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古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
授课内容古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教学重点埃及金字塔的演变,太阳神庙特点,波斯建筑特点教学难点金字塔的演变教材教具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一、新课导入根据文字记载,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其中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真正的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这其中的演变过程经过了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同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制约,经过不断变革才发展而来。
二、中外建筑史概述建筑史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创造建筑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讲述和阐释各时期建筑的产生,变化和衰亡。
它虽然要以历史上的建筑物为构成要素,但主要着眼于他们的历史意义,而并不是着重介绍分析它们的创作经历。
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是提高大家的文化修养,认识建筑的本质,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主要社会功能和它的演变规律,以利于进行有效的创作性的探索。
建筑史帮我们了解古往今来建筑成就的丰富性,懂得尊重创作性的劳动。
外国建筑史的内容,应该是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建筑的历史,我们这里由于学时的缘故选择了一些国家一些时期作为重点。
以下是本学期学习内容: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至二战后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欧洲建筑史所占篇幅较大,这是因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历史悠久,经历的阶段最多,每个阶段都发展的很充分,阶段性分明。
因此,他的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有特殊的意义。
欧洲建筑史每个阶段都有它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相应的建筑形制和风格。
比如欧洲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
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脉络清晰可见。
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认为的物质环境,它然后有着自己内部的发展机制,但更重要的,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保持同步发展。
第二章 两河流域建筑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 (Sargon)王宫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 (Sargon)王宫 • 王宫正面的一对 塔楼突出了中央 的券形入口。 的券形入口。宫 墙满贴彩色琉璃 面砖, 面砖,上部有雉 下部有高3 堞,下部有高3米 余的石板贴面。 余的石板贴面。
•
从正、 从正、侧面
看起来均形象完 整,具有五条腿 的人首翼牛像。 的人首翼牛像。
(三)后巴比仑王国的新巴比仑城
其城北的伊什达 (1shtar)城门 城门, (1shtar)城门,用彩 色琉璃装饰。 色琉璃装饰。采用在 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 列、重复动物形象的 装饰构图。 装饰构图。
后巴比仑王国的新 巴比仑城王宫内建 空中花园” 有“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
D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Persepolis) 王宫。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 (Sargon)王宫
• 城市平面为方 每边长约2 形,每边长约2 公里。 公里。城墙厚约 50米 高约20 20米 50米,高约20米, 上有可供四马战 车奔驰的大坡道, 车奔驰的大坡道, 还有碉堡和和种 防御性门楼。 防御性门楼。
210个房间围绕 由210个房间围绕 30个院落组成 个院落组成, 30个院落组成,防 御性强。 御性强。由四座碉 楼夹着三个拱门的 宫城门为两河下游 的典型形式。 的典型形式。门洞 处人首翼牛雕刻有 特色。 特色。
(一)、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 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如在乌尔的山岳台 高约21米。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 ,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 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城门, 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 物图像的装饰构图。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大厅、后宫、 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 ,石柱雕刻精细。艺术水平很高,但有损构造逻辑。
古代两河流域建筑
乌尔山岳台 古西亚乌尔(今伊拉克),约公元前2125年。
乌尔山岳台.鸟瞰
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岳崇拜和天体崇拜的结合。
色彩斑斓的两河流域建筑
古代埃及、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在这个区域内,世俗建筑占着主导地位。 虽然皇帝们也被神化,但宗教基本上是 原始拜物教,所以,这里没有发展古埃 及那种神秘的、威压人的建筑形制和艺 术风格。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 和波斯的宫殿,尤其是壮丽的新巴比伦 城,是这个区域里的代表性建筑成就。
饰面技术
一、起源和演变
起源:彩色陶钉保护墙面 演变:沥青的出现在功能上淘汰了陶钉,但陶钉的 装饰意义却被保留下来。墙体的下部用石板或砖保 护,成就了两河流域建筑的另外一个特征——浮雕。
饰面技术
二、琉璃砖
早先的陶钉,后来的彩色贝壳,由于琉璃砖的出现 都黯然失色。
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以后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饰面技术和相应的艺术传统。
伊什达城门 古西亚新巴比伦城(今伊拉克),约公元前575年。
伊什达城门
一种重要的建筑型制——山岳台或天体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 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 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者阶梯有正对着高 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 旋式的。这种高台建筑物,反映了人们对山岳 或天体的崇拜。
03伊斯兰园林
古巴比伦园林风格特征
• 从类型上看,有受自然制约而产生的猎苑,也有受宗 • • •
教思想而建造的神苑 森林众多,人们走出森林后仍眷念渔猎生活而建狩猎 娱乐为主的猎苑 两河流域平原地带,人们十分热衷于堆叠土山 故巴比伦园林, 故巴比伦园林,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取了空中花园形 式,类似于今天的屋顶花园
古波斯园林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伊 斯 兰 园 林 ISLAMIC GARDEN 林
印度伊斯兰园林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印度伊斯兰园林类型
古巴比伦园林
古巴比伦园林类型
• 宫苑园林(空中花园):又被称为“悬园”或“架空
园”,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包括层层叠进并种有植物的 花台、台阶和顶部的一座庙宇。台层角落处设置轱辘等 提水装置,用河水浇灌各台层植物,同时形成生动的水 帘、跌水。底边方形底座长140m,最高层距地面 22.5m。当时的屋顶花园众多,规模大小不一。
伊 斯 兰 园 林 ISLAMIC GARDEN 林
ISLAMIC GARDEN
ISLAMIC GARDEN
中世纪伊斯兰园林风格特征
极为珍视水。灌溉几进波斯,水池是庭园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多置于建筑前方,只有方形和八角形,没有圆形。 因为这个国家不去模仿自然,样式由几何图形构成, 因为这个国家不去模仿自然,样式由几何图形构成,曲 线被视为不合理的形状而加以排斥。 线被视为不合理的形状而加以排斥 布局上,面积较小且封闭 面积较小且封闭,一般以建筑合围出中庭,大 面积较小且封闭 多为矩形。典型布局为:以十字抬高的园路,将庭园分 典型布局为: 典型布局为 成四块,园路上设有灌溉小渠。 面积较大的园林也由一系列小型封闭院落构成(各院通 过小门、隔墙上的栅隔、漏窗相联系) 每个小庭园尽可能用相同树种。(有时有花卉装饰,但 阿拉伯人更欣赏人工图案,因为这更能表达出人的意愿) 彩色陶瓷马赛克应用广泛。 设有描绘成地毯图案的渠道 喷泉是重要设施 植物首推蔷薇,其次是悬铃木和松树
古代两河流域建筑
由苏美尔地区发端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文明,经过了约三千年的发展,历经阿卡德帝国、古巴比伦帝国、亚
述帝国,到新巴比伦帝国和波斯帝国时期达到了其巅峰。从建筑类型来看,苏美尔时代主要是宗教建筑,这反映了 早期神权统治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从阿卡德王国开始,虽以神权的名义进行统治,但世俗权力居于首位,所以 建筑的重点开始转向了宫殿的营造。为了展示作为上天之神在人间的代理人的荣耀,炫耀武力和财富,宫殿规模越
来越大,越来越讲究礼仪性。西亚宫殿形制来源于传统的砖砌民居,房屋围绕中央庭院而建,同时受到早期游牧民
族露天营帐的影响,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的布局,具有不规则、不对称的特点。 由于石料的缺乏,早期苏美尔时代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民居,均以泥砖为主,以烧制砖作贴面。随着权力和营 建中心的北移,从亚述时代开始采用石料作为墙壁贴面,创造了精美的石质装饰雕刻。最初在土墙上起护壁作用的
比伦尼亚南部靠近波斯湾的一带地方定居了下来。公元前9世
纪时,迦勒底人形成了若干小王国式的部落联盟。巴比伦尼 亚的原有居民无力阻止迦勒底人在南部两河流域的渗透。逐 渐地,迦勒底人把自己看作是这片拥有古老文明的土地的主
人,是古巴比伦王国传统的合法继承者。
学会了控制河水,发展起原始的灌溉农业,将原先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大面积的绿洲。以芦苇和泥砖建造的住房形成
了早期聚落,进而逐渐发展为城市和城邦国家。 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前后从安纳托利亚周围地区进入苏美尔地区。起初苏美尔地区并不存在统一的政 权,只有为数众多的独立城邦,到了公元前3千纪,这一地区至少有12个独立城邦,其中以乌鲁克、乌尔和拉格什等
烧制砖贴面,发展为陶制的装饰砌块,并镶嵌成几何形图样,后来又在新巴比伦时期的建筑上发展为华丽的彩釉瓷
砖浮雕贴面,美索不达米亚的这一古老传统进入了黄金时代。而亚述的石雕装饰传统和巴比伦的彩釉瓷砖装饰传 统,再加上埃及和希腊的装饰母题,在波斯王宫建筑中熔于一炉,展示了夺目的光彩。波斯人的建筑成就主要体现 于皇宫建筑上,其中波斯波利斯王宫的内部空间更为开敞通畅,是纪念性与礼仪性的完美结合。
03两河流域与波斯概要
(4)天文学。 两河流域的迦勒底人(新巴比伦人)是著名的占星术家。他们 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体和星宿的运动上,他们相信通过观测和预测天体和星 宿的运动就可预测出哪位神正在掌权以及这对人间事务的影响。新巴比伦 人认出了五个“游移不定的星星”(我们可以称之为行星),并把它们同 五位不同神祗的权力对应起来。五个行星即我们今天称之为水星 (Mercury,墨丘利神)、金星(Venus,维纳斯女神)、火星(Mars,战 神玛尔斯)、木星(Jupiter,主神朱庇特)和土星(saturn,农神)的—— 因为希腊人和罗马人承袭了这一体系。不过新巴比伦人的占星术所关心的 只是预测诸如洪水、饥荒和民族命运之类的广大无边的事件,而不是个人 的命运。
14
3.4 宗教 • 宗教在两河流域民众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许多神,如天
神(安努)、地神(恩利尔)、水神(埃阿)、太阳神(沙马什)、月神 (苏美尔人称南那,阿卡德人称辛)、女神(伊什塔尔)等。他们的宗教 有一个令人值得注意的特点:它不主张有什么极乐的和永恒的后世。由于 宗教在苏美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祭司在当时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祭司和管理人员(这两个词往往意义相同)需要学习楔形文字,因而神庙 区内附设有学校,教授楔形文字和祭司等级需要掌握的其它知识,苏美尔 时期的学校是现知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学校。
16
3.5 法律 • 苏美尔时期就有了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古巴比伦人将原苏美尔
人的法律改头换面,在汉谟拉比王统治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著 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古代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 • 由序言、282条款正文、结语组成。 • 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6至25条)、军人义务(26-41条)、田产 与房屋权利(42-88条)、借贷与生意(89-119条)、委托保管(120-127)、 婚姻家庭(128-194)、伤害(195-214条)、行业规定(215-235条)、雇 佣和租赁(236-277条)、购买奴隶等方面。
外国建筑史-02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二)建筑形制特征: 1、墙厚,开间狭窄,室内空间呈长条形
2、内院式(气候,房间对院子采光、通风) 3、盛行高台建筑 (洪水泛滥之故; 和天体、神沟通)
4、为加固墙垣,延缓倒塌,宫殿与庙宇等重要建筑的 外墙间隔着造凸堡,形成了一对凸堡夹着大门的相 当固定的形制。
3、装饰富丽堂皇
柱子用深灰色大理石,雕刻精巧; 面贴彩色琉璃砖,上做浮雕, 墙上满布壁画,灿烂庄严。
4、装饰的构图与题材与建筑所在部位贴切
六、伊斯兰建筑
阿拉伯人占领两河流域, 伊斯兰建筑风格盛行,影 响到印度、西亚、中国等 地。
在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没有一座完整的 古代建筑物遗留。 部分建筑遗存多保存在英国、德国等国博 物馆里。
(三)饰面技术发展演变及其特征 1、早期:圆锥性陶钉(12cm)楔墙,形同镶嵌, 再涂黑、白、红三色,构图以编织纹样为主,后 发展出花朵形、动物形等多种纹样。
2、后改用沥青护墙,外贴各色石片、贝壳 3、土坯墙下部最易损坏,墙基以砖或石板贴面做墙 裙,并于墙裙上做横向浮雕
4、成熟阶段:琉璃砖饰面 特点: (1)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 取材方便 (2)琉璃饰面上有 浮雕,预先分成 片段做在小块砖 上,贴面时再拼 装
2、两河流域上游: 公元前8世纪,强大的亚述帝国,征服了巴比伦、叙 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埃 及等地 →公元前7世纪,为新巴比伦王国所灭 →公元前6世纪,建立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 →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帝国所灭
有什么样的建筑特征?
四、建筑艺术特征
(一)建筑类型以世俗建筑为主
二、文化特征
· 宗教:崇拜自然天体,基本上 是原始拜物教。因此, 没有古埃及那种威压人 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
建筑特点归纳
建筑特点归纳一、古典主义建筑特点(17世纪法国出现的文艺思潮,后波及整个欧洲。
)1、古典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表现王权,表现专制国家的力量,它严正、高贵、神圣,具有宏大的气魄,酷爱秩序,渗透着一种理想的英雄主义情结。
建筑讲究严格的对称,表现了一个集权王朝要绝对控制自己领地的欲望。
2、古典主义者崇尚古典,特别是古罗马文化。
3、古典主义者强调唯理论,讲究比例、几何构图,古典主义建筑往往主次分明,简洁、清晰,否认自然美、感性美。
4、古典主义者重视法规法律,将帕拉迪奥、维尼奥拉研究的规则视为法典,并发展了一种“横三竖五”的构图。
5、古典主义建筑内部装饰极其复杂、华丽,往往采用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手法。
二、洛可可建筑特点(非重点)1、在建筑上,洛可可追求新奇,在建筑装饰中采用了贝壳、卷草等语汇,打破了古典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手法。
2、洛可可重视色彩的视觉效果,常用内率、粉红、金黄等娇嫩的颜色。
3、洛可可通过巧妙的布局构思,使建筑设计意趣盎然。
三、巴洛克建筑特点1、巴洛克建筑追求新奇,常用曲线、断山花、壁柱等新语汇2、巴洛克建筑打破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和谐、平衡、适中,赋予作品以矛盾、冲突、对抗等戏剧性效果。
3、巴洛克建筑的立面和空间都具有动态感。
4、巴洛克建筑讲究凸凹对比,光影的体积感,具有一种阳刚之气5、巴洛克建筑将建筑视为中心,把雕刻、绘画、装饰、园林、水景综合为一体。
四、文艺复兴建筑特点1、文艺复兴运动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于是重新启用了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语汇,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
同时为了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也被拿来同哥特风中的尖劵、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对抗。
2、以人文主义思想代替宗教神学,文艺复兴时期将建筑的中心从教堂转到府邸、别墅、医院、市政厅等世俗性建筑。
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
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a
12
新巴比伦城平面图
伊什塔尔城门复原图
注:伊什塔尔门是献给女神伊什塔尔 的建筑,是巴比伦建筑的代表作
a
13
巴比伦的伊斯塔尔门
a
14
新巴比伦城市景观-----(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
a
15
宫殿平面
1.空中花 园 2.伊什 塔尔门(伊什 塔尔门是献 给女神伊什 塔尔的建筑, 是巴比伦建 筑的代表作) 3.宁玛
外国建筑史---古代部分
第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约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7世纪)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图 :
两河流域和伊 朗高原的建筑
总述:
1、两河流域,即西南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平原, 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这一地区 由于当时在发展农业上条件较好,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与埃及古文明约为同时。
2、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马连人在两河下游建立了许多 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下游。 公元前900
a
2
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征服了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建 立了亚述帝国。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 伦王国。波斯人自公元前550年起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波 斯帝国。两河流域由于无石缺水,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 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券、拱和穹窿结构在此发展起来,并出 现装饰面砖和彩色琉璃砖,影响到后来的拜占庭建筑和伊斯兰 建筑。
3、这里的建筑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a.幼发拉底河和第格 利斯河下游的,b.上游的,c.伊朗高原的。
4、建筑成就: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
方法。
a
3
第一节 彩色斑斓的生土建筑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1、夏季酷热、冬季温和、气候湿润,常年多下 暴雨
2、木材和石材较少,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需 防水处理)
3、盛产石油
• 波斯地区:干旱少雨,盛产石材---石砌建筑
文化特色 • 宗教为原始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 与周围地区交流频繁 • 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
• 1、材料 泥土:夯土墙和烧砖 石材:主要见于波斯地区,质地坚硬. • 2、结构 墙体承重:两河流域,厚墙,开间小 梁柱结构:波斯地区,间距大,柱高,空间高敞 拱券结构:两河流域走向成熟,用于建筑入口,沟
渠及屋顶(伊什达城门)
二:主要建筑类型及特点
一)苏马连文化时期 1.技术特点: 夯土建筑: 土坯墙-烧砖技术 防水技术:陶钉-天然沥青-石板-琉璃饰面
2.原始自然拜物教 3. 代表建筑:山岳台,四级,顶有祭庙
彩色饰面
陶钉
观象台
•观象台(Ziggurat)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
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宫二世王宫、帕赛玻里斯 新巴比仑城——土坯或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
代表作- 空中花园、伊什达城门
本讲小结:西亚的建筑技术
• 1.生土技术发达,墙面装饰技术产生广泛 影响。
• 2.两河流域采用高台建筑形式。 • 3.拱券技术走向成熟,但数量不多。 • 4.地区内建筑交流频繁 • 5.世俗建筑发达,没有出现宗教建筑
乌尔观象台
•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 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 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 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 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 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 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 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基底面积为37×23米,高 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中外建筑史第17学时 古代两河流域建筑
人首翼牛像
新 巴 比 伦 城
是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由原巴比伦城扩建而成。据文字记载, 该城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平面近似方形,边长约1300米。城 内道路相互垂直,城外有护城河,城墙上有250个塔楼,100道 铜门。南北向的中央干道串联着宫殿、庙宇、城门和郊外园地。 北端西侧是宫殿建筑群。
伊什塔城门是新 巴比伦城的正门,用 彩色琉璃装饰。采用 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 排列、重复动物图像 的装饰构图。
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建筑
范 围 及 时 期
建 筑 技 术 成 就
建 筑 实 例
空中花园(悬园)
珀赛玻里斯宫是公元前518-前 460年,波斯王大流士和泽尔 士所造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 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 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 的石砌大台阶层,宽6.7米, 邻近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 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 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 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 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 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再加上气 候干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 梁柱结构,外有敞廊。
由210个房间围 绕30个院落组 成,防御性强。 由四座碉楼夹 着三个拱门的 宫城门是两河 下游的典型形 式。门洞处人 首翼牛雕刻很 有特色。
萨尔贡王宫(萨艮王宫)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 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 一种建筑装饰。高约 3.8米,象征着智慧 和力量,守护着宫殿。 可能和埃及的狮身人 面像有联系,通过喜 特人和腓尼基人传来。
第17学时:古代两河流域建筑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 两河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的意 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原义“河间地区”,亦称“两河流 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为同义词。
原始建筑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帕赛玻里斯宫殿大门五腿兽
帕赛玻里斯宫殿入口大门台阶雕刻
入口石砌大台阶两侧刻有朝 贡行列的浮雕
终结与灭亡 被亚历山大战败 火烧
标志波斯帝国的结束和 希腊化时代的开始
新巴比伦
迦勒底人洗劫了萨艮王宫
与古巴比伦同属一族(塞 姆闪族)
新巴比伦王国(迦勒底王 国)
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 巴 比 伦 城 的 伊 什 达 城 门
伊什达门以及 城墙的格局
大门形制:一对上 面有雉堞的方形碉 楼夹着拱门。拱门 门道两侧有埋伏士 兵的龛。这种门制 为西亚大型建筑物 普遍采用。
献给女神伊什塔尔 巴比伦建筑最高代表
萨艮二世王宫
正殿、后 宫部分
行政部分
庙宇部分
布局 城堡、城墙、占地2。6平方公里,一半城内,一半城外,两个大庭院,700个房间,30个小 院落,塔庙(山岳台) 特点 布局规整、分区明确, 房间开间小,进深大,成长条形
萨艮二世王宫
萨艮二世王宫室内复原图
院落的应用—— 多重院落,满足 功能要求,内向 布局,防御性强。
人们来到朝觐 殿给国王进贡
与古埃及多柱大厅对比 明亮、幽暗 轻快、沉重 敞朗、堵塞
与古埃及帝王对比 世俗性 实际性
柱头
遗址
宫殿的正门是被 称为万国门的大 门,门边侧柱上 雕刻着人面兽翼 像,这种形象在 中东地区广泛存 在。门上石刻着 用三种文字(古 波斯文、埃兰文、 古巴比伦文)所 写的铭文:“薛 西斯一世创建了 此门”。
太阳下最富有的城市
强大帝国的心脏
陪都、灵都
波里斯王宫平面图
简介 • 波斯帝国时期最著名的是
大流士一世起建造的帕赛 玻 里 斯 宫 ( 公 元 前 518— 450年),宫殿以非常奢侈 的方式炫耀财富,而没有 宗教气氛 • 台高12M,面积450*300M, 一半人工搭建,一半凿山 而成。 • 宫殿大体分三个区,北部 是两个仪典性大殿,东南 是财库,西南为后宫,三 者之间以一座“三门厅” 作为联系的枢纽。 • 两座仪典大殿的结构之轻, 空间之宽畅,在古代世界 中居于第一位(后面一座 叫“百柱殿”)。 • 在前331年被征服者亚历山 大大帝焚城。1979年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外国建筑史
荷兰 的风 格派 与俄 国构 成派
蒙德里安, 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 里特维德 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 马列维奇, 图。把抽象几何形体组 塔特林 成国 际纪念 碑
风格派和构成派在造型 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 的探索有价值,对现代 建筑及实用工业品造型 设计有启发意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背景 风格 代表建筑 代表著作 复兴运动从 穹顶结构出色,出 14世纪起, 色的教堂整体设计, 圣彼得大 《论建筑》 首先在意大 宏伟的教堂建筑组 教堂 利的开始, 群及良好的环境 到15世纪前 《建筑四 巴洛克风格,里面 耶稣会教 半页这一早 书》 堂 起文艺复兴 突出垂直划分,立 体感。追求体积的 阶段,佛罗 圣玛利亚 伦萨始终是 凹凸变化和光影变 教堂 化,追求新颖形式。 艺术中心。
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
背景 国家 风格 代表建筑
安特卫普行会大 厦, 古达城市政厅 哥特式的小尖塔和雕像做装 尼德兰 饰,造成华丽复杂的轮廓线
在16~18世纪, 萨拉曼迦的贝 欧洲各国经济 盛行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手 壳府邸, 发展极为不平 法,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 埃斯库里啊, 衡,有些国家 西班牙 建筑风格形成了西班牙独特 发展慢,有些 德贡波斯带拉教 的“银匠式” 发展快,但建 堂 筑发展还都有 公共建筑的形制和形式同住 不来梅市政厅, 一定的规律, 宅相似,他们尖顶很锋利, 形成了各自的 德意志 阿夏芬堡宫 直刺上蓝天 建筑特色
新艺术运 动 (凡·德 ·费尔德) 维也纳学 派和分离 派(瓦格 纳 )
路德 为现代艺术展览而设计 维希展 的展览馆反映出新艺术 览馆 的特征
维也纳 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 邮政储 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 蓄银 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行—— 瓦格纳
美国探求新建筑的影响
旅游美学
前言一、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一种实用美学;旅游: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美学:是指人的感觉和知觉;旅游美学: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二、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对从业者而言,它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我们知道该怎样鉴赏旅游资源,从而引导游客进行审美,同时,更重要的使我们知道该怎样去创造美,创造什么样的美才能“得到游客的芳心”.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帮助和引导游客审美,让游客得到更多的美感,产生对旅游景点的极大的兴趣,以便形成最终的良性循环.从经营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美来;从而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三、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
因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禅宗”三境界:”落叶满空山….”;”空山无人……”;”万古长空…..”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第一章建筑的审美第一节建筑概述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第2章:两河流域建筑史
苏美尔的乌鲁城是最早的城市之一,在那 里已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到大约公元前3000 年为止,它已经由两个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巨 大而繁荣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那里还发现了第一片刻有文字的泥版, 以及许多杰出的苏美尔艺术精品。礼堂的墙 上嵌满了图案。在统治城市的多室神庙内, 发现了许多装饰艺术的精品。 乌鲁克安南娜神庙的正面。砖砌的塑像 是生育女神伊什塔尔。 这个银钵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但钵 上这个妇女的形象却显得相当的雅致和时髦。 被神化的国王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国 王。他从乌鲁克跳上那段传奇的旅程,去学 习长生不老之术。《吉尔伽美什史诗》描写 了他这段旅程及其他的冒险奇遇。
(二)亚述帝国 萨艮二世王宫(前722—前705年)
特点:
1、功能分区明确; 以院落来分隔空间;王 宫也是城堡。 2、宫殿占地17h㎡, 有210多个房间围绕30个 院落。 3、其装饰辉煌,外 墙贴有琉璃砖,石板浮 雕衬墙高4米,装饰材料包 括金银。 4、门口有一对40吨 重的人首带翼兽护卫,有 五腿神牛浮雕。
外国建筑史
第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新巴比伦城
琉璃砖墙上的文字
琉璃砖墙上的战士
新巴比伦城宝座厅--琉璃 砖墙
两河流域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第2章 两和流域的建筑
3、新巴比伦城
在伊拉克复原的伊什达门
巴比伦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伊什达门被德国人运 到了柏林,在博物馆复原起来,成为这个博物 馆中最著名的展品。在伊拉克也复原了一座伊 什达门。
花园为立体结构,有7层,由列柱支撑, 高达25米,底层以石块为基,上铺加入芦 苇和沥青的土砖,土砖上盖铅板,铅板上 再堆置泥土,上面种满了奇花异草,树木 成荫。花园还有完整的灌溉系统,取城外 不远的幼发拉底河河水灌溉。传说这花园 是尼布甲尼撒国王献给来自米底(今伊朗) 的王后的礼物,使得原本得了思乡病的王 后一扫病容。然而这么豪华"天堂"风景现 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复后的 低矮墙壁中残留的一小块原址遗迹,旁边 还有一口干枯的老井,据说这就是当年空 中花园的遗存品。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2. 自然条件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过。 ·冲击平原、气候炎热潮湿、水源充 沛、灌木丛生,为热带雨林区。 ·缺少石材和大型乔木,建筑材料 多采用粘土。
6. 与外界相互影响 1) 与埃及在不同时期相互影响 2) 影响欧洲、亚洲建筑
古 代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底 格 里 斯 河 拉 底 河 幼 发
色彩斑斓的生土建筑
• 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人 们用黏土和芦苇造房屋,有些用乱石垫 基础。公元前四千纪起,大量使用土坯, 但在宫殿庙宇等重要的建筑物的墙上, 用土坯砌垂直的突出体,方的或半圆的, 模仿芦苇束编的墙。半圆体不适合土坯 砌筑工艺,不久就被淘汰掉了。方的突 出体却作为加强墙垣的措施而长期保留 下来。
•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 阶梯逐层通达台顶, 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 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 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 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 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 的。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 过联系。 过联系。
• 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 公元前三千纪, 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 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残留至今的 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 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 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 65× 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 9.75米 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 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 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墓底 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 面积为3723 3723米 2.50米 以上残毁,据估算, 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 总高达约21 21米 总高达约21米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教案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河流域建筑:a.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b.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宗教建筑:神庙c.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2. 波斯建筑:a. 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b. 波斯建筑的主要特点和风格c. 波斯建筑的代表作:波斯波利斯和设拉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风格。
2. 展示法:展示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图片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历史背景。
2. 讲解两河流域建筑:讲解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宗教建筑和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的历史事件。
3. 讲解波斯建筑:介绍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波斯建筑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4. 展示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认识和看法,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风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两河流域建筑与古埃及、古希腊等地区的建筑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2. 文化联系:探讨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如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等。
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巴比伦 空中花园
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花园建于一系列高大建筑的平台 之上,远望如悬于空中。提幼发拉底河水灌溉。一说是 阿述国王阿达德尼拉利三世(公元前810年—公元前 783年在位)之子撒姆拉马特所建;一说是尼布甲尼撒 二世(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62年在位)为安慰其王妃米 提亚人阿密斯提对故国山川花木的怀念而建。
亚述建筑
亚述在两河流域立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8世纪最为强盛。亚述建筑在 这个时期成就最大,最重要的是萨尔贡(又译萨艮)二世所建造的王宫。
王宫在都城西北角卫城内,和附属的观象台一起建在高18米、边长 300米 的方形土台上。土台南面有台阶。
宫门设四座方形塔楼,塔楼间有三座拱门;中央拱门宽4.3米,墙上部作雉堞, 下部有高约4米的石板贴面,其余部分满贴彩色琉璃面砖。
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的石板上雕刻有象征智慧和健壮的人首翼牛像。像 正面为圆雕,可看到牛两条前腿和人头的正面;像侧面为浮雕,有牛的四 条腿和人头侧面像。从两面看各有完整的形象。虽然实际上总共雕刻了五 条腿,但看上去却没有荒谬的感觉。它们既是不同雕刻形式的巧妙结合, 又体现了建筑雕塑要考虑具体观赏条件这一重要原则。
前2334年阿卡德人萨尔贡开始了他的征服历程,最终建立阿卡德帝国,统一了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前1792年即位的巴比伦国王汉摩拉比颁布了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这个时期的 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900年,亚述王国统一两河成立了亚述帝国。 前605年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 前539年中叶在伊朗建立了波斯帝国,将巴比伦灭亡,阿卡德语音和楔形文字衰
现存遗址最著名的是建于公元前2125年的乌尔山岳台,在伊拉克乌 尔城中心一个6米高的台地上,由土坯外贴一层砖建成。
两河流域建筑
圣经故事
通天塔
乌尔月神台
时间
公元前2125年,苏美尔第三王朝
地点
古老城邦的首都乌尔 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山
岳台或者天体台。残留至今的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 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 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 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墓底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 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传说第一层黑色,象征冥界, 第二层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象征 明月,为白色,便是月神庙。夜深时刻,月神会乘风而下,与 敬神的人相会。
波斯帝国
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
包括了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三大古文明中 心,并且接近了第四古文明中心—希腊的边 缘。
700万公里,70个民族,5000万人口
帝国背景
战争掠夺 放荡奢侈 信奉拜火教 神化皇帝
建筑特点
不建庙宇 宫殿建筑为代表 建筑风格杂糅,没有自己统一的风格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服了埃及之后,它的 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 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 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 艮王宫(The Palace of Sargon Chorsabad)。
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 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 堡和和种防御性门楼。
像(Winged bull)。大门处的一对人首翼牛像高约
3.8米,它们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
布局
美术鉴赏--第三讲两河流域
《汉莫拉比法 典》,玄武岩, 高约71.1厘米。 上部为浮雕, 下部为文字。
古巴比伦时期美术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 约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 统一两河流域后,制定了一部反映 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 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较全 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 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
空 中 花 园
巴比伦空中 花园的抽水 灌溉方式
巴比伦空中花园 (新巴比伦时期)遗址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
传说 中的 巴别 通天 塔 (新巴 比伦 时期)
《伊神塔尔》
巴比伦的八道城门全用 八个神的名字来命名。 北门所称的伊神塔尔, 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中司爱 情的女神。北门各种金 色的动物塑在藏青色的 琉璃砖上具有特殊的艺 术效果,高雅、朴素又 光彩夺目。 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 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新巴 比伦的装饰风格。
两河流域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绿荫和亚述猎狮图的 血腥形成了人性的对比;古罗马“拱门”的运用实 际上是新巴比伦伊斯塔尔城门的完善。古埃及和两 河流域建筑、雕刻、绘画,甚至是工艺的艺术成就 和美学思想是其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至今仍对世 界美术产生着不可动摇的影响。
谢谢
楔形文字 (约五千年前)
圆柱陶印
第二
古巴比 期 美术
古巴比伦时期美术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 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莫拉比法典石碑。汉莫 拉比法典建立了庞大的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著名的
《汉莫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时期美术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反映 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较 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内容包括诉讼 程序、保护私产、债务、高利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建筑遗迹基本上没有保 留下来 《汉穆拉比法典》 七星神的传说
三)亚述帝国时期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 服了埃及之后,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 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 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 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 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二世王 宫(The Palace of Sargon Chorsabad)。
第一篇 思考题 (古埃及和古西亚)
1.玛斯塔巴主要模仿哪种建筑? 2.吉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那些内容所组成? 3.阶梯式金字塔的名称是什么? 4.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什么时期? 5.克阿蒙神庙和鲁克索阿蒙神庙建造于何时期? 6.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7.山岳台建造于哪个地区? 8.亚述王国时期的宫殿建于何年代? 9.帕赛玻里斯是哪个王朝的宫殿? 10.伊什达城门建造于哪个城廓?
帕赛玻里斯宫 ( BC600- BC450 )
组成:大台阶 -万国门-接 见大厅-百柱 厅-三门厅- 后宫-宝库
建筑中结构面积比例很小,装修华丽; 牛首柱造型独特
本章小结:西亚建筑成就总结
创建了住宅、宫殿、城廓、山岳台等建筑形制 生 土 建 筑—— 土坯建造、墙头排树干或铺芦苇 装 饰 丰 富—— 彩画、陶钉、石板、琉璃砖等 山 岳 台——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宫 殿——土坯或夯土建造、装饰豪华 代表作- 萨艮二世王宫、帕赛玻里斯 新巴比仑城——土坯或夯土建造、外贴琉璃面砖 代表作- 空中花园、伊什达城门
乌尔观象台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 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 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 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 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 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 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基底面积为37×23米,高 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3) 亚述帝国 (BC11c——BC7c)
4)新巴比伦王国( BC7c初 ) 5) 波斯帝国(BC6c-BC330)
征服整个西亚、埃及、中亚、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的发展基本与古希腊 同步,灭亡于古希腊鼎盛时期),建筑具有综合特征:埃及,希腊,亚述等。
代表建筑类型:宫殿
自然地理状况
两河流域:
1、夏季酷热、冬季温和、气候湿润,常年多下 暴雨 2、木材和石材较少,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需 防水处理) 3、盛产石油
二:主要建筑类型及特点
一)苏马连文化时期
1.技术特点: 夯土建筑: 土坯墙-烧砖技术 防水技术:陶钉-天然沥青-石板-琉璃饰面 2.原始自然拜物教 3. 代表建筑:山岳台,四级,顶有祭庙
彩色饰面
陶钉
观象台
•观象台(Ziggurat)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
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波斯地区:干旱少雨,盛产石材---石砌建筑
文化特色 宗教为原始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与周围地区交流频繁
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
1、材料 泥土:夯土墙和烧砖 石材:主要见于波斯地区,质地坚硬. 2、结构 墙体承重:两河流域,厚墙,开间小 梁柱结构:波斯地区,间距大,柱高,空间高敞 拱券结构:两河流域走向成熟,用于建筑入口,沟 渠及屋顶(伊什达城门)
本讲小结:西亚的建筑技术
1.生土技术发达,墙面装饰技术产生广泛 影响。
2.两河流域采用高台建筑形式。 3.拱券技术走向成熟,但数量不多。 4.地区内建筑交流频繁 5.世俗建筑发达,没有出现宗教建筑
生土城廓遗迹
高 台石 庙
石 棺
琉璃砖浮雕
琉 璃 砖 浮 雕
横向壁画
波斯的守护神
狮 身 人 面 像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发展过程
1) 苏马连(Sumerian)文化(B.C.4000~ B.C. 2250)
规模较小的奴隶制国家在两河流域的下游形成了奴隶制的城邦国家
2) 古巴比伦王国(BC19c-BC16c)
主要建筑活动:宫殿,庙宇,山岳台及巴比伦城市建设 军事专政的帝国 主要建筑类型:宫殿,庙宇和山岳台
新 巴 比 伦 城 的 伊 什 达 城 门
五) 波斯帝国时期
发迹于伊朗高原西部,公元前533年由 居鲁士二世建立了强大的横跨亚非欧的 波斯帝国。 建筑方面杂糅了各种侵略地区的建筑风 格,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的风格特点。
宗教——拜火教(祆(音“先”)教) 波斯人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 宇。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 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 建立的,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 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壮丽,却没 有宗教气氛。
奴隶社会的建筑
第二讲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和波斯帝国建筑(古西亚建筑) West Asian Architecture 大约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7世纪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 伊朗高原的掘起稍微迟后
教学主要内容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发展过程 自然地理状况 文化宗教状况 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 牛 像
萨艮王宫的建筑布局特点 (1)明确功能分区:行政、宗教、后宫 (2)防御性强 (3)庙宇、山岳台与宫殿组合,反映神 权与王权结合 (4)装饰手法特点:人首翼牛像
四) 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Chaldian)征服亚 述,建立新巴比伦王国,进行新的巴比伦城市 建设。(New babylonian) 新巴比伦城: 伊什达城门(Ishtar),采用拱券结构 “空中花园” 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 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 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图像的装饰构图。王宫内 建有“空中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