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1912年1月1日(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地点: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国旗:五色旗 机构: 临时参议院
汉
满
蒙
回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部分条文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 (民国元年)上半年大事记
中华民国 建立
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正式解职
1912年 1月1日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C 例题:中华民国27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 B.1937年 C.1938年 D.1939年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 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之……”
思考: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会有这种转变?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出 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 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 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乏训练、纪律涣散、装备落后。 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
材料2:清末,袁世凯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随着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了解同盟会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些列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讲述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做的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教学重点:同盟会的成立教学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中山陵)“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其生前在紫金山曾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图片展示:认识孙中山2.材料引入: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柄国钩。
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
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提示:《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人。
”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少年孙中山3.材料引入: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出自1894年1月,孙中山所写《上李鸿章书》4.教师讲述: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3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选择题1.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成果之一。
这一成果来自(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2.右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圆发行于公元( )A.1918年B.1928年C.1929年D.1930年3.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退位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4.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以下哪个城市(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要了解我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那么他们应查阅(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诏书 D.《民报》发刊词6.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封建制度7.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这群人属于(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8.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A 首都南京B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C 国旗五星红旗D 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清帝下诏退位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1.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归纳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归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框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重点梳理】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位创建 (1)创办: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兴(2)宗旨:“振兴中华” 中 (3)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会广(1)准备: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州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起(2)结果: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义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同(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族盟民主革命的著作。
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1会命党公认的领袖的 (2)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成(3)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立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机关报:《民报》 (6)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主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义【知识延伸】三民主义的三大主张。
三民主义完整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
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课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课本参考答案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材料研读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答: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其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课后活动(1)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答: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康有为发起的百日维新,让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九课辛亥革命1、材料研读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民的斗志。
2、课后活动(1)B(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举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李大钊,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建立1.材料研读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
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切. 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天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龄”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较弱和妥协的一面。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1894年111.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年,孙中山回到香港,准备在发动武装起义。
最终,2.1895起义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革命高涨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原因:《(1)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猛回头》和、的《革命军》(2)著作:《警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世钟》等。
华兴会光复会。
和(3)组织: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2.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东京中国同盟会。
成立了(1)成立:在日本8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纲领:“(2) ,,(3)报刊: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合称“三民主义”。
”“”三大主义,”“3.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1866—1925) 3.参与的起义:广州起义、广西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蔡绍南萍浏醴起义刘道一、浏阳、同盟会会员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年冬,在萍乡、1.1906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徐锡麟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在19072.年夏,光复会会员页 1 第秋瑾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在浙江3.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1907年,共同筹划领导与4黄兴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月,领导了.1911年45黄花岗起义”。
称为“二、武昌起义湖北新军。
.主要力量:1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B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蔡锷
D.黄兴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
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
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C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 目标导航
熟知目标,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 知道袁世凯独裁
制的危害。 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
难点: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说明 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
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 的黑暗局面。
“_二__十__一__条_”的大部分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__山__东__的一
切权益,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等。
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__1_9_1_6___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 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 年 3 月 20 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 惊全国的“宋案”。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 共和,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 中考链接
感受考场,实战演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作业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练习】1.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2.某校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城”,他们应该去()A.北京 B.武昌 C.上海 D.广州3.孙中山说:“革命为唯一法门。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他领导的哪场“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二次革命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国民革命4.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6.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该挽联是写给()A.邓世昌 B.谭嗣同 C.孙中山 D.张自忠7.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综合应用】1.“同盟会《宣言》及《民报》发刊词,是中山先生初次公开地向全世界发表他的救国救民族方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___1_9_1_2___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宣__统__帝__
下诏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_北__京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袁世凯一上台,英国外交大臣公开说:“我们对袁世凯 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与充足 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够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 命后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 一切外交援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哪三句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有没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 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 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 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 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 大总统召集国会。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
利果实,这人是( B )
A.荣禄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李鸿章
以下是孙中山缔造资产阶级共和国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创立兴中会 ③组建同盟会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选择题1. 遣返回总结的内容是:- A. 大规模- B. 犹太人涌向前线- C. 随时带着随身携带及时准备- D. 犹太人被驱赶到犹太区- 答案:D2. 犹太人到集中营后发生的事情主要有:- A.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被逐渐杀戮- B.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逐渐增加- C.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受到优待- D.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逐渐释放出去- 答案:A3. 犹太人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种具体的办法,其目的不仅分家,而且在体力上摧残和?- A. 侵略他们的荣誉感- B. 侵略他们的思维能力- C. 侵略他们的地位- D. 侵略他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A4. 纳粹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的直接导火索是:- A. 犹太人的崛起小办法- B. 犹太人集中拥有大量财富- C. 犹太人对德国政府的不满和批评- D. 犹太人被认为是国家的威胁- 答案:D5. 纳粹德国企图灭绝犹太人的最终目的是:- A. 获得犹太人的财富- B. 减少犹太人在德国的数量- C. 销毁犹太文化和犹太人的种族意识- D. 扩大德国的国土- 答案:C判断题1. 遣返运动是纳粹对待犹太人的一种手段。
- 正确2. 纳粹党的发展的阶段是五个阶段。
- 错误3. 当集中营密集建设完毕时,纳粹立即开始犹太人。
- 错误4. 纳粹主要是因为犹太人在经济上的过于强大才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 正确5. 集中营主要是为了剥夺犹太人的财富。
- 错误。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历史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P66)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意义
(二)概况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
1. 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 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意义
(一)背景
马克 思主 义的 传播
1.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国内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3.重要人物: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中国 共产 党成 立的 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意义
(三)中共二大与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共 二大
1.时间地点:1922年7月 2.内容:①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 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 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纲领地位: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时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空 定
位
单 元 概 述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 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 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 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孙中山孙文—孙逸仙—孙中山(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国外求学“医人”→→“医国”上书改革→→领导反清革命2. 早年革命活动1)创立兴中会概况:孙中山;1894;檀香山;主张: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发动广州起义概况:1895;孙中山、陆皓东等;失败。
影响:孙中山流亡海外,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二、同盟会成立背景: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eg.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eg.华兴会、光复会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成立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概况: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二、武昌起义(高潮)别名: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
组织:文学社、共进会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性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武昌城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武汉三镇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7.孙中山说:“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
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故选C项;孙中山领导的广 州起义失败,没有引发各省响应,排除A项;同盟会是孙中山建立的革命 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没有引发各省响应,排除B项;1926 年北伐战争开始时,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排除D项。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1)政治上: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②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反帝反封建)③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①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 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上: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陋习 2.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 性、妥协性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革命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具有不彻底性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由 参议院制定 2.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 ②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 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 ④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 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制)。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梳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单元知识梳理
1. 知识梳理
课题
知识点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同盟会、三民主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 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 果实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四、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争
时
时
期
期
中
华
年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单元课程结构
2. 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史实。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
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 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
革命
20世纪第一次巨变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创建兴中会 早年活动
筹划广州起义
条件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间 纲领
性质
三民主义
内容 地位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归纳第八课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备课目标本备课旨在帮助教师备课,准备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秦朝的统一中国2. 秦始皇的治理和改革3. 秦朝的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4. 秦始皇的坟墓和兵马俑5. 秦朝的统一带来的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成就;2. 掌握秦始皇的治理和改革政策;3. 了解秦朝的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情况;4. 了解秦始皇的坟墓和兵马俑的重要性;5. 理解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秦朝的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2. 秦始皇的治理和改革政策;3. 秦朝的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4. 秦始皇的坟墓和兵马俑的保护和研究;5.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材;2. 录像资料:秦始皇兵马俑的保护与研究;3. 图表资料: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4. 绘图纸:让学生绘制秦始皇的坟墓和兵马俑。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按照教材的内容,依次讲解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治理、经济繁荣和坟墓兵马俑等话题。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促进思考和交流。
4. 实践:让学生进行绘图活动,绘制秦始皇的坟墓和兵马俑,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作业布置以下作业给学生: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做好笔记;2. 自选一个历史名人并写一篇简短的介绍;3. 思考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并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推荐以下相关书籍:1. 《中国历史大事典》2. 《秦始皇》3. 《中国历史十讲》以上是本文档的备课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效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归纳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框架】
革命先行
者孙中山
【重点梳理】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同盟(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
【知识延伸】
三民主义的三大主张。
三民主义完整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
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民权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主义反映了
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拥有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第9课辛亥革命
【知识框架】
辛亥革命
【重点梳理】
1.革命志士的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
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
为此“他”( )
A.发起了“公车上书”
B.组织了兴中会
C.领导了武昌起义
D.提出了国共合作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包括()
A.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的《革命军》
C.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D.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示钟》
3.孙中山主张“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这段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下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7.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的反动举措有()
①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控制内阁③加强北洋军④削弱南方革命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下图是孙中山致宋教仁的挽联,宋教仁为“民权”“宪政”所作的贡献是()
A.成立同盟会B.领导建立中华民国
C.改组革命政党D.发动二次革命
9.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黎元洪改组中国国民党
B.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C.蔡锷等发动护国战争
D.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1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二、材料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6分,共3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图二奉军坦克部队在直奉战争中
(1)图一中的“一起党争”“一场内战”分别指什么?图片中最醒目的革命领袖是谁?(4分)
(2)图一中“一个共和国的破灭”指什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4分)
(3)图二展现了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激战的场面。
袁世凯死后,两派军阀的首领分别是谁?直奉战争与哪些列强的在华利益相关?(4分)
(4)图一与图二反映的史实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共同影响?(2
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武汉阅马场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又称红楼。
①,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全国群起响应…………
材料二2008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来到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重温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那段历史。
参观之后,连战还为纪念馆亲笔题词。
材料三2017年5月1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两岸社会保障暨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
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在开幕式讲话中对本次论坛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1)材料一中①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证明了“全国群起响应”?(4分)
(2)材料二中“革命党人推翻帝制”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二中“建立共和”后孙中山还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4分)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材料三中“第二届两岸社会保障暨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论坛”及两岸关系有何期待?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4分)
答案
一、1.B 解析: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故选择B项。
2.C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洪仁玕所写的,故本题选C项。
3.B 解析:题干中心内容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赋予国民平等的权利,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故选择B项。
4.C 解析: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关系为: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由此可知“民国十八年”是1929年,即18+1911=1929年,故本题选C项。
5.A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择A项。
6.D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择D项。
7.D 解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同时,他加强北洋军实力,削弱革命军力量,故选择D项。
8.C 解析:A、B两项是孙中山的贡献,排除A、B两项;二次革命是由于宋教仁被刺杀直接引发的,D项排除,故选择C项。
9.A 解析:宋教仁改组中国国民党,故选择A项。
10.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择C项。
二、11.(1)“党争”是指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参与国会竞选;“内战”是指二次革命。
革命领袖是孙中山。
(2)“一个共和国的破灭”是指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
原因:袁世凯独裁专制,破坏民主政治。
(3)直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
直奉战争与英美和日本在华利益相关。
(4)连年内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灾难。
12.(1)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2)清王朝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3)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发动二次革命;等等。
评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对祖国统一的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