库存结构分析

超市库存结构分析

超市库存结构分析在卖场或仓库中的商品是库存商品----也就是存货量。

要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就应分析库存商品的结构进行分类,方可调整。

一、畅、滞销分类库存商品中有:畅销的二O商品、一般销售商品、滞销商品、未动销商品。

未动销商品:是一段时间内没有销售的商品,可以是三天、一周或二周或一月,不同情况定义不同,区别决定。

未动销商品一旦确定,必须立即处理,事不过夜。

滞销商品:是销售很少的商品,应予在规定时间内淘汰。

有时滞销品可能是花式品种的陪衬,则应把库存量降到最小,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一般销售商品:要设法分解,即变成畅销品或滞销品。

然后补充新的一般销售商品。

刚进的新品一般定义在一般销售商品内。

二O商品是重点关注:保证不缺货。

特别要分析为什么畅销?畅销品有何特征(价格、款型、品牌等)找到原因就能扩大成果,引导新品发展。

采购部要制定各类商品的管理制度,并把各类商品的分类、定性、处理作为每周、每月必做的日常工作来抓。

二、从销售特征分类人气商品、特价商品、季节(时令)商品、打折商品、反季商品、甩卖商品、正价商品、各类商品卖场都必须有,经理、采购每周在工作计划时,都要沟通设计,把各类商品的品名列出,各类商品的销售方法列出。

一般来说一个丰富的卖场,这些商品应该全有----且陈列、宣传到位、醒目、气氛热烈。

主管每周工作汇报时,应把各类商品准备及销售占比报出来。

三、从商品知名度分类可以分为名牌商品,较名牌品牌、一般品牌、二线品牌、新品牌、无品牌。

根据类别性质不同,应该有各类大致比例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名牌树形象、出销售,但利不高。

较名牌出形象,销售不一定好,利润还可以。

一般品牌、二线品牌是我们采购工作中应加以关注的,因为这些品牌在卖场更新、淘汰快,另一方面,一但市场对路,这种品牌往往销售高、利润高。

新品牌注意试销过程和试销过程中的自身利益保护。

无品牌一般用于人气商品、特价商品、季节商品,一般同类商品中价格较低、质量一般,利润较好,销售较大。

超市店面管理超级市场商品陈列检查要点

超市店面管理超级市场商品陈列检查要点

超市店面管理超级市场商品陈列检查要点超级市场作为一个购物场所,商品的陈列对于店面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合理、有吸引力的陈列安排可以有效地提高商品的销售和顾客的购买欲望。

本文将介绍超级市场商品陈列的检查要点,以帮助店面管理人员提高陈列效果和顾客满意度。

1. 陈列位置陈列位置是指商品在店内陈列的位置和布局。

合理的陈列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商品的特性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加商品的曝光度。

常见的陈列位置包括:•入口处:摆放一些热销商品或特价商品,吸引顾客进入店内。

•通道:设置商品展示架或货架,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经过,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

•突出位置:将一些新品或促销商品放置在超市的显眼位置,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推荐区域:设立专门的推荐区域,推荐一些和顾客购买历史相关的商品,或者是同一类别的商品。

2. 陈列布局陈列布局是指商品在展示架上的摆放方式和组合。

合理的陈列布局可以提高顾客的购买率和店内流量,增加销售额。

以下是一些陈列布局的要点:•分区陈列:根据商品的种类或品牌进行分区陈列,方便顾客查找和比较,提高购买率。

•高低错落:利用陈列架的高度差进行商品展示,创造层次感,吸引顾客的目光。

•组合陈列:将相似的商品进行组合陈列,形成商品搭配,促进销售和交叉购买。

•风格统一:保持陈列架的风格和颜色的统一,使整个店面的陈列更加协调美观。

3. 商品陈列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提高商品的可见性和吸引力,增加销售额。

以下是一些商品陈列的要点:•产品齐全:陈列商品时,要确保各个品类、规格和价格的商品都有充足的库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鲜明特色:将商品进行分类陈列,突出商品的特色和卖点,帮助顾客更好地选择和购买。

•商品标识:为每个商品标明价格、特点和促销信息等,方便顾客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提高购买决策的便利性。

•整洁有序:定期检查商品陈列的整洁度和有序度,及时整理并补充缺货,保持陈列架的清洁和整齐。

4. 促销活动超级市场经常会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超市商品结构详细分析

理论数据的调整
基本原则是:品类中的必售品项数低于下 限的,以计算的上下限理论值为准;必售品品 项数高于下限低于上限的,以必售品品项数为 下限;必售品品项数高于上限的,则上下限均 为必售品品项数。
实例
品类数合并 1 第三步:合并
在完成以上两步后,我们就可以得出首选品类 和必售品类(包含必售品,但没有首选品的品 类)的品项数上下限;然后再对剩余的品类进 行个别分析,保留部分结构性品类和结构性商 品;最后将所有品类的品项数的上限和下限分 别合并,形成完整的门店商品结构总表。
概念
两个概念说明: 品类宽度太宽(价格带区间大于商品 最低价) 品类宽度太低(价格带区间随低于商 品最低价,但是值很低)
分析
2. 价格带区间值修订。 在价格带的首尾两端分别依次选择 次低价、次高价进行循环计算,直 至价格带区间值小于最低价。 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最高计算 值-最低计算值)/10 实例:修正后的价格带区间值 = (15.8-1.48)/10 = 1.43
我们继续降价,有了D4?
价格敏感度 D4:虽然毛利率下降了,但是销量、 销售额和毛利额都提高了。
这是商品售价降低的最合理状态。但是这种 状态,对销量敏感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也 就是说通过降价是能够获得较大的销量增长 的。
价格敏感度
3 涨价的过程……
价格敏感度
价格敏感度
R1:价格提高了,销量反而 增加了,那么销售额、毛利 额都增加了。 R2:价格提高了,虽然销量 降低了,但是销售额增加了, 因此毛利额也增加了。
目的
商品结构调整计划书的编写与落实
目录
1 商品结构树 2 商品汰换与引进的方向与思路 3 商品的价格调整
商品结构树
1 门店该卖多少商品 2 商品数如何分布到各个品类中

如何评估超市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评估超市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如何评估超市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如何评估超市商品结构是否合理?中国零售业在近三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理念、想法不断进行试错,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而到目前为止市场也没有给出最正确的新零售模型。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作为零售业者更应该尊重零售的初心,回归零售本质,即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优质效劳。

必须要静下心来专注培养优秀的商品研发人才、商品买手人才、培养优秀的门店运营人才,不断修炼内功,才是长久之计。

一、那么怎样的商品才算是优秀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呢?商品结构的评估必须以品类管理为依据,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通过可量化的、客观的、动态的评价,防止主观判断导致出现偏差。

二、商品结构对于门店经营为什么如此重要?1、零售经营的本质在于“商品和效劳〞2、商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最根本要素,只有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才能培养出企业的忠诚客群3、高效的商品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无效库存,提升商品的周转效率,从而提升营运及采购的综合本钱4、合理搭配不同定位的商品,可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5、通过商品组合,锁定目标客群,占领特定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经营,不断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有效的商品结构可以强化零供关系,提升供给链效率三、为何要建立商品结构评估体系?1、商品结构评估体系是一把尺子,衡量商品结构的标准2、将商品结构评估进行量化,防止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影响导致偏差3、可以保持商品结构评估的一致性,便于进行持续性的改善四、如何有效评估商品结构?好的商品结构应该是消费者、零售企业、供给商以及市场共赢的平衡点,因此必须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合理评估。

1、明确企业的定位,确定目标消费者是谁?目标消费者与当前实际的商品结构是否匹配是检验商品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在经营过程中实际情况可能是现有客群与企业目标客群可能存在差异。

这时就要考虑是改变商品结构,以吸引目标客群?还是适应现有客群,进一步优化现有商品结构。

超市商品结构诊断与商品绩效管理

超市商品结构诊断与商品绩效管理
国内品类管理做了很多年没有多大成绩的原因以供应商为核心,很被动。如果做不到 价格比别人有优势可以(因为需要保证利润),如果目前采购渠道没有突破,很 难取得0
一、品类管理如何与实际结合
综上所述: 品类管理第一步就是以数据为核心,确定核心品类(20品类),第二步 知道核心品类卖给谁的,第三步核心品类如何卖(促销怎么做,放哪里 比较好),品类管理应该抓重点。 管理者眼睛要盯着“团队”,不要只盯着“个人”。
对于公司领导来说,品类管理就是定标准,定什么是20品类的标准。比 如:对于新开门店,以销量作为主要指标,而老门店,以效益作为主要 指标。
2021/6/16 6
一、品类管理如何与实际结合
传统的品类管理可分为八步: 一、品类定义 二、品类角色 三、品类评估 四、绩效衡量 五、品类策略 六、品类战术 七、计划实施 八、品类回顾 现实的困境是:这种管理过于复杂,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局限在日
化等有限几个品类;而且由供应商主导,脱离零售业的经营本质; 把流程作为目的,缺少方法研究。
2021/6/16 7
一、品类管理如何与实际结合
简化版的品类管理(三步曲): 1、确定20品类和角色(卖什么) 方法:加权法/GMRO排行 20品类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重点。
2、找出品类的20顾客(卖给谁) 谁在卖这个品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和关联购买? 方法:观察法/购物篮分析
3、实施品类对策(怎么卖) 4C对策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其级别决定什么是他所关注的“品类”: 比如公司总经理:应该关注业态(超市、百货、便利店), 作为店长,应该关注大中类,作为一个部门主管,应该关注小类。每个 管理者都应该将自己的“品类”的核心品类找出来并进行关注。
问题:一般会有这样的情况:好卖的商品毛利低,不好卖的商品毛利高, 那么什么才是重点品类?

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刘文烽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与市场》
【年(卷),期】2004(0)4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的讨论将以案例分析为基础。

也是大家共同探讨中国超市提升销售业绩和经营利润的问题。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刘文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1.7
【相关文献】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超市商品结构研究 [J], 张梦妮;初宇平;董晓东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超市商品结构研究 [J], 张梦妮;初宇平;董晓东
3.如何诊断超市商品结构问题 [J], 刘文烽
4.鞍山市本土超市商品结构与特色分析 [J], 彦秉鑫;刘洪玉;董晓东
5.考虑顾客舒适性与商品结构的新型超市餐厅空间布局优化——以盒马鲜生为例[J], 陈澜鑫;魏海蕊;李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今天的讨论将杜绝“罗列管理法则”的做法,以案例分析为基础,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文中提及的诸多管理思想,已在一些中国百强超市开始实践。

我们抛砖引玉,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超市提升销售业绩和经营利润的问题。

商品结构——中国超市的典型问题【案例】广东 A 超市连锁集团A 公司为广东省知名连锁集团,拥有独立干货及生鲜配送中心,经营业态涵盖食品加强型超市( FOOD SUPERMARKET )、生鲜超市( FRESH SUPERMARKET )、大卖场( HYPERMARKET )及以大卖场为内核的区域型购物中心( REGIONAL SHOPPING MALL )等数十间门店,营业面积 2000-20000M2 不等,年度营业额逾 10 亿元。

其门店主要覆盖地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辐射至华南各省市。

目前公司正在加速圈地扩张,但由于超市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出现整体竞争力下降,开业一年以上的门店营业额、毛利额都达不到预期指标。

在进行诊断分析后,我们认为 A 公司当前营业绩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超市的内核——商品构成本身出了问题。

其实,商品结构的问题在中国零售企业中层出不穷,请看下列现象就能知其大概:•为什么 2001 年以来超市关门、倒闭的消息不断?因为现在许多超市的商品周转天数远大于对供应商的付款天数。

比如某超市商品平均周转天数为 60 天,而供应商平均付款天数为 45 天,这家超市哪来的钱付供应商的款?于是拖拖拖,长此以往一旦发生风吹草动,资金链断裂,则“关门、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来了。

原因何在?商品构成混乱、 A 类畅销品缺乏而 C 类滞销品一大堆是核心原因。

那该怎么办?•浙江某百强企业的老总表示,他很喜欢去巡查卖场,几乎每天都能在各卖场看见他的身影。

但是他遇到一个麻烦是,“咋看卖场里面商品都琳琅满目的,怎么能看出哪块的商品构成有问题呢?比如服饰和家庭用品类,我这几年看着它越卖越低档、越卖越滥,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商品有问题,但怎么去找出问题,找出问题后怎么办?”•一旦销售额下降,国内许多超市店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如何调整货架、调整布局,如何如何促销……美国国际零售集团总裁 ALICE 认为:超市销售不理想, 80% 的原因都是由于商品本身有问题造成的!超市销售发生问题,我们第一个应该考虑的就是:商品构成是不是有问题?毕竟顾客是来买东西的,东西本身不好的话,你怎样布局、怎样促销都是空的!那么,如何来诊断分析商品构成的问题?如何诊断全公司 / 全店的商品构成问题?•客层分析(外在分析) --- 商圈潜在客层构成 VS 卖场客层构成【案例】A 超市集团总店( 6000M2 )位于高校区附近,其 5-10 公里内的潜在商圈客层构成如下:居民占 70% 、高校学生占 30% ;然而根据顾客调查和店长现场观察,在该卖场消费购物的顾客中学生占 60% 以上,居民不足 40% !这数据表明什么?其实目前该店遇到了一个典型的商品构成问题:商品结构到底应如何倾斜的问题?应该选择哪类客层为主流目标顾客?A :如果还是选择居民作为主流目标客层,则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必须对商品构成重新进行检讨,为什么居民不喜欢该店的商品;B :如果该店在检讨自己在商圈内竞争力的情况下,发现既然在争取居民顾客方面争不过竞争店,还不如做好自己既有客层——高校学生。

则其可采取的对策有二:一是重新评估卖场经营面积,因为占商圈潜在客层 30% 的高校学生可能根本支撑不了这么一个大店,要考虑缩小卖场面积,或采取外租、联营方式引入新的经营项目(如游戏机、快餐店等);二是重新定位商品构成,全部商品构成以学生为核心,缩小以家庭主妇为对象的商品构成,扩大学生消费品。

例如缩小生鲜区中的初级生鲜品(如肉类、水产、蔬菜经营面积),增大生鲜区中的现场加工品、熟食、主食厨房等即食性商品,以商品构成调整呼应目标客层调整。

• POS 经营数据分析(内在分析)—— 50 VS 50 、 10 VS 90 、 30/70【案例 1】A 连锁超市有各类门店数十家,以总店为例,有效流转商品数达 10000 种,日均营业额 80 万左右。

在分析商品构成问题时,发现平均 5000 个单品实现了 40 万左右的销售额,这表明该超市商品构成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超市竞争的核心在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基础来源于单品的量化销售。

现在平均 50% 的单品实现了 50% 的销售额,表明该超市的商品中什么都能卖一点,什么都卖不好,何来的量化销售?!没有量化销售,这家超市又何以和供应商压低进价,进价压不下来,它又靠什么去塑造低价形象,靠什么去和竞争对手竞争?一言以蔽之,这家超市商品构成的问题在于:缺乏量化销售的 A 类商品;【案例 2】该地另一家超市公司却出现了一个相反的现象:前几天,该超市总经理打电话过来说道:“我们超市在分析商品构成时,发现了我们 10% 左右的商品实现了 90% 以上的销售,这样 A 类商品很突出了,没问题吧?”谁说没问题?—— 10% VS 90% 表明:该超市当前的商品构成中,顾客的目的性购买太强(经分析,顾客仅认为该超市牛奶、食用油商品等有限品类不错、价格便宜,其他商品都不如竞争对手),到该超市来就只是为了购买这一两类商品,没有关联性购买,这直接导致销售毛利太低。

因此该超市面临的是:如何弱化顾客的目的性购买,优化其他类商品构成的问题。

上述 A 超市公司的商品构成由商品总部负责,在现场调查分析中,当问到商品构成有问题怎么办的时候?几乎所有采购业务人员及门店人员的答复竟都是:“引进新品,淘汰滞品。

”事实上,一个卖场的商品不好卖,首先要考虑的是商品的构成哪里有问题,而不是哪个商品有问题!试想,如果一栋楼不好卖,肯定是整栋楼的设计出了问题(对于我们超市来说,就是商品构成设计出了问题),仅仅抱怨砖不好是没有用的。

根据美国多家超市集团的现场实践,超市的商品构成中,如果达到 30% 的商品产生 70% 的销售的时候,才表明商品构成基本正常(因为 20% 商品产生 80% 销售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这时我们的工作重点才是放在引进新品淘汰滞品上;假如在超市的商品构成中,偏离了 30% 的商品产生 70% 销售的曲线(如上例中 50% 商品产生 50% 销售、或是 40% 商品产生 60% 销售、或则是 10% 的商品产生 90% 的销售),则表明采购业务部门、门店营运部门要深入考虑改善商品构成——即首先需从品类构成上着手,而不应从单品上着手,否则事半功倍。

如何按部门 / 品类诊断商品构成问题?•顾客 ABC 构成 vs. 商品品类构成【案例】A 连锁超市最近新开了一家大卖场,该店商圈包括一个大型居民区和广东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外地大学毕业生到广东找工作时的出租屋集中地。

这家门店在生鲜商品经营上遇到了一个麻烦事——生鲜品中初级产品的销售还不错,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调整价格、怎么促销、怎么活性化卖相(生动化),生鲜品中的加工制品,特别是熟食和面包一直销售很不理想。

这家公司老总特纳闷:“我的熟食都是按照家庭主妇的口味制作的啊,而且促销时段也选择在下午 4:00—6:00 的晚市,商品出炉时间控制在 4 : 00 左右,以让商品新鲜,怎么还是不行?”所以他特别想了解如何来诊断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在发现某些部门或品类的销售下滑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是否该类商品的构成出了问题——顾客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一大堆?!在现场诊断中,当我们问超市的目标顾客是谁时,该门店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很清楚:是家庭主妇。

而当我们问到熟食类商品的核心目标客层是谁时,开始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

其实只要我们的门店管理人员愿意花些时间在收银台或熟食柜前,观察观察顾客购物篮( BASKET )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多数超市里的熟食主流客层并不是家庭主妇,而是以单身人士、学生、双职工等年轻人为主。

从该店商圈分析来看,其熟食的主流目标顾客应是那些到广东寻梦的大学生们,他们住在出租屋里,可能连锅都没有,刚毕业不久工作非常卖力,每天下班时间基本在 6 : 00 以后……在找准该类商品的目标客层——外地大学生群体后,该店的熟食类商品构成与营销可作如下调整:1 )商品构成以满足广东家庭主妇为核心的“广式口味”,转变成以满足外地大学生群为核心的“全国风味”——湖南风味、四川风味、潮州卤水、东北炖菜……具体操作方式可采取联营抽成等方式,以弥补自身厨师的不足(这一点学学运营好的大学风味食堂就行);2 )商品构成以满足家庭主妇为核心的大包装、大克数,转变成以满足年青人为核心的小包装、即食性包装为主;3 )商品出炉时间由以满足家庭主妇为核心的下午4 : 00 左右,转变成以满足这些年轻人为核心的晚 6 : 00 左右,以使得这些目标顾客一到卖场就能买到新鲜出炉的商品;4 )时段促销商品调整,由半成品配菜、大包装促销品转化为以即食性小包装促销品主,免费提供一次性手套服务……经过系列商品与营销构成的调整,该店的熟食部由原的滞销部门成为整个店的领头羊,同时有效带动了其他相关联商品的销售。

因此当我们在抱怨某某品类商品不好卖时,我们有没有设身处地考虑过:是否该品类的目标客层定位是否本身就错位了呢?目标客层与商品构成定位本就是双胞胎,一错百错,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而来。

•商品结构图分析法:价格线 VS 销售额【案例】A 连锁超市门店中的面包销售非常不理想,四五十个品种中,每个单品都能卖一点,哪个都卖不好,整个销售稀稀拉拉,该店的店长非常着急,如何来诊断是不是商品构成出了问题?在诊断和分析卖场的商品结构问题时,欧美等国超市用得最多的是采取一种商品结构图分析法。

我们的一位同事在美国研修时,美国零售业研究同行以沃尔玛( WAL-MART )、塞夫威( SAFEWAY )等为例,说明这些美国大企业如何利用商品结构图双峰分析法诊断超市商品构成问题。

一般我们以价格线为横座标,以销售额 / 销售量为纵坐标进行分析,健康的超市商品构成要求曲线必须是双峰状的,而且必须前面低价位一个波峰高于后面高价位的波峰。

在本例中,以价格线作为横坐标,以销量作为纵坐标,通过采用双峰分析法诊断 A 超市面包类商品构成,发现面包类商品在二维图中基本成了一条直线,表明该超市面包类商品属于商品构成中缺乏 A 类重点商品,整个面包系列走进了“好像什么都能卖一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好卖”的误区。

我们超市靠什么去吸引顾客、靠什么去激发顾客购买,是靠商品又多又全吗?不是!因为我们超市不能走进大而全的误区;是靠我们的商品新奇特吗?不是!因为超市经营的是顾客基本生活用品……我们超市吸引顾客的核心点是让顾客省钱,以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因而必须突出特价效应和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