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糖尿病指南版

糖尿病指南版
估算:糖尿病现患者9240万,糖尿病前期1.482亿!
二. 糖的代谢(来源和去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血糖的来和去
食物
胃肠道
血 糖
肝脏和肌肉储存的糖原 蛋白脂肪等 非糖物质 糖异生 糖原分解 合成糖原 消耗供能 转变为脂肪
运动exercis
药物drug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 监测monitor 缺一不可! 教育education
(一)糖尿病的患者教育
形式
大课堂式 小组式 个体化指导
目标
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包括: 糖尿病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危害最大、最有特殊性;
01
视网膜出血
02
硬性渗出 微血管瘤
静脉轻度纡曲,动脉变细,后极部可见多量的出血,微血管瘤及棉团样渗出。 静脉纡曲扩张,颞侧视网膜可见点状及火焰状出血,黄斑上方硬性渗出呈半环状排列,黄斑颞下,鼻下及下方可见黄白色片状的绵絮状渗出
五、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国际糖尿病联盟:糖尿病综合管理
饮食diet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中国糖尿病指南血糖控制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血糖控制标准

中国糖尿病指南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建议控制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会有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等“三多一少”症状。

根据临床的控制目标,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要进行系统治疗,主要包括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是因人而异的,应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获益、可行性、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对于少部分年龄较大且有明显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降低。

糖病的监测指标与阈值

糖病的监测指标与阈值

糖病的监测指标与阈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病的监测指标与阈值,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状况。

1. 餐前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前血糖是指进食8小时以上(通常是早上空腹)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最常用的监测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建议,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为3.9-5.5 mmol/L。

当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0 mmol/L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2小时PG)餐后血糖是指进食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IDF的建议,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控制在7.8 mmol/L以下,超过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长期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它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HbA1c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指标之一。

根据IDF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应控制在6.5%以下。

HbA1c水平在6.5-7.0%之间表示糖尿病控制良好,超过7.0%则表示糖尿病控制不佳。

4. 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变异系数是指反映血糖波动程度的指标,可以衡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稳定性。

CV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平均血糖)×100%。

根据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应控制在36%以下,超过36%则表示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稳定。

5. 峰值血糖(PGmax)峰值血糖是指进食后血糖水平的最高值,它对评估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非常重要。

根据IDF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餐后峰值血糖应控制在10.0 mmol/L以下。

总结:糖尿病的监测指标与阈值是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它们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年版

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年版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了解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临
床应用指南年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首先,指南详细介绍了血糖监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血糖监测适用于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

通过血
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指南也明确
了血糖监测的禁忌症,例如患者出现严重皮肤病变或血液病等情况时应禁
止进行血糖监测。

再次,指南提供了血糖监测的数据解读和结果评估的指导。

通过血糖
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并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
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指南详细介绍了血糖监测常见的参数和指标,如空腹
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及其理想范围和临床评估标准。

同时,指南还提供了常见血糖异常的处理建议,如高血糖、低血糖等。

最后,指南强调了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血糖监
测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糖尿病的进展和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指南还提供了相关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指导,如饮
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血糖美国标准2015

血糖美国标准2015

血糖美国标准2015血糖是人体内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美国作为世界上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对于血糖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发布的美国血糖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根据2015年的美国血糖标准,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70-100mg/dl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统计得出的,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情况。

如果空腹血糖水平超过100mg/dl,可能意味着患者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其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2015年的美国血糖标准也对其血糖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标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70-130mg/dl之间,餐后1-2小时的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不超过180mg/dl。

这些要求的制定是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

另外,2015年的美国血糖标准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根据标准,孕期妇女应在怀孕期间进行血糖筛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2015年的美国血糖标准还对于低血糖的定义和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低血糖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根据标准,低血糖的定义是血糖低于70mg/dl,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应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以提高血糖水平,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总的来说,2015年的美国血糖标准对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未来的血糖标准能够不断更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病患健康。

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

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

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药评中心2015-4-13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现就糖尿病药物治疗部分摘要如下。

一、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血糖、预期的运动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

3、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二、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治疗药物。

2、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应考虑行胰岛素治疗(可合用或者不合用口服药物)。

3、如果经非胰岛素的单一药物治疗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应增加另一种口服药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回肠和结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肽类激素,在调节葡萄糖稳态等其他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由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编码,与胰高糖素有50%的同源性,能促进50%~70%的餐后胰岛素的释放。

)4、药物治疗方案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考虑到疗效、价格、潜在副作用、体重影响、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患者自身意愿。

5、由于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均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三、对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临床医生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1、起始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是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

2、联合治疗(各种降糖药物比较见表1,2,3)治疗3个月HbA1c 仍未达标,可考虑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阻滞剂、SGLT 阻滞剂、GLP-1 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

如病人进食不规律或者晚餐后低血糖,可用格列奈类替代磺脲类。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病例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病例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病例分析[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情况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对近1年中本社区内科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的病例分析,描述了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一些特点及血糖监测水平低下的原因,同时结合我国糖尿病血糖监测指南,指出血糖监测的原则及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推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深入开展,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血糖监测5项内容。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加强糖尿病的有效管理,我国发布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据一项针对中国29个省份5950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未按照临床指南推荐要求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高达80%;甚至有33%的患者从未进行血糖监测,当血糖监测不到位时,血糖控制是较差的,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控,导致糖尿病防治状况差,并发症多,因此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不足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管理的障碍之一。

以下通过一个病例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特点。

1.病例介绍我在对近1年中在我院住院患者80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分析,其中年龄在45岁-80岁以下的患者40例,65岁-80岁以下的患者40例,其中控制血糖有的为单纯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有的为口服及胰岛素均使用者,病程均在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人数的情况如下表:以上说明这些患者虽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但未做到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对于血糖监测的原则、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不了解,平时也对血糖监测有一定恐惧心里,对血糖检查有抵触情绪。

这些患者平素随诊率极低,即使血糖异常,亦未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最全版)前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

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 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血糖监测的重视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

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的有效管理。

一、SMBGSMBG是最根本的评判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糊口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觉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糊口体式格局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进步治疗的有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局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主动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实时向医务工作者征询的手段,从而进步治疗的依从性。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XXX(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3]等机构公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构成局部,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举行SMBG。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确是一种“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全身性病变。

它对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而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也是医学界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题目。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的最常用诊断方法。

根据2009年中国糖尿病指南所示:空腹血糖≥7.0 mmol/L (126mg/dl) ,为糖尿病。

该标准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2、餐后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也是一种糖尿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 (200mg/dl),为糖尿病。

该标准主要是用于判断肠胃道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是鉴别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6.5% 为糖尿病。

该检查能客观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所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

二、糖尿病的治疗指南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指南:1、控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大量的甜食和高热量食品,合理控制饮食量,并且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营养丰富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

2、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身体代谢率,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带来了显著提升。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一些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及胰岛素等都已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但使用前应该谨慎,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也是越来越多医生所支持的治疗方法。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不同,所以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非常之大,而如何及时检测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了当前所有医生和学者不断探讨和学习的课题。

我们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自己和家人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病并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了准确诊断、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常规的糖尿病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空腹血糖(FPG)检测:患者于前一晚饭后8-10小时后空腹抽血,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FPG值大于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4.4-6.1 mmol/L为正常范围。

2. 餐后血糖(OGTT)检测: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75g葡萄糖溶液后经过2小时抽血,用于评估胰岛功能和诊断糖尿病。

OGTT 2小时血糖值超过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检测:随机抽血检测,无需空腹,用于急诊情况下的糖尿病筛查。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通过血液检测HbA1c水平,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水平大于或等于6.5%可诊断为糖尿病。

5. 尿常规检测:用于检测尿中糖分、蛋白质含量等异常,帮助了解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风险。

6. 血脂检测: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7. 肾功能检测: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检测: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性较高,甲状腺功能检测可帮助发现并及时干预甲状腺相关疾病。

这些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对于合理诊断糖尿病、评估疾病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以便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2015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2015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指南

推荐
1. 提供孕前咨询,向患者阐明严格控制血糖对于减少先天畸 形的重要性,强调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控制在 <7%。 2. 如果未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育龄期女性应避免使用可能 致畸的药物(ACE 抑制剂、他汀类等)。 3. 妊娠期糖尿病应首选饮食和运动治疗,然后按需加用药物。 4. 孕前罹患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应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进行一 次眼科检查,之后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监测。 5. 由于孕期红细胞的更新发生改变,降低了正常的 A1C 水 平,因此,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孕期糖化血红蛋白目 标应为 <6%。 6. 孕期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大多 数口服药物可通过胎盘或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
处理
原则:严格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
加强胎儿监护,防治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
健康教育 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治疗 合理的药物治疗 自我血糖监测
饮食控制的目的
通过平衡膳食,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 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满足妊娠、哺乳妇女代谢增加的需要。 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
随机对照试验支持二甲双胍和格列 本脲的有效性和短期安全性,但这 两种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尚无长期 安全性数据。 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管理 由于非胰岛素类药物缺乏长期安全 性数据,因此胰岛素是孕期糖尿病 的首选药物。 应根据孕期的生理特点不断调整胰 岛素剂量。
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按时定量进餐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适当锻炼,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
产后随访
产后6-8周复查75gOGTT;
正常者定期每2年检查一次血糖; 随访时发现糖耐量异常者应每年随访。 有资料表明:每年约1%~5%的糖耐量 异常者发展为显性糖尿病。 2-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一、更新要点1.血糖仪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和在医院内进行的即时检测,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2015年版指南中,对血糖仪提出了“准确性要求”和“精确性要求”。

新版指南为了与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现行行业标准中的名称统一,将2015年版指南中的“准确性”更改为“准确度”,“精确性”更改为“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与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保证血糖仪临床开展准确检测的基本要求。

新版指南采用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4月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WS/T 781‑2021),该行业标准对准确度的要求为,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 的检测结果差异在±0.83 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15% 的范围内。

对精密度的要求是,当血糖浓度<5.5 mmol/L 时,标准差<0.42 mmol/L;当血糖浓度≥5.5 mmol/L 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7.5%。

2.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频率:新版指南在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适用范围与2015 年版指南保持一致,但在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方案与频率的选择上与2015年版指南有所不同。

2015年版指南根据不同的降糖措施推荐了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而新版指南则强调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的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鉴于目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型日益增多,原来固定的监测方案已无法覆盖所有的治疗需求。

新版指南对于血糖监测方案的推荐仅给出原则性建议,提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监测方案。

总体原则是对于血糖控制较为稳定的患者,监测的间隔可以适当灵活。

糖病人血糖监测指南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确保准确性

糖病人血糖监测指南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确保准确性

糖病人血糖监测指南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确保准确性糖病人血糖监测指南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确保准确性在糖尿病管理中,血糖监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介绍糖病人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准确性。

一、血糖监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选择一款高质量、可靠的血糖监测仪器对于准确监测血糖至关重要。

在选择血糖监测仪器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精确度:血糖监测仪器的精确度是衡量其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应选择通过临床试验认证的产品,并且在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

2.方便性:血糖监测仪器应该易于使用,操作简单明了。

选择一款具有清晰的显示屏、简单的操作流程和容易更换试纸的仪器,能够方便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进行日常监测。

3.数据存储功能:一些血糖监测仪器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能够记录和追踪血糖变化的趋势。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1.洗手:在进行血糖监测前,应该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使用新的试纸:每次测量血糖前都应该使用新的试纸。

过期的试纸或者存放时间较长的试纸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准备血液采样:用消毒酒精擦拭手指,并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采血。

一般来说,建议使用无名指或中指进行采血,因为这些手指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好。

4.使用调节装置:血糖监测仪器可能配备了一个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刺痛感和取样量。

根据个人舒适度和试纸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调节装置。

5.采集血液:在指尖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的针头轻轻戳破皮肤。

然后,将试纸靠近血液滴下的位置,让试纸吸收足够的血液样本。

6.测量结果:根据血糖监测仪器的显示屏,等待所需时间后,读取并记录血糖值。

空腹血糖正常值标准(2015最新)

空腹血糖正常值标准(2015最新)

空腹血糖正常值标准(2015最新)不少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都很惊讶:每年都参加体检,为何糖尿病没有被及时查出来呢?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黄香德主任说:“我们了解目前常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这不容易反映出血糖的真实状态,容易漏诊早期糖尿病。

不少体检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进一步检测才能发现糖耐量异常,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值标准(2014最新)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以下是诊断糖尿病的几个情况:◆ 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 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健康近五成糖尿病患者易被漏诊由于常规体检测的都是空腹血糖,集体体检几乎都没有"餐后血糖"这一项,我们也常陷入“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安然无忧”的误区,这导致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易被漏诊。

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前期的两种情况界定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从正常血糖到糖尿病前期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由于毫无症状,不少人认为血糖轻微高于正常值并不需要跟进和控制,其实这样极有可能跌入糖尿病的“隐形陷阱”,成为“前期病人”。

从健康人发展成糖尿病患者,大都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退这个阶段。

糖尿病前期诊断具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称为IGT(糖耐量低减);◆ 二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称为IFG(空腹血糖受损);◆ 三是第一、二种IGT与IFG均存在。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临床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1)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2)动态血糖监测CGB;(3)糖化白蛋白GA 监测;(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等。

各个方法各有利弊、反映的时间窗也各不同。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据今已有4 年,随着信息更新、进步、完善,新的指南呼之欲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发布了最新版(2015 年版)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特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1. 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与ADA、IDF 和NICE 的推荐一致,新的指南建议所有患者进行SMBG。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SMBG 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 患者,SMBG 地位仍需研究。

2. 医院内血糖监测方法多通过POCT 完成以便可尽早处理,但需注意POCT 法止咳用于血糖监测而不可用于诊断。

院内需在血糖仪的精确度和抗干扰性、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操作规程及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3.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队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2-4 次空腹或餐后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 天。

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 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3. 具体监测方案见附录二。 (四)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 1. 血糖仪的准确性因素:通常所说的血糖仪的准确性 包含了两个方面:准确性和精确性。准确性是指血糖仪的 测量结果与实验室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确性 是指同一样本多次重复测量后的一致程度。目前,国际上 遵循的是 ISO15197-2013 的标准[14]。 准确性要求:患者同一部位血样血糖仪测试的全血结 果和生化仪测试的血浆结果之间的偏差应控制在如下范 围:至少 95%的测试结果满足,当血糖浓度<5.6 mmol/L 时, 应在±0.83 mmol/L 偏差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6 mmol/L 时, 应在±15%偏差范围内。99%的结果偏差在一致性网络误 差分析栅格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精 确 性 要 求 :血 糖 浓 度 <5.6 mmol/L 时 ,标 准 差 <0.42 mmol/L;血糖浓度≥5.6 mmol/L,变异系数(CV)<7.5%。 2. 干扰性因素: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仪检测技术均采 用生物酶法,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葡萄糖脱氢酶 (GDH)两种,而 GDH 还需联用不同辅酶,分别为吡咯喹啉 醌葡萄糖脱氢酶(PQQ-G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 脱氢酶(FAD-GDH)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 酶(NAD-GDH)三种。GOD 血糖仪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不受 其他糖类物质干扰,但易受氧气干扰。GDH 血糖仪无需氧 的参与,不受氧气干扰。FAD-GDH 和 NAD-GDH 原理的血
≥5 次/d
2~4 次/d
多次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应进行 SMBG 的时间点:正餐和点心前、偶尔餐后、睡
前、运动前、怀疑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至血糖恢复正常后、执行关键任务前(如驾
驶)
1~2 次注射:SMBG 结果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或自我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的临床应用
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 鉴别急性应激如外伤、感染及急性心脑血管事 件所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
▪ GA联合 HbA1c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糖的持续 时间
筛查糖尿病 GA与糖尿病并发症
GA检测的优势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的 糖尿病患者, HbA1c 测定常被低估,而此 时GA测定不受影响
睡前血糖 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夜间血糖 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 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 后宜监测血糖
POCT影响因素
血糖仪准确性因素 干扰因素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操作者技术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血糖仪准确性因素有证据显示,在中国成人中,HbA1c诊断 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4%
目前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够普遍,且检 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尚未列入糖尿 病诊断标准中
HbA1c检测的优势
无需空腹,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 较静脉血糖更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且
不受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HbA1c实验室检测方法正在开始标准化 一些非血糖因素影响HbA1c而引起的误差
少见,如血红蛋白病
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红蛋白更新速度
▪ 红细胞平均寿命↑ , HbA1c ↑ (脾切除后红细 胞清除率下降)
▪ 红细胞寿命↓ , HbA1c ↓ (溶血性贫血、尿毒 症)
维生素C、E,水杨酸、利巴韦林等,使 HbA1c ↓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红素血症,HbA1c ↑
准确性
▪ 血糖<5.6mmol/L,95%的结果在±0.83mmol/L 以内
▪ 血糖≥5.6mmol/L,95%的结果在±15%以内
精确性
▪ 血糖<5.6mmol/L,标准差<0.42mmol/L ▪ 血糖≥ 5.6mmol/L,变异系数<7.5%
POCT影响因素
血糖仪准确性因素 干扰因素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操作者技术因素
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白蛋白更新速度
▪ 血白蛋白更新加快,GA ↓
体脂含量
▪ BMI升高,GA ↓
甲状腺激素
▪ 甲亢,GA ↓ ▪ 甲减,GA ↑
GA检测的局限性
目前缺乏有关G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 样本、前瞻性研究,因此临床上对于长期 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GA的使用应该谨慎
GA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血糖仪采血:毛细血管全血 实验室检测:静脉血清或血浆 血浆校准的血糖仪(强生稳豪、罗氏卓越)
▪ 空腹:两者数值较接近 ▪ 餐后:血糖仪数值略高于实验室数值
全血校准的血糖仪
▪ 空腹:血糖仪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 ▪ 餐后:两者数值较接近
POCT影响因素
血糖仪准确性因素 干扰因素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操作者技术因素
干扰因素
血糖仪检测技术
▪ 葡萄糖氧化酶(GOD)强生稳豪系列 ▪ 葡萄糖脱氢酶(GDH)罗氏卓越系列
红细胞比容(HCT) 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

POCT影响因素
血糖仪准确性因素 干扰因素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操作者技术因素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的差异
反映实时血糖水平 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生活事件以及药
物对血糖的影响 发现低血糖
特别提醒
POCT方法只能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 不能用于诊断
诊断标准中的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血糖
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
时间
适用范围
餐前血糖 空腹血糖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 控制较好者)
餐后2h血糖 空腹血糖已控制良好,但HbA1c仍不达标;需了 解饮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者
已达 X 标
X
X
X
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 空腹 早餐
动态血糖监测(CGM)
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 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 技术
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 (288个血糖值),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
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分回顾性和实时两种
血糖控制指标
理想
空腹血糖
4-6
餐后2h血糖 8以下
HbA1c
6.5以下
操作者技术因素
操作不当 血量不足 局部挤压 更换试纸批号校正码未换 试纸保存不当
毛细血管血糖的局限性
采血部位循环差:休克、重度低血压、 DKA、重度脱水、水肿等情况下,不建议 使用
针刺采血引起患者不适感 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频率不足时,对于平均血糖、血糖波
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 监测过于频繁时,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情绪
血糖监测的意义
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为制订、调整降糖方案提供依据 反映降糖治疗效果
血糖监测方法有哪些?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白蛋白(GA) 动态血糖监测(CGM)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及医院内 床边快速血糖检测(POCT)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 的产物
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正常值:4%-6%
HbA1c的临床应用
2010年,ADA将HbA1c >6.5%纳入糖尿病 的诊断标准
由于HbA1c存在种族差异,中国人群HbA1c 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可能有别于国外标准
HbA1c的局限性
存在“延迟效应” 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 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糖化白蛋白(GA)
血中葡萄糖与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 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反映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目前缺乏公认的正常值
▪ 上海:10.8%-17.1% ▪ 北京:11.9%-16.9%
一般 8以下 10以下 7.5以下
欠佳 10以上 12以上 8.5以上
口服降糖药血糖监测方案
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 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
血糖(三餐前后和睡前)
多次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 空腹 早餐 午餐 午餐 晚餐 晚餐 睡前
监测
后前后前后
未达 X
X
X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