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和习惯。文章从教师的引导入手,谈谈如何确立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导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自己的事,学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可见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主体的历练过程,舍此别无它途。但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绝非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弱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过程更迫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读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了阅读能力,不但使个人掌握了一种汲取知识的工具,更能使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心应手。同时阅读是人的精神需要,它不但能使自己知识丰富,精神充实,而且会使自己的灵魂变得高尚起来。阅读《峨眉道上》,使我们感受并学习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长城》,又使我们感受到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和书交朋友,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2、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阅读。通过表演、汇报、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使阅读变

成自己的内在需求。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我和学生分别扮演少爷和闰土,进行看瓜刺猹一段的表演,“闰土”讲得绘声绘色,“少爷”听得胆战心惊,学生绕有兴趣。课尾我让学生猜想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再见面时的情形。结果课后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设法借书阅读了《故乡》一文,毫无疑问,我的引导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启发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读

1、初读阶段教师的引导

初读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圈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生疑并积极质疑,以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为例,初读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课文写了发生在阮恒和小女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②故事发生过程中,你有些什么疑点?不少学生问阮恒在输血过程中为什么开始一动不动,后来却不断地哭泣,又竭力制止哭泣?为什么医生安慰了他,就不哭泣了?这些问题涉及文章中心,真正说明学生是用心在读。

2、精读阶段教师的引导

精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或读写训练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领悟。还是以《她是我的朋友》为例,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通过存疑,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从书上自寻答案,讨论自决,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认识到阮恒是在认为自己就要死了,心里很紧张害怕的情况下为小女孩献血的,竭力制止抽泣正是怕医生不让自己给女孩输血。阮恒忠于友

谊、舍己为人的品质已深深映入同学的脑海中。

3、积累运用阶段教师的引导

结合课后思考或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使思维活动进一步深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善用比较是引导学生深入读的有效手段,从语文课本中,从学习日常语言中找出一些实例,引导从词语、结构等方面比较表达上的异同,比较多了,就能深入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引人注意的是成熟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很,看着非常舒服。要求学生用书上第三第四两句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揣摩、想象,体会到书上的描写不但写出了叶子的绿、长势,更写出了叶子的动态美,描写具体而正确。学生从比较中感受了语言,并能积极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认真读

习惯是提高效率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变得持久,变得自觉,阅读的习惯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读书时一丝不苟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不受干扰,不读错,不多读不少读,字字入目。②熟读精思,质疑问难的习惯,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学会在有疑时、更要在无疑处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有的同学阅读《峨眉道上》时问“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等较有深度的问题。③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笔不离手,圈画、批注、摘录、手脑并用,加深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学生“执笔读书”已形成习

惯。“不怕书涂涂改改,就怕书光洁如新”已深入人心。④精读、速读、默读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究效率,提高阅读速度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当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养成的,要靠学生在长期语文的实践中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教师的责任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更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边读边练,知行统一,持之以恒,才能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读

读书的方法是“读破万卷书”的阅读工具,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就如同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法,对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不同题材的文章,对精读、略读的文章区别对待、训练,形成系列阅读方法,扎根脑内,熟练运用。如课外阅读写人类文章,我一般要求学生运用以下阅读方法:①分析题目。写了什么人?有什么特点?是通过什么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②初读感知,标节次,读准字音,解释字词,质疑加标注等。③精读自悟。寻找问题答案,或存疑提问。④巩固积累。圈画佳词妙句,背诵摘抄精彩段落,或记下一些阅读中受到的启发等。

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法拓展课文阅读,而学生课外阅读面广量大,正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教师的引导才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他们的身心才会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学周刊,2012,(35):148.

[2]许必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42.

[3]郭香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