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课程设计
机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常见机械模具的结构和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模具设计原理,独立完成简单的模具设计任务。
2. 学生能够使用CAD软件进行模具的绘制,具备一定的模具绘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模具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机械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模具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模具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设计基础2. 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模具设计中的绘图与建模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CA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3. 常见机械模具结构与特点:分析各类模具的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及设计要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见机械模具结构与设计4.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模具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模具设计实例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模具设计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模具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机械模具设计基本原理第二周:CAD软件应用第三周:常见机械模具结构与特点第四周:模具设计实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机械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
模具课程设计与范例
模具课程设计与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掌握模具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熟悉模具设计软件的操作。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模具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以及模具设计软件的操作。
具体安排如下:1.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介绍模具设计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模具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模具结构、模具材料、模具制造工艺等,以及模具设计的方法,如二维设计、三维设计等。
3.模具设计软件的操作:教授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模具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模具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模具设计的过程和实例。
4.实验设备:配置充足的计算机及CAD/CAM软件,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模具设计制造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制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制造工艺及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模具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模具制造。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
具体包括模具的分类与结构、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等。
教学内容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制造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课程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并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进行补充和拓展。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模具设计制造方面的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收集一些与模具设计制造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直观地展示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实验设备方面,将确保学生能够 access to modern equipment, such as CNC machines and 3D printers, so that they can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practical projects.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大学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冲压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冲压模具的设计流程,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参数。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冲压模具的初步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冲压模具的拆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程实践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对制造业的热爱。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冲压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制图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冲压模具概述- 冲压模具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冲压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2. 冲压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冲压模具工作原理及关键参数分析3. 冲压模具设计原则及流程-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及各阶段任务4. 冲压模具设计关键技术- 冲模结构设计及参数选择- 冲模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模具的导向、定位及固定方式5. 冲压模具分析与优化- 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模具分析与优化- 常见冲压模具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6. 冲压模具制造与工艺- 冲压模具的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模具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7. 冲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模具装配的工艺要求与方法- 模具调试及试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 冲压模具的维护与管理- 冲压模具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模具库存管理与使用记录教学大纲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按照以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授课。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各种模具零件的功能和设计要点。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模具设计的影响,包括熔融温度、模具温度、压力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冷却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注塑模具的设计与绘制。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注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对模具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强调团队合作、严谨细致、安全环保等职业素养。
3. 培养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具备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一定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注塑模具设计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工程能力的高素质模具设计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注塑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包括模具的分类、组成、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 模具分类与结构- 模具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2.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分析熔融温度、模具温度、压力等参数对注塑模具设计的影响,引用教材实例进行说明。
- 工艺参数对模具设计的影响- 参数优化方法及案例分析3. 注塑模具设计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冷却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 常用模具材料及特性-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与实施- 脱模机构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4. CAD/CAM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结合教材实例进行操作演示。
- 软件操作基础- 模具设计实例操作演示5. 注塑模具设计与优化: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教授优化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具课程设计实例文库
模具课程设计实例文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模具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模具的定义、分类、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掌握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熟悉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基本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模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介绍模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讲解模具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
3.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介绍模具的各个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结构。
4.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模具行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模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针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成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与模具相关的各类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具课程设计模型教案设计思路
模具课程设计模型教案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模具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模具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3. 学生能够掌握模具设计中的尺寸标注、工艺参数等关键知识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并正确设置模具参数。
2. 学生能够运用CAM软件对模具进行加工路径编程,并理解不同加工策略的适用场景。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模具的组装、调试和检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其在模具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到模具质量对产品性能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模具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项目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模具设计基本知识:包括模具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概述,第二节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要求。
2. 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类常见模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结构及原理,第一节 注塑模具结构及原理;第二节 冲压模具结构及原理。
3. 模具设计与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掌握模具零件的绘制、装配及工程图的生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设计CAD技术,第一节 模具零件的CAD设计;第二节 模具装配图的CAD设计。
模具专业学哪些课程设计
模具专业学哪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模具专业的基本课程设计,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和模具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模具制造和装配的基本工艺,掌握模具调试的基本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能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和装配的工艺过程,能够对模具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模具设计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模具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和模具调试四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模具设计: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模具材料选择等。
2.模具制造:讲解模具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模具加工方法、模具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质量控制等。
3.模具装配:介绍模具装配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包括模具零件的配合关系、模具装配工具的使用、模具装配质量检查等。
4.模具调试:讲解模具调试的基本技巧,包括模具调试的目的、模具调试方法、模具调试设备的使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模具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模具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模具设计类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模具设计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 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加工方法及其特点;4. 帮助学生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提高模具设计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编程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模具设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设计、环保生产的理念;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行业规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模具设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模具定义、分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使学生建立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设计概述2. 模具设计材料与加工方法:介绍常用模具材料、性能及其加工方法,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材料与加工3. 模具设计规范与标准:讲解模具设计中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规范设计意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设计规范与标准4. 模具设计CAD/CAM软件应用:教授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5.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模具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目的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目的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我国模具产业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模具的分类和特点、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模具设计流程以及模具制造技术。
1.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模具设计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模具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模具及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3.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阐述模具设计的原则,介绍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模具设计流程:详细讲解模具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参数优化、模具制造和调试等。
5.模具制造技术:介绍模具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焊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针对模具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模具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模具设计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模具设计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模具设计 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课程标准模具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模具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模具设计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设置。
模具设计课程应设置在机械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中,通常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学年。
课程学时一般为4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使其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具材料的选用、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评价。
模具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考核外,还可以采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模具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各高校在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充分重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记录内容
模具课程设计指导记录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模具的基本概念,掌握模具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学生掌握模具材料的选择方法,了解不同模具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具备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编程,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
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模具基础知识:介绍模具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模具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概述2. 模具设计原则与流程: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整体思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设计基础3. 模具材料及性能:分析各类模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帮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模具材料。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4. CAD/CAM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编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技术5. 模具加工工艺:介绍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模具制造过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作为机械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模具设计和制造是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介绍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二、课程目标1.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理解模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掌握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了解模具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4.进行实际模具设计和制造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三、课程内容1.模具设计基础:模具种类和用途、模具设计流程和方法、模具零件的设计等。
2.模具材料和工艺:模具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模具加工工艺、模具加工设备等。
3.模具制作技术:模具制造流程、模具装配调试、模具维护保养等。
4.实践操作: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操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通过讲授知识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组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程。
2.工具书:《模具设计手册》、《模具制造工艺》等。
3.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模具制造设备:车床、铣床、电火花加工机等。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课程论文。
具体考核方式如下:1.课堂考核:听课笔记、质疑与讨论。
2.实践考核:模具设计和制造操作和实验报告。
3.课程论文: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课程论文。
七、参考资料1.《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程》。
2.《模具设计手册》。
3.《模具制造工艺》。
4.《AutoCAD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5.《Solidworks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6.《模具制造手册》。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模具课程设计完整版
模具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具的基本知识,了解模具的制作流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模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掌握模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了解模具的制作流程和材料选择。
(4)熟悉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的基本操作。
(2)具备模具零件加工和装配的能力。
(3)能够运用模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树立学生团队合作和精益求精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的基本知识、模具设计、模具制作和模具应用四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模具的基本知识:介绍模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使学生了解模具的基本概念。
2.模具设计:讲解模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3.模具制作:介绍模具的制作流程和材料选择,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模具应用:分析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帮助学生了解模具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模具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模具相关概念。
2.讨论法:学生针对模具设计问题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模具案例,让学生了解模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4.实验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的模具零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模具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模具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模具课程设计
模具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模具是工业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都需要使用模具来制造各种零部件。
因此,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
三、教学内容1. 模具材料:介绍常见的模具材料及其特点,如钢材、铝合金等。
2. 模具结构与原理:讲解模具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开关模结构、冲压模结构等。
3. 模具设计方法:介绍常用的模具设计方法,如CAD/CAM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
4. 模具加工与检测:讲解常见的模具加工方法及其特点,如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等;同时介绍常用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标准。
5. 模具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中的模具应用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模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中的基本技能,如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等。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模具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中的模具应用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实际问题。
五、教材选用1.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作者:王春雷等,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模具CAD/CAM技术》(第三版),作者:李明等,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评估方法1.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检查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模具加工和检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情况,包括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1. 第1-2周:模具材料介绍。
2. 第3-4周:模具结构与原理讲解。
零基础模具课程设计
零基础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模具基本概念,掌握模具的分类及用途。
2. 学生能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图纸分析、工艺规划、模具结构设计等。
3. 学生能了解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明确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图纸绘制,具备基本的模具绘图能力。
2.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进行模具加工路径的设置,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模具设计与制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了解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职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零基础的学生,从模具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初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模具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模具的定义、作用、分类及用途,使学生了解模具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 模具概述2. 模具设计基本流程:讲解模具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图纸分析、工艺规划、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模具设计流程与要求3. 模具材料与性能:分析不同模具材料的性能特点,介绍模具材料的选择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完成简单模具图纸的绘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5. CAM软件应用:介绍CAM软件的基本功能,使学生了解模具加工路径的设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制造6. 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模具设计与制作项目,巩固所学知识。
成型加工模具课程设计
成型加工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成型加工模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成型加工模具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学生能掌握成型加工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模具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成型加工模具设计的能力;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模具设计方案;3. 学生能够根据模具设计方案,进行模具加工和装配;4.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成型加工模具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2. 学生认识到成型加工模具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劳动,珍惜成果;4.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但缺乏系统性的模具设计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成型加工模具基础知识:包括模具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模具概述》2. 成型加工模具设计原则与步骤:学习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设计的一般步骤;教材章节:第二章《模具设计基础》3. 模具材料的选择:了解不同模具材料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模具材料及热处理》4. 模具结构设计:学习模具各部分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模架、导向机构、推出机构等;教材章节:第四章《模具结构设计》5. 模具加工工艺:了解模具的加工方法,掌握常见的加工工艺;教材章节:第五章《模具加工工艺》6. CA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学习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模具设计;教材章节:第六章《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7.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模具设计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章节:第七章《模具设计实例》8. 实践操作:安排模具设计、加工和装配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章节:第八章《模具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分8个课时进行教学。
模具课程设计难点
模具课程设计难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模具的分类、作用和基本结构,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模具行业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具分类和作用、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首先,介绍模具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其次,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模具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模具设计完成后的验收工作。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具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使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方面,将提供《模具设计手册》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模具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电脑、模具设计软件和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方面,将布置模具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1)前言 (2)第一章:塑件工艺分析 (3)1.1塑件工艺性分析 (3)1.2塑件的材料分析 (5)1.3塑件的结构分析 (5)图1.3-1 模型图 (7)1.4脱模斜度 (7)第二章: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9)2.1确定型腔布置及数目 (9)2.2初选注塑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 (9)第三章模具设计 (10)3.1分型面的选择 (10)3.2浇注系统的设计 (12)3.2.1浇注系统的组成 (12)3.2.2浇注系统各部件设计 (12)3.2.3浇口的设计: (13)3.2.4排气系统的设计 (14)3.2.5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5)3.2.6脱模机构设计 (17)第四章:凸模、凹模、设计与计算 (20)4.1凸模、凹模、型芯设计与计算 (20)4.2校核计算 (22)第五章模具的工作原理 (24)5.1 凹凸模材料的选择 (24)5.2 模具工作原理: (24)第六章设计小结 (26)参考文献 (27)摘要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学科,不仅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注塑成型设备的革新、成型工艺的成熟而改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造型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等在注塑成型加工领域的渗透而快速发展。
本课题主要介绍的是塑料盆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
首先分析了塑料盆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选用材料、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能等,并选择相应的成型设备,注塑所需模架。
接着介绍了塑料盆的注塑模的分型面选择和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的设计。
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塑机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型腔,注塑机,浇注系统,脱模前言在现代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模具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模具工业作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之一,正推动着整个工业技术向前迈进!模具就是“高效益”,模具就是“现代化”之深刻含意,也正在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
当塑料品种入其成型加工设备被确定之后,塑料制品质量的优劣及生产效率的高低,模具因素约占80%。
由此可知,推动模具技术的进步应刻不容缓!塑料模具设计技术与制造水平,常标志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程度。
由此可知,塑料模具设计,对于产品质量与产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CAD/CAE已经从对产品性能的简单校核,逐步发展到用计算机对工程和产品进行性能、安全可靠性分析和优化,对产品未来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行为进行模拟,及早发现设计缺陷,并证实未来工程、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可用性与可靠性,CAD/CAE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章:塑件工艺分析1.1塑件工艺性分析塑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聚丙烯(PP)。
该塑件尺大,精度要求不高,要求表面平整,无收缩凹痕、颜色均匀一致等缺陷。
由图1.1PROE体积计算图可以计算出塑件体积约为389.17 cm3,最大质量为350.26g该塑件结构简单,无需抽芯机构。
如图下图所示图1-1 proe体积计算图图1-2 工程图1.2塑件的材料分析关于PP材料的介绍:全名 :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比重:0.9-0.91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0-2.5% 成型温度:160-220℃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
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沸水中煮。
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
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
PP 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
PP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鲜盒就是由PP材料制成。
成型特性: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PP的工艺特点PP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其一: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现较大的收缩率。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但高温下(270-300℃),长时间停留在炮筒中会有降解的可能。
因PP的粘度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形和凹陷。
模温宜控制在30-50℃范围内。
PP熔体能穿越很窄的模具缝隙而出现披锋。
PP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热较大),产品出模后比较烫。
PP料加工时不需干燥,PP的收缩率和结晶度比PE低1.3塑件的结构分析(1) 塑件形状结构合理,可以避免塑件的变形,也便于模塑。
(2) 塑件的尺寸小,脱模斜度稍小一点。
(3) 壁厚均匀,不易产生缩孔。
图1-3 壁厚检测图(4) 加工PP用螺杆式注塑机进行。
PP对缺口很敏感,成型时尖角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降低承受载荷的能力,在受力或冲击时易发生破裂,所以制品外型应尽量设计得平滑而有规则,尽量避免尖角。
塑件设有圆角过度,减少应力集中。
总之,塑件的工艺性优良。
图下图所示图1-4 模型图1.4脱模斜度由于我们做的熟料盆本身就有一定的斜度。
因此不需要在专门设定一定的拔模斜度。
拔模检测如下图图1-6拔模检测图第二章:注射机型号的确定2.1确定型腔布置及数目确定型腔的方法有:根据锁模力确定;根据最大注射量确定;根据塑件精度确定和经济性确定等。
根据设计说明书的设计要求、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及尺寸精度要求,本制品采用一模一腔。
2.2初选注塑成型机的型号和规格从实际注塑量应在额定注塑量的50%-80%之间考虑,初步选定用SZ-500/200(卧式)型注塑机。
SZ-500/200(卧式)型注塑机的主要技术规格如下表:第三章模具设计3.1分型面的选择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保证塑料制品能够脱模这是一个首要原则,因为我们设置分型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从型腔中脱出制品。
根据这个原则,分型面应首选在塑料制品最大的轮廓线上,最好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此平面与开模方向垂直。
分型的整个廓形应呈缩小趋势,不应有影响脱模的凹凸形状,以免影响脱模。
(2)使型腔深度最浅模具型腔深度的大小对模具结构与制造有如下三方面的影响:①目前模具型腔的加工多采用电火花成型加工,型腔越深加工时间越长,影响模具生产周期,同时增加生产成本。
②模具型腔深度影响着模具的厚度。
型腔越深,动、定模越厚。
一方面加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各种注射机对模具的最大厚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故型腔深度不宜过大。
③型腔深度越深,在相同起模斜度时,同一尺寸上下两端实际尺寸差值越大,如图2。
若要控制规定的尺寸公差,就要减小脱模斜度,而导致塑件脱模困难。
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使型腔深度最浅。
(3)使塑件外形美观,容易清理尽管塑料模具配合非常精密,但塑件脱模后,在分型面的位置都会留有一圈毛边,我们称之为飞边。
即使这些毛边脱模后立即割除,但仍会在塑件上留下痕迹,影响塑件外观,故分型面应避免设在塑件光滑表面上,如图3(4)尽量避免侧向抽芯塑料注射模具,应尽可能避免采用侧向抽芯,因为侧向抽芯模具结构复杂,并且直接影响塑件尺寸、配合的精度,且耗时耗财,制造成本显著增加,故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5)使分型面容易加工分型面精度是整个模具精度的重要部分,力求平面度和动、定模配合面的平行度在公差范围内。
因此,分型面应是平面且与脱模方向垂直,从而使加工精度得到保证。
如选择分型面是斜面或曲面,加工的难度增大,并且精度得不到保证,易造成溢料飞边现象。
(6)使侧向抽芯尽量短抽芯越短,斜抽移动的距离越短,一方面能减少动、定模的厚度,减少塑件尺寸误差;另一方面有利于脱模,保证塑件制品精度。
(7)有利于排气对中、小型塑件因型腔较小,空气量不多,可借助分型面的缝隙排气。
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有利于排气。
按此原则,分型面应设在注射时熔融塑料最后到达的位置,而且不把型腔封闭综上所述,选择注射模分型面影响的因素很多,总的要求是顺利脱模,保证塑件技术要求,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当选定一个分型面方案后,可能会存在某些缺点,再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其他措施弥补,以选择接近理想的分型面。
对于本塑件,A-A面为最佳第一分型面。
图3-1所示图3-1 分型面3.2浇注系统的设计3.2.1浇注系统的组成所谓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
其作用是使塑件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填到型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
因此,浇注系统十分重要。
而浇注系统一般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系统两类。
我们在这里选用普通浇注系统,它一般是由主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如图四所示:3.2.2浇注系统各部件设计A 、主流道设计:主流道是连接注射机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其主要设计点为:⑴ 主流道圆锥角α=2o ~6o ,对流动性差的塑件可取3 o ~6o ,内壁粗糙度为Ra0.63μm 。
⑵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 ,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⑶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 ,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
⑷对小型模具可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两个零件,然后配合固定在模板上。
主流道衬套与定模座板采用H7/m6过渡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99h H 间隙配合。
⑸主流道衬套一般选用T8、T10制造,热处理强度为52~56HRC 。
浇注系统如下图所示图3-2浇注系统3.2.3浇口的设计: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