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脓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后方回声增强
引流后1周复查结果 病灶缩小:5.3×4.4cm
2.肝脓肿 —— 超声造影特点
动脉期:高增强,典型表现(蜂窝状增强,一过性周边增强征) 门脉期、延迟期:等增强或低增强 液化坏死部分三期均无增强
2. 肝脓肿 —— 治疗
内科治疗 脓肿引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及经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或部分肝切除术
3.4 鉴别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囊腺瘤
临床特点:中年女性多见,囊腺癌常伴有CA199,CEA增高 二维超声:单房或多房囊实性病灶;
囊壁、分隔厚薄不均; 内壁多不光滑; 有结节或乳头状软组织突入囊腔; 囊内有粘液,呈点状、团状不规则漂浮状回声。 血流信号:实性成分可见血流信号
4 小结
重视临床病史:症状,易感因素(男性、高龄、糖尿病等),既 往史
病例1.—— 常规超声
肝内见多个囊实性包块,部分融合成团,边界欠清, 左外叶另见一个低回声团,边界欠清
病例1.—— 超声造影
肝左外叶低回声团动脉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增强,肝内囊实性团块动 脉期周边呈环状增强,中央区无增强,门脉期及延迟相增强稍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
病例1.—— CT平扫+增强
2.肝脓肿 —— 超声诊断病例
男,55岁
肝右后叶非均质性团块,边界欠清,
发热、右上腹胀痛20天,体温达38.6℃ 点状弱回声及分隔,
白细胞升高
周边及分隔上见少许血流信号
2. 肝脓肿 —— 超声诊断病例
女,50岁 右腹疼痛伴发热7天,体温达38.9℃ 白细胞升高
肝右叶不均质团块,大小7.2×6.6cm 边界欠清,内多发液性暗区,
肝左叶多发团块状不均匀密度减低影,边缘欠清, 较大者大小约5.7×4.2×3.8cm,团块影内可见积气,增强边缘模糊强化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

临床上大多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为主要表现。

这个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

细菌性肝脓肿容易与临床上的其它疾病相混淆,导致诊断失误,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有化脓性疾病者,突然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疼痛伴叩压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者,应考虑细菌性肝脓肿。

如超声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

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体征有:重病容,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并有压痛或叩痛,如脓肿位于上方则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侧胸腔积液征,肝脓肿部位局部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甚或局部隆起。

化验可见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比例达90%左右,甚者出现左移。

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1/ 111、原发性肝癌 AFP 升高,B 型超声波、CT 检查可鉴别。

2、胆道感染胆囊肿大,Murphy 征阳性,B 型超声波可鉴别。

3、右膈下脓肿一般继发于腹腔内感染或腹部大手术后,全身症状不如肝脓肿严重,用力吸气可加剧肩部疼痛,X 线检查可见膈下有液气平,B 型超声波可鉴别。

类型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病史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症状病情急骤,全身脓毒症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可有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加,血液细菌培养可阳性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如无继发性细胞感染,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血清学阿米巴抗体检测阳性粪便检测无特殊表现部分患者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结肠溃疡面粘液或瓜取涂片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脓液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大多为棕褐色脓液,无臭味,镜检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诊断治断治疗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好转脓肿较小,常为多发性较大,多为单发,多见于肝右叶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治疗肝脓肿,首选天然苗药材【清肝排脓方】产简介品【主要成分】苦参、蒲公英、田基黄、一见喜等多味天然苗药材。

肝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肝脓肿中医诊疗方案

肝脓肿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肝脓肿病情严重,容易导致并发症,并且常常需要积极的治疗方案。

中医在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的中医诊断标准,以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肝脓肿的中医诊断标准肝脓肿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诊、脉诊等方法进行判断。

常见的中医诊断标准包括:1.脚气肿硬:患者的腹部出现肿胀、脚脚肿胀等症状,压之如硬,这是肝热蕴结的表现。

2.脉象滑数:肝脓肿患者脉象滑数,表现为脉搏快速有力,有时伴有跳动感。

3.舌质红:患者的舌苔偏黄或黄腻,舌质偏红或红绛,说明肝热的程度较高。

根据以上的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脓肿,并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祛热解毒方祛热解毒方主要适用于肝脓肿的早期,以及疾病初期病灶较小的患者。

具体方剂组成如下:•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清除体内的热毒。

•大黄:具有泻火的作用,可用于促进体内热毒的排出。

•生石膏:具有降火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炎症反应。

活血化瘀方活血化瘀方主要适用于肝脓肿的后期,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

具体方剂组成如下:•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破坏血栓和消除瘀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调节血液流动和抗血栓形成。

清热利湿方清热利湿方适用于肝脓肿并发湿热病症的患者,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具体方剂组成如下:•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消除体内的湿热。

•泽泻:具有利湿排脓的作用,可以帮助瘤脓排出。

•生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

注意事项在肝脓肿的中医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2.休息充足: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促进身体的恢复。

3.配合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肝脓肿通常需要辅助药物,患者应按医嘱规范使用药物。

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脓肿诊疗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一、感染来源、途径与病原(一)全身各部化脓性感染,尤其腹腔内感染,可通过下述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约22~52%细菌性肝脓肿来自胆道炎症,包括胆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其他原因所致胆管狭窄与阻塞等。

②门静脉:所有腹腔内、胃肠道的感染均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

过去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来源为化脓性阑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胆道感染所取代。

其他还有溃疡病、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动脉: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骨髓炎、痈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

这种途径约占细菌性肝脓肿的10%左右。

④邻近组织器官化脓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胆囊、右肾、溃疡病穿孔、胰腺、膈下脓肿等。

⑤其他尚有创伤、异物等所引起者,亦有来源不明者。

(二)脓液培养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多干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者为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其他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霉菌等均曾有报道。

混合感染多于单一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可多发或单发,以多发常见,但右肝远多左肝。

(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1)临床常见先有某些先驱化脓性感染,如胆道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继而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迅速肿大、白细胞增高,并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重者出现全身脓毒症状。

2)肝痛乃较有定位价值的症状,大多由于肝脏迅速肿大、肝包膜膨胀,故钝痛较多,呈持续性;但亦有表现为胀痛、灼痛、跳痛、甚或绞痛者;如脓肿刺激右膈可出现右肩、背痛。

3)发热常为驰张型中等偏高,多伴寒战出汗但亦有15%左右无发热。

多发性脓肿症状常明显重于单个脓肿。

4)重症病人可出现黄疸。

肝脓肿尚可穿破进入邻近腔隙导致胸腔或肺部感染、膈下脓肿、腹膜炎、盆腔脓肿等。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01
03
CT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较高,但存在辐射问题,需要 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04
CT诊断肝脓肿的典型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病灶,壁厚而 光滑,增强扫描时病灶呈环形强化。
MRI诊断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灶形 态,观察病灶内部的血流情况及组织成分变化

MRI诊断肝脓肿的准确率较高,但价格较贵,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04
肝脓肿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脓肿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 染。
抗炎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减轻 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穿刺引流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脓肿腔内,抽吸脓液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CT引导下穿刺引流
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脓肿腔内,抽吸脓液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及时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如口腔、呼吸道、肠道等部 位的感染,以防止细菌进入 血液和肝脏。
避免医源性感染
在医疗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 原则,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 生。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 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 期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 便早期发现肝脓肿。
护理方法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营 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02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严重
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脓肿病灶,但确诊需要结合血液培养
03
和临床病史。
肝功能衰竭
01
肝功能衰竭是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组 织广泛受损,导致肝脏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其影像学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与特征。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评估肝脓肿的大小、位置、数量和形态等特征。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肝脓肿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初级检查方法。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超声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脓肿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肝脓肿的性质,如单发或多发、大小、壁厚等。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三维图像和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CT扫描可以检测到肝脓肿的局部炎症反应和坏死区域,帮助医生确定肝脓肿的大小、形状和边界。

CT还能够评估肝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累及胆道系统或血管。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独特的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并能够观察到肝脓肿的内部结构、壁厚度和血供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

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肝脓肿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边界清晰或模糊。

具体特征如下:1. 形态:肝脓肿通常为单发,但也可以多发。

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2. 边界:肝脓肿的边界通常清晰或模糊,模糊边界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3. 内部结构:肝脓肿内部可见液体或半液体的坏死物质,有时还可以看到气体液平面。

4. 壁厚度:肝脓肿壁的厚度因人而异,可以薄如纸片,也可以较厚。

5. 血供:肝脓肿的血供通常较差,部分病例可见周边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肝脓肿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病变如肿瘤、囊肿等有时相似,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

肝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可以通过超声波、CT和MRI等方法进行。

超声波是常用的初级检查方法,CT和MRI则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壁厚度和血供等。

肝脓肿标本观察实训报告

肝脓肿标本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肝脓肿的病理特征,掌握肝脓肿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学生对肝脓肿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病理实验室四、实训材料肝脓肿标本、显微镜、切片机、切片、染色液等。

五、实训内容1. 肝脓肿标本的观察2. 肝脓肿的病理特征分析3. 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六、实训过程1. 肝脓肿标本的观察首先,将肝脓肿标本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然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常规制片步骤。

制片完成后,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肝脓肿的病理特征分析(1)组织结构改变肝脓肿标本的肉眼观察可见肝脏表面有明显的脓肿,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表面有脓液渗出。

显微镜下观察,肝脓肿中心区域可见大量脓液,脓液呈无色透明,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

脓肿周围肝组织可见炎症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等。

(2)细胞学改变肝脓肿标本中的细胞学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中性粒细胞:是肝脓肿中最常见的炎症细胞,主要位于脓肿中心区域,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粗,核仁不明显,胞质内含有大量中性颗粒。

2)淋巴细胞:位于脓肿周围肝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腻,核仁明显,胞质较少。

3)坏死细胞:肝脓肿中心区域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呈不规则形,核染色质模糊,核仁消失,胞质内含有脂滴、色素等。

3. 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脓肿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1)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右上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内有液性暗区,边界不清。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肝脓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细菌性肝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鉴别,主要依据病原菌培养结果。

2)阿米巴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鉴别,主要依据阿米巴原虫检查结果。

3)肝癌:与肝癌鉴别,主要依据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4、内囊分离(感染或损伤)征象:如内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双边征,如内囊完全分
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荷花征。偶尔完全分离脱落的内囊散开 呈飘带状阴影。


央囊变区无强化,与周围水肿带构成“牛眼征”。
MRI表现T1缩成边缘清楚较低信号,T2多呈高信号,又称“靶征”。
三、肝脓肿与肝囊肿
肝囊肿CT表现:肝内囊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液体密 度,囊壁菲薄而不易显示;对比增强无强化。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显示增厚、模糊,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囊肿壁可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5. 影像学表现(CT、MRI)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 • • •
膈下脓肿; 向胸腔穿破,发生胸腔积液、脓胸; 向腹腔穿破,发生急性腹膜炎; 胆管性肝脓肿穿破血管壁,引起胆道出血;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病人有较典型的全身感染病史,一般都有肝脏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像学检 查发现肝内厚壁囊性病灶,特别出现典型的“环征”和脓腔内的小气泡则可诊断, 一般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一.早期肝脓肿与肝癌鉴别: 早期肝脓肿因无脓肿壁形成,CT表现为边缘模糊片样低密度影,需要与部分肝癌 鉴别; 1、结合临床病史,肝脓肿有炎症反应,或抗炎治疗后复查脓肿有吸收;原发性
破坏后的增生反应。
3. 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影,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延时扫描时部分病灶呈等密 度,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特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

优选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精准识别

优选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精准识别

优选影像学诊断:肝脓肿的精准识别让我们了解一下肝脓肿的基本概念。

肝脓肿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乏力等症状。

根据病原体侵入的途径,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阿米巴性、真菌性等类型。

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最为常见。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安全、价廉等优点。

肝脓肿在超声上的表现为:肝脏内见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典型的肝脓肿超声图像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在显示脓肿壁、分隔及周围炎症程度方面略显不足。

二、CT检查CT检查在肝脓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表现为肝脏内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有时可见气泡征。

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脓肿壁、分隔及周围炎症。

在鉴别诊断方面,CT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CT检查费用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损伤。

三、MRI检查MRI检查在肝脓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脓肿壁、分隔及周围炎症。

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MRI还具有无辐射损伤的优点。

然而,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对患者及医生的要求较高。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超声、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炎症指标、病原体检测)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

肝脓肿的精准识别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应密切注意病灶的形态、边界、密度、增强特点等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让我们了解一下肝脓肿的基本概念。

肝脓肿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乏力等症状。

根据病原体侵入的途径,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阿米巴性、真菌性等类型。

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临床肝囊肿大小、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
肝囊肿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界限清晰,有包膜,包膜光整而且较薄,边缘位置还会呈高回声,可有侧壁回声失落征象,在囊肿后方回声还会增强。

较大的囊肿囊壁可增厚,回声增高,囊内可出现较细薄的强回声条带状分隔。

当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的时候,囊内可出现细小的点状回声,这些点状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位置。

彩色多普勒
肝囊肿内一般没有彩色血流信号,在大的囊肿囊壁上可以显示少量的点状、细条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多为静脉血流或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肝脓肿
在二维超声上多呈低回声团块状,里面液化的脓液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囊壁是比较厚的,周围有稍高回声的炎性反应圈。

肝包虫病
一般有疫区接触史,声像图上可表现为囊性病灶,但可呈囊中囊或葡萄串征等表现,囊壁较厚可呈双层改变。

肝内血管
囊肿切面都是圆形或类圆形。

而肝内血管横截面是个圆形,一旦探头旋转90度,就可以看到拉长血管壁,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切面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肝脓肿

肝脓肿

原发性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AFP) 是诊断HCC的重要指标和特异性最 强的肿瘤标记物。
影像表现:
CT: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但是持续时间短,呈现“快 进快出”的特点,一般不会出现持续强化及病灶缩小。 MR: 肝癌边缘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常低于 周围肝实质,而脓肿由于炎性反应,扩散通常不受限, ADC值较高。
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
钟慧琼
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2012年于我院诊断为右乳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 术”。 术后病理提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见个别癌栓,淋巴结(-), FLSH her-2(+)。 化疗14疗程后出院,出院后门诊内分泌治疗。
2015年患者因右肝新发占位入院。 外院PET-CT诊断:肝右叶后下低密度灶,考虑肝血管瘤,未排除转移 瘤。 我院超声: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质待查,考虑MET。 我院上腹部CT增强:肝S5、S6交界处占位,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
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
临床表现: 左肝多见,多位单发,常在主病灶周围形成小卫星灶。
影像表现: ①肝内胆管扩张; ②肝包膜凹陷征, 肝叶萎缩; ③瘤周卫星灶; ④病变周围轻度异常灌注; ⑤肿瘤侵犯征象:胆囊受侵; 腹腔及腹后淋巴结肿大;门 静脉主干或分支受侵变细。
比较:
ICC:多见于老年女性,病变远端多伴肝内胆管扩张, 动态增强常表现为片絮状的延迟强化。
ICC:环状强化多较小且边缘强化相对不规则,间隔 为正常肝组织,常较粗大。 肝脓肿:间隔多以中心呈放射状、车辐状,周围的低 密度灶融合成团片状。 ICC:中心密度没有肝脓肿密度低, 无肿块缩小征, 周 围异常灌注征象少见
ICC:A.动脉期增强扫描,病变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无强化;B.延迟期扫描, 病变强化范围增大,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并见肝包膜凹陷征。

肝脓肿诊断标准

肝脓肿诊断标准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肝部感染性疾病。

以下是肝脓肿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恶寒、右上腹疼痛及压痛。

血象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左移及核左移,C-反应蛋白升高,肝功能异常。

2.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可靠地诊断肝脓肿。

发现肝内囊性病变区,病变区界限清晰,周围有炎性水肿和胸膜反应等影像学特征。

3. 细菌培养:外科治疗时应采取刮片和穿刺液做革兰氏染色、培养及药敏试验,能从肝脓肿液体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立病原体,明确抗生素治疗方案。

4. 肝功能检测:对待疗效的评价及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需要经常进行肝功能检测。

诊断肝脓肿时必须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培养等多种方法,以便能早期发现并明确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肝脓肿,应该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肝脓肿

肝脓肿

第 叁 章 节
影像学表现
脓肿前期(炎症期):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
影像学表现 ( 超 声 )
坏死早期: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
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类似 实质的不均质回声。
肝脓肿成熟或液化期:可出现典型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
影像学下介入治疗
① 穿刺抽脓对大部分直径3 ~ 5 cm、液化充分的肝脓肿疗效良好。直径超过5 cm的肝脓肿,单次穿刺抽脓不易抽净脓 腔内较多且不断生成的液化坏死物。为清除坏死物,建议穿刺置管引流,并且可对脓腔持续冲洗。 ② 早期干预:如直径超过5 cm且持续时间超过 7 d,年龄超过 55 岁,影像学证实左右肝叶受累。 ③ 穿刺或置管引流指征:(1)药物治疗无效或体温持续升高的肝脓肿; (2) 脓肿壁形成且脓肿液化趋于成熟的肝脓肿;
中间层:坏死区域周围为纤维肉芽组织。
中心: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 形成的半液体残渣。
: 气体
第 贰 章 节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寒战和高热: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
发热多呈驰张形,体温多波动在38~40°C之间,寒热 交替,伴大量出汗,可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消化道症状: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
脓腔: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壁略低信号;强化方式同CT。
肝右前叶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叶前上段内 有一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楚, 轮廓光滑, 在T2WI(A、B)、T2-Trufi 序列(E、F)上呈不均匀高、 等信号,
T1WI(C、D)呈略低信号;
E
F
第 肆 章 节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精品
临床表现
症状:
1. 寒颤和高热:是最常见症状。体温可高达40°。
2. 肝区疼痛: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3. 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少数可有 腹泻、腹胀等。
体征:
• 肝区压痛和肝肿大最常见。
• 右下胸部和肝区叩击痛。
• 右上腹肌紧张或上腹部腹膜刺激征。
• 严重可出现黄疸。
精品
3. 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影,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延时扫描时部分病灶呈等密 度,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精品
特殊表现
肝脓肿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而病灶周围片状或楔形一过性强化,反应了脓 肿周围肝组织炎性充血,局部灌注增多,此征象为肝脓肿在动脉期的重要征象。增强后部分病 灶较平扫缩小,或不能明显显示,病灶缩小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 的炎性反应。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5. 影像学表现(CT、MRI)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精品
• 膈下脓肿; • 向胸腔穿破,发生胸腔积液、脓胸; • 向腹腔穿破,发生急性腹膜炎; • 胆管性肝脓肿穿破血管壁,引起胆道出血;
精品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精品
精品
三、肝脓肿与肝囊肿 肝囊肿CT表现:肝内囊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液体密 度,囊壁菲薄而不易显示;对比增强无强化。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显示增厚、模糊,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囊肿壁可 有轻度强化,有时与脓肿很难鉴别,需结合临床。
5. 影像学表现(CT、MR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诊断方法: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

X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

肝左叶的脓肿可见胃被推移的征象。

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对直径大于2公分的脓肿可以检出。

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

大小和数目。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在脓肿部位显示一无血管区。

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

阳性的穿刺结果,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鉴别诊断:1.阿米巴性肝脓肿见表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病史继发于胆道感染或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后病程病情急骤严重,全身脓毒血症状明显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可高达90%。

有时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白细胞计数可增加,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部分病人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穿刺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大多为棕褐色脓液,镜检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诊断性治疗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好转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后。

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等和局部体征常不如肝脓肿严重但右肩部牵涉性痛较著,深吸气时尤重。

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气液面出现,右侧横膈升高,膈肌运动受限。

3.肝癌:与脓肿相比,病程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

肝呈进行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显示压痛。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超声波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但当肝癌并发高热或癌块坏死合并感染时,可导致误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