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对待二战级战后态度差异原因分析
为何德国人道歉而日本人不道歉?
二、原因解析
(一)历史文化根源 2、日本:世界文明的后来者,明治维新, 全力,成绩,国力。但仅在器物和 实用,业绩,日俄战争,甲午中日 第一世界大战。 (二)国际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西方为主导国际舆论:截然不同 1、假如:A舆论,B,昔日 2、日本:A奇谈怪论,B,大阪和平饭店
二、原因解析
(三)国家自身的实力 1、德国侵略的对象:苏联,尤其是犹太人 2、日本侵略的对象:亚洲不发达国家,西方 殖民地。尊崇实力。 (四)美国政策的转变 1、1945-1948:美国亚洲战略的中心(扶持。 抵制) 2、1948:扶持右派,遏制左派
为何德国人道歉而日本人不道歉?
一、二战后德日两种不同的态度
• 1、1970年联邦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 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悔过自新 的经典象征。 • 2、对比,频繁的参拜晋国神社、不断地 • 挑起教科书事件、出兵海外等等
二、原因解析
• 一、历史文化根源 • 1、德国:中心,欧洲西方文明(科哲文音) • 尽管优越感和传统政治中的专治-纳 • 粹,但更为源远流长是与欧洲文明一 • 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学。这是粉碎思想 • 基础和武器,也是引以为豪的光荣传 • 统。把希的德当历史的岔道,承认、 • 洗刷、回到,历史照样辉煌;汇入, • 前途大有希望。
二、原因解析
(六)中国自身的原因 1、战前造成日本侵华的原因 2、战后国共两党的态度 (1)国民党:“以德报怨”政策,包括放弃 赔偿要求、赦免战犯等 A、冈村宁次, B、放弃派兵驻守日本 (2)共产党的态度:奉行“阶级观”忽略“ 民族观” A、严格区分“人民”与“军国主义” B、继续放弃战争赔款 C、采取“以民促官”的交流形式
假如
1 2
3 4 5
假如中日两国发展形势易地而处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
管 陆 海 将 士 勇 敢 奋 战 , 官有 司励 精 图 治 , 亿 百 一 众 庶 克 已 奉 公 。 裕 仁 一 直 到 死 也 没 有 对 日本 ” 侵 略 过 的受 害 国和 人 民表 示谢 罪 之 意 。 在 战 后 历 届 首 相 中 , 有 前 首 相 细 川 护 熙 惟 I
立 场 和 态 度 大 相 径 庭 。 国 由 于敢 于 面对 历 史 , 德
得 到 了 世 界 人 民 的 普 遍 谅 解 和 赞 赏 。 而 日本 朝
18 9 5年 。 茨 泽 总 统 在 纪 念 二 战 结 束 4 魏 O
周 年 的 讲 话 中 指 出 : 这 点 越 来 越 清 楚 了 , 天 “ 今
于 东 亚 之 安 定 , 如 排 斥 他 国 主 权 , 略 其 领 至 侵 土 , 非 朕 之 本 志 , 自交 战 以 来 已阅 四 载 , 固 但 尽
该 年 度 诺 贝尔 世 界 和平 奖 。
・1 8 ・ 1
维普资讯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刻反省; 后者 却歪曲历 史事 实. 为军 国主义 招魂。德 国和 日本对二战形成绝 然不同的历史态度 , 与二者政 治 这 体制、 宗教信 仰和外交政策 等方面不 同的历史 背景 密切相关 。
关 键 词 : 国 ; 日本 f战 争 态 度 ;原 因 德
中 图分 类 号 ;K0 ; 0 3 K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0 3 2 0 )30 1.4 6 17 2 ( 0 60 —1 80
道 歉 。1 9 9 6年 , 赫 尔 佐 克 的提 议 下 , 国政 府 在 德
将 每 年 的 1月 7 日定 为 纳 粹 受 害 者 哀 悼 日。
对待二战态度的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元卿(#&’&$),男,山东寿光人,石油大学(华东)政法系副教授。
!""!年!月第#%卷第#期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3,452+6407)/820+).2*9,:14,-(;<404),)/=)>4-.=>42,>26)?2@A !""!B ).A #%C )A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的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李元卿(石油大学(华东)政法系,山东东营!D E "F #)[中图分类号]G D #H [文献标识码]I [文章编号]#"""$D &D #(!""!)"#$""E H $("!)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和日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二战后的德国,能够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发,以明智和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认真反省德国在战争中的责任,向受害国家和民众诚恳道歉,希望能得到饶恕,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编入教科书,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后人。
在政治上,德国政府对国内法西斯思潮保持警惕和高压政策,并用法律手段对法西斯势力、新纳粹分子的活动严厉打击。
在经济上,德国陆续向苏联、法国等战争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数额高达F ""多亿美元。
在道义上,二战后的德国历届政府都从不回避二战应承担的责任,总是诚恳地检讨德国应负的战争责任。
而在东方,尽管日本政要也在某些场合承认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各国“添了一些麻烦”,但总是避重就轻,闪烁其辞。
即使面对日本侵略亚洲各国这一早已成为定论的事实,有些日本政客总是不断跳出来,大放厥词,说什么“日本并没有侵略,是进入”,“是为了把亚洲各国人民从欧洲人的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甚至连举世公认的日军杀害H "多万中国军民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也予以否认。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
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德国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培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
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世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节所致。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放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的深渊。
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识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民族的劣根性和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因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民族,也一定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人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一次演说中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的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他希望德国人既要勇于正视痛苦的过去,更要正确把握民族的未来。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然而,在自古积淀于大和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理的久远影响下,在近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下,在当年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致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
对比德日对二战的反省
对比德日对二战的反省对比德日对二战的反省态度差异1945年的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终结。
对于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历史来说,“二战”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演绎相对精彩的故事。
70年如白驹过隙,随着时间渐渐的流逝,“二战”对世界的创伤已经基本愈合,但在那些经历过苦难的土地上,人们心中的伤口似乎久久不能愈合。
如今我们看到德国毫不隐讳侵略历史,积极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却在美化侵略行径,甚至否认、篡改历史事实。
“二战”给人类造成的苦痛至今仍让人不得释怀,与此同时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形成对比的巨大差异也值得我们深思。
现就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行反省差异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一、二战后两国民主进程的差异。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德意志国家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德国是被盟国彻底打败并被肢解后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分别占领和统治的,德国的法西斯国家机器全部被摧毁。
旧的统治和权势势力(如容克贵族集团、军国主义集团、大垄断资本巨头等)连同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遭到空前沉重的扫荡,“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
二战后西方盟国在德国西占区实现的“非纳粹化”政策,消除了纳粹和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及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它和非军国主义化一道为德国的民主改造铺平了道路。
西方盟国大力推动政党政治建设,发挥德国地方自治传统;重视对西占区民主、自由思想的灌输,以把德国人逐渐改造成“有民主思想和感情的人”。
德国中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崛起(如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等),为德国民主政治改革提供了阶级基础。
西方盟国的对德改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政治革命,它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本应完成的任务。
正如德国学者彼得·施泰因巴赫指出:“从历史观点来看,对20世纪德国史,俾斯麦和威廉时代是一种沉重负担和致命障碍,正是在那一时期创建了德国专制主义国家并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新生的德国民主才最终抛弃了德国的特殊道路。
浅析二战后德日对战争罪行反省差异的若干原因.doc
浅析二战后德日对战争罪行反省差异的若干原因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它所带来的苦痛至今仍使世界人民记忆犹新。
然而同样作为战争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反省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前者恳切认罪,做出各种努力以取得受害国家及人民的谅解;而后者则百般推脱,极力掩饰甚至美化其侵略行径。
造成德日两国产生这种认识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战胜国对德日两国的改造程度不同及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是重要因素。
关键词:德国;日本;原因;反省态度二战结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殆尽,而战争所带给人们的创伤却久久难以愈合。
德日作为二战的发起者对于战争罪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自二战结束后至今,两国对于战争罪行反省的差异却有着天壤之别。
德国自政府至民众都勇于承认战争罪行,承担战争罪责,做出各种努力,以换取受害国家及人民的谅解。
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早在1951年就明确表态:“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1]。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庆祝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也表示:“德国人民未能阻止那场丑陋的战争,因此深感历史责任无可推卸。
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责任,我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2]。
而日本政府及大多数民众则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他们不仅不承认战争罪行,还极力掩饰甚至美化其侵略行径,推卸战争责任,不仅如此,日本政要还多次公然对供奉着十四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情感。
导致德日两国对战争罪行反省产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主要从两国战后改造程度及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战后对德日两国的改造程度不同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根据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
首先,作为德国政治中心的柏林被划分为四部分,由四大国各占一地,进行军事管辖,其余的德国领土被分为两大区,分别受到以美苏为首的国家控制。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对战败态度不同的原因
勃兰特一跪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
首先、环境因素
并且,德国身处欧洲,这里的国家不论从历 史、文化传统,还是从政治、经济的发展水 平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同一性和相互融合性。 长期以来欧洲统一的思想和战后欧洲共同体 的发展使德国很快融进了欧洲国际社会,德 国的发展已经与其他欧洲国家紧紧地联系在 了一起。因此,德国很容易甩掉历史的包袱, 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彻底清算。
日本则不同。日本在战后所
处的环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处于这种情况下日本必然不 会认真反思历史,日本所处的亚 洲地区,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 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 了一种多元性的特点,其同一和 融合的程度远不能够与欧洲国家 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 因,日本在这其中就显得更加孤 立。而且日本还是一岛国,与周 边国家距离较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德国周边国家大都被其侵略过,
侵略的对象包括苏联在内,都是发 达国家,战后恢复很快,从实力和 声势上都足以对任何法西斯残余形 成威胁。特别是受害最深的犹太人, 战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表现出类拔 萃,他们除建立了小而强的以色列 国家外,还已经汇入发达国家的精 英阶层。因此,如果德国不对二战 罪行进行彻底的反省的话,它就会 被曾经深受其害的东欧各国甚至整 个欧洲孤立起来,也会被国际社会 不断的谴责,这将十分不利于德国 日后的发展。
其次、
历史文化因素
岛国的保守性
岛国的保守本性使其很 难做出改变。岛国人世 代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 的环境里,思想也相对 固化、保守、排外。
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作者:周宝砚来源:《世纪桥》2015年第11期摘要:同样是二战发起国、同样是二战战败国,但德日两国对战争罪责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勇于反省历史罪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而日本还处于掩饰、回避甚至歪曲侵略历史的状态。
这种迥异的态度与两国有没有彻底清算战争遗毒、两国国内不同的执政基础以及与地缘政治和对外政策不同有关。
探寻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做法及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在反思历史的进程中,更好地保持警醒,让任何有可能导致战争的危险都及早暴露于世界人民的面前。
同时必须明确:只有正视历史、积极反省战争罪责,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
关键词:德国;日本;战争罪责;态度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1-0078-02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天我们纪念这个日子,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过去,尤其是当年发动战争的国家,更应当反省战争罪行,让悲剧不再上演。
德日都是二战发起国,又都是战败国,但两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探寻其做法及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在反思历史的进程中,更好地保持警醒,让任何有可能导致战争的危险及早暴露于世界人民的面前。
一、德日对二战罪责反省的不同态度从总体上看,战后的德国能够认真反省历史并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受害国人民的谅解。
战后初期,刚刚经历战争的德国自身也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面对这一切,一些德国人自然地把自己也看成战争的“受害者”,很少去反思自己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但这一状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战后的德国通过组织参观纳粹集中营及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让纳粹的罪行公之天下,使德国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动,他们不再把眼光停留在自己所受的苦难上,更看到了这场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战争的残酷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和平的宝贵;德国知识分子通过不断挖掘战争根源,开始反思并批判德国军国主义和“普鲁士精神”。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三大原因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三大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同盟国组织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对德国和日本的部分首要战犯进行了审判。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凡尔赛和约》规定要组织国际法庭审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其他德国战争罪犯,但最后并没有付诸实施。
因此,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国际刑事法庭对战争罪犯进行的真正的审判,在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作为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盟国之一,中国任命梅汝璈法官和向哲濬检察官参加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有许多相同之处。
两个军事法庭都由同盟国的法官和检察官组成,被告则是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的首要战犯;两个法庭的宪章都明确规定违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是国际法上的罪行,并且在法庭审判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进步的国际刑法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犯有国际罪行的人应当承担个人刑事责任;不违反本国的国内法不能成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被告的地位,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或军队高级官员,不能成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根据政府或上级命令行事不能成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犯有国际罪行的人有权得到公平审判。
当然,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也存在区别。
例如,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由4位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位法官组成;两个法庭的程序规则也不尽相同。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两个法庭在被告类型的选择、被告人的选择和刑罚的执行方面有着重大区别,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两国对“二战”历史的不同认识。
被告类型选择的不同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被告类型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被告只有作为甲级战犯的个人,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除个人以外,还对犯罪组织提出了指控。
1945年10月18日,由美、英、法、苏四个国家的检察官组成的侦查和起诉委员会向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起诉了22名德国首要战犯和包括纳粹德国党、政、军机关和其他团体在内的6个犯罪组织。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推荐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二战中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神伤痛。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对所犯罪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对侵略罪行不断真诚地反省谢罪,日本却矢口否认战争罪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战后盟国对两国法西斯根除的程度不同战后,盟军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在德国开展了广泛的“非纳粹化”的政治清洗运动。
纽伦堡审判不仅惩办了德国法西斯战犯,而且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同时强调全体德国人都应对纳粹暴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盟军通过举办集中营惨状的图片展览,组织报道纽伦堡审判的详细情况等活动,使德国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纳粹法西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美军单独占领下,惩治日本战犯工作极不彻底,许多战犯免于起诉,而且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天皇制。
这使得日本人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的认识,远未像德国人民那样深切。
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反苏反共的堡垒,更是极力扶植日本的保守势力,对日本法西斯战犯采取了“宽大”处理,许多战犯竟然得以重返政治舞台,这就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德日两国的理性化程度不同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曾出现过康德、黑格尔等伟大的哲学家,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善于思辩和反思。
在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后,他们能够深刻反思,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复苏人性,摆脱法西斯主义的毒害。
而且基督教的信仰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地“谢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赎罪”。
因此才会出现勃兰特总理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非常一跪。
而日本的理性思辩能力较弱,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皇国史观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国家与政府是难以分割的,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万世一系”,国民必须绝对效忠国家和天皇。
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是否定了国家和天皇,乃至否定了整个日本。
而神道教的信仰更是视“认罪”、“谢罪”为可耻,这是日本拒不认罪的深层原因。
德日对二战不同态度分析
与日本相比,德国为什么能彻底反省二战罪行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多年,但是这段残酷的历史却难以被时间磨灭,依旧被我们时刻铭记,因为大部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不想让悲剧重演。
提起二战,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可能就是日本法西斯,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被日本侵略的历史。
日本二战后始终有着军国主义复辟的苗子,无法彻底的反省二战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时不时的在国际上发出伤害二战受害国的言论,令许多受害国不由得暗自提防和担忧。
而德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二战后深刻的向他所侵略的各个国家道歉,赔偿,国家的元首也曾两次下跪为二战德国所造成的罪恶忏悔,他们的教科书也实事求是的记录,也正是因为这样德国很快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原谅。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原本法西斯国家面对二战的态度这么的天差地别呢?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战争结束后,对各罪大恶极战犯势力的处理彻不彻底。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众所周知日本国内的最大的战犯是日本天皇,那么为什么日本天皇却能逃避了发动战争的责任呢?日本天皇没有抓去审判,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残余。
还有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竟然能一直供奉着各种罪大恶极的战犯,这就是军国主义一直阴魂不散的表现,也一定程度的对日本下一代青年有着误导作用。
而那些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的各级战犯,除已执行死刑的战犯外,在以后几年也都陆续释放出狱,甚至还能出任日本政府的内阁首相。
而反观德国,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军队领袖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无论是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还是保障的军队要领都没有逃过国际军事法庭的制裁。
并且对广泛处置战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给以世人昭示,对艾希曼的审判就是突出的例子。
战后的德国军队摆脱了过去独立王国的地位和为我独尊的观念,德国以前军官的崇高的地位也不再那么崇高。
种种都使得德国的纳粹主义的苗头不再燃烧,而且是那种从根本上杜绝纳粹主义。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与日本相比德国能更彻底反省二战的一个重大原因。
德日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德日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作者:张晓锋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德国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与战败者,在如何对待二战中的侵略罪行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深刻反省,取信于世;后者竭力掩盖,受到谴责。
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认知造成的必然结果,由此就造成了德日两国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图分类号]K5167;K3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75-04德国和日本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很多的相似点:两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两国的改革都保留了浓厚的军事封建性,两国都有长期的殖民战争史,国内都有尚武的传统。
日本一度有“东方普鲁士”之称。
两国作为二战的挑起国和战败国,在二战后一段时期内,都在美国的支持下,重新立国,恢复主权,重整军备,都正由经济强国迈向政治强国。
两国都必须对二战所犯的罪行承担责任,但透过二战后六十多年两国政要的言行和政府的政策不难看出,两者对战争的反省有天壤之别。
德国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取得了遭受其侵略的受害国人民的谅解,而日本则百般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从上至首相、内阁成员,下至民间团体乃至个人竭力美化侵略战争,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遭到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当然,造成这两种不同后果的原因相当多。
其中有外部环境的作用,更多的是两国地缘政治,政府建立的根基及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影响不同。
本文从两国在侵略战争性质认识、历史教育以及二战后赔偿上的不同表现来分析原因。
一、两国对战争的认识比较两国政府在对战争的性质和侵略罪行的认识上有着本质区别。
德国绝大多数政治家都坦率承认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纳粹德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且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道歉,真诚谢罪。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并以美、苏为核心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政府。
考虑到德国曾在一战后短短20 年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系统总结了经验教训后,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德国,完全消除纳粹对德国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和平倡导者,永不再战。
这次清除纳粹思想的运动改变了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重新树立了德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反省历史、彻底认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是美国单独占领,同时后者又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反共前沿,因此,日本从美国那里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驻日美军提供的安全保障。
可以说,美国并未尝试甚至未想过将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完全铲除,反而需要具有一定侵略性的日本作为盟友,帮助其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除了美国的态度外,造成德、日之间对历史态度差别的原因还有很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盟军政策、文化和宗教、民族性格、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
一、西方盟国的政策因素战胜国政策是影响两国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左右着两国在改造后的方向。
战后,盟军对德、日的占领政策不同,导致两国国内政治气氛、政党结构、人民政治诉求以及民主化改革力度不同,这使两国形成的二战史观大相径庭。
(一)区别政策的基础:“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占领方式是盟国对德、日两国制定占领政策的基础。
一个有效占领政策的出台,必须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能否选择一个正确的占领方式。
在这一点上,对德国的占领和政策制定是成功的,其“分区占领——分别管理——最终统一”的模式,既保证了德国的完整性,又将其按照正确的轨道改造。
反观日本,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因此美国对日实施了单独占领,成为了战后对日惩治和改造的主导力量,掌握了制定相关政策的主导权。
因此,名义上的所谓盟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的。
德日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德日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张晓锋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德国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与战败者,在如何对待二战中的侵略罪行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深刻反省,取信于世;后者竭力掩盖,受到谴责.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现实和文化认知造成的必然结果,由此就造成了德日两国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总页数】4页(P175-178)
【作者】张晓锋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16.7;K313.6
【相关文献】
1.从地缘文化看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之差异 [J], 李燕
2.德日对待二战态度差异与原因分析 [J], 李敏
3.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J], 周宝砚
4.德日两国反省侵略历史的差异性比较和原因分析 [J], 李胜强
5.对德日反省历史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J], 胡德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扈明丽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要:二战以后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的态度迥然不同前者谢罪赔偿对战争的罪责和历史教训做深刻反省后者却歪曲历史事实为军国主义招魂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形成绝然不同的历史态度这与二者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不同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关键词:德国日本战争态度原因中图分类号:03 107文献标识码:7文章编号:1671-7023 2006 03-0118-04作者简介:扈明丽 1958-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与实践和中西方文化比较收稿日期:2005-07-07同为战争罪魁祸首的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立场和态度大相径庭德国由于敢于面对历史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谅解和赞赏而日本朝野右翼势力至今未对二战进行认真的反省和道歉不断出现否定侵略战争的逆潮军国主义阴魂久驻不散本文针对德~日两国对战争罪行不同态度剖析二者不同历史态度的原因和实质总结德~日不同历史态度的现实意义一~德~日不同的历史态度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态度有很大差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战争的认识不同战后德国历届政府在二战历史问题上都采取负责的态度和始终如一的立场明确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主张全面承担责任并以各种形式向受害国表示真诚谢罪1951年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阿登纳就明确表态: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 '[1]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双膝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眼皮下垂两手抱于腹前真诚地替德意志民族认罪和忏悔为此1971年10月诺贝尔评委会一致通过决议授予勃兰特该年度诺贝尔世界和平奖1985年魏茨泽总统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这点越来越清楚了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社会主义的独裁中解放出来了 '[2]1994年德国总理施密特说:我觉得特奥多尔.豪斯教授几十年前的提法是正确的全体德国人民虽无须为纳粹和希特勒的罪行去负荆请罪但全体德国人民却应该为这些罪行感到羞耻千百万德国人其中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们也间接地陷了进去 '[3]1995年科尔总理又跪在以色列一座纪念碑前重申德国的道歉1996年在赫尔佐克的提议下德国政府将每年的1月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哀悼日2000年12月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波兰时再次表示谢罪之意然而同样在二战中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日本从天皇~历届首相到政界要人对二战罪责一贯采取回避甚至否认的态度天皇裕仁在1945年8月15日以终战的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他没有使用战败或投降而且诏书中拒不承认日本侵略反而对效忠天皇圣战的臣民倍加称颂他说:往年帝国所以向美英宣战实出于帝国之间存于东亚之安定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略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但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尽.811 .管陆海将士勇敢奋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4]裕仁一直到死也没有对日本侵略过的受害国和人民表示谢罪之意在战后历届首相中惟有前首相细川护熙曾承认这场战争是侵略战争为此他竟遭到右翼的鸣枪恫吓从Z O世纪8O年代至今首相~大量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每年8月15日这天参拜靖国神社向法西斯战犯东条英机等顶礼膜拜1986年9月中曾根内阁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为南京大屠杀狡辩南京事件的真相还不清楚战争中杀人本来就不算杀人[B] 1994年5月内阁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对记者说大东亚战争并非侵略战争而是为日本求生存解放殖民地区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认真考虑的产物战争的目的在当时基本上是可以被允许与正当的[B]1995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战后5O周年决议>根本不提谢罪两字而且将日本对亚洲的侵略与统治行为淡化为世界近代史上多次殖民地统治和侵略行为的潮流之一1995年5月B1日右翼势力代表奥野诚亮在集会上鼓吹大东亚战争是解放战争Z OOO年4月日本首相森喜朗竟声称关于战争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日本是否进行了侵略战争应由众人在历史中加以判断[B]其二历史教育的方向不同在德国学校教育重视用纳粹时代的历史警戒后代前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指出应该帮助青年人理解为什么牢记过去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帮助他们面对历史真相前总理科尔在谈到后来人应如何对待过去时说我们不能自负地说我们太年轻所以没有陷入罪孽的泥潭但是我们毕竟观察和了解<纳粹的D罪过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从历史中学习这句语的含义[5]德国的历史教科书对二战的态度有一个由回避~逐渐尊重到彻底清算的演变过程早在Z O世纪5O年代西德的历史教科书有些是不真实的书中只轻描淡写地提了纳粹战犯问题而对集中营只字不提从6O 8O年代历史教科书对于纳粹时期发生的罪行已透露较多的内容1991年联邦政府教育监督机构要求将国家社会党作为中学生全面讨论的对象今天在德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没有一字是为希特勒的侵略罪行辩护的与德国相反战后6O年来日本文部省利用审定教科书机会篡改历史1958年日本文部省就将教科书中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198Z年日本文部省对送审的高中二~三年级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全面篡改其中日军侵略华北成了进入华北Z OO1年4月B 日日本政府宣布审查通过了Z OOZ年开始使用的中学生历史教科书书中公然多次美化侵略战争篡改历史例如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被屠杀人数改为许多把侵略我国华北建立伪满洲国说成是日本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由此满洲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6]这种歪曲和美化侵略战争的提法必然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受害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抗议二~不同历史态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实质同为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对反省战争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呢?这与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宗教信仰和文化因素等等方面的不同有关其一政治体制不同德国于1945年5月8 9日无条件投降后战胜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于当年6月5日掌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根据伦敦会议纪要<1944年9月1Z日D以及后来达成的协议行使对德国的绝对管辖权当时的德国被分为三个占领区和一个分为三部分的首都柏林以及三个军事司令官组成的共同管制委员会根据<波茨坦协定>战后美~英~法~苏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战胜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庞大的占领军对德国的赔偿行为~战犯责任追究行为和压制极右势力的抬头起着巨大的威慑和监管作用随着德国的政治解体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西方三国根据占领法规仍对联邦德国保留了管制外交和国防的权力直到1954年阿登纳同美国~英国~法国代表签订的<巴黎协定>于1958年5月5日生效后联邦德国才结束了被占领状态而完全成为主权国家而占领体制下的日本战后初期时的政治主导权掌握在美国占领军手中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转而采取挟日反共政策1948年初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说<美国D 对日本占领政策的目标是不仅使日本自身独-91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立9而且要在日本建立对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极权主义战争的威胁能够充分完成其防御任务的强大而稳定的民主政治 s[7]因此9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一开始就6利用现有的政权形式s保留天皇~内阁和旧军阀机构9没有建立军事管制政府9采用由美国占领总部向日本政府下达命令9再由日本政府实施的6间接统治s形式在美国的包庇下9日本在战后保留了原有国体和政体9现有的政权就是原罪恶政权的延续19 年9保守政治体制最终确定日本的保守党和右翼势力在战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9保守体制与战前相同9这是日本政府不愿对二战认真反省的主要原因其二9宗教信仰不同 6对上帝负责s是德国基本法序言中明确强调的内容9表达了国家权力和人的行为应受到的限制和约束在德国有将近 700万人信基督教92890万人信福音新教9约2800万人信罗马天主教关于6原罪-认罪-赎罪s的教义早已深入广大教徒的思想对他们而言9公开认罪并以实际行动6赎罪s并不是一种耻辱的行为星期天去教堂忏悔和做祷告是寻求心灵解脱9祈求上帝保佑的常见方式在这种宗教文化环境中9德国人勇于承认侵略战争罪责9以求得到受害者的宽恕在当年纳粹集中营9现在作为纪念馆的地方9时常看到古稀老人往铁丝网上插白花9或在当年的焚尸炉前点上蜡烛灯这些人都是当年集中营的看守或卫兵9他们以这种方式祈求受害人的饶恕日本的民族宗教是神道教9宣扬天皇神国思想由于神道教诞生在褊狭的岛国9成长在王权至上的环境中9所以培养了国家天皇绝对至上的观念目前9信徒有9000万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所谓忏悔和赎罪的意识这种缺乏理性精神的宗教文化使日本国民难以摆脱狭隘的民族心理9不愿认真审视二战历史许多日本人盲目效忠天皇9坚信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正确的9视向受害国谢罪为民族耻辱其三9受害国的态度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9欧洲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损失最大的国家是苏联9其次是波兰和法国苏联在战后军事力量空前强大9很快成为另外一个超级大国而法国也很快恢复了欧洲强国的地位两个与德国积怨很深的国家的军事力量远远在德国之上9并对德国索赔和惩罚方面持严厉的态度欧洲受侵略的国家频频揭露和谴责纳粹罪行9坚决地追捕和镇压漏网战犯9坚持不懈地向德国索要战争赔偿9犹太民族也不屈不挠地向德国进行索赔斗争9这些都迫使德国必须承担一切责任9努力求得受害国的谅解波兰和捷克对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采取严正立场9德国的忏悔态度和赔偿行动赢得了对方的谅解9 1992年4月9德国与波兰设立和解基金9缔结睦邻友好条约1997年1月9德国和捷克签订和解协议9圆满解决了二战遗留的问题在亚洲9遭受日本侵略损失最重的国家是中国9受日本殖民统治最长的是朝鲜在中国9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战后不久就发动了内战9使本来就贫弱的国家遭受新的苦难没有来得及及时清算日本侵略罪行19 1年6月18日9蒋介石发表声明称6中国对日本不采取报复主义9而应采取合理的宽大政策9并以种种间接办法求取对日和约及早完成s[12]19 1年8月13日9美国一手导演在旧金山通过了片面的对日和约9实际上取消了日本的赔偿19 1年8月1 日9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9指出和约草案拒绝战胜国中国参加96并取消了日本的赔款9这是违反国际协定的 s19 2年4月28日9台湾蒋介石政权与日本签订所谓6中日和约s9在其议定书第一项乙款写明6中华民国自动放弃旧金山和约第十四条甲项第一款日本国所应供应之服务之利益 s[8]八年浴血抗战的果实付之东流亚洲其他受害国如朝鲜和越南长期处于分裂及内战状态9同样也使日本从中谋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实惠从19 2年起9日本和南韩在美国的撮合下进行外交谈判9经过14年才达成恢复邦交的协议9建立了日韩基础条约但直到目前为止9日本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关系仍未正常化日本占领越南后9由于经济掠夺9使数百万越南人民饿死但是9由于越南长期分裂和战争9日本不仅没有赔偿9也没有任何认罪的表示二战的战败国不仅没有分裂9反而强大9而遭日本侵略危害最惨烈的中~朝~越三国却因冷战的原因而长期分裂9这是没能制止美国纵容日本9没能彻底清算其战争罪行和追索战争赔偿的重要要原因之一其四9外交策略不同以当时德国总理阿登纳为首的德国政治家和其他欧洲政治家一样9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9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021-2006年第3期的浩劫.他们反思历史时深深地感到.几个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由于走到了极端.也走向了反面.造成了欧洲自身的多次自相残杀和地位的衰落.欧洲单个国家难于有所作为.只有联合才能求生存发展.谋求重振欧洲0阿登纳认为:民族主义是欧洲的痼疾.过分狭隘的民族主义把欧洲带到了深渊的边缘0 [1]他认为.走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才可能克服这种欧洲民族主义的不治之症[1]0欧洲联合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其他国家对德国复兴的疑惧.有利于在联合中解除对德国单方面的约束.尽快地和最大限度地恢复主权和平等地位.从而加速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恢复和经济的复兴0因此.德国在战后初期选择了以欧洲一体化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广泛建立与西欧国家的多边关系0 Z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又推行新东方政策.谋求与中欧和东欧和解0其外交政策得以实行.是建立在与邻国就二战历史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的0德国向受害国真诚谢罪道歉.妥善处理战后问题.使德国在欧洲恢复了相当的信任.这是重建与邻国友好关系不可缺少的前提0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却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主要致力于加强日本和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双边关系.而没有积极构筑同亚洲各国的互相信任与和平友好关系0三~小结概而言之.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两国在世界上树立了不同的形象0德国由于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真诚地反省侵略历史.勇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真正谅解与信任.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0而日本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远没有德国表现出的诚意和实际行动0日本政府至今没有对二战的侵略罪行进行深刻反省.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历届首相还每年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就引起了广大亚洲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在世界上树立了不良的形象0参考文献:[1]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Z73.[Z]李正堂.为什么日本不认账日本国战争赔偿备忘录[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453.[3]刘丽君.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Z001(4).[4]日本读卖新闻社.天皇和日本投降[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Z:Z51.[5]黄永群.代天宇.不要忘记德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0.[6]佚名.日本新教科书篡改了那些史实[N].党史信息报.Z001-05-0Z.[7](日)吉田茂.十年回忆:第一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45.[8]林凤升.浅议二战后日本与德国所处国际环境之差异[J].河北大学学报.1995(4).The Insight into Attitudes of German andJapan Towards the Second World War~U Ming-li(School of Fo76lgn LCng/Cg6S.W/hCn Unl 67Sl }of T6chnolog}.W/hCn430068.ChlnC)Abstract:German and Japan provoked the se c ond W orld W ar together.~o W ever.the t W o c o u ntrie S have S ho W n their c ompletel y di ff erent attit u de S to W ard S the W ar.German ha S apologi Z ed a S W ell a S c ompen S ated f or the lo SS.~o W ever.Japan ha S evaded the re S pon S i b ilitie S and denied the c rime.T hi S the S i S anal yS e S the re S pe c tivel y di ff erent hi S tori c al b a c kgro u nd S o f the t W o c o u ntrie S f rom the a S pe c t S o f government SyS tem.religion.and o u t W ard f a c tor S and S o on.and it then e x po S e S the c on S i S tentl y in S olent attit u de o f the Japane S e government a S W ell a S the c a uS e S.and it al S o e x patiate S the c lear attit u de o f C hina.K e Y words:German S Japan S A ttit u de S I ntro S pe c tion责任编辑李传印1Z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作者:扈明丽, HU Ming-li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刊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6,20(3)1.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一) 19762.李正堂为什么日本不认账--日本国战争赔偿备忘录 19973.刘丽君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研究[期刊论文]-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4.日本读卖新闻社天皇和日本投降 19925.黄永群;代天宇不要忘记德国 19976.佚名日本新教科书篡改了那些史实 20017.吉田茂十年回忆 19648.林凤升浅议二战后日本与德国所处国际环境之差异 1995(04)1.孟祥彪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罪行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2008(10)2.田小惠.Tian Xiaohui试析战后德国战败赔偿政策[期刊论文]-世界历史2005(4)3.郑丽.ZHENG Li二战期间美、英、苏围绕德国前途问题的争论[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60(4)4.刘娟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罪行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分析[期刊论文]-历史教学2006(5)5.杜雁芸.Du Yanyun论德日在反省二战罪行问题上的差异和原因[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9)6.肖刚国家认同:德国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比较[期刊论文]-德国研究2001,16(3)7.王鑫德国、日本二战史观迥异的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078.顾国梅二战时期德日矛盾[期刊论文]-历史学习2001(6)9.杨静二战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15)引用本文格式:扈明丽.HU Ming-li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为什么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持不同态度?
为什么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持不同态度?为什么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持不同态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
个中原因,令人费解。
本文现就这个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战胜的同盟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德日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在德国,二战后初期是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的。
四国达成协议,“关于涉及德国全境的事项,由四国共同处置;四国总司令将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保证各国总司令于占领区内采取适当的一致行动,……该委员会的决议须一致通过”。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
首先是对战犯的审判。
在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通过审判,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第二是战争赔款问题。
50初年代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
西德在1953年还正式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
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
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德国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
而日本,二战后是由美国单独占领的。
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
“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最后,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判处绞刑,其余则分别判处各种徒刑。
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
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
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
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在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上作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开题报告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二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之一,全球各国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
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中的重要参与国之一,其在战后处理和对待二战的态度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态度为研究对象,探究两国在战后的政策和社会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和差异。
二、德国对待二战态度1. 战后政策德国在二战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面对过去犯下的罪行。
首先,德国接受了国际法庭对战争罪行的审判,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惩罚。
其次,德国进行了对战争受害者的赔偿,努力修复战争给其他国家和个人带来的创伤。
同时,德国也加强了对纳粹主义的监管和禁止,以确保此类思想不再蔓延。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德国向前看,将纳粹主义的历史埋藏起来,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2. 社会观念和教育德国自二战以来一直在努力改变社会观念,以应对二战的历史。
德国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系统向年轻一代传授二战历史,并提醒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德国还积极推动相关的纪念活动和纪念设施,以纪念二战受害者并警示未来。
这些努力旨在确保社会对过去的恶行有所认知,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日本对待二战态度1. 战后政策与德国相比,日本在战后处理和对待二战的态度有所不同。
日本在投降后,接受了盟军的占领和忠告,并在占领期间进行了一些战争罪行的审判。
然而,相对于德国来说,日本的审判幅度较小。
此外,日本在战后政策中着重强调了重建和经济发展,忽视了对战争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处理。
这导致一些国家和个体质疑日本是否真正反省了自己的战争罪行。
2. 社会观念和教育在日本社会观念方面,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日本的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真正深入反思二战带来的后果和犯下的战争罪行。
因此,一些日本公众对于日本在战争中的行为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这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质疑和指责。
相比之下,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的角色和行为,国际社会的关注度要比日本国内更高。
德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精选文档
德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二战史观的影响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他们都蓄意挑起并发动二战、入侵他国,给世界各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世界文化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同为战争发动者的德国和日本,在反思历史及对二战的态度问题上却大相径庭。
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分析德日二战史观差异之原因。
一、德日二战史观及其相应举措的差异1.对战争性质及应承担责任上认识的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挑起,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战后,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
“清算过去”、“永远不再由德国发动战争”,是德国战后政治术语中最常见的口号。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选择正视历史,用自己的诚意及实际行动赢得受害国及其人民的原谅。
而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使德国和波兰的关系走上了正常化,也为勃兰特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更成为德国领导人反恭自省的象征性事件。
相较而言,日本对其侵略行为般抵赖,极力否认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历史,对被侵略国及其人民的感情造成了极大伤害。
作为日本“头号战犯”的裕仁天皇,一直到死也没有对日本侵略过的受害国和人民表示谢罪之意。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右翼势力却极力狡辩,“南京事件的真相还不清楚”,“战争中杀人本来就不算杀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屠杀”改成“杀害”,屠杀的30万人改成“许多”。
首相安倍在美国的演讲中称慰安妇受害者是“人身买卖”,公然掩盖与歪曲历史。
日本地方政府甚至着手为二战时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公开宣传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
日本一味美化其行径,愚弄民众,对其侵略行为毫无悔意,这样一个民族不仅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良知。
2.审判、追查和对待战犯上的差异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德日在侵略战争中的战犯进行了审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是个相对孤立的岛国, 周围的中国、朝鲜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相比而言都是
一些弱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难真正遏制住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国 家对日本的行为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指责和道义上的谴责,这在客观上也纵容了 日本,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 必须要在亚洲安插 一颗钉子, 来遏止中国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扩张”, 因此在战后对 日本的处置上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保持住日本的实力而又不给其它的反法西 斯国家以口实, 至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二战、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省和认识究竟 有多大的实际成效等问题, 是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甚至连战争索赔这 一重大问题, 也在美国一手操纵下, 于1951 年9 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中给免 除了, 使日本得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惩处,日本就这样在美国的多方庇护, 缺 少亚洲各国的批判、清算、追查战争罪责的压力, 国内进步的政治力量无力推 动国民自觉地进行战争反省的情况下, 对战争罪责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三) 从战后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来看
德国政府重视对国人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 所以不论是
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成年人还是年轻人, 基于对纳粹罪行的深恶痛绝, 他们不仅 主动协助政府缉拿漏网战犯, 而且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与右翼势力进 行斗争。德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右翼势力的不懈斗争, 给德国领导人提 供了坚实的群众后盾。勃兰特在波兰的下跪忏悔, 并没有遭到德国人民的鄙视, 反而更加受到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正是人民的支持, 使德国政治家在 反省二战历史时不但没有孤立感, 而且感到有着强大的动力。
一、德国、日本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一) 国家政要的态度:
德国: 自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起, 整个民族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罪行, 上至 国家政要, 下到普通民众都在致力于消除德国纳粹主义污点, 一直在明确无 误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受害者——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人民表示 歉意和悔恨, 甚至把忏悔和弥补过错放到了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同等重 要的地位,1970 年12 月7 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 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 万犹太人的哀悼, 并代表 德国表示忏悔。2004 年6 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 周年纪念 活动时说:“在德 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原因分析
(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 周围有许多传统的欧洲强国, 如俄国、法国、英国、意大
利等,警惕着德国的强大,正是出于这种战略位置的考虑, 美、英、法和俄等在战 后对德国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坚决削弱德国的实力因此德国在战后处理 事务中被盟国清算得也最彻底, 对历史罪责的问题也比日本正确得多。从德国 自身的角度来说, 强敌环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失败的教训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 德国人不得不顺应战后盟国对其实行的彻底清算, 不得不采取一种积极、配合 的态度。
结论
时间是公正的, 德国在战后至今60 年的时间里, 通 过各方面的深刻反思, 并且用实际行动来积极对二 战的罪行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弥补, 逐渐得到了世界 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 德国逐渐融入到了国际社 会的大家庭, 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 作用。同样的时间给予了日本, 日本却在对战争的 认识上依然是含糊其辞、不思悔改, 千方百计地来 歪曲历史、逃脱责任, 遭到世界上有正义感的国家 和人民的唾骂和抛弃。时间和历史证明了并且将 继续向世人昭示: 一个敢于直面历史错误的民族, 才能获得世人的理解和信任; 只有正确认识、认真 反思、积极悔改的民族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日本要想真正为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国家接受还 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日本, 由于战后美国的别有用心, 导致军国主义毒素没有被彻底清除, 加上学校
和社会教育的一定误导, 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保守、反动倾向非常得明 显。以致使仗义直言的家永三郎、本多胜一等进步人士不仅受到政府的冷遇、 右翼势力的威胁, 而且还要忍受来自周围民众类似“卖国贼”一类的谩骂和讽 刺。军国思想蛰伏于民众意识的底层和民众主流的这种保守主义倾向, 为右翼 人物乃至战犯重返政坛, 为日本政要否认侵略历史、置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抗议 于不顾, 提供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 从军队领袖的战后待遇来看 在德国, 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军队领袖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无论是直接参与
战争的指挥还是保障的军队要领, 都没有逃脱国际军事法庭的制裁。战后的德 国在法律上规定军人是“穿制服的国家公民”, 突出强调了军人与普遍民众密 不可分的关系, 军队摆脱了过去独立王国的地位和惟我独尊的观念, 德帝国军 官过去那种崇高的地位在战后的德国社会再也不存在了。对军队将领的严惩 和军官地位的下降, 无形之中给德国国防军和民众树立了一条戒律: 谁再轻言 战争, 谁将会受到严惩。
本建立的各种纪念馆和和平公园, 所宣传的大多是日本人民和国家在 战争中的各种灾难, 尤其是两颗原子弹给日本带来的打击和破坏。日 本民众的主导观点是: 既然我是受害者, 那么, 我就对战争不必负什么 责任, 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法律上, 责任都是加害人来承担的。可以说, 日本政府要员不顾亚洲人民的谴责声不断参拜靖国神社, 在一定程度 上是和国内民众的认识方向的偏差和支持分不开的。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差异与 原因分析
同样是当年的战争发起国, 德国和日本呈现在世人 面前却是两个极端, 两国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各自 罪行的态度截然相反,从两国的政要和普通民众 对待二战态度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两国的不同之处; 试从地缘政治、各自历史发展过程的战争历程、对 战争反省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根源以及军队领导人的 战后待遇的角度来说明两国差异产生的原因。
(六)民族性格宗教文化方面
两国的宗教和文化不同。从宗教方面来说,德国人多信 奉基督教,内心中存在较深的 “罪感意识”,故能够 真诚地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 乏基督教的“罪过文化”,也没有佛教的“因果报应” 思想,故在反思历史方面较为迟钝。从文化渊源方面来 说,尽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一度助长 和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从根本上说,德国文化是欧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与欧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 理性和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有助于德国克服法西斯主义, 认识到前人犯下的严重错误。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 精神,崇尚绝对忠诚、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对强者恭 顺,对弱者强硬,不服输,不认罪。“他们宁愿用一百 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 这个错误。”这种宗教和文化的倾向,将日本不认罪、 不忏悔的态度推向了极端。
(五)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
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德国战败后,纳 粹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的政府机构和 武装力量全部解散。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 国政府,都与纳粹势力没有直接联系,许多政府 首脑甚至就是纳粹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在对待 战争责任等问题上,能够比较超脱、客观地进行 反省。而在日本,作为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象征 的天皇没有被推翻,政权长期控制在被释放的战 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手中,让这样的政府来反省战 争罪责,无异于缘木求鱼。
在日本,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战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头号战犯裕仁天皇
更是毫发无损;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的各级战犯, 除已执行死刑的战犯外, 在 以后几年也都陆续释放出狱; 有的如岸信介这样的甲级战犯, 还出任了日本政 府的内阁首相。对于在战争期间死亡的战犯, 甚至把其灵位供奉在靖国神社之 中, 供民众和国家领导人参拜和敬仰, 把战犯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战犯在 国内受到了如此之高的待遇, 在其它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振 奋”了日本人民尤其是青少年, 纷纷渴望走上战场、建功立业。日本社会和民 众被引诱到了错误的道路上, 处于危险的边缘, 稍有不慎,随时都可能坠入万劫 不复之境, 破坏世界的同时也毁灭自己
日本: 与德相反, 日本从战争结束的那天起, 就一直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一直 在掩盖、修饰自己过去的罪恶, 愚弄国民, 推卸责任,日本的政府要员更是不 顾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经常去参拜供奉着甲级战争罪犯灵位的靖国神社, 缅怀过去那段“光荣历史”
德日两国政要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 直接影响了普通 民众的认识差异。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 使得德国人民深受其害, 战后的德国开展了广泛
的反思。绝大多数的德国人是把自己放在了迫害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的, 虽然他们也是受害者。在反对战争和战后新纳粹的斗争中, 德国人 民积极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 德国朝野拥有了最广泛的联盟和群众基 础。
日本国内的大多数人始终是把自己放到了受害人的角度上。战后日
(二) 从发展历史中的战争历程来看
德国虽然在统一过程中通过战争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无论是反法战争还是三次 王朝统一战争, 德国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赔款。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 败, 民众死伤无数, 巨额的对外赔偿, 国力一落千丈, 民不聊生。尤其是二战间, 盟军四分柏林, 战争把柏林等一些重要的德国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德国人传 统的高贵形象荡然无存, 民族自尊心降到了最低点。以至在战后的相当长时间 内,战争所带来的阴影一直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挥之不去,“再也不要战争”的呼声 响彻整个国家。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心理上, 都 使得德国再也不想去发起战争, 以前那种领袖振臂一呼民众云集的场面再也不 会出现。 日本则不同, 历史上的日俄战争、日朝战争、中日之战, 每次都是以日本的胜 利、获得巨大利益而收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虽然是战败国, 但是它的战 场基本上都是在国外, 除广岛和长崎外, 本土遭受的损失并不大。从战争的破 坏程度来说, 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到日本人的痛处, 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 次失利, 是不会使得日本回头的。更何况, 对于二战的失败, 日本整个民族都认 为不是输给了亚洲国家, 而是输给了美国等强国。因此, 日本对待亚洲国家的 抗议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对二战期间给亚洲国家、尤其给中国造成的灾难根本 就不会承认, 历史如此, 现在依然, 未来也不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