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1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7.航海家的发现1-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7.航海家的发现1-青岛版六年制
学习目标:
• 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 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 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 事实解释假设。 •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 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 形状认识的历史。
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
达标练习
•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 6400千米,沿着赤道 绕地球一周,行程有 4万 千米。 麦哲伦 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 • 2.1519年,葡萄牙人 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 3.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 变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 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 球是一个 球体 。 • 4.下面不是航海家的是( A )。 • A.牛顿 B.麦哲伦 C.哥伦布 • 5.古代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查阅资料,说说你所 了解的说法。 • 6.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能举例 说一说吗?
想一想:现在你能有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圆 形的,说一说,让大家分享一下!
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 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 答: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了地球是 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 更加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
2.地球的半径可记为6400千米(公里)
•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用带子围 着地球赤道绕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 米长。(地球的周长是4万千米长) 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 一周,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表面30%是陆地。70%是海洋。


地 球那 想么 象, 成什 圆么 球时 的候 呢开 ?始 人 们 才 开 始 把

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师: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的;师:圆的?圆是一个平面。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生:球形师:那最初你们怎么知道地球是球形的?生:看地球仪生:看世界地图生:上网查资料师:现在呢,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看地球仪等好多方法,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获得这个答案。

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获取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沿着古人的脚步,来追寻一下地球的形状。

上课!师: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站在大地上,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大地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个时候人们科技不发达,他们要观察这个大地只能靠什么?生:眼睛师:对,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眼睛。

师:那你想一下:古人站在大地上,向四周一看,他们能看到什么?生:大地是平的师:看到大地平平的,一望无际。

我们假设他看到了这些东西。

看到了什么呢?这是........师: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之后,就会产生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想法,大地是一个平平的。

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觉得奇怪,你说大地是个平的,什么东西驮着大地呢?日月星辰又能到哪里去呢?所以古人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资料,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生1:天圆地方说: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生2.: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生1:谢谢你们小组的补充。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详细。

但是古人这些想法有没有科学依据?生:没有师:毫无科学根据。

接下来有人又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咱们的大地,可能是个球形的。

那你想一下,别人都认为大地是一个方的,是一个平的,突然有人说他是一个球形的,那你觉得大家会对这人怎么样?师:这个人就问住了。

然后他就要去获取证据。

古人获取了哪些证据呢?谁能把你们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生:在海边看进港的船,先看到船桅的梢,然后看到船帆,最后看到船身。

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优质课件设计(1)

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优质课件设计(1)
印度 洋
阿波罗 17 号飞入 太空
地球全 貌
,为 世
中中
了界
国国
人前
人航
类列
来天
的 。事








从古至今,人 们 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 一 个怎样的过程?
Th 活 中 , 还 有 哪 些 事 实 或现象能够证明地 球是 球体?
远 眺
思 索
宇宙飞 船
人 造 卫 星
古代印度人设想的地球
一直沿巴西东海岸南下。
走出海峡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这里 风平浪静,连续航行 3 个月, 竟没碰到过一次大风大浪, 人们称之为太平洋。
太平 洋
历尽千辛万苦之后, 1 5 2 1 年3 月,到 达菲律宾群岛,但麦哲伦却与岛上居民
冲 突被杀死,其他人继续前行。
1 5 2 1 年9 月,到达印度尼西亚时,又损失 2 艘船。 最后一艘船,驶过印度洋,绕过非洲,经非洲西岸 的大西洋北上,于 1 5 2 2 年9 月6 日,回到西班牙 ,由当初的 265 人仅剩 18 人。
察时2 、用伞面模拟海面,小船
视从 线伞 要面 与底 沿 桌缓面缓平航行 。至 伞 面
顶部,其他同学正对观察,
视线一定与伞顶平行。
现象:先看到船帆,再渐渐看到船身。 推测:大地表面是弯曲的。
非常有道 理
麦葡 萄
哲牙 人
伦世 界 著 名 的 航 海 家 之 一。
1519 年9 月20 日,他率 5 艘船, 265 人从西班牙圣卢卡 港 出发了,
古代埃 及 人设 想的 地Biblioteka 生活皆科学, 发现无止境。
四年级下 册
地球是什么形状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1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1教学课件设计

宇宙飞船
苹果贝贝电视台
高 科 技 手 段
科 学 的 测 量
希望同学们 拥有大胆质疑、 不怕困难、坚持 到底的科学素养!
相差21千4米6亿岁

6357千米

6378千米
时速80千米

行驶约500小时

20多天
天圆地方(盖天说)
现象:先看到船帆,再渐渐看到船身。 毕达哥拉斯
现象:先看到船帆,再渐渐看到船身。 推测:大地表面是弯曲的。
毕达哥拉斯
1.用桌面模拟海面,小组长手握小船在桌 面做直线运动,其余同学观察小船航行情况。
请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桌面平行。
2.用伞面模拟海面,小组长手握小船 从伞面向伞面顶部缓慢运动,其余同学观 察小船航行情况。请注意,观察时视线要
与伞顶平行。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葡 萄 牙 人世 界 著 源自 的 航 海 家 之 一。音乐响起,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黄线, 将地球仪上“①-⑦”地点标签依次连起 来。

四年级下册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学习重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自学引导】材料准备:收集资料、伞、纸船、地球仪。

1.思考问题: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根据你的猜想写出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

我的结论:。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用伞和小船实验模拟古船进港,证明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弧形的或球形的;探究活动二:图片演示月食现象,通过地球掠过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证明大地是个球体;探究活动三:演示麦哲伦的视频,以麦哲伦船队的亲身经历证明大地是球形的。

【交流展示】与家人交流自己的猜想、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搜集、查阅关于地球形状的资料,摘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训练检测】填空:1.1591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

【拓展延伸】浑天说浑天说是古代汉民族的一种宇宙学说。

由于古代汉族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想天体的构造。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教学重点】通过查阅、整理、交流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学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记等资料或音像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地球。

二、认识地球(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地球的资料,请你谈谈对地球的认识?1、师提出要求:先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你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填写在表一中。

(课件出示表一)2、学生小组内先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并整理填写在表一中3、汇报交流信息:师:哪个小组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搜集的成果。

好,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先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

生:实物投影学生所填表格并汇报: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

我们的信息来源是《百科全书》和网上。

生: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

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

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的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我们的信息来自《宇宙的奥秘》和网上。

生: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搜集到:科学家们运用相似法、三角测量法做了精密的测算,算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2千米,然后根据几何公式推算出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000万平方千米。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1名师教案 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1名师教案 青岛版
《百科全书》
生:根据整理的资料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活动二:
1、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 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观察。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
教师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混天说及 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一些有关地球的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动一:
师: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根据小组内的整理集体交流
并填写下表:
我们的发现
信息来源
如: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
活动三:
1.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
2.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活动:
展示交流科幻故事
六、教后反思:
学生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课件

实验记录单
小船进港时由远及近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桌面上 在伞面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地球是()的。
想一想:现在你能有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圆 形的,说一说,让大家分享一下!
真正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应归功与 谁呢?
海边看船
模拟实验 1、用伞和桌面分别模拟海面。 2、一位同学驾驶小船进港出港,其余同学观察。 观察者实验要平,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 要太快。 3、注意比较你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并把它分 别画下来。 4、在小组里分析实验现象,想一想,由此古人 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二、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随着岁月的流逝,张衡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新的认 识,他在他的伟大著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的蛋黄, 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 地,优壳之裹黄。这与后来欧洲的《地心说》不 谋而合
地 球那 想么 象, 成什 圆么 球时 的候 呢开 ?始 人 们 才 开 始 把
清照小学鸟瞰图
章丘市地图
地球
地球是一个怎么样的球体?
• 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它的半径约为 6400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 表面30%是陆地,70%是海洋。
我国古代的智者,很早就对地球的形状作了大胆 的猜测,他们用两句话概括了地球的形状:
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日月星辰象爬 虫。

小学科学_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科学_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课件设计

青岛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
谜语:
• 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 • 中间热,两头寒,一天一夜转一圈。

谜底是:( )
天圆地方
印度人的猜想
资料:
• 希腊哲学家华达哥拉斯在海边突然发现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船只从海上回来的时候最初露出 水平线的总是船桅杆的梢,然后才出现船帆, 最后才能看到整个的船身,由此他推测地球表 面一定是圆的。
模拟试验
• 用伞面模拟海面 • 一位同慢慢地驾船进港,其余同学在对面
水平观察。 • 你最初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最
后看到了什么,把它画下来。 • 古人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猜想?
月食视频
麦哲伦航海视频ຫໍສະໝຸດ 麦哲伦环球旅行路线地球杨利伟太空看地球视频
地球资料
• 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要4万千米。若乘坐每小时飞 行800千米的飞机环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 50个小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1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1

最新资料推荐(xx 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课反省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7.航海家的发现今日学习《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假如向来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是呀!那为何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由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讲堂氛围马上喧闹起来。

理解的,不理解的都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定,那是不行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存心识到给学生时机,他们就会充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而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

联合学生的经验发问:人站在地球的不一样地址,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辩开了,此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睁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因为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固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事后,更为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认识了地球引力是一种互相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何会跌倒了。

人在跌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不由得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假如不可以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互相吸引中自然就跌倒了。

固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类互相吸引力是相等的,可是相对的,却能够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察看物体自由着落的过程,认识地球引力的方向。

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马上开始解说:为何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关于学生来说认识的已经好多,但它仍旧在好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质教课过程中,我们应当充足调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1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1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等知识。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模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高山没有一寸土,平地没有一分田。

五湖四海无滴水,花花世界在眼前。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新课讲解:活动一、认识地球有什么观看课本P46图片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地球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地球的认识。

1组、3组、5组1号依次汇报。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进行小结,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等资料。

活动二、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P46图片有文字资料,交流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7组、11组1号依次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救。

在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小结。

活动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谈话:在历史上,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球体的呢?活动三:以对子为单位,对照课本P47图片,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

2组、4组的1号依次汇报。

三、自由活动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四、拓展延伸:继续搜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学会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4、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的曲折过程,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难点:船体在球面与桌面上航行的差异;月食现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伞、帆船、大小不同的球、竹片、地球仪、相关课件等。

一、导课: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解决球和圆的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我们通过卫星、飞船等技术手段可以完整的看到地球。

二、探究:(一)古人最初对大地形状的认识1、提出问题:古人会认为大地是什么形状的?谁来交流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盖天说、浑天说、盾形说等。

古人对大地形状的描述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学生交流在古代由于科技很不发达,当人们提出大地是什么形状这一为问题后,人们只能根据眼睛看到的信息进行猜想。

(二)地球是球形的时代随着人们掌握信息的增多,有人作出大胆的猜测:大地是球形的。

说说看,哪些现象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

学生交流:帆船进港、月食景象、环球航行等。

1、帆船进港(1)视频点拨:同学们,帆船进港为什么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你看到什么?由此你有什么猜测?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在桌面和伞面分别模拟船只进港,观察者应该在帆船的什么位置观看?视线和什么平行?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都是我们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出示:温馨提示。

通过实验把你们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最后看到的帆船的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3)实验体验:组长取材料开始实验(师适时指导)交流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4)交流质疑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地是球形的)通过这一种现象就一定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吗?大地有没有可能是其它形状的?要说明大地是球形看来还需要继续寻找证据。

2、月食景象:(1)观看视频:月食现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来推测大地是球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
荐…………………………………………………
(xx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7.航海家的发现
今天学习《航海家的发现》。

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航海家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走的话,那样不就走出地球去了吗?
是呀!那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呢?什么原因呢?
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明白的,不明白的都要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的学生直接否认,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谈到了地球引力;有的学生这样来说:就像我们蒙着眼睛走路,走的过程中,自然就转弯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
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的上下左右各画一个人(用线来表示),然后并画了一条外切线。

结合学生的经验提问:人站在地球的不同地点,那么他会感觉哪是上,哪是下呢?在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又一次争论开了,这次是在认识了地球上的“上、下”后展开的。

人在地球上走的过程中,由于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是感觉到头上是上,脚下是下,那样虽然感觉是在沿直线运动,其实路线已经发生了偏折,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又介绍了古时候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学生笑过后,更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地球引力是一种相互吸引力后,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人为什么会摔倒了。

人在摔倒的时候,重心发生了变化,地球在吸引我们,我们也在吸引地球。

学生忍不住到黑板上画了起来。

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控制好重心的话,那样地球和人在相互吸引中自然就摔倒了。

虽然他还没有理解这种相互吸引力是相等的,但是相对的,却可以感觉到他已经对地球引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了解地球引力的方向。

学生在理解了地球引力的方向后,立刻开始解释:为什么我们抛出去的物体总要落到地面上?
当我们给物体的力量减弱的时候,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自然还要下落。

地球引力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的已经很多,但它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抽象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

当然,在学生理解中,可以多让他们去争论,去体验。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