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练习(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短文两篇练习答案
《答谢中书书》
1、默写(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2、解释加点的字(8分)
五色交辉
..(相交辉映)四时
..俱备(四季)
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能与.其奇者(参与,此指欣赏)
古来共谈
..以来(谢灵..(共同赞叹)自康乐
运)
3、翻译句子(12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叫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填空(16分)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陶弘景__,___南___朝人。他隐居句曲山中。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山中宰相_______”。(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文中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苏轼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
属“八大家”。(2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2分)
(1)盖/竹柏影也(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只是)
③怀民亦未寝.(睡觉)④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6、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6分)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7、此文共分三层:(6分)
①第一层,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地点及人物
②第二层,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③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8、贯穿全文线索的是月,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6分)
答: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
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
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
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0、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6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1、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6分)略
24、大道之行也答案
一、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略
二、翻译下列句子。略
三、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49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四、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答: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五、据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答:(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