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合集下载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知识精炼表达技巧,首先是一个非定性概念,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在高中阅读术语指称中,均可视为表达技巧。

其次是内涵,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各有定指。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文章表达效果、增强文章表现力、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技术手段都属于表达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部分交叉,比如对比既是修辞名称,又是表现手法称谓。

表达技巧的分类及作用1.常见的修辞手法2.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类型方式与作用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使表达更加贴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相互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对比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写景抒情时感染力强;承上启下,使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反问使语气强烈,感情强化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2)描写a.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角度分类作用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使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散文的题材和表达形式

散文的题材和表达形式

散文的题材和表达形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着广泛的题材选择和多样的表达形式。

本文将探讨散文常见的题材及其表达形式,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一、散文的题材选择1. 生活体验:散文经常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展现生活的真实和鲜活。

这类散文可以包括日常生活琐事、青春回忆、家庭与友情等。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以女性主人公的个人经历描绘了都市生活的点滴细节。

2. 自然景观:自然风光常常为散文提供丰富的题材。

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感悟,表达对自然的仰慕和敬畏之情。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园林和草木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痴迷情怀。

3. 历史与思考:散文常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传递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余华的《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动荡与人性的沉浸。

4. 人文关怀:散文也常常关注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以人的经历和情感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反思。

例如韩寒的《后会无期少年》就以年轻人的追寻和成长为背景,揭示社会中的无奈和挣扎。

5. 学术思考:散文还可以以学术研究和思考为题材。

作者可以借助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存的意义。

例如钱穆的《国史大纲》以对中国历史的全面思考,展示了一位学者的见解和智慧。

二、散文的表达形式1. 描写:散文中常使用描写手法,以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形象,再现对象的外貌和细节特征,使读者能够深入感知事物的本质。

描写可以通过形象、色彩、声音和气味等感官再现,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2. 感悟:散文特别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感悟,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这种表达方式常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记叙:散文通过记叙手法,以时间顺序和情节发展的方式,讲述故事或展开事件。

作者通过设置情节和人物的冲突,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和震撼。

散文的表达方式

散文的表达方式

散文的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它不拘泥于特定的结构和格式,可以更自由地展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散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达,从而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散文表达方式。

1. 描述:散文中的描述是与读者分享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场景、人物、物体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感受。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描写春天的细雨如丝般缠绕大地,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2. 叙述:叙述是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事件的叙述,作者可以向读者展示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作者可以运用抒情、幽默、激动等手法,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叙述也可以是个人经历或者回忆的描述,用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3. 抒发感情:散文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作者可以借助语言的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有时,作者会通过温情的叙述和真挚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议论:散文也可以用来进行思想和观点的阐述。

作者可以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分析和评述。

辅以合理的论据和例证,以及扎实的逻辑思维,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思考,并产生共鸣或者得出结论。

5. 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事物用具体的形象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力。

比喻和象征可以使散文中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6. 对话:对话是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刻画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性格、态度和思想。

对话可以使散文更具有戏剧性和生动感,引发读者思考和联想。

总结起来,散文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者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适合的形式和技巧。

通过生动的描写、真实的叙述、情感的抒发、思想的阐述以及比喻和象征的运用,散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感。

阅读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专题十一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专题十一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种类及作用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或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描写的分类及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A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B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b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

现代散文的特点与表达技巧知识点总结

现代散文的特点与表达技巧知识点总结

现代散文的特点与表达技巧知识点总结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文体,其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

与传统散文相比,现代散文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个人感悟和审美体验。

以下是现代散文的一些特点和表达技巧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由灵活的形式现代散文不受严格的格律和结构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文字组织形式和写作技巧。

可以是短小精炼的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篇幅较长的抒情散文。

现代散文还可以运用段落叙述、对话、夹叙夹议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

二、个性化的表达风格现代散文强调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作者可以以自己立场和角度去表达观点,展现独特的思考和情感。

因此,现代散文的表达风格更加多样化,可以是抒情性的、议论性的,也可以是幽默的、讽刺的或者夸张的。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风格让现代散文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

三、注重细节的描写现代散文注重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描写,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捕捉和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四、多样化的主题内容现代散文的主题内容多样化,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是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和探寻等。

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经历和观察,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进行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五、语言的灵动性和多样性现代散文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灵动和多样化,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营造生动形象的语言效果。

同时,现代散文也可以运用豪迈激昂的语言,也可以运用细腻柔和的语言,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六、意境的塑造和营构现代散文注重意境的塑造和营构,通过对形象、情感、意义等的巧妙安排和组织,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通过对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宛如画面的美感和意境。

总结:以上是关于现代散文的一些特点与表达技巧的知识点总结。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家杨绛,代表作品《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4.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文章的四个基本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散文中所选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但抒情是散文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表达方式。

(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多采用平实的陈述性语句。

(2)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描写的任务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追求的效果是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行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反映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⑤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辞,质朴无华,寥寥几笔勾勒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关键。

⑦景物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思想感情;从侧面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

散文家毕淑敏,代表作品《恰到好处的幸福》等,她是中考语文阅读选文最多的作家之一(3)抒情:就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表达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抒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和所阐述哲理的理解,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配合运用。

抒情在散文中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基本手法。

散文的抒情方式主要有:①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2025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2025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知识梳理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内容 记叙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记叙的详略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的顺序:远近高低等 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描写的方式:动静、虚实、点面、白描
描写的色彩:明暗、冷暖 对比、衬托
知识梳理
• ⑧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 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 ⑨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 ⑩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 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 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 ……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 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
___孩__童__的__天__真__可__爱。
最后以景物描写和“我”对小岫的 ⑱段
心思的猜测作结。
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解析:从题干要求找出三处体现“童趣”的细节可知,本题考查表达技巧 的鉴赏,先从文中梳理出富有儿童色彩的相关细节描写,然后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
• 先读懂文章
层次
内容梗概
小岫的性格特点
①~⑤段
开篇由小孩子引出“到橘子林去”的 话题,扣题并补充前因。
大人随口答应的事,小孩
会放在心上,说明孩子的 天真里有_信__守__承__诺_的天性。
“_我__”_带__小__岫__去__橘__子__林__途__中__所__见__所__感__。_ 两次说她心里只想着到橘 ⑥~⑦段 小__岫__一__心__想__去__橘__子__林__,__而__“_我__”_对__周__ 子林去,可以看出小岫的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文学作品。

它以自由灵活的方式写作,不受特定的规则和结构限制,因此可以涵盖多种主题和风格。

散文阅读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全面归纳散文阅读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体,与诗歌、戏剧并列,是文学的三大主要类别之一。

与诗歌相比,散文注重叙述和叙事,文字通俗易懂;与戏剧相比,散文没有舞台表演的要素,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

散文的特点包括:表达自由,结构灵活,语言规范,情感真实。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内容可分为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评论等;根据形式可分为记叙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等;根据风格可分为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三、散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2. 阅读态度:采取主动的阅读态度,积极思考和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精读或泛读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或整体把握。

4. 注重细节理解:注意抓住散文中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比较鉴赏:将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风格和观点。

四、散文的鉴赏要素1. 主题:散文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理解主题,读者能更好地把握散文的意义和内涵。

2. 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字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3. 情感体验:散文作品通过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读者可以从散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到散文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

4. 文化背景:散文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读者需要了解和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推荐1. 李白的《将进酒》:这是一篇抒发豪情的散文,通过豪放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

散文的特点与感情表达方式

散文的特点与感情表达方式

散文的特点与感情表达方式散文一种自由而灵活的文学体裁,它不像诗歌那样受到格律和押韵的限制,也不像小说那样需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开叙述。

散文具有较强的抒发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因此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世界、人生、爱情等等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就散文的特点以及感情表达方式展开探讨。

首先,散文独特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感。

散文往往以真实的事物和真实的情感为核心,让读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

散文不需要虚构情节,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能够直击读者的心灵,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

这种真实感使散文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其次,散文的主题广泛多样。

散文可以以任何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也可以是宏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散文的题材繁多,可以是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等。

作者可以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描写和感悟,引发读者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散文的广泛性使得作者能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再者,散文常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给予文字以生命。

比如,作者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烘托出情感的厚重和细腻;通过对比和比喻来展示情感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排比和反问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散文的表达方式,更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此外,散文常常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感受。

散文并不追求客观的事实陈述,更多的是展现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溶入到文字中,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事物,让读者能够了解到作者的真实内心世界。

散文中的感情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时细腻细致,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委婉含蓄。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事物的世界独特的情感触动。

总的来说,散文作为一种自由而灵活的文学体裁,具有真实感、主题广泛多样、修辞手法丰富以及融入个人情感等特点。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抒情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感情,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阅读时“情语优先”,要关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间接
抒情
借人抒情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
从侧面烘托中心。
记叙
方法
顺叙
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造成叙事的波澜。
描写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借物抒情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注意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和想象思维的运用,领悟作者寄寓物中的深刻含义。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记叙
记叙
角度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
第三人称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方式

散文:鉴赏表达方式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鉴赏表达技巧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根本原则。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

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

从各省市高考卷命题的切入点来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目题干中直接有“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仍是描写性的。

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从考生解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度不全面,往往要点不全。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1.从描写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

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赏析),调动多种感官,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手法运用的妙处。

专题21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散文阅读

专题21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散文阅读

专题21 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解析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第××段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效果。

2.第××段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分析效果。

3.请赏析画线句子。

【题型分析】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式、手段。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1.记叙。

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其作用是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2.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作用。

3.抒情。

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景、物等)。

其作用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

说明指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对记叙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其作用是对相关事物做必要的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5.描写。

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写与刻画。

(1)从对象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①人物描写A.外貌(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

它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B.语言描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它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C.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

散文赏析技巧有哪些

散文赏析技巧有哪些

散文赏析技巧有哪些?题型一:鉴赏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形式为“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知识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

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

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散文阅读05:表达方式-初中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散文阅读05:表达方式-初中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描写
环境描写
②烘托人物心情:环境与人物的心情相互映衬,环境的变化可以反映 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通过对周围 热闹的环境描写,更加烘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③推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可以为情节的发展提供契机和动力。 例如:在一些游记散文中,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可能会引发作者的感悟 和思考,从而推动情节从对景物的描述转向对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探 讨。
《品茶人生》
(1)开头2-3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法,补充说明了“我”对茶的态度的变化,表现 了“我”随着阅历的增长对生活的认识在发展变化,开始理解了爷爷对茶和生 活的态度。
描写
环境描写
①渲染氛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特定的气氛,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作品的情境中。 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地坛的描写,“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 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 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沧桑、宁静、古朴的氛围,为作者在地坛中思考人生 提供了合适的背景。
描写
细节描写
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动作的细节描写,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 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背影》)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进行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很好的突出了父亲买橘子过程的艰辛,从而突出了父亲 对儿子的爱。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过程进行了动作的细节描写,很好的突出了父亲买橘子过程的艰辛,从而突出了父亲 对儿子的爱。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散文的特点及表达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散文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散文的概念作出了两种解释:1、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

也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

包括诗,词,歌,赋等)。

2、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

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

正如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建造者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哲学教师对茹尔丹先生说:凡不是散文的东西就是韵文,凡不是韵文的东西就是散文。

茹尔丹先生反问说:那么我们说话又算是什么文呢?哲学教师回答说:散文啊!茹尔丹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地说:天哪!我原来说了四十多年的散文,自己还一点不知道呢!我们从那位聪明的哲学教师嘴里,得出一条真理,那就是散文要求像说话那样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所说述事则如其口出。

二、散文的特点。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得出散文的第一个特点:自然,真实,明白,有真情实感。

自然,明白,就是要求散文语言要像平时说话那样自自然然,明明白白,无拘无束;真实,是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散文的生命力所在。

它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文学那样,为了塑造典型形象,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允许虚构部分情节。

它也不同于诗歌,为抒发作者强烈的感受,可以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奇特瑰丽的想象。

散文的语言和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令人可信的。

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也才能更好的发挥散文的社会功用。

散文的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指散文的题材及写法。

散,就是它的取材极为广泛,结构活泼自由,没有太多的约束。

山川风物,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可博古论今,可谈天说地;可东南西北中,可过去、现在和将来;可摘取生活中的片段和点滴等等,寄托作者的情思和愿望,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

散文的表达方式归纳

散文的表达方式归纳

散文的表达方式归纳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进行归纳。

1. 描述:散文通过描写具体的人、事、物或场景,向读者展示
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读者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议论:散文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以一种辩证的方式
表达对一定问题的看法。

作者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例引证等手法,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并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想碰撞。

3. 叙事:散文可以通过叙述故事、回忆往事等方式,将读者带
入一个具有情感共鸣的场景中。

通过情节的铺陈和人物的塑造,读
者可以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思考生活和人性的意义。

4. 抒情:散文是思绪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通过描述个人情感、抒发内心感受,散文给读者创造了情感共振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5. 符号象征:散文可以使用寓言、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符号,表达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通过隐含的意义和暗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观。

总之,散文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魅力。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在散文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饱含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分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顺序:按照事件发生、开展的先后顺序来进展表达。

作用:事件有头有尾,条理清楚,阅读顺当流畅。

〔2〕、倒叙:把事件结局或突出片段提到前头来写,然后在从事件的开头进展表达。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主题;情节波澜起伏。

〔3〕、插叙:在表达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表达,也叫补叙。

作用:补充人、事,使内容更充实;深化主题;构造曲折有致。

〔4〕、平叙:平行表达。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作用:化繁为简,有条不紊。

2、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

作用:使情感蕴藉含蓄,委婉。

3、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名题旨。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描写
〔1〕、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提醒人物内心世界。

〔5〕、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6〕、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详细生动。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7〕、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

答题技法:
〔1〕、明确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2〕、结合文章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什么内容;
〔3〕、指出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效劳的,到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散文表达方式专题
分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顺序: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作用:事件有头有尾,条理清楚,阅读顺当流畅。

(2)、倒叙:把事件结局或突出片段提到前头来写,然后在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主题;情节波澜起伏。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叙述,也叫补叙。

作用:补充人、事,使内容更充实;深化主题;结构曲折有致。

(4)、平叙:平行叙述。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作用:化繁为简,有条不紊。

2、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

作用:使情感蕴藉含蓄,委婉。

3、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名题旨。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描写
(1)、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5)、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6)、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7)、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答题技法:
(1)、明确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2)、结合文章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表达了什么内容;
(3)、指出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