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合集下载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名称《山沟里的孩子》1.2 教材类型小学生阅读故事1.3 教材内容本故事是讲述了一个在山沟里的孤儿旦旦,他克服了很多困难,最后终于有了一片自己的绿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4 教材目标通过本故事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到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信,勇敢向前,面对挑战;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故事中遇到的困难和旦旦如何克服困难的方法。

3.了解旦旦最终的梦想和他所取得的成就。

2.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3 情感目标1.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旦旦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3.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以问题导入:你们知道旦旦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第二步:阅读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并理解故事的内容,然后老师再讲解和解释。

第三步:口语表达在阅读完整个故事后,让同学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想法。

第四步: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旦旦,你们会怎么做?会面临哪些困难?第五步:小组对话让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旦旦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步:展示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七步: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时,老师要对故事和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含义和启示。

四、教学评估4.1 教学评估方式以课堂讨论和写作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评估内容1.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结构和主题。

2.学生是否能运用故事中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3.学生是否能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导语】《⼭沟⾥的孩⼦》(北师⼤版三年级下册)这篇⽂章⽤清新抒情的语⾔讲述了⼭沟⾥的孩⼦披星戴⽉上学、放学的情景。

⼭沟⾥的⾊彩也在孩⼦们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含蓄⽽深沉地突现了孩⼦们上学的艰⾟,更表现出他们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沟⾥的孩⼦》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沟⾥的孩⼦》教案 教学⽬标: 1、认识13个⽣字,学会9个⽣字、词。

2、学习课⽂,了解⼭沟⾥的孩⼦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沟⾥的孩⼦起早贪⿊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初读课⽂,认识本课⽣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内容,理清课⽂结构。

3、学习课⽂,了解⼭沟⾥的孩⼦们起早贪⿊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沟⾥的孩⼦,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沟⾥的孩⼦》⼀课,去看看⼭⾥的孩⼦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初读课⽂,认识⽂中⽣字。

1、⾃由读课⽂,画出不认识的⽣字,⽤喜欢的识字⽅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检测⽣字。

三、再读课⽂,理清⽂章结构。

1、仔细读课⽂,边读边想:课⽂写了那两个⽅⾯的内容? 2、学⽣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师⼩结。

四、学习课⽂,感悟课⽂内容。

1、认真地将课⽂浏览⼀遍。

2、说说:⼭沟⾥的孩⼦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中描写⼭沟⾥的孩⼦不怕困难的句⼦读⼀读。

⼩组讨论、交流:⼭沟⾥的孩⼦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对的? 4、指导朗读,学⽣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分群体。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沟里的孩子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补充和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学生分享他们对山沟里的孩子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山沟里的孩子的故事。

2. 拓展作业:(1)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山沟里的孩子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沟里的孩子9篇山沟里的孩子 1备课思路: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书中描绘的山沟孩子上学放学的画面,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要走进文本有困难。

2、课文的插图以“黑”为背景,前五个自然段以黑为主要色彩,展现山沟里孩子上学放学的路途遥远,一路艰辛。

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的孩子却是积极向上、热爱家乡、热爱学习,拥有远大理想。

如何把握好课文昂扬向上的基调,不过分渲染困难,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这是我们备课的思考之一。

3、如何上出语文味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这是两年多的课题实验以来,我们的追求。

基于以上的三点思考,我们首先从教材的处理入手,确定“一至五自然段”为师生学习的重点段落,而六七自然段则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其次,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1、播放照片,拉近距离出示一张破旧的鞋,引发学生想像。

(用破鞋引发学生想开去,想像山沟的穷面貌,想像路途的遥远,想像同龄人的生活穷苦,帮助孩子走近文本,走近山沟里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去。

)2、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学生自读一至五自然段,说说在脑海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画面。

3、品读词句,感悟品质以“黑”为线索,品读重点句子,想像带“黑”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朗读是最好的表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男女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想像画面,在读中学习语言,如黑洞洞、翻山越岭、起早贪黑、脚步匆匆等,在读中感受孩子们的品质。

)4、读写结合,练笔拓展(利用文本空白,学生借助一张背景图,蜿蜒起伏的山岭,配上黑色调,继续想像孩子们在上学放学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

配上轻快的音乐,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思维和表达合二为一,语言和情感相互交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5、表达祝福,升华情感(借助图片,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现状,由衷表达祝福。

在反复朗读中,表达内心真诚的祝福,升华情感,与作者,与主人公(山沟的孩子们)情感共鸣。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通用6篇)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通用6篇)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山沟里的孩子》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沟里的孩子》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篇1一、说教材《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的导读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确定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边读边画边想读进去,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读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

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以“黑”为主线体会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艰苦,并进行比较,了解现在城市中孩子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资源的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分析山沟里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2)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学习热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课文讲述了哪些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 拓展作业:学生收集有关山沟里的孩子们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能正确朗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与短语;b) 能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够通过答问题和讨论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c)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描述。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的情感;b) 培养学生对艰苦环境下努力学习的农村孩子的敬佩之情;c) 增进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教学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b)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通过答问题和讨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c) 教学生通过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描述。

2. 教学难点:a) 引导学生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的情感;b) 培养学生对艰苦环境下努力学习的农村孩子的敬佩之情;c) 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材:《山沟里的孩子》故事书;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故事书的封面,并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逐段朗读故事,要求学生跟读,在跟读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 分组活动: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四人,每组由两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小明和小兰,另两个学生扮演观察员;b)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要求扮演小明和小兰的学生在听录音时模仿录音的语调、语速朗读故事;c) 观察员需要仔细观察扮演小明和小兰的学生是否有朗读错误,记录下错误的地方;d) 各小组轮流表演,观察员进行点评和纠错。

4. 教师边读边解析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在教材上圈出关键词,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5. 教师提问:a) 小明和小兰为什么要在山沟里努力学习?b) 你们觉得小明和小兰的坚持努力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c) 如果你是小明和小兰,你会怎么样努力学习?为什么?6. 学生展示:a) 小组内成员一起讨论上述问题,并在教室上做展示;b) 其他小组运用点评形式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和理解《山沟里的孩子》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背景。

2.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挑战。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1.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介绍作者艾敬,及其作品《山沟里的孩子》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阅读小说片段:选择几段小说的重要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进行展示。

4.创意表达: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想法。

5.课堂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小说中主要情节的表演或短剧,展示给全班同学。

6.讨论和总结:课程结束时进行讨论和总结,回顾学生的表现和理解,以及对小说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第二步:阅读和讨论(30分钟)教师选择几段小说中的重要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讨论其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他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中的主要内容,并对比他们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步:创意表达(20分钟)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步:课堂表演(2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说中重要情节的表演或短剧,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第六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总结课程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小说的看法和感受。

评估方式:1.学生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和发言是否积极、深入。

2.作品创意和质量:评价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的作品创意和质量。

3.团队合作和互动: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的团队合作和互动情况。

4.思维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山沟里的孩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词。

3. 分析讨论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特点。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4. 情景演练4.1 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

4.2 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6.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6.2 拓展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反馈意见。

3. 情景演练评价:对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等。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小说《山沟里的孩子》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1.课文概述本文是郭沫若的一篇荒野小说,情节简单却紧凑,通过本文可以看到贫穷山沟中一个孩子的命运,鲜明的表现出了各类人物在贫困的环境中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底线,探讨了贫困的问题,表现了对生命和未来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2.课文特点本文叙述方式简单,语言干净利落,节奏明快有力,描写细腻入微,是一篇优秀的荒野小说。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山沟里的孩子》的主要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课外阅读或前置课堂视频铺垫本文叙事背景,让学生对荒野小说有所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精读课文(30分钟)(1)老师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画出对情节的理解。

(3)讨论小说中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交流学生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

3.小组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展开小组间交流。

4.结语环节(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对上次课的教学进行回顾,让学生把握上节课的重点。

2.撰写读后感(30分钟)(1)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引导学生谈谈对小说的思考,明确文学作品中的主旨思想和价值取向。

(2)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和阐述。

(3)学生交流、分享读后感。

3.语文写作(25分钟)让学生结合小说中人物形象,自由发挥,撰写有关人生价值、人性思考、社会关怀等方面的作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结语环节(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对上次课的教学进行回顾。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
介绍课文背景,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
脉络。
第二课时
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文 章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讲解重点难点内容,进 行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
,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
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如 角色扮演、采访等,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03
教学过程设计
深入探究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沟 里的孩子上学的艰难和他们不怕
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实践活动安排
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和内心世界。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于山沟里的孩子 上学经历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或书籍,拓宽学生 的阅读视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不断反思总结,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教学实践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方 法。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主动参加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心得,共 同提高教学水平。
持续学习进修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 合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山沟里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

网络资源拓展延伸
网络搜索
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如乡村教育现状、留守儿童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网络交流平台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如班级博客、QQ 群等,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促进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村教育的了解和关注。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相关爱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教材阅读:通过阅读《山沟里的孩子》,学生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境,以及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他们对农村教育的理解和想法。

3.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进行课堂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活动和方法: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农村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山沟里的孩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了解故事背后的真实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4.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进行课堂展示。

学生可以用图片、PPT、口头表述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互动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提出问题、追问观点、思考解决方法等,促进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资源:1. 教材:《山沟里的孩子》2. 图片:展示农村教育情况的图片3. PPT:学生展示自己观点和想法的PPT模板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问题提出的逻辑性等。

2. 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的观点文章,从而评价学生对于农村教育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3. 自我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表现和成长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1. 视频观看:观看一些关于农村教育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更多农村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2. 情感投射:学生可以选择一所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进行情感投射,通过代表学校或为学校筹款的方式,为他人尽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互相关爱的意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2.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山沟里的孩子》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了解不同作者如何描绘类似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摘抄和心得体会,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山沟里的孩子”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山沟里的孩子》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针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人物形象。首先,让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沟风光,理解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山沟孩子的坚韧与乐观。接着,分析课文中对山沟孩子的具体描述,让学生认识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
在此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以下知识点:
-新课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山沟孩子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合终结性评价,以书面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你觉得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山沟里孩子的同情心,懂得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山沟里孩子的同情心,懂得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沟里孩子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

3.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山沟里孩子的同情和关爱。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篇一:《山沟里的孩子》教案】山沟里的孩子研究点:创设情景品析语句教学目标:1.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通过品析语句感受他们学习的辛苦,学习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2.初步体会对应手法的运用。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 注重理解重点语句,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2. 初步体会对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山沟里孩子(上学的情况),二是山沟里孩子(的理想)。

通过初读课文,大家觉得山沟里的孩子上学都非常(辛苦)。

那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课文,走进他们的心灵,聆听他们的心声。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结构,为细致分析山沟里孩子上学情况做铺垫,引出下文。

二、细读课文,教学1~5自然段(一)体会“辛苦”1.默读课文1—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辛苦,请用横线勾出来,读一读。

2.从你勾画的表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苦的句子中找出一句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①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路程远)山沟里的孩子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那山沟里的孩子只过两座山?看插图:山峰一座接一座,连绵不断,语文书整整一页都画不下,这充分说明了山非常(多),而且(高),要过那么多山,正如一个成语所说:翻山越岭。

男生齐读分析结构,找对应句:找找和这句结构差不多的句子。

(孩子们走过……翻过……)②孩子们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背着书包结伴回家。

仿照上一句的语气齐读拓展: 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翻山越岭啊!就在这样窄小的山路上,如果再遇到恶劣的天气呢?(选择一句练习说话:下雨了,山沟里的孩子……下大雪了……炎热的夏天)齐读两句。

③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山沟里的孩子》的大意。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们的坚强和勇敢。

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培养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山沟里的孩子》讲述了一群山沟里的孩子们克服困难,坚持上学的故事。

2.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十个自然段,每段都有各自的主题和内容。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坚强和勇敢。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2 口语表达:学生模仿课文中孩子们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4.3 口语表达:学生模仿课文中孩子们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5.2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5.3 阅读理解能力:评价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回答问题中的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山沟里的孩子们面临的困难和他们的解决办法。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6.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沟里的孩子们的故事。

学生通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阅读理解: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山沟里的孩子》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山沟里的孩子》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山沟里的孩子》课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山沟里的孩子》是一篇描写中国农村的散文,通过一个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故事,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语文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教育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熟悉《山沟里的孩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同情心。

3. 教学内容•《山沟里的孩子》全文;•农村教育问题;•文学表达和批判思考。

4.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导入课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了解农村教育吗?•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有什么差异?•你们是否听说过《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Step 2:整体阅读让学生先阅读《山沟里的孩子》全文,并集体讨论以下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为什么无法上学?农村教育存在怎样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有哪些启示?Step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并准备发言:•你们对农村教育问题有什么认识?•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Step 4:小组发言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Step 5:个人思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观点:•你是否愿意为农村教育问题做出一些努力?•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农村教育吗?Step 6: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观点变化。

二、教学反思本课以《山沟里的孩子》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教育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和改进点:首先,导入阶段可以添加多媒体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

其次,分组讨论的环节可以加入一些启发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途径。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点评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点评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及点评教学设计:目标:通过阅读《山沟里的孩子》,使学生了解农村孩子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准备:1. 《山沟里的孩子》一书;2. 学生绘本、纸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农村山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村孩子生活的思考和猜想。

2. 阅读与讨论(15分钟):老师朗读《山沟里的孩子》,引导学生跟读。

读完后,进行以下问题的讨论:- 你在故事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农村孩子的信息?- 农村孩子的生活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有哪些不同?- 你认为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艰苦吗?为什么?3. 小组绘本创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根据故事内容创作一本绘本,描绘农村孩子的生活。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笔进行绘画和写字。

鼓励学生加入个人观点和想法。

老师在小组之间巡视并提供指导。

4. 展示与点评(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绘本,介绍他们创作时的思路和所传达的信息。

老师和其他学生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讨论是否真实反映了农村孩子的生活。

5. 总结(5分钟):回顾整个活动,总结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学生的感受。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农村孩子,以及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点评:这个教学设计通过阅读《山沟里的孩子》这本书,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农村孩子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分为引入、阅读与讨论、小组创作、展示与点评和总结等步骤,层次清晰,活动设置有条理。

在阅读与讨论环节中,学生有机会思考农村孩子的生活,并与城市孩子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农村孩子的艰辛和不平等,培养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小组绘本创作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绘本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农村孩子的生活。

展示与点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通过点评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总结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农村孩子,以及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8篇)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8篇)

《山沟里的孩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8篇)葡萄沟教学设计1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孩子们,这是什么?关于它,你能说些什么呢?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进一步了解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了些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四、品读课文,感受独特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它的独特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认真读读课文,寻找答案。

2.交流自学情况。

⑴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是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⑴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石砌的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

⑴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长廊里的葡萄都是清一色的优质绿葡萄。

⑴“葡萄晾房”是用来制作新疆特产葡萄干的特殊房子。

3.是啊,葡萄沟的葡萄可爱、独特,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五、活学活用,模拟描写1.回忆葡萄沟的葡萄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

3.选择自己喜欢的。

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完成小练笔。

吐鲁番盆地最低点海拔-155米,是中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这里盛产瓜果,矿产丰富。

它的地貌独特,北面是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面的绿洲和蓝色的盐湖、黄色的沙漠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日照长、气温高、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夏季漫长、酷暑干燥。

吐鲁番总是和葡萄连在一起。

在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下,有一个绿荫浓郁、流水潺潺的绝妙去处,那就是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驰名中外的葡萄沟。

八九月份是葡萄的丰收季节,山坡上、谷底里,成簇成串的葡萄,有圆的,也有马奶状的;有红的、白的,也有绿中泛红、红中着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九尺小学周乐琼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
的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请大家欣赏。

[播放《上学
歌》]
2.说说平时你是怎么去上学的?正如歌中唱的,我们每天都在小鸟欢快的叫声中,在父母的呵护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呢?
3.对,有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请大家再来看一组图片。

4.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板书),看看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画完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些字词,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看看谁的方法好。

3.下面我们通过读词语比赛来检验一下我们同学的学习效果。

4.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和难记呢?(重点指导:慧和勤)5.请同学在写字本上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词写一遍,记住它们,真正和它们交上朋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交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我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试着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自然段。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分自然段读)及时评价。

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写了山沟里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上学的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
1.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困难的呢?请同学再读课文。

2.谁来说说是哪些自然段?(1~5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3.在朗读中你发现文中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黑色、红色、蓝色、紫色。

)哪一个颜色词语用得次数最多?(黑色)
4.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从“野葡萄由黑变绿了……”中知道由天黑变成了天明,山里的孩子起得很早。

……)
老师补充:“黑”字体现了他们上学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山里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5.下面我们就从三方面理解山里孩子上学的艰难,请同学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A.时间长: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

晚上,放学回家,“浓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黑黑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

(板书)
B.路不好走: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

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可以说是翻山越岭。

(板书)
C.不安全: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

可能发生危险。

(板书)6.我们平时很少走夜路,更不可能自己走,而山沟里的孩子却每天都这样去上学,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呢?(乐观向上的精神。

)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说说笑笑。


7.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是相对应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能找出几个读读吗?[播放幻灯片]
8.这些相对应的句子,又一次向我们诉说了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艰难。

下面请同学来回答两个问题:[播放幻灯片]山里的孩子每天都是怎样去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怎样的品质呢?
9.是啊,山里的孩子为了学习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真是
让人感到(敬佩)你能把对他们的敬佩有感情地读出来吗?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

五、小结课文内容、布置作业。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
《山沟里的孩子》是篇叙事散文,用富含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

颂扬了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导入时,我收集了一些山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看,先从视觉入手,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课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教学中,我一直把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朗读是进行阅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在理解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跟山沟里的孩子作对比,促使他们“角色移位”,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山沟里的孩子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更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

比如:从三方面理解山沟里孩子上学的艰难。

都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在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困难时重点精读、品位朗读;同时让学生在“找一找,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课文的内涵,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课后我认真思考,觉得我忽视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四组对比句子”。

美中不足之处,上完课才感觉到,我只是让学生找到了四组对比句,而没有让他们深入的去读,去感受读,去体味读,如果学生再抓住重点的词句去读——去想——再读——再体验,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我想本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