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符号互动理论

合集下载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

2.心灵论 2.心灵论
遵循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将社会动作置于研究的核心位置 的逻辑,米德在论述心灵(mind)时,引入了一个概念— 的逻辑,米德在论述心灵(mind)时,引入了一个概念— ——姿态(geture),认为作为社会动作的开始阶段的姿态 ——姿态(geture),认为作为社会动作的开始阶段的姿态 在心灵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动 物一样具有使用姿态进行沟通的能力,姿态的沟通是一 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形式,但是人类并不只限于这 种形式的沟通,人类能够把他人的观点自觉地反映到自 己的行为上来。一种姿态,如果在表现这种姿态者的身 上和在这种姿态所针对者身上能够引起同样的反应,就 是一种有意义的姿态。姿态的意义就是这种共同的反应, 这种共有的意义的出现使符号沟通成为可能。在米德看 来,人类象征符号沟通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们不只 限于使用身体姿势(无声姿态),而且使用语词( 限于使用身体姿势(无声姿态),而且使用语词(有声姿 态)———有共同的或标准化意义的语音符号,但“有声 ———有共同的或标准化意义的语音符号,但“有声 姿态尤为重要,因为它作用于以同样方式作用于他人的 人。”由此,有声姿态就成了有意义的、表意的( 人。”由此,有声姿态就成了有意义的、表意的(有意识 的)符号,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第十一讲 符号互动理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 三、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 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 五、戈夫曼的拟剧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互动论是 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 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 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 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 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是一个 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生活,同时又是一 个自我,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 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 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 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 作出反应。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解释、或对彼此行为 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 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教育应用
2.网络教育
网络中的语言文字与现实中的语言文字一样,都是实现互动 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只是符号交流情境由现实的世界转变到 虚拟的网络世界, 网络传递信息的快速化、自由化必然要求 人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创新,否则便会在固定的符号交际中产 生“审美疲劳”。 比如在网络中:“沙 发”、“板凳”这些词 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固 有意义,这里用在看帖回 帖时表示位置比较靠前。 QQ聊天流行的“数字” 符号 (520,1314,88,9494)及 表情符号,如⊙﹏⊙b汗、 O(∩_∩)O哈!等是典型 的网络语言文字的代表。
六、结论及启示
1、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 意义而引起的,人类不是对外部刺激做 出简单的反应,而是对刺激做出能动的 反应,并且赋予新的社会意义。 2、人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人性化的, 所以人类是互动过程的产物,只有与他 人不断互动,人类才具有社会性和创造 力。
六、结论及启示
3、互动中的人组成最优群体,只有充分
五、案例佐证
幼儿集体舞的“队形图谱”
例如,舞蹈队形的变化教师用圆圈、人字形、菱形、花 朵形等图案发出指令,幼儿的位置变化教师则用与幼儿预先 约定的符号发出指令,如面对面的符号是箭头对箭头,背对 背的符号是箭尾对箭尾,拉手转圈的符号是风车„„ 同时,教学时配合以在幼儿同方向的手、脚戴上标记如 花环、绸带等以示区别。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图案 和符号是教师与幼儿事先约定设计的,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加之图案和符号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因此,幼儿领会和掌握的速度较快、效果较好 。
教育应用
1.课堂教学
(生生互动)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远远大于 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积极互 动,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建有利于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空 间。 课堂教学空间有不同的形式,如秧田型、马蹄型、分组型等 等,在不同格局的空间构成中,课堂位置的“社会属性”也不 完全一样。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开始想象和扮演他人
开始以其他人的视觉出发
自我形成的阶段
自我
有组织的 复杂的活动
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担演一个角色 实现他人期望
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形成符号系统
什么是“普遍化的他 人”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之 “普遍化的他人”
个体使对各种他人的解释和意义内在化, 以创造一个“普遍化的他人”,这是由许 多个体的平均期望所逐渐建立起来的。 普遍化的他人成为个体行为的一般指南。 逐渐地,一个个体不仅按一些特殊的人的 期望行事,而且按照“普遍化的他人”的 期望来行事。
符号互动论 有三个必要 的理论前提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 论之符号互动定义
1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对事物意义的理解而行 动。 2意义是在人与人的符号互动过程产生的。 3行动者赋予行动上的意义是可以在互动过 程中加以修正的。
符号互动如何可能(舒茨、米德、加芬克 尔); 符号互动是否可能(韦伯、伽达默尔、卢 曼);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 之符号互动的缺陷
① 过于强调主观因素、心理意识,忽视客 观实际。强调已表现被认识的东西,忽 视内在的规律性。 ② 过于强调个别人因素,没有看到整体社 会结构、制度的作用。 ③ 研究过于微观,只能研究个人或小群体, 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 ④ 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否认理性 认识真实性,是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
托马斯的符号互动理论
国外社会学理论 郭景萍教授
托马斯的符号互动理论
托马斯的符号互动理论 之情境界定
情境定义恰恰居于客观环境(情境)与行为反 应之间,它是人们对情境意义的解释。人 们怎样行动,取决与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 的客观环境的解释。 托马斯认为主观因素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 大作用。
“情境”包括三个方 面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 镜中我概念的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 解释阶段 自我反应阶段 • 镜中我思想与初级群体思想密切相关 • 儿童时期自我观念的形成 运用于家 庭 二、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儿童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 嬉戏阶段 群体游戏阶段
二战后的符号互动论
• • • • 一、布鲁默(H.G.Blumer) 《作为符号互动的社会》(1978) 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个名称。 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看社会。 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最典 型特征就是符号互动。 人类相互之间总是对对方的行为作出自己的解释 和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互动。
• 社会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物质客体(桌子、汽车、植物) 物质客体(桌子、汽车、植物) 社会客体(父母、教师、官员) 社会客体(父母、教师、官员) 抽象客体(价值、权利、法律) 抽象客体(价值、权利、法律) • 三个基本论断: • 人类对于某一个客体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根据 人类对于某一个客体所采取的行动, 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 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 • 人们赋予事物的这种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 人们赋予事物的这种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 • 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 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随时加以修正的。 中随时加以修正的。 客体
符号互动理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背景 •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背景
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 1 亚当-斯密(人们相互联系的影响) 将一个人带到社会中, 将一个人带到社会中,他立即便有了一面他所 渴望得到的镜子, 渴望得到的镜子,这面镜子就在与他一起生活的 人的表情与行为之中。这是唯一的一面我们可以 人的表情与行为之中。 在某种程度上从别人眼中看到的镜子, 在某种程度上从别人眼中看到的镜子,通过它可 以检查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以检查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2 大卫-休谟(同情心) 3 亚当-弗格森(习惯、本能)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1. 实用主义学派实用主义学派是一种基于实际经验和效果的学派,注重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其特点如下:1.1 重视实践:实用主义学派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他们关注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困境。

1.2 结果导向:实用主义学派注重行动结果,追求实现预期效果。

他们强调实施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可度量性,倡导成功和成就感。

1.3 增量改善:实用主义学派主张通过逐步的、渐进式的改进来解决问题。

他们相信持续不断的小步改进可以带来积极的变革。

1.4 鉴定权威:实用主义学派追求实施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重视现实力量和实际情况。

他们倾向于遵循已被认同的成功模式和实践经验。

2.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是一种注重整体性和相互作用的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和行为的影响。

其特点如下:2.1 强调系统: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他们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构成的,个体行为受到这些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2.2 规范性考量:结构主义学派关注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引导作用。

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决策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

2.3 结构决定论:结构主义学派主张结构决定个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生。

他们认为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个体意识和意愿的作用相对较小。

2.4 解构分析:结构主义学派强调对社会结构进行解构分析的重要性。

他们倾向于挖掘隐含在社会结构中的各种潜在矛盾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 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是一种关注社会功能和秩序的学派,强调社会结构和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其特点如下:3.1 社会整合: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社会结构和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利益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而存在的。

他们注重社会共识和协作,追求社会秩序的维护。

3.2 职能分工:功能主义学派强调社会分工和角色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不同社会角色和组织对社会整体发展和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

有意义意义 得以交流。
第二,抽象思想的出现,它使人人能够进入一个纯用 符号操作的世界,能在想象中排演各种角色和情境;
第三,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对他 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把他 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 行为等;
背景 个人门面
外观 举止方式
2、社会机构外互动
• 指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即相遇。 • 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
相互注意。 • 角色距离: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
存在的差距。用于说明个人在某种角 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他 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亦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 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 为的理论。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亚当·弗格森 本能与习惯
二、詹姆斯:多元的自我
• 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 切之总和”。
• 自我的分类: (1)物质我(The Material Self) (2)精神我(The Spiritual Self) (3)社会我(The Social Self) (4)抽象我纯粹的我(The Pure Ego)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 代表人物及思想
•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
•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
的思想
• 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库利(1864~1929) Cooley,Charles Horton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887年获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 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 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著有《人性和社会秩 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等。
• 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共同 行动必须从历史的内容上来理解。

第八章:符号互动理论

第八章:符号互动理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 《收容所:关于精神病人和其他被收容者的论文》(1961) 《公共场合中的行为:有关聚集的社会组织笔记》(1963) 《污名》(1964) 《互动仪式:关于面对面的行为的论文》(1967) 《战略性互动》(1969) 《谈话形式》(1981)
三、思想背景和主要理论思想 二、思想背景
1958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 并于1962年升为教授
198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欧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1922~1982) 1981-1982年出任美国社会学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
主要著作 二、戈夫曼主要著作
1900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1922年,在密苏里大学获硕士学位。 1922~1925年,在密苏里大学讲授社会学, 任讲师。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31年~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 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任社会学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 1941~1952年任《美国社会学杂志》主编; 1955年任美国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1956 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1962~1966年任国际社会学协会副主席。
同一手势的不同解读2这些意义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5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符号互动论议题人类群体或社会必须根据行动来加以看待从行动的日常经验上去分析人类社会社会结构概念都是从人们针对他人而采取行动方式中衍生出来的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权威声望社会互动的性质刺激他人行动自身解读自己的行为成为他人下一步行动的刺激非符号互动

(5)直接观察的方法论策略

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尊重经验现实的特性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由乔治·莫尔(George Herbert Mead)和哈维尔·赫尔曼(Herbert Blumer)提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是通过符号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社会意识
和社会结构的。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人类是通过符号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社会意识的。

这种互动是通过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来进行的,而这些符号可以是
语言、手势或文字等。

2.符号互动的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人们不仅被
动地接受符号,而且还会对符号进行反应和解释。

3.符号互动的过程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的。

人们不仅与
自己的内心进行符号互动,而且还与周围的人进行符号互动。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方法包括:
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的符号互动来研究社会现象。

2.访谈法:通过与人类进行深入的访谈来了解他们对符号互动的看法和理解。

3.参与观察法:通过参与人类的符号互动来了解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一)提出者: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
(二)理论流派特征: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 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三)主要特征:社会是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 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 社会互动中寻找。(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
26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个人之间 通过符号而交往。
符号 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 反应 互动
1
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 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 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 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 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 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 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
2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 各种符号为中介的。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说得更具体,托马斯公 理提出了“自我达成的预言”的论点:如果人根据 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 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9
10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02.27-1931.04.26,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
学家及哲所在的奥伯林神学院,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 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 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 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 种公认的意义。
3
一、早期符号互动论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 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 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 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22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
23
赫伯特-布鲁默
Herbert Blumer 布鲁默 (1900——1987):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 名人。 1922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起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夏 威夷大学任社会学教授。 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 社会学系主任。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在意义构建中,意义生成有两种基本途径:其一,符号本身的信息释放;其二,借助符号进行符号间的相互作用,如前者,又可分为直接信息的表征及加工与重新生成符号。

此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即通过各个符号系统之间的互动来获得意义。

这一类型的方式,称为符号的交互活动。

符号学不仅要研究符号系统本身的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这样一来,符号互动理论成为符号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当今符号学研究的热点。

这就是符号互动理论。

从大体上看,符号互动理论包含四个要点:1、参与性:参与者作为行动者积极地参与到符号活动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传递性:交[gPARAGRAPH3]由于人类天生就具有交往本能,即便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仍然愿意保持面对面的交谈,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眼见为实”。

在这里,“眼见”不是指亲眼目睹,而是指心灵的感知,而语言则起到将心灵的感知转化为语言符号的作用。

3、系统性:任何符号系统都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部分。

4、整合性:任何符号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

这些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具体的时间与空间、各种社会关系等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生存的社会环境。

当然,符号互动理论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2、自主学习:符号的交互运用,符号与符号的相互转换,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直接感官,但它依旧遵循着某些普遍规律。

如符号的功能等价性与差异性、适合性与排他性、互补性、时效性等,这些原则不仅支配着某些具体的符号实践,同时也支配着一些抽象的符号活动。

3、互动性:自主性、互补性和协商性是互动关系的三种状态,是在符号交互活动中自然出现的,或是在具体的符号实践中自发出现的。

符号交互活动并非总是停留在具体的符号层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潜在的符号互动之中。

符号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满足相互间的联结条件和制约机制。

如符号间的差异与对应、对比与融合、顺应与互补、冲突与平衡等。

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3
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
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和品牌理解顾客的需求和行为,优化社交媒体营销和 客户关系管理。
符号互动理论的优缺点
1 符号互动理论的优点
符号互动理论能够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交互的根本原因,帮助促进沟通、理解和协作。
2 符号互动理论的缺点
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范围局限于情境感知,需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实证研究。
三层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
符号互动理论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哲学意义、社会学意义和个体意 义。
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 察、访谈、问卷和实验证验等方 法。
符号互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应用范围
符号互动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媒学、文化研究和管理等 领域。
2
在教学中的应用
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行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 果。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交流以及 其对社会关系和行为的影响。本课程主要介绍符号互动理论的定义、主要内 容、应用以及优缺点。
什么是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定义
符号互动理论是指个体与周 围环境和文化之间交互作用 的过程中,通过符号交流和 互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以 及行为方式的理论。
3 符号互动理论的展望
符号互动理论将继续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
结语
了解符号互动理论
理解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促进人 类的交流和协作。
应用符号互动理论
应用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 我们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推动符号互动理论发 展
推动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需 要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方面 入手,充分利用当代技术手段 和视角。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布鲁姆(Herbert Blumer,1923 年---)
符号互动旳另一种代表哈伯特.布鲁姆。他1923年生于 美国旳圣路易斯,曾在密苏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 过,是米德旳学生。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伯克利 加州大学工作。其代表作是《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措 施》。布鲁姆不但使库利——米德一系列旳微观社会 学取得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而且对整个这一 学派旳理论和措施作了系统旳概括和充分旳解释。
⑤个体旳行为受他本身对情境旳定义旳影响 。人
对情境旳定义,体现在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 ,并
赋予各种事件和物体以各种意义,而这个解 释过
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旳互动中有待于协商旳中心 对象
3、符号互动论旳发展
Blumer是Mead旳学生,其代表作为《符 号互动论:观点与措施》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认同形成 旳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 主要经过自然语言进行。人 经过语言认识自我、别人和 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旳内化,实际上内化旳过程就 是人旳“自我互动”过程,社会旳内化过程,伴 伴随个体旳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旳,并 不是对外界刺激旳机械反应。个体在互动中逐渐 学会在社会允许旳程度内行动,但是在这个程度 内,个体能够按照自己旳目旳处世行事。
在措施论上,布鲁姆批评了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占统治 地位旳主流措施论。他以为到达对经验世界旳精确认识, “不能靠建立和解释骗人旳理论,不能靠设计精致旳模式, 不能靠追赶自然科学旳先进程序,不能靠采用最新数学或 统计学方案或发明新旳概念,也不能靠发展精密旳定量技 术或坚持某种调查统计旳准则”。布鲁姆以为经验性旳社 会是由人类以及他们在生活进程中旳日常活动构成旳。对 这种活动旳认识,只有经过第一手观察和参加到一种群体 中去才干取得。所以,布鲁姆提倡使用生活史、自传、个 案研究、日志、信件、非构造性访问和参加观察等措施。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理论应用领域
社会学
符号互动主义为社会学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对社 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研究有重要
影响。
心理学
符号互动主义与心理学相结合,探 讨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对心理治疗和咨询等领域有指导意 义。
传播学
符号互动主义在传播学中也有广泛 应用,研究传播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和互动机制,对媒体传播和文化交 流有重要影响。
批评
理论局限性
实证主义倾向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在解释社会现 象时过于依赖个体心理和行为, 忽视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个
体行为的制约。
忽视历史因素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 创造性,但忽视了历史和社会背
景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方法论问题
由于该理论主要基于观察和案例 研究,缺乏实证检验和科学验证, 因此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受
02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的主要概

符号
符号
符号是用来表示或代表其他事物的某个物体、标志或词语。在人类社会中,语 言、文字、手势、表情等都可以作为符号,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
符号的特性
符号具有指代性、象征性和传递性。它们能够指代某种事物或意义,通过象征 的方式表达某种概念或情感,并在互动中被传递和解读。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
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01
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这些
角色赋予个体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
02
个体通过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识,这种认
识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角色冲突与身份认同危机
03
当个体面临不同角色期望时,可能产生角色冲突,导致身份认

西方社会学第十一章符号互动理论

西方社会学第十一章符号互动理论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三、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自我与社会)
符号互动的思想到了米德这里,才开始形成了比较完 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他被称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创立者。
他生前只发表了很少一些文章,主要著作都是在他去 世以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
他的代表作是: 《当代哲学》(1932) 《心智、自我与社会》(1934)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1936) 《行动哲学》(1938)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1、对于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戈夫曼集中研究了在 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他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 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 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因而,他的 理论被成为“戏剧论”。
戈夫曼认为,在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 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 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 为“印象管理”。他认为,在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 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米德的互动理论的最基本假定是:心智、自我与社会 通过互动而产生与发展。米德认为,人的意识与思维是在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行动过程中产生的,人们对外部世 界的认识与适应是通过人际沟通过程实现的。同时,他把 人际沟通过程加入“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公式。
米德认为人们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环境中的这些客体通过在人们行为中发挥功能而成为刺激 因素。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四、符号互动论的三种形式
(一)布鲁默及芝加哥学派 布鲁默(1900—), 他的主要著作有:
《工业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 《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 《符号互动论:观点与看法》(19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个人或者社会进行活动的客观条件,即 各种价值观、经济、社会、宗教、知识等整 • 体,它在特定的时间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着个人或群体的意识状况; • 二是个人或者群体的的现存态度,它在特 定的时间里对人的行为发挥实际影响; • 三是情境定义,即对条件、状况和态度意 识的比较清楚的概念。
三 米德的互动理论
六 符号互动理论
• 库利、托马斯和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创立 者,他们都受到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极 大影响
符号互动论的出现
• 符号互动论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布 鲁默(Herbert Blumer)1937年的著作中。在 功能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继承和发 展了乔治· 赫伯特· 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的思想,并且声称要做主 流社会学的“忠实的反对派”。二十世纪 后半叶,在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 理论家是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 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
• 米德将“自我”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主 体自我,主题我是有机体对其他有机体态 度的无组织的反应,是一种行动的发自意 向或冲动。 • 一种是客体自我。客体我是个人自我反思 其他有机体的有组织的态度,是个人已经 从他那里学到的有关于自身的看法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米德认为,人类行动就是由自我互动构成的 米德关于符号的意义出于他关于姿态的定 义,他认为姿态是行动的一部分,并且是整 个行动的信号。 • 米德认为人类个体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 反省、反思、自我控制。 • 符号互动论注重对主观世界的研究,对自 我意识的形成、人们的日常生活角色的扮 演、符号的形成与发展、人们行为的主观 条件等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该 理论忽视了客观社会结构的作用,带有强 烈的主观主义色彩。
• 库利还把镜中我的思想与初级社会群体的 思想联系起来。他认为,初级群体是人们 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初级群体的特点是 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与合 作,这种群体为个人的社会性与个人思想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库利认为,能对他人 的态度和评价作出迅速的反应,是一个人 走上成熟的标志。
自我观念
•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 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是其他人关于 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 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 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 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 ‘镜中我’。” 因此,认得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 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方面:
2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
•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分 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以及群体与 群体相互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 • 托马斯强调了情境定义的重要性,认为它是 所有“自我决定的”行为之先导,认为所 有这类行为都依赖于它,人的个人行为和 “人生观”都产生于它 • 托马斯认为情境包括三个方面,
符号的互动就是指在符号层次上的人与人之 间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 符号互动论侧重于所谓 的“自我”,侧重于研 究个人内在的思想、情 感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 系,这种理论把人看作 是自身行动的能动构造 者,个人解释、评价并 可计划自己的行动,个 人不是为外力冲击的被 动存在物
库利的“镜中我”
•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指的是个人的自 我观念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他的态 度的反应。 • “镜中我”有三个组成部分, • 一是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 • 二是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做如何的判断, • 三是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