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控制测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区域控制测量(3)

小区域控制测量(3)

闭合导线计算实例
点 观测角
改正数
号 (°′″) (″)/
改正角
(°′″)
1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3
73 00 20
+12
73 00 32
4
89 33 50
+12
89 34 02
1
89 36 30
+13
89 36 43
2
总 359 59 10 和
辅 助 计 算
+50 360 00 00
时应同时观测竖角,以便进行倾斜改正。若
用钢尺丈量,则钢尺必须经过鉴定。
5.4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目的: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1、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角度闭合差计算 2)角度改正计算
3)逐边计算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6)、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
7)、坐标增量改正计算 8)、坐标计算
2、图根控制测量: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
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 制点,简称 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 图根控制测 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 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H)
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从整体到局部。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国家控制测量 城市控制测量 小区
图根控制测量
一、国家控制测量
分为:国家平面控制测量和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 国家控制网。它是全 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测量学6小地区控制测量

测量学6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 网的概念
为了统一全国各地区的测量工作,必须进行全国性的 控制测量,以建立国家控制网,供整个国民经济规划 和国防建设等使用。国家控制网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 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是采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即 在全国范围内将控制点组成一系列的三角形,通过测 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推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国家 控制网也是按照“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 原则布设的。国家平面控制网按其精度可分为一、二、 三、四等四个等级。
根据坐标方位角的定义,它是 从坐标轴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 至某边的水平角。因此有相同 端点的两条边,右侧边的坐标 方位角就等于左侧边的坐标方 位角加上两边之间的夹角,同 一条边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即沿导线前进方向:
1
4
上式中包含具相同端点两条边 的方位角关系以及正反方位角 的关系。
2
3
5
α前=α后-180°+β左 =α后+180°-β右。
(四) 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
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导线,因有已知边方 位角,只需观测连接角便可以推算各边的 方位角,然后推算各点的坐标。对于不与 高级已知点相连接的闭合导线,则可用罗 盘仪测定一条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便可推 算其他各边的方位角,并推算各点的坐标。
(五) 导线测量记录
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规定的表格。
二、 经纬仪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公式
不同。 (一)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从一已知边方位角出发, 使用观测角推算至另一条已知边,推算方位角与已知 方位角之差。 (二)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推算出的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同,以 此作为计算的检核。 (三) 坐标增量的计算 根据导线各边的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各坐标增量,计 算方法与闭合导线相同。

《控制测量》PPT课件

《控制测量》PPT课件
最长不应超过平均边长的两倍, 相邻边长悬殊不应太大。 ⑤ 导线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埋设
泥土地面,点位上打木桩,桩顶钉小钉——临时性标志 碎石或沥青路面,顶上凿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 混凝土场地或路面,钢凿凿十字纹,涂红油漆。 需长期保存导线点,埋设混凝土导线点标石。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便于测量资料统一管理。 为便于观测时寻找, 在点位附近房角或电线杆等明显地物上 用红油漆标明指示导线点的位置。 为每个导线点绘制点之记 注记地名、路名、导线点编号 及导线点距离邻近明显地物点的距离。
§7.3 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 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构成的折线——导线,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 与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 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方位角,求出导线点的平面
坐标。 水平角用经纬仪测量, 边长用光电测距仪或钢尺丈量, 也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边长。 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常用方法, 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多的隐蔽区和带状区, 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青藏高原导线
城市或厂矿地区, 应在国家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 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或施工测量的要求, 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 供地形测图和测设建、构筑物时使用。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测量、 三角测量、各种形式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方法。
(2) 高程控制测量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 一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 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 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二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的全面布网方案。 二等基本锁边长20~25km,二等网的平均边长13km。 一等锁两端和二等网中间, 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 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 三、四等三角网为在二等三角网内进一步加密。

19 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

19 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

(3)视距差累积值∑di=前站的视距差累积值 视距差累积值∑ ∑di-1 +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i 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 ∑di要求: Ⅲ等≤±6m, Ⅳ等≤±10m 要求: Ⅲ等 Ⅳ等 (4)黑红面读数差=黑面中丝+K-红面中丝. 黑红面读数差=黑面中丝+K 红面中丝. +K(K= 4787mm或4687mm) 4787mm或4687mm) 要求: Ⅲ等 要求: Ⅲ等≤±2mm, Ⅳ等≤±3mm Ⅳ等 (5)黑面高差h黑=黑面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 黑面高差h 黑面后视中丝-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中丝读数 中丝读数
后视尺
前视尺
2,计算与记录格式(见表) 计算与记录格式(见表)
(1)视距=100×|上丝-下丝| 视距=100× 上丝-下丝|
(2)前后视距差di =后视距-前视距 前后视距差d 后视距di要求: 要求: Ⅲ等 Ⅲ等≤±3m, Ⅳ等≤±5m Ⅳ等
(6)红面高差h红=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红面高差h 红面后视中丝(7)黑红面高差之差=h黑-(h红±0.100m) 黑红面高差之差=h 0.100m) 要求: 要求: Ⅲ等 Ⅲ等≤±3mm, Ⅳ等≤±5mm Ⅳ等
(8)高差中数= [h黑+(h红±0.100m)]/2 高差中数= 0.100m) (9)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前视距 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 L=∑后视距+∑前视距
四等水准测量录像
1,羽毛 2,威尼斯的泪
图 表 :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
二,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于研究地球大小、海洋平均海水变化等 三、四等水准网:进一步加密,为地形测图和工
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建 立的,其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以此为二、 三、四、五等。
各等均可采用水准测量法,四等以下可采用电磁 波测距和三角高程法,五等还可采用GPS拟合高程 测量法。
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 导
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 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 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 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 电磁波测距导线。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地物分布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 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根据测区 的不同情况和要求, 导线可布设成下列三种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三种。
对于独立地区周围无高级控制点时,可假定某点坐标,用罗盘仪 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回顾)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测量 最传统,它是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这些三 角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所有三角 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 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这种图形构成的 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 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Rb Rc
R R
c a
Ra
Rb
二、后方交会
通常观测四个已知点,组成两组后方交会,分别计算P点的两 组坐标值,求其较差。若较差在限差之内,即可取两组坐标的平均 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过三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为危险圆。
待定点P 不能位于危险圆的圆周上,否 则P点将不能惟一确定。
若接近危险圆(待定点P至危险圆圆周 的距离小于危险圆半径的五分之一),确 定P点的可靠性将很低,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 k
D/ f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容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 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 x ij
fx D
D
ij
v y ij
fy D
D
ij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ij xij vxij
一、前方交会
三点前方交会
为了避免错误并提高待定点的精度,一般 测量中都要求布设有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
计算时,分两组利用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 标。若两组坐标的较差在允许限差内,则取两 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最后坐标。
由未知点至两相邻已知点方向间的夹角称 为交会角(γ)。
前方交会测量中,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 30°并小于150°。
yij
yij
vyij
2.附合导线计算
(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
标。 由推算而得的B 点的坐标应与已知值完全相符,以此作为计算
检核。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完 全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 合差的计算上有所不同。

小区域控制测量概述和原则

小区域控制测量概述和原则

B1 118.62 12 122.05 23 120.33 34 116.64 4C 128.70
1.求角度闭合差 2.求改正数分为 3.改正后的角值
fβ=64″ -10 4*-11 -10 B 138 18 26 1 150 20 31 2 173 11 01 3 204 44 37 4 108 55 55 C 138 00 08
99.86
4C 125.80 -27.16
417.21
332.12
fx=0.08
fy=-0.18
0.20/606.34=1/3000
≤1/120000(首级) ≤1/80000(加密)
≤1/40000
≤1/80000 ≤1/45000 ≤1/20000
二级小三角
0.5
≤±10.0
≤1/20000
≤1/10000
三、图根测量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 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的作用有二: 1、直接作测站点使用,进行碎部测量 2、做为临时增设测站点的依据
4.推算各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AB 112 18 24 B1 70 36 50 12 40 57 21 23 34 08 22 34 58 52 59 4C 347 48 02 CD 305 49 02
5.求算坐标增量
B1 39.37
111.89
12 92.17
80.00
23 99.59
67.53
34 60.28
在城市或厂矿等地区,一般应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 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 不同等级
的城市平面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图根点的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
一、控制测量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控制
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二、有关名词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 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15km2以 内)。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 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 成的图形。
踏勘选点的原则: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 2.点位选在适于安置仪器和便于保存 的地方; 3.点位选在视野范围广阔的地方; 4.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进行细部测量; 5.尽量使点位的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区。 2.附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符合到另一已知坐标点上的
(二)、导线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3.测水平角——连接角 (左角、右角); 4.测量各导线边的水平边长 。
(一)、定义及分类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
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水利、
园林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又闭合回到已知坐标点上的 导线布设形式。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
二、控制测量的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导线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6.1.3 高程控制测量
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概念:测定点的高程(H)的工作;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建立.
1
2
2
§6-2 导线测量
Part One
6.2.1 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将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一、测边交会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二、测边角后方交会
1
§6-5 坐标换带计算
Part One
6.5.1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6.5.2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
6-6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一、前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分别在一个已知点(A)和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坐标 计算方法: 计算出β=180-( α+γ ) 按照前方交会的计算方法步骤求出P点的平面坐标并进行检核 侧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仅在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β,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公式为: 注意:在选定P时,应避免其落在危险圆上! 后方交会测量
图根控制网: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网,其节点称为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04
6.1.1 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6.1.2 平面控制测量

5小区域控制测量.

5小区域控制测量.

平差原则 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给各观测角, 余数强加给边长悬殊大的两边的夹角。
V f n
注意 计算
vi f
ˆ i vi
山东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测量学
B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后+180 ˆ-360
C.坐标增量计算
x Dcos
y D sin
A.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平差 f CD测 CD理 测+n 180 -x 360 - CD理
(下同闭合) B.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同闭合)
C.坐标增量计算(同闭合) D.增量闭合差计算及平差
f x x (x终 - x始 )
f y y ( y终 y始) (下同闭合)
假定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3.测角
1)J2或J6经纬仪测左角,1-2测回; 2)限差:DJ6半测回差±40″,
测回差 ±24″
4.量距
1)测距仪或钢尺,往返丈量水平距离; 2)限差:K〈1/2000
山东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测量学
5.2.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计算目的: 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 准备工作: 检查记录薄;画草图;填写表格
α
β
A(xA,yA)
B(xB,yB)
山东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测量学
5.5 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适用于一般地区 2.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三角高程测量 1.原理: 根据两点间的 水平距离和竖 直角,按三角 公式计算高差, 然后推算高程。
山东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测量学
2.公式: hAB D tg i v D sin i v f H B H A hAB
式中, f 为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综合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三.分类
按精度: 一、二、三、四等;一、二等又称为精密导线
图根导线——直接用于测图
按测距方法:
电磁波导线 光电测距仪测定边长 视距导线
经纬仪导线——用钢尺量边,经纬仪测角
2020/11/29
16
四、导线布设形式 a.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b.附合导线
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
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时,要同时观测垂直角,供倾斜改正 之用。
图根导线: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要求其精度不低于1/3000,特殊困难地区允许1/1000
2020/11/29
20
(三)、观测转折角
测回法,左、右角,内、外角 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 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 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 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图根导线:DJ6经纬仪测 一个测回,前、后半测回之差≤±40″时,取—导线连接测量
目的:确定导线边的方位角 1.测区内有高级控制点时,需与已知点连测, 测出连接角和连接边 2.测区内无已知控制点或不便连测时,可假 定起始点坐标,用罗盘仪测起始边的方位角
2020/11/29
22
附合导线外业: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控制误差的积累和传播
作为进行各种碎部测量的基准
2020/11/29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内容提要: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导线测量外业
2020/11/29
1
§6.1 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 网(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和高程控 制网(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3、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且符合表6—3要求 4、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和视野开阔之地,便于安置仪
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同时也便于施测碎部点
5、在城区应尽量避开人流、车流密集路线
建立标志——注意须画“点之记”
2020/11/29
19
(二)、丈量导线各边边长
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或50m的钢尺,导线 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63的要求。
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
2020/11/29
14
§6.2 导线测量外业
一、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 (traverse point)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 形。
二、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 铁路和水利) 、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 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2020/11/29
在山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来建立 高程控制网,此法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工作 速度快,但其精度较水准测量低。
2020/11/29
11
国家水准网
2020/11/29
13
四、 小测区控制网(<15k㎡) 分级建立: 国家或城市控制点——首级控制——图根控制
首级控制网 最高一级的控制网 图根控制网 最低一级;
2.导线测量
3.卫星大地测量
a. GPS
美国
b.GLONASS
俄罗斯
c.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NSS 欧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
2020/11/29
7
<二> 国家平面控制网 全国范围内 a.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b.GPS测量已逐步取代三角测量 布设原则: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三级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
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
工程控制测量
2020/11/29
6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方法
1. 三角测量
相互连接的三角形组成三角网;使用精密仪器; 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条边长。 三边测量、边角测量
B
1 DB1
D12
AB B
1
(XB,YB)
A
2 D23
C CD
3 D34 4 D4C
C
3
4
(XC,YC)
2 附合导线图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DB1,D12,……,D4C。
2020/11/29
D next
23
<三> 城市平面控制网
2020/11/29
8
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2020/11/29
9
2020/11/29
10
三、高程控制测量
主要方法:水准测量
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一个测区内至少要有3个水准点; 小地区的高程控制网,分级建立,先以国家水 准点为基础逐级建立;
4
2、有关名词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 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 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 的图形。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2020/11/29
5
3、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的勘测与施工。
c.支导线 支导线点数(飞点)附不合宜导超线 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还有导线网,其多用于测区情况较复杂地区
2020/11/29
17
图形: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2020/11/29
支导线
单结点导线(导线网)
18
五、外业工作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相邻点要通视,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