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理论/Automobile Theory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总学时数/学分数:48/3实验(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制订日期:2005.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汽车理论是为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课。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设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1. 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通过性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计算方法;2.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3. 汽车动力传动系系统参数的基本匹配方法;4. 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测试原理、所用仪器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内容:实验一、汽车动力性实验实验二、汽车燃油经济性实验试验三、汽车制动性实验实验教学要求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在各章节中穿插具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实例。

并辅之以实验教学。

课堂讲授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10%。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汽车理论》(第三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参考书:《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令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与格式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与格式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与格式:《×××》课程教学大纲(宋体小二号字)(英文名称×××)(宋体小四号字)一、课程说明(楷体四号字)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宋体五号字)1.课程性质:(黑体小四号字)…………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适用于×××专业、×××专业。

(宋体五号字)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黑体小四号字)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黑体小四号字)…………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黑体小四号字)…………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黑体小四号字)…………(注:公开出版的教材及参考书必须注明出版时间)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小四号字)…………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黑体小四号字)…………注:考试方法要具体,要说明成绩的构成,即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黑体小四号字)…………二、教学内容纲要(楷体四号字)第×章××××(×××学时)(黑体小四号字)1.教学目的与要求(黑体五号字)…………2.主要内容(黑体五号字)第一节××××××学时注: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具体到节、目,例如:第×节一、二、三、……第二节××××××学时…………撰写人:审定人:院(系)主管领导:学院盖章:年月日注: 最后要有大纲撰写人、审定人、院(系)主管领导的签名,纸制大纲要有院、部公章。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附件2: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求(一)前置部分1.课程名称小四号、黑体。

2.课程英文名称五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

3.课程代码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课程代码为阿拉伯数字,五号、字体TimesNewRoman。

有多个代码的同一课程,把所有代码都列出,用逗号分隔。

4.学时数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时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

分为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

5.学分数标题五号、仿宋_GB2312,学分数为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NewRoman。

6.执笔人五号、仿宋_GB2312。

7.讨论参加人五号、仿宋_GB2312。

8.审核人五号、仿宋_GB2312。

(二)正文部分(正文内容为五号、宋体,所有所列标题均为五号、黑体,1.25倍行距,段落(以每一点、每一章为一个段落)间距0.5行,手动编号,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所有阿拉伯数字的字体均为TimesNewRoman,若作为序号标明顺序,序号后用宋体圆点“.”。

)1.教学目的提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此处标题和每章标题均为五号、黑体,标明学时分配数。

每小节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序号,序号后用宋体圆点“.”。

每小节要有内容要点即知识点,知识点间用分号隔开。

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该章的教学目标,即学习本章后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

再列出章、节的标题和内容要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教学大纲的撰写格式与要求

教学大纲的撰写格式与要求

附件1:教学大纲的撰写格式与要求为保证教学大纲的排版印刷质量,请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撰写,格式要求如下:1.教学大纲采用Word 2003排版,中文格式,A4纸印刷,页面设置具体要求为:(1)纸型:A4;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2.5cm,右2.5cm,页脚1.5cm,页码插在页面底端外侧。

(2)标题、正文字体及字号按模板中的说明执行。

正文宋体,数字或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文中序号、编号不采用自动模式,使用手工模式,标点符号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20磅。

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2.教学大纲的目录根据先课程后实习的原则,按培养方案的开课顺序排列,实验大纲紧跟在相关理论课程的后面。

实习大纲按培养方案中的顺序排序。

3.适用专业要写清专业名称或专业所属学科类别。

具体要求如下:(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面向全校开设,写为:全校各专业;(2)教师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开设的,写为:全校非教育专业的师范类专业(3)一般来说,学科教育平台课按专业目录上的二级学科门类来写,如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动物医学类各专业等;(4)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除教师教育课程外)写具体专业名称。

4.分若干学期完成的课程只写一个教学大纲,若干个课程编码应标注齐全。

如大学英语AI、大学英语AII、大学英语AIII、大学英语AIV。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A。

4个课程编码占一行(11001040 11002040 11003040 11004040),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学时/学分写成四个学期的总和:256/16。

5. 不含实验的课程大纲,自行删除(二)实验教学部分,同时在另两处修改:一是删除标题【(一)理论教学部分】,二是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中【实验学时】这一列删除,即表中不要有空白列。

根据窗口自动调整表格。

6. 课程编码不同的课程一般要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学时、课程性质、课程编码等必须与培养方案中一致。

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郑琼林编写日期:2013年5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90L127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课,专业主干课3.学时/学分:64 /44.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学习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必备知识,以满足现代社会不断涌现的各种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系统对高品质用电的需求。

在电气工程应用和其他专业领域的电源应用中起到桥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起到贯穿和综合运用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知识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对各种已有形式的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需要,能够根据输入电能的形式和输出电能质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变换电路,并掌握常用开关器件的工作特性、基本变换电路的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该具备如下能力:1.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应用领域;2.掌握MOSFET、IGBT、Thyristor和Diode等常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电气符号和电气特性,了解以上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新型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发展状况;3.掌握直流到直流(DC-DC)、直流到交流(DC-AC)、交流到直流(AC-DC)和交流到交流(AC-AC)四类电能变换电路的常用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典型控制方法。

了解变换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等无源元件的选择方法以及寄生参数影响;4.掌握开关器件的损耗基本构成和驱动特性,理解其驱动和安全工作要求。

了解降低开关损耗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注:测试和习题课总共占10学时。

实验内容占8学时。

四、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选用英文教材,课堂采用英文教案和中文讲授。

教学的安排以教师课堂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器件和电路的应用要点为主线,学生围绕知识点主线进行自主学习为辅线展开,同时以课内实验内容和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核心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现象或理论),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系统认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提高学科素养。

3. 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考虑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a. 知识点一:XXX(列出具体知识点,与教材章节对应)b. 知识点二:XXXc. 知识点三:XXX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知识点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与应用。

第二课时:巩固知识点一,引入知识点二,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讲解知识点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总结前三课时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a. 教材章节一:涵盖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理论课程【1】教学大纲格式《XXXX》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其中: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类别:(如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使用教材:开课单位:一、课程性质二、教学目标【2】: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应包含各章节1.教学内容2.重难点3.考核要点4.教学方法5.作业安排)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课程考核方式【3】: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六、参考书目:(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七、教学参考资源:(如:本课程已在三峡大学“求索学堂”平台建设,网址为:……………)八、大纲说明大纲编写人:大纲审定人:大纲编写时间:独立设置实验课程【1】教学大纲格式《XXXX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类别:(如专业核心课程/必修)使用教材:开课单位: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二、教学目标【2】:三、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安排四、各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的要求【5】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课程考核方式【3】: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大纲编写人:大纲审定人:大纲编写时间:集中性实践课程【1】教学大纲格式《XXXX》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课程类别:(如专业核心课程/必修)使用教材:开课单位: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二、教学目标【2】: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四、各实践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的要求【5】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课程考核方式【3】:2、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大纲编写人:大纲审定人:大纲编写时间:《 XXXX 》课程简介【6】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内容提要:考核方式:使用教材:参考书目:填报说明:【1】理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实践教学;独立设置实验课指独立开设的纯实验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军训、课程设计、见习、实习、毕业综合训练(毕业前进行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学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等各类需要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09-10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实验2个)Theoretical Mechanics学时:64 学分: 3层次:本科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电、汽车服务类等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论力学》是工科大学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的学科,而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运用文字和图象等的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简单工程实物抽象为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原理求解)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篇:静力学(20学时)基本要求: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主矢和主矩。

能应用平衡条件和各种类型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对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掌握求解简单桁架、组合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

掌握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理解滑动摩擦、摩擦力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了解滚动摩擦的概念、超静定问题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2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坐标法及各种方法下点的运动轨迹、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

熟悉刚体平动、刚体定轴转动的概念,能求解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牵连运动为平动、定轴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应用。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A.总说明:一、 适用课程范围: 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 “素质必修课 ”和素质选修课”。

课程类 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 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

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粗)。

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勿 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 2。

三、 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 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 打开。

四、 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 联系人:李哲伦;电话:81349129 ;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 208)B.分项说明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必修或选修 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没有课外学时,则《 》,xx 编著,xx 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简介(中英文)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

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义、课程总体内容、课 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

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 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 条目进行阐述。

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 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 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 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 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 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 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编码:08114120)。

授课对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机的基础知识、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软、硬件的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本课程可让本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接口芯片和接口设备的工作原理(以IBM PC/XT 为原型机)。

在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好地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通过自编软件对计算机的运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对各种常用的计算机接口芯片和设备能很好地使用和控制,以达到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际控制过程的目的。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掌握8086/8088 CPU 的指令系统,并通过汇编语言对指令系统的应用以及对微机的控制。

(3)掌握微型计算机内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很好地对内存进行扩充。

(4)掌握基本的接口电路芯片及其组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接口电路中采用的一些技术。

(5)掌握一些常用的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从程序员角度来使用外设的功能。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程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总学时:78学分:4 理论学时:60实验学时:18(有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大纲执笔人: 喻其山大纲编写时间:2006年12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 喻其山教学院长审定: 王元航(6)通过实验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接口的使用方法。

(7)突出重点,拓宽范围。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多种常用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据的传送方式,中断操作和DMA操作,串并行通信。

难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操作和DMA操作,串并行通信。

附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规范

附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规范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模与仿真课程代码:INDE203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七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杨宏兵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王传洋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理论课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理论课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理论课教学大纲建议格式
《X X X X》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
课程类型:(填写必修课或选修课)先修课程:
学分:总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教学II的中要写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章名
1、教学内容与要求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不单独编制实验教学大纲的课程应写明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参
考二)
实验一(单元一):项目(内容)名称
1、基本要求
2、主要内容
3、操作要点
4、主要仪器设备: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实验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六、课程考核办法: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八、说明(如有必要)。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课程和教学计划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

以下是教学大纲参考格式,以帮助大家创建有效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在这一部分,您需要简要介绍课程的目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清晰地阐述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应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二、课程目标在这一部分,您需要明确列出课程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关联,并能够量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课程内容在这一部分,您需要详细列出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并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在这一部分,您需要描述将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

说明每种方法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目标。

五、教学资源在这一部分,您需要列出课程所需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在线资源等。

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学习。

六、评估方式在这一部分,您需要说明将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包括评估标准、评估时间和频率等。

确保您的评估方式公平、透明并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附加信息在这一部分,大家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任何其他信息,例如先决条件、注意事项或推荐阅读材料等。

以上是教学大纲参考格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希望这能帮助大家有效地组织课程和教学计划。

一、课程概述本文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关于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音高、音程、和声、调式、节奏、旋律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音乐的本质和特点。

2、熟悉音高、音程、和声、调式、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元素,能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

3、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其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刘慧娟编写日期:2012年12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90L126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3.学时/学分:80/5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工程电磁场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授课对象为3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在电气驱动领域的研究或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结构;2.理解各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各类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4.掌握各类电机的分析方法,以及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5.掌握电机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电机相关实验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要求及学时分类(二)课程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讲课4学时)重点: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电磁定律。

第二章变压器(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重点: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概念。

难点:变压器绕组归算和连接组别的判定。

第三章直流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4学时)重点: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枢反应、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与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难点: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电枢反应。

第四章交流电机的公共理论(讲课12学时)重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交流绕组的功能和构成原则、交流绕组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感应电机(讲课14学时,实验2学时)重点: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感应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特性。

难点:感应电动机运行时内部的电磁关系;频率归算和绕组归算。

第六章同步电机(讲课14学时)重点:电枢反应、电压方程式、等效电路、相量图;同步电机的功率方程和转矩方程;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

难点:电枢反应;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调节。

四、课程教学安排(一)课内教学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包括统一讲授内容和个性化讲授内容。

统一讲授内容: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配以适量的思考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既重“量”又重“质”,即:既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又要突出重点。

讲课方式上注重几个环节:(1)问题的引入环节,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的讲解环节,要注意讲解的节奏,使学生保持兴奋;(3)适当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结论的归纳总结环节:要注意简明扼要,使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

个性化讲授内容:给各位教师留下一点自由发挥空间,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有利于动态优化教学内容。

这方面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留出的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2. 课堂交流教师选择优秀的报告,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汇报自己的报告,鼓励其他同学当场提问、交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

共安排2次课堂交流。

3. 实验实验目的:加深对各类电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前指导:在实验前,教师应进行实验要求、内容方面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经过预习要达到:(1)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电路;(2)弄清楚测哪些量、调哪些参数、采集哪些数据;(3)根据理论分析,弄清楚正确的结果趋势,调节参数与被测量的关系。

实验项目:实验一:变压器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增强对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的认识,掌握变压器参数测试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预先掌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书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设计实验线路和操作步骤,测定/计算变压器的有关参数。

实验内容:单相变压器的空载与短路实验;实验二:直流电机的特性实验(4学时)实验目的:增强对直流电机的认识,掌握直流电机特性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预先掌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书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设计实验线路和操作步骤,测定电机的有关参数和特性曲线。

实验内容: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他励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并励直流发电机电压的建立和外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电枢串电阻和弱磁调速)。

实验三:感应电机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增强对感应电机的认识,掌握其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预先掌握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书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设计实验线路和操作步骤,测取三相感应电动机工作特性。

实验内容: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测试。

(二)课外教学1. 自主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和专题内容,布置学生开展课后学习,理解、巩固课堂内容。

2. 课外作业目的:(1)巩固所学知识;(2)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题量:约30道题,每章6题左右。

题型:简答题、计算题、画图题、分析题。

3.专题训练目的:让学生比较各类电机中的共性与个性差异,促进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

结合当前电机应用领域,对风力发电中的异步电机、有刷和无刷双馈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直驱发电机展开专题研究,对电动车应用的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展开专题研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要求:根据课程组编写的研究性训练题目的要求,学生通过研究后提交报告,可借助Matlab 软件、Ansoft 软件等进行电机运行特性和电磁场的仿真计算。

每份报告内容包含:(1)目的;(2)采用的手段和方法;(3)过程内容;(4)结果或结论。

课程组统一的研究性教学方案:1)直流电机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思考。

2)他励直流电动机制动运行的研究。

3)直流电机空载与负载磁场分布情况的研究4)单相变压器外特性的计算与特性的绘制研究。

5)三相变压器并联运行的研究。

6)变压器英文铭牌的翻译,参数计算及性能分析。

7)三相交流绕组旋转磁场的分析与计算。

8)两相交流绕组产生旋转磁场的分析与研究。

9)三相感应电动机工作特性的计算与特性曲线的绘制。

10)三相感应电动机机械特性的计算与绘制。

11)单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研究。

12)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运行原理研究。

13)三相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研究。

14)同步电动机无功调节研究。

五、课程的考核作业: 10% 满分10分,少做1题扣0.5分,直至扣为零。

实验: 20% 实验操作10%,实验报告10%。

专题训练报告: 10% 优:9-10分;良:8分;中:6-7分;不及格:1-5分;没做:0分期末考试: 60% 闭卷考试。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有: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和工程电磁场。

本课程的后续课有:电机设计、电机电磁场计算、特种电机、交流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1] Stephen J. Chapman. Electric Machinery Fundamentals.4th Ed. McGraw-Hill 2008.满永奎.电机原理及驱动.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刘慧娟,张威.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教学参考书[1] 汤蕴璆.电机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李发海,朱东起.电机学.第4版.科学出版社.2007.[3] 许实章.电机学.修订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4] 周顺荣.电机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5] 吴大榕.电机学(上、下册).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6] 张松林.电机及拖动基础习题集与实验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孙旭东,冯大钧.电机学习题与题解.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7.[8] 阎治安.电机学(含拖动基础)重点难点及典型题解析.第一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9] 胡虔生.电机学试题分析与习题(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配套教材).第一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附件:英文教材目录: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MACHINERY PRINCIPLES.∙Rotational mo tion, Newton’s Law and Power Relationship.∙The magnetic field, Magnetic circuits.∙Faraday’s Law.∙Production of induced force on a wire.∙Induced voltage on a moving wire in a magnetic field.∙The linear DC machine.Chapter 2 TRANSFORMERS.∙Types and construction of transformers.∙The ideal transformer.∙Theory of operation of real single-phase transformer.∙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a transformer.∙The transformer voltage regulation and efficiency.∙Three-Phase transformers.Chapter 3 AC MACHINERY FUNDAMENTALS∙The rotating magnetic field.∙Magnetomotive force and flux distribution in AC machines.∙Induced voltage in AC machines.∙Induced torque in AC machines.Chapter 4 SYNCHRONOUS GENERATORS∙Basic principles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operation.∙Steady-state Synchronous Generator operation.∙Starting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Power and Torque in Synchronous Generator.∙Determining Synchronous Generator circuit model parameters.∙Synchronous Generator operating alone.∙Parallel operation of AC Generators.∙Synchronous Generator Ratings.Chapter 5 INDUCTION MOTORS.∙Induction Motor construction.∙Basic Induction Motor concepts.∙Equivalent circuit of an Induction Motor.∙Power and Torque in Induction Motor.∙Induction Motor Torque-Speed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s in Induction Motor Torque-Speed Characteristics.∙Starting of Induction Motor.∙Speed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Determining Induction Motor circuit model parameters.Chapter 6 DC MACHINERY FUNDAMENTALS.∙ A simple rotating loop between curved pole faces.∙Commutation in a simple four-loop DC machine.∙Armature reaction phenomenon.∙The internal generated voltage and induced torque equations. Chapter 7 DC MOTORS AND GENERATORS.∙Introduction to DC Motors.∙Equivalent circuit of a DC machine.∙Magnetization curve of a DC machine.∙The Separately Excited DC Motor.∙The Shunt DC Motor.∙The Permanent Magnet DC Motor.∙The Series DC Motor.∙The Compounded DC Motor.∙DC Motor Starters.∙DC Motor Efficiency Calculations.∙Introduction to DC Generators.∙The Separately Excited DC Generator.∙The Shunt DC Generator.∙The Series DC Generator.∙The Compounded DC Genera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