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路径2016官方版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
一般诊疗费用: 100元
住院床费:360元注射器43元
共计总费用2690.60元
医师
签名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完成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拟定检查项目
□制订初步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有关手足口病的宣教
□上级医师查房
护理费用24.5元
一般诊疗费10.00元
住院床费36.00元
□共:273.30元
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
□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居家隔离5天
药费:114.00,针管4.3元,
护理费用24.5元
一般诊疗费10.00元
□住院床费36.00元
□共:566.40元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呼吸道消化道隔离
□二级护理(病重者提高级别)
□清淡易消化饮食
□抗病毒支持对症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炎琥宁、阿糖腺苷、能量合剂+维生素C、
临时医嘱:
□血常规+CRP+血型、
□尿常规
□大生化、乙肝丙肝系列、
□手足口系列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内疱疹、手
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卫生部专门发
布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相关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和脚底出现皮疹,同
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人群中,一般经
过7-10天即可自行恢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口-口传播途径传播,患者的粪便、唾液、
呼吸道分泌物等均可成为传播源。
因此家庭、幼儿园及学校是手足口
病易发传播场所。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可采用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饮食
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熟的食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消毒卫生;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卫生的
管理。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课件2016.7
2016年7月
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
病毒侵袭
脑脊髓炎 神经源性反应 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
康复
死亡或后遗症
2016年7月
EV71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 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 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 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 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 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 热。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 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 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 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 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
2016年7月
流行概况
今年春末夏初,手足口病疫情如往年一样开始肆虐于 5岁以下的中国儿童。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全国法 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今年3月手足口发病72464人, 死亡6人;到了4月,当月发病人数变成了226430人, 死亡16人,两个月间,因手足口疾病致死的儿童达22 人。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孟玲的《2016年4月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一文披露的1~3月疫情是: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 183454例,其中重症683例,死亡11例。重症病例数 和死亡数分别下降了21%和27%,但报告病例数却同 比上升23%。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Microsoft Word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一、手足口病临床路径住院流程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诊断依据根据山东省卫生厅《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处理流程》、《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指导原则(试行)》、烟台市卫生局《手足口病培训》1.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皮肤、粘膜丘疹、疱疹等,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出现重症时医务科组织专家组会诊治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山东省卫生厅《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处理流程》、《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指导原则(试行)》、烟台市卫生局《手足口病培训》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清淡饮食。
2.对症治疗:物理降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布洛芬制剂。
3.病因治疗:应用利巴韦林、热毒宁或痰热清抗病毒治疗。
4.并发较轻呼吸道感染时酌用抗生素。
5.心肌酶升高者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6.有重症倾向者或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应用甘露醇、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并密切监护。
7.心肺衰竭阶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应用降颅压药物,应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管活性药物;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四、重症病例治疗其他要求发生重症病例(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脑膜脑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时,医务科组织专家组会诊协助治疗。
五、标准住院日为6-9天,重症倾向病例或重症病例时间延长。
六、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手足口病诊断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糖、C-反应蛋白;2.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可选择:(1)心电图(2)胸正侧位(3)血气分析(4)脑电图、腰穿、脑脊液检查八、出院标准。
手足口--临床路径--表格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儿科医师版)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ICD-10:B08.4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2天住院第3-6天住院第 7-14 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如患儿病情重,需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查房□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注意防治并发症□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完成出院小结□出院宣教: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如随访项目,间隔时间,观察项目等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饮食:流质、半流质□病重者予呼吸、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静点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或阿昔洛韦,5mg/Kg/次,Q8h□合并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保肝治疗(必要时)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血涂片异淋计数,CRP,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EBV–IgM□腹部B超(肝脾、肾、腹腔淋巴结)□高热时降温处理长期医嘱:□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饮食:流质、半流质□病重者予呼吸、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静点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或阿昔洛韦,5mg/Kg/次,Q8h□合并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保肝治疗(必要时)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异淋计数□必要时复查肝功能□必要时复查肝脾B超□高热时降温处理□必要时查血涂片找幼稚细胞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记录出入液量□每日护理评估□定时测量体温□出院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流程(2015年版)一、手足口病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10:B08.4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临床诊断病例或/和肠道病毒(16 、71等)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d;氢化可的松35·d;地塞米松0.20.5·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分1-2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6) 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胸片。
并注意血压(有无高血压)。
血糖(有无高血糖)。
4.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一旦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前兆,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5.恢复期治疗:(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B08.401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一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及电解质等3.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七)药物选择及使用时机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疗程5-7天(八)必须复查的项目复查异常指标(九)出院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恢复。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 2016官方版
(2016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ICD:B08-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急性起病,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隔离: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4.重症病例的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4)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ICU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8.401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血生化、心肌酶学、活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3)手足口病RNA检测;(4)肝胆B超、胸片、心电图。
国家发布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病种名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急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胃炎 克罗恩病
下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ESD/EMR术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下消化道出血 药物性肝病
大肠息肉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肠息肉切除术后 胃石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性溃疡 药物性肝损伤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急性乙型肝炎
扳机指 包茎或包皮过长
化脓性阑尾炎 皮脂囊肿 脐茸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 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 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
先天性漏斗胸 先天性脐膨出 小儿隐匿性阴茎 小儿鞘膜积液 小儿腹股沟斜疝 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 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 儿童房间膈缺损 儿童室间膈缺损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 先天性脑积水
序号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病种名称
子痫前期 急诊剖宫产 胎儿生长受限
妊娠剧吐 引产阴道分娩 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 中期妊娠引产 阴道胎头吸引术助产
产褥感染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过期妊娠 计划性剖宫产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 完全性前置胎盘 足月胎膜早破引产阴道顺产 阴道产钳助产 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产后出血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 中期妊娠引产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翼状胬肉手术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县医院2013年版)一、手足口病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ICD10:B08.4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临床诊断病例或/和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1-2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6) 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胸片。
并注意血压(有无高血压)。
血糖(有无高血糖)。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一旦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前兆,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3)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9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8.401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一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及电解质等3.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疗程5-7天(八)必须复查的项目复查异常指标(九)出院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恢复。
手足口护理临床路径
□II级优质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取舒适卧位,满足患者各种生活需要。
□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用药指导。
□执行医嘱并做好交接班。
变异
□无□有。原因:
日期
第4-5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停止各种医嘱,整理病案。
□遵医嘱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留患者联系电话,以便回访。
护理与健康指导
□向患者详细交代回家后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出院2周内责任护士电话回访或家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健康指导。
变异
□无□有。原因: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遵医嘱应用药物。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验。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T℃P次/分R次/分BP㎜Hg
□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原因:
日期
第3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路径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一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感染病科护理常规。
□I、II级优质护理。
□给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遵医嘱应用药物,做皮试,建立静脉通路。
□嘱患者午夜禁食,翌日晨抽血行常规检查。
护理与健康指导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表单
□高热时降温处理
□必要时腰穿及对症处理
□必要时镇静、应用甲强龙、米力农泵入①、酚妥拉明泵入②、丙种球蛋白
□必要时请ICU会诊转ICU
长期医嘱: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呼吸道及体液隔离
□饮食:清淡饮食
□常规予血压、呼吸、血氧、血糖监测
□对症、支持治疗(痰热清、还原型谷胱甘肽、鑫贝科、磷酸肌酸钠)
□抗菌素(合并感染时)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心肌酶、生化
□高热时降温处理
□复查异常指标
□必要时腰穿及对症处理、血气分析
□必要时镇静、应用甲强龙、米力农泵入、酚妥拉明泵入、丙种球蛋白
□必要时查胸部CT、头颅MRI
□必要时请ICU会诊转ICU
长期医嘱: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呼吸道及体液隔离
□饮食:清淡饮食
□常规予血压、呼吸、血氧、血糖监测、
□对症、支持治疗(痰热清、还原型谷胱甘肽、鑫贝科、磷酸肌酸钠)
□抗菌素(合并感染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异型淋巴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肝Ⅱ、肾功能、血电解质、T细胞亚群、特种蛋白,
□柯萨奇病毒抗体、抗水痘疱疹病毒IgM、抗单纯疱疹病毒I、II-IgM、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及IgG、EB病毒抗体IgM、
□对症、支持治疗(痰热清、还原型谷胱甘肽、鑫贝科、磷酸肌酸钠)
□抗菌素(合并感染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C反应蛋白
□复查异常化验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
□护理
□工作
□入院护理评估
□入院宣教
□定时监测血压、呼吸、血氧、血糖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说明
B08.401手足口病临床路径一、B08.401手足口病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B08.401手足口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临床诊断病例或/和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版)》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吠嘎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1.n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O.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1-2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6)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胸片,并注意血压(有无高血压)、血糖(有无高血糖)。
4.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一旦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前兆,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5.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3)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9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B08.401手足口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一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及电解质等3.肠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疗程5-7天(八)必须复查的项目复查异常指标(九)出院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恢复。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6年版【最新】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吴起县医院儿科蔡蓉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病原学:为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
肠道病毒属RNA病毒类的微小RNA病毒科,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直径24-30nm.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
该类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C可存活1年。
因病毒结构中无脂质,故对乙醚、来苏、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但不耐强碱,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伏等能使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人类是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已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疾病流行季节医源性传播也不容忽视。
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大多通过隐形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临床上一儿童患者为主,尤其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儿童之间流行。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分泌物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可长达3-5周。
三、发病机理: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肠道病毒由消化道或呼吸道入侵机体后,在局部粘膜或淋巴组织中增生,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并随血液播散至脑膜、脑、脊髓、心脏、皮粘膜等靶组织继续复制,引发炎症性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由于宿主的防御机制,感染可被控制而停止发展,成为无症状感染或临床表现为轻症;仅极少数患者,病毒在靶器官广泛复制,成为重症感染。
手足口病的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
手足口病的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导致。
该病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
本文将对手足口病的临床路径以及诊疗规范进行探讨。
一、临床路径手足口病的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潜伏期:通常为3-7天。
在这个阶段,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
2. 前驱期:持续1-2天,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发热、喉咙痛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3. 手足口症状期:这个阶段持续3-7天。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症,患者可出现口腔疱疹、舌红、咽充血等症状。
同时,还会出现手部和足部疱疹、皮疹,以及发热等症状。
4. 恢复期:患者的发热和一些其他症状逐渐消退,通常需要7-10天康复。
二、诊疗规范针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 早期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持续高热、口腔粘膜炎症、手足疱疹等症状,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等综合分析,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2. 辅助检查: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咽拭子、血常规、病毒抗原检测等。
其中,病毒抗原检测是确诊手足口病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PCR 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
3.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发热患者,使用退热药物进行退热;对于口腔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局部麻醉剂或中药漱口液等缓解疼痛。
4. 防止并发症:手足口病的并发症较少,但仍需关注。
防止并发症的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充足饮水、合理饮食、注意口腔卫生等。
5.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手足口病属于法定传染病,任何医疗机构都有义务及时上报,以便进行疫情监测和控制。
6. 家庭隔离与幼儿园等场所防控:手足口病的传播容易造成群体感染,因此在疫情高发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加强幼儿园等场所的卫生防控工作,包括消毒、通风等。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临床路径与诊疗规范是关键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临床路径医嘱表单模板(手足口病)
时间 医嘱内容医嘱类别住院第1天长期医嘱儿科常规护理医嘱术语I级护理医嘱术语II级护理医嘱术语病重医嘱术语病危医嘱术语侧卧位医嘱术语母乳喂养医嘱术语混合喂养医嘱术语人工喂养医嘱术语家属陪护一人医嘱术语主治医师查房 Qd医嘱术语副主任医师查房2次/周医嘱术语可调节输液器 Qd医嘱术语病房取暖 Qd医嘱术语病房空调 Qd医嘱术语机械辅助排痰 Bid医嘱术语口腔护理 Bid医嘱术语雾化吸入5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6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8次/日医嘱术语住院第2-7天医嘱术语长期医嘱II级护理医嘱术语病房取暖 Qd医嘱术语病房空调 Qd医嘱术语机械辅助排痰 Bid医嘱术语口腔护理 Bid医嘱术语雾化吸入5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6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8次/日医嘱术语住院第8-14天医嘱术语长期医嘱II级护理医嘱术语病房取暖 Qd医嘱术语病房空调 Qd医嘱术语机械辅助排痰 Bid医嘱术语口腔护理 Bid医嘱术语雾化吸入5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6次/日医嘱术语雾化吸入8次/日医嘱术语0.9%氯化钠注射液执行科室用药方式执行频率 剂量单位是否可选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中心药房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是本科室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12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中心药房雾化吸入Q8h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
(2016年版)一、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ICD:B08-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 年,第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卫发明电〔2010〕)。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急性起病,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临床
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 .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 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 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 倍以上的升高。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 年,第8 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卫发明电〔2010〕)。
1.隔离: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2. 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4.重症病例的治疗: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2)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4)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ICU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8.401 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
(2 )血生化、心肌酶学、活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凝血功能、D- 二聚体;
(3)手足口病RNA检测;
(4)肝胆B 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心脏超声、脑电图、血气分析、
血培养。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一般治疗: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重症病例的治疗: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①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
1.0g/kg ,每4-8 小时一次,20-30 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②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
•d ;氢化可的松3mg-5mg/kg •d ;地塞米松0.2mg-0.5mg/kg • 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 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 •d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 )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 • d。
③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④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 2 )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ICU 治疗。
(八)出院标准。
皮疹
消退、体温正常,神经系
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
恢复。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患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需要转入ICU病房, 则退出此路径。
2.患儿住院期间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如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二、手足口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符合手足口病(ICD: B08-4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诊疗工作□
□
□
□
□
「
首
案
的
疫
科
和
及
方
关
报
感
史
历
目
疗
脅
填
寃
病
病
录
项
治
帀
报
问
院
记
查
步
进
及
上
查
入
程
幕
属
并
检
成
病
定
订
家
辛
格
完
对
宣
情
□
□
□
□
房
明确下一步
诊疗计划完
成上级医师
查房记录
向家属交代
病情
重点医嘱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历记评
价治疗疗效物
调整治疗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病重者提高
级别)
□清淡饮食
□血压、血氧监测(病
重者)
□支持治疗一「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临
时医嘱:「心亠丄□
血、尿、大便常规、
CRP
□重症者急查血气分析
□血生化
□血凝系列、D-二聚体
宀丄
□ ECG胸片
□心超、脑电图(重症
患者)
□手足口病RN
A佥测
□咼热时物理降温,超
高热时退热剂治疗□心
肺功能衰竭前期,转
ICU治疗
□手足口病护理
常规
□呼吸道消化道
隔离上、宀
□一级护理(病
重者提高级别)
□清淡饮食□血
压、血氧监测
(病重者)□支
持治疗m □必要时
加用抗生素临时
医嘱:进食少者
及适量补液高热
时物理降温,超
咼热时退热剂治
疗
□心肺功能衰竭
前期,转ICU 治
疗
长期医嘱:宀丄、
□手足口病护理常
规
□呼吸道消化道隔
离上、宀□一级
护理(病重者提高
级别)□清淡饮食
" □血压、血氧监
测(病重者)□□
支持治疗m □必要
时加用抗生素临
时医嘱:、L、必
要M补卜充电解质
液高热时物理降
温,超剂治疗
□心肺功能衰竭前
期,转ICU 治疗
吸道消化
□一级护理一(病
□清淡饮食" □血
压、血氧监测
(病重者)□□
支持治疗m □必要
时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