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合集下载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

放射防护制度与工作制度一、放射防护制度1. 放射防护的目标和原则放射防护制度的目标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免受放射性危害,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

放射防护原则包括:正当化、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2. 放射防护用品放射防护用品包括铅帽、铅围脖、铅眼镜和铅衣等。

工作人员每人发放一套个人防护用品,受检者防护用品每个机房准备一套。

3. 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穿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机房工作。

对受检者非照射部位,要配合医务人员穿戴铅防护用具。

4. 特殊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儿童、孕妇在受检时,应尽量避免X射线的照射。

如果必须进行检查时,必须下腹部盖上铅衣,防止性腺和胎儿接收过量的射线。

5. 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放射科备有铅防护用品,患者可以无条件提出使用。

使用这些铅防护用品,能有效地保护胎儿、性腺、甲状腺和眼睛。

6. 放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

二、放射科工作制度1. 辐射安全责任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 线辐射防护工作。

2. 放射防护原则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确保辐射安全。

3. 放射诊断人员的资质要求放射诊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

4. 辐射防护设施和要求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治疗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

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查防护用品。

5. 受检者的告知和保护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 辐射事故的处理放射科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三、总结放射防护制度和工作制度是放射科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放射诊疗设备具有辐射的特性,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必须确保设备的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并对工作场所进行有效的防护。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该制度的要点展开讨论。

二、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1.设备性能指标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放射诊疗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性能指标标准,确保设备在辐射安全性、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2.设备性能检测方法:制定一套科学、客观、准确的设备性能检测方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3.检测频率和标准: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性能变化情况,制定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的频率,同时确保检测标准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符合。

三、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1.辐射防护措施评价:对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包括辐射屏蔽设备的布局、辐射防护材料的使用等,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2.辐射剂量监测: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

3.工作场所布局评估:评估工作场所的布局是否符合防护要求,包括设备的摆放位置、使用区域的划定等,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剂量合理分布。

四、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设备性能检测和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的结果,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和监控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防护效果。

2.制定评价标准与流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确保评价过程科学、准确和可操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和优化的依据。

3.建立档案和监管制度:将设备性能检测和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的结果和评价报告归档,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定期进行评价和监测。

五、结论建立一个完善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对于确保放射医学工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需要科学制定设备性能检测和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最终实现评价制度的有效运行和监管。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一、放射科防护管理制度(一)放射科工作制度1. 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放射诊疗活动,不得违反操作规程,不得出具虚假的检查、诊断报告。

3. 加强安全防护与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放射诊疗人员和受检者的医疗照射剂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5. 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

6. 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原则,对有诊断参考价值的X射线胸透检查应当尽量采用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

(二)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 放射科安装、维修或更新X线机、CT、DR设备,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2. 定期进行放射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的防护检测和检查。

3. 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 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5. 配备受检者防护用品,对不遵守防护规定者,不得进行放射检查。

6.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佩戴个人剂量监测牌,并按时送检。

7. 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放射科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每日工作前检查设备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3.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4.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性能测试,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放射科岗位职责(一)放射科主任职责1. 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 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2024年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

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

”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___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放射科防护规章制度

放射科防护规章制度

放射科防护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确保放射科工作环境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工作责任1. 放射科主任负责全面负责放射科的放射防护工作。

2. 放射科主任应定期组织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确保其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3. 放射科主任应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和监测设备,确保放射科工作环境安全。

三、人员管理1.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2.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放射防护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四、设备管理1. 放射科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放射科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辐射安全。

3. 放射科设备存储应符合要求,避免辐射污染。

五、放射安全措施1.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2.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使用辐射剂量计监测个人辐射剂量。

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遵循辐射安全操作规程,规避辐射危害。

六、事故处理1. 放射科出现事故时,应立即通知放射科主任,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放射科主任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

七、违规处罚1. 对于违反放射防护规定的工作人员,放射科主任应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2. 对于严重侵害患者和他人利益的行为,放射科主任应报告有关部门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八、其他规定1.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2. 本规章制度如有变动,应及时修订并通知相关人员。

以上为放射科防护规章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务必严格遵守,确保放射科工作环境安全,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

6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及评价制度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包括X射线机、CT机、核素显像仪等。

二、性能检测1.X射线机(1)输出剂量精度:根据放射诊疗所需的不同部位和检查要求,对X射线机的输出剂量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医疗质量控制要求。

(2)成像质量:对X射线机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清晰度、分辨率等指标。

(3)辐射束的准直性:检测X射线机辐射束的准直性,确保X射线辐射范围准确。

2.CT机(1)剂量监测:对CT机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辐射剂量符合医疗安全标准。

(2)图像质量:评估CT机的图像质量,包括空间分辨率、对比度等指标。

3.核素显像仪(1)显像质量:对核素显像仪的显像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成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满足诊断要求。

(2)辐射剂量监测:监测核素显像仪产生的辐射剂量,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工作场所防护效果检测1.辐射监测(1)工作场所辐射监测: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2)个人辐射监测:对医护人员进行个人辐射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2.防护设施检查(1)防护墙体检测:检查防护墙体的防护效果,确保其对辐射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2)防护门窗检查:检查防护门窗的封闭性和屏蔽效果,确保辐射不会外泄。

(3)防护服装检查:检查医疗人员的防护服装是否完好,确保其在接受辐射时能够有效保护身体。

四、评价标准1.放射诊疗设备性能评价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X射线机、CT机、核素显像仪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医疗诊疗要求。

2.工作场所防护效果评价标准:根据《医用辐射卫生防护规定》,对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法定要求,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五、质量管理1.定期检测:对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效果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使用。

2.记录管理:建立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随时查阅和追踪。

《辐射安全防护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

《辐射安全防护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

《辐射安全防护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一、为了认真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加强对我厂辐射安全防护状况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厂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加强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并定期对本厂辐射防护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本厂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对直接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四、对从事辐射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于不能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五、每年由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对本年度辐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限期整改,落实到人。

六、对每年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的评估结果,应做到记录真实,结果准确,并及时建立评估报告档案。

七、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制度的落实,辐射工作人员也应严格遵守。

中国船舶重工xxx厂xx年六月第二篇:辐射安全防护自行检查和评估制度一、为了认真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加强对我公司辐射安全防护状况的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公司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加强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管理,并定期对本公司辐射防护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本公司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应当对直接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四、对从事辐射的工作人员应当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于不能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五、每年由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对本年度辐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并限期整改,落实到人。

六、对每年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的评估结果,应做到记录真实,结果准确,并及时建立评估报告档案。

七、本公司辐射防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制度的落实,辐射工作人员也应严格遵守。

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检测制度

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检测制度

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检测制度为确保放射工作场所和设备安全可靠,保护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健康,建立和完善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检测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放射工作场所和设备检测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制度目的和依据1.目的:确保从业人员和公众在放射工作相关场所和设备周围的安全,防止放射性危害的发生,维护公共安全和健康。

二、适用范围三、检测内容1.放射工作场所检测内容:(1)放射性物质浓度监测;(2)辐射防护设备和安全装置的检测;(3)暴露剂量测定;(4)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5)水中和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监测等。

2.放射设备检测内容:(1)辐射源的校准;(2)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辐射泄漏的检测;(3)辐射防护设备的检测;(4)辐射设备的定期维护等。

四、检测程序1.放射工作场所检测程序:(1)聘请专业的放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场所检测;(2)提供相关场所和设备信息;(3)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和采样;(4)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5)上报检测报告并进行处理和整改。

2.放射设备检测程序:(1)检测机构根据设备类型制定检测方案;(2)进行辐射源和设备的校准和检测;(3)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4)上报检测报告并进行处理和整改。

五、检测频率1.放射工作场所检测频率:(1)初次检测:新建放射工作场所或设备投入使用前进行检测;(2)定期检测:每年进行一次;(3)临时性检测:有条件发生辐射泄漏事故、设备异常等情况下进行。

2.放射设备检测频率:(1)初次检测:设备投入使用前进行检测;(2)定期检测:每3年进行一次;(3)事故性检测:发生事故、设备异常等情况下进行。

六、检测报告和整改1.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评价意见等,并由相关单位进行审查。

2.整改措施:检测报告中如有不合格项,被检单位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告检测机构进行复检。

七、监督和处罚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定期抽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检测机构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检测机构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检测机构放射防护规章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辐射防护,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确保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检测机构内所有从事放射性物质应用、检测和辐射源控制的人员,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和设施。

三、辐射防护管理1.设立专门的放射防护管理岗位,负责制订、实施和监督放射防护措施。

2.对从事放射性物质应用和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建立辐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工作场所和人员接触的辐射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制定应急预案,对辐射事故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四、个人防护1.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和用品,如防护服、面具、手套等,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2.规定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并定时检查其完好性,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防护用品。

3.禁止将辐射性物质带出工作场所,避免对外界环境和人群造成辐射污染。

五、设备管理1.定期对辐射源和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记录每次辐射源的使用情况和剂量,做好设备的追溯管理。

3.对设备进行辐射防护设计和安全评估,确保设备布局合理、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六、放射废物处理1.建立废物分类和储存制度,对辐射废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

2.选择合格的废物处理单位,委托其进行辐射废物的处理和清理,确保废物能够被安全处置。

3.建立废物处理记录,对废物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载,做到追溯管理,保障废物处理的透明和安全。

七、监督检查1.定期组织例行的辐射防护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使用。

2.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辐射剂量监测,确保其接触辐射的剂量在控制范围内。

3.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外部机构对辐射防护管理的评估和审查。

八、违规行为处理对违反本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理和行政处罚措施。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4篇)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4篇)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医疗影像检查和治疗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应用。

由于放射科工作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质量控制1. 质量目标和指标(1)影像质量目标:针对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制定相应的影像质量目标,确保影像清晰、准确。

(2)质量指标:包括射线输出量、曝光剂量、图像分辨率、噪声等指标,以及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相关参数。

2. 设备质量控制(1)设备定期检修:按照规定的检修周期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校准和调试: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输出量和曝光剂量满足要求。

(3)设备评估: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包括图像质量评价、分辨率测试、噪声测试等,确保设备性能满足要求。

3. 操作质量控制(1)操作规范:建立放射科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流程、曝光参数调整、患者位置等,确保每一步操作规范执行。

(2)影像评价:定期对放射科影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定期对医学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图像分辨率、噪声等参数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安全防护管理1.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1)放射性物质购置和使用审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放射性物质的购置和使用审批手续,确保合法、规范使用。

(2)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保管:建立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保管制度,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存放。

(3)放射性物质的追踪和核算: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追踪和核算,确保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量和余量准确。

2. 辐射防护(1)个人防护装备:为医务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铅衣、护目镜、手套等,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放射源防护:建立放射源防护措施,包括设备防护装置、防护墙体、辐射区域标识等,确保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3)辐射剂量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定期检查个人辐射剂量,确保不超过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安全限值。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与评价

(4)控制污染 ①污染的限制 操作放射性物质难免发生污染,因此要把它 们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与办公室、休息室、资料 室、仓库等非放射性房间分开。即采取三区制原 则(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各区内 的使用物品不能互相换用。 放射性核素的分装和制备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尤其是使用气态放射性核 素133Xe,85Kr和具有挥发性的131I时。 Xe, Kr和具有挥发性的 已被污染或疑被污染的用具要专门收集,单 独保存在指定的地方。
各类表面污染的导出限值Bqcm 各类表面污染的导出限值Bqcm-2
表面类别
核素的毒性权重系数分 类 A B 300 30 30 C 3000 300 300
控制区表面和装置表面 监督区和非限制区表面个人被服、 医院床单等 身体表面
30 3 3
(三)核医学中患者的防护 1.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防护 1.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防护 (1)临床医生和核医学医生的职责 (2)放射性药物的选择及检查程序监督 选择放射性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特性,选择能使患者受到的吸 收剂量和其他危险性最小,而又能给出所 需的诊断信息的放射性药物。 (3)减少患者的吸收剂量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就能明显减 少放射性药物所致的吸收剂量。
③哺乳妇女 对哺乳妇女当给予放射性药物时,放 射性核素可能分泌到乳汁中,导致人乳哺 育婴儿受照。因此应当在婴儿受照射危险 和母亲的疾病得到诊治所受利益之间作出 权衡考虑是否确实需要做核医学检查或把 这种检查推迟。 ④患者家属 由于大多数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 半衰期都比较短,所以他们受到的辐射照 射剂量通常是比较小的。患者家属只要在 用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减少与患者的密 切接触,可以避免这种照射。
(2)内照射危害来源 内照射来源于直接摄入和由于污染引 起的间接摄入的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性核素操作 时,尽管十分小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使 放射性液体洒落、气体泄漏造成工作台面、 地面、设备表面的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 一般发生在放射性核素的开瓶、分装、给 药、注射和制作敷贴器等过程。特别是对 于具有挥发性的131I,在隔离不完备的情况 下操作,容易污染空气,继而被吸附于固 体表面上,造成表面污染。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5篇)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5篇)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为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院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

2.辐射装置在使用前必须取得环保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评价报告;使用过程中由省疾控中心每年进行监测。

3.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4.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直接接触射线时需按标准穿着防护用品。

5.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辐射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的异常照射事件的发生。

6.放射工作场所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7.辐射装置使用科室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护监测规范。

按照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照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8.发生辐射事故时,应按照《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报告医教部和相关院领导。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2)是指对辐射工作环境、辐射源和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主要目的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确保辐射活动的安全进行。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辐射工作环境监测:对辐射工作场所中辐射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辐射源的状态,确保辐射水平和辐射源状态符合安全标准。

2. 辐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辐射源的购买、使用、储存和处置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辐射源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控制。

3. 个人剂量监测:对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其受到的辐射剂量,确保其不超过安全限值。

4. 辐射防护设备和工作措施:提供必要的辐射防护设备和工具,如防护服、护目镜等,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如限制工作时间、保持安全距离等,确保人员在辐射工作中的安全。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5篇)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5篇)

放射诊疗单位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制度一、本单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放射诊疗影像质量控制:1、人的因素:要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定期培训,提高影像诊断操作技能。

2、定期检查检测设备的运转程度、性能的情况。

3、各种材料的选择要严把质量关(包括对____线检查所选用的各种材料、胶片、显、定影液、造影剂的类型及厂家)。

4、根据摄影位置的不同选用最优的摄影方法。

5、暴光条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等进行选择,但要以高TV、低MV、短时间及使用最优滤线器为原则。

6、工作环境的质量控制、气候、地理位置、水的质量。

二、本单位的安全防护制度如下:1、医用诊断____线机属于射线装置,使用不当具有一定危险性,操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使用机器。

2、医用诊断____线机应由专人操作,操作前须参加本市专业机构举办的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操作,未取得上岗证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机器。

3、为使医用诊断____射线机拍摄准确清晰,操作人员应学习并掌握人体相关部位解剖结构,了解不同部位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投射角度加以避免。

4、操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采用临床诊断方法确诊的受检者尽量避免采用放射诊断,以减少射线摄入量。

5、保证门灯连锁运行正常,机房曝光前必须关闭机房门并开亮工作指示灯,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候诊人员必须在候诊处依次候诊。

6、操作人员进机房前须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每三个月送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部门进行检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7、医用诊断____射线机拍摄前应向受检者做简要的交代,使其了解基本的辐射防护常识并取得其配合,对不适宜做放射诊断的受检者应做相应调整。

8、掌握并熟悉本医用诊断____射线机操作程序和意外情况的处理,使用前应在机器完成相关程序的正常自检后才能让受检者进入机房。

9、医用诊断____射线机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撤离受检者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维修人员进行检查。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3篇)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3篇)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针对放射诊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放射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放射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2. 法制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进行,不得违法操作。

3. 科学性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应积极应用最新的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

4. 知情权原则:患者和其监护人有权了解和选择所进行的放射诊疗项目,并在事先被充分告知相关信息。

5. 质量管理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二、放射诊疗管理的组织架构1. 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放射诊疗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放射诊疗工作和提出改进建议。

2. 放射诊疗科:负责具体的放射诊疗工作,包括影像学、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子科室,需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备。

3. 质控科:负责放射诊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质量控制以及相关培训等。

三、放射诊疗管理的工作流程1. 临床申请:患者或医生提出放射诊疗检查或治疗的申请,需填写申请单,并提供相应的临床资料。

2. 检查或治疗安排:放射诊疗科根据临床需要,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或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3. 检查或治疗执行: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或治疗工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结果解读和报告:影像学科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并出具相应的诊断报告或治疗计划。

5. 结果告知和归档: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和申请医生,并按规定归档和保存相关资料。

四、放射诊疗质量控制1. 设备质量控制: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和准确性。

制定设备质量控制计划,并设置相应的监测指标。

2. 操作质量控制:制定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手册,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督,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放射工作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规范放射工作的操作、管理、监督流程,防止放射源的误用和泄露,最小化对环境的危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从事放射工作的所有员工以及涉及到放射工作的相关部门、机构。

三、管理制度1.放射工作责任制度(1)公司设立放射安全管理人员,并明确其岗位职责。

(2)明确放射工作的责任人员,并确保其放射安全技能的培训合格。

(3)放射工作检测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需持有相关执照,并定期接受培训、考核,确保技能更新。

2.放射工作许可制度(1)放射工作许可管理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放射源的合法使用和申请。

(2)放射工作许可申请资料的准备和提交,应按程序进行,确保审批流程透明、合法。

(3)放射工作许可期限内,需进行有效的放射源检测和风险排查工作,确保放射源的安全性。

3.放射工作操作与安全措施(1)规定放射工作的操作程序,防止操作不当和放射源泄露事故。

(2)制定放射防护和安全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和管理、放射源存储的规定等,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制定放射工作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4.放射环境监测制度(1)制定放射环境监测计划,确保放射工作环境的安全。

(2)建立放射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操作规范。

(3)制定放射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报送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放射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1)进行放射工作的风险评估,确定安全措施并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2)风险评估结果需定期复查并更新,确保放射工作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

(3)定期组织放射工作的安全会议,讨论风险管理情况和隐患整改情况。

6.放射工作培训制度(1)制定放射安全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安排。

(2)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根据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划分不同级别的培训。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放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管检查表
总结词
检查工具,确保安全管理规范
VS
详细描述
安管检查表是用于放射设备安全管理检查 的重要工具,旨在确保放射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管理规定。安 管检查表包括设备状态、人员资质、操作 规程、防护设施等多个方面,检查结果需 记录在表,并根据问题等级进行分类和整 改。
不合格项整改追踪表
设备维护与保养
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维护 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
更新与升级
关注放射设备的技术发展 ,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 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放射材料的质控
保证放射源的安全
对放射源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其安全、无泄漏,防 止意外照射或污染。
定期检测与评估
对放射材料进行定期的检 测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 安全性。
对儿童、孕妇和育龄妇女等敏感人群进行重点保护,采取特别的辐射防护措施。
在进行放射性检查和治疗前,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辐射的安全和可能的风险 。
职业健康监护与环境保护
对从事放射工作的员工进行定 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预防职 业病的发生。
严格控制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 处置,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化。
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专门场 所,确保废水、废气、固体废 物的处理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 。
检查内容
包括设备状态、人员操作、环境卫生、安全设施 等方面,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记录
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 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反馈。
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统计等,对 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
包括制度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等方面,以及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放射科受检者防护制度

放射科受检者防护制度

放射科受检者防护制度
一、医师应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采用放射性检查诊断技术,合理使用X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二、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查者具体情况制定照射条件,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减少被检查者接受剂量。

三、放射科必须建立和健全X射线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四、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控制X线的间隔时间,接尘工人的X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不得使用有防护缺陷的X射线机进行X射线检查。

六、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的,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

确有必要者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进行知情告知。

七、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八、候诊者和陪护人(病人必须被搀扶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

九、科室应规划安全区域,确保候检者不受射线辐射。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13页
2.5 2
1.5 1
0.5 0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提出时间(年)
第14页
剂量限值(换算成每天的
mSv)
1925 1931 1934 1936 1950 1959 1965 1977 1990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15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汇报 编制规范GBZ/T 181-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6页
评价方法 风险评定法:风险和安全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概率安全评价(PSA)起源于航空事业,以后扩 展到国防工业和宇航事业,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 于核电站安全评价,当前有国际组织(如ISO) 和国家(如中国、美国)将这种评价方法应用于 医疗、化工、石油、交通等行业。在放射防护领 域,经过风险评定控制潜在照射,降低放射性职 业病发生可能性。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7页
评价用标准
分类 依据标准性质、使用对象和审批部门, 标准有不一样分类方法。 依据标准协调范围,放射卫生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GB 卫生行业标准WS 职业卫生标准GBZ 核工业行业标准EJ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8页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主要章节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第21页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合用于本标准。
• 射线装置 radiationa generator 使用电能产生电离辐射装 置,包含加速器、中子发生器和X射线机。
• 加速器 accelerator 一个使带电粒子增加动能装置。所增 加能量在0.1MeV以上。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4篇)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4篇)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放射线的应用、管理和控制,目的是保障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一、放射诊疗管理制度1.医院放射诊疗中心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放射诊疗中心,负责管理和行使放射诊疗工作。

放射诊疗中心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注册备案。

2.放射诊疗操作规程放射诊疗中心应制定放射诊疗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要求。

规程内容应包括:放射诊疗机房的使用和维护;放射线设备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患者的放射线检查和治疗操作等。

并要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3.质量保证和监控医院放射诊疗中心应建立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确保患者接受到准确和安全的放射线诊疗。

质量保证和监控措施包括:放射线设备的定期校准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评估;放射线图像的质量评估等。

4.急诊放射诊疗医院应设立急诊放射诊疗室,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放射线检查服务。

急诊放射诊疗室应设备齐全、操作规程完善,并保持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的紧密配合。

5.放射诊疗设备和材料管理医院放射诊疗中心应建立放射诊疗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和维护,以及放射线造影剂和逆行性介入治疗材料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等。

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1.放射防护责任人医院放射防护工作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放射防护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规定,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2.放射防护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放射防护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要求。

规程内容应包括:放射防护措施的采取和使用;放射线工作区的划定和标识;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等。

规程要与放射诊疗操作规程相衔接,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的密切配合。

3.放射防护设施和设备医院应配备相应的放射防护设施和设备,包括:辐射防护屏蔽墙、防护门和防护屏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防止放射性危害,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性建设项目的评价,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

2、放射科主任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工作,建立并保存检测与评价档案。

3、医院新、扩、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委托具有省卫生厅资质认可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经审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取得认可文件后,方可施工。

4、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具有省卫生厅资质认可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经验收合格并变更《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方可投入使用,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不得结清项目施工有关经费。

5、正常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应每年委托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一次状态检测;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也应经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6、本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和防护设施应当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

对检测发现有明显辐射泄漏的,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后应及时进行复测,确保整改到位。

7、检测与评价有关报告应向放射工作人员告知,妥善保存,并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