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门铃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2.不同自径的螺丝;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

都能扣紧)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篇二」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想通过寻找声音、制造声音、分辨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3.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准备: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2.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背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教室外设置一个好听的门铃非常重要。

门铃是家长们送孩子到幼儿园的第一印象,而教室内的孩子们也会听到门铃的声音。

因此,在设计门铃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可识别性等。

本教案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好听、安全的门铃选择,并提供教学指导方法。

好听的门铃选择•动物叫声: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非常好奇的动物叫声,比如小狗、小鸟、小熊等。

•节日音乐:可以根据季节或重大节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日气氛浓厚的音乐作为门铃。

例如,除夕夜可以选择《贺新年》、圣诞节可以选择《铃儿响叮当》等。

•彩铃:可以考虑为门铃设置一些多彩的响铃,这样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可以营造欢快的氛围。

•其他:还可以选择一些儿歌、故事或风景声音作为门铃,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听门铃的同时学习知识和欣赏美景。

门铃安全性的考虑门铃的设置要考虑孩子的安全,如果门铃声音过大或过刺耳,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门铃声音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不能过于强烈或者太过柔和。

另外,门铃要设置在高于孩子的位置,以防孩子误触。

门铃的识别性和指导方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识别门铃的声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指导方法:- 注重重复:在每次响铃后,教师可以重复几次门铃的声音,帮助孩子们听得更加清楚。

- 模拟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拟门铃响起的情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相应的声音。

- 游戏教学:可以利用抢铃铛、模拟门铃的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熟悉门铃的声音。

总结门铃是幼儿园的第一道门槛,一个好听、安全、易识别的门铃不仅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更是孩子的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门铃,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熟悉门铃的声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1/26
制作过程
2. 向每个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从少到多。
实验原理:敲击玻璃杯时,玻璃杯和水振动产生声音。 由于每个玻璃杯中水的量不同,振动频率也不同,因此 发出的音高也不同。
13
实验三:气球爆炸与声音传播
• 材料准备:气球、打气筒、细线、胶带。
2024/1/26
14
实验三:气球爆炸与声音传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
REPORTING
2024/1/26
1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声音基础知识 • 奇妙的声音实验 • 动物世界的声音奥秘 • 音乐中的声音元素 • 环境保护与噪音控制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目录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2024/1/26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 奇妙的光》,探索光 的奥秘。
提醒孩子注意实验安 全,避免将手电筒直 射眼睛或长时间照射 同一物体。
2024/1/26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准 备手电筒、镜子、彩 色玻璃纸等实验材料 。
32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1/26
33
3
教案背景
2024/1/26
01
声音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 象,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
0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可以了 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培 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 变化原理。
2024/1/26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 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分 析实验结果。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门铃响叮当》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及科学探究的方法;2.理解物体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3.门铃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实验器材;2.门铃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例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按门铃的按钮,门铃就会响?它是如何工作的呢?”2.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10分钟)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的。

引导学生思考,门铃发出声音是通过什么原理实现的。

3.小组合作实验(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门铃的模型,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验器材,设计一种能够使门铃发出声音的方法。

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例如:可以利用导线、电池和蜂鸣器等。

4.分享和展示实验结果(15分钟)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评价和展望。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门铃的工作原理,并写一篇关于门铃的工作原理的小议论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门铃工作的原理,培养了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实验内容可能有所简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

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组成- 掌握利用螺旋线圈、铁芯和电源构建简单的电路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科学常识解释门铃的工作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构建并调试门铃电路二、教学内容模块一:门铃的工作原理1. 什么是门铃2. 门铃的工作原理3. 门铃的结构组成模块二:构建门铃电路1. 实验器材准备2. 构建电路的步骤3. 调试门铃电路三、教学过程模块一:门铃的工作原理1. 引入门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门铃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门铃的工作原理,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向学生呈现。

3. 分析门铃的结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门铃内部电路的构建。

模块二:构建门铃电路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螺旋线圈、铁芯、电源等材料。

2. 指导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构建门铃电路,确保连接正确。

3. 调试门铃电路,观察门铃是否能正常工作。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门铃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构建门铃电路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利用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门铃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构建和调试门铃电路的操作情况。

六、拓展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科学实验的项目,让他们进一步探索电路的奥秘。

2. 带领学生设计和构建其他简单电路,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 《科学知识与技能教程》- 螺旋线圈- 铁芯- 电源- 实验指导书八、教学反馈- 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 学生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提供改进意见。

以上是《科学《门铃响叮当》教案设计》的简要内容,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科学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鼓、锣、铃铛、塑料管、纸片、尺子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敲击鼓、锣、铃铛等教具,让幼儿听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 讲解:教师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演示塑料管、纸片、尺子等教具的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振动塑料管、纸片、尺子等教具,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5. 练习:让幼儿用纸和笔设计自己的声音实验,并互相展示、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请幼儿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声音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知道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振动的概念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声音的传播,如通过实验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固体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学会欣赏和保护声音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等方法,观察并分析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鼓、纸片等),实验材料(如水、碗、尺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探究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发出声音的物品,观察并记录其声音特点。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声音表演活动,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使用各种物品发出声音,展示自己对奇妙声音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知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搜集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寻找提升幼儿参与度的方法。

3. 考虑如何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内容拓展:1. 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和固体等介质传播的,探索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音调、响度和音色:向幼儿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等基本音乐概念,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的音乐特征。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实验和分享观察结果。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让幼儿观察和听辨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尺子、气球、塑料杯等。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尺子、气球、塑料杯、毛巾、纸张等。

2.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实验操作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听辨周围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a. 讲解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实验材料,用手或其他工具使材料振动,观察和听辨产生的声音。

c. 分享实验结果:让每组幼儿汇报实验观察到的声音特点。

3. 实验二: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a. 讲解实验原理: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b.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多种实验材料,分别进行振动,观察和听辨产生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c. 分享实验结果:让每组幼儿汇报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搜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作品,如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表格等。

3. 综合评价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声音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游戏,如模仿动物叫声、模仿乐器声音等,让幼儿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声音的特点。

2. 声音绘画:邀请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与声音相关的绘画作品,如画出自己喜欢的乐器或者声音的来源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提醒幼儿不要将实验材料放入口中或靠近眼睛等敏感部位。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声音》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 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声音的探究活动中,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发出声音的物体(如锣、鼓、木鱼等)、振动演示仪、实验材料(如尺子、纸杯等)。

2. 环境:安静、宽敞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发出声音的物体,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

2. 探究活动:a.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你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b. 教师演示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体会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c.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总结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 活动延伸:开展“声音博物馆”活动,让幼儿收集各种声音的素材,制作声音展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评估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声音的关注度和描述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舒适,以免干扰幼儿对声音的感知。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安全。

3.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要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声音音乐会”活动,让幼儿自己制作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身边环境中的声音;2.能够模仿、描述声音;3.能够通过动手制作简单乐器来发声。

二、教学准备1.给每个孩子一个用过的纸杯,一段棉线和一个小叉子;2.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号、口哨等;3.教师需提前录制一些常见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向孩子们询问有哪些声音是常见的,孩子们可以列举出一些,如: 鸟叫声、车鸣声、风声等。

2. 呈现活动教师播放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让孩子们通过听来猜测是哪些声音。

让孩子们猜测出了声音后,让他们学习模仿,产生出相似的声音。

3. 制作简单乐器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用过的纸杯和一段棉线,并将棉线绑在纸杯的底部。

最后,将纸杯的底部戳几个洞,让孩子们在纸杯上拨动棉线,制作出声音。

4. 发掘自己身边的声音教师鼓励孩子们在课堂里分组,共同发掘各自身边的声音,如教室里铅笔的声音、手表的嘀嗒声等。

孩子们在一起模仿、描绘这些声音,让其他组来猜测这些声音的来源。

5. 听觉敏感场景创设教师会为听觉创设一系列场景,然后由孩子们去判断。

例如,伴随着风声播放风景图,或播放雨声后,提醒孩子们应该保护自己,穿好雨鞋、雨衣等。

四、教学反思本课以声音为出发点,让孩子们产生出浓厚的兴趣,让他们透过听觉辨认出周遭的环境声音,以及理解声音的构成方式。

课堂上制作乐器的环节更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声音的发声过程,增强了课堂交互的实践感和互动性,使孩子们更加生动地认识到声音和音乐的魅力。

需要提醒的是,确保课堂上安全性,保护孩子们的听力不被伤害,同时也要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听觉保护知识,让他们对于声音的认识更加完善。

设计创意门铃教案

设计创意门铃教案

设计创意门铃教案教案标题:设计创意门铃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门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创意门铃。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创意思维解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门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解释电路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一个创意的门铃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可以是声音、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创意。

知识讲解:3. 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4. 介绍门铃电路的组成部分,如电源、按键、蜂鸣器等。

创意设计:5.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创意门铃的设计想法。

6. 引导学生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门铃设计,并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支持。

实践操作:7.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制作门铃原型。

8.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

展示和评价:9.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创意门铃,并分享设计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10. 教师和同学们对每个门铃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改进设计。

总结和延伸:11.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分享他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1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改进自己的门铃设计,你们会做哪些改变?如何进一步提升门铃的创意性和实用性?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门铃的原理和设计,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声音效果或电路配置来设计不同类型的门铃。

14.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意门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家庭或学校中使用。

教案评估:- 学生对门铃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 学生设计和制作创意门铃的能力和创造力。

- 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能力。

教学资源:- 门铃的示意图或模型- 制作门铃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电路图和电子元件的相关知识资料- 学生展示和分享的平台。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第十五章《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特征的辨别。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哨、气球、小纸杯、电话机、尺子等。

2. 学具:小鼓、口哨、气球、小纸杯、电话机、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振动产生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电话机传递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3)声音特征:教师分别演示音调、响度和音色,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的声音特征。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如拍打小鼓、吹口哨等),其他组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学生用尺子拨动小纸杯,观察纸杯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4. 小结与拓展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特征是什么?2. 答案:学生通过观察,列出物体及其声音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特征的辨别。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门铃装饰幼儿园教案

门铃装饰幼儿园教案

门铃装饰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增强幼儿对环境美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制作门铃装饰来巩固幼儿对日常用品的认知,让他们了解门铃的功能和作用。

4.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适用人群幼儿园大班三、教学内容门铃装饰四、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卡纸、彩笔、剪刀、胶水、丝带、贴纸等。

2.将材料摆放整齐,为每个孩子配备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门铃,并问幼儿门铃有什么作用。

让幼儿感受门铃…第二步:讲解制作步骤1.第一步:拿起卡纸,剪下合适大小的长方形,将其折叠一下,使其呈现一个小卡片的形状。

2.第二步:准备好彩笔,让孩子们自由涂鸦、绘制,发挥创造力创造自己喜欢的风格。

3.第三步:将涂鸦完成的卡纸折叠,使之成为一个抽屉的形状,在卡纸的上方打一个小洞。

4.第四步:通过刚才打的小洞,让丝带从里面穿过来,打一个结,也可以用胶水将其固定。

5.第五步:在门铃上点上胶水,贴上刚刚做好的卡纸装饰。

第三步:制作操作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并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完成制作。

第四步:展示效果制作完成之后,让孩子们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意点。

第五步:教师点评对幼儿完成的作品进行集体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第六步: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幼儿把门铃装饰好的作品挂在家门上,形成自己的家装创意。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够了解门铃的作用并学会制作门铃装饰。

此外,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投入到团队活动中。

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幼儿对环境美化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还能让幼儿乐在其中,享受制作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幼儿们之间的感情和理解。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的教案(7篇)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的教案(7篇)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的教案(汇总7篇)幼儿园奇妙的声音的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乐意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探究的结果。

3、进展听觉辨别本领,激发探究四周世界的爱好。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古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乐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本身的心得。

活动准备1、幼儿阅历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动听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1、通过探究,感知声音(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老师:今日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当怎样演奏他们呢?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究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老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老师介绍小试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老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请小伙伴用手摸本身喉咙,喊啊——。

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究声音(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本身的操作及发觉。

老师:小伙伴,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激励幼儿大胆叙述他的探究以及探究结果。

(3)老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1)老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老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

幼儿园好听的门铃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好听的门铃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门铃的作用和功能。

2.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好听的门铃声音。

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1.录制好听的门铃声音。

2.幼儿园内的门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教学的内容,介绍门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提问: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门铃声音呢?第二步:展示(10分钟)1.教师播放录制好的好听的门铃声音,让幼儿仔细聆听。

2.引导幼儿表达对门铃声音的感受和意见。

第三步:讨论(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提问:门铃可以有什么样的外形和颜色呢?幼儿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第四步:设计门铃的样式(15分钟)1.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白纸和一支彩笔。

2.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自己喜欢的门铃样式,并在纸上画出来。

第五步:展示设计成果(15分钟)1.让每个幼儿依次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示给其他幼儿和教师。

2.引导观众欣赏和评价设计成果,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表扬。

第六步:实际操作(20分钟)1.将录制好的好听的门铃声音进行播放。

2.指定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在门铃上按下按钮,播放好听的门铃声音。

第七步: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提醒幼儿,门铃是幼儿园的重要设施,每个幼儿都要正确使用和维护门铃。

四、教学延伸:1.大班幼儿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门铃模型,利用简单的材料如纸板、彩纸等,激发创造力。

2.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一次门铃设计和欣赏的活动,让幼儿在评选中体验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

2.对幼儿设计成果的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幼儿能够了解门铃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幼儿通过自由设计和展示,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了设计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种类展开,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能够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3. 通过探索声音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种类。

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鼓、铃铛、绳子、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声音产生的过程,如敲鼓、摇铃铛等。

(2)讲解声音传播的过程,如绳子抖动、气球振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

(2)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电视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声音》2. 板书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3)声音的种类:乐音、噪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收集家中的发声物体,记录它们的声音特点。

(2)和家长一起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画出声音传播的示意图。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种类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3.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

生活中声音无所不在,清脆的铃鼓声、悠扬的鸣笛声、欢快的笑声,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记住这些声音。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声音充满好奇,开始有分辨生活中常见声音的能力。

这次设计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

因此在活动中,我有选择的选取了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并获得相关的经验。

活动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事物,由“听声辨物”到“身体乐器”再到“瓶子演奏”,层层递进,希望通过有趣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探索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二、活动目标:情感目标: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认知目标: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以及声音大小与力量的大小有关。

技能目标:掌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做实验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准备:“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录音”音频及组图;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

材料准备:鼓、各种瓶罐及各类废旧材料(铁质的糖果盒、纸盒、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纽扣、纸、保鲜袋、棉花、纸等)四、活动重难点:重点: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难点:知道不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动作的关系,以及声音大小与力量的大小有关。

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辨别声音教师播放PPT,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并提问。

教师: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幼儿:(鸟叫、汽车鸣笛、电话铃声、宝宝笑声)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吗?你知道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发现声音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门铃》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门铃为何会发声,门铃和电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思维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门铃为何会发声。

2、教学难点:门铃为何会发声。

三、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验证、讨论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孟老师,欢迎大家来到小牛顿课堂,大家都开心吗?
生:开心。

师:在之前的小牛顿课堂上,我们做了好多有趣的实验,还知道了好多的科学原理对不对?
生:对。

师:大家都喜欢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再去体验一次有趣的小牛顿科学课。

大家说好不好?生:好。

师: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喊出我们的魔法口号,大家一起来说“小牛顿,我喜欢,我喜欢,小牛顿”。

(师生共同)大家要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积极的配合老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老师先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一起来回答哦!
生:好。

师:一天,丁丁去玲玲家玩儿,当他来到玲玲家门口时,举手刚要敲门,却发现在玲玲家的门上多了个圆圆的小按钮,“咦!这是什么?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啊”丁丁终于忍不住好奇,按了一下,突然在门后响起了非常美妙的音乐声,正在丁丁惊讶的时候,玲玲打开了门。

小朋友们你们说丁丁刚才按的是什么呢?
生:门铃。

2、兴趣点及引导质疑:
师:哦,原来丁丁按的是门铃啊,小朋友们你能告诉丁丁音乐声是怎么来的吗?生:门铃发出的音乐声。

师:当你轻轻按下按钮时,门铃就会发出动听的音乐声,它能提醒主人什么呢?生:有人来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手一按按钮门铃就响起来了呢?
生:不知道。

师:这是因为有电,电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它,在你家里面都有哪些东西是用电的?
生:电视,电脑,冰箱......
师:噢!原来电这么厉害,门铃究竟是怎样靠电来发出声音的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3、探究验证:
探究(1):电池的正负极
师:刚才我们说了,门铃为什么会响呢?
生:因为有电。

师:那门铃里的电是从哪来的呢?
生:不知道。

师:这是因为门铃里有电池。

大家都见过电池吗?
生:见过。

师:在哪可以用到电池呢?
生:玩具里,遥控器里……
师:这些都需要用电池啊,那我们自己会装电池吗?
生:不会。

师:大家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看完之后就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安装电池了。

生:好。

师:视频里边的老师把电池装在哪里了呢?
生:玩具小车里。

师:为什么第一次打开开关小车没有动呢?
生:因为电池装反了。

师:大家知道电池有几端吗?
生:两端。

师:有一端是凸出来的,一端是平的对不对?
生:对。

师:电池有两极,一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

大家说哪端是正哪端是负呢?
师:凸出的一端是正极,平的那端是负极。

大家看一下电池上是不是有符号呢?生:是。

师:看一下上边的符号是什么?
生:加和减。

师:对,那么加号就代表正极,减号就代表负极。

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探究(2):门铃为什么会发声
师:大家都学会装电池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带来一个简易的小门铃,大家看一下现在门铃能发声吗?
生: 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没有装电池。

师:我们把电池装到电池盒里,现在门铃可以发声了吗?
生:可以。

师:也就是说通电以后,门铃就会发声,那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呢?
生:不知道。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玩的玩具有没有会发声的?
生:有。

师:需不需要装电池呢?
生:需要。

师:打开开关以后是不是会发出声音呢?
生:是。

师:那么玩具上会有一个地方有很多小孔对不对?
生:对。

师: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呢?
生:小孔里。

师:非常好,门铃和玩具是一样的,里边都有一个喇叭,声音是从喇叭里发出来的。

门铃为什么会发声呢?
生:因为有喇叭。

师:对,门铃之所以可以发声,是因为内部有一个喇叭(扬声器)。

大家都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4、原理总结:
师:老师今天讲的知识大家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老师来考考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门铃为什么会响呢?
生:因为有电。

师:门铃里的电是从哪来的呢?
师:电池有哪两极?
生:正极和负极。

师:通电以后,门铃会怎样?
生:会发声。

师:真棒,门铃的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呢?
生:喇叭(扬声器)里。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我们一起来给自己鼓鼓掌吧!
5、学生实验:(具体操作步骤见学生教材)
6、拓展创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有收获吗?
生:有。

师:都喜欢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吗?
生:喜欢。

师:还想不想再来小牛顿课堂呢?
生:想。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还知道了门铃为什么会发声对不对?
生:对。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通电后可以发声的装置呢?大家回去以后找一找,下次来的时候告诉老师。

生:好。

师:大家今天都制作了门铃,回家以后教爸爸妈妈怎样制作简单的门铃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节课老师还会带领大家做有趣的科学实验让我们一起挥挥手说再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