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学案模块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知识再现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简介2、NO、NO2的性质、制法(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原理:2NO+O 2 =2NO 2 ………①3NO 2+H 2O =2HNO 3 + NO ………②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及其化合物》 学历案

《氮及其化合物》 学历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氮的固定。

2、掌握氮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4、掌握氨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5、了解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6、理解硝酸的性质,包括强氧化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氮气的化学性质。

(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3)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硝酸的强氧化性。

2、难点(1)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2)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三、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此外在土壤、动植物体内也存在含氮的化合物。

(二)氮气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1)稳定性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₂+ O₂= 2NO(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 + O₂= 2NO₂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②二氧化氮自身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2NO₂⇌ N₂O₄(四)氨气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700 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NH₃+ H₂O ⇌ NH₃·H₂O ⇌NH₄⁺+ OH⁻(2)与酸反应氨气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NH₃+ HCl = NH₄Cl (产生白烟)(3)还原性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4NH₃+ 5O₂= 4NO + 6H₂O (催化剂、加热)3、实验室制法(1)原理:2NH₄Cl + Ca(OH)₂= CaCl₂+ 2NH₃↑ + 2H₂O (2)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3)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三节氮及其化合物【高考目标定位】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氮的固定:。

2222是多少?(2)将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要使其恰好完全反应,NO和O2的体积比应是多少?【练一练】将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和气体中O2的体积是()①1.2ml ②2.4ml ③3.6ml ④4ml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氨1、结构与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水的成分有:(2)与盐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现象(3)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4)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NH3与CuO反应NH3与Cl2反应(5)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收集干燥验满方法尾气处理*其他方法:A、加热浓氨水:B、浓氨水中加固态碱:(6)喷泉实验①喷泉形成的原理②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1)装置气密性要好;(2)烧瓶要干燥;(3)气体的纯度要高。

③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 NH3CO2、Cl2、H2S、SO2NO2和O2CH2=CH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 溴水【思考】下列各组合中不能形成这样的喷泉的是 ( )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三、铵盐1、NH4+的电子式,空间结构,N的杂化方式。

2、物理性质: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溶于水3、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NH4Cl受热分解NH4HCO3受热分解(2)与碱反应与NaOH(离子方程式)(3)水解反应:4、NH4+的检验四、硝酸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2)不稳定性:*浓HNO3通常保存有中且置于冷暗处。

*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除Au和Pt外,绝大部分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Cu和浓硝酸:离子方程式:Cu和稀硝酸:离子方程式:*钝化:Fe、Al遇冷的或能发生钝化,故能够用铁、铝容器储存冷的浓硝酸、浓硫酸。

氮及重要其化合物1学案

氮及重要其化合物1学案

《氮及重要其化合物1》学案考点一氮气及氮的常见氧化物一、知识梳理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3、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2)NO和NO2的比较物质NO NO2色、态、味溶解性溶于水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毒性与水反应不反应与氧气反应不反应收集方法只能用收集只能用向收集①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3.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1)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NO x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4.NO x尾气的处理(1)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

(2)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反应方程式为①②③④二、知识自主诊断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2)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4)0.3 mo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5)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7)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8)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

【教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课题名称: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O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从化合价角度猜想NO2形成硝酸的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推测出NO2与水反应的产物,进一步总结NO2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NO形成HNO3过程的分析,从化合价角度总结NO具有还原性,并能推测出NO还具有氧化性,提出验证NO氧化性的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依据NO和NO2的化学性质,提出常见的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这句话的涵义。

教学重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NO2形成HNO3的过程猜想及对验证实验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介绍酸雨的危害及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科学角度思考乐山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通过新颖的事件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定义、成分及污染物介绍酸雨的定义及主要成分展示中国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一些常见污染物展示试管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思考造成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的污染物观察NO和NO2的颜色让学生通过氮氧化物推测可能形成硝酸,通过二氧化硫推测可能形成硫酸,进一步体会元素观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酸雨的形成原因问题1:NO2在大气中如何形成HNO3型酸雨?将学生提出的猜想汇总写在黑板上将实验现象汇总在黑板上教师实验:NO与O2的反应思考NO2形成HNO3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本组的猜想学生对上述猜想进行评价,选出合理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实验1:NO2溶于水按照实验过程说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进行汇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学生实验2:验证无色气体——向实验1中的试管中通O2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测无色气体可能为NO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NO2形成硝酸型酸雨的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到NO2转化为HNO3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评价环节让学生注意到NO2与CO2类别上的不同,为总结NO2的化学性质打下铺垫。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2018-2019学年AB 部导学案 编号69学科:化学 编写人:郭春立 试做人:王领坡 审核人:郑鹏亚 使用时间2018年12 月 30 日本节标题:氮及其化合物一.学习目标: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检: 导 : 思基础感知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

化学方程式为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 不稳定,易与O 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②NO 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特别提醒] (1)NO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

(3)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SO 2和NO 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 酸雨3.(二)氨1.氮的固定: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如:N 2+O 2 2NO(放电或高温)N 2+3H 催化剂2NH 3 (高温、高压)2.氨的性质(1)(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 。

②与盐酸反应:NH 3+HCl===NH 4Cl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生成的NO 进而氧化生成NO 2,用来制造硝酸。

3.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OH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课题氮及其化合物单位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核心素养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已经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学关键教学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教学难点NO、NO2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1+3+5教学手段希沃白板、板书、ppt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知识回顾一、氮原子的结构一、氮原子的结构【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

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

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新知讲授二、氮气三、氮的固定【讲解】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二、氮气【讲解】1.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

2.强调液氮沸点低。

关联液氮的用途。

【设问】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画出氮气的电子式并分析?【讲解】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三、氮的固定【设问】思考、交流、分析和书写相关内容。

学生展示交流结果,教师评价和讲解。

【思考】氮是自然界各种生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022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2022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氮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考点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

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

3。

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2O3、NO2(或)、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

(2)NO和NO2的性质比较。

2NO+O2—2NO23NO2+H2O2HNO3+NO微点拨(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是大于46。

(2)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3)NO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自我诊断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2)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考纲要求命题预测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该部分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作为选择支出现,若在非选择题中则是热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的命题着力点,难度较大。

2.硝酸的强氧化性。

考查的角度较多,是离子共存题中的隐含条件、技巧计算以及硝酸与金属反应设计探究性实验的载体,难度较大。

【知识梳理】1.氮气(1)物理性质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________。

(2)结构:电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氮氮三键的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3)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作保护气体。

N2+ H2——N2+ O2—— N2+ Mg ——(4)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指使空气中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氮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水溶性NONO2与水反应(2)化学性质写出以上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深化】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情况:例1如图13-1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不可能是()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可能是NO2一种气体【知识梳理】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______色、______挥发、有__________气味,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课时二)【学习目标】1、掌握铵盐的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2、掌握喷泉实验。

3、.掌握硝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1、喷泉实验的原理应用。

2、关于硝酸氧化的计算。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快速浏览资料88页铵盐的知识,熟记铵盐的性质。

铵盐“三解”(1)铵盐的溶解: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热解:①NH4Cl②NH4HCO3③(NH4)2CO3④特殊反应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H4NO3,不要求反应,会配平就行。

(3)铵盐的碱解:任何铵盐遇碱共热都产生,这既是实验室制的方法,也用于的检验。

请写出铵盐与碱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思考:此性质有什么用途?如何检验铵盐?2、快速浏览资料90页铵盐的知识,熟记硝酸的性质。

尤其重点记忆硝酸与铜反应的原理。

稀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1.有关喷泉实验问题(1)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02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

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③烧瓶内气体纯度要大。

(2)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用右图中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氨气,引起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2、硝酸的氧化性(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A.Ag B.Cu C.Al D.Fe(2).久置的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迁移应用1、.用一充满标准状况下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氨水(设此氨水的密度为1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无法计算 B. C. D.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4++S04 2-+Ba2+ +OH一✂BaSO4↓+NH3↑+H20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4+ +OH- ✂ NH3·H2O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4++OH一✂NH3↑+H20D.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CO32- + CO2 + H2O ✂ 2HCO3-3、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况下672ml气体。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氮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

但是,我们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杜绝污染,还社会一片蓝天净土。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微观探析,“位-构-性”】思考1:请同学们画出氮原子的原子结构图,并指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它的化合价思考2: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简式。

【价维二类,预测性质】思考1:请同学找出课本12页图5-9中所涉及的氮元素及含氮物质。

请大家结合图中的含氮物质和元素化合物常用的价类二维图来绘制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思考2:根据所你绘制的价类二维图试分析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物质类别、化合价方面进行分析)思考3:氮气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气?【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实验5-5)实验5-5】①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②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

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NO与O2反应生成,气体变为;振荡后NO2溶于水生成和,气体又变为色,同时气体的总体积。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广州市育才中学连思烁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的继续,同时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关于化学反应基本知识。

为元素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表中的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在刚学完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很多学生反映本章知识很零乱。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受课时所限,不像过去那样分章详细介绍,只能对代表性元素各有侧重地选择有重要价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研究。

在编写上有分有合,硅和氯采用纵向结构编写,硫和氮采用横向对比编写,前前后后共学习了十几种物质,也难怪学生们会有这种感觉。

而学完了元素周期表知识后,学生们又掌握了一些能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对本章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时,一方面可以从元素周期表入手分析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特点,从元素价态角度建立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线;另一面可以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建立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线。

从而建立两条主线,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提升对本章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懂得运用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类观等学科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巩固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②了解重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以及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以非金属知识的复习为线索,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物质分类等学科方法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的归纳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②通过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某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

5.2.1氮及其化合物高一下学期学案(人教版2019)

5.2.1氮及其化合物高一下学期学案(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2.通过实验探究、原理分析,从氮的氧化物的类别及氮的化合价的角度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关系,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反应特点,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重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难点:NO x溶于水的计算(一)氮元素的位置、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第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答案】第二ⅤA 5个共用电子对(二)氮元素的存在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总质量的75%),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和中【答案】氮分子蛋白质硝酸盐铵盐(三)氮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也可以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写出氮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Ⅴ金属镁:Ⅴ氢气:Ⅴ氧气:3.用途(1)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2)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3)液氮可用作制冷剂,应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

【答案】N 2+3Mg=====点燃Mg 3N 2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N 2+O 2=======放电或高温2NO(四)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 的氮转化为 的过程。

(2)分类(3)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答案】游离态 氮的化合物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序号 氧化物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毒性 Ⅴ NO 气态 均有毒ⅤNO 2气态【答案】Ⅴ无色 无味 不溶 Ⅴ红棕色 刺激性气味 易溶 (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装置操作在一支50 mL 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NO ,然后吸入5 mL 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Ⅴ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 空气后夹上弹簧夹 Ⅴ振荡注射器现象 无明显现象【答案】Ⅴ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Ⅴ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 (2)实验结论及解释ⅤNO 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但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化学方程式: ⅤNO 2能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NO ,化学方程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一氮气
氮分子具有稳定结构,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它元素起化学反应。

但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氧气镁等反应.
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氮的固定:
二氮的氧化物的计算
2NO
2 N
2
O
4
3NO
2
+ H
2
O == 2HNO
3
+ NO
4NO
2 + O
2
+ 2H
2
O == 4HNO
3
4NO + 3O
2
+2H
2
O == 4HNO
3
NO + NO
2 + O
2
+ H
2
O == 2HNO
3
在一定条件下:2CO + 2NO == N
2 + 2CO
2
6NO + 4NH
3 == 5N
2
+ 6H
2
O 6NO
2
+ 8NH
3
== 7N
2
+ 12H
2
O
例1 由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40mL,通入足量的水吸收后剩余5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 )
A 7:1
B 1:3
C 1:1
D 7:2
三氨氨盐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有气味的气体,容易,时要吸收大量的能量,用作,溶于水,溶解度是1:700
例2 在标准状况下氨的溶解度是1:700,求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列出表达式)
2. 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
3+H
2
O NH
3
·H
2
O
一水合氨对热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写出方程式
[问]向饱和氨水中加入固体烧碱,能不能有氨气放出,为什么?
(2)氨与酸反应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写出氨与硫酸,硝酸,磷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的催化氧化
-3价的氮能被氧化,氨能作还原剂,氨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这一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

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基础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这个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氨被其它的氧化剂氧化,除上述反应外,一般都被氧化成氮气
(为什么?因为氮气稳定,结构稳定的物质容易生成)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1)氨气的纯氧混和点燃能爆炸
(2)氯气和氨气不能共存
(3)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3、氨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给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

[强调]铵盐通常是氯化铵,硫酸铵。

碱通常是熟石灰,碱石灰。

铵盐通常不用硝酸铵,碱通常不用固体烧碱。

反应方程式:
[问题](1)装置与制什么的装置相同?为什么?
(2)收集的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什么?
(3)可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收满,请列举两种方法
(4)该反应能与写成离子方程式?为什么?
(5)在实验室中如何干燥氨气?
4、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都是晶体,能溶解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与碱反应,不稳定性)
铵盐的不稳定性
练习:碳酸铵完全分解维持产物为气态,其平均分子量是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亚硝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氮气,这是实验室制取氮气的方法(将氯化铵与亚硝酸钠的混和溶液加热,即可制取氮气。

NaNO2+NH4Cl=NH4NO2+NaCl NH
4NO
2
=N
2
+2H
2
O
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碳酸氢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氯化铵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3)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4)硫酸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
四硝酸
1.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2)不稳定性: 光或热
硝酸保存:
(3)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4)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i 与金属反应: 硝酸能与除金、铂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6mol/L)则生成NO.分别写出铜片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
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
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
ii.与非金属反应(C S P): 浓硝酸; 需要加热.写出有关方程式
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
2.硝酸的制法: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写出有关方程式
(2)工业制法:氨氧化法制硝酸:
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 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
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 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
尾气处理: 烧碱吸收氮的氧化物, 使其转化为有用的亚硝酸盐(有毒)即”工业盐”.
NO + NO2 + 2NaOH ==2NaNO2 + H2O
例3 一定量的铝铁合金与300 mL、2 mol/L HNO3完全反应生成3.36 L NO(标准状况)和三价铁盐、铝盐等。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NaOH溶液,使铝、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 )
A.150 mL
B.200 mL
C.450 mL
D.500 mL
例4 将7.0g的铜和银合金全部溶解在一定量的浓硝酸中,放出的混合气体和0.56L (标准状况)的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被吸收,则铜银合金中Cu的质量
是?
分析:(1)一定量的浓硝酸就不能确定还原产物一定是NO2,可能有NO,这样如果通过方程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

(2)反应的第一步是Cu和Ag将电子转移给HNO3生成对应的还原产物NOx,反应的第二步NOx又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这样NOx实际上又将从Cu和Ag那里得到的电子转移给了O2,这样就建立了金属与O2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
(3)设Cu为xg,则有(x/64)×2+(7.0-x)/108=(0.56/2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