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符号互动理论讲课稿

符号互动理论讲课稿
(一)提出者: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
(二)理论流派特征: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 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三)主要特征:社会是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 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 社会互动中寻找。(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个人之间 通过符号而交往。
符号 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 反应 互动
于解决现实问题。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 之符号互动的缺陷
① 过于强调主观因素、心理意识,忽视客观实际。强调 已表现被认识的东西,忽视内在的规律性。
② 过于强调个别人因素,没有看到整体社会结构、制度 的作用。
③ 研究过于微观,只能研究个人或小群体,无法研究大 规模社会现象。
④ 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真实性, 是经验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论观点
• 1、符号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中介作用。 •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 3、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的他人对自己
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和修正自我概念。 • 4、符号互动是能动的、可变的过程,社会组织结构和制
度随符号互动变化而变化。
例子:
符号互动理 论之符号互 动定义分析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 论之符号互动定义
• 社会组织、制度、结构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它们之所以影 响人的行为,只是因为影响人们对所处情境的解释。行为 最初是由个人控制、设计并赋予其意义的,人是主观能动 的
• 强调:作为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体来说,并不只是被动的, 被社会化的对象。恰恰相反,我们都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构建我们自己的社会现实。
• 摡化的他人成为个体行为的一般指南。逐渐地,一个个 体不仅按一些特殊的人的期望行事,而且按照“摡化的 他人”的期望来行事。

符号互动论(米德)..ppt课件

符号互动论(米德)..ppt课件
因此其本质就是社会互动。社会中最典型的现象就是符 号互动,即人类相互之间对对方的行为作出自己的解释 和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互动。
3.符号互动的的主体、客体与解释性行动
• 社会中各主体(行动者)之间进行互动时,其针对的对 象(客体)并没有固定的意义,其意义是符号互动的产 物。
• 他将客体分为三种:物质客体,社会客体和抽象客体。 虽然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但对同一社会 的成员来说,他们所遇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 义的,正是通过这种共同的理解与定义,通过“移情”, 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同一客体的意义,人们的互 动才得以进行。
1.社会行为与符号定义
• 他强调外在的客观世界、客观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 性,也强调内在的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主观的行 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
• 符号在完成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符号使人 们能预先知道他们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能够期待未来将 来发生的互动过程;符号使人们在互动发生之前调整各 自的行为或选择某种行为;符号还能使人们评估自己的 行为对他人的结果以及人们之间行为的结果,因而大大 促进了合作性活动。
•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 米德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自我从社 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有机体与环境、个 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米德所发表的关于人类行为、 互动和组织的观点是社会科学中关于符号互动的大部分 现代阐述的概念基础,因此人们常把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简称为“符号互动论”。
3.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他认为儿童的自我发展有三个阶段: (1)投射阶段 (2)主观阶段 (3)射出阶段 →库利的同情反省方法;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4.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⑴思维(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头脑中定义客观事物的过程, 是人类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区分并消除与环境 不相协调的行为方式,并找出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 式。

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

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
3、补救性表演:为了防止演出时意外事情的 发生而造成的窘迫,演出者和观众所采取的 补救措施。
三种主要的补救措施
(1)表演者为保全他们自己的演出而使用的防卫措施。
➢首先,剧组成员应具有“戏剧忠实”;其次, 剧组成员应具有“戏剧素养”;再次,剧组成员 应做到“戏剧缜密”。
(2)观众或局外人用以帮助表演者补救其表演而采取 的保护性措施,即“老练”。
理论缺陷:过于强调人的主观因素而忽略了客 观实际;过于强调每个个别人的因素而没有看到 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的作用;过于微观,只能研 究个人或小群体而无法研究大规模的、总体的社 会现象;其方法论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 只承认感性认识而否认理性认识,这是经验主义 和现象主义的表现。
特纳:“符号互动论目前只能通过给 予研究者在宏观社会情境中分析微观 过程的框架和测量工具来为宏观分析 提供一种补充。”
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渊源 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二、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乔治•米德(美,George Mead,1863-1931)符 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心灵、自我与社会》 (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
(一)心灵
米德认为,人类心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 具有理解和使用象征符号(尤其是语言)的 能力。
当一个个体能够懂得常规姿态 (尤其是语言)的含义,通过这些 姿态来领会理解他人,并想像性预 演可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他就具者身上都能引起共 同的反应时,它就获得了社会意义,才是常规姿态。
➢想像性预演是指,运用符号与自己内心交谈的过程。 想像性预演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各种行动方案,扮演 他人的角色。
(二)印象管理(核心部分)
所谓“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人心 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符号互动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符号互动论


二 节
符号互动:两大阵营“存在分歧”的内容
1、关于“个体”的本质。 个体心中的“核心自我”是经常变化的?还是相当稳定的?
布鲁默认为“核心自我”是经常变化的,个人总是在创新。 库恩则认为“核心自我”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2、关于“互动”的本质。 互动过程中个体主要是在创新、建构互动关系、导致“核心 自我”经常变动,还是个体主要是根据“核心自我”发生互 动行为?布鲁默认为互动主要是人们在创新关系,而库恩则 认为“核心自我”对个体在互动中的行为发生着主要制约作 用。 3、“社会(组织)”的性质。 社会(组织)究竟是互动模式多变过程中的暂时状态,还是 互动模式的相当稳定的状态?布鲁默认为是暂时状态,而库 恩认为模式化结构具有稳定性。
派; (2)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兴趣倾向于经验性应用问题,实用主
义取向始终占据着美国社会学的主导地位; (3)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造就了符号互动论。
第 一 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于受到外部事物的
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行为。 乔治·西美尔的互动思想 社会学“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联系,在理论研
第十章 符号互动论
第 十 章
第一节 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第二节 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第三节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第 十 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来源以及该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
本线索; 2、掌握符号互动论创立时期代表人物米德、库利的基本思
想; 3、互动论的发展与延伸时期的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
第 一 节
哪面镜子更重要——“首属群体”(primary group) 自我产生于群体背景下的互动,他提出“首属群体”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

10.1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归根结底基于三个简单的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

这些事物包括人在他的世界中所能注意到的一切——物质客体,如树木或椅子;他人,如母亲或商店营业员;人的各种范畴,如朋友或敌人;制度,如一所学校或一个政府;指导性理念,如个人独立或诚实;他人的活动,如他们的命令或请求;以及日常生活中个人遭遇的各种情境。

第二个前提是,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

第三个前提是,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的事物时所进行的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的。

我愿扼要地讨论一下这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个前提——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很少会有学者对这一点产生异议。

但奇怪的是,这一简单的观点实际上在当代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所有思想和工作中都受到了忽视或贬低。

人们或者把事物的意义视作理所当然而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东西弃之一边;或者认为它仅是行为及其诱因之间的中性环节(neutral link)。

我们可以在今天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主流姿态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这两个研究领域具有这样一种共同倾向:把人类行为当作是作用于人的各种因素的产物;他们关注的是行为以及被认为是导致这些行为的因素。

这样,心理学家们就用刺激、态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各种心理投入(psychological inputs)、知觉和认知、以及人格组织的各种特征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既定形式或案例。

类似地,社会学家们也依靠诸如社会地位、身份要求、社会角色、文化规定(cultural prescriptions)、规范和价值、社会压力、群体归属这些因素来作出解释。

在这两种典型的心理学与社会学解释中,事物对于正在行动的人所具有的意义,或者被忽略,或者被用来解释他们行为的各种因素所吞没了。

如果有人宣称,这些既定的行为类型是被看作导致它们的特定因素的结果,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关心人们行动所指向的事物的意义了;他只需要识别这些诱因及其所导致的行为。

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3
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
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和品牌理解顾客的需求和行为,优化社交媒体营销和 客户关系管理。
符号互动理论的优缺点
1 符号互动理论的优点
符号互动理论能够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交互的根本原因,帮助促进沟通、理解和协作。
2 符号互动理论的缺点
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范围局限于情境感知,需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实证研究。
三层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
符号互动理论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哲学意义、社会学意义和个体意 义。
符号互动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 察、访谈、问卷和实验证验等方 法。
符号互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应用范围
符号互动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媒学、文化研究和管理等 领域。
2
在教学中的应用
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行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 果。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交流以及 其对社会关系和行为的影响。本课程主要介绍符号互动理论的定义、主要内 容、应用以及优缺点。
什么是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定义
符号互动理论是指个体与周 围环境和文化之间交互作用 的过程中,通过符号交流和 互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以 及行为方式的理论。
3 符号互动理论的展望
符号互动理论将继续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
结语
了解符号互动理论
理解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促进人 类的交流和协作。
应用符号互动理论
应用符号互动理论,可以帮助 我们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推动符号互动理论发 展
推动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需 要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方面 入手,充分利用当代技术手段 和视角。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理论应用领域
社会学
符号互动主义为社会学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对社 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研究有重要
影响。
心理学
符号互动主义与心理学相结合,探 讨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对心理治疗和咨询等领域有指导意 义。
传播学
符号互动主义在传播学中也有广泛 应用,研究传播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和互动机制,对媒体传播和文化交 流有重要影响。
批评
理论局限性
实证主义倾向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在解释社会现 象时过于依赖个体心理和行为, 忽视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个
体行为的制约。
忽视历史因素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 创造性,但忽视了历史和社会背
景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方法论问题
由于该理论主要基于观察和案例 研究,缺乏实证检验和科学验证, 因此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受
02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的主要概

符号
符号
符号是用来表示或代表其他事物的某个物体、标志或词语。在人类社会中,语 言、文字、手势、表情等都可以作为符号,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
符号的特性
符号具有指代性、象征性和传递性。它们能够指代某种事物或意义,通过象征 的方式表达某种概念或情感,并在互动中被传递和解读。
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
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01
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等,这些
角色赋予个体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
02
个体通过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识,这种认
识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角色冲突与身份认同危机
03
当个体面临不同角色期望时,可能产生角色冲突,导致身份认

《符号互动论》课件

《符号互动论》课件

3、前假设

人类社会由具有自我的个体所构成 • 个体行为是根据对情境中的因素进行 解释和定义后形成的 • 群体或团体行为是由个体行为所构成
1、贡献
§布鲁默将米德的思想系统化为社会学理论 §比宏观理论更精确、细致 §方法论——主张的对经验世界的观察有利于指导人们对 社会现实的 观察、研究
2、局限性
§否定了社会结构的作用 §只关注个人及小群体,对于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的社会 现象指导意义不大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自我解释的过程中得到修正
社会互动模式
刺激 解释 反应
布鲁默认为人类的互动是以使用、解释 符号以及探知另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作为媒 介的。即人们并不是直接对对方的行动做出 回应,而是解释并定义彼此的行为,并在赋 予行为一定的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回应。
互动结构与情境定义
1、互动结构
布鲁默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是由社会结构或社会组织来 决定的,相反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是在人们的互动中才得以构 建而成的(当时流行的社会学观点与布鲁默的观点不同之处)。
2、情境定义
人们在自觉地行动之前都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通过考 虑情境中的一些因素(eg:时间、地点、人物、角色关系)并 去解释他们,赋予这一情境一定的意义,而后才做出行动。 任何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 出其意义。 在未定的情境中,群体行动会受阻。
2、代表人物
米德 库利 托马斯 布鲁默 库恩
一、理论背景Βιβλιοθήκη 代表人物3、重要概念♦ 符号: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语言、文字、场景等) ♦ 社会互动:人们影响或者回应他人的过程
一切社会互动都是一种符号。 例如:博饼——中秋活动、月饼文化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理论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符号互动理论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备,幻灯片、资料等等,在课上与同学进 行互动,为同学们讲解,然后看同学们是 否理解,下课后觉得教会了同学们知识。
托马斯 ---情景定义
• 托马斯认为它是所有“自我决定的”行为之先导, 认为所有这类行为都依赖于它,人的个人行为和 “人生观”都产生于它,人总是从小就在群体中 成长,社会群体对于他所遇到的各种情景通常已 经有了定义,并有了一些以这些定义为基础的行 为规范,道德标准就产生于这些情景定义中。
• 由此可见,人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取决于互动的环 境和互动行为,互动双方只有理解了对方的行为 意义后才会做出反应,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的 反应,有时甚至与行为者的动机相去甚远。但对 反应者来说,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别人的 动机。
例子:
对笑的理解 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旁边有乘 客笑,我们会理解为赞许,如果我们在车 上说错了话,这是旁边乘客的笑我们会理 解为讽刺。
• “网恋”就是有爱情意向的年轻男女,
• 追星的现象集中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
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作为媒介,和情
初中高中和大学时代是青少年成长的过
感对象亲亲进行虚拟性的或者从虚拟性
渡期,少部分青少年是在初中入学,大
走向现实性的交往活动。而网络作为最
部分青少年是在高中性,
从父母和教师的监控,教育,管制之下
广泛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符号互动
摆脱,开始住校的集体生活,开始独立
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
安排生活,能够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
青年人的需求,成为现代人交流,恋爱
从而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一直向往独
的“理想”媒介。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
立的他们一旦真正独立了,却可能变得
•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 的一种理论。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 高的形势下,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青少年 网络犯罪,以全新的视角探析青少年网络犯 罪的诱因,对于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有着重要意义。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一)提出者: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
(二)理论流派特征: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 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三)主要特征:社会是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 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 社会互动中寻找。(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
26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个人之间 通过符号而交往。
符号 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 反应 互动
1
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 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 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 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 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 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 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
2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 各种符号为中介的。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说得更具体,托马斯公 理提出了“自我达成的预言”的论点:如果人根据 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 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9
10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02.27-1931.04.26,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
学家及哲所在的奥伯林神学院,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 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 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 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 种公认的意义。
3
一、早期符号互动论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 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 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 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22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
23
赫伯特-布鲁默
Herbert Blumer 布鲁默 (1900——1987):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 名人。 1922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起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夏 威夷大学任社会学教授。 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 社会学系主任。

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内容: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符号世界。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正在于人能应用符号。社会互动是通 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
.
2
符号互动理论之戏剧理论


尔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 19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生 于加拿大曼维尔,1982年于美 国费城去世。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规范性影响 2.信息性影响 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决定参照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
1.产品使用时的可见性 2.产品的必须程度 3.产品与群体的相关性 4.产品的生命周期 5.个体对群体的忠诚程度 6.个体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
.
23
符号互动理论之常人方法论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思想背景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帕森斯对社会秩序的思考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1. 社会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1. 角色理论 2. 戏剧理论 3. 参照群体理论 4. 常人方法论

社会交换理论
1. 霍曼斯交换理论 2. 布劳交换结构论 3. 埃莫森交换网络论
. 1
符号互动理论


创立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 米德
符号互动理论的两个假设前提:
(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相互合作, 以求生存。 (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生存与适 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
三、表演与自我、互动及社会的关系
四、角色距离 五、全控机构与角色表演
. 7
符号互动理论之戏剧理论
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前台、后台与外界 (一)前台的构成及其功能 布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缺陷:过于强调人的主观因素而忽略了客 观实际;过于强调每个个别人的因素而没有看到 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的作用;过于微观,只能研 究个人或小群体而无法研究大规模的、总体的社 会现象;其方法论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 只承认感性认识而否认理性认识,这是经验主义 和现象主义的表现。
特纳:“符号互动论目前只能通过给 予研究者在宏观社会情境中分析微观 过程的框架和测量工具来为宏观分析 提供一种补充。”
(二)印象管理(核心部分)
所谓“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人心 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有专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 方面。
1、理想化表演:是指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 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 与之一致的行动。
2、神秘化表演:是指演员经常通过 限制自己与观众之间的接触,而将其 演出神秘化。(这种神秘化表演技术 一般只限于高阶层或高地位者使用)
3、补救性表演:为了防止演出时意外事情的 发生而造成的窘迫,演出者和观众所采取的 补救措施。
三种主要的补救措施
(1)表演者为保全他们自己的演出而使用的防卫措施。
➢首先,剧组成员应具有“戏剧忠实”;其次, 剧组成员应具有“戏剧素养”;再次,剧组成员 应做到“戏剧缜密”。
(2)观众或局外人用以帮助表演者补救其表演而采取 的保护性措施,即“老练”。
(3)表演者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以使观众能有效地使 用那些“老练”,即“老练对老练”。
➢主要有两种策略:一,表演者必须善于接受观众的 暗示;二,表演者必须按照特定的礼仪行事,以便观 众为他寻找一个开脱的理由。
评价
理论意义:注重人的主观因素研究;重 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重视对经验世 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渊源 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心理 学的视野。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 的个人组成,因此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 解释也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理论体 系的建构则由布鲁默完成,20世纪六七 十年代由戈夫曼发扬光大。
(一)互动的解释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
社会是人际互动的结果,互动并不是纯粹按照“刺 激-反应”的方式进行,而是运用符号来对对方的行 为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互动。
(二)三大基本前提(核心假设)
个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 他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为基础的。
人们赋予事物的这种意义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一、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渊源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威廉•詹姆士首先明确提出“自我”概念。 ➢约翰•杜威对符号互动理论的影响最大。他提出,人 类的行动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而是取决于行动者 对环境的理解和解释,强调行动者对世界的理解能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
➢米德试图改造激进的行为主义,然后将其引入社会学。
二、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乔治•米德(美,George Mead,1863-1931)符 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心灵、自我与社会》 (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
(一)心灵
米德认为,人类心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 具有理解和使用象征符号(尤其是语言)的 能力。
(二)自我(重点部分)
米德认为,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自我概 念,而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这些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随 时加以修正的。
(三)“共同行动”概念
共同行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采取的行动。 当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定义有共同认识时就会出 现固定模式的行动。
(四)方法论原则
核心是“尊重经验世界的本来面目”。
反对那种预先建立的理论模式,主张从直接 观察开始,用归纳法建构理论。
(三)社会
社会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即,个体之间 有组织的与模式化的互动产生了社会制度和社 会结构。
三、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布鲁默(美,Herbert Blumer,1900-1987), 芝加哥学派符号互动论的代表,1937年明确提出 “符号互动论”这一术语。代表作:《符号互动论: 观点和方法》(1969年)
反对定量分析方法,主张定性分析。
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探索和检验。探索是指 研究者进入具体的观察情境中并不断发现新事实 来修正自己的观察结果;检验是指在探索之后对 观察结果认真分析,发掘出一般关系,形成理论 观点。
四、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戈夫曼(美,Erving Goffman,19221982),侧重日常生活研究,提出 “拟剧理 论”。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959年)等。
戈夫曼把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把人们的日常 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 会互动,因此他的理论称为拟剧理论 (Dramaturgy)。
(一)戏剧分析
剧场的比喻:戈夫曼将社会比作舞台 (剧场),每个人都是登台表演的演员。
➢剧场的比喻既不是结构理论,也不是“骗子” 理论,而是互动理论。
前台:个体进行表演的区域。此区域包括: 布景所组成的场景;外表与举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台: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不 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人们在后台的行为举止与前台是不一样的。在 前台,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化了的自我,而在 后台,人们表现的则是自我中自发的、最本质的 那部分。
剧组:是指“彼此协作以形成某一特别情境 定义的表演”。
➢所有剧组演出的基本问题是在观众面前保持特 殊的情境定义,因此剧组人员是相互依赖的。
儿童自我形成的三阶段
➢嬉戏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想像和扮演有限几 个他所熟悉的角色。
➢群体游戏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扩大了自己扮演他 人的范围,从周围熟悉的亲人扩展到陌生人。 ➢概化他人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超越扮演具体他 人,学习使用类型化或整体化的方法去想像他人。
将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客我” 两部分。主我是人的一种本能冲动, 是未经社会化的、自然形成的我; 客我是经过社会化的我,是社会化 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