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详细版
演出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演出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演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安全保障,保证演出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使用演出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演出公司、剧组、演出场馆等。
第三条演出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相结合。
第四条演出设备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各方利益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演出设备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演出设备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第七条演出设备管理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更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第八条演出设备管理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
第二章设备购买和更新第九条演出设备的购买应按照统一的采购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第十条演出设备的购买应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明确采购流程和程序。
第十一条演出设备的更新应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要求,及时进行更换和更新。
第十二条演出设备的更新应设计专门的方案和计划,确保设备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演出设备的更新应加强对设备更新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设备更新符合规定。
第三章设备维护和保养第十四条演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五条演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门的维护部门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六条演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制定专门的维护计划和流程,确保维护的深入和全面。
第十七条演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加强对维护效果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演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第四章设备操作和使用第十九条演出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操作和安全使用。
第二十条演出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应由专门的操作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二十一条演出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是现代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举行和参与者的安全,演出场所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
以下是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的详细说明。
1. 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演出场所的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建筑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演出或紧急情况下不发生崩塌或坍塌。
此外,演出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消火栓等。
必须严格遵守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程序,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2. 紧急疏散演出场所必须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出口、标识和灯光。
在紧急情况下,参与者必须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以保证安全。
这样的疏散通道必须宽敞、通畅,并考虑各种用户特殊需要的指引。
3. 观众席和舞台观众席必须符合相关建筑和安全标准,包括正确的座椅配置、卫生设施和紧急出口等。
舞台必须平稳,平台宽度长度幅度不狭小,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所有舞台装置(如照明、音响设备)必须固定稳定性可靠。
4. 电气设备演出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电气工程师安装,并经过专业检测和审查。
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且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实施有效的接地操作,以保障观众、演员和众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求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具有国家的认证资质证书。
5. 安保和警务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专业安保和警务人员,以确保秩序、预防可能的恐怖袭击和保护人员财物安全。
安保和警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必须熟悉紧急情况的预防措施和处置程序。
6. 卫生和环保演出场所必须保持卫生、清洁和环保,并且至少每日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
必须采取适当的垃圾处理措施,并确保垃圾袋有足够的质量和容量。
除此之前,设定的演出场所必须良好的通风、通畅、避免过度的灰尘、噪声和光线等化学物质污染,并经常对场地进行清理。
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是确保演出活动的成功和参与者的安全。
这些要求包括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紧急疏散、观众席和舞台、电气设备、安保和警务、卫生和环保等方面。
剧院供电管理制度(场景版)

剧院供电管理制度(场景版)一、引言剧院作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对于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确保剧院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剧院的供电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剧院供电管理制度。
本制度将针对剧院供电系统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剧院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剧院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供电系统组成剧院供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高压配电室:接收外部电源,进行高压配电;(2)变压器:将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电;(3)低压配电室:分配低压电能至各个用电设备;(4)应急电源:在市电断电时,为剧院重要设备提供备用电源;(5)电缆线路:连接各个用电设备与配电室;(6)用电设备:包括舞台灯光、音响、空调、电梯等。
2.供电系统功能(1)保证剧院正常用电需求;(2)确保剧院用电安全;(3)实现电能的最优分配与利用;(4)应对突发电力故障,保障剧院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剧院供电管理措施1.供电设施管理(1)定期检查供电设施,确保设备完好,无安全隐患;(2)对供电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对供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电能力。
2.供电质量管理(1)定期检测供电质量,确保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符合国家标准;(2)对供电质量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3)对供电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供电可靠性。
3.用电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2)定期开展用电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对用电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能源管理(1)制定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能源使用标准;(2)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分析能源使用情况;(3)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5.应急管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确保应急电源设备正常运行,随时应对突发电力故障。
四、剧院供电管理组织架构1.管理部门剧院设供电管理部门,负责剧院供电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与经纪实务》模拟试卷二(题库)

演出经纪人《演出市场政策与经纪实务》模拟试卷二(题库)[单选题]1.()是设置在舞台台口处,在(江南博哥)火灾情况下可迅速封闭台口,隔离舞台与观众厅或舞台以外的区域,防止火灾蔓延的刚性结构设备。
A.防火安全设备B.布景吊装设备C.刚性防火隔离幕D.台下机械设备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刚性防火隔离幕:设置在舞台台口处,在火灾情况下可迅速封闭台口,隔离舞台与观众厅或舞台以外的区域,防止火灾蔓延的刚性结构设备。
"羿文教育"[单选题]5.某市将举办一场大型公益活动。
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应当履行的职责的是()A.保障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定B.指导对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C.保障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D.提供必要的停车场地,并维护安全秩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审核承办者提交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申请材料,实施安全许可;(二)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监督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三)指导对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四)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对活动场所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改正;(五)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改正;(六)依法查处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单选题]6.关于国外演出项目的引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进的节目要有国际知名度和资质保证B.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扩展潜力C.需要了解演出节目的详细内容,有无特殊限制D.不用考虑中国演出市场的接受范围,只要是国外优秀的作品,国内一般都可以接受。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如何将国外的艺术表演团体、节目或演艺人员引进至中国。
(1).首先要考虑中国演出市场的接受范围。
演出市场的接受范围是指演出市场对节目的接纳、认可程度。
就是节目是否会受到市场欢迎。
(2).其次引进的节目要有国际知名度和资质保证。
2024年剧院门楼演出服务协议条款版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剧院门楼演出服务协议条款版本合同目录一览1. 定义与解释1.1 剧院1.2 演出1.3 服务提供商1.4 协议2. 演出安排2.1 演出日期与时间2.2 演出地点2.3 演出内容2.4 演出宣传3. 服务内容3.1 场地租赁3.2 舞台设计与搭建3.3 灯光与音响设备3.4 现场管理与安全保障3.5 票务服务4. 费用与支付4.1 服务费用4.2 费用支付方式4.3 费用支付时间4.4 发票开具5. 权利与义务5.1 服务提供商的权益5.2 剧院的权益5.3 双方的权利限制6. 违约责任6.1 服务提供商的违约6.2 剧院的违约6.3 违约赔偿7. 不可抗力7.1 不可抗力事件7.2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8. 保密条款8.1 保密信息8.2 保密义务8.3 保密期限9. 争议解决9.1 协商解决9.2 调解解决9.3 法律诉讼10. 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0.1 合同生效条件10.2 合同变更10.3 合同终止11. 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11.1 法律适用11.2 争议解决方式12. 其他条款12.1 通知与送达12.2 合同的副本12.3 附件13. 合同签订日期14. 合同签订地点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剧院:指本协议所述的演出场所,即位于________的剧院门楼。
1.2 演出:指服务提供商根据本协议约定,在剧院门楼举办的各类文艺表演活动。
1.3 服务提供商:指本协议所述的承担演出组织、策划、实施等职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1.4 协议:指双方为明确双方在演出服务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达成的本合同及附件。
第二条演出安排2.1 演出日期与时间:双方约定演出的日期和具体时间,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可协商调整。
2.2 演出地点:演出在剧院门楼内进行,具体位置由剧院提供。
2.3 演出内容:服务提供商应按照剧院的要求,组织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演出内容,确保演出质量。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范本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范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障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维护演出秩序,促进演出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2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演出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和观众,在演出现场的一切活动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3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本规章制度,服从演出现场安保人员指挥,配合安保工作。
第二章演出现场安全管理第4条演出现场必须符合建筑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疏散等相关规定,确保演出现场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第5条演出现场应当设置安全出口和应急疏散通道,并在明显位置标示出口和通道的位置。
第6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演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7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检查演出现场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8条观众在演出现场应当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不得在演出现场做出任何危害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演出现场秩序管理第9条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应当保持安静,不得喧哗、打闹或者擅自进入演出区域。
第10条观众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具有攻击性或其他危险物品进入演出现场。
第11条工作人员应当保持工作岗位的整洁和秩序,不得在工作期间使用手机、抽烟或者干扰演出秩序。
第12条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清理演出现场及周围环境,确保演出现场的整洁。
第四章演出现场安全责任第13条演出现场的安全责任由演出现场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负责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演出现场的安全。
第14条演出现场负责人应当制定演出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15条演出现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处理。
第16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17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具体事宜由演出安保部门负责解释。
第18条演出安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和调整,根据演出场所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更新。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演出场所的安全是保证艺术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会给演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火灾安全演出场所的火灾安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必须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消火栓、火灾报警器等设施和器材,并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
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能够及时疏散演出场地内的所有人员。
舞台安全舞台是演出的核心场所,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舞台地面及其周围环境必须平整、无缝隙,并且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舞台的灯光、音响、电缆等设备也必须固定在安全的支架上,以避免设备掉落或碰撞事故。
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高危设备必须安装防护设施,特别是在表演过程中必须保持放置在稳定位置。
观众席安全观众席是演出的固定区域,也是参与演出的观众们所在的地方。
观众席必须装备防护栏杆、应急灯光、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且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观众席的座位安排也必须经过合理设计,以保证观看效果,同时还要防止观众的跌倒和碰撞等安全问题。
安保安全演出场所的安保是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必须设置安保人员,包括门口的安检和巡逻的安保人员等。
同时,还必须制定安保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电气安全演出场所的大量电气设备也是安全问题的关键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对表演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必须建立专业的配电系统,并且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缆,并定期检查其组合强度。
总结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非常严格。
除了上述重点安全要求之外,还应定期检测演出场所内部的环境安全和设备档案,以确保表演和观众的安全。
当然,这所有的保障也应是在文化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范文图片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范文图片为了保障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演出工作人员和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绪论为了保障演出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演出活动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必须加强安全工作,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演出活动。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1.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演出活动的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2. 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专业人员,包括安全经理、安全员等,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演习等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第三章安全责任制1. 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执行单位等各方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2. 主办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情况,确保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3. 所有参与演出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安全措施1. 演出活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演出场地、设备等安全无隐患。
2. 演出活动期间应加强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 演出活动结束后应进行安全评估,总结安全经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章突发事件处理1. 演出活动中出现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
2. 演出活动中出现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事件时,应立即报警,及时处理,保障伤者生命安全。
3. 演出活动中出现其他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得擅自处理。
第六章安全教育1. 演出活动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做好安全工作。
2. 演出活动的观众应加强安全教育,遵守规章制度,不得随意翻越围栏、乱扔物品等行为。
3. 安全教育应定期进行,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演出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七章法律责任1. 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人员,应依法追究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舞台安全事项规章制度

舞台安全事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舞台工作人员和观众的生命安全,确保舞台演出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舞台演出相关场所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剧场、演出厅、舞台等。
第三条舞台安全事项规章制度由舞台管理单位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四条所有舞台工作人员和观众都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执行。
第五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舞台工作人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观众如有违规行为将被劝导或拒绝入场。
第六条演出单位在演出前应对演出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急救人员。
第七条演出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舞台安全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演出安全培训。
第八条演出单位应定期对舞台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第九条演出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第十条演出单位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紧急疏散通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二章舞台工作人员安全规定第十一条舞台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才能上岗。
第十二条舞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服装、穿戴安全帽和工作手套等防护设备。
第十三条舞台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熟悉应急处理程序,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四条舞台工作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即报告,不得私自处理或隐瞒。
第十五条舞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违规操作。
第十六条舞台工作人员禁止在工作时穿戴饰品和长发,以免危及演出安全。
第十七条舞台工作人员应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有序排队上下舞台,确保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八条对于特殊身体条件的舞台工作人员,演出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舞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如有身体不适或疲劳应立即报告,并接受治疗或休息。
第二十条舞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保持冷静,避免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惯,确保工作效率和安全。
第三章观众安全规定第二十一条观众在入场前应配合安检,遵守安全规定,并接受安全检查。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随着现代娱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演出场所消遣娱乐。
但是,演出场所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确保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演出场所需要遵循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
现代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在现代演出场所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高清晰度监控摄像头、灭火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对场所进行24小时的监管,及时响应突发事件。
在人员进出方面,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安检、身份验证和交通管理等。
所有人员进入场所前,必须经过认证和审查。
所有随身携带物品都必须经过X光检查,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演出进行个体化安全检查。
演出舞台的安全技术要求在舞台安全方面,应采用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和特效装置,同时注重舞台材料的防火、防爆和抗震能力。
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审查,并且在演出前进行检查和监控。
演员必须熟悉舞台结构和设备,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舞台上表演或表演接近边缘时,演员应该配备安全绳和领导者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
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演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时刻得到支持和安全保障,如舞台护栏、底部景深、滑移平台等。
演出场所紧急情况的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意外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因此必须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方案。
在紧急情况下,应制定明确的疏散计划,并提供标识明显的紧急出口。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应急培训,并知道如何响应紧急情况。
此外,应该考虑安防应急响应网络,该网络应配置到紧急管理中心和民政部门,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快速响应并作出迅速决策。
同时,应落实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和装备,以便可以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总之,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应根据现代安全标准和正式规定来设计和管理。
这样,演出场所才可以确保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并创造出良好的表演环境。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 28—2007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09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临时搭建演出场所temporary perform site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安全safety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出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演出场地,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大规模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场合下,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在演出场所建设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要求和规定要求施工和验收,确保观众和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现有规定目前,我国演出场所的安全管理方面有一些相应的规定。
2011年3月4日,我国文化部发布了《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演出场所安全管理的一些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1.演出场地的建设和安装应该符合建筑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
场地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安全的通风设备和充足的照明设备,场地的卫生和清洁也应该被重视。
2.对于场地的防火、防爆、防震设备应该按照要求进行配置,并且应该与应急救援设备配合使用,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3.对于演出场所的门禁管理和人员出入应该加强。
4.在演出开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发现任何不安全隐患,应该及时排除。
安全技术要求在演出场所建设和管理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安全技术要求:建设和安装1.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建筑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场地的结构、通风和照明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性能。
2.对于演出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和影像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该由专业人员完成,并且需要根据演出内容和场地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和设置。
3.对于电源和照明设备需要重点关注,应该检查相关电线是否安全、电源是否稳定,并且照明灯具和光源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该合理。
防火、防爆、防震1.内部电线和电源应该有足够的安全裕量,应该避免过度载波和消防与电力隔离的问题。
2.正常演出的照明灯具、音响设备等应该能够快速撤离并且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安全威胁。
3.应该准备足够的灭火器和灭火设备,发生戏剧性紧急情况应该能够迅速形成应急处理机制。
4.演出场地对于燃木、可燃油品、可燃煤和氧气等易被引燃的物品,应该采取防火措施。
安全检查1.在演出开始前,应该对场地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简介演出场所是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
为了保证演出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演出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将阐述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以便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实践。
总体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演出场所必须具备防火、防盗、防爆、防雷、防淹、防震等基本安全要求。
3.演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并定期维护更新。
4.演出场所必须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人员配备。
防火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设置合法合规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喷淋系统、自动疏散系统等,并定期进行维保和检查。
2.演出场所必须设置合适的安全出口,并保证通畅。
3.演出场所必须在演出前进行彻底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4.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专业的消防队伍,并在演出过程中随时保持警惕。
防爆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针对演出特点,设置相应的防爆设备和措施。
2.演出场所必须在演出前进行爆炸物品检查,并保证演出现场无爆炸危险物品。
3.演出场所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爆炸物品清理和处理。
防盗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设置严密的安全监控系统,定期检查维护。
2.演出场所必须对重要财物进行全面的防盗保护。
3.演出场所必须设置访客通道和员工通道,并发布相关管理规定。
防雷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安装专业的防雷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演出场所必须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将相关物品移除或保护。
3.演出场所必须对雷电天气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
防淹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进行彻底的防水和排水设施检查并及时清理。
2.演出场所必须对洪水和暴雨天气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
防震要求1.演出场所必须建立专业的地震监测体系。
2.演出场所必须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和人员撤离方案。
3.演出场所必须进行地震演练,并加强对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
结论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是保证演出活动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牢记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并在演出活动中始终保持警惕,确保演出场所的安全。
歌舞厅、娱乐、影音放映场所消防安全制度模版

歌舞厅、娱乐、影音放映场所消防安全制度模版歌舞厅、娱乐和影音放映场所是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常见的场所,为了确保人员在场所内的安全,消防安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歌舞厅、娱乐和影音放映场所的消防安全制度模版,旨在提供参考:1. 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歌舞厅、娱乐和影音放映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1.2. 消防安全责任制:场所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员为场所消防安全的具体责任人。
1.3. 消防安全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2.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2.1. 负责人职责2.1.1. 负责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1.2. 负责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2.1.3. 负责检查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和日常维护保养。
2.1.4. 负责配备消防器材,并确保器材的完好和可用性。
2.2. 消防管理人员职责2.2.1. 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2.2.2. 负责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并完善消防设施维护记录。
2.2.3. 负责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2.4. 在火灾发生时,负责指挥疏散和灭火工作,报警、报告等相关工作。
3. 消防设施与装备3.1. 灭火器材配置要求3.1.1. 根据场所的不同区域和性质,合理配置符合国家标准和消防要求的灭火器材。
3.1.2. 对灭火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材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1.3. 确保各区域内的灭火器材明确标识,并提供使用说明。
3.2. 自动灭火系统3.2.1. 根据场所具体情况,配置适合的自动灭火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2.2. 自动灭火系统应具备及时报警、自动喷水、自动灭火等功能。
3.3. 室内消防设施3.3.1. 根据场所所处位置和使用性质,配置适当的室内消防设施,如疏散指示标志、室内消防栓等。
3.3.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室内消防设施的有效性,保证其正常使用。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演出安全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演出安全,保障演出艺人和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演出效果和观赏性,促进演出事业的发展,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各类演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舞台剧、音乐会、歌舞表演、魔术表演等。
第三条演出主办方应设立演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演出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建立健全演出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演出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演出主办方应当根据演出的具体情况,在演出前制定相应的演出安全保障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现场安全等方面。
第二章人员安全第六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参与演出的艺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他们了解演出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
第七条演出主办方应当为演出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人员和医疗设备,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救治伤者。
第八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加强对观众的安全管理,配备足够数量的安保人员,确保观众在观看演出时不受到侵害。
第九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加强对演出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在演出中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演出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章设备安全第十一条演出主办方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演出的需求。
第十二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演出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设备在演出中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演出主办方应当为演出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符合规定。
第十四条演出主办方应当规范使用各类设备,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以免造成意外事故。
第四章现场安全第十五条演出主办方应当根据演出的特点,确定合理的人员分布和疏散通道,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第十六条演出主办方应当对演出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防设施应设置齐全,消防通道应畅通无阻,消防器材应摆放合理。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随着文化娱乐业的不断进展,演出场所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紧要场所。
然而,演出场所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火灾、人为踩踏等。
因此,演出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至关紧要。
本文将介绍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
一、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演出场所安全技术的紧要构成部分。
演出场所必需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演出期间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实在要求如下:1.消防设施完善:演出场所必需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疏散通道灯光等设施。
同时,演出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测,保证其有效运行。
2.人员培训:演出场所应当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学员应把握灭火方法和紧急疏散路线等基本学问。
3.火灾防备措施:演出场所应当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发觉火灾隐患应立刻实行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现场管理:演出期间,现场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禁火规定,对违反禁火规定的人员进行劝阻和处理。
二、安全疏散演出场所不仅要考虑演出的实在需求,也需要考虑一旦显现安全事故时如何快速疏散全部的观众以及工作人员。
该场所应在订立疏散方案的同时,规定好疏散路线和逃命设施,以充足人员疏散的需要。
1.疏散路线演出场所应当订立基于现场情况的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2.逃命设施逃命设施是保障观众安全的必要措施,这包括设立紧急出口、应急照明等设施。
照明设备应当在停电时能够独立工作,以确保在黑暗中人员能够精准找到逃命口。
3.人员疏散演出场所在疏散时应当严格依照疏散方案实施,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指引,并依照规定的次序疏散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
同时,演出场所应当对疏散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确保全部人员安全疏散。
三、人员安全掌控在演出场所进行演出时,人员安全掌控也是特别紧要的。
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观众安检演出场所应当设置安检门,对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包括安检闸门、安检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防爆门等。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模版(五篇)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模版一、前期准备1.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要求;2.收集人员密集场所的平面图和消防设施图纸;3.制定消防安全检查计划,并确定检查的时间和人员。
二、消防设施检查1.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消防水源、消火栓、喷淋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2.检查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和维护情况,是否存在漏水、堵塞、损坏等问题;3.检查消防设备的配备情况和使用情况,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枪、应急照明设备等。
三、消防通道检查1.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堵塞、杂物堆积等情况;2.检查通道出口和通道的标识和指示灯是否清晰可见;3.检查通道的宽度和高度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四、消防疏散路线检查1.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路线是否设置合理,是否足够多、足够宽;2.检查疏散路线上是否存在阻挡物、障碍物和易燃易爆物品;3.检查疏散路线上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照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五、职工消防安全培训检查1.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职工是否接受了消防安全培训,是否了解灭火器和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2.检查职工是否知道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并掌握相关的疏散方法;3.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是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火灾应急预案检查1.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是否制定了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2.检查火灾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包括警报系统、紧急通讯设备和疏散方案等;3.检查火灾应急预案的相应部门和责任人是否明确,是否定期进行检查和修订。
七、消防演练情况检查1.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演练情况,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内容和演练结果等;2.检查演练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3.检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是否得到及时整改和改进。
八、隐患排查和整改检查1.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隐患排查,包括火灾隐患、电气隐患、使用隐患等;2.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3.检查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26356)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16767-1997《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
本标准与GB/T 16767-1997的主要区别为:a) 第3章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节庆活动、高度危险作业、乘骑服务的定义;——删减了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和游客有效投诉的定义;——修改了游乐园(场)、文化娱乐设施和水上乐园等定义。
b) 第4章总则——增加了游乐园(场)经营单位设立条件和游乐园本身的硬件设施要求;——删减了秩序要求;——修改了游乐园(场)安全、服务、环境卫生要求。
c) 原标准第5章章标题“服务设施”改为“设施管理”;——增加了设施分类和设施运营要求;——增加了引进新型游乐设施(含水上游乐设施)和租赁经营游乐设施的规范要求;——增加了基础设施里的监控设施、无障碍设施、园内道路和消防设施;——删减了卫生、秩序要求;——修改的内容:“信息指示设施”改为“引导标识设施”;“接待处”和“问讯服务设施”合并为“游客中心”;“公用设施”名称改为“基础设施”;游客中心增加婴儿服务设施;公用电话增加直拨长途功能和园区增加接收移动信号;垃圾桶增加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等内容。
d) 原标准第6章章标题“安全制度与措施”改为“安全管理”;——增加了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安全检查、食品安全、用电消防安全、园内交通安全、节庆活动安全、高度危险作业安全、应急处理等内容;——删减了安全设施、安全及救援措施、安全作业要求,这些相关内容分别归类到设施配置、设施运营要求和安全管理等章节;——修改的内容:游客安全和员工安全,对重复内容进行了删减。
e) 删减原第7章安全作业要求,将内容归纳到第6章“安全管理”中。
原第8章“服务质量要求”改为本标准第7章“服务质量”;——增加了总要求;增加了服务岗位要求内容:水上乐园服务、VIP服务、导游服务、停车场服务、安保服务、保洁服务、游客投诉处理;——增加了服务质量监督等内容;——修改的内容:服务人员基本要求中的“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礼节礼貌”、“指示技能”,服务岗位要求中的“机台服务”改为“乘骑服务”、“问讯服务”改为“咨询服务”,广播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等内容也进行了部分修改。
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了保障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所有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防火安全制度和措施。
3. 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由娱乐场所经营者承担,必须明确消防安全职责和任务。
4. 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执行。
5.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二、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 娱乐场所应当配备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水源、疏散通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2. 娱乐场所应当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娱乐场所应当制定消防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娱乐场所应当制定火灾隐患排查整改计划,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检查和整改工作。
5.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纪律,确保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做到防患于未然。
6.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并进行正确应对。
三、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责任1. 娱乐场所经营者是本场所消防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对消防安全工作负有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
2. 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当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确保其具备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管理部门或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4. 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5. 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增强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 娱乐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健全消防安全巡查制度,确保消防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1.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本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和规定。
2.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定期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3955(管理制度范本系列)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演出场所安全技术要求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在结构、抗风防倾覆、演出工艺的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对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舞台设备安全、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做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商场、宾馆、厂房、公园、景区等临时搭建的演出场所。
本标准适用于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的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过程。
本标准未包括舞台设备(含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机械、舞台幕布、舞台装置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当地气象灾害出现的情况。
注:特殊要求指区别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一般规定,仅在临时搭建演出场所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000·217灯具第2-17部分:特殊要求舞台灯光、电视、电影及摄影场所(室内外)用灯具GB l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l7743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l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WH/T l7 舞台灯光用单相三极插头插座和联接器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WH/T 27 舞台机械验收检测程序WH/T 28—2007 舞台机械台上设备安全WH/T 36—2009 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临时搭建演出场所temporary perform site由非永久性舞台形成的表演场地。
3.2安全safety免除了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可预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1:可预知包括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报道、材料设备质量技术合格指标、可获得的自然灾害预报。
注2:风险的状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的结果。
产品包括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设计成果等过程包括舞台(看台)搭建、装台、拆台、排练、演出等。
注3: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可接受的程度。
3.3风险risk由于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技术水平不符合标准,对人身、财产、环境造成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4伤害harm对演出专用设备的损伤,或对演职人员、观众生命、健康的损害,或对环境的破坏。
3.5安全事故harmful event伤害事件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3.6舞台区域stage area仅供演职人员使用的区域,包括临时搭建舞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7临时搭建舞台temporary stage为短期演出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舞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舞台指台面、台下设施、台上设施及舞台附属设施的集合。
3.8舞台附属设施subordinated facilities of stage为演出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候场区、化妆间、服装间、休息室、仓库等。
3.9看台区域audience area仅供观众观看演出的区域,包括临时性看台及附属设施等区域。
3.10临时搭建看台temporary auditorium为短期演出而搭建,演出结束即拆除的看台。
注1:短期指通过验收至使用结束30天内(含30天)。
注2:使用期超过30天时,通过再次验收后重新计算日期。
注3:看台指观众席、通道及看台附属设施。
3.11看台附属设施subordinated facilities of auditorium为观众服务的附属设备及场所。
示例:休息区、售货亭等。
3.12台上结构upp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上钧构件。
3.13台下结构under stage structure指舞台台面标高以下的构件。
3.14结构构件structural component指组成整体构件的单元。
3.15迎风面积平均高度average height of the windward area指承受风载荷的物体面到结构基础的平均高度。
3.16抗倾覆方向的最大跨度maximum span of the anti-overtarning direction指舞台结构抗风载倾覆方向最大跨度。
总则4.1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保护的对象本标准保护对象主要针对人身、财产、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注1:人身安全主要指演职人员、工作人员、观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注2:财产安全主要指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视频、特效等演出专用设备及设施的安全;注3:环境安全主要指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自然环境和原有设施免受伤害;注4:集合安全主要指人身生命、健康,对演出、演出专用设备,对环境引起的综合性安全。
演出事故属于集合安全事故。
4.2临时搭建舞台、看台安全技术要求的对象临时搭建舞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及舞台区域临时搭建舞台附属设施等;临时搭建看台的安全技术要求主要针对观众席、通道及看台区域临时搭建的看台附属设施等。
5临时搭建舞台安全技术要求5.1总体要求临时搭建舞台在设计、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中应防止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集合安全等事故。
舞台台面、舞台台上设施、舞台台下设施、舞台附属设施在结构、抗风防倾覆、设备、工艺、和电气等安全技术应符合5.2~5.6要求。
5.2 结构安全技术要求5.2.1 结构的安全防范应针对下列状况或趋势的出现进行控制:a) 由外部载荷及自重引起对结构的破坏;b) 由风载荷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c) 由雨篷积水引起结构的破坏及结构体的倾覆;d) 由舞台、看台钢结构引起基础的破坏;e) 由基础变形引起结构的受力变化,造成对结构的破坏;f) 结构引起自然环境保护区或重要场地的不可恢复性破坏。
注:文物保护区、文化街区、文物遗址、工业遗址、自然景观等都属“重要场地”。
5.2.2 结构构件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且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或同类构件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的损伤。
各类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安全承载力宜按照可连续使用30天的结构要求计算。
注:“每个结构构件是通过检验的合格品”指进场结构构件具有出厂检验的合格证或合格文件。
“经多次使用后,未出现影响承载能力的损伤”指此类构件在我国还没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但经多次重复使用后实践证明未出现影响构件承载能力损伤的情况。
示例:常用木结构构件。
5.2.3 基础的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临时搭建演出场所的基础承载力宜进行地质勘探设计,或取得当地地质勘探科学数据和地下管线(包括水、电、煤气等)、地下构筑物等数据。
室外大型活动场地选址应避开水文和地质结构不符合设计安全要求的场地,应避开桥梁通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应避开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
临时搭建演出场所不应设立在10 kV及以上高压线下方,I临时搭建设施距离高压线最近端水平距离不得小于高压线距离地面垂直距离的1.5倍。
在水上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宜进行水下地质勘探设计,结构设计应保证安装、装台、拆台、排练、演出过程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山体与空地的结合处临时搭建舞台、看台时,应对山体斜坡上的石木状况进行勘察,避免塌方等事故引起舞台、看台安全事故。
临时搭建舞台设施提供方应提供舞台设施自重、允许荷载、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等必要的数据。
临时搭建舞台的载荷及承载方式宜进行设计。
舞台自重、载荷及承载方式引起的基础变形不应超过舞台结构基础变形的允许范围,且基础变形导致的受力变化不应引起舞台结构破坏。
5.2.4 台下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下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台面、台面主要通道、台阶等固定结构平台及垂直升降台、水平移动台等运动机械平台。
5.2.4.1 台下结构均布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小于200 ㎏时,台下结构应按均布载荷设计计算,台下结构能够承受的均布静载荷应不小于400 ㎏/㎡。
5.2.4.2 台下结构动载荷和集中载荷当舞台区域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大于或等于200 ㎏时,应提供流动载荷单体自重和所有可能的运动路线.其运动路线的台下结构必须进行承载能力提升的有效处理,并提供有效处理后的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文件。
5.2.5 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台上结构载荷能力计算应包括舞台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舞台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特技效果设备及其他舞台装置等悬挂演出设备及其附件、挂件的重量。
5.2.5.1 台上关键构件最低载荷a) 吊杆荷载能力不宜小于500 ㎏;b) 仅作通道使用的渡桥、马道等载荷能力不宜小于100 ㎏/㎡。
5.2.5.2 台上结构均布载荷当台上结构构件每点承受载荷小于或等于30 ㎏时,台上结构载荷能力应按均布载荷计算。
计算方法为:W均=(k1/k0)W额式中:W均——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单位为千克(kg)。
W额——台上结构构件各点可承受的实际载荷最小值,简称“额定载荷”,单位为千克(kg)。
K1 —一载荷偏离系数。
室内舞台k1值取1;室外舞台k1值取0.8。
K0 一一安全偏离系数。
K0值取1.5。
合格台上结构构件应提供出厂实验验证的安全载荷,安全载荷为台上结构构件在各种结构形式下每点可连续承受15天的实际载荷。
安全载荷不小于计算载荷,不大于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不小于45㎏。
当台上结构构件的支撑间距、支撑方式有两种以上时,合格构件应具备不同结构形式下均布载荷的计算载荷或安全载荷表。
台上结构构件应在明显处标示其最小安全载荷。
当安全载荷只适用于室内舞台时,必须在安全载荷标示处同时标示“(室内)”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