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典翻译

合集下载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古⽂100篇带翻译第⼀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原⽂】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我后⾏。

,你⾛在前⾯,我跟在后边!【原⽂】乡间农家,⽵篱茅屋,临⽔成村。

⽔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双,忽⾼忽低,来去甚捷。

,都是⽤茅草搭盖的房屋和⽤⽵⼦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建在⼩河边,⼩河边栽有⼏棵杨.在树⽊间有⼀对燕⼦,⾝形矫捷,忽⾼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原⽂】⽔滨多芦荻。

秋⽇开花,⼀⽚⽩⾊,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原⽂】池中种荷,夏⽇开花,或红或⽩。

荷梗直⽴。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原⽂】菊花盛开,清⾹四溢。

其瓣如丝,如⽖。

其⾊或黄、或⽩、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清⾹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它的颜⾊,有黄、有⽩、有,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第⼆组天的魔术6、⾬【原⽂】今⽇天阴,晓雾渐浓,细⾬如丝。

天晚⾬⽌,风吹云散,明⽉初出。

,⼤雾渐渐的变浓了,⾬如丝线般细.晚上,⾬不下了,风⼉吹⾛了乌云,⽉亮⼜绽放了7、雪【原⽂】冬⽇严寒,⽊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林屋宇,⼀⽩⽆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茫茫的⼀⽚,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星,晚上有⽉亮,晚上⼜有星星.太阳、⽉亮、星星三个⾥⾯,太阳最亮,⽉亮其次,星星最弱【原⽂】⼀⽇有夜,分为⼗⼆时。

⼦丑寅卯,⾠巳sì午未,申⾣戌xū亥,是也。

夏⽇长⽽夜短,冬⽇短⽽夜长。

夜半为⼦,⽇中为午。

午前⽈上午,午后⽈下午。

,共分为⼦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这⼗⼆个时⾠.夏天⽩天长⽽夜晚短,冬天⽩.半夜⼗⼆点为⼦时,中午⼗⼆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天是下午.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原⽂】缸中有⾦鱼,⼀猫伏缸上,欲捕⾷之,失⾜坠⽔中,急跃起,全⾝皆湿。

小古文100篇+译文

小古文100篇+译文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1.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古文名句翻译

古文名句翻译

古文名句翻译1.其岂学不如彼也?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4.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5.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8.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那些目不识丁的无功名的人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11.已言之王矣。

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

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18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的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关于古文经典句子及翻译

关于古文经典句子及翻译

关于古文经典句子及翻译篇一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翻译】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发扬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百姓,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翻译】事物有根本有枝叶,办事有开始有结束。

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就能接近道(自然规律)了。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翻译】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志才能真诚;意志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礼记·大学》)【翻译】君子尊重贤明的人,亲爱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为快乐,整日为得利奔走。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翻译】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做到每天都新,新了还要再新。

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翻译】当政者应该喜欢民众所喜欢的,应该憎恶民众所憎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翻译】道德是根本,财富仅仅枝节。

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翻译】所谓诚实自己的意念,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9.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翻译】积聚财富有一定的道理。

生产的人要多,消费的人要少,创造财富要迅速,使用财富要缓慢。

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10.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文言文翻译经典

文言文翻译经典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孔子说:“我难道有知识吗?其实我不知道。

有个粗俗的人来问我问题,我对他所问的,一无所知。

我仔细地思考问题的两端,然后尽力去回答。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仁。

实行仁是由自己开始的,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推动吗?”《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循的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没有多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保留着。

舜能够明白世间万物,洞察人伦。

他是因为仁义而行动,而不是为了行动而追求仁义。

”《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其志在无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逍遥游,是那种不求依赖的心态。

至高无上的人没有自我,神明的人没有功业,圣人没有名声。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最高的善如同水。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斗,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易春秋,皆古文也。

六艺经传以万数,犹考信于孔子。

夫孔子布衣,传十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太史公说:“学者们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但还是要以六艺来考核其真实性。

诗书易春秋,都是古代的文献。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篇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辞上》)【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强,永不休止。

2.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文言》)【翻译】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可称作圣人)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辞上》)【翻译】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用深厚的德泽把一切可以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坤·文言》)【翻译】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

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辞下》)【翻译】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济·象辞下》)【翻译】君子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加以防备。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传》)【翻译】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如果不积累善行,便不会有好名声;如果不积累恶行,便不致于丧失生命。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传》)【翻译】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第一组天的魔术1、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2、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3、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4、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译文:一天包括夜晚和白天,共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第二组乡村即景5、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6、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7、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

初中必背古文20篇原文及翻译1.《论语》——杂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研究然后知道,不会觉得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不是会感到欣喜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愤怒,不是有君子的风度吗?”2.《论语》——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术业不专,无大志小事为之,又何足道乎?翻译:研究然后知道,不会觉得高兴吗?有技艺而不专精,没有追求大志向,为一些微小的事情奔波,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3.《论语》——为政篇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可以让人民去做,但不要让他们理解。

4.《论语》——八佾篇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心理总是忐忑不安。

5.《论语》——述而篇原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竟不及今之人。

翻译:只是阐述别人的意见而不产生自己的观点,只追求古代的美好,最终会落后于现代人。

6.《论语》——尧曰篇原文:爱之,则能勿劳;忠焉,则能勿谤。

翻译:爱他,可以使他不感到疲劳;忠诚于他,可以使他不受到诽谤。

7.《易经》——系辞上篇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空中的阳气运行不休,君子也应该自我增强,爱护自己,不断发展。

8.《诗经》——小雅·车辖之什·常棣原文:笾豆之事未半,橐簋之慶將始。

翻译:还未成功地种植出豆笾,就已经开始庆祝篮筐的丰收。

9.《诗经》——小雅·车辖之什·青青陵上柏原文:青青陵上柏,绿绿谷中兰,今天不幸被砍下,从此没有人在山林赏读了。

翻译:青翠欲滴的山上的柏树,清香四溢的谷中兰草,如今被斧头砍倒,再也没有人在山林间欣赏了。

10.《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谷风原文:有风自南,吹彼棘心。

翻译:南方的风吹来,让那些心中充满刺的虚弱感一扫而光。

11.《诗经》——大雅·国风·大东原文:商旅所至,无不翕宿。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

古文100篇+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名篇与翻译精选

文言文名篇与翻译精选

文言文名篇与翻译精选1.文言文名篇与翻译精选师说韩愈〔唐代〕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经典的文言文短篇及翻译注释

经典的文言文短篇及翻译注释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的⽂⾔⽂短篇及翻译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的⽂⾔⽂短篇及翻译注释 王冕好学 宋濂〔明代〕 王冕者,诸暨⼈。

七⼋岁时,⽗命牧⽜陇上,窃⼊学舍,听诸⽣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

或牵⽜来责蹊⽥者。

⽗怒,挞之,已⽽复如初。

母⽈:“⼉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偶,狞恶可怖;冕⼩⼉,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异之,录为弟⼦,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事冕如事性。

时冕⽗已卒,即迎母⼊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冕买⽩⽜驾母车,⾃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元史·王冕传》 译⽂ 王冕是诸暨县⼈。

七⼋岁时,⽗亲叫他在⽥地上放⽜,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都忘记了,有⼈牵着⽜来责骂他们家的⽜践踏⽥地,踩坏了庄稼。

王冕的⽗亲⼤怒,打了王冕⼀顿。

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想读书这样⼊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

⼀到夜⾥,他就暗暗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个个⾯⽬狰狞凶恶,令⼈害怕。

王冕虽是⼩孩,却神⾊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后来他成了⼤学问家。

韩性死后,他的门⼈像侍奉韩性⼀样的侍奉王冕。

那时王冕的⽗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越城供养。

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驾着母亲,⾃⼰穿戴着古式的帽⼦⾐服跟随在车⼦后⾯,乡⾥的⼩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注释 牧:放牧。

陇:⽥埂。

窃:偷偷地,暗中。

辄:总是(常常)、就。

或:有⼈;有的⼈ 蹊⽥:践踏⽥地,指踩坏了庄稼 挞:鞭打。

经典古文翻译精选五篇

经典古文翻译精选五篇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经典古⽂翻译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古⽂翻译精选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撰〔两汉〕 秦王使⼈谓安陵君⽈:“寡⼈欲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安陵君⽈:“⼤王加惠,以⼤易⼩,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寡⼈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何也?且秦灭韩亡魏,⽽君以五⼗⾥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倍之地,请⼴于君,⽽君逆寡⼈者,轻寡⼈与?”唐雎对⽈:“否,⾮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虽千⾥不敢易也,岂直五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公亦尝闻天⼦之怒乎?”唐雎对⽈:“⾂未尝闻也。

”秦王⽈:“天⼦之怒,伏⼫百万,流⾎千⾥。

”唐雎⽈:“⼤王尝闻布⾐之怒乎?”秦王⽈:“布⾐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聂政之刺韩傀也,⽩虹贯⽇;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之⼠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将四矣。

若⼠必怒,伏⼫⼆⼈,流⾎五步,天下缟素,今⽇是也。

”挺剑⽽起。

  秦王⾊挠,长跪⽽谢之⽈:“先⽣坐!何⾄于此!寡⼈谕矣:夫韩、魏灭亡,⽽安陵以五⼗⾥之地存者,徒以有先⽣也。

” 译⽂ 秦王派⼈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王给予恩惠,⽤⼤的地盘交换我们⼩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却凭借⽅圆五⼗⾥的⼟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踞。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踞。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

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误:战胜正:能够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正:督促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误:逐步正:订正,改正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误:离开正:通“罹”,遭遇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正:美好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误:掠夺正:拷打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正:通“疲”,疲乏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误:期限?正:约定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正:父母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误:睡觉?正:息,止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正:暂代官职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正:勉励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误:这样?正:认为……对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正:责备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正:文字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正:偏爱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正:招致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正:悔恨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正:端正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正:如果没有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正:欺骗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正:赠送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误:事物??正:别人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误:清闲??正:通“娴”,熟习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正:怀恨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正:少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

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正:谢罪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正:信使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误:巡行?正:代理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

误:形势?正:表现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

误:察看?正:探视、问候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误:曲从?正:示众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误:找寻?正:不久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误:儒雅??正:平素、向来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误:厌恶??正:满足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

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误:邀请?正:半路拦截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误:改变?正:轻视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