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会怎样考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一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1、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的过程。
下列关于古代小说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滥觞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B、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C、雏形期——唐代——传奇小说D、高峰期——宋代——话本小说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等发展阶段。
滥觞期(起源)——先秦时期——神话寓言;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定型期——宋代——话本小说;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中国古代小说滥觞期(起源)期,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期,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如《柳毅传书》。
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宋元话本小说成为定型文本,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高峰期。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2、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下面理解“一代之文学”作品正确的是:( )A、楚之骚——屈原《离骚》汉之赋——司马相如《上林赋》B、汉之赋——贾谊《吊屈原赋》唐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唐之诗——李白《忆秦娥》宋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宋之词——李煜《虞美人》元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A解析: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2017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72题和答案
2017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72题和答案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72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语文分层测试(古代文化常识)+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分层测试(古代文化常识)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2.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3.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
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60,得余数R;再求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块的知识是高考语文中必考的知识点,那么究竟是怎样考查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一1、下列古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偶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比喻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拟人答案:B解析: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2、下列古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借物抒情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
2017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高考必备(2)推荐文章2018届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题目加答案热度: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之赏文学热度: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常识热度: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天文历法热度:51.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52.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5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5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54、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一1、“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对“七子”思想所属及其作品概括正确的是:()A、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B、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庄子《南华经》C、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荀子《荀子》D、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荀子《荀子》答案:A解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或《老子》)、庄子《南华经》(或《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
2、“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对“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郑光祖代表作是《窦娥冤》B、关汉卿代表作是《汉宫秋》C、马致远代表作是《倩女离魂》D、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答案:D解析: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3、“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对“汉赋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司马相如: 《羽猎赋》B、杨雄: 《长扬赋》C、班固: 《二京赋》D、张衡: 《两都赋》答案:B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两都赋》(《西都赋》和《东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二京赋》(《东京赋》和《西京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4、“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3、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4、“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5、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A、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B、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6、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一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一丈见方。
答案:D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主持。
)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安家。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转折连词。
答案:A解析: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娶妻。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古义:姿容俏丽;今义: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古义:形体容貌,名词;今义: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通运输。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性的配偶。
答案:B 解析: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附习题答案解析》摘要:、函、简、笺、鸿雁、札信,、唐宋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史《史记》、《汉》、《汉》、《三国志》高考语增考古代化常识学类和实用类由选考变必考今天编推荐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及练习题带答案析起了吧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常见借代词语】、桑梓乡、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南冠囚犯5、窗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男子0、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3、伉俪夫妻、白丁、布衣姓5、伛偻黄发老人6、桑麻农事7、提携垂髫孩8、三尺法律9、膝下父母0、华盖运气、函、简、笺、鸿雁、札信、庙堂朝廷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作者作品】、唐宋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韩柳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运动倡导者3、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苏)、苏辙(苏)、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早伟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仲尼春秋鲁国人他是儒学派创始人被称孔圣人孟子被称亚圣两人并称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有画画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诗史杜甫也因被尊诗圣有著名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别》0、我国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作者是汉朝司马迁鲁迅称《史记》史绝唱无韵《离骚》有纪、30世、70列传、0表、8共30、四史《史记》、《汉》、《汉》、《三国志》、元曲四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3、《聊斋志异》是我国部优秀言短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说蒲松龄聊斋是他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事情、法四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ǔ)5、战国期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孔子孟子法韩非子道庄子、列子墨墨子6、南宋四陆游、杨万里、成、尤袤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9、我国位田诗人是东晋陶渊明(陶潜)他不五斗米折腰0、世界学作品四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国吝啬鬼型严监生高考语复习古代化常识【国学】早诗歌总集是《诗》;早爱国诗人是屈原;早田诗人是东晋陶渊明;早也是杰出边塞诗人是盛唐高适和岑参;古代杰出豪放派词人是北宋苏轼;古代杰出女词人是南宋李清照;古代著名爱国词人是南宋辛弃疾;古代伟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李白;古代伟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杜甫;古代写诗多爱国诗人是南宋陆游;古代著名长神话说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古代著名长历史说是明初罗贯《三国演义》;古代早写农民起义长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古代伟现实主义长说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古代杰出长讽刺说是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古代杰出言短说集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古代早语录体散是《论语》;古代早记事详备编年体史是《左传》;古代早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杰出铭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现代伟学是鲁迅;现代杰出长说是茅盾《子夜》;现代有影响短说集是鲁迅《呐喊》下页更多精彩高考语复习容。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1)
2017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 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解析)一01答案: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
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3.借指城墙。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02答案: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03答案: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04答案: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文学与文化常识汇编(2015-2017年)2017年高考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形容自己。
考点定位:识记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化常识和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子夜》前三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车晏驾”,“晏”:迟。
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
“僭位”是指越分窃据上位。
C.“漕”,指漕运,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D.“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4. 古人把一夜分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五更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
《祝福》结尾段写到:---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
五更相当于现在的()A.1点到3点B. 3点到5点C. 5点到7点D.7点到9点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降职。
B.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如文中的年号“明英宗”。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古代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如丁卯、己巳、戊申,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纪时。
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D.“二鼓”就是二更天,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二鼓便是二更的意思。
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昆弟”指兄弟。
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秩”,指的是变更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其中“秩”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禄。
B.“进直”,指的是官员因为业绩突出,被直接提拔调任,一般限于有特殊贡献的官员。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
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为各部的部长,副手为侍郎,吏部尚书就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D.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B.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换上官服。
“褐”即粗布或粗布衣,古时贫贱人穿的衣服,褐衣借指平民。
C.“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D.“廷对”在文中是指大臣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这是皇帝考查官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拔官员的唯一凭借。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朕就是我的意思,早先没有特殊的含义,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
从秦始皇开始,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意同“致仕”或“致事”。
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古代,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
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二年或年龄的十二岁。
B.《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C.“巾车”,最早是古代一种官名;“巾车”也有表示整车出行、郑重其事的意思。
后来巾车也指有帷幕的车子,成为一种车种名称。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