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共39张PPT).ppt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中考复习课件

小说阅读中考复习课件
垫。
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 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
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答。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①为人物出场和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渲染……的气氛;③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的心情, 揭示人物……的性格;④渲染气氛,衬托主题。
微型小说。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 微型小说的特点是:微、新、密、奇。微:篇幅微小,
不超过1 500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 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它以白描为主,语言简洁、 精练。因此,微型小说具有较高的考查性,能充分体现学生 的文学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第二部分 小说阅读技巧
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
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
下: 衬托人物……心理 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
中考小说阅读
第一部分 小说基本知识
1.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三者中,人物 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 物形象,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 96张ppt)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 96张ppt)
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
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 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 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 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 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 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 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 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您 给我写一幅字儿——”
⑥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 水淋湿了似的,湿漉漉的。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 门,百感交集。少顷,他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那是老高年近 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 不由自主地,脸上的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1)开端:___儿__子__发__微__信__要__钱___买__电__脑__,__老__高__起__疑__心__。_______ (2)发展:___老__高__确__定__是__微__信___诈__骗__,__儿__子__冷__淡__回__应__。_______ (3)高潮:___老__高__对__桂__芬__解__释__怀___疑__的__原__因__,__并__且__反__思__自__己__。_ (4)结尾:___老__高__冒__雨__看__望__老___父__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事情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形象,表现性格。 (3)高潮:制造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中考备考之小说阅读复习PPT优秀课件

中考备考之小说阅读复习PPT优秀课件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 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
示例二: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
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 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 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 丐也没有。
——《变色龙》
方法(二): 抓住典型环境描写, 了解作品社会背景并体会人物形 象的思想感情。
送你一杯晚茶 以我的倾情点拨为叶 温柔的叮咛做花 再用你的聪慧为水
厚载为杯
品出一方语言的天空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专题PPT优秀课件下载(23张)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专题PPT优秀课件下载(23张)

揣摩人物形象
1、"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 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 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 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 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 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 己》
授课人:江华县阳华中学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文体知识。
2、明确小说文体的中考考点及掌握
其解题方法。 3、逐步提升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
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 ( 人物 )( 情节 ) ( 环境 ) 3、情节一般包括( 开端 )( 发展 ) ( 高潮 )( 结局 )四部分
注:先将已知内容还原到文中相
应的段落,再根据要求在已知段 落的前后提取概括主要内容
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
1、理清线索、抓住主要人物。 2、表达格式:人+地点+事件+结果
(围绕中心进行取舍)
揣摩人物形象主要题型:
1、结合全文,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 析人物性格。如:XX是一个怎样的人? 2、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8
小说主要考点:
1、梳理故事情节,归纳主题
2、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环境描写 4、赏析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5、谈体验、感悟和启示。
梳理情节主要题型:
一、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三、根据提示补全故事情节(句子或短语)

中考的小说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29张)

中考的小说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29张)
中考的小说复习
中考中的小说解读需明确:

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2.明确中考小说的考查要点
3.提高小说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 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 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解读(必须掌握!):
4、关于写法问题。(二)
答题注意事项:
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 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 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 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 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常见考试类型及回答技巧。
5、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
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 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分析的答题注意事项: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 的看法。
课上练兵
捉鳖王
①陈州多江湖,江湖之中多鳖,屡捉不尽,因此便造就出一批捉鳖 能手。刘二就是闻名遐迩的陈州捉鳖王。 ②世间凡称王者,必有绝技。刘二捉鳖,绝在体悟。他先把自己变 成了一只“鳖”,探其性,明其道,得其命脉,可谓神奇至极。 ③鳖之居食皆有规律,夏天浅水滩,冬天暖水窝;夏天头仰起,秋 季头朝里。刘二能按照不同的季节寻出那仅露一点儿的鳖头乃至鳖鼻—冬 春二季寻鳖鼻,夏秋之季找鳖头。有人说他能闻出鳖味儿来。相传总失 真,但无论冬夏春秋,鳖皆逃不脱他的火眼金睛,则不容置疑。鳖还有 向阳、向绿之性,更有“两不卧”之习。它不卧污泥中,不卧石头窝, 一般 喜躺于清水浅沙处和多螺蛳的绿色水草下。刘二把鳖可算是琢磨透了。 ④鳖称团鱼,又叫甲鱼,味鲜美,能壮阳延寿。吃鳖吃鲜,死则不 食,尤其被蚊虫叮死的更不可食。因而有捉鳖难养鳖更难之说。刘二鳖 出招如箭,手到擒来,不管怎么蛮横狡猾的家伙都是他瓮中之鳖。刘二 能日捉几十只,故而刘家特备养鳖池。池内铺有浅沙,注入江湖之水, 营造一个鳖的自然生存环境,因此保证刘家四季皆有鲜货。

中考复习——ppt中考小说阅读解题技巧.ppt

中考复习——ppt中考小说阅读解题技巧.ppt
▪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六)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 的。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有:
现代文阅读
—— 小说专项阅读
复习目标:
▪ 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点. ▪ 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知识储备: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
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小说是以塑造( 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 环境 ) (情节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 理解或看法。
方法指导: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 3、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 克服畏惧心理 ▪ 用心浏览全文 ▪ 理清文章脉络 ▪ 结合语境释词意 ▪ 景物描写显作用 ▪ 调动生活多积累
树立必胜信念 整体宏观感知 巧辨文章题目 紧扣内容析人物 人物心理细揣摩 简洁清晰表观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 (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 (文章的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 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 (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后写什么)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
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 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 话的理解和看法。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一)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 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 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 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总结: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
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 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中考小说专项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30张)

中考小说专项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30张)

人物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 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 务。
实战演练:
阅读《木笛》,品 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小说刻画朱丹采用了哪 些描写方法?
2、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 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筛选关键信息
分析描写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 进行书面表达
温馨提示:
规范答题要做 到准确、全面、简 洁、通顺。
3、概括故事情节的一般规律:
什么人(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4、环境分为( 自然 )环境 和( 社会 )环境。
5、环境描写为表现主题服务,其作用有: 1)烘托心情; 2)渲染气氛; 3)交代背景; 4)推动情节; 5)衬托性格; 6)深化主旨。
——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之二
一 生 好 喝 懒 做 , 偶 为 窃 书 定 遭 殃
满 口 之 乎 者 也 , 自 命 不 凡 终 被 笑
本 是 可 爱 少 年
天 真 圆 脸 , 红 活 两 手 , 项 带 银 圈
已 成 迟 钝 木 偶
灰 黄 瘦 面 , 粗 笨 双 手 , 头 戴 破 帽
今 为 泼 悍 老 妇 , 只 好 贪 利 求 生
昔 为 豆 腐 西 施 , 尚 有 生 意 某 活
对 人 时 怜 时 吓 , 生 就 是 走 狗 模 样
对 狗 忽 斥 忽 赞 , 好 一 副 奴 才 嘴 脸
回顾已学的小说,选择其中你 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说出有关他的: 一句话语 一个神态 一个动作 一种心理
刻画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1、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 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索引,也就是什 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55张PPT)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55张PPT)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从加点 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彼__此__”__是__指__“__我__”__和__孩__子__们__。__“__我__”__与__孩__子__们__已__经__走__进__彼__此____ _的__内__心__,__“__彼__此__”__一__词__拉__近__了__距__离__,__表__现__了__“__我__”__和__孩__子__们__日____ _渐__加__深__的_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而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 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忧郁落寞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终于裂开了缝隙,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我见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 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我一边忙活着,不知何时老 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我看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 多时,浓浓的焦香味便弥漫了小屋。这是老人给我张罗的午餐。他讪 讪地解释:“做其他的我担心你可能怕不卫生,所以,我烤了洋芋, 火是最干净的。”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 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 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
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 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 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 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 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三十岁,可我的声带 却未老先衰,恐怕有三百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的不少 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哈哈大笑的,但我发现他们 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ppt课件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ppt课件
倒叙: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有力支撑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 样);
• ④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 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 作用;
• ⑤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 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他做了哪些事,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15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 2.解题思路: •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
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 ⑵常见作用: • 1.设置了悬念,渲染气氛。 • 2.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 4.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关于小说知识: 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3、人物塑造: 正面 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5.线索 根据标题的具体类型分析其作用即可。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加以评价
艺术技巧包括表现手法(对比、夸张、以小见大等) 的运用以及文章的构思(结构的布局、情节的设置等)。 答题方法: (1)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线索贯穿,突出主旨,使文章结构紧凑。 (3)对比(反衬),突出…… (4)有关叙事顺序:
方面)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格式: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小说阅读(共30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小说阅读(共30张PPT)

学以致用
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盲,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 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 愿失去说书的好时机。 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 并没有把真相告诉徒弟,而是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 望。 ③技艺精湛,细心严格。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盲 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路 第一步: 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步: 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 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 (3)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曹老师这一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考查类型:1.概括情节类 2.情节展开类 3.情节的作用
1.概括情节类出题方式以及典型题目: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 么?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2.情节展开类的出题方式: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命若琴弦(史铁生)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 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 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感知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 时一定要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在小米看来”,确 定了筛选的角度;“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确定筛选的 内容。解答时可依照“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后……” 的句式回答。另外,本题分值为3分,要点应是三个。
• 2①【答案】(1)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母亲听到小米说“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 时内心的痛苦,然而她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 想了”,意在转移话题,又表现了母亲性格的坚韧和 爱的深沉伟大。
• 3. 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 参考答案:
• 1【答案】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①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 写,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②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 ③后来等小米搬进新房子,弟弟生了孩子,双喜临门时, 母亲变了,说“天天梦见你爸”并解释了先前表现的原因。
答题格式:具体描写了……景色(或社会背景),渲染了…… 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四、考点四:分析小说标题
理解题目的含义:题目是文眼,其作用:①点明中心②引起 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是本文的线索④主要人物⑤主要内容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点明写作的对象。如 《孔乙己》。(2)、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时间、 事件。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充当全文的线索。 (4).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爸 爸的花儿落了》(5).揭示文章的中心,如《心声》。 (6)、寄托情感,如《孤独之旅》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兼顾散文,小说)考试说明:
• 分析综合С: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鉴赏评价D: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
的艺术魅力。
• 3 评价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 题目入手 • 情节和人物形象 •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 的目的。
• 时代烙印 •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 答:文章通过xxxxxxxx(事例)写出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感情多一褒义为主,极少有贬义,即使有也不过 是后悔、惭愧等)
•五、考点五:表现手法: •1、倒叙、插叙的作用。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 吸引读者。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
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2.伏笔: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 答题格式: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
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 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 线索作用。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 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A、为人物出场和情节发展作铺垫。 B、渲染气氛。C、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B、 推动情节的发展。 •C、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心情,揭示人物的性格D、 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做题方法:
• 1 文本原则:从原文中找答案,或找依据即划定
范围。
• 2 规范原则:分条作答。
• 3 书写原则:卷面整洁,清晰。
现代文阅读步骤
•1读问题,弄清出题意图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3回扣问题,联系上下文 •4检索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5整合信息,概括表达
小说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一、考点一: 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描写。 人物塑造的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 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 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2、侧面描写。也叫 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本题要求从 “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描写角度”主要从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角度,仔细审读画线 句子,从“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推知是动作描 写,或细节描写,从“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 想了”可推知是语言描写,分析时要说明这一动作和 语言的内涵,并说明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 链接中考:2017 日照 «洋葱»
• 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3 分)
•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 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 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3.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衬托正衬和反衬,作用是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 突出。
对比、欲扬先抑、照应
• 六、考点六:赏析小说的语言 • 1、从修辞方面赏析语言 2、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 八、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主题思想 • 七.考点七: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 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 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 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 泛泛而谈。
• 二、考点二:把握故事情节
•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1、概括情节: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