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骨的成分决定骨的特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的教学设计终审稿实验名称: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骨的成分和特性;2.学习如何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人的骨骼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包括磷酸钙、氟化物和碳酸钙等,赋予骨骼硬度和韧性。
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给予骨骼强度和柔韧性。
实验材料:1.新鲜的鸡腿骨或牛骨;2.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3.盐酸溶液;4.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5.彻底清洗干净的试管和滴管;6.检验盘或试验纸。
实验步骤:1.切割鸡腿骨或牛骨,并清洗干净;2.分别将鸡腿骨或牛骨放入碱性溶液中,加热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3.取出骨骼,将其放入少量的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的释放;4.取出骨骼,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5.将清洗干净的骨骼放入CMC溶液中,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观察是否有胶体形成。
数据记录和分析:1.记录反应释放气泡的情况,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无机盐成分;2.记录CMC溶液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结果,判断骨骼中是否含有有机物质胶原蛋白。
实验结果分析:1.如果碱性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成分;2.如果盐酸溶液中有气泡释放产生,说明骨骼中同时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3.如果涂抹在检验盘或试验纸上的CMC溶液形成胶体,说明骨骼中含有胶原蛋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害;2.小心使用碱性溶液和盐酸溶液,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3.在处理骨骼时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实验延伸:1.对于生成气泡的反应,可以进一步测定气泡中的气体,以确定无机盐的种类;2.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3.可以比较不同动物骨骼的成分和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成分和特性,学习了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骨骼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胶原蛋白,这两者共同赋予骨骼硬度、强度和柔韧性。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案例肥乡第三中学冯秋芳一、教学思路:《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这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教科书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以学过的骨的结构为知识基础,通过探究实验重点介绍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进一步阐述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动态变化。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
二、教学目标(1)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材料、资源,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边观察实物边讲解的方式认识骨的结构,介绍骨的生长。
进而学习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节课就是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比较法和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设计依据现在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也就是从“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
七、教学对象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大,学习进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关于骨的成分,为做好鉴定骨成分的实验,在实验前先将骨处理好,煅烧的骨可以选用细长的小骨(鱼肋骨)。
这样效果较好,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做实验前,必须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等。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案欢城二中陈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理解骨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及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并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在观察、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发扬尊敬关照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及其物理性质教学难点骨的成的及其物理性质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每小组的实验桌子上都有一些鱼刺,你们用手轻轻地将鱼刺折弯(不要用力过大),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小组同学讨论后,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二作出假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的主要成分是钙盐,骨也可以熬成骨胶(主要成分是骨胶蛋白),它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们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硬度与骨中的________有关;弹性与骨中______有关。
三制定计划(一)材料用具:酒精灯,镊子,培养皿,小烧杯,清水试管架和试管,火柴,碳酸钙粉末,小药匙,稀盐酸,解剖针。
(每小组桌子上已经备好)(二)注意事项:1酒精易燃,要正确使用酒精灯,2盐酸有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滴到皮肤、眼睛、衣服等上。
3盐酸浸泡过的鱼刺用镊子夹起用清水冲洗后才能用手拿。
(三)方法步骤1讨论该实验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2我们曾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现在我们也用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也含这种成分。
3取少许碳酸钙粉末放入一支试管内,倒入适量稀盐酸,观察试验现象4取一根鱼刺放在另一支试管内,倒入稀盐酸(淹没鱼刺就行),观察现象并记录四实施计划,并记录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表五分析讨论实验现象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六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是--------------,它使骨--------;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 ,它使骨具有------- ,实验结果表明,骨是由------------ 和------------ 组成。
鉴定骨的成分和特性
<鉴定骨的成分和特性>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传统的教学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单纯的记忆记住概念,不利于内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探究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验课堂上,如果教师仅仅简单地组织探究活动,那结果只能是学生学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什么也没学会。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搞好教学非常重要。
这节课,我采取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感知、思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确定探究课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并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探究提示,让学生在探究中持续发现问题,主动想办法,持续补充和完善探究计划,最后,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圆满实施探究计划,得出探究结论。
这样,不但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实验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实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水平,同时也能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5、通过探究式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材料用具:大鱼的肋骨或小动物的一段骨,镊子,解剖盘,酒精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清水,火柴。
碳酸钙粉末,小烧杯、解剖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收集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将主动搜集到的信息实行表达交流。
(通过学生交流信息,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如:骨粉中含有丰富的钙质,骨能够熬制骨胶,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儿童、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老年人容易骨折等资料。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
骨的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体的结构支撑,还承担着保护内脏器官、储存钙质等重要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骨的特性,以更好地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目的1. 研究骨骼的组成成分;2. 探究骨骼的力学性能;3. 掌握骨骼特性的实验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样本:新鲜的动物骨骼;2. 实验仪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X射线仪等。
实验方法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取一块骨骼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记录其硬度和可塑性;2. 用X射线仪扫描样本,观察骨骼的结构形态,并记录下来;3. 将样本置于烧杯中,并加入盐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若有,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组成;4. 将溶液过滤,用滤纸吸干,然后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重量。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将骨骼样本固定在骨力学性能测试仪的夹持装置上;2. 设置测试参数,如应变速率、加载方式等;3. 开始测试,并记录下加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4.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出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一部分:骨骼组成成分的分析1. 样本观察:经过外观观察和手感测试,骨骼样本表面呈现出一定的硬度,且较为坚硬,但不易弯曲;2. X射线扫描:骨骼样本在X射线照射下表现出明显的骨骼结构和纹理,进一步证明其为骨骼组织;3. 盐酸试验:在加入盐酸后,骨骼样本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骨骼主要由钙磷化合物构成;4. 称重结果:经过过滤和吸干,骨骼样本的重量为2.5g。
第二部分:骨骼的力学性能测试1. 应力-应变曲线:根据骨力学性能测试仪得到的数据,绘制出骨骼的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表明,在低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较大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应力增长较快;而在高应变区域内,骨骼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应力,即骨骼的抗压能力有限。
2. 弹性模量计算: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区域,计算出骨骼的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骨骼的弹性模量为50 GPa。
骨的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其生长发育、疾病和创伤修复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本实验通过对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探讨骨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1. 骨的形态学原理骨的形态学研究骨的形态、大小、比例和生长规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了解骨的内部结构,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
2. 骨的生化原理骨的生化研究骨的化学成分、代谢过程和功能。
本实验通过检测骨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了解骨的生化特性。
3. 骨的力学原理骨的力学研究骨的机械性能、强度和弹性。
本实验通过力学测试,了解骨的力学特性。
4. 骨的再生原理骨的再生研究骨在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本实验通过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探讨骨的再生原理。
三、实验方法1. 骨的形态学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切片。
(2)采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结构。
2. 骨的生化检测(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提取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
(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骨组织中的元素含量。
3. 骨的力学测试(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标准试样。
(2)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
4. 骨的再生观察(1)取新鲜动物骨组织,制成损伤模型。
(2)观察骨损伤后的修复情况,包括骨痂形成、骨愈合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形态学观察通过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发现骨由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组成。
骨膜位于骨表面,具有营养、修复和保护骨组织的作用;骨皮质位于骨的外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具有较好的弹性。
2. 骨的生化检测骨组织中的钙、磷、镁等元素含量较高,其中钙含量最高,约为骨总重量的65%。
这些元素是骨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的硬度和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3. 骨的力学测试骨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均较高,表明骨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骨的成分与特性 课件(共23张PPT)
用将酒用 盐肋精镊 酸骨灯子 浸打煅敲 泡结烧打
观察到表面有气泡产生。 发现鱼骨柔软可打结。 鱼骨的颜色由乳白色变成灰白色。 骨变成细碎的粉末。
鱼肋骨中含有使鱼骨具有 柔软特性的物质。
鱼肋骨中含有使鱼骨具有 脆硬特性的物质。
实验结论
物体特性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无机 物和有机物两类。蛋白质、糖类、脂 肪、维生素等为有机物,有机物一般 能燃烧;钙、铁、硒、磷等为无机物, 无机物一般不能燃烧。 有机物具有柔韧的特性,无机物具有 硬而脆的特性。
硬度及韧性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鸡翅骨, 用双手轻轻地将骨头折弯, 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 有弹性。
骨的这些特性与骨的成分 有密切关系,那么骨中包 含哪些物质呢?
目录 | Contents
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 成分探讨
课堂讨论
课堂作业
成分探讨
骨的成分中包含有机物,其中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成分中包含无机物,其 中无机物主要是钙盐。
目录 | Contents
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 成分探讨
课堂讨论
课堂作业
实验探究
Start
实验目的
探究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 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p1
实验器材
鸡翅骨、酒精灯、 火柴、试 管、镊子、质量分数为10% 的盐酸、自来水、烧杯
P2
p3
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有机物能够燃烧;
无机物不能燃烧。
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
教学难点
鉴定骨的成分,理解骨的成分与 物理特性的关系。
课前引言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我们平常的印象中骨类似于什么物体? 2.从这些表演者的动作中你又认为骨类似于什么物体呢?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8.3 人体概述5
人体概述(三)《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2)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及关爱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车安全。
(2)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学情分析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因此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
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所以教师通过实验,利用多媒体等形象直观手段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相应的知识。
本课主要侧重学生的实验为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骨的成分是决定骨的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器具:鱼肋骨(或鸡腿骨)、稀盐酸、清水、小烧杯、镊子、酒精灯、食用醋、白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顶碗》。
能够完成的如此完美,有哪些系统参与了呢?不同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那么结构的特性和成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以骨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杂技《顶碗》视频,让学生叹服能完成如此完美是因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顺势引出骨的特性与成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二)解读教学目标(三)探究实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提出问题:骨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性?教师:我们把鱼骨拿起来看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发现骨有什么样的特性?学生: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教师:骨为什么既有硬度而有弹性呢?2、作出假设:出示资料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无机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节实验课《消失的骨架》教学设计
1、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骨的煅烧和骨的稀盐酸浸泡实验,引导学生感受:骨中的有机物和骨中的无机物给你的感觉分别是什么?
2、创新实验:
同学们思考一下:
(1)邪恶的化学家是如何操作,使骨架完全消失的?
(2)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呢?
(3)预测我们的实验结果。
1、学生的体验:
骨中的有机物:
柔软,用手拉扯非常有弹性;
骨中的无机物:
硬,用镊子头敲击后粉碎,非常脆。
体验结束后开始第一步实验:
提取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学生实验:
学生预测的操作过程:
用酒精灯煅烧那根已用稀盐酸浸泡后剩余的有机物的“骨”;
用稀盐酸浸泡那根已煅烧后剩余的无机物的骨灰。
预测实验结果:
两份骨的样本完全消失,之前根据新学的知识作出的假设成立。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增加实验兴趣并更好的理解骨的两种成分,在实验之前,本人在在实验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孩子们喜欢的侦探故事来引出实验,因此,在教学实验结束后,本人在原来实验的步骤之后继续引导学生创新了一组验证试验,来求证之前侦探故事中学生们的对案情结果的假想。
最后,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强调指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1、怎样正确、安全的使用酒精灯;2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盐酸中的脱钙骨,以防灼伤等。
1、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骨的成分:
有机物(使骨有弹性)。
无机物(使骨坚硬)
2、学生掌握的新知识:
1、煅烧:去除骨中的有机物;
2、浸泡:去除骨中的无机物。
学生利用掌握的新知识再次做出更科学的假设:
化学家先用煅烧的方式去除骨中的有机物,再用稀盐酸浸泡将剩余的有机物分解。反之亦可。
强调基础知识为主,一个完善的实验准备,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知识储备的获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使课堂信息处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之中。"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
骨学的实验报告
骨学的实验报告骨学的实验报告引言:骨学是研究骨骼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在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观察,探索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力学特性,进一步认识人体骨骼系统的奥秘。
实验一:骨骼的组成骨骼是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构成的。
我们首先将一块骨头放入酸中,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酸能够溶解骨骼中的无机盐,使骨骼变得柔软。
接着,我们将柔软的骨骼放入强碱溶液中,发现骨骼恢复了原来的硬度。
这说明无机盐是赋予骨骼硬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成分。
实验二:骨骼的形态我们选取了人体骨骼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部位进行观察和测量。
首先是骨骼的长度和宽度。
通过测量骨骼的长度和宽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比例关系。
结果显示,不同骨骼部位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这反映了骨骼在不同部位承受力的不同。
其次是骨骼的形状。
我们观察到骨骼的形状是多样的,有长骨、短骨、扁骨等等。
这些形状的差异使得骨骼能够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实验三:骨骼的力学特性骨骼是人体支撑和运动的基础,它具有一定的力学特性。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骨骼的力学性能。
首先是骨骼的抗拉强度。
我们将一块骨骼样本固定在拉力试验机上,逐渐增加拉力,直到骨骼断裂。
通过测量断裂前的拉力,我们可以得到骨骼的抗拉强度。
结果显示,不同骨骼部位的抗拉强度也不相同,这与骨骼承受力的差异有关。
其次是骨骼的抗压强度。
我们将一块骨骼样本固定在压力试验机上,逐渐增加压力,直到骨骼发生变形。
通过测量变形前的压力,我们可以得到骨骼的抗压强度。
结果显示,骨骼在不同部位的抗压强度也存在差异,这与骨骼在不同部位承受压力的差异有关。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对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力学特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和适应性。
进一步研究骨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介绍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实际上是由两个小实验组成的。
一是通过煅烧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二是通过酸解脱钙,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骨的煅烧有机物能够燃烧变成碳;无机物不能燃烧,不变成碳无机物(如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可以骨的脱钙溶于水的物质而被溶解分离出来。
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磷酸钙和碳酸钙),骨的硬度大、弹性小,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骨的硬度小、弹性大,使骨柔韧。
师:骨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性,我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科学问题。
生甲:我们小组已经完成这一实验,现在我把我组的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与骨的成分有关吗?(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和提示,骨的成分主要是含钙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3)制定计划与实验及结果分析,如下表:操作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ⅠⅡ实验方法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用稀盐酸浸泡鱼骨不作处理结果骨变得灰白骨变得柔软保持原样鉴别方法用解剖针敲击对折弯曲敲击和弯曲结果硬、脆柔软硬而有弹性分析及结论燃烧后剩下的是无机物,它使骨有溶解后剩下的是有机物,它使骨有有机物与无机物使骨既有一定的硬硬度柔软性又有弹性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搭配,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弹性。
实际上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骨的成分含量和骨的物理特性,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大致情况如下:时期骨成分的含量骨的物理特性要注意的问题无机物有机物儿童少年期不到 2/3 超过 1/3 弹性大,硬度小,易变性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成年期约为 2/3 约为 1/3 即坚硬又有弹性防止受压过大老年期超过 2/3 不到 1/3 硬脆、弹性小易骨折关照行走与坐车安全分析讨论: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这种物质的特性是。
实验报告_骨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骨的基本特性,包括骨的物理特性、生物化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
二、实验原理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骨的特性主要包括物理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和生理功能。
三、实验器材1. 骨组织切片2. 显微镜3. 移液器4. pH试纸5. 碘液6. 氢氧化钠溶液7. 氢氧化钾溶液8. 碳酸钙粉末9. 碳酸氢钠粉末10. 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骨的物理特性观察(1)观察骨的硬度和弹性:取骨组织切片,观察其硬度,并与软组织进行对比。
(2)观察骨的脆性:取骨组织切片,用镊子轻轻敲击,观察其脆性。
2. 骨的生物化学特性观察(1)观察骨的酸碱度:用pH试纸检测骨组织切片的酸碱度。
(2)观察骨的钙磷含量:取骨组织切片,用碘液染色,观察其钙磷含量。
(3)观察骨的矿物质含量:取骨组织切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处理,观察其矿物质含量。
3. 骨的生理功能观察(1)观察骨的造血功能:取骨组织切片,观察骨髓的造血功能。
(2)观察骨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取骨组织切片,观察骨小梁和骨细胞的形态,了解骨的形成和吸收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的物理特性骨具有硬度和弹性,与软组织相比,骨的硬度较高,弹性较低,具有一定的脆性。
2. 骨的生物化学特性骨的酸碱度约为7.4,接近中性。
骨中含有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储存库。
3. 骨的生理功能骨具有造血、骨形成和骨吸收等功能。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骨小梁和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和吸收。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的基本特性,包括物理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和生理功能。
骨作为人体的重要组织,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讨论1. 骨的硬度和弹性与其组成成分有关,如钙、磷等矿物质含量越高,骨的硬度越高。
2. 骨的酸碱度与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关,有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3. 骨的生理功能与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术题4分]从骨的理化性质来分析小儿骨和老人骨的构成特点及其临
术题4分]从骨的理化性质来分析小儿骨和老人骨的构成特点及其临骨的化学成分: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人体的骨就是这样由若干比例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组成,所以人骨既有韧度又有硬度,只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
人在不同年龄,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儿童及少年的骨为例,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为多,故此他们的骨,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骨的物理特性: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使身体运动。
大部分的骨骼或多或少可以执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只负责其中几项。
少年儿童骨骼的化学组成成分中水和有机物的比例较大,无机盐的比例较少。
因此,少年儿童的骨质较疏松,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承重后易变形、弯曲。
这就决定了儿童少年不宜过多承受大强度的力量练习,以免少年儿童骨骼畸形。
老年人随着老化的影响,骨骼结构发生进行性的退化和营养不良。
由于骨质丢失而出现骨萎缩和骨质疏松,在早年没有钙化的组织中出现异常的钙沉着,如肌腱附着点骨化等。
骨的老化还表现在化学成分的改变上,如青年人骨中含无机盐50%,中年人为60%,到老年人则为80%。
因此老年人骨的弹性、韧性减弱而变脆,轻微外力或跌倒易发生骨折,且愈合缓慢。
中轴骨实验报告
中轴骨实验报告引言:中轴骨是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身体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轴骨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深入研究中轴骨的特性和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实验一:中轴骨的组成和结构中轴骨由脊椎骨组成,构成了人体的主干。
为了探究中轴骨的组成和结构,我们使用了显微镜观察了骨组织的断面。
结果显示,中轴骨由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质由钙盐和胶原纤维构成,使骨骼具有硬度和强度。
骨髓则包含了造血干细胞,起着生产血液细胞的重要作用。
实验二:中轴骨的稳定性中轴骨在身体的稳定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进行了一项平衡测试来评估中轴骨的稳定性。
实验对象站立于一个平衡板上,要求保持身体直立。
通过使用力传感器测量骨盆部位的压力分布,我们发现骨盆对于保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稳定性正是中轴骨为人体提供的。
实验三:中轴骨在运动中的作用为了了解中轴骨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一项运动实验。
实验对象被要求进行一系列动作,如弯腰、转体和屈膝等。
通过运动学分析,我们发现中轴骨在这些动作中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
特别是在弯腰的过程中,中轴骨承载了来自上半身的压力,并且通过肌肉和韧带的协同动作来维持平衡。
实验四:中轴骨受伤的后果中轴骨的受伤会对身体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了解中轴骨受伤后的后果,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
实验对象模拟中轴骨受伤,在进行平衡和运动测试后,我们发现中轴骨受伤会导致平衡的下降和动作的不稳定。
这表明中轴骨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对中轴骨的研究和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轴骨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中轴骨作为人体的主干,在维持身体稳定性和支持运动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保持中轴骨的健康是我们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研究中轴骨的特性和功能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
作者:夏海威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6期
【摘要】“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第三节《人体概述》内容。
在本节中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即人体的每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结构的各种特性与其组成成分有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重要概念,通过“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实验来验证人体结构与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这是一根鱼肋骨,用手轻轻地将鱼肋骨折弯,我们会感觉到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那么骨为什么会有这种物理特性呢?
问题:骨的特性与什么有关系?
二、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将动物的骨磨成骨粉,骨也可以熬成骨胶,骨粉和骨胶的主要成分都是钙盐和蛋白质。
假设:骨的硬度与骨中的无机物有关,骨的弹性与骨中的有机物有关。
三、实验
1.骨的煅烧(原理:有机物分解,留下的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
①实验操作: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鱼肋骨变成灰白色。
②现象: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鱼肋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鱼肋骨。
③结果:鱼肋骨在煅烧的过程中,首先变黑,然后再变成灰白色。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鱼肋骨,鱼肋骨粉碎。
2.骨的脱钙(原理:无机物酸解,留下的是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庆实验中学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2017年3月13日授课班级初一(1- 4)班周次第3-1周课题实验一: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骨的煅烧实验,知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通过骨的脱钙实验,知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具酒精灯、15%HCL、鱼肋骨、镊子、试管
教学过程与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课要求及注意事项:
1、禁止带入食物和水。
实验室不允许饮食饮水。
2、实验课和正常课堂一样,必须保持安静。
打铃之前在实验室
走廊有序集合,听从教师的安排有序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爱惜实验器具、节约实验药品,坚决禁止将实验器具、药品
带出实验室。
4、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使实验课保质保量。
强调:实验课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
一、回忆和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1、实验目的:说出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较大的鱼肋骨、酒精灯、试管、镊子、10%的盐
酸、自来水。
3、实验步骤:
实验一:骨的煅烧。
实验现象:煅烧时有一股臭鸡蛋味,是骨中的蛋白质燃烧的气味。
煅烧至灰白色,煅烧过的鱼肋骨易碎。
但又有一定的硬度。
实验结论:说明鱼肋骨具有一定的脆性和硬度。
这与中的无机物
学生活动:回忆本次实验内容。
1、安全使用HCL溶液。
2、安全和规范使用酒精灯。
注意事项:1、煅烧至灰白色。
2、用镊子钝端敲、压灰
白色部分。
编号:005
备课人:刘玉花
科目:生物
钙盐有关系。
实验二:骨的脱钙。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鱼肋骨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这是HCL与骨中的钙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至透明时,鱼肋骨变的非常柔软。
二、学生自主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注意事项:1、安全实使用HCL溶液。
2、观察并且记录实验现象。
3、脱钙结束后,尝试鱼肋骨能否打结。
课堂小结:
一、强调学生实验课出现的错误:
二、下次实验课还需要注意的事项:
布置作业:
1.实验报告册P1-2 第1-6小题;
2.预习$9-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电子版作业:
一、填空题:
1、鱼骨中烧掉的是__________,剩下的是__________。
这种成分使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鱼骨脱钙溶解于HCL中的是__________,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种成分使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二、选择题:
1、如何点燃酒精灯()
A.用火柴点燃B.用其它酒精灯引燃
2、如何熄灭酒精灯()
A.用嘴直接吹灭B.用酒精灯灯帽盖灭
3、实验中的HCL溶液蘸与手上,应该怎样处理()
A.用水冲洗 B. 用毛巾擦干
三、实验报告单:(见后面P5附页)
板书设计
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鱼的肋骨、酒精灯、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自来水、火柴三、实验步骤:
1、骨的煅烧:
2、骨的脱钙:
四、实验现象:
1、骨的煅烧:灰白色
2、骨的脱钙:有气泡、变软
五、实验结论: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
组长检
查签字
年月日学
校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内容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鱼的肋骨、酒精灯、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自来水、火柴
实验步骤(一)、骨的煅烧
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用探针轻轻敲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不会粉碎),然后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
与未煅烧的鱼的肋骨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骨的脱钙
拿一根鱼肋骨,然后将鱼肋骨侵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烧杯中。
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发生。
大约15-20分钟后,用你那哪能刚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
与未侵泡的鱼肋骨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1、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2、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3、无机物和有机物使得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任性。
4、结构的特性与结构的成分之间的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5、成年人的健康骨无机物占2/3,有机物占1/3.骨骼既坚固,又有弹性。
评语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