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一群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坚守在山区学校。
谭承斌是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的校长,学校仅有的6名教师平均年龄已51岁,44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三四十里外的偏远村庄。谭承斌在镇中心学校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只要学校在,我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白水峪中心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孩子,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谭承斌每周亲自带老师在白水两岸码头接送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各种蔬菜和肉类,谭承斌带领老师们开挖梯田,在石头缝里建成了4亩多的菜园,还在低洼处搭建了猪圈和鸡棚。为了解决学校吃水难问题,谭承斌又和老师们砍荆棘、挖沟渠、架水管,为孩子们引来了山泉水。
位于南漳县高寒山区的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也有一位“谭承斌”式的老师,他叫唐举金。在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区学校,唐举金已坚守了28年。其间,在这儿任教过的老师陆续调到了镇上、县城,唐举金却多次放弃调动的机会。
唐举金原来教语文、数学,2006年,因为学校缺英语老师,40岁的他只好自己教英语。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读不准的他为了教学生,常常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听录音、记单词,一学就是半天。为了记住每课的单词,他和学生比赛,看谁记住的单词最多,就这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及格率为100%。
困难再多,始终心系讲台
在襄阳市四十五中,有位老师叫曹美琴。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她只能拄拐杖“行走”。讲课时,她左手拄着拐杖,腾出右手在黑板上书写。左胳膊拄累了,又用右胳膊换着拄。一堂课下来,曹美琴早已浑身酸疼,但她非常“享受”当老师的美好感觉。
从家里到学校不到1000米的路程,常人步行只需几分钟,曹美琴却需要半小时才能走完。为了不耽误上课,曹美琴总是提前半小时就赶到学校。2011年,为了践行“课外访万家”活动,曹美琴利用下班时间走访了全班50多名学生,让老师和学生们感动不已。
51岁的乔永斌是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1984年,乔永斌被诊断出得了骨髓炎,右腿骨头坏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的乔永斌就忍着病痛回到了学校,他说:“不能让孩子落下太多的课程。”后来,他骨髓炎复发,右手截肢后,乔永斌就用左手写字、板书,成为学校一道感人的风景。
心细如发,关爱留守孩子
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数量增多,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因缺乏亲情变得孤僻,有的甚至成了“问题孩子”。襄州区张湾中心学校语文老师郭丽华虽然不是班主任,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走遍了贫困生、留守学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每次家访后,她都会实行总结,为学生开出心灵“药方”。
一次,郭丽华发现学生小琦情绪有些低落。通过家访才知道,小琦一直寄住在大伯家,长期见不到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很多烦恼无处可说。了解到“症结”所在,郭丽华主动找小琦聊天。暑假到了,小琦想见见爸妈,郭丽华就护送着她到浙江帮她圆梦。
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宜城市荩忱中学校长、语文老师郝云波为贫困学生支付学费、医疗费达两万余元,近三年走访全校380个学生家庭,劝返58名学生返校;枣阳市熊集中学老师赵洪涛任教14年,先后找回20多个中途辍学的孩子,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10名家境贫困的农村学生;襄阳市二十四中老师席凌云从教23年,劝返学生30多人,资助贫困学生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