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信息的交流和符号理论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历史发展:四个发展阶段●三、新发展:八个方面的发展●四、发展前景:几个领域的发展●五、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一、基本哲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包括语言学史观和语言学观。

●(一)语言学史观●西方语言学所形成的两大对立的观点,都有其固定的根源。

●1、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为代表的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以哲学和逻辑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二)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学观1.符号的观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是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

●(2)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本身要用符号解释,而语言是用来代表符号的载体,且其本身亦是一种符号。

是众多符号系统的一种,也是最特殊的符号系统,可以体现任何其他的符号系统,如交通信号,动物语言等。

2. 普遍性和变异性强调变异性。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强调语言的共性和核心(共核common core)langue,competence。

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系统来自于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系统的现实化,所以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它强调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系统性。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方言”和“语域”,立足于语言的变异性3. 语言行为语言被看作一个行为系统,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行为系统组成的,而语言是这个系统的一种;同言语行为理论。

●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系统(“能做什么”)●行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做了什么”)●由此可见,语言行为是行为潜势(potential)在一定社会集团中通过语言符号得以体现。

4. 功能理论三个类型,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来影响、控制、选择的。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1)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过程(process)和事件(event)的反映。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社会学概述第一节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个人是无法组成社会的,数量:2个以上,这是最低限度。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功能3.导向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运行与社会运行运行表述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含有运动、变化的含义。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内部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二、社会运行的类型一是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二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

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发展中国家就是这一类)三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亚非拉低度发展国家)四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1综合型 2满足需要 3.协调第三节社会学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将社会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因此,条件和机制指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中观、微观微观层面:可以分析个人购买钻石的社会因素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对个人购买钻石的决定性影响。

宏观分析: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1、产地较为集中:比较好的原产料多产于非洲,特别是南非。

2、加工:初加工(东南亚国家——印度)精、高级加工(欧美发达国家——比利时美国)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观分析:钻石消费统计可以分析社会分层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01 人口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一)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第五章 传播与健康教育

第五章 传播与健康教育

大众传播
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 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 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 息的过程。 (掌握)
群体传播
是指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是非正式组织的 活动,不受约束,有更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但不 可忽视。 (掌握)
五、传播结构和传播模式
八、健康传播效果的4个层次(掌握 p87)
1)知晓健康信息:是传播效果的最低层次,对行为改变是 必须的环节。
2)健康信念认同:中层次传播效果。受者接受健康信息, 并对信息中的健康信念认同。
3)态度转变:态度是行为的先导,促进受众态度转向有利 于健康的方向。
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传播的最高层次,也 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
传播结构
传播关系的综合,包括从传者到受者之间构成 的所有关系。
传播模式
为研究传播对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 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 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
传播模式的分类
传播的方向性:
单向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双向传播模式(施拉姆)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掌握)
第五章 传 播 和 健康教育
第一节 健康传播概论
• 传播(communication),即为交流、交 往、通讯,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 号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是人类社会普 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 信息(information),泛指情报、消息、 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
健康传播 (health communication)
六、传播的要素(掌握)
• 传者(communicator) • 信息(information)、讯息和符号 • 媒介渠道(media and channel) • 干扰(interference) • 把关人(gate-keeper) • 受者(audience) • 反馈(feedback) • 效果(effect)

传播学

传播学

第五章传播与符号符号: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编码:是位于传播者的一端。

就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播的讯息或者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译码:是位于受传者的一端。

是编码对的逆变换,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约定性(社会共有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符号的功能:1、指代功能:首要功能2、表意功能3、自律功能4、显示功能5、认识功能6、交流功能易读性与易读标准:1、字词的形式2、句子的形式3、行段的形式4、难度指数5、人情味成分迷雾指数:指文章中词汇的抽象程度、艰涩程度以及句子让人困惑不解的程度。

语言的误用1、死线上的轴绎(死线抽象)温德尔·约翰逊总结出的一种语言误用现象。

指人们在某一级抽象阶梯的层次上使用语言的现象。

2、潜意识的投射(自我投射)指的是人们再用语言表达事物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事物。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连贯性2、相似性3、通义性4、协同性5、即时性6、真实性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功能)1、补充作用2、替代作用3、强调作用4、否定作用5、重复作用6、调节作用第六章传播媒介一、媒介的概念: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与机构,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进行传通活动的桥梁。

二、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1、物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存在的首要因素2、符号: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3、信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这三个要素是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传播媒介:指传播媒介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于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2、传播媒介间的基本特点:a、实体性:具体,真实,有形的物质存在。

b、中介性:居间性、桥梁性c、还原性:符号经编码、译码形象不能改变。

d、负载性:负载符号e、扩张性:多人共享四、媒介分析的标准:1、时空偏倚2、参与程度3、传播速度4、保存时间5、媒介威望6、传播过程第二节传播媒介类型一、书写媒介:是指由自然简单加工而成的负载有文字与图像的物质实体。

第五章 符号表现论

第五章 符号表现论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
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
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
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
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运用语言符号来表现感觉对象,所 以语言的第一个功能是描述性的。符号不 是对感觉对象的模仿,也不是一般的抽象, 而是对感觉对象的命名。这是一种创造, 它包含了对感觉对象的理解。只有通过符 号的作用,现实的事物才能成为理解的对 象。一个语词符号是对某种直接知觉对象 特征的固定,通过这种固定逐渐超越各种 知觉的差异而具有概括性,从而把直观和 表象提升到概念的水平。
传播模式图
montage n.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 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 成、装配。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 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 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 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 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 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 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 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 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艺术作为一种表象式符号与上述推论式符号具 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首先,艺术形成的词汇系统 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不同的艺术家可以形成自 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其次,艺术语言具有不可翻 译的特性,艺术符号中的词汇不能用其他词汇作 出明确的解释,因此不可能编辑出艺术符号的词 典;再者艺术表现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它的意 义与它所具有的独特形式不可分割。
1、语言与文化传播

信息论导论第五章

信息论导论第五章

R[αD1 + (1− α)D2 ] < αR(D1) + (1− α)R(D2 )
信息率失真理论
设第1个试验信道满足D1条件下R(D)的定义
P (yj / xi ) ∈PD1 ={P(yj / xi ) : D ≤ D1} 1
R(D1) =
P( y j / xi )∈PD1
m in
I(X; Y) = I1(X; Y)
P(xi ) dλi ] λi dS
+ ∑∑P(xi )P(yj / xi )d(xi , yj )
i=1 i=1
n
P(xi ) dλi =∑ +D= 0 dS i=1 λi
dR(D) =S dD
平方误差失真度
d(x, y) = (y − x)
2
对于单符号离散信源,全部n×n个失真度组成的矩 阵称为失真矩阵
信息率失真理论
d(x1, y1) d(x1, y2 ) d(x , y ) d(x , y ) 2 2 [D] = 2 1 ... ... d(xn , y1) d(xn , y2 )
信息率失真理论
根据R(D)的意义,当 D = Dmax 即出现最大失真时R(D) =0
R(D) = 0 → P(yj / xi ) = P(yj )
n n
i =1,2,⋯, n
如果D≥ Dmax, 同样也是R(D) =0
Dmax = m ∑∑P(xi )P(yj )d(xi , yj ) in
P( y j ) i =1 j=1 n
n n ∂ [∑∑P(xk )P(yl / xk ) lnP(yl / xk )] ∂P(yj / xi ) k=1 l=1
= [P(xi ) ln P(yj / xi ) + P(x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旗的演变
李宁牌商标的含义: 整体设计由汉语拼音“LI”和“NING 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和“N”的构成。 主色调为红色,造型生动、细腻、 美观,富于动感和现代意味,充分 体现了体育品牌所蕴涵的活力和进 取精神 。 李宁牌商标的象征意义飞扬的红旗, 青春燃烧的火炬,热情律动的旋律 和 活力 。
中国邮政标志,是“中”字与邮政网 络的形象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而成; 并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 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于 信息传递的形象比喻,表达了服务与 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 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标 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 为主构成,代表秩序与四通八达;稍 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现了方向与速 度感。中国邮政采用绿色作为标志专 用颜色,象征着和平、青春、茂盛和 繁荣。
• 第三节 案例:符号学的运用
案例:符号学的运用
一、“钻石=永恒爱情”的构建过程 广告是在目标受众上构建起价值和态度, 是大众梦想的镜子。它裹走你的感情再把它卖给 你。这就是广告对符号的操控和运用。
• 二、日本麒麟生茶广告与民族心理读本 • 广告代言人从松岛菜菜子到滨崎步
• 经典logo赏析
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象征符号表示的是一种抽象的意义,比如 基督教的十字;伊斯兰教的新月;社会主义的五 星红旗等。 象征符号都是特定文化的结晶与标志。 实义符号能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 达某种确定的意义。比如:我国古代的烽火、狼 烟、现代的公路路标、以及舰船悬挂的信号旗, 都是典型的实义符号,都能传播某种实际的信息。
体语
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 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又称为“身体语言”或者 “行为语言”。包括: 1.动作 2.姿态 3.类语言 语 言是人类发出的有固定意义的声音,而 类语言则是人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比如: 哭声,笑声,呼唤,叹息等。 许多应答性的声音,“嗯”,“欧””哎呦” 等也属于类语言。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凡是作为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 视为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比如鼓声、口哨、汽 笛、乐声等。 音乐是很好的体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以音 传情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
•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信息传播的不同特点是 什么? • (1)语言传播是分离性的、阶段性的。非 语言传播则是连续性的,整个过程不可分割。 (2)语言信息的传递只能经过一个渠道, 是线性的;非语言传播则可以是多渠道、非线 性的互动。 • (3)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可靠。 •
维特根斯坦
语言符号
包括语言和文字两种类型,即所谓的口头语言和 书面语言。 在所有的符号中,人们日常的口头语言是最基本、 最主要的。正是由于口头语言的存在,其他的符号才 成其为符号,才能成为意义的代码。假如没有语言, 其他的符号也就变得无法言说。 语言的传播功能主要是体现在共时性方面,文字 的传播功能在历时性方面。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信 息的传播主要是当面进行,传播各方面表现在同一时 空之中。而文字的发明则把传播置于时间的绵延之中。
第关系
第一节
信息交流与符号理论的关系
一、传播模式:经验的引入
传者 的经 验领 域 传者 渠 道 信 息
传者 的经 验领 域 解 码 受 者 反 应
反 馈
这传播模式与施拉姆的经典模式相比有两方 面的修补:
第一,将整个传播过程放置在传播者和受众领域中 ,把传播过程视为发生在参与者经验语境中的过程,因 此传播过程将会受到参与者具体经验的影响。 第二,在传者——渠道,以及渠道——受者之间加 入了“编码”和“解码”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 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 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 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 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 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 ,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 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中国铁路标志由工人、火车头与铁 轨的断面相融合而成的。设计师匠 心独运,将“工人”两个汉字刻意 地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合二为一, 构成火车头和铁轨断面的形象,使 工人、火车头、铁轨三位一体,行 业属性跃然之上,形象、简洁、明 快,凝练概括,挺拔坚实,寓意深 刻。
• 做一做: • 把下列信息转化为符号
根据图片猜成语 1.认识符号,理解符号 2.符号的互动
• •
在传播活动中媒介所运载的其实是各种不 同的符号,受众所接受的也是各种不同的符号, 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完成对信息的分享过程。
• •
郭庆光说:“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 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 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 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
原始的符号-岩画

古代人类描绘和凿刻山岩上的图画。古代 先民采用石制、金属工具,将自身的原始宗教 信仰、生产、生活场景描绘或凿刻在深色岩石 上。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牧、征战、 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以此来表达思 想,感受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心灵祈盼和精 神信仰。是古代当地先民生产生活状况的记录 和生动写照。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 库,故而被誉为“历史的语言”,美术界认为 岩画是“艺术之源”。
非语言符号
• • 定义:是指除去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
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 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哨、气味等。
重要性: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
号的重要性并不在语言符号之下,相反,大量 的信息正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而不是语言符号进 行传播的。
• 分类:(1)体语
• • (2)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3)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 ③孔明灯:是汉代发明的一种用于军事讯号的灯。
• •
孔明灯又叫天灯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 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 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 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每逢上元佳节, 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预祝幸福。
符号的分类

• • • 有声语言符号(口语)
语言 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
符号
非语言 符号
视觉性 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
静态:标志、衣着、雕塑、摄影
听觉性 类语言:笑、哭、叹息
其他声音符号:乐声、口哨、汽笛

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和反映。有什么样的 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是生活的符号, 又是思想的现实;语言可“唤醒”生活经验, 如 “我饿得想吃泥土”(北川某小学10岁女孩 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符号-传播的基因
•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那么, 信息是怎么流通的呢? 这就涉及到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要 素——符号,因为信息正是凭借符号才 能流通。事实上,信息首先就表现为符 号,或者说是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 某种符号。

符号-传播的基因
• 世界上没有离开符号而单独存在着 的信息,正如没有不包含信息的符号。 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 现为某种符号。
符号学的定义
观照所有可以被用作符号的事物,符号可 以是词、声音、姿势和事物,符号学要研究人类 创造、传播和理解各种符号的能力。
• 第二节 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学
一、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 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是旨在揭示符号的各 种意义、阐释符号意义生成的机制及其发 挥影响的方法。 What:特定的符号意味着什么? How:它如何表现其意义? Why:为什么它意味着那种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图案内容 • 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天安门图案作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齿轮、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
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中国人民大团结,表现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规定五星红 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红色象征革命;五 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 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是 “工、农、士、 商”。
拓展训练
请同学为自己创设的品牌(365行,如餐饮、 旅游、教育等等)设计商标,阐述其蕴含的意 义。 作业形式: 1.分小组进行设计 2.作品标明首席设计师上讲台阐述其蕴含 意义,和创作思路。 3 .小组综合评选最佳方案。
古代的符号传播
• ①烽火台:烽火台,俗称烽堠、烟墩,系古代重要
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是古时的通讯设施,通过燃 放狼烟来报告敌情。 • “烽火连天,狼烟遍地”,人们形容战争常常这 样说。“狼烟”是指点燃狼粪放出的烟,飘得很高又 不易消散,可孤烟直冲云霄,最为醒目。
• ②烽火: • 明朝的烽火台称为烟墩、墩台。每座墩台 都有房屋,住守士卒5——6人,多则30人。 • 对于施放烟、炮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敌来百人上下,放1烟1炮;500人左右,放2 烟2炮;千人以上,放3烟3炮;5000人以上, 放4烟4炮;万人以上,放5烟5炮。为使烽火 台的士卒记住,还把这个规定编成《传烽歌》, 教士卒背熟。

1882年,根据当地一位名叫诺莫的居民解释, 这些图像表达的信息是: • 1、讲话的人右手指自己,左手指示要出发的方 向;2、举起桨来,表示乘船;3、右手托住头表示睡 觉,左手高举一指表示过了一夜;4、图中有两个小 点,表示在一小岛中有两间小屋;5、更向前进;6、 又有一个小岛;7、右手托头,左手伸出二指,表示 过了两夜;8、用鱼叉去叉左手方向的海豹;9、海豹; 10、射箭;11、两人乘木舟归来;12、回到自己家中。 它的全部意思是:“我乘船到那个岛住了一夜;又到 了另一个岛,住了两夜。捕了一头海豹后与同伴乘船 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