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控制测量(全)
建筑工程测量6.1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 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小测区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统。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任务6 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的作用是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保 证必要的测量精度。所以不论传统的技术和现代测 量技术,控制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 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
控制测量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在工程勘测的 测图阶段,需要进行控制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 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 为建筑物变形观测而需要进行的专用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 三、四等。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导 线测量法。国家平面控制网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 设的基本控制,也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提供精确的点位坐 标、距离、方位资料,并为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足大比例尺测图和城市建设 施工的需要,布设城市平面控制网。城市平 面控制网在国家控制网的控制下布设,按城 市范围大小布设不同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分 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 一、二、三级导线网和图根导线网。
6.1.3小地区控制网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测定图根 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在小于15 km2的范围内 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是为大比例尺测图和工 程建设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
小区域控制测量(3)
闭合导线计算实例
点 观测角
改正数
号 (°′″) (″)/
改正角
(°′″)
1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
89 33 50
+12
89 34 02
1
89 36 30
+13
89 36 43
2
总 359 59 10 和
辅 助 计 算
+50 360 00 00
时应同时观测竖角,以便进行倾斜改正。若
用钢尺丈量,则钢尺必须经过鉴定。
5.4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目的: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1、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角度闭合差计算 2)角度改正计算
3)逐边计算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6)、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
7)、坐标增量改正计算 8)、坐标计算
2、图根控制测量: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
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 制点,简称 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 图根控制测 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 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H)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国家控制测量 城市控制测量 小区
图根控制测量
一、国家控制测量
分为:国家平面控制测量和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 国家控制网。它是全 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五章小区域控制测量6.1 控制测量概述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这几个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
另外这几个基本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
如图,要测量图上的这块区域,可以现在测区的范围内选定一些对整体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称为控制网,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就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用来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1.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主要包括GPS控制网、三角网和导线网。
GPS控制网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建立的。
三角网是指地面上一系列的点构成连续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三角网。
导线的概念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了,将地面上一系列的控制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折线就是导线。
由导线所构成的控制网就是导线网。
导线测量是本章中要重点讲述的内容。
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建立。
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称为水准网。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直接水准测量有困难的地区。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依据),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1.国家平面控制网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
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法。
目前我国正采用GPS控制测量逐步取代三角测量。
简述小区域控制测量的流程
简述小区域控制测量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区域控制测量是为满足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建立的控制网。
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网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 网(leveling network)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图形1: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3.支导线(open traverse)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图形: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单结点导线(导线网)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 3、量水平边长 4、测连接角、连接边
要求:
相邻导线点要通视 便于量距、架设仪器 具有控制意义 边长符合规范规定(特别注意避免短边)
点 号
观测角
改
正 数
坐标方位 角
距离
坐标增量 改正后的
△x
△ y
△x
△ y
坐标值
x
y
1
2 107 48 30 +13 125 30 00 105.22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4 89 33 50 +12 306 19 15 129.34
215 53 17 78.16 1 89 36 30 +13
2
125 30 00
-61.10 +47.90 +76.61 -63.32
500.00 500.00
∑ 359 59 10 +50
392.90 +0.09
f 3595910 3600000 50 f容 60 4 120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概述1、测量的原则: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这里的“整体”是指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其含义为控制测量应按由高等级到低等级逐级加密进行,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测量(mapping control survey),再在图根控制点上安置仪器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工作。
2、控制测量:以较高的精度测定地面少数与整体有关点的相对位置。
(x、y、H),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依据和精度的工作。
3、控制网:在测区内选定若干控制点而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
4、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称测定点位的(x,y)坐标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点位的H坐标为高程控制测量。
5、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由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点位建立的。
6、平面控制测量(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我国的国家平面控制网(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是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方法建立起来的。
★经典方法主要由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法、导线测量(traverse survey)法。
另外,还有卫星大地测量,如GPS卫星定位。
★一等三角锁(triangulation chain)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
构成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triangulation network),称全面布网方案。
测量学6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 网的概念
为了统一全国各地区的测量工作,必须进行全国性的 控制测量,以建立国家控制网,供整个国民经济规划 和国防建设等使用。国家控制网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 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是采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即 在全国范围内将控制点组成一系列的三角形,通过测 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推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国家 控制网也是按照“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 原则布设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按其精度可分为一、二、 三、四等四个等级。
根据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它是 从坐标轴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 至某边的水平角。因此有相同 端点的两条边,右侧边的坐标 方位角就等于左侧边的坐标方 位角加上两边之间的夹角,同 一条边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即沿导线前进方向:
1
4
上式中包含具相同端点两条边 的方位角关系以及正反方位角 的关系。
2
3
5
α前=α后-180°+β左 =α后+180°-β右。
(四) 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
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导线,因有已知边方 位角,只需观测连接角便可以推算各边的 方位角,然后推算各点的坐标。对于不与 高级已知点相连接的闭合导线,则可用罗 盘仪测定一条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便可推 算其他各边的方位角,并推算各点的坐标。
(五) 导线测量记录
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规定的表格。
二、 经纬仪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公式
不同。 (一)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从一已知边方位角出发, 使用观测角推算至另一条已知边,推算方位角与已知 方位角之差。 (二)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推算出的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同,以 此作为计算的检核。 (三) 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各坐标增量,计 算方法与闭合导线相同。
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1.控制网
在测区范围内选择若干有控制意义的点(称为 控制点),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构成网状几何图形, 称为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 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 测量。
控制网有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和小地区控 制网等。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 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 定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布设成三角网,采用三 角测量的方法。
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成水准网,采用精密水 准测量的方法。
457.68 m
yB yA DAB sin AB
658.82 m135.62 m sin 803654
792.62 m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 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
DAB
xA2B
y
2 AB
AB
arctan
yAB xAB
按上式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
yAB xAB
arctan 288.57 m 38.49 m
2622409
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x 2
3
1082718
841018
1212702
1354911
4
900701
3352400
1 x1 500.00m
y1 500.00m
5
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重点: 方位角的概念及推算、坐标正算与反算的概念、导线内业计算四等水准测量 2、教学难点: 导线内业计算
四、教材处理意见
以教材为主,参考其他同类教材,制作电子教案。
五、作业选题的建议
1、
2、习题:P62-63
六、第六章(三次授课)教案、讲稿附后
Lecture1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教案 周 次 第 10 周,第 1 次课
AB 345 180 130 360 35
六:象限角 以子午线的南端或北端为准量至直线的锐角。 七、用罗盘仪测磁方位角 1、罗盘仪的构造 磁针、刻度盘、读数设备 2、使用 1)安置罗盘仪于直线的一端,对中,整平。 2)松开磁针固定螺旋,使它自由转动。
(校核)
3)用望远镜瞄准直线的另一端点,约磁针停止时,读数磁针北端所指的读数(例镜读南端)
17=14-13=15-16 0.1
1 h 平=18= 2 (15+16 0.1 )
每页水准测量计算校核 高差
(3 8) (6 7) (15 16) 218
(偶数站)
(3 8) (6 7) (15 16) 218 0.1 (奇数站)
J b 测日,半测日较差 40
3、量边 钢尺一盘量距往返丈量 4、连测 独立地区(只有一个控制点)测起始方位角 非独立地区(已知两个以上的控制点)测连接角 。
Lecture3:
三、导线内业计算 按规定的表格计算,角度取至秒, x, y 的数位与边长的小数位相 ,步之有校核。 (一)闭合导线计算 1、编号,将已知数据填入表格中。
-360 +360
起 起•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建 立的,其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以此为二、 三、四、五等。
各等均可采用水准测量法,四等以下可采用电磁 波测距和三角高程法,五等还可采用GPS拟合高程 测量法。
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 导
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 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 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 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 电磁波测距导线。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地物分布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 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根据测区 的不同情况和要求, 导线可布设成下列三种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三种。
对于独立地区周围无高级控制点时,可假定某点坐标,用罗盘仪 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回顾)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测量 最传统,它是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这些三 角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所有三角 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 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这种图形构成的 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 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06《工程测量》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作业与习题答案
43
学的方法处理测量成果,合理地分配测量误差,最后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导线连测,目的在于把已知点的坐标系传递到导线上来,使导线点的坐标与已
知点的坐标形成统一系统。 由于导线与已知点和已知方向连接的形式不同,连测的内容也不相同。分为只
测连接角和除了测连接角外还要测连接边。 7.依据测距方法的不同,导线可以分为哪些形式? 用经纬仪测角和钢尺量边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如用光电测距仪测边的导线
46
坐标 A B C
观测角 1 2
X(米) 3646.35 3873.96 4538.45
2.闭合导线各内角观测值见表,试计算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并画出草图(点
号按顺时针编排)。(见表 6-2)
3.附合导线各已知点坐标及导线观测右角值见表 6-3,试对该导线平差并计算
各导线点坐标。
4.一附合导线如图,以 AB→CD 为推进方向,观测的是左角,已知各左角观
测值、起终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起终
点坐标如下(计算表 6-4):
角度的精度是( C )。
A. ∠A 比∠B 高; B. ∠A 比∠B 低; C. 相等。
5.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A )。
A.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B.坐标方位角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
C.坐标增量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
D.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计算。
6.导线测量中,若有一边长测错,则全长闭和差的方向与错误边长的方向
42
制有哪些形式?
小区域控制网是指在面积小于 15 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小区域控制网,也要根据面积大小分级建立,主要采用一、二、三级导线、一、
二级小三角网或一、二级小三边网,其面积和等级的关系,如表 6-1。
测量学 小地区控制测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意义作用:1 控制误差积累2 便于分块测量和事后的拼接目的:为地形图测绘和各种工程测量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原则: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满足国家和行业测量规范环境与资源学院地形测绘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量工作步骤环境与资源学院相关名词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所决定组成的图形(或由控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控制测量: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碎部测量: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位置的测量工作。
环境与资源学院二、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分类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环境与资源学院(二)国家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其布设形式有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GPS网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利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按照相关测量规范测得。
环境与资源学院(1)三角测量各三角形向某一个方向延伸推进而连成锁状,称三角锁三角形向各方向扩展而连成网状,称为三角网按精度不同全国性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
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条边长,作为起算边。
这种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并进行这种控制测量称为三角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一、控制测量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控制
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二、有关名词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 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15km2以 内)。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 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 成的图形。
踏勘选点的原则: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 2.点位选在适于安置仪器和便于保存 的地方; 3.点位选在视野范围广阔的地方; 4.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进行细部测量; 5.尽量使点位的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区。 2.附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符合到另一已知坐标点上的
(二)、导线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3.测水平角——连接角 (左角、右角); 4.测量各导线边的水平边长 。
(一)、定义及分类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
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水利、
园林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又闭合回到已知坐标点上的 导线布设形式。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
二、控制测量的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导线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概念:测定点的高程(H)的工作;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建立.
1
2
2
§6-2 导线测量
Part One
6.2.1 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将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一、测边交会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二、测边角后方交会
1
§6-5 坐标换带计算
Part One
6.5.1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6.5.2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
6-6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一、前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分别在一个已知点(A)和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坐标 计算方法: 计算出β=180-( α+γ ) 按照前方交会的计算方法步骤求出P点的平面坐标并进行检核 侧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仅在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β,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公式为: 注意:在选定P时,应避免其落在危险圆上! 后方交会测量
图根控制网: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网,其节点称为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04
6.1.1 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6.1.2 平面控制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67 21 56
4 175 31 25 C 214 09 33 D 1256 07 44 辅 助 计 算
-13 167 21 43
-13 175 31 12
90 18 33 116.44 94 47 21 156.25
-13 214 09 20 60 38 01
+0.04 -0.02 -107.31 -64.81 +0.03 -0.02 -17.92 +97.12 +0.04 -0.02 +30.88 +141.29 +0.03 -0.02 -0.63 +116.44 +0.05 -0.03 -13.05 +155.70
理x C x B 理 y C y B
(9)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x x i x i 1 i改 y y y i i 1 i改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例:
A
205 3 6 4 8
x B 1536.86 m y B 873.54 m
x
yAB
B
xAB AB
xB xA xAB yB xA xAB
xB
xA
D AB
A
O
yA
yB
y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 已知A( x A , y A )、B( xB , yB )
,AB 。 求 D AB
x
yAB
y AB AB arctan x AB yB yA arctan xB xA
控制测量的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高级到低级)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内容:平面控制、高程控制。
一、平面控制测量
确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 常规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 小地区平面控制网
200Km
国家控制网—— 一等三角锁
2 2 f fx fy 0 .22
0 .22 1 641 .44 2900
K容
1 2000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基本相同, 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应为:
( n 2 ) 180 理
f ( n 2 ) 180 测理 测
( 终) 方位角 AB(始) 和终止边的方位角 CD
为已知。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理 测
B
1
B
1
A
AB
3 2
B1
4
4
CD
D
如图:以右转折角为例 计算 理 。 一般公式:
3
AB B1
C
+)
2
180 180 180 180 180
1
2
C
B
12
23 34 4C CD
n 180 理 终 始
n 180 理 始 终
12 180
V f i /n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β改: V i 改 测
计算检核条件: V f i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
(用改正后的β改)
前 后
180
左 右
, 否则,需重算。 计算出的 终 终
前进方向
AB 236 4 42 8
AB
D B 1 2
202 4 7 0 8
3
5 167 2 1 6
4 C
2 175 3 1 5
CD
x C 1429 . 02 m y C 1283 . 17 m
290 4 0 5 4
一级 二级 三级
2.5 1.8 1.2
250 180 120 ≤1.5 测图最 大视距
5 8 12
4 3 2
2 1 1
10 n 16 n
24 n
60 n
1/10000 1/7000 1/5000
图根
≤1.0M
20
1
┄
1/2000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二、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61.12
+85.68 438.88 585.68
1
2
80.18
306 19 15 129.34
89 33 50 +12 89 34 02 215 53 17 78.16 89 36 30 +13 89 36 43 125 30 00
+0.02 -0.02 +47.88 +47.90 +64.30 +0.02 -0.03 +76.58 +76.61 -104.21 +0.01 -0.02 -63.34 -45.82 -63.32
③由坐标增量ΔX 、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
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
1.坐标计算公式:
(1) 坐标正算(由α、D,求 X、Y) 已知A( x A , y A ), D ,AB , AB
求B点坐标 xB , yB 。
x x x D cos AB B A AB AB y y y D si n AB B A AB AB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号
改 正 (右角) 数
°´" ˝
观测角
改正角°Biblioteka "坐标 方位角 α
距离 D m
增量计算值
Δx m -0.02 -61.10 Δy m +0.02 +85.66
改正后增量 Δy Δx m m
坐标值 x y m m 500.00 500.00
点 号
1 125 30 00 105.22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53 18 43 3 4 1 2 73 00 20 +12 73 00 32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与等级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3 B A 2 1 B A 5 4 1 3 B A 2 1 2 D C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 平均边 线 长 长度 (m) (km) 测角 中误 差 ˝ 测回数 DJ6 DJ2 角度闭合 差 ˝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23 34 4C
3
4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6 180
CD AB
C
理
即:
f ( ) n 180 始 终
左 右
检核: f f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允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距离 D m
增量计算值 Δx m Δy m
改正后增量 Δx m Δy m
坐标值 x y m m
点 号 A
-13 205 36 35 211 07 53 125.36 -12 290 40 42 100 27 11 98.71 -13 202 46 55 77 40 16 114.63
202 47 08
-77 1256 06 25
641.44
-108.03 +445.74 -107.84 +445.63
fx 0 .19
f n 180 1 1 7 测 始 终
K
6 f 6 0 14 7 容
f y 0.11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点之记
混凝土桩(永久性)
木桩(临时性)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
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H
( ) 180 6 0 时
G
河
改正内角,再计算FG 边的边长:
P
F E
b
sin FG b sin
214 0 9 3 3
CD 60 3 8 0 1
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 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
观测角
点 号 A B 205 36 48 1 2 290 40 54 (右角) °´"
改 正 数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α 236 44 28
小地区控制测量
§1 §2 §3 §4 §5 §6 控制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 小三角测量 交会定点 高程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简介
控制测量—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
行的测量工作 。
控制点—具有准确可靠坐标(X,Y,H)
的基准点。
控制网— 由控制点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几何图形。 作用:①可控制全局;②为减少误差积累; ③可分组进行作业。
国家控制网—二等连续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
二、三、四等网。
一、二级小三角网、小三边网。
一、二、三级导线网。
图根控制网(导线网、交会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