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
解剖研究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的解剖学基本知识,包括骨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分类。
3. 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骼组织的微观结构,理解骨的生长、修复和代谢过程。
二、实验原理骨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组织由骨细胞、骨基质和血管等组成。
骨细胞是骨组织的主体,骨基质是骨细胞分泌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血管负责骨的营养供应。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显微镜、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器材: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盘、解剖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大小、位置和连接方式。
2. 切片制作:将骨骼标本切成薄片,进行染色处理。
3. 显微镜观察:a. 骨组织结构观察:观察骨细胞、骨基质和血管的微观结构。
b. 骨生长和修复观察:观察骨生长板、骨膜和骨折修复等结构。
c. 骨代谢观察:观察骨细胞的代谢活动和骨基质的矿化过程。
4. 结果记录:记录观察到的骨骼结构和功能特点。
五、实验结果1. 骨骼形态和结构:a. 骨骼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b. 长骨具有骨干、骨端和骨膜。
c. 短骨具有圆柱形、立方形和锥形等形态。
d. 扁骨具有扁平和板状等特点。
e. 不规则骨具有复杂形态,如脊椎骨、肋骨等。
2. 骨组织结构:a. 骨细胞:包括骨原细胞、骨母细胞和骨细胞。
b. 骨基质: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c. 血管: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负责骨的营养供应。
3. 骨生长和修复:a. 骨生长板:位于骨干两端,负责骨的生长。
b. 骨膜:位于骨干表面,负责骨的生长、修复和营养供应。
c. 骨折修复:骨折后,骨膜中的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形成骨痂,修复骨折。
4. 骨代谢:a. 骨细胞分泌有机质和无机质,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b. 骨基质的矿化过程,使骨具有坚硬的特性。
六、实验讨论1. 骨骼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
人体骨骼辨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掌握人体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提高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知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个大部分。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可以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了解。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模型3. 手术显微镜4. 记录本5. 铅笔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颅骨观察- 观察颅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颅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颅骨的各个部位,如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等。
- 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如颅骨间的缝、骨性结合等。
2. 躯干骨观察-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脊柱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
- 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如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等。
- 观察胸廓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胸廓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胸廓的各个部分,如胸椎、肋骨、胸骨等。
- 观察肋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如肋骨的软骨连接、胸骨的肋骨连接等。
3. 四肢骨观察- 观察上肢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上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等。
- 观察上肢骨的关节连接方式,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 观察下肢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下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股骨、胫骨、腓骨、跖骨、趾骨等。
- 观察下肢骨的关节连接方式,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4. 骨骼肌观察- 观察骨骼肌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骨骼肌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骨骼肌的各个部分,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
- 观察骨骼肌的起止点和跨关节,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颅骨是人体骨骼系统的保护部分,主要由8块骨组成,包括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等。
研究人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骨的组成成分;2. 掌握人骨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3. 分析人骨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人骨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本实验通过测定人骨的无机盐含量和有机物含量,了解人骨的化学成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人骨(肋骨、股骨等)、盐酸、蒸馏水、硫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EDTA二钠等;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烧杯、滴定管、容量瓶、玻璃棒、酒精灯、电炉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将新鲜人骨洗净、干燥、研磨成粉末,过100目筛,备用;2. 无机盐含量的测定:(1)称取0.5g人骨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溶解;(2)用滤纸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10ml盐酸,滴加硫酸铜溶液,直至出现蓝色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沉淀溶解;(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4)用EDTA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无机盐含量;3.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1)称取0.5g人骨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溶解;(2)用滤纸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10ml硫酸钾,煮沸;(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4)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有机物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无机盐含量:某样品中无机盐含量为X mg/g;(2)有机物含量:某样品中有机物含量为Y mg/g。
2. 结果分析:(1)无机盐含量与有机物含量的比例约为3:1,说明人骨主要由无机物组成;(2)无机盐含量与人体骨骼的强度、硬度有关,有机物含量与骨骼的弹性和韧性有关;(3)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机盐含量逐渐增加,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导致骨骼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人骨的组成成分,掌握了人骨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分析了人骨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人骨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无机盐含量与有机物含量的比例约为3:1。
实验报告骨的构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特点。
2. 理解骨的构造及其功能。
3. 学习骨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由骨组织、骨髓、骨膜等构成。
骨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的构造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1. 骨骼标本2. 显微镜3. 刀片4. 生理盐水5. 演示文稿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的形态和结构(1)观察骨的形状: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观察骨的表面结构:骨膜、骨皮质、骨松质。
(3)观察骨的内部结构:骨髓腔、骨小管。
2. 观察骨的构造(1)观察骨膜:骨膜是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骨组织的作用。
(2)观察骨皮质:骨皮质是骨的外层,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内部结构和维持骨形状的作用。
(3)观察骨松质:骨松质是骨的内部结构,由骨小管和骨小梁构成,具有减轻外力冲击和传递力的作用。
(4)观察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脂肪储存功能。
3. 观察骨的生理功能(1)支持:骨作为人体的支架,支撑着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2)保护:骨保护着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头部、脊柱等。
(3)运动:骨与关节协同运动,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4)造血: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形态和结构(1)骨的形状:骨骼标本中,长骨如股骨、胫骨等,短骨如腕骨、跗骨等,扁骨如颅骨、肋骨等,不规则骨如椎骨等。
(2)骨的表面结构: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在骨骼标本上清晰可见。
(3)骨的内部结构:骨髓腔和骨小管在骨骼标本上可见。
2. 骨的构造(1)骨膜:骨膜在骨骼标本上呈红色,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骨皮质:骨皮质在骨骼标本上呈白色,质地坚硬。
(3)骨松质:骨松质在骨骼标本上呈黄色,质地较软。
(4)骨髓:红骨髓在骨骼标本上呈红色,黄骨髓在骨骼标本上呈黄色。
3. 骨的生理功能(1)支持:骨骼标本中的骨骼能够支撑起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人体骨骼观察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2. 掌握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分析骨骼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1年X月X日2. 地点:XX大学解剖实验室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2. 实验工具:解剖镊、解剖剪、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1)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分辨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观察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皮质、骨松质、骨膜等;(3)观察骨骼的内部结构,如骨髓、骨小梁等;(4)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骨缝、韧带等。
2. 观察骨骼模型(1)对照图谱,观察骨骼模型的各个部分,如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2)了解骨骼模型的结构特点,如骨骼的形态、连接方式等;(3)分析骨骼模型与实际骨骼的关系。
3. 观察骨骼图谱(1)对照图谱,观察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2)了解骨骼图谱的绘制方法和技巧;(3)分析骨骼图谱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等,负责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形态和支撑身体重量;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负责运动和支撑身体。
2. 骨骼的组成骨骼由骨皮质、骨松质、骨膜、骨髓等组成。
骨皮质位于骨骼表面,负责保护骨骼;骨松质位于骨骼内部,负责储存钙质和氧气;骨膜覆盖在骨骼表面,负责骨骼的生长和修复;骨髓位于骨骼内部,负责产生血细胞。
3. 骨骼的功能骨骼具有保护、支撑、运动、储存钙质和氧气等功能。
骨骼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保护脊髓等;骨骼支撑身体,维持身体形态;骨骼参与运动,如骨骼肌的收缩使身体产生运动;骨骼储存钙质和氧气,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
4. 骨骼与运动的关系骨骼是人体运动的基础,骨骼肌的收缩使骨骼产生运动。
骨骼的形态、连接方式和关节结构决定了人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范围。
人体骨骼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掌握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熟悉骨骼的命名规则,了解骨骼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3.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实验记录本4. 镜子5. 解剖镊6. 尺子五、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对照解剖图谱,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3. 对比观察骨骼标本和人体,了解骨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概述人体骨骼由206块骨骼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胸骨、肋骨等;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2. 骨骼的命名规则骨骼的命名规则通常以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基础。
例如,颅骨以“颅”字开头,表示位于头部;脊柱以“脊”字开头,表示位于脊柱;肋骨以“肋”字开头,表示位于肋部。
3. 骨骼的形态和功能(1)颅骨:颅骨包括颅盖和颅底两部分,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2)脊柱: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3)胸骨:胸骨位于胸前,与肋骨相连,保护心脏和肺部。
(4)肋骨:肋骨呈弓形,与胸骨相连,保护胸腔内的器官。
(5)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负责手臂的运动。
(6)下肢骨: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跗骨、跖骨和趾骨,负责下肢的运动。
4. 观察骨骼标本(1)观察颅骨标本,记录颅骨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观察脊柱标本,记录脊柱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3)观察胸骨和肋骨标本,记录胸骨和肋骨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4)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标本,记录各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掌握了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了解了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通过对照解剖图谱,加深了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人体骨骼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熟悉骨骼的主要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3. 掌握骨骼的形态和命名。
4. 通过解剖和观察,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解剖工具(解剖镊、解剖刀等)4.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 识别颅骨的各个部分: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
- 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如颅骨间的缝和关节。
- 分析颅骨的保护功能。
2. 观察躯干骨- 识别脊柱的各个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 观察椎骨的形态特征,如椎体、椎弓、椎间盘等。
- 分析脊柱的生理弯曲及其意义。
- 识别肋骨和胸骨,观察它们的连接方式。
- 分析胸廓的保护功能。
3. 观察四肢骨- 识别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 识别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 观察四肢骨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等。
- 分析四肢骨的运动功能。
4. 观察骨骼肌- 识别骨骼肌的起点和止点。
- 观察骨骼肌的形态和分布。
- 分析骨骼肌的收缩和运动机制。
六、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保护大脑,躯干骨支撑和保护内脏,四肢骨参与运动。
3.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通过收缩产生运动。
4. 脊柱的生理弯曲有助于减轻体重和分散压力。
七、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维持姿势。
2. 骨骼生长和发育: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生长速度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成熟。
3. 骨骼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和功能。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基础,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至关重要。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骨成分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骨的成分及其特性,掌握鉴定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实验方法,加深对骨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组成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赋予骨以硬度和脆性。
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溶于酸。
本实验采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鉴定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实验材料1. 鲫鱼肋骨2. 15%盐酸溶液3. 酒精灯4. 烧杯5. 解剖针6. 研钵7.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盐酸脱钙法- 将鲫鱼肋骨清洗干净,用解剖针挑去肌肉和血管。
- 将处理好的肋骨浸泡在15%盐酸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 取出肋骨,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盐酸。
- 将肋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肋骨中的有机物溶解。
- 取出肋骨,观察其外观和质地变化。
2. 煅烧法- 将处理好的肋骨放入研钵中,用玻璃棒捣碎成粉末。
- 取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至灰白色。
- 观察烧杯中剩余物质的外观和质地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酸脱钙法- 实验结果显示,浸泡后的肋骨变得柔软,可弯曲打结。
这表明骨中的有机物已被溶解,剩余的是无机物。
- 将肋骨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现肋骨中的有机物已溶解,水变得浑浊。
2. 煅烧法- 实验结果显示,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呈灰白色,变得脆硬。
这表明骨中的无机物不易燃烧,剩余的是无机物。
- 用解剖针敲击煅烧后的肋骨粉末,发现粉末很脆,一敲即碎。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盐酸脱钙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有机物,煅烧法可用于鉴定骨中的无机物。
七、实验讨论1. 骨的成分与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有助于骨骼承受外力;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有助于骨骼支撑身体。
2. 骨的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所变化。
婴幼儿时期,骨中有机物比例较高,骨骼柔软;成年后,骨中无机物比例逐渐增加,骨骼变得坚硬。
骨的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掌握骨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组成成分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之一,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主要包括磷酸钙、碳酸钙等,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糖蛋白等,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通过实验观察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可以了解骨的组成成分。
三、实验材料1. 骨材:鱼肋骨、一段骨2. 实验试剂:15%稀盐酸、酒精、蒸馏水3. 实验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酒精灯、试管、试管架、滴管四、实验步骤1. 将鱼肋骨和一段骨分别用镊子夹住,放入装有15%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骨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盐酸残留。
3. 将清洗干净的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酒精,用酒精灯加热至酒精燃尽,使骨表面碳化。
4. 观察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记录骨的颜色、硬度、弹性等物理性质。
5. 将加热后的骨用镊子取出,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浸泡一段时间。
6. 观察骨在浸泡过程中的变化,记录骨的颜色、硬度、弹性等物理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在15%稀盐酸浸泡过程中,表面逐渐变软,且有气泡产生,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无机物在盐酸的作用下溶解。
2. 骨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表面碳化,颜色变深,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碳化。
3. 骨在蒸馏水浸泡过程中,颜色逐渐变浅,硬度降低,弹性增加,说明骨中的有机物在水中溶解。
六、实验结论1. 骨的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2. 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3. 骨的物理性质与其组成成分密切相关。
七、实验讨论1. 骨的硬度和脆性主要取决于无机物的含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骨的脆性。
2. 骨的弹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含量,无机物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骨的弹性。
3. 骨的组成成分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高温、酸碱等,影响骨的物理性质。
实验报告认识骨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3.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膜是骨的外层,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骨髓位于骨的中心,具有造血和储存脂肪的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成人股骨、胫骨、腓骨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镊、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骨的解剖观察(1)将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置于解剖盘上,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大小和颜色。
(2)用解剖剪将骨骼剪成小块,观察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结构。
(3)用解剖刀将骨膜剥离,观察骨膜的厚度、颜色和血管分布。
(4)用显微镜观察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结构。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1)观察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
(2)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观察骨骼的溶解情况。
(3)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结构(1)骨膜:骨膜是骨的外层,厚度约为0.5-1mm,呈淡黄色。
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的功能。
(2)骨质:骨质是骨的主体,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细胞是骨的基本单位,分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
胶原纤维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钙盐是骨的主要无机成分,使骨具有硬度。
2. 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1)骨骼的弹性、硬度和韧性: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
(2)骨骼的溶解情况:将骨骼浸泡在生理盐水中,骨膜和骨髓逐渐溶解,骨质逐渐变得松软。
(3)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观察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骨折、骨结核、骨肿瘤等。
六、实验结论1. 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2. 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3. 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和韧性,有利于人体运动和承受压力;4. 骨骼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观察骨头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掌握观察骨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骨切片;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2.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切片,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2. 将骨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观察骨膜,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4. 观察骨质,了解其结构、成分和功能;5. 观察骨髓,了解其类型、结构和功能;6.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骨膜: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薄膜,由纤维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骨膜具有营养和修复骨组织的作用;2. 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钙盐等组成。
骨质具有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的功能;3. 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储存脂肪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
骨膜、骨质和骨髓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显微镜和实验器材;2. 观察骨切片时,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稳定;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八、实验拓展1. 研究骨的生理功能和疾病;2. 探讨骨的再生和修复机制;3. 了解骨的发育和生长过程。
九、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对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关注骨骼健康,预防骨骼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操作的重要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2. 学习观察骨头的显微镜技术。
3. 掌握骨头的生理功能。
全身骨骼识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全身骨骼的识别方法;3. 提高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生理学、解剖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人体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两部分组成,共有206块骨骼。
骨骼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和骨盆,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识别全身骨骼,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挂图;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镊、放大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颅骨位于人体头部,由23块骨骼组成。
观察颅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
2. 观察脊柱:脊柱位于人体背部,由26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观察脊柱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 观察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
观察骨盆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4. 观察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观察上肢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5. 观察下肢骨: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观察下肢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6. 绘制全身骨骼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全身骨骼图,标注各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颅骨由23块骨骼组成,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
颅骨具有保护大脑、支持面部和呼吸等功能。
2. 脊柱:脊柱由26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脊柱具有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和维持姿势等功能。
3.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
骨盆具有保护内脏、支持体重和传递力量等功能。
4. 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上肢骨具有支持手部、参与运动和抓握等功能。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
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试题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活动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llection of teaching plans, a collection of test questions, a collection of essays, poems, activity pla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letter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生物教案-鉴定骨的成分课题:鉴定骨的成分课型:实验课一、目的要求:1、知道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2、学会鉴定骨的成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骨的识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骨的识别方法,并学会利用化学和物理手段对骨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和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柔韧性和生长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骨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变化,从而识别骨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骨(如鱼肋骨)2. 15%稀盐酸3. 火焰4. 滤纸5. 烧杯6. 镊子7. 移液管8. 研钵9. 研杵10.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动物骨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2. 将骨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于观察骨的物理特性,另一组用于化学鉴定。
3. 观察骨的物理特性:a. 观察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
b. 检查骨的硬度,用镊子轻轻敲击骨样本,观察其断裂情况。
c. 检查骨的弹性,用手轻轻弯曲骨样本,观察其弯曲程度。
4.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5%稀盐酸,观察骨的脱钙现象。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其燃烧现象。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用研钵和研杵研磨成粉末。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骨的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特性:a. 实验动物骨外观呈白色,质地坚硬,具有一定弹性。
b. 骨样本在敲击时,硬度较大,不易断裂。
c. 骨样本在弯曲时,具有一定弹性,但弯曲程度较小。
2. 化学鉴定:a. 将骨样本放入15%稀盐酸中,观察到骨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
b. 将脱钙后的骨样本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骨样本变软,可以弯曲打结,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c. 将骨样本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骨样本冒烟变黑,燃烧,仅剩下少量灰烬,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d. 将燃烧后的骨样本研磨成粉末,观察到粉末呈白色,说明骨中的无机物主要成分是钙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结构和成分,掌握了骨的识别方法。
人体全身骨头实验报告
1. 熟悉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人体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3. 通过实际观察,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模型2. 人体骨骼图谱3. 解剖盘、解剖镊4. 记录本、笔五、实验内容1. 骨骼模型的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整体结构。
- 识别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主要部分。
2. 骨骼图谱的解析- 对照图谱,识别不同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 了解骨骼的形态特征,如骨头的形状、大小和连接方式。
3. 骨骼功能的探讨- 分析骨骼在人体运动、保护和支持中的作用。
- 讨论骨骼在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
1. 观察颅骨- 观察颅骨的整体形状和结构,识别额骨、顶骨、颞骨等。
- 分析颅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2. 观察躯干骨- 观察脊柱、胸骨和肋骨的结构。
- 分析脊柱在支撑和保护脊髓中的作用,以及胸廓在保护心脏和肺脏中的作用。
3. 观察四肢骨- 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结构,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等。
- 分析四肢骨在运动和支撑中的作用。
4. 记录和绘图- 使用解剖盘和镊子,记录观察到的骨骼特征。
- 绘制人体骨骼示意图,标注骨骼名称和位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的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包括29块颅骨、51块躯干骨和126块四肢骨。
- 骨骼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 骨骼的功能- 支撑和保护:骨骼构成人体的框架,支撑体重,保护内脏器官。
- 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
- 造血功能:骨髓是造血器官,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代谢功能:骨骼参与钙、磷等无机盐的代谢。
3. 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图谱,我们了解了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 绘制的人体骨骼示意图,有助于加深对骨骼系统的理解。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了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人体骨骼系统的理解。
人体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骨骼的主要功能及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3.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加深对骨骼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包括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形态,了解骨骼的组成和分布。
2. 分别观察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骨皮质等。
4. 分析骨骼的功能及其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标本:观察颅骨的整体形态,了解颅骨的组成(如额骨、顶骨、颞骨等)。
使用放大镜观察颅骨的表面结构,如骨缝、骨孔等。
2. 观察躯干骨标本:观察躯干骨的整体形态,了解躯干骨的组成(如椎骨、胸骨、肋骨等)。
使用解剖刀和解剖剪将躯干骨标本切开,观察内部结构,如椎间盘、椎管等。
3. 观察四肢骨标本:观察四肢骨的整体形态,了解四肢骨的组成(如肱骨、尺骨、股骨、胫骨等)。
使用放大镜观察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面、骨突等。
4.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观察骨小梁、骨皮质等。
分析骨小梁的排列方式,了解骨的力学特性。
5. 分析骨骼的功能及其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根据观察结果,总结骨骼的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颅骨由多个骨头组成,如额骨、顶骨、颞骨等。
颅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大脑和维持头部形状。
观察发现,颅骨表面有骨缝和骨孔,骨缝有助于颅骨的生长,骨孔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2. 躯干骨:躯干骨由椎骨、胸骨、肋骨等组成。
椎骨构成脊柱,具有支撑和保护脊髓的作用。
胸骨和肋骨构成胸廓,保护心脏和肺部。
观察发现,椎骨内部有椎管,脊髓通过椎管传递神经信号。
3. 四肢骨:四肢骨包括肱骨、尺骨、股骨、胫骨等。
四肢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和完成运动。
观察发现,骨骼表面有骨面和骨突,骨面与肌肉相连,骨突形成关节,使肢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人体骨骼辨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人体骨骼的观察和辨识,掌握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名称和功能。
2. 增强对人体骨骼系统的了解,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用具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记号笔4. 解剖镊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
- 观察并熟悉人体骨骼标本的结构,注意区分骨骼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2. 观察骨骼标本-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注意区分骨骼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 逐个观察骨骼标本的各个部分,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 对比骨骼标本和解剖图谱,辨识骨骼的名称和功能。
3. 记录观察结果- 使用记号笔在解剖图谱上标注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 将观察到的骨骼特征和功能进行简要记录。
4. 骨骼分类- 根据骨骼的形态和功能,将骨骼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 举例说明各类骨骼的代表性骨骼。
5. 实验讨论- 围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如骨骼的命名规则、骨骼的功能等。
- 与同学分享观察心得,共同提高对骨骼系统的认识。
六、实验结果1. 颅骨- 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
- 脑颅骨负责保护大脑,面颅骨构成面部结构。
2. 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脊柱、胸骨和肋骨。
-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具有保护脊髓和维持身体姿势的作用。
- 胸骨和肋骨构成胸廓,保护内脏器官。
3. 四肢骨- 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 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 四肢骨负责支撑身体、运动和平衡。
4. 骨骼分类- 长骨:如肱骨、股骨等,呈长筒状,中部较长,两端膨大。
- 短骨:如腕骨、跗骨等,呈立方形,具有连接和支持作用。
- 扁骨:如颅骨、肋骨等,呈扁平状,具有保护作用。
- 不规则骨:如椎骨、骨盆等,形态不规则,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煅烧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煅烧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 验证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3. 了解骨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有机物主要包括骨胶原蛋白,无机物主要是钙盐。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
煅烧骨实验是通过高温煅烧,使骨中的有机物燃烧,而无机物不易燃烧,从而验证骨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1. 骨材:鸡骨、猪骨等;2. 烧杯;3. 酒精灯;4. 火柴;5. 玻璃棒;6. 镊子;7. 稀盐酸;8. 水槽;9. 试管。
四、实验步骤1. 将鸡骨或猪骨洗净,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2. 观察骨的颜色变化,记录下骨由黑变红,最后变成灰白色;3.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观察骨的脆性变化;4. 将煅烧后的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5. 观察骨与盐酸的反应,记录下骨表面产生气泡的现象;6.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骨的溶解情况;7. 将骨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8. 观察骨的物理特性变化,记录下骨的柔软程度。
五、实验结果1. 煅烧后的骨变成灰白色,变得很脆,用镊子轻轻敲打,骨会碎裂;2. 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骨逐渐溶解;3. 将骨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后,骨变得柔软,可以弯曲打结。
六、实验分析1. 煅烧后的骨变得脆硬,说明骨中的有机物被燃烧掉,剩下的是无机物;2. 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骨中的无机物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3. 骨变得柔软,说明骨中的有机物对骨的柔软性有重要作用。
七、实验结论1.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2. 煅烧骨实验可以验证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3. 骨的物理特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八、实验讨论1. 煅烧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骨的颜色、脆性、溶解情况等变化,及时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验证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认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掌握骨骼的识别方法,提高对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骨骼:如家兔、大鼠等;2. 显微镜;3. 稀盐酸;4. 火柴;5. 洗涤瓶;6. 清水;7. 纱布。
三、实验步骤1. 骨骼观察(1)观察骨骼的外形,注意骨的形态、大小、表面结构等;(2)观察骨骼的内部结构,注意骨皮质、骨松质、骨髓等;(3)观察骨骼的关节面,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骨的脱钙实验(1)取一段鱼肋骨,放入盛有10%盐酸的试管中;(2)观察骨的周围,注意气泡的产生;(3)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肋骨,用清水漂洗;(4)观察骨变软,可以弯曲打结。
3. 骨的煅烧实验(1)将骨放在火柴上,点燃;(2)观察骨冒烟变黑,燃烧;(3)燃烧后,仅剩下骨的残留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动物骨骼,我们了解到骨骼具有以下基本结构:(1)骨膜:覆盖在骨的表面,具有营养、修复等功能;(2)骨皮质:位于骨的外层,坚硬、致密;(3)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具有支撑、缓冲等功能;(4)骨髓:位于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 骨的脱钙实验结果通过骨的脱钙实验,我们了解到骨中含有有机物(蛋白质)和无机物(钙盐)。
有机物使骨具有柔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
3. 骨的煅烧实验结果通过骨的煅烧实验,我们了解到骨中的有机物能够燃烧,烧掉了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
这表明骨中含有硬脆的无机物。
五、实验结论1.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织,具有支撑、保护、运动等功能;2. 骨骼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使骨具有柔韧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3. 通过观察骨骼的外形、内部结构、关节面等,可以识别不同的骨骼;4. 骨的脱钙和煅烧实验可以验证骨的成分和性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烧伤;2. 实验操作要规范,以免影响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清洗干净,归还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教学思路
实验目标:
认知类:1.了解骨的组成;
2.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动技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情感类:1.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谦和的美德
实验原理:
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因而非常坚韧。
骨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骨中含有钙盐。
骨有一定的弹性,是由于骨中含有有机物。
骨的这种化学成分决定了骨的物理特性。
有机物是能燃烧的,钙盐能溶解于酸性液体中。
通过燃烧骨和用酸液浸泡骨的实验,可使学生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鸡的翅骨,大的鲤鱼或其他硬骨鱼的肋骨。
(二)用具镊子,试管,天平,法码,火柴,酒精灯。
(三)药品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清水。
二、方法步骤
(一)操作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1.证实骨中含无机物的实验
(1)取鸡的翅骨,用手试着折一下,不易折断,放在天平上称一下,记录其重量。
(2)用镊子夹住这根骨,放在火上烧,发出吱吱的响声,直到变成灰白色为止。
冷却后称一下,骨的重量减少约1/3,燃烧掉的是骨中的有机物。
这时骨的外形基本未改变,但轻轻一敲,骨就碎了。
(3)把敲碎的骨收集在试管里,加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骨的碎片就溶解在酸里,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来,这是盐酸跟骨里的钙盐起作用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
骨的碎片就逐渐被溶化了。
2.证实骨中含有机物的实验
(1)取大的鲤鱼的肋骨一根,称重记录。
(2)把肋骨浸泡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不久看见气泡发生,上浮,经过20min,用镊子将肋骨夹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再用天平称重,重量减少约2/3,这次失去的是无机物。
(3)用手捏一下失去无机物的肋骨,已经失去硬度,变得轻软,能弯曲,能打结。
这是因为肋骨中只剩下有机物了,所以变得柔韧。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变化。
儿童骨里有机物较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老年人骨里无机物较多,弹性小,脆性大,容易发生骨折。
成年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这时骨最坚韧、结实。
三、实验作业
1.燃烧后的骨,一敲就碎,原因是骨中有___性的_____ 已被烧掉,剩下的_______ 虽然很_____但没有_____ 性。
2.青少年坐立姿势应该端正,这是因为青少年骨中___ 成分,所以骨____ 容易发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