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滤波器应用设计原理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与设计
提高设备性能
EMI滤波器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对周围 设备的影响,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 稳定性。
EMI滤波器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EMI滤波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 和需求,可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
源滤波器。
有源滤波器特点
有源滤波器通过放大电路和比较电 路实时检测干扰信号并消除,具有 较高的滤波效果,但成本较高。
无源滤波器特点
评估
通过对EMI滤波器性能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评 估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标准。
优化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改进滤波器 电路设计、选用更高性能的器件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 应用场景和需求,对EMI滤波器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
05
EMI滤波器在开关电源中的应 用案例
01
02
03
插入损耗
滤波器对信号的衰减程度 ,通常用分贝(dB)表示 。
阻抗
滤波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 阻抗,通常用欧姆(Ω) 表示。
带宽
滤波器对信号的频率范围 ,通常用赫兹(Hz)表示 。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机理
工作原理
EMI滤波器通过在电路中引入阻抗和感抗,对高频干扰信号进行抑制,从而减 小电磁干扰对电源的影响。
电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案例表明,EMI滤波器在开 关电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 提高电源性能、确保设备安全稳
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型EMI滤波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新型EMI滤波器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对性能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EMI滤波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重要趋势。这包 括研究新的滤波器结构、材料和设计方法,以提高EMI滤波器的性能和效率。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首先,要了解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干扰的基本特性。
电磁干扰是指在电路中传输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中引入噪声或干扰的现象。
电磁干扰可以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类型。
传导干扰是指电磁干扰通过导线或电路板上的传输线传播的干扰信号,而辐射干扰则是指干扰信号通过电路中的元器件辐射到周围环境中。
为了抑制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利用传输线理论来设计。
传输线理论是一种用于描述电磁波在导线或电缆中传播的理论。
根据传输线理论,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会受到电感和电容的影响。
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器,并将它们组合成适当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滤波作用。
1.频率响应:根据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2.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抑制电磁干扰,滤波器需要具有与干扰信号源或受干扰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传输损耗。
3.电感和电容的选择:根据频率响应和阻抗匹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器。
电感和电容器的数值越大,滤波器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越好。
4.滤波网络的结构: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
常见的滤波器结构包括Pi型滤波器、T型滤波器、L型滤波器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进行电路仿真和实验测试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
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调整滤波器的结构等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滤波器的性能。
总结起来,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电磁干扰的特性和传输线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器,并将它们组合成适当的电路结构,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滤波作用。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频率响应、阻抗匹配、电感和电容器的选择以及滤波网络的结构等因素,通过电路仿真和实验测试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并进行优化。
EMI 滤 波 器 原 理 与 设 计 方 法 详 解
EMI 滤 波 器 原 理 与 设 计 方 法 详 解输入端差模电感的选择输入端差模电感的选择::1. 差模choke 置于L 线或N 线上,同时与XCAP 共同作用F=1 / (2*π* L*C)2. 波器振荡频率要低于电源供给器的工作频率,一般要低于10kHz 。
3. L = N2AL (nH/N2)nH4. N = [L (nH )/AL(nH/N2)]1/2匝5. AL = L (nH )/ N2nH/N26. W =(NI )2AL / 2000µJ输入端共模电感的选择输入端共模电感的选择::共模电感为EMI 防制零件,主要影响Conduction 的中、低频段,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EMI 特性及温升,以同样尺寸的Common Choke 而言,线圈数愈多(相对的线径愈细),EMI 防制效果愈好,但温升可能较高。
传导干扰频率范围为0.15~30MHz ,电场辐射干扰频率范围为30~100MHz 。
开关电源所产生的干扰以共模干扰为主。
产生辐射干扰的主要元器件除了开关管和高频整流二极管还有脉冲变压器及滤波电感等。
注意:1. 避免电流过大而造成饱和。
2.Choke 温度系数要小,对高频阻抗要大。
3.感应电感要大,分布电容要小。
4.直流电阻要小。
B = L * I / (N * A) (B shall be less than 0.3)L = Choke inductance. I = Maximum current through choke. N = Number of turns on choke.A = Effective area of choke. (for drum core, can approximate with cross section area of center pole.)假设在50KHZ 有24DB 的衰减则,共模截止频率Fc = Fs*10Att/4 0 = 50*10-24/40=12.6KHZ 电感值L= (RL*0.707)/(∏*Fc) = (500.707)/(3.14*12.6) = 893uH使用磁芯和磁棒作滤波电感时应注意自身的阻抗,对于共模电感不能使用低阻抗的磁芯和磁棒,否则会造成炸机现象。
emi滤波器工作原理
emi滤波器工作原理EMI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设备,它可以将高频电磁波从电路中滤除或减弱,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
传导路径是指电磁波在电路中的传导路径。
当电磁波进入电路时,它会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传导到电路中的各个部分。
这些传导路径是电磁波进入电路的主要途径,也是EMI滤波器起作用的重点。
EMI滤波器通过在传导路径上设置电感和电容等元件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其中,电感主要用于滤除高频电磁波,而电容则主要用于减弱低频电磁波。
通过合理选择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和结构,可以使EMI滤波器在不同频段上具有不同的滤波效果,以满足不同电路对电磁波的屏蔽要求。
耦合路径是指电磁波在电路中的耦合路径。
当电磁波进入电路后,它会通过电路中的元件间的耦合作用,传递到电路中的其他部分。
这些耦合路径是电磁波在电路中传播的次要途径,但同样需要进行抑制,以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EMI滤波器通过在耦合路径上设置衰减器、隔离器等元件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衰减器主要用于减弱电磁波的幅度,而隔离器则主要用于隔离电磁波的传播路径。
通过合理选择衰减器和隔离器的数值和结构,可以使EMI滤波器在耦合路径上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从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除了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EMI滤波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例如,可以通过在电路中添加屏蔽罩、屏蔽层等结构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还可以通过调整电路的布局和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和散射。
EMI滤波器通过在传导路径和耦合路径上设置合适的元件和结构,以及其他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对电磁波的滤除或减弱。
通过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EMI滤波器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是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EMI滤波器(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电路。
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产生的电磁辐射或者干扰信号,会对设备的正常操作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EMI滤波器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一般来说,低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低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高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
低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高频电磁干扰。
一个常见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是RC滤波器,由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
电容器对于高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高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
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相比之下,高通滤波器是指可以通过高于其中一特定频率的信号,而对低于该特定频率的信号进行滤波的电路。
高通滤波器常用于消除低频电磁干扰。
一个常见的高通滤波器电路是RL滤波器,由电感器和电阻器组成。
电感器对于低频信号具有很大的阻抗,从而将低频信号绕过电路,实现滤波作用。
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阻大小可以实现对于特定频率的信号滤波。
除了RC和RL滤波器,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EMI滤波器电路,比如LC滤波器、二阶滤波器、传输线滤波器等,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EMI滤波器电路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滤波的频率范围,然后根据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其次,需要根据滤波器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线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元件值。
还需要注意电路的功率和电流容量,以确保电路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EMI滤波器电路通常需要与其他电路结合使用,比如与电源、传输线路、信号线路等进行连接。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电路的布局和接线,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
总之,EMI滤波器电路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电路,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或者屏蔽指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在设计EMI滤波器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并根据电路的阻抗特性和传输线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元件值。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的原理是基于信号的频率特性和线路的阻抗匹配。
在设计EMI滤波器时,首先需要分析电路中的电磁干扰源,并根据干扰频率的不
同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在滤波器的设计中,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以及电路拓扑结构。
其中电感和电容是常用的滤波元件,它们的选择需要考虑滤波器的频率响
应特性。
一般来说,电感可用于低频段的滤波,而电容则适用于高频段的
滤波。
在滤波器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元件的阻抗匹配,以提高滤波效果。
除了滤波器,EMI滤波器还包括抑制器。
抑制器通过增加抑制网络,
进一步提高滤波器对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
抑制网络一般包括与电磁干扰
源之间的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它们通过改变电路的阻抗特性,减少电磁
干扰信号的传输和辐射。
在设计EMI滤波器时,还需要考虑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以及滤波器
的功率损耗。
输入和输出特性的分析包括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与计算,以保证滤波器在工作范围内的性能。
而功率损耗则是指滤波器对信号的能
量损耗,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对整体电路性能的影响。
总之,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信号的频率特性和线路的阻抗匹配。
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元件参数和抑制网络,可以实现对电磁
干扰的抑制。
设计时需要考虑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以及滤波器的功率损耗,以保证滤波器正常工作并提供良好的滤波效果。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EMI滤波器电路原理及设计引言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长处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系统中,但是开关电源易受到电磁干扰,产生误动作,且自身旳高频信号也会引起大量旳噪声,会污染电网环境,干扰同一电网其她电子设备旳正常工作。
这样就对EMC提出了更高旳规定指标。
分类:开关电源中旳电磁干扰(EMI)重要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通过对旳旳屏蔽和接地系统设计可以得到有效旳控制,对于传导干扰来说,加装EMI滤波器,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旳措施,辐射干扰旳克制可以通过加装变压器屏蔽铜片。
EMI滤波器简介开关电源与交流电网相连,尽管开关电源是一种单端口网络,但具有相线(L),零线(N),地线(E)旳开关电源事实上形成了两个AC端口,因此噪声源在实际分析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共模和差模噪声源。
火线(L)与零线(N)之间旳干扰叫做差模干扰(属于对称性干扰),火线(L)与地线(E)之间旳干扰叫做共模干扰(非对称性干扰)。
在一般状况下,差模干扰幅度小、频率低、所导致旳干扰较小;共模干扰幅度大、频率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所导致旳干扰较大。
开关电源旳EMI干扰源集中体目前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旳干扰重要来自电网旳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开关电源旳EMI干扰源开关电源旳EMI干扰源集中体目前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旳干扰重要来自电网旳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功率开关管功率开关管工作在On-O ff迅速循环转换旳状态,dv/dt和di/dt都在急剧变换,因此,功率开关管既是电场耦合旳重要干扰源,也是磁场耦合旳重要干扰源。
(2)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旳EMI来源集中体目前漏感相应旳di/dt迅速循环变换,因此高频变压器是磁场耦合旳重要干扰源。
(3)整流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旳EMI来源集中体目前反向恢复特性上,反向恢复电流旳断续点会在电感(引线电感、杂散电感等)产生高 dv/dt,从而导致强电磁干扰。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开关电源EMI滤波器是用来减少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EMI)的一种装置。
EMI是指开关电源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干扰信号,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无线通信和无线电接收产生干扰,影响它们的正常工作。
EMI滤波器通过合理设计,能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EMI信号,从而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EMI滤波器的原理是基于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关系来实现的。
开关电源在工作时会产生高频电流脉冲,而这些电流脉冲会通过开关电源输入端的电容等元件,从而形成高频电流回路。
EMI滤波器通过给开关电源输入端加上一个电感元件,阻断高频电流回路的形成,从而减小EMI信号的辐射。
设计EMI滤波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工作频率范围:EMI滤波器需要在开关电源产生EMI信号的频率范围内有效工作。
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工作频率范围。
2.滤波特性:滤波器需要具有良好的滤波特性,对于较高频率的EMI信号能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常用的滤波器类型有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3.过渡区域:滤波器在过渡区域需要平衡阻抗和频率之间的变化。
过渡区域越宽,滤波器的性能越好。
过渡区域的宽度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4.安全和可靠性:EMI滤波器需要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源参数范围、电流和电压的安全范围等因素,以确保滤波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EMI滤波器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线性滤波器设计、Pi型滤波器设计和C型滤波器设计等。
其中,Pi型滤波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由两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能够对高频信号进行抑制。
总之,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研究是为了降低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保证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通过合理的滤波器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可以有效地减少EMI信号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和设计研究开关电源EMI滤波器是用于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EMI)的一种电路。
开关电源工作时,因为开关元件的开闭引起的瞬态电流和电压变化,会在电源线上产生高频噪声干扰,通过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方式传播到其他电路中,对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EMI滤波器的设计旨在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拓扑结构、滤波器元件和参数,以及合理布局和连接方式,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产生的高频噪声。
EMI滤波器的原理是通过串联和并联等方式构成一个低通滤波器,将开关电源的高频噪声滤除,使其只能在设定的频率范围内传递,从而减少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干扰。
EMI滤波器的设计研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滤波器拓扑结构选择:常见的EMI滤波器拓扑结构包括LC滤波器、RC滤波器和LCL滤波器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滤波需求,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拓扑结构。
2.滤波器元件选择:滤波器中的元件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等。
选择合适的元件需要考虑元件的频率响应特性、阻抗特性、容值和功率等参数。
3.滤波器参数优化:滤波器的参数优化可以通过频率响应曲线和阻抗匹配等方法进行,以确保滤波器在设计频率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滤除高频噪声。
4.布局和连接方式设计: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传导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此外,还需对滤波器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来评估滤波器的性能和有效性。
总之,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研究是为了抑制开关电源的高频噪声干扰,需要对滤波器的拓扑结构、元件选择、参数优化以及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和效果。
emi 有源滤波 原理
emi 有源滤波原理
(原创版)
目录
1.EMI 的概念与分类
2.有源滤波的定义及原理
3.有源滤波的应用领域
4.EMI 有源滤波的优势与局限
正文
1.EMI 的概念与分类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是指由于电磁辐射或电磁脉冲等电磁现象对电子设备、系统或服务产生的干扰。
根据干扰的性质和来源,EMI 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共模干扰、差模干扰、辐射干扰等。
2.有源滤波的定义及原理
有源滤波是一种采用主动方式对电磁干扰进行抑制的技术,其核心是使用滤波器对电磁干扰信号进行衰减或消除。
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构成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响应的电路,从而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对电磁干扰信号进行衰减。
3.有源滤波的应用领域
有源滤波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例如,在通信系统中,有源滤波可用于抑制来自其他通信信号的干扰;在计算机系统中,有源滤波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计算机内部元件的影响,提高系统稳定性。
4.EMI 有源滤波的优势与局限
EMI 有源滤波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如抑制效果明显、可针对特定频率进行精细调制、适应性强等。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如滤波器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对某些高强度电磁干扰效果有限等。
三相电机emi滤波
三相电机emi滤波EMI滤波是一种用于消除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干扰(EMI)的技术。
在三相电机系统中,EMI滤波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相电机EMI滤波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一、原理EMI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器和电感器来滤除电磁干扰信号。
在三相电机系统中,EMI滤波器通常安装在电机的电源线上。
当电机运行时,会产生许多高频噪声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电源线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导致电磁干扰。
EMI滤波器通过在电源线上串联电感器和并联电容器的方式,形成一个低通滤波器,可以滤除这些高频噪声信号,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二、设计设计一个合理的三相电机EMI滤波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决定了滤波器对高频噪声信号的滤除能力。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感器和电容器参数。
电感器的选取要考虑电流和阻抗的要求,电容器的选取要考虑电压和容值的要求。
最后,需要合理布局滤波器的电路板,以减少电磁干扰。
三、应用三相电机EMI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三相电机是常见的驱动设备,其高频噪声信号容易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通过在电机的电源线上安装EMI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电力变频器、UPS电源、电力传输设备等领域,三相电机EMI滤波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相电机EMI滤波器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兼容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滤波器的参数,并注意电路的布局,以确保滤波器的有效性。
三相电机EMI滤波器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控制和电力传输等领域的发展。
emi滤波器原理
emi滤波器原理EMI滤波器原理。
EMI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装置,它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尤其是无线通信设备和数字电路中,EMI滤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EMI滤波器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EMI滤波器的原理是基于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干扰,这些干扰会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空气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导致设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故障。
EMI滤波器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滤除或衰减这些干扰信号,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EMI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器、电感器和阻抗器组成。
电容器主要用于滤除高频干扰,它可以将高频信号短路到地,从而阻止其传播。
而电感器则主要用于滤除低频干扰,它可以将低频信号隔离或衰减,防止其进入设备。
阻抗器则用于匹配和稳定电路的阻抗,使得滤波器在工作时能够更加稳定和有效地工作。
EMI滤波器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将干扰信号引入滤波器中,然后将其滤除或衰减,最后将干净的信号输出到设备中。
在这个过程中,滤波器需要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强度来选择合适的滤波元件和工作方式,以确保滤波效果最佳。
除了基本的滤波原理外,EMI滤波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作原理,例如共模和差模滤波。
共模滤波是指滤除信号中的共模干扰,而差模滤波是指滤除信号中的差模干扰。
这些特殊的滤波原理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提高滤波器的适用范围和性能。
总之,EMI滤波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器件,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通过了解其原理和工作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EMI滤波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完整)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计算方法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与家用电器的大量涌现和广泛普及,电网噪声干扰日益严重并形成一种公害。
特别是瞬态噪声干扰,其上升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电压振幅度高(几百伏至几千伏)、随机性强,对微机和数字电路易产生严重干扰,常使人防不胜防,这已引起国内外电子界的高度重视。
电磁干扰滤波器(EMI Filter)是近年来被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组合器件。
它能有效地抑制电网噪声,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可广泛用于电子测量仪器、计算机机房设备、开关电源、测控系统等领域。
1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构造原理及应用1.11 构造原理电源噪声是电磁干扰的一种,其传导噪声的频谱大致为10kHz~30MHz,最高可达150MHz.根据传播方向的不同,电源噪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电源进线引入的外界干扰,另一类是由电子设备产生并经电源线传导出去的噪声。
这表明噪声属于双向干扰信号,电子设备既是噪声干扰的对象,又是一个噪声源。
若从形成特点看,噪声干扰分串模干扰与共模干扰两种。
串模干扰是两条电源线之间(简称线对线)的噪声,共模干扰则是两条电源线对大地(简称线对地)的噪声。
因此,电磁干扰滤波器应符合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也必须是双向射频滤波器,一方面要滤除从交流电源线上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本身设备向外部发出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此外,电磁干扰滤波器应对串模、共模干扰都起到抑制作用。
1。
2 基本电路及典型应用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该五端器件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和一个接地端,使用时外壳应接通大地.电路中包括共模扼流圈(亦称共模电感)L、滤波电容C1~C4。
L对串模干扰不起作用,但当出现共模干扰时,由于两个线圈的磁通方向相同,经过耦合后总电感量迅速增大,因此对共模信号呈现很大的感抗,使之不易通过,故称作共模扼流圈。
它的两个线圈分别绕在低损耗、高导磁率的铁氧体磁环上,当有电流通过时,两个线圈上的磁场就会互相加强。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emi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滤波器,用于去除电磁干扰信号,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将电磁干扰信号滤除,只传递所需信号。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EMI。
EMI是指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或电子设备与环境之间因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相互干扰现象。
当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无线电通信等重要领域。
所以,在电子设备设计中,需要使用EMI滤波器来抑制这种干扰。
EMI滤波器主要由电容和电感组成。
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能的元件,它的特性是可以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改变电压的大小。
而电感则是一种储存磁能的元件,它的特性是可以通过电流变化来改变磁场的大小。
利用电容和电感的这些特性,EMI滤波器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的滤除。
具体来说,EMI滤波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高频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高频信号通过电容的特性,使其流过电容而被滤除。
在低通滤波器中,电容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从而使高频信号流过电容,达到滤除的效果。
这样,只有低频信号能够通过低通滤波器,达到了滤波的目的。
高通滤波器则主要用于滤除低频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与低通滤波器相反,通过电感的特性来实现滤波。
在高通滤波器中,电感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低频信号流过电感而被滤除。
这样,只有高频信号能够通过高通滤波器,达到了滤波的效果。
除了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还有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其他类型的EMI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性地传递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而滤除其他频率的信号。
带阻滤波器则相反,可以选择性地滤除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它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EMI滤波器,可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信号,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EMI滤波器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电容和电感的参数选择、布局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滤波效果的最大化。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原理与设计
1. 传导发射测试:测量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在电源线上 的传导发射电平。
3. 插入损耗测试:测量滤波器插入前后信号的衰减量, 反映滤波器的抑制能力。
测试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
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性能,包括传导发射、辐射发射和 插入损耗等指标。
改进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如优化滤波器电路设计、改进 元件参数等,以提高滤波器的性能。
05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应用案例 分析
应用场景与案例选择
应用场景
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家电等。在这些设 备中,EMI(电磁干扰)问题常常成为影响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案例选择
为了更好地说明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应用,本文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进行分析,分别是计算机电源供应系统(PSU)和电动汽车充电桩。
03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元件选择 与布局
元件选择的原则与技巧
元件选择的原则 选择低ESR(等效串联电阻)电容 选择低DCR(直流电阻)电感
元件选择的原则与技巧
选择低电阻、低电感的PCB(印刷电路板) 元件选择的技巧
根据EMI滤波器的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元件值和类型
元件选择的原则与技巧
考虑元件的可靠性、耐温性能和寿命
考虑元件的成本和可获得性
元件布局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元件布局的要点 合理安排输入和输出线,避免平行布线
尽量减小电感器和电容器的距离
元件布局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输入和输出线应远离 PCB边缘
避免在PCB上形成大 的环路
元件布局的注意事项
元件布局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长的元件引脚
emi滤波器原理
emi滤波器原理EMI滤波器原理。
EMI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抑制电磁干扰(EMI)的电子器件,它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由于电路复杂性增加和电磁环境恶化,电磁兼容性(EMC)问题日益凸显,因此EMI滤波器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EMI滤波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EMI滤波器主要通过电容、电感和阻抗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在电路中,电容和电感分别具有对高频和低频信号的阻抗特性,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实现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干扰的滤波作用。
此外,EMI滤波器还可以通过在电路中引入阻抗来吸收和衰减电磁干扰信号,从而保护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电子设备中,EMI滤波器通常被应用在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入端。
在电源输入端,EMI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来自电源线路的高频电磁干扰,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在信号输入端,EMI滤波器可以滤除来自外部信号线路的干扰,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和处理。
此外,对于一些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在输出端引入EMI滤波器,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除了在电源和信号输入端的应用外,EMI滤波器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电磁环境和设备要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应用。
例如,在一些对电磁兼容性要求非常严格的设备中,可能需要采用多级、多通道的EMI滤波器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电磁干扰抑制;而在一些对EMI滤波器体积和成本要求较高的设备中,可能需要采用集成化、小型化的EMI滤波器来实现更紧凑的电路设计。
总的来说,EMI滤波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电磁干扰的抑制,EMI滤波器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满足相关的法规标准和用户要求。
因此,在电子设备设计和应用中,合理选择和应用EMI滤波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关系到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直流emi滤波器原理
直流emi滤波器原理
直流EMI滤波器的原理是通过连接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来滤除直流电源中的电磁干扰。
这种滤波器将直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串联一个低通滤波器,从而阻止高频电磁干扰信号通过。
具体原理如下:
1. 电容滤波:在直流EMI滤波器中,一个或多个电容被串联在电源输入和负载之间。
这些电容可以提供一个低阻抗路径来短路高频干扰信号,从而阻止它们传播到负载电路。
2. 电感滤波:直流EMI滤波器还包含一个或多个串联电感,它们可以提供一个高阻抗路径来阻断高频干扰信号。
电感的特性是阻碍电流急剧变化,因此对高频信号形成阻隔,只允许直流信号通过。
3. 耦合电阻:耦合电阻被用于连接电容和电感,它提供了一个转换耦合器,用于传送直流电源信号和阻断高频干扰信号。
通过这些元件的串联或并联组合,直流EMI滤波器可以在限制干扰信号通过的同时允许直流电源信号传输到负载电路中。
这样可以有效减弱电源中的电磁噪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EMI滤波器的设计原理1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构造原理及应用1.1 构造原理1.2 基本电路及其典型应用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电磁干扰的屏蔽方法EMC问题常常是制约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论述EMI的来源及一些非常具体的抑制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IEEE C63.12-1987)。
”对于无线收发设备来说,采用非连续频谱可部分实现EMC性能,但是很多有关的例子也表明EMC并不总是能够做到。
例如在笔记本电脑和测试设备之间、打印机和台式电脑之间以及蜂窝电话和医疗仪器之间等都具有高频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为电磁干扰(EMI)。
EMC问题来源所有电器和电子设备工作时都会有间歇或连续性电压电流变化,有时变化速率还相当快,这样会导致在不同频率内或一个频带间产生电磁能量,而相应的电路则会将这种能量发射到周围的环境中。
EMI有两条途径离开或进入一个电路:辐射和传导。
信号辐射是通过外壳的缝、槽、开孔或其他缺口泄漏出去;而信号传导则通过耦合到电源 .... .、信号和控制线上离开外壳,在开放的空间中自由辐射,从而产生干扰。
很多EMI抑制都采用外壳屏蔽和缝隙屏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大多数时候下面这些简单原则可以有助于实现EMI屏蔽:从源头处降低干扰;通过屏蔽、过滤或接地将干扰产生电路隔离以及增强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等。
EMI抑制性、隔离性和低敏感性应该作为所有电路设计人员的目标,这些性能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就应完成。
对设计工程师而言,采用屏蔽材料是一种有效降低EMI的方法。
如今已有多种外壳屏蔽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从金属罐、薄金属片和箔带到在导电织物或卷带上喷射涂层及镀层(如导电漆及锌线喷涂等)。
无论是金属还是涂有导电层的塑料,一旦设计人员确定作为外壳材料之后,就可着手开始选择衬垫。
金属屏蔽效率可用屏蔽效率(SE)对屏蔽罩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其单位是分贝,计算公式为SE dB=A+R+B其中A:吸收损耗(dB) R:反射损耗(dB) B:校正因子(dB)(适用于薄屏蔽罩内存在多个反射的情况)一个简单的屏蔽罩会使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降至最初的十分之一,即SE等于20dB;而有些场合可能会要求将场强降至为最初的十万分之一,即SE 要等于100dB。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在电子设备中,电磁干扰(EMI)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影响,人们广泛应用emi滤波器。
emi滤波器是一种通过特定设计和材料来使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装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emi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组成。
这些组件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配合,来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
电容器是emi滤波器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它能够存储电荷并通过将电流导通到地线上来消除高频噪音。
电感器则用于阻止高频电磁波通过,并将其分解成更低频率的信号,从而减轻对设备的干扰。
电阻器则主要用于消散功率和控制流过emi滤波器的电流。
emi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共模和差模滤波。
共模滤波是针对信号引入干扰的情况,也就是在信号和地之间的干扰;差模滤波则是处理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通常包括两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共模滤波中,emi滤波器通过将引入的干扰信号导通到地线,以减少对信号的影响。
这种滤波方式主要依赖于电容器来将干扰信号短接至地,从而实现干扰信号的消除。
通过合适的设计和选择电容值,emi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
而在差模滤波中,emi滤波器利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结合来削弱信号之间的干扰。
电感器通过其自感抗性来抑制高频干扰信号,将其转换为磁场能量;而电容器则将这部分磁场能量转化为电流,最终将其消散至地。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差模干扰,保障设备的稳定性。
除了共模和差模滤波,emi滤波器还可以结合多种不同配置和组件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三端口emi滤波器可以同时处理不同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和信号引入地线的干扰;多级emi滤波器则可以提供更高的滤波性能,适用于对干扰抑制要求更高的设备。
这些配置的emi滤波器都是基于相同的原理,即通过合理搭配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来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有效消除。
总的来说,emi滤波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三相emi滤波电路参数设计
三相emi滤波电路参数设计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严重。
三相EMI滤波电路作为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三相EMI滤波电路的原理及参数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三相EMI滤波电路原理1.滤波原理三相EMI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抑制电源侧和负载侧的电磁干扰,其滤波原理主要是利用电感和电容对电流的谐波进行滤波。
在三相系统中,滤波器需承受三相电压的谐波分量,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电感和电容参数以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
2.电路组成三相EMI滤波电路主要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
电感主要用于抑制高频谐波,电容主要用于抑制低频谐波,电阻主要用于限制滤波后的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电感、电容和电阻的选取和组合对滤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三相EMI滤波电路参数设计1.电感参数设计(1)电感量选择:电感量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但电感器的体积和重量也会相应增大。
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电磁干扰抑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感量。
(2)电感寄生参数影响:电感器的寄生电阻和电容会影响滤波效果。
在设计时,应尽量选择低电阻、低电容的电感器,以提高滤波效果。
2.电容参数设计(1)电容量选择:电容量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但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也会相应增大。
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电磁干扰抑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容量。
(2)电容寄生参数影响:电容器的寄生电阻和电感会影响滤波效果。
在设计时,应尽量选择低电阻、低电感的电容器,以提高滤波效果。
3.电阻参数设计(1)电阻值选择:电阻值越大,滤波后的电流越小,但电阻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大。
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电磁干扰抑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2)电阻寄生参数影响:电阻的寄生电感和电容会影响滤波效果。
在设计时,应尽量选择低电感和低电容的电阻,以提高滤波效果。
四、电路调试与优化1.调试方法电路调试主要包括元件参数测量、滤波效果测试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I滤波器设计原理高频开关电源由于其在体积、重量、功率密度、效率等方面的诸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家电产品等各个领域。
在开关电源应用于交流电网的场合,整流电路往往导致输入电流的断续,这除了大大降低输入功率因数外,还增加了大量高次谐波。
同时,开关电源中功率开关管的高速开关动作(从几十kHz到数MHz),形成了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骚扰源。
从已发表的开关电源论文可知,在开关电源中主要存在的干扰形式是传导干扰和近场辐射干扰,传导干扰还会注入电网,干扰接入电网的其他设备。
减少传导干扰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合理铺设地线,采取星型铺地,避免环形地线,尽可能减少公共阻抗;设计合理的缓冲电路;减少电路杂散电容等。
除此之外,可以利用EMI滤波器衰减电网与开关电源对彼此的噪声干扰。
EMI骚扰通常难以精确描述,滤波器的设计通常是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制作以求逐步逼近设计要求。
本文从EMI滤波原理入手,分别通过对其共模和差模噪声模型的分析,给出实际工作中设计滤波器的方法,并分步骤给出设计实例。
1 EMI滤波器设计原理在开关电源中,主要的EMI骚扰源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关动作产生的d v/d t和d i/d t,因而电磁发射EME(Electromagnetic Emission)通常是宽带的噪声信号,其频率范围从开关工作频率到几MHz。
所以,传导型电磁环境(EME)的测量,正如很多国际和国家标准所规定,频率范围在0.15~30MHz。
设计EMI 滤波器,就是要对开关频率及其高次谐波的噪声给予足够的衰减。
基于上述标准,通常情况下只要考虑将频率高于150kHz的EME衰减至合理范围内即可。
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普遍认同的低通滤波器概念同样适用于电力电子装置中。
简言之,EMI滤波器设计可以理解为要满足以下要求:1)规定要求的阻带频率和阻带衰减;(满足某一特定频率f stop有需要H的衰减);stop2)对电网频率低衰减(满足规定的通带频率和通带低衰减);3)低成本。
1.1 常用低通滤波器模型EMI滤波器通常置于开关电源与电网相连的前端,是由串联电抗器和并联电容器组成的低通滤波器。
如图1所示,噪声源等效阻抗为Z source、电网等效阻抗为Z sink。
滤波器指标(f stop和H stop)可以由一阶、二阶或三阶低通滤波器实现,滤波器传递函数的计算通常在高频下近似,也就是说对于n阶滤波器,忽略所有ωk相关项(当k<n),只取含ωn相关项。
表1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滤波器拓扑及其传递函数。
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考虑输入、输出阻抗不匹配给滤波特性带来的影响。
图1 滤波器设计等效电路表1 几种滤波器模型及传递函数1.2 EMI滤波器等效电路传导型EMI噪声包含共模(CM)噪声和差模(DM)噪声两种。
共模噪声存在于所有交流相线(L、N)和共模地(E)之间,其产生来源被认为是两电气回路之间绝缘泄漏电流以及电磁场耦合等;差模噪声存在于交流相线(L、N)之间,产生来源是脉动电流,开关器件的振铃电流以及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
这两种模式的传导噪声来源不同,传导途径也不同,因而共模滤波器和差模滤波器应当分别设计。
显然,针对两种不同模式的传导噪声,将其分离并分别测量出实际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利于确定那种模式的噪声占主要部分,并相应地体现在对应的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实现参数优化。
在文献[6]和[7]中,提供了两种用于区分共模和差模噪声的噪声分离器,他们能有选择地对共模或差模噪声至少衰减50dB,因而可有效地测量出共模和差模成分。
分离器的原理和使用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详细内容可见参考文献[6]和[7]。
以一种常用的滤波器拓扑〔图2(a)〕为例,分别对共模、差模噪声滤波器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图2(b)及图2(c)分别代表滤波器共模衰减和差模衰减等效电路。
分析电路可知,C x1和C x2只用于抑制差模噪声,理想的共模扼流电感L C 只用于抑制共模噪声。
但是,由于实际的L C绕制的不对称,在两组L C之间存在有漏感L g也可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C y即可抑制共模干扰、又可抑制差模噪声,只是由于差模抑制电容C x2远大于C y,C y对差模抑制可忽略不计。
同样,L D既可抑制共模干扰、又可抑制差模干扰,但L D远小于L C,因而对共模噪声抑制作用也相对很小。
(a)常用的滤波器拓扑(b)共模衰减等效电路(c)差模衰减等效电路图2 一种常用的滤波器拓扑由表1和图2可以推出,对于共模等效电路,滤波器模型为一个二阶LC 型低通滤波器,将等效共模电感记为L CM,等效共模电容记为C CM,则有L=L C+L D(1)CMC=2C y(2)CM对于差模等效电路,滤波器模型为一个三阶CLC型低通滤波器,将等效差模电感记为L DM,等效差模电容记为C DM(令C x1=C x2且认为C y/2<<C x2),则有L=2L D+L g(3)DMC=C x1=C x2(4)DML型滤波器截止频率计算公式为Cf=(5)R,CM将式(1)及式(2)代入式(5),则有f=≈(L C>>L D)(6)R,CMCLC型滤波器截止频率计算公式为f=(7)R,DM将式(3)及式(4)代入式(7),则有f=(8)R,DM在噪声源阻抗和电网阻抗均确定,且相互匹配的情况下,EMI滤波器对共模和差模噪声的抑制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滤波器差模与共模衰减2 设计EMI滤波器的实际方法2.1 设计中的几点考虑EMI滤波器的效果不但依赖于其自身,还与噪声源阻抗及电网阻抗有关。
电网阻抗Z sink通常利用静态阻抗补偿网络(LISN)来校正,接在滤波器与电网之间,包括电感、电容和一个50Ω电阻,从而保证电网阻抗可由已知标准求出。
而EMI源阻抗则取决于不同的变换器拓扑形式。
以典型的反激式开关电源为例,如图4(a)所示,其全桥整流电路电流为断续状态,电流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
对于共模噪声,图4(b)所示Z source可以看作一个电流源I S和一个高阻抗Z P并联;图4(c)中对于差模噪声,取决于整流桥二极管通断情况,Z source有两种状态:当其中任意两只二极管导通时,Z source等效为一个电压源V S与一个低值阻抗Z S串连;当二极管全部截止时,等效为一个电流源I S和一个高阻抗Z P并联。
因而噪声源差模等效阻抗Z source以2倍工频频率在上述两种状态切换[2]。
(a)典型反激式开关电源(b)共模噪声源等效电路(c)差模噪声源等效电路图4 典型反激式开关电源及其噪声源等效电路图5 电源输入端电压、电流波形在前述设计过程中,EMI滤波器元件(电感、电容)均被看作是理想的。
然而由于实际元件存在寄生参数,比如电容的寄生电感,电感间的寄生电容,以及PCB板布线存在的寄生参数,实际的高频特性往往与理想元件仿真有较大的差异。
这涉及到EMC高频建模等诸多问题,模型的参数往往较难确定,所以,本文仅考虑EMI滤波器的低频抑制特性,而高频建模可参看文献[8]等。
故Z S及Z P取值与这些寄生电容、电感以及整流桥等效电容等寄生参数有关,直接采用根据电路拓扑及参数建模的方案求解源阻抗难以实现,因而,在设计中往往采用实际测量Z source。
2.2 实际设计步骤EMI滤波器设计往往要求在实现抑制噪声的同时,自身体积要尽可能小,成本要尽可能低廉。
同时,滤波效果也取决于实际的噪声水平的高低,分析共模和差模噪声的干扰权重,为此,在设计前要求确定以下参量,以实现设计的优化。
1)测量干扰源等效阻抗Z source和电网等效阻抗。
实际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理论和经验的指导,先作出电源的PCB板,这是因为共模、差模的噪声源和干扰途径互不相同,电路板走线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导致很大EME变化。
2)测量出未加滤波器前的干扰噪声频谱,并利用噪声分离器将共模噪声V和差模噪声V measure,CM分离,做出相应的干扰频谱。
MEASUREE,CM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际的设计了,仍以本文中提出的滤波器模型为例,步骤如下。
(1)依照式(9)计算滤波器所需要的共模、差模衰减,并做出曲线V measure,-f和V measure,DM-f,其中V measure,CM和V measure,DM已经测得,V standard,CM和V standard,DM可参CM照传导EMI干扰国标设定。
加上3dB的原因在于用噪音分离器的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大3dB。
(V req,CM)dB=(V measure,CM)-(V standard,CM)+3dB(V req,DM)dB=(V measure,DM)-(V standard,DM)+3dB(9)(2)由图3可知,斜率分别为40dB/dec和60dB/dec的两条斜线与频率轴的交点即为f R,CM和f R,DM。
作V measure,CM-f和V measure,DM-f的切线,切线斜率分别为40dB/dec和60dB/dec,比较可知,只要测量他们与频率轴的交点,即可得出f和f R,DM,图6所示为其示意图。
R,CM(a)实线为共模目标衰减;虚线为斜率为40dB/dec切线(b)实线为差模目标衰减;虚线为斜率为60dB/dec切线图6f R,DM与f R,CM的确定(3)滤波器元件参数设计——共模参数的选取C y接在相线和大地之间,该电容器容量过大将会造成漏电流过大,安全性降低。
对漏电流要求越小越好,安全标准通常为几百μA到几mA。
EMI对地漏电流I y计算公式为I=2πfCV c(10)y式中:f为电网频率。
在本例中,V c是电容C y上的压降,f=50Hz,C=2C y,V c=220/2=110V,则C=(11)y若设定对地漏电流为0.15mA,可求得C y≈2200pF。
将C y代入步骤(2)中求得f值,再将f R,CM代入式(6)中可得R,CML=(12)c——差模参数选取由式(8)可知,C x1,C x2,以及L D的选取没有唯一解,允许设计者有一定的自由度。
由图2可知,共模电感L c的漏感L g也可抑制差模噪声,有时为了简化滤波器,也可以省去L D。
经验表明,漏感L g量值多为L c量值的0.5%~2%。
L g可实测获得。
此时,相应地C x1、C cx2值要更大。
EMI滤波器设计专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Andrew Zhang)1、EMI滤波器基本概念电源线是干扰传入设备和传出设备的主要途径,通过电源线,电网的干扰可以传入设备,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样设备产生的干扰也可能通过电源线传到电网上,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必须在设备的电源进线处加入EMI 滤波器,这种滤波器是低通滤波器,它只允许设备正常工作频率信号进入设备(一般来说就是工频50Hz,60Hz或者中频400Hz),而对高频的干扰信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