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拼接算法

合集下载

无人机图像拼接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无人机图像拼接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无人机图像拼接算法的研究及实现随着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图像拼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可以将无人机拍摄得到的相邻区域的图像进行拼接,生成高分辨率的全景图像,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地图制作和空中监测的手段。

本文将从无人机图像拼接的原理入手,分析其算法的研究,介绍常见的图像拼接算法以及其应用场景,并在最后给出一个无人机图像拼接的实现实例。

一、无人机图像拼接原理无人机的航拍图像拼接是借助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的。

该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结合图像的特征进行定位,将相邻图像进行拼接,生成全景图像。

以下是无人机图像拼接的原理图:如图所示,相机通过对地面连续拍摄,得到多幅重叠区域较多的图像。

在无人机图像拼接中,首先需要对相机进行标定,得到相机的内外参数。

然后,根据每张拍摄的图像的特征,例如SIFT特征,计算出每幅图像的特征点。

接着,通过匹配不同图像之间的特征点,建立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

最后,运用优化算法对关系进行优化,完成图像拼接,生成全景图像。

二、无人机图像拼接的算法研究目前,无人机图像拼接的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无人机图像拼接算法这种算法主要的思路是在多副图像上提取一些稀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点。

然后根据特征点的相似程度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点对。

匹配点对的质量好坏非常重要,其正确率和准确度直接决定了拼接后的图像质量。

这种算法的核心是对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两个部分的处理。

由于SIFT, SURF和ORB等算子在特征提取和匹配上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应用广泛。

2. 基于区域分割的无人机图像拼接算法该算法主要是先将输入的拍摄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将该图像分为多个区域,然后根据区域之间的相似度,通过一系列的变换操作,将这些不同区域的图像配准后合并起来生成全景图像。

这种算法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处理不同场景和不同光照下的图像拼接。

但是该算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耗费计算时间比较长而导致对计算机处理性能的要求比较高。

图像拼接算法研究

图像拼接算法研究

图像拼接算法研究引言图像拼接是一项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它的目的是将多张部分重叠的图像融合成一张完整的图像,从而实现对大尺寸场景或广角视野的展示。

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图像拼接技术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需求。

一、图像拼接的基本原理图像拼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多张图像进行对齐、配准和融合等处理,最终合成一张完整的图像。

一个典型的图像拼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特征提取和匹配在图像拼接之前,首先需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通常使用SIFT、SURF等算法来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和描述子。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图像中的特征点,利用匹配算法找出相对应的特征点对。

2. 图像对齐和配准根据匹配得到的特征点对,可以利用几何变换来对图像进行对齐和配准。

最常用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透视变换等。

通过变换参数的优化,可以使得多张图像在对应的特征点处重叠得更好。

3. 图像融合在完成对齐和配准后,下一步就是将图像进行融合。

常用的融合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多分辨率融合法和无缝克隆法等。

这些方法在保持图像平滑过渡和消除拼接痕迹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二、图像拼接算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拼接算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改进。

早期的图像拼接算法主要依赖于几何变换和像素级别的处理,但是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兴起,基于特征的图像拼接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1. 传统方法传统的图像拼接方法主要基于光流估计、图像配准和基础几何变换等技术。

例如,基于RANSAC算法的特征点匹配和单应性矩阵估计,可以实现对图像进行准确的拼接和质量控制。

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拼接边缘和重叠区域的细节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特征的图像拼接方法主要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或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

这些方法通过学习局部特征表示和上下文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拼接图像的质量和鲁棒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研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

图像拼接是一项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旨在将多幅图像拼接成一张大图像。

常见的图像拼接应用包括全景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和区域扫描图像等。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可以为图像处理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图像拼接算法的发展历程图像拼接作为一项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任务,其算法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图像拼接算法主要采用的是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寻找多幅图像中的共同特征点,并将它们进行匹配。

然而,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方法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一方面,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需要依赖于人工经验和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性。

另一方面,当存在大量镜像、反转、旋转等场景时,该方法容易出现匹配错误。

随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不断发展,图像拼接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进入了深度学习的时代。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的出现。

这种方法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等高级算法,可以在图像拼接过程中自动学习特征,避免了传统算法中的手工特征提取和匹配过程,从而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的优点相比于传统的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拼接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免去传统算法中的手工特征提取和匹配过程,自动提取图像的共性和差异性。

2. 相对于传统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对于不同场景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变换更具有适应性,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的相机位置和旋转角度,从而避免匹配错误的情况。

3. 在大型数据集合和复杂图像拼接中的表现更优,可以更好地处理大规模和高维度的图像数据。

4. 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全景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区域扫描图像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拼接算法的应用图像拼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航空测量、医学图像分析、遥感数据处理、虚拟现实等。

图像的拼接----RANSAC算法

图像的拼接----RANSAC算法

图像的拼接----RANSAC算法⼀、全景拼接的原理1.RANSAC算法介绍RANSAC算法的基本假设是样本中包含正确数据(inliers,可以被模型描述的数据),也包含异常数据(outliers,偏离正常范围很远、⽆法适应数学模型的数据),即数据集中含有噪声。

这些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测量、错误的假设、错误的计算等产⽣的。

同时RANSAC也假设,给定⼀组正确的数据,存在可以计算出符合这些数据的模型参数的⽅法。

2.使⽤RANSAC算法来求解单应性矩阵在进⾏图像拼接时,我们⾸先要解决的是找到图像之间的匹配的对应点。

通常我们采⽤SIFT算法来实现特征点的⾃动匹配,SIFT算法的具体内容参照我的上⼀篇博客。

SIFT是具有很强稳健性的描述⼦,⽐起图像块相关的Harris⾓点,它能产⽣更少的错误的匹配,但仍然还是存在错误的对应点。

所以需要⽤RANSAC算法,对SIFT算法产⽣的128维特征描述符进⾏剔除误匹配点。

由直线的知识点可知,两点可以确定⼀条直线,所以可以随机的在数据点集中选择两点,从⽽确定⼀条直线。

然后通过设置给定的阈值,计算在直线两旁的符合阈值范围的点,统计点的个数inliers。

inliers最多的点集所在的直线,就是我们要选取的最佳直线。

RANSAC算法就是在⼀原理的基础上,进⾏的改进,从⽽根据阈值,剔除错误的匹配点。

⾸先,从已求得的匹配点对中抽取⼏对匹配点,计算变换矩阵。

然后对所有匹配点,计算映射误差。

接着根据误差阈值,确定inliers。

最后针对最⼤inliers集合,重新计算单应矩阵H。

3.基本思想描述:①考虑⼀个最⼩抽样集的势为n的模型(n为初始化模型参数所需的最⼩样本数)和⼀个样本集P,集合P的样本数#(P)>n,从P中随机抽取包含n 个样本的P的⼦集S初始化模型M;②余集SC=P\S中与模型M的误差⼩于某⼀设定阈值t的样本集以及S构成S*。

S*认为是内点集,它们构成S的⼀致集(Consensus Set);③若#(S*)≥N,认为得到正确的模型参数,并利⽤集S*(内点inliers)采⽤最⼩⼆乘等⽅法重新计算新的模型M*;重新随机抽取新的S,重复以上过程。

图像拼接算法及实现(一).

图像拼接算法及实现(一).

图像拼接算法及实现(一)论文关键词:图像拼接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全景图论文摘要:图像拼接(image mosaic)技术是将一组相互间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合成后形成一幅包含各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场景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新图像的技术。

图像拼接在摄影测量学、计算机视觉、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图像拼接的过程由图像获取,图像配准,图像合成三步骤组成,其中图像配准是整个图像拼接的基础。

本文研究了两种图像配准算法:基于特征和基于变换域的图像配准算法。

在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稳健的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

首先改进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有效提高所提取特征点的速度和精度。

然后利用相似测度N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互相关),通过用双向最大相关系数匹配的方法提取出初始特征点对,用随机采样法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剔除伪特征点对,实现特征点对的精确匹配。

最后用正确的特征点匹配对实现图像的配准。

本文提出的算法适应性较强,在重复性纹理、旋转角度比较大等较难自动匹配场合下仍可以准确实现图像配准。

Abstract:Image mosaic is a technology that carries on thespatial matching to a series of image which are overlapped with each other, and finally builds a seamless and high quality image which has high resolution and big eyeshot. Image mosaic has widely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photogrammetry, computer vis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 analysis, computer graphic and so on. 。

sift拼接算法流程

sift拼接算法流程

sift拼接算法流程sift拼接算法流程概述本文将介绍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拼接算法流程,这是一种常用于图像拼接的算法。

SIFT算法是一种基于局部特征描述的图像处理算法,具有很好的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

算法流程概览1.图像预处理–调整图像的大小以适应拼接要求–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去除颜色信息2.特征点检测–使用SIFT算法检测图像的关键点–对每个关键点计算其尺度和方向3.特征描述–对每个关键点周围的区域计算特征描述子–描述子是一种用于描述关键点特征的向量4.特征匹配–针对两幅图像的特征描述子进行匹配–使用基于距离的匹配算法,如最近邻法5.配准–根据匹配结果进行图像配准–通过计算变换矩阵,将待拼接图像转换到参考图像坐标系下6.拼接–根据配准结果,将待拼接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融合–采用图像叠加或图像融合的方式7.优化–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优化–去除拼接缝隙或伪影等不完美的部分8.输出–将拼接后的图像保存为文件或进行其他处理–可以生成全景图像或其他形式的图像算法流程详解图像预处理在图像预处理阶段,首先需要对待拼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调整图像的大小以适应拼接要求,一般要求图像具有相同的尺寸。

其次,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去除颜色信息。

这是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并使得SIFT算法更加稳定。

特征点检测特征点检测是SIFT算法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步骤中,使用SIFT 算法检测图像的关键点。

SIFT算法会在图像的不同位置和尺度上检测出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具有显著的图像特征,如角点、边缘等。

同时,对于每个关键点,还会计算其尺度和方向信息。

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是针对每个关键点周围的区域计算其特征描述子。

描述子是一种向量表示,用于描述关键点的局部特征。

在计算描述子时,会考虑关键点的尺度和方向信息,以及其周围区域的图像信息。

特征描述子是SIFT算法的另一个关键输出,它能够很好地保持特征的不变性。

特征匹配在特征匹配阶段,使用一种基于距离的匹配算法来对两幅图像的特征描述子进行匹配。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拼接算法优化研究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拼接算法优化研究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拼接算法优化研究摘要:图像拼接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处理技术,通常用于将多个图像拼接成panorama照片。

然而,由于图像之间的不匹配和拼接引起的失真等问题,图像拼接算法的优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图像拼接算法的优化研究,提出一种更有效和精确的图像拼接算法。

介绍:图像拼接是指将多个局部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全景图像。

图像拼接在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如摄影、天文学和医学图像处理等。

然而,由于拼接过程中图像之间的色彩、曝光和尺寸等差异,以及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匹配问题,图像拼接算法面临许多挑战。

相关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图像拼接算法被提出。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如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和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

这些算法通过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之间的特征来进行图像拼接。

然而,这些算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复杂度高和对图像缩放不稳定等。

算法优化:为了解决现有图像拼接算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优化措施:1.图像预处理:在进行图像拼接之前,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调整图像的白平衡和曝光度,以使得图像在拼接过程中达到最佳匹配。

此外,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和去噪,可以减少图像拼接中的失真。

2.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在特征点提取方面,本文采用了SIFT算法。

SIFT算法能够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的特征描述子。

采用SIFT算法的优点是能够在图像缩放和旋转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匹配结果。

在特征点匹配方面,本文使用了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该算法能够剔除错误匹配点,提高拼接的准确性。

3.图像拼接和融合:在图像拼接和融合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多频段融合算法。

该算法能够将重叠区域内的像素进行混合,以提高拼接的平滑度和连续性。

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拼接与全景图生成算法

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拼接与全景图生成算法

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拼接与全景图生成算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图像拼接与全景图生成算法是其重要的应用之一。

本文将介绍图像拼接与全景图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图像拼接是指将多张部分重叠的图像组合成一张完整的图像的过程。

它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摄影、遥感、虚拟现实等。

图像拼接算法的核心任务是找到合适的图像拼接变换,并将图像融合在一起,使得拼接后的图像具有自然的过渡效果。

图像拼接算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特征提取与匹配:首先,从每张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点。

这些特征点可以是角点、边缘点或区域特征。

然后,通过匹配这些特征点,确定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配准与变换:在特征匹配的基础上,需要计算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关系,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仿射变换等。

通过这些变换,将输入图像对齐到一个参考坐标系中,以便进行后续的融合操作。

3. 图像融合:在经过配准和变换后,需要将输入图像进行融合,使得拼接后的图像具有自然的过渡效果。

常见的融合方法包括像素级融合、图像块级融合和多重分辨率融合等。

4. 修复与优化:在完成图像拼接后,可能会存在一些拼接不完整或不连续的区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图像修复和优化操作。

修复方法可以利用图像修补或图像重建算法,补全缺失的区域,使得拼接后的图像更加完整和平滑。

全景图生成算法是图像拼接的一个特例,其目标是将多个图像无缝拼接成一个具有广角视角的全景图像。

全景图的生成过程与图像拼接类似,但更加复杂。

全景图生成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对齐与配准:首先,将输入的多个图像进行对齐和配准。

这一步骤的目标是估计每幅图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关系,以便在后续的拼接过程中保持图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2. 图像拼接:对于全景图生成来说,图像拼接是最关键的一步。

通常采用多图像融合的方式,将多个图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融合,在保持图像连续性的同时,尽量减少拼接痕迹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拼接简介
图像拼接简介
图像拼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使用图像数据和摄像机模型对几何失真 进行校正。
使用图像数据及摄像机模型进行图像对 齐。
消除拼接图像中的接缝。
摄像机运动模型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镜头的运动,使得拍摄到的相邻 两幅图像中的景物会出现几何形变。
通过寻找能够恰当地将一幅图像与另一幅图像对准的几何 变换来将两幅图像对齐。这些变换被称为对应 (homography)。换句话说,这些几何变换是一种映射, 两幅有重叠区域的图像,其中一幅图像重叠区域中的一个 点经过这种几何变换将被映射到另外一幅图像重叠区域中 的某个点上。这样这两个点形成了对应关系。
M


1 a
10
M


1 0
1a
sin cos

尺度和旋转 垂直切变 水平切变
8-参数运动模型
仿射变换在统一坐标系下可以用一个矩阵相乘的 形式来表示:
X ' a11 a12 a13 x Y ' a21 a22 a23 y 1 0 0 1 1
8-参数运动模型
假设 p'(x', y')T 和 p (x, y)T 分别是一个象素点的新旧坐 标,一个二维仿射变换可以写为:
p' Mp t 或是

xy''


a11 a21
a12 a22

x y



t t
x y

M

s
cos sin
x' m0 x m1 y m2 m6 x m7 y 1
y' m3x m4 y m5 m6 x m7 y 1
L-M 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cont.)
(b)计算误差梯度
e I ' x' I ' y' mk x' mk y' mk
(c)计算Hessian矩阵A和加权梯度向量b,其中
akl
ei ei mk ml
bk
e乘算法(cont.)
2.求解方程 A I m b
并且更新变换矩阵 mt1 mt m
3.检查误差E的变化,如果增大,则适当地增加λ,重新计 算一个△m,然后重复步骤2;如果减小,则适当地减小λ, 重新计算△m ,然后重复步骤2。
优化目标函数
假设I‘(x’,y‘)和I(x,y)是两幅需要对齐的图像。 这种方法就是要使I(x,y)和I‘(x’,y‘)的重叠区域中所 有相应象素i的强度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
E e2 I ' x', y' Ix, y 2
L-M 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
1.对于未对齐图像中(x,y)处的象素点 , (a)计算它在基准图像中的位置
m6 m7 1
图像对齐
图像对齐
找出两幅图像之间最优的空间位置和色彩之间的变换关系,使一 幅图像中的点最优地映射到另一幅图像中。它是图像拼接过程中 的主要任务。
图像对齐方法
所使用的图像特征
特征点 频域 灰度值
优化算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 傅立叶变换 小波变换 动态规划 遗传算法
1 0 tx M 平移 0 1 ty
0 0 1
m0 m1 m2 M 仿射 m3 m4 m5
0 0 1
cos sin tx
M刚体 sin cos ty
0
0 1
m0 m1 m2 M 投影 m3 m4 m5
图像拼接简介
传统全景图(panorama)
是由在一个固定位置上以不同角度拍摄到的一 系列图像拼接而成的大视场图像。
特点:没有或只有轻微的运动视差
多重投影拼接图(multi-perspective mosaic)
是由在一些不同位置上拍摄到的一系列图像拼 接而成的大视场图像。
特点:存在较大的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
在固定位置拍摄的条件下,我们通常使用8-参数运动模型 以及其简化形式来概括或计算这些几何变换。
摄像机运动模型
homography
摄像机的8-参数运动模型
常见的几种几何变换:
平移 (translation)
水平切变 (horizontal
shear)
旋转 (rotation)
投影 (projection)
当引进尺度参数W后,就得到了8-参数模型:
X ' a11 a12 a13 x Y ' a21 a22 a23 y W a31 a32 1 1
8-参数运动模型
平移、刚体、仿射以及透视变换对应的变 换矩阵M的形式:
4.不断进行迭代计算直到强度差E低于某一门限或执行完一 定的次数为止。
拼接实验(1)
后续工作
改进图像对齐算法:使用全局对齐算法以 减少累计误差,并最终实现自动对齐而无 续人工干预。
图像合成部分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或者 平滑函数等方法来对图像拼接后的出现的 接缝进行处理。
对齐算法流程
投影到统一坐标系 初始变换矩阵M
非线性最小 二乘法进行
优化
图像合成
最终变换矩阵M
初始变换矩阵的获取
初始变换矩阵M可以通过提取特征点或者在 频域上计算两幅图像的相位相关等方法来 得到。
MATLAB中内建有cpselect函数,该函数允 许用户在将要拼接的两幅图像的重叠区域 中手工选取一定数量的匹配特征点对然后 自动给出两幅图像之间的初始变换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