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低年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以绿色课堂教学为指导,结合新的课程理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大胆探索、动手创新的能力。同时以绿色课堂教学要求为依托,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基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的计算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需求,培养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能仅体现在计算教学上,而且面对课改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深层的内涵,必须拓宽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领域,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模式目标
1、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灵活运用已学的计算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迁移。
2.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3.使学生具有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的能力.
(四)功能目标
“参与––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强化人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是在复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激发参与的情景,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新知,再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多向交流,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外延是以探索、求知为主要形式的策略性知识体系.其功能目标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五)实现条件
“参与––互动”教学模式与“自主练习”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更新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通过尝试实践,积极探究及有效训练,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参与––互动”模式十分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及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把发展数学思维作为一项主要任务,而“自主练习”模式更是强调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条件,为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现代教学能力提供了载体。
(六)教学模式程序结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活动的理解阶段,需要老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调控学习过程,注意差异教学,启发点拨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做到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情,会想、会看、会做、会说、会算,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组织训练,明确深化
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
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
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练习要注意参与面,要有层次性,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由
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
概括点拨,自我评价
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指出应注意的问题,是对已学新知识的概括总结;另一个目的是学生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的学习状况等。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互评、组评进行自我调控,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七)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知识准备有两种:
(1)根据课题的内容教师准备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采取抢答、自答、互答。可全班进行,也可小组或个人进行。(注意照顾全面,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
(2)提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定义、规律。
2、心理准备就是明确地告诉学生要用准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迁移打下基础。
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1.指导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迁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
2.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进行比较、区别。当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教师应将两者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抓住本质进行区别,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3.计算法则的概括。这是一个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踊跃说出计算规律。一个人说不完整,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法则。
4、学生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公布于众,便于大家评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组织训练明确深化
一般,练习包括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可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选择设计。
这些练习的评价可根据难度的不同采用个人自批、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巡堂批等形式,由个人、组长向教师反馈练习结果。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练习可以选择设计或补充一些改错题、是非题、编题等,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学生自编、练、自查、自纠。这些练习可以采用全班评讲或教师面批等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概括点拨自我评价
1、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1)自评:“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互评、组评:先要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
2、做必要的板书,运用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或电化教学手段,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书写格式,书写规范化等。
(八)操作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旧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促进正迁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新课之前,教师要通过前提补偿和思维定向,帮助学生作好迁移前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和心理准备。
2、由于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负迁移表现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增加正迁移的效能。所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3、知识的迁移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求教师在深入细致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刻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各部分教材、各个例题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因素,有机地安排好整个教学程序,环环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