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生态功能区区划方法及分布——以黑龙江省为例
的一级区界线 。
3 2 二级区划界 . 在 一级 区界线 确定基础上 , 对重点反映 生态系统 类型区 域分布和生态功能特征 的有 关图件进行叠加 , 照区域内生 按
态系统类型与生态 系统服 务功 能类型划 分生态 亚区 , 在生态
亚区基础上 , 再根据生态功 能重 要性 、 生态环 境敏感性与生
的方法 自上而下进行不 同等级 的分 区划界 , 即在地理 信息系 统 ( I) G S 应用软件 的支持 下 , 对各种 自然要素 、 会经济要 社
素、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 分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 要性 分
态环 境问题来划分生态功 能区 。
区 图件空 间叠加 , 以各区划等级 的主要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并 确定分 区边 界 。 了保持生态 系统 的完整性 和便于进行有效 为 的环境管理 、 生态环境 保护 与建设 , 确定边 界时适 当考虑到
山脉 ,河流等重 要自然地理 界线和 行政边界 。 3 ’ 一级 区划界 . 根据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 首先将黑龙江省地貌与气候要 素 方面 的有 关图件进 行叠加 , 并注意 区域内气候特征的相似 性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叠加后 的界线要与 “ 东部湿润 、 半
2 1 一级 区划分依据 .
根据 国家环保 总局的要 求 ,黑龙江省一级 区划分 是以 《 中国综 合生 态环 境区划》 方案中的三级区为基础 , 并根据黑 龙江省管理 的要求和黑龙江省地貌 、气候 的空间变化特征 、
生态环境特 点进 行适 当调 整 。 2 2 二级 区划分区划;黑龙江省
必修3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条件
3、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土壤条件分析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大兴安岭 山地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主要地形
森林资源丰富,为 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南——辽河平原 平原 北——松嫩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居 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东——三江平原 高原 :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南部
中部
暖温带
中温带
3600 ℃
1000℃~ 3600℃
北部
寒温带
1000℃
思考题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 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 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 应问题等
2、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农作物 一年一 熟
降水量:300mm~1000mm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 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 水果 春小麦、大豆、玉米、 高粱、水稻、甜菜、亚 麻 春小麦、大豆
活动
(2)有。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具 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 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 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 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 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 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 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二、农业 布局特点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1 13 X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A a s nteSau f gi l r clg a E vrn etnH i nj n rv c nl i o t so r ut a E ooi ni m n e ogi gPoi e ys h t A c ul c l o i l a n
D a n h nJna u nYig ,C e ito
( e igC mp s f inU i rt,C a gh n10 6 ,C ia H p a u l nv s y hn e u 3 0 2 hn ) n o Ji ei
Ab ta t Ac o dn oid xrt gmeh da dc a a tr t so giutr c lgc l n i n n ul d xe au - sr c : c r igt e ai to n h rcei i fa rc l ee oo ia vr me tob i a i e v la n n sc u e o t dn n
第3 5卷第 9期
21 00年 9月
环 境科 学 与管 理
EN、 RoN NTAL 田E SC玎1 NCE AND ANAGEM ENT M
Vo. 5 1 3 Nn 9
S p.2 0 e 01
文章编号 :6 4—6 3 ( 0 0 0 17 1 9 2 1 )9-0 0 0 1 5— 3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等,导致农业发展陷入困境。
为了推动东北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东北地区农业有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提升。
对于东北农业发展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东北农业发展、现实问题、困境分析、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措施、展望、思考。
1. 引言1.1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农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为了摆脱困境,东北地区农业需要转型升级。
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需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朝着更加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的未来展望,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各方合作努力下,东北地区农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我们坚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东北地区农业一定能够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2. 正文2.1 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传统种植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摘要】针对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探讨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对策,深人贯彻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观、现代农业废弃物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平衡、完善现代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和建立全面协调平衡现代生态农业系统。
为黑龙江省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出谋划策。
【关键词】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对策分析0.引言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部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农业的现代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现代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要素的总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农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农业生态环境从原始农业阶段开始,一直到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其整个演变趋势一直处于不断恶化之中,因此,改善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环境状况势在必行。
深人分析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环境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出改善现代生态农业环境的对策,是实现黑龙江省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在现代农业领域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生态农业环境的现状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2008年,耕地面积1183.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200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6%,水资源总量462.2亿立方米,地表水天然年径流量341.9亿立方米(数据详见下表)。
黑龙江省虽然资源丰富,但也同样存在着土壤黑龙江省虽然资源丰富,但也同样存在着土壤退化、沙化和森林资源减少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问题。
第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左右,其中耕地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5%左右,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衰退。
一方面,珍贵的树种减少,如红松、樟子松等;第二,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天然林、混交林比例减少。
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
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中国地理的四大自然区划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的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四个主要地理区域。
这四大自然区划分布于中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各自独特的地貌、气候、生态以及资源分布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自然区划的特点。
一、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和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东北平原气候寒冷,降水充沛,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
此外,东北平原地下资源丰富,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山西等省区。
这片地区以其独特的黄土地貌而闻名,因为其由长期风蚀和水蚀形成的黄色土壤而得名。
黄土高原多山丘、峡谷,地势较高,而且缺乏表层水。
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肥力较差。
然而,这片地区仍然在农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主。
此外,黄土高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充满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国的东部,沿长江两岸分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区。
这片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季风盛行。
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小麦、蔬菜等为主,并且也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成为国内外投资和贸易的热点地区。
四、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冰雪储量区。
该地区地势崇山峻岭,气候寒冷干燥。
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以地下水和高山湖泊为主要水源。
青藏高原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如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等,还是多个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等。
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屋脊”。
东北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维普资讯
—
—
S i h o hL n 跚 hS u S iu T
东北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王 玉 娟
【 摘
要 ] 农业的发展是 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 内容之一 , 也是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绕不过的一道 门槛。 近几年来 , 环境 问
题、 体制问题 、 社会 问题层 出不穷, 紧紧地 束缚着东北农业的发展 , 阻碍 东北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建设 , 进而制约着整 个东北的振
全 区 现有 水土 流失 面积 为 1. 74 7万× o 14万 公 顷 . 占全 约 区 总 面积 的 1% 。 成几 乎 遍 及 全 区 的 以 辽西 北 、 峰 南 部 、 2 形 赤 松 嫩 平原 、 中东 部 山 区 为 主 的严 重 水 蚀 区 。 西 北 、 西 和 科 辽 吉
是降水 最多 的时期 ,一 般 占全 年降 水 量 的 印%~ 5 本 6 %: 区水 资源总量为 12 . 9 99亿立方 米 , 全 国属 于中等水 平 . 在
人 均 占有 量 不 高 , 当 于 全 国人 均 占有 量 的 7 .% . 资 相 25 水
为一 年一 熟; 但太 阳总 辐射 资 源很 丰 富 , 总 辐射 量变 化 年
在 4 0  ̄ 40 J平 方 米 之 间 . 日照 时 间 时 数 均 在 2 o ~ 10 5 0 M / 年 20
尔沁为主的强 烈风蚀 区。水土流失造成耕地废弃 , 土壤肥力 下降 。全 区黑 土耕 地面积为 4 3万公顷 , 4 是本区粮食生产的
、
东北 地 区 生 态农 业发 展 自然 条 件分 : 忻与评 价
东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 热量季节 分布特点是夏季
高 温 , 季寒 冷 , 秋 两 季 短 促 , 热 同季 的 气候 特点 有 利 于 冬 春 雨 大 多数 农 作 物 的 生 长 。 本 区 热 量 资 源 较 少 , 植 模 式 一 般 种
中国东北地区种植概况
•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3年吉林 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7821万亩,较2012 年增加1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 5898万亩,比2012年增加56万亩。
辽宁市场
• 种植面积6860.4万亩,以玉米,水稻,蔬 菜,水果为主,玉米面积2832万亩, 水 稻885.1万亩,蔬菜637.6万亩,苹果422.3 万亩,梨45.4万亩,葡萄21万亩, 小麦 302.2万亩,高梁 467.7万亩,豆类493.7万 亩。全年用药3788.8万吨, 约7个亿,以 杀虫剂为主。
中国农业大县昌图县
•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南端,辽、 吉、蒙三省(区)交界;昌图南北直线距离104 千米,东西直线距离73千米,幅员4317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26.7万公顷(约400万亩),农民人均占 有耕地近5亩。全县辖38个乡镇场(24个镇、14 个乡、5个农林场),544个行政村,总人口102 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全县平均海拔162米, 地貌为东山西水环抱广阔平原。昌图地处东北黄 金玉米带,是北方平原旱作农业地区,是全国重 点商品粮基地县、平原秸杆养牛示范县、生态建 设示范县、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绿化模范县、 中国豁鹅之乡,是全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农业产 业化示范县、退耕还林试点县。
黑龙江省种植结构
•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0万公顷,比上 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4225万吨,创历 史新高。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水稻产量 1518万吨、玉米1822万吨、小麦89.5万吨、 大豆620.5万吨。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甜菜260万吨,增长22.1%;烤烟产量7.7万 吨,增长12.4%;水果59.4万吨,增长 14.7%;蔬菜1057.9万吨,与上年持平;亚 麻15万吨,下降3.0%;油料36.5万吨,下 降26%。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区位分析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第2 卷 第3 2 期 2 0 年 6月 08
吉林省 经济管理干部 学 院学报
J u a f Jl r vnc o o cM a ge n d eCol g o m l i n P o i eEc n mi na me tCa r le e o i
在西方 经济理论 中并 没有农业 现代 化的概念 , 西 方 学者更 多 地将注 意力 集 中于传统 农业 如何转 向现 代农业 即 ‘ ‘ 农业转型” 问题 的研究 , 所谓 ‘ ‘ 农业转 型” 在
占全 区耕地 面积的3 . 7 %,是重要 的高产 土壤 [ 。这 9 1 】 样 的黑土带全世界也 仅有3 , 处 另两处分别在美 国的密
程, 是一个 由农业 生产 力与技术水平 、 农业经济产 出 、 农 民生活水 平 、农村 生态 环境等 方 面构成 的指标 系
为我国最 著名 的农业 区 , 为著名 的玉米 、 也成 大豆 、 粳 稻生 产带 , 并具有优 质高产 的特点 , 畅销 国 内外 市场 。 区域 内森林资源丰富, 居全 国三大林区之首 , ‘ }’ 有 林 l’ 蕈
西西 比河流域 和欧洲 的乌克兰 。黑土 土壤肥 沃 , 腐殖 质深厚 , 有机质含量高 , 团粒结 构好 , 肥力最 高的土 是
壤。正是有 了这无 比肥 沃广阔的黑土地 , 东北 地 区成
理 论上 等 同于我 国所说 的农业 现代 化 。农业 现代 化 是综合 性 的概念 , 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 的变迁过 是
统 。东 北地 区是 我 国重要粮 食生产 基地 与畜 牧业生
产 基地 , 业生产 在全 国 占有重要 地位 。 的十七大 农 党 报告 明确指 出 , 要加强农 业基础 地位 , 巾国特 色农 走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人均耕地面积h㎡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
吉 辽 林 宁 0.21 0.1
全国 上 江 浙 海 苏 江 0.02 0.07 0.05 0.10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
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平原区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西部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业。 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 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中国东北地区种植概况剖析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 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地区四季分 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 、经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 族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 气候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 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 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而 西,降水量自1000毫米降至 300毫米以下,从湿润区、半 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 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 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全国水稻种植大区
全国玉米分布区
东北区常见病虫害
黑龙江省种植结构
•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0万公顷,比上 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4225万吨,创历 史新高。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水稻产量 1518万吨、玉米1822万吨、小麦89.5万吨、 大豆620.5万吨。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 甜菜260万吨,增长22.1%;烤烟产量7.7万 吨,增长12.4%;水果59.4万吨,增长 14.7%;蔬菜1057.9万吨,与上年持平;亚 麻15万吨,下降3.0%;油料36.5万吨,下 降26%。
土地面积
• • • •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47.3935万平方公里(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3.9176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6.875585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全省 耕地面积ll98.95万公顷(约合1.798425亿亩),草原面积216.23万 公顷(约合3240万亩)。 • 吉林省:土地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全省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 (约合8306.7万亩),草原面积584.22万公顷(约合8763.3万亩)。 • 辽宁省: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29万公顷(约合 6139.35万亩),草原面积35.01万公顷(约合525.15万亩)。 •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5.51万公 顷(约合1.103265亿亩),草原面积8700万公顷(约合13.05亿亩), 居全国之首。其中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66.553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6745.7万亩,草原面积5.62274亿亩。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一直是该省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全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问题分析1. 土壤污染严重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的残留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酸化、盐碱化现象。
这些对土壤造成的伤害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直接危害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新型农药的大量使用,黑龙江省农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田灌溉水中的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的污染。
大量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态系统退化随着农田的扩大和粮食生产的增加,黑龙江省农村的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湿地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森林的砍伐更是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 发展模式单一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村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发展模式单一,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且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农村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管理体制中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有效监管和管理。
3. 农民生产观念落后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意识,容易出现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
三、对策建议1. 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要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等的依赖。
2.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农村环保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黑龙江省的生态经济区
黑龙江省的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区布局,主要立足于我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抓好对全省影响大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生态经济格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⒈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经济区⑴位置与范围本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
包括齐齐哈尔市所辖9个县(市)(拜泉、克山、克东除外)、绥化地区(安达市、肇东市和兰西、明水、青冈3个县的一部分)、大庆市所辖4个县及哈尔滨市所辖的双城市和农垦系统所属部分国营农牧场。
土地面积718.9万公顷,占全省15.8%,其中耕地349.6万公顷,占全省29.7%;林地面积108.6万公顷,占全省7.4%;草地面积164万公顷,占全省25.2%。
⑵主要生态经济特征本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黑钙土占60%左右,耕地资源丰富。
本区草原分布广泛,草场等级高,草群结构合理,优良牧草种类多,是我国优良的草场之一。
土地利用率、生产率较高,旱田灌溉基础好,本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闻名世界的大庆油田座落于此,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是我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商品粮和畜牧业及其制品生产基地。
该区开发较早,人多地少,垦殖率高,草原"三化"现象严重。
耕地荒、硬,由于气候干旱,地势低平,旱、涝,尤其是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脆弱。
⑶建设重点与发展方向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防治等工程建设,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经济型植被防护与恢复体系,综合治理草原"三化"及风蚀与石油污染,恢复草原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建立嫩江中下游湖泊湿地洪水调蓄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扎龙湿地及珍稀水禽,发挥湿地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
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加大人工草地与饲料基地建设力度,发展草业和绿色畜牧业及其深加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②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③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知识树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 探究1-1 展示 本 探究1-2 展示 节 探究2 讲解 课 探究3 合作探究 探究4-1 展示 下 探究4-2 展示 节 探究5-1 展示 课 探究5-2 展示 探究5-3 讲解
分工 G4 G3 G2
师生
讲评 G8 G7 G6
师生
G1 G5 G6 G7 G8
G5 G4 G3 G2 G1
要求:1、展示小组字迹工整 2、讲评小组 包括修改展示内容,并理解讲述(脱稿) 3、非展示同学 :认真倾听,做好笔记;随时补充质疑
论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人工调控措施
。 目前该 区的水 土流失 十分严 重, 农业生 态环境遭 到严重 的破坏。文章通
过对该区农业 生态系统存在 问题 的分析 , 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促进 农业生态 系统 良性 循环 的途 径和措施 , 为本 区农 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参考 。
关键词 : 松辽流域 ; 黑土区; 生态环境 ; 水土流失 ; 肥力下降 ; 人工调控 ; 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1 X 7 . 文献标识码 : A
( oa N .5 T dl o3 )
文章编号 :0 7—7 9 (07)2— 10一O 10 5620 0 02 1
论 东北 黑土 区农 业 生 态 环 境 人 工调 控 措 施
董 超
( 山县水务局 , 克 黑龙江 克山 1 10 ) 6 6 0
摘 要 : 东北黑土区是地球上仅有 的三大块黑土带之
1 黑土 区的 基本情 况
全世界仅有三大 块黑 土 区 , 布 于乌克 兰大 平原 、 美 分 北 州密西西 比河流 域和 我 国的松辽 流域 。我 国东 北黑 土 区总 土地 面积 为 1 18 k 主要分 布在黑龙 江 、 0.5m , 吉林 、 辽宁 和 内 蒙古 四省( ,9 个县 ( 、 旗 ) 区) 1 1 市 区、 。东 北黑 土区地形 为西 北东三 面环 山 , 依次为大兴安 岭、 小兴 安岭 、 张广才 岭和 长 白 山系 , 中部为松嫩 平原 。该 区属 于寒 温 带气候 , 候 干燥寒 气 冷, 降雨集 中多以暴雨形式 出现 , 7~9月 占年降 雨量的 7 % 0 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 4 0— 0 m 主要 水系包 括松花 江 、 0 7 0 m, 辽 河 。水资 源 总 量 为 1 1. 9亿 m , 均 占有 水 资 源 量 为 4 59 人 1 2 1 4m 。 人 口 1 64万 人 , 地 2 0 万 h 粮 食 总 产 量 16 耕 0 0 m , 8 0 万 t国民经济 总产 值87 1 0 , 4 3 亿元 , 我 国重要 的商 品粮 是 基地 , 也是我 国石油 、 化工 、 钢铁 、 、 、 汽 车 森工等产业基地 。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图,黑土及黑钙土、森林资源分布等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说明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
(重点)3.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重点+难点)自主研习一、东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
2.地表特点:。
(1)西面、北面、东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和,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2)中部: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形象记忆东北地区地形特征: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3.自然资源条件(1)辽阔富饶的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①中国东部人均耕地的地区;②土壤肥沃,、黑钙土分布广泛;③最多的地区。
(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熟制为。
(3)林地面积大,蕴藏量大。
(4)和渔业资源兼备。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部门比较,工业体系较完整;农业机械化工业发展较快,不断提高。
5.农业布局的变化(1)农田向两侧推进,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2)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基地大量涌现。
问题磁场(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磁场(3)三江平原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发展;调整农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需求,发展作物。
(2)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考点37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制约着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优点: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较多;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缺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为农业多种经营提高了条件3.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浓厚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良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源与消费市场2.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3.历史与人口开发时间晚,人口密度低,生态环境较好,人均耕地多[两个问题]1.东北大米为什么质优?2.云南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二、东北农业三大生产区域(一)耕作农业区1.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河区盆地[问题] 为什么水稻种植能扩展到50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二)林区和特产区1.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2.品种与分布我国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人参、鹿茸——长白山区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辽东半岛苹果——辽南(三)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三、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四、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农业专业化(一)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加剧;环境污染等(二)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三大平原)方向: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适应加工的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
1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1.1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原则1.1.1生态关系原则。生态关系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组成成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各个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为设定的,人为设定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的程度,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不同的生态条件下,采用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是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必然有所不同。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采用增加食物链长度及数量的方法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进行生态农业分区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生态农业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的生态关系。1.1.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出的农业区域内必须注意其内部各单元间的一致性,包括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结构及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条件等。要求区域间差异最大化和区域内各单元差异最小化。当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生态环境单元,一致性是指在“一定水平”上的相似,因此也称为“相对一致性原则”。至于保持多大相似程度,则要根据区划目的、分区对象、区域分异程度、分区等级体系等因素确定。1.1.3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进行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用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主要指标作为确定区域划分的主要根据。1.1.4共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划分出的区域是连续的地域单元,不能有空间上存在于某区域之外,但又属于该区的分区单元。1.1.5保持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在许多自然地理区划中,行政区划作为一个“人为”的现象。是许多地理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不予以考虑的。但在许多经济现象的研究中,行政区划往往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生产是在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双重作用之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区划时应该尽量保持行政界线的完整,便于正确的管理和规划,避免产生纠纷。由于本文研究范围较大,同时又考虑到绝大多数县市生态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首先考虑保持县级行政范围的完整性。1.2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以上原则,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分异的特点、人类活动强烈程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可得性与可靠性,从自然条件、生态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三方面设计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层次聚类分析法是聚类分析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层层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首先在聚类分析的开始,每个样本自成一类;然后,按照某种方法度量所有样本之间的亲疏程度,并把其中最亲密或者最相似的样本首先聚成一小类;接下来,度量剩余的样本和小类间的亲疏程度,并将当前最亲密的样本或小类再聚成一类;再接下来,再度量剩余的样本和小类(或小类和小类)间的亲疏程度,并将当前最亲密的样本或小类再聚成一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样本聚成一类为止。对样本距离测度方法是采用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即两样本(x,y)之间的距离是各样本每个变量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k个变量)。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划的具体路线如下:①根据东北地区平原、丘陵、山区分布特征,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不同组合以及农林牧副渔发展水平,较均匀地选择了41个单元(县、市)作为一级生态农业区划分的代表样点,在定性和定量基础上,将样本粗分为K类,计算每一类的聚类中心。②应用欧式距离模型:EUCLID(x,y)=∑(xi-yi)2。计算其他各县市到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判别函数逐个将各县市样本归入与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③计算新类别的聚类中心,如果与原聚类中心相近,则聚类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重新进行。计算结果最终形成东北地区二级生态农业现状地域结构。3评价结果分析3.1与稳定的农业分界线划分的东北地区农业地域格局基本一致东北地区比较稳定的农业分界线有:①东北、北部山区与半山区之间以及半山区与中部平原之间的分界线;②中部平原和西部半干旱区之间的分界线;③三江平原分界线以及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南北分异的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由这几条分界线可以把整个东北区域大致分为东部山区—半山区农业区、北部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区、中部平原农业区、西部半干旱农业区、南部农业区。其中北部生态区由大、小兴安岭地区和小兴安岭南部过渡区共同组成。这与由层次聚类法划分的东北生态农业划分基本一致。3.2区域特色明显东部生态农业区主要指东北地区东部的长白山区,是山区、半山区林、粮、药混作生态农业区。三江生态农业区主要是三江平原地区,是以农为主的农林综合生态农业区。中部生态农业区主要是指东北平原主体区域,拥有自然肥力高,土层厚的黑土层,这为种植业的大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北部生态农业区是指黑龙江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山区及部分周边地区,为我国独有的温寒带冷凉湿润或半湿润林区气候,是典型的冷凉生态农业区。南部生态农业区主要指辽东半岛以及辽河三角洲等地区,是多雨渔、果、粮复合生态农业区。西部生态农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三省西部地区和蒙东地区,是半干旱生态农业区。4结论与建议东北的振兴绝对是绕不过农业的复兴。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农业发展不仅要面临来自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严峻挑战,而且还将经受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只有充分发挥地域生态优势,打破国际农业贸易绿色壁垒,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把东北地区建成我国最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也是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实施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东北地区土地、水、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地貌和气候差异比较大,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多样,具有突出的区域组合优势,开展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运用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东北区进行整体化及层层优化设计,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使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在和谐与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虽然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却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而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潜力,发展集约、高效农业经营是东北生态农业的一个首要问题。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化、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带。第三,在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面前,东北农业发展要破除省、市、县等行政区划的界限,把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整合农业资源,建设以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为标志,以粮食、畜产品及其加工业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基地与绿色农畜牧业基地。
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
/h1 --
--
Hale Waihona Puke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