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及特点1.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套共同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的总和,是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看法、态度和评价的综合体现。
2. 政治文化的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2)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具有密切关系;(3)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二、政治文化的内涵与体现1. 政治文化的内涵(1)政治信仰:指人们对政治制度、政府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信仰和坚守;(2)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政治事务、政治行为的价值判断;(3)行为规范:是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4)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是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签名等形式。
2. 政治文化的体现(1)政治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的意识形态;(2)政治价值观念:包括自由、公正、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3)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形式、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4)政治参与方式:包括选举、政治咨询、游行示威等政治参与方式。
三、政治文化的作用和意义1. 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国家政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越健康、越积极,国家政治稳定的程度就越高。
2. 政治文化对政治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政治文化能够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基础,有利于政治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 政治文化对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作用政治文化可以促进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1.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出尊老敬老、仁爱待人、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念。
名词解释政治文化的含义
名词解释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中公民对政治事务的态度、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以及公民的政治素养。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公民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信任度、参与度、归属感等方面。
这些观念和态度通过教育、媒体、家庭等社会化渠道传递给年轻一代,形成一种共同的政治文化。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政治文化的特点各异,反映了各自社会和历史的独特性。
首先,政治文化反映了一种社会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的态度。
在一个健康的政治文化中,公民对政府和政治制度充满信任,愿意主动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
而在一个恶劣的政治文化中,公民可能对政府和政治制度不信任,甚至产生反对和抵制的情绪。
政治文化的态度不仅反映了公民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满意程度,也反映了社会的稳定性和政治秩序的健康程度。
其次,政治文化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
政治文化中的观念和价值观会影响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决定他们是否愿意行动起来。
在一个积极的政治文化中,公民倾向于更多地参与政治,通过选举、集会、请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
而在一个消极的政治文化中,公民可能对政治冷漠,对政治参与失去兴趣和动力。
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不仅影响着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也反映了政治文化的质量和健康度。
此外,政治文化还体现了公民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一个成熟的政治文化鼓励公民对自己所属国家和社会的身份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公民对政治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而在一个分裂的政治文化中,公民可能对国家和社会缺乏认同感,产生矛盾和冲突。
政治文化的质量和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或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民主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文化
第七章 第一节 • 狭义的文化:仅指观念文化,其中既包括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等自发形态的文化,也包括科学、艺术、哲学等 自觉形态的文化。
• 2、政治文化
• • • 柏拉图的“心灵论”(理性、意念和情欲)。 亚里士多德的“本性论”。 马克思在《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在 《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中,分别对法国农民和德国农民 的政治心理趋向和特征即最高权力崇拜的心理作过深刻而 生动的分析。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 家民主政治困境。 • 阿尔蒙德和伏巴《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以沟通 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公民文 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P6)。
第七章 第一节 • • 公民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1)公民具有“民主人”的人格特征:开放的自我、 多元的价值取向、信任人类的环境并对之有信心、相对来 说不为焦虑所困扰。 (2)民主政体下公民均有参与政治的愿望,而且参与 政治被视为一种合乎理性的行为。 (3)公民有较强的输入功能取向。 (4)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效能感。 (5)由于公民文化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政治 文化,所以,公民参与政治的取向不是取代臣属或狭隘地 方性的政治文化,而是与之并存。
第七章 第二节
•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
• • • • • • •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传播政治文化, 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实现政治文化在代 际的继承与变迁。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 1、家庭。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2、学校。是进行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3、社会组织。政党、政治团体、社会组织。专门与一般。 4、大众传媒。电视、广播、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 5、政治实践。 6、特定政治符合。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的肖像等。 另外:教会、工作场所、社区社群等都发挥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公民文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就是民主文化,是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属于民主制度的隐结构。
(说明:公民文化目前并无权威定义,但各种表述不一的定义无一不包含“民主”这一要素,因此,将公民文化定义为民主文化,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
可见,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并不一定就是公民文化,有的人空有公民之称号而无公民之文化。
)臣民臣民是指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
臣民的本质是“奴性”。
臣民对国家具有强烈的依附性,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相对国家权力而言只有义务没有实质上的有效权利。
人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是以阶级内容划分的。
第二章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第三章国家从抽象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第四章法律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第五章政府政府俗称官府、衙门、公家等,是一个政治体系,某个区域订立、执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
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广义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
狭义政府仅指行政机关。
本章中,政府指广义的政府。
责任政府关于责任政府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在《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责任政府是指,一种需要通过其赖以存在的立法机关而向全体选民解释其所作的决策并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合理的行政机构,同时,它还必须符合责任政府的一般定义的要求。
公民文化:考量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向度
是 一 个 民 族 在 特 定 时 期 里 对 民 主 价 值 的 认 同 和 信
念 . 及 在 民 主 活 动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技 能 ” 在 公 民 以 嘲 文 化 下 . 应 该 自觉 意 识 到 自己 的 存 在 的 价 值 , 根 人 并 据 个 人 条 件 和 意 愿 去 设 计 、仓i t 生 . 实 现 自我 价 J 人 l
有之 义。那 么 , 究竟什 么样 的政 治文化 才称得 上是进 步 的政 治文化呢 ?学者认 为 , 我 国社会 主 在 义初 级 阶段 , 型 的政 治文化就 是具 有 民主底蕴 的公 民文化 。 新
【 键 词 】 公 民文化 关
政 治文明 发 展 向度
一
、
理 论 探 讨 : 民文 化 的 功 能 分 析 公
体 . 体 现 的 是 现 代 文 化 和 优 良 传 统 文 化 的结 合 [ 它 3 1
公 民 文 化 ( ii utr ) 即 公 民 政 治 文 化 . eve I e 亦 c U 是 为 了 稳 定 民 主 制 度 的 一 种 心 理 分 析 理 论 由 美 国 政
又 如 学 者 李 传 柱 认 为 :所 谓 公 民 文 化 或 公 民政 治 文 “
不 同 的 频 率 分 布 .可 以 区 分 出 三 种 基 本 的 政 治 文 化 类 型 : 域 型 政 治 文 化 , 附 型 政 治 文 化 , 与 型 政 地 依 参
治 文 化 。基 于 这 三 种 政 治 文 化 的类 型 , 逻 辑 上 说 , 从 是 政 治 文 化 的 纯 粹 形 式 .而 现 实 中 所 有 的 政 治 文 化
与 输 出 的 人 口 的 态 度 在 政 治 角 色 的 认 知 、情 感 和 评 价 根 据 一 个 国家 的人 口的 态 度 在 政 治 取 向 诸 方 面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
政治文化最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信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政治习惯。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特征。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精神基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1.政治文化是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受到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的影响。
2.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政治文化是集体性的: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合力。
4.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政治文化是渗透性的: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着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政治文化的要素1.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包括对权力、法治、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2.政治信仰:政治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信仰和信念。
3.政治态度:政治文化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4.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习惯,包括选举投票、政治抗议、政治运动等。
四、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受到国家历史、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的制约。
3.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4.外部文化冲击:政治文化还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包括邻国文化、世界文化等。
五、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的形成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1.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文化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2.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政治文化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顺从型政治文化地域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占据主导)公民文化
第8章 第2节 6
第8章 第2节 7
(1)影响政治体制
▪ “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 ▪ 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 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 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和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也需 要与政治制度相匹配。
第8章 第2节 16
地域型政治文化 ▪ 以封闭状态的部落和结构单一的小型社会文化为典 型。由于社会成员被封闭地域狭小的空间里,生活 简单,事务单纯,所以,人们不关心自身区域之外 的事务,国家政策也很少影响他们的生活。这种较 为原始的政治文化一般与部落酋长、宗教巫师的统 治相匹配。
第8章 第2节 17
而最大面積的皇家套房,更有780平方米第8章 第2节 12
海里有餐厅,空中也 有餐厅,客人只需乘 搭快速电梯,33秒内 便可直达屹立于阿拉 伯海湾上200米高空的 AI-Mahara餐厅;
第8章 第2节 13
世界上最“悬”的网球场
第8章 第2节 14
第8章 第2节 19
地域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 (占据主导) 顺从型政治文化
稳
定
公民文化
的
政
治
体
制
第8章 第2节 20
公民文化的特点 ▪ 其一,个人的政治意识强烈,关心政治与政府事务,对政治 过程的知识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 ▪ 其二,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政府当局的政策有着较高的期望,能够主动参与政治过程, 具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 ▪ 其三,社会成员对宪法、民主、自由、平等持有很高的评价, 并愿意实践上述价值。
入住一天需要75 00美元,仅参观 一下也需要120 美元。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读书报告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读书报告作者:刘苗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2期摘要政治系统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能仅限于经济情况,还要考量公民文化等情感认知的心理因素。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以下简称《公民文化》)一书运用社会科学统计的方法比较五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发展的影响,这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公民文化政治参与民主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学派兴起,对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向发生转变。
行为主义的研究更加关心政治行为及其发生的心理动因,挖掘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和权力运行背后的深层文化因素,包括情感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和心理因素,并通过对人们的政治态度、可观察的内心偏好和情感的微观考察,来发现个体心理层面对宏观政治运行产生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将社会学及社会调查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采用数字、抽样调查和统计图等更加直观的定量研究方式;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研究。
《公民文化》是用另一种角度来做政治学研究。
为了建立可供分析的理论框架,作者先将政治文化定义为一国人口对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的特有模式。
政治文化模式可分为村落地域型、臣民依附型和积极参与型三种类型。
村落地域型政治文化,含义是指人们缺乏公民意识,在认知上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臣民依附型政治文化,含义是指公民认为自己对政府产生影响的能力很有限,易于服从并对政治参与比较消极;积极参与型政治文化,含义是指公民对政治有密切的关注并有广泛的参与意愿、认知和能力。
三种政治文化类型并不相互隔离,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累积形成一种融合体系。
(一)公民文化是一种忠诚的参与者文化民主国家的公民在政治中被期望是活跃的和参加的,在参与政治的方式上应该是理性的,公民在参与中必须得到足够的信息,这可称为“理性一积极性”模型。
公民文化包含这一模型,它强调在政治输入过程中的个人参与,强调对政治事务的关切。
政治文化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政治文化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政治文化理论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决策背后的文化因素。
政治文化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的编制,旨在帮助学生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以下是一份政治文化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政治文化理论的奠基人是以下哪位学者?A. 马克思B. 韦伯C. 阿尔蒙德D. 帕森斯答案:C2. 在政治文化研究中,“公民文化”是指什么?A. 政府对公民的教育B. 公民对政治制度的态度和行为C. 公民的法律意识D. 公民的道德规范答案:B3. 政治文化中的“顺从文化”通常与哪种政治制度相联系?A. 民主制度B. 威权主义C. 无政府状态D. 共产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根据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分类,政治文化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 顺从文化B. 参与文化C. 逃避文化D. 多元文化答案:A, B, C5. 政治文化对以下哪些方面有影响?A. 政治参与度B. 政治稳定性C. 经济发展D. 社会凝聚力答案:A, B, D三、简答题6. 简述政治文化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政治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决策背后的文化因素。
它关注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政治过程和政治发展。
7. 描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它通过家庭、教育、媒体等途径传递政治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是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机制。
四、论述题8. 论述政治文化理论在当代政治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政治文化理论在当代政治分析中应用广泛,它帮助分析不同国家和群体的政治行为差异,解释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变迁,以及预测政治发展的趋势。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文化因素可能忽视经济、社会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的测量和操作化也存在困难;此外,文化变迁的动态过程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刻影响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和现实。
历史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注重民主参与,如民主决策和官民合作。
现实中,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强调个体自律和公共利益。
传统文化对现代公民政治参与也存在限制,如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行动。
需要在发展中找到平衡点,挖掘传统文化潜力,推动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转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有启示作用,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存在消极的束缚影响。
在传承的基础上,应适应时代需求,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公民政治参与,历史影响,现实影响,理论探讨,现代转化,作用,启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政治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作为公民的我们如何参与政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深根植于我国的历史之中,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政治体制的独特性,为提升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政治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在当今时代的政治实践中开拓出新的路径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历史影响、现实影响、理论探讨、现代转化以及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并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促进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深化我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是指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
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条件、政治体制和个人素质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政治的信仰、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因素的系统。
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治文化中的民主价值观和公民意识能够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
在拥有民主文化的社会中,公民更容易产生政治参与的意识,更愿意去参与政治决策。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参与观念和行为规范也能够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在政治文化中,如果存在政治冷漠和不参与政治的观念,将会限制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指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等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能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愿。
在经济状况较好的社会中,公民更容易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参与政治活动。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差异。
在贫困地区,公民因为生活压力较大,往往更难以参与政治活动。
社会经济条件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政治体制四、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指个人的教育水平、思想觉悟、政治参与意愿和道德品质等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水平和思想觉悟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意愿。
受过良好教育和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个人更容易参与政治活动。
政治参与意愿和道德品质也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具有强烈政治参与意愿和高度道德品质的个人更容易产生政治参与的意愿,并且更愿意去参与政治决策。
个人素质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最后版)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 4解析
申志清 2014.6.9
主要内容:
一、阿尔蒙德的简介 二、阿尔蒙德的理论贡献
三、政治文化的相关概念
四、政治文化的分类 五、公民文化理论 六、公民文化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
七、对中共党史的研究的启发性意义
一、阿尔蒙德的简介 (一)生平
阿尔蒙德•加布里埃尔 (Almond,Gabriel Abraham , 1911—2002) 美国著名比较政治学家, 当代比较政治学和结构 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以对政治制度、政治发 展和公民文化理论进行 比较研究著称。
政治文化的分类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照政治体系的 结构功能层次
体系文化
过程文化
政策文化
含义:
(1)体系文化涉及到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来源、民众对 国家的认同意识以及对政权和权威人物的态度。 (2)过程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过程的一整套倾向,包括 个人对于自己在政治过程中影响力的看法和对于自己 同其他活动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第二,公民文化是一种平衡文化。
文化与结构相平衡。 村民、臣民和参与者三种角色相平衡。 权力与职责相平衡。 手段性和感情化相平衡。 共识和分歧相平衡。
第三,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者文化。
阿尔蒙德特别强调了公民文化的参与性,认为没有参与 就构不成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一种忠诚的参与者文 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协调的参与者政治 文化。 首先,阿尔蒙德肯定了这种参与对于民主的重要性。 其次,阿尔蒙德强调了参与对公民个体的重要性。 最后,对于政治体系来讲,参与将影响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和效能。
(3)政策文化是人们对公共政策的倾向模式,这种倾向 是指对政治体系作为的选择,包括对社会资源的提取和 分配以及对行为管制的选择倾向。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文化构建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文化构建摘要: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公民文化作为一种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内在价值诉求。
政治现代化的实现要以相应的公民文化为基础,在我国,推动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就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关键词:公民文化;政治现代化;公民参与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事实上任何一套政治体制都隐含一套价值理想,所以一种政治形式就是一种文化形式和价值观。
[1]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培育与其相适应的公民文化。
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宪政制度的设计和安排、理性层面对民主的认识和追求,更需要将民主的价值融合进公民的人格系统,转化为非制度结构因素内化于公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之中,最终以公民文化的形态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外在民主制度规范与内在民主自觉保持同步发展才能共同推动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一、公民文化与政治现代化的涵义界定公民文化最初是由西方社会传入我国的一种政治学语汇。
公民文化,亦即公民政治文化,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比较政治体系》中最先提出。
后来在g·a·阿尔蒙德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一书中,他们将公民文化的内涵归纳为:(一)对政治系统的整体态度;(二)对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三)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的态度。
g·a·阿尔蒙德和维巴试图通过对比五国公民对民主制度稳定性的态度,揭示出这类态度与稳定民主制的历史经验之间的联系。
认为与稳定的民主制相适应、相协调的是一种公民文化,在其中主动与被动、义务与执行、一致与分化可以得到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民文化被视为微观政治同宏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因素,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2]作为人们的一种政治取向模式,公民文化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地域型文化、臣民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第五章_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的分布
个体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整体的政治文化
一个社会整体的政治文化总是表现为特定的个体 文化,总是分布在每一个特定的人身上的。当一 个社会的整体文化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取向时,它 实际上就是个体意义上的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的分布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政治精英往往掌握着绝大部分政治资源,并以此为
念,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
一套政治态度、信仰与感情,由本民族的历史和
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
关于政治文化
维巴(S. verba):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 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 历史记忆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 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 意向。
生,对政治制度的认同程度非常高,对政治活动非
常热衷,并且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热情。但普通民众
的生计往往在政治之外,没有足够的资源使他们能
够长时间关心政治、参与政治。 趋势:精英文化逐渐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精英政 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的协调至关重要。
政治文化的分布 从横向来讲,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文化可能 是高度一致的,也可能是两极分化甚至是多极分 化的。 在两极分化中,多数公民处于极端的两头。政治
系也有着同样密切的关系。它实际是一个中央集 权政治体系建立初期的现象。 顺从—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从顺从型文化向参与 型文化过渡的形态。在新兴国家,最重要的是向
国民反复灌输对国家的忠诚和荣誉感,以及服从
中央政府法令的倾向。
政治文化的类型
地域—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大多数新兴国家的政 治文化都是地域型的,但政治结构的准则则是参 与型的。为了支撑这种政治结构,就需要一个参 与型的政治文化。要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关键 在于打破地域系统,确保政治体系不损害被统治 者的利益,并且使被统治者积极参与政治,在政 治参与过程中形成建设性的利益集团。
公民文化与政治稳定ppt课件
新兴国家:靠融合发展起来,新的态度模式并未取代
旧模式,而是与旧模式融合在一起。(从公民文化的性质 来看,他将村民、臣民和公民取向结合起来。融合的方面: 一是跟较松散的传统权威模式相联系的取向,并没有被更 确切的新政治取向完全取代。二是较积极的参与者角色并 没有取代消极的村民和臣民角色。)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混合性
Hale Waihona Puke 其结果就是一系列得到调节或者平衡的政治取向。既
有政治上的积极性,但积极性又没有大到会破坏政府的权 威的程度;既有参与和责任感,但参与和责任感又是有节 制的;既有政治分歧,但分歧又受到制约。最重要的,构 成公民文化的政治取向与一般性社会取向和人际关系取向 密切相关。在公民文化中,人际关系的规范,以及普遍信 任和对社会环境有信心的规范,渗透于政治态度之中,并 使这些态度得以缓和。
为什么有效的民主制度需要这样的平衡?
其一,事实上,政治责任感不可能是完全不诉诸感情的。 其二,如果对政治或对某一特定的政治团体在感情上的投 入过于强烈,这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可能引起不幸的后果。 1、整治中过于强烈的感情投入会危及积极性和消极性之间 的平衡,因为这种平衡存在的前提是政治问题不那么尖锐。 2、强烈的投入会增加政治风险,滋生救世精神色彩的民众 运动,而这种运动将导致民主政治的不稳定。
精英对普通民众负有责任,那么普通民众就必须参与 到政治生活中来,发表其政治观点,表达其政治诉求,以 便加强精英们从事负责任的政治行为,了解民众的诉求和 愿望。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阿尔蒙德(Gabriel A.Almond)在20世纪50年代开创了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政治文化研究的奠基人。
阿尔蒙德及其同事在对意大利、墨西哥、德国、美国和英国五个国家的政治文化进行实证调查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理论体系。
政治文化是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核心概念。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政治文化即政治体系(系统)的基本倾向或心理方面。
“政治文化一词表示的是特殊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态度,以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政治态度是政治文化定义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阿尔蒙德将个人的政治态度区分为三部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感情)和政治评价。
阿尔蒙德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政治文化作了两种分类。
按照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人输出以及成员自身所持态度的不同,将政治文化分为村落(村民)地域型、臣民依附型和积极参与型三种类。
与三种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成员角色:村民对政治体系的各方面均很少有所认识;臣民在认知上取向于政府输出方面,更多地是对政府的求助,而不是要求;作为参与者的公民对政治体系、政治输人输出以及公民自身均有很好的认识,能够向政府反映自身要求。
他的政治文化三分法并不假定以一种取向取代另一种取向,臣民文化并不排斥村民取向,参与者文化也不排斥臣民和村民的政治取向。
这种分类法并不意味着政治文化的同质性或一致性,在具有明显参与者文化的政治体系中,也包含着臣民和村民,在臣民文化中,也存在村民。
因此,阿尔蒙德进而区分了三种系统性混合型的政治文化:村民一臣民文化、臣民一参与者文化以及村民一参与者文化。
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对政治文化作了另一种分类,按照政治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将政治文化分为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读书报告
《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读书报告本书在比较政治领域的口碑类似于《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地位,它所开创的政治文化实证研究的学科领域、以及提出的理论视角和方法途径深深地影响和启发了几代从事政治文化研究的学人。
可以说,这是一本西方比较政治文化研究方面划时代的巨著,而且,也是一本对该领域研究具有引导指向性的学术成果。
一般来说这种学科的经典著作都是十分艰涩难懂的,这本书也没有例外。
全书共十三章,开篇笼统介绍了关于政治文化大方向的一些知识和研究政治文化的方法,为后文的展开打好基础。
作者再三强调这本书中会存在不足,本书只是一个了解比较政治的参考性工具,所述不能适用一切政治学条件,并没有把所有的事例和可能性都说死。
作者在开宗明义的时候就强调了公民文化这一特殊的政治文化分支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过程的重要性,并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公民文化是“非传统亦非现代而是二者兼有的、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文化主义,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这个拗口的概念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
其中细化为纯粹形式的政治文化则有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这三种类型,当然也有这三种混合起来的类型。
书中拿了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来作为相应政治文化类型的例子。
第二章是政治认知模式,第一节用三个表格数据反映了五个国家的公民关于政府对其生活的影响度认识,大部分美国、英国和西德人在认知上取向政府行为,而意大利和墨西哥的人民意识到政府影响的比例较低。
加上第二节政治意识的比较,会得到一个更为有趣的分流现象:美英人在政府的输出方面是“忠诚者”,能较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而西德人则更倾向于政治输入过程,即进入相关的政党和利益集团,制定政策等。
而持疏离态度的意大利和墨西哥也各有其特点:前者在政府输出的认知方面表现较好,而后者则对于政治事务和政治性竞选活动等政治输入更为关心。
什么是政治文化?
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影响政治行为和决策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传统和习惯等。
它不仅涉及到政治领域,更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政治文化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一、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内,所发展出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方式,以及所有参与政治活动人员所共有的思想、生活、社交和政治习惯等。
它概括了人们对政治、国家、社会和国际关系等问题的态度、信仰和行为,是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结合体。
二、政治文化的作用1. 影响政治决策政治文化是对共同的政治理解、价值和优先级进行协商的过程,从而塑造了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基本、通用的认知和意见。
这些意见和认知在政治决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影响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对个体和群体参与政治活动的态度和感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文化强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社会,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投入度远高于政治文化松散的国家。
3. 影响政治稳定政治文化作为社会各阶层共享的观念和信仰,可以增加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和信任度。
当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相协调,就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
三、政治文化的类型1. 共和型政治文化共和型政治文化是一种着重于政治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平等性的政治文化。
它被视为现代民主社会的理想范式,通常与自由主义、个体主义等相关联。
2. 组织型政治文化组织型政治文化是由团体和社区决定的政治文化。
它通常与政治实践与决策相关,着重于组织、集体和专业的方面。
3. 个人型政治文化个人型政治文化是以个体的合理利益为中心和重点,着重于人性自由、机会和平等的政治文化。
它通常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思想相联系。
四、政治文化的发展1. 政治制度变革与政治文化的演变政治文化的演进不是独立的,它通常与政治制度的变革相伴随。
比如,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市场崇拜的比重而牺牲了公共和集体价值观,这种新的政治文化不仅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影响到了国家的民间文化和社会结构。
论政治文化与公民意识的关系——公民教育教案
在正常的情况下,公民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公共生活的参与和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科技的高度发展,公民意识的概念也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公民意识。
因此,公民教育在关注公民意识的基础上,也要重视政治文化对于公民意识的影响。
1.政治文化与公民意识的关系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政治的认同、态度和行为。
它包含着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等内容。
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也对公民意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可以促进公民意识的产生。
当人们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或政治制度的不完善时,他们会持有不满或不信任的态度。
这时,正是政治文化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时候。
政治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政治现象,形成对于公共事务能够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公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在盛行集权主义的社会中,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权利和职责,只是盲目服从当局的指示。
而在民主制度的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对于社会公正不明时会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乃至对不公正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合理的发展也能够优化公民意识的发展。
政治文化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是引领人们行动的动态因素,也是公民行为的标准和规范。
政治文化的合理发展能够提高公民意识的发展从而达成民主、法治、自由的目标。
因此,在公民教育中,要注重发展人们的政治文化,通过政治文化的教育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
2.政治文化对公民教育的启示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在公民教育中,应当对政治文化的含义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从政治文化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上来说明公民教育的任务。
公民教育应当注重政治文化的教育。
政治文化在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也是公民教育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公民教育应该注重教育公民其养成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政治观点的文化素质。
同时,也应注重教育公民正确理解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态对公民行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两个概念的比较
张伟
政治文化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应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价值观、政治社会化等内容。
比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他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价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等,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对于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运行过程等客观政治关系的内容,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主观的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包括政治关系中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一方面,客观政治关系相当程度上支配着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政治文化能够对客观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比如我们要对一个社会阶层进行政治分析,除了要研究它的人口比例、人员素质、利益取向、组织程度等结构化的因素,还不能忽略文化意识因素,即这个阶层的政治文化。
不同阶层的人(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价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等是各不相同的。
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公民文化,或称公民意识。
在我们传统的话语系统里,我们更多地使用“人民”这个词。
人民是政治用语。
“公民”大多出现在法律条目中,并不是一个日常频繁使用的词汇。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强调的是法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至于公民文化,则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政治心理学的概念。
它所描述的是,从认识、认知和心理上看,民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既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又能履行自己的义务的合格公民。
公民文化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理性,即公民有足够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信息和参与能力来进行政治参与;另一个特点是积极,即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事务,在动机上认为具有政治责任,或认为政治与个人关系密切,利害攸关。
公民文化的核心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公民既有政治参与能力,也有政治参与积极性。
因此,公民文化也可以称为参与型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积极公民文化。
但许多学者认为,公民文化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的政治文化要比这种理想的公民文化复杂得多。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蒙昧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村民文化。
公民就像一个古老社会中边远偏僻的村民一样,他们与政治或政府之间的彼此联系都十分微弱。
从公民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对政治认知很少,不关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对政府无所要求和愿望,也不会对政府形成政治压力。
从政府这个角度来将,对公民鞭长莫及,其政治行为对公民的影响很微弱,不必响应公民的政治要求,也不需要公民的政治支持。
总之,这种政治文化是公民与政治彼此冷漠、相安无事的关系。
第二种,服从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臣民型文化。
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像君主与臣子一样,公民尊重并执行政府所做的权威性决策,但缺乏参与政治、向政府表达利益要求的意识。
也就是说,相对于公民与政府缺乏政治联系的蒙昧型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类型建立了公民与政治的联系,但它是一种单向的联系。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存在对公民的政治输出但缺乏公民的政治输入;从公民的角度来讲,被动的接受政治安排,但缺乏政治影响和参与。
第三种,参与型文化,也就是理想的公民文化。
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公民尊重政府的权威,执行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决策;同时,公民具有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的能力,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各种政治事务或决策发表看法,并参与到这些政治事务或决策中去。
所以,这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事实上,现实中的政治文化大多是上述三种文化类型某种程度的混合,纯粹的“积极——理性”的公民参与文化并不存在。
即使美国、英国这样的被认为公民意识较强的国家,其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都是有限的;在政治认知能力与政治责任感上,普通公民也和理想的“理性-积极”的公民目标差距很远。
大多数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和直接利益,并不对政治感兴趣。
许多人只有与政府产生利益关系时,才会意识到政府的存在。
即使有些人对政治感兴趣,也往往是对政治输出(如政治信息、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等)感兴趣,而对政治输入(即政治参与)兴趣不大。
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政治信息有限,对政治的理解有限,在如何参与上所知不多,等等。
也就是说,政治的行为影响着他,但是政府为什么和如何做决定,却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一般人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包括缴税)便已经是个“好”公民了。
而且,纯粹“积极——理性”的参与文化在现实中并不一定有利于形成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
阿尔蒙德对五个民主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比较,其目的在于寻找何种形态的政治文化最适合民主制度,使得民主制度能够稳定而顺利地运行。
他并不认为理想的参与型公民文化是最适于民主制度的,而认为民主政治稳定所需要的,恰恰是包含着各种矛盾倾向的复杂、混合、平衡的政治文化,而不是理想的“理性——积极”型的公民文化。
他认为公民的适度参与有利于保持政府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平衡,但过度的公民参与反而不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
甚至,公民对于政治精英所形成的压力并不在于实际行动意义上的政治参与,而在于他们行动能力上的政治参与。
也就是说,如果政治精英违背了公民意愿,公民可以将这种行动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参与(如选举、罢免或示威),从而形成政治压力。
发达民主国家之所以实现了政治系统的平衡,关键在于政治能力、参与意识与实际行动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平衡。
公民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意识保持着对政治精英的压力,作为一种参与潜力,可以实现政治精英的责任,而有限的参与行动有利于实现赋予精英的权力。
在结论中,阿尔蒙德将现代性与传统性实现了平衡、协调的混合型政治文化称为“公民文化”。
来源:学习时报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