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仍存分歧,没有赢家
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方案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晚期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已侵犯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本文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背景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已成为恶性肿瘤中的“隐形杀手”。
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时往往已属晚期,因此,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二、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方案1. 化疗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吉西他滨(Gefitinib):吉西他滨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DNA合成和RNA转录,发挥抗癌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约为15%,中位生存期(mOS)约为6个月。
(2)5-氟尿嘧啶(5-FU):5-FU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导致肿瘤细胞DNA合成受阻。
5-FU联合亚叶酸钙(Leucovorin)和丝裂霉素(MMC)组成的FAM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ORR约为20%,mOS约为8个月。
(3)奥沙利铂(Oxaliplatin):奥沙利铂是一种金属类抗肿瘤药物,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奥沙利铂联合5-FU和亚叶酸钙组成的FOLFOX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ORR约为20%,mOS约为8个月。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目前,免疫治疗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
临床研究表明,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ORR约为20%,mOS约为8个月。
(2)CTLA-4抑制剂:CTLA-4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胰腺癌成功案例

胰腺癌成功案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及早发现。
然而,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胰腺癌成功案例,这给了患者和医生们希望和信心。
李先生,45岁,是一位胰腺癌的幸存者。
在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胰腺癌时,医生告诉他只有不到10%的存活率。
然而,李先生并没有放弃治疗,他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进行了化疗和放疗。
在经过艰苦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后,李先生终于战胜了胰腺癌,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他的身体状况良好,工作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
除了手术和化疗放疗,胰腺癌成功案例中还有一位患者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好转。
王女士,50岁,被诊断患有转移性胰腺癌,医生建议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王女士的肿瘤得到了明显的缩小,她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如今,王女士的身体状况稳定,她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胰腺癌成功案例中还有一些患者选择了中医治疗。
张先生,60岁,被诊断患有早期胰腺癌,他选择了中医治疗,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他的肿瘤得到了控制,症状得到了缓解。
如今,张先生的身体状况良好,他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胰腺癌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治疗的希望。
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患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当面临疾病的困扰时,患者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胰腺癌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患者们的坚强意志。
医生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努力提高治疗成功率,而患者们也不断挑战疾病,坚定地走向康复之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胰腺癌将不再是绝症,更多的患者将能够获得康复的希望,重返健康的生活。
让我们为胰腺癌患者们祈福,愿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战胜疾病,重获新生。
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前景和格局一览

胰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虽仅占所有癌症病例的2%~3%,却是7%的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
2020年美国估计将有57 600例胰腺癌新病例,这种疾病现在是仅次于肺癌和结肠癌的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
据估计,到2030年,胰腺癌将超过结肠癌,成为第二大致死原因。
胰腺癌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就已无法切除或发生转移。
因此,系统性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是必要的选择。
本文对当前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选择进行介绍,并展望了有前景的研究。
两个1类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如何抉择?对于适合积极治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有两种1类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
具有最强生存获益证据的方案是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IRINOX)。
在Ⅲ期PRODIGE试验中,对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1或更低的初治患者随机分配,给予FOLFIRINOX方案或吉西他滨单药治疗。
中位总生存(OS)明显支持FOLFIRINOX 方案(11.1个月vs. 6.8个月)。
此外,FOLFIRINOX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更好(6.4个月vs. 3.3个月)。
虽然FOLFIRINOX与吉西他滨相比有更多的不良事件,但在后续的研究中,采用减少剂量强度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常规的生长因子支持治疗,结果显示,FOLFIRINOX方案的耐受性得以改善。
而且,尽管FOLFIRINOX方案毒性增加,但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仅为31%,而吉西他滨组为66%。
另一个1类推荐的化疗方案是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Ⅲ期MPACT试验的数据比较了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吉西他滨单药疗法在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70%的初治患者中的疗效。
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OS改善(8.7个月vs. 6.6个月)。
靶向治疗进展:一路高歌虽然目前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系统治疗推荐已经建立,但近年来后续治疗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现在的重点是靶向治疗。
胰腺癌患者术后转移了还有救吗

胰腺癌疾病号称“癌症之王”,由于早期很难做出确诊,所以一旦发现病情大都发展到了中晚期,晚期的患者更是受尽了疾病的折磨,手术是治_疗胰腺癌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但手术只是局部治_疗手段,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有不少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转移的情况,一旦转移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二次伤害,治_疗也会更加棘手,那胰腺癌患者术后转移了还有救吗?易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也是造成治_疗失败,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上不少患者在得知术后转移时,就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无药可救,只能等死了,想着放弃治_疗。
胰腺癌术后转移虽然治_疗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药可救,临床上还是有不少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_疗,病情得到控制,生存期也有所延长,因此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治_疗,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
胰腺癌术后转移再次手术的机会不大,常用的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_疗,放化疗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以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缓解病症,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_疗,甚至有患者因过度的放化疗而加重病情,加速死亡,因此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要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放化疗方案,严格控制剂量和次数,适可而止。
中医治_疗胰腺癌短期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放化疗明显,但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
中医通过调理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达到控制肿瘤不再继续生长的目的,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对于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联合中医治_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放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要及时将中医纳入治_疗方案中,维护身体的元气,增强抵抗力,才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预防病情的恶化,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哪些征兆说明胰腺癌术后转移了

胰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癌症,它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影响生命安全,转移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出现转移就没救了,关键在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此,手术后应特别当心转移,一旦出现征兆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病情。
那么,哪些征兆说明胰腺癌术后转移了?对于胰腺癌手术,一些患者和家属存在误解,认为做了手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然而,手术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往往只能切除局部可见病灶,而胰腺癌在形成之初就已在发生转移,因而手术切除后机体往往存在有微小、隐匿病灶,以及癌栓、癌细胞等。
由于手术创伤,加上疾病本身消耗,术后机体免疫力较低,对这些残留癌细胞的控制、抑杀及清除力度不够,给其生长、增殖,进而形成能够被查出的转移灶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目前对胰腺癌的治疗多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通过配合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抑杀残留癌细胞,并通过中医治疗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转移风险。
此外,术后转移的征兆也要特别当心,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一旦胰腺癌术后出现转移,疾病自身影响,加上前期治疗损伤,患者很容易出现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征兆。
同时,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患者还会出现相应的转移征兆,如骨转移患者表现为剧烈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肝转移患者表现为肝区疼痛、厌食、黄疸等;脑转移患者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呕吐等;肺转移患者表现为咳嗽、痰血、胸痛等。
发现这些征兆后要及时就医排查,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
此时,能手术患者尽可能接受二次手术,并及时联合其他治疗。
由于中医治疗兼顾祛邪与扶正,控制病情的同时帮助增强体质,因而联合中医治疗往往有助于增强患者整体疗效,并有助于提高机体对治疗耐受力,减轻治疗副作用。
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患者,安全、毒副作用小的中医治疗甚至能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因此,建议确诊的胰腺癌术后转移患者尽早配合中医治疗,以改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胰腺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多少?还有救吗

胰腺由于处在腹腔之中,帮胰腺癌的发病十分隐匿,往往以上腹部不适或者腹部疼痛为主诉入院被查出来,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部分,病情发展十分迅速,生存时间短,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转移,对于转移病情,符合手术指征的也会进行再次手术,然而术后患者难免还是会有担心,胰腺癌转移手术后复发率多少?还有救吗?胰腺癌的高复发转移性是胰腺癌难以被控制的主要原因,胰腺癌复发是具有高风险,高死亡率。
胰腺癌做了手术后复发几率占到一半左右,如果是转移灶比较多,复发率可能达到80%,研究表明,复发率与肿瘤的转移有很大关系。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切除不完全,术后还是有可能再出现复发。
胰腺癌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好的外科医生也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细胞,即使是做了扩大切除术,那些微转移灶不容易发现和清除,仍然会导致病情的再次复发,另外由于胰腺毗邻器官比较多,很出现出现莫名的转移,因此术后可进行周围淋巴结的清扫,降低肿瘤的不完全切除度,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胰腺癌术后身体虚弱,身体免疫力低,用中医调理扶正固元,调理身体的脾胃功能,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帮助,袁希福老中医独创三联平衡理论,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辨证施治,重点用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能减少病情后期的扩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用中药对胰腺癌术后的康复帮助很大,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癌40余年,自幼接触家族医书,是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作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指导老师,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中医诊疗服务,帮助患者辩证用药,解决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的难题,不少患者在袁希福中药的帮助下减轻了痛苦,延长生命,为了更好的的帮助胰腺癌术后的康复,做好术后的康复锻炼也很重要。
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最后病人应该注意更多的锻炼,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胰腺癌手术的治疗的现状

胰腺癌手术的治疗的现状*导读:胰腺癌的治疗迄今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因此对其治疗亦难以用某一治疗方案统一起来。
……【概述】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发现,转移早而快、预后差。
近些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增高。
据我国北京协和医院以及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统计,近十几年因胰腺癌住院病人比以前10年高3~4倍。
在美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倍,占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相仿。
在日本增加4倍。
英国、德国增加了2倍。
1986年美国诊断为胰腺癌的新病例高达25550例,死于该病为24000例。
胰腺癌以男性多见,好发于40岁以上者,以胰头发生率为高占70~80%,可为多中心亦可为胰内直接扩散。
本病是消化道肿瘤中难以早期诊断的肿瘤,临床发现进展期胰腺癌仅有10~30%可以根治,经根治后生存率仍很低,5年生存率为0。
18~5%。
若以胰头癌而论,其3、5年生存率为消化道癌中最低者。
为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关键是提高早期的临床检出率。
【诊断】随着医科技术的发展,用于胰腺癌的检测手段日益增多,为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依据。
鉴于胰腺癌开始症状模糊,就医时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时间,且预后很差。
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定做定期的体检,如B超检查、CT、MRI、ERCP、SAG等影像学的应用,胰液细胞学检测、胰腺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癌相关抗原测定以及ras基因检查等,使胰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大为提高。
【治疗措施】一、胰腺癌手术的治疗的现状胰腺癌的治疗迄今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因此对其治疗亦难以用某一治疗方案统一起来。
对治疗的影响因素很多: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壶腹癌不同,转移早,有一部分病例又系多中心性,有的病例是围胆总管下段的围管浸润生长;胰腺癌的部位、大小、恶性程度等等均影响其手术的效果,如Laurent(1993)报道胰腺癌根治病例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制约(表1);手术方式急议较大,采取根治性Whipple手术?抑或全胰切除?抑或扩大胰头癌切除未完全统一。
胰腺癌为什么会治不了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也不是治不了,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治疗方案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而使用国际最新肿瘤治疗技术——生物免疫治疗,相对仅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配合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可延长1到3倍,治疗总体有效率可提高约15%。
(一)围手术期处理胰腺癌病人常常全身情况欠佳,而根治性手术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因此,正确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关键。
1.术前改善病人全身情况(1)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宜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辅以胰酶等助消化药物。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补充维生素K,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重度阻塞性黄疸者由于胆汁不进入肠道,使脂溶性维生素K不能正常吸收,导致疑血酶原合成不足。
因而,从入院起即应注射维生素K,直到手术,同时进行保肝治疗。
(4)控制糖尿病:胰腺癌病人糖尿病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ol/L,尿糖在(+)~(-)范围内。
2.术前减黄问题:胰腺癌所致阻黄并不需常规减黄,对出现黄疸时间较短,全身状况尚好,消化功能、凝血机制以及肾功能等尚在正常范围者,可不减黄而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但若全身状态差、胆红素高于342μmol/L,粪胆原阴性,黄疸出现时间超过2周且越来越重并有先兆肾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减黄。
具体方法有胆囊造瘘、PTCD、经十二指肠镜安放鼻胆引流管或胆肠引流管。
3.预防手术后并发症(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若无感染,不必过早应用抗生素,于手术开始前30分钟静脉给一次足量广谱抗生素即可。
手术超过4小时再添加一个剂量。
(2)呼吸道准备:胰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当多见,术前就应采取预防措施。
胰腺癌转移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
中医学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探讨胰腺癌转移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更为困难。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在胰腺癌转移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胰腺癌转移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胰腺癌转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聚、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
其中,气滞血瘀是胰腺癌转移的主要病机,导致肿瘤细胞在体内扩散。
2.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胰腺癌转移的原则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调理脏腑、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通过调整患者体内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方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选用以下基本方剂进行治疗。
1)活血化瘀方: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2)清热解毒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龙葵等;3)健脾益气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4)养阴清热方:生地黄、玄参、麦冬、枸杞子等。
(2)加减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如患者兼有气虚,可加黄芪、党参等;兼有血瘀,可加三棱、莪术等。
2.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主穴为足三里、肝俞、肾俞、内关、合谷等;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
(2)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电针等方法,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推拿按摩(1)手法:采用揉、按、摩、擦等手法,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2)部位:重点按摩肝经、脾胃经、肾经等穴位。
4. 饮食调理(1)原则: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禁忌: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 体能锻炼(1)原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方法: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四、疗效观察1. 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患者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
胰腺癌肝转移能实现带瘤生存吗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而且很难治愈,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
如今带瘤生存的治疗模式被医学界引入,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很多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带去了希望。
临床上,不少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或复诊时发现肝转移,病属晚期,从而往往会寻求带瘤生存。
那么,胰腺癌肝转移能实现带瘤生存吗?答案是肯定的。
临床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并非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过于积极的杀伤性治疗。
因此,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理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对体内肿瘤细胞不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态度,而是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进而提出了“带瘤生存”的新理念。
所谓“带瘤生存”,即患者经过治疗后,人体与肿瘤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病情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并趋于好转。
带瘤生存可以让恶性肿瘤患者变得像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一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还能够延长生命,同时也能够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胰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一直有明显上升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然而,临床上却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乃至出现扩散、转移,如常见的肝转移。
一旦出现肝转移,病情往往已属晚期,预后较差。
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属会询问能否实现带瘤生存,尤其是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而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已有很多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体内虽然仍有肿瘤,但生活的很好,生存期也得到延长,一些患者甚至可独立工作和生活。
那么,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如何实现带瘤生存呢?目前,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者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但相互配合却往往能够取长补短,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同时重视中医治疗,往往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带瘤生存。
胰腺癌手术后转移了还好治疗吗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胰腺癌是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胰腺癌也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癌症疾病。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直接切除病灶的方式,短时间内达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的治疗目的。
不过,手术治疗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些患者术后出现了转移,而转移后的治疗会更加棘手,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胰腺癌手术后转移了还好治疗吗?如今,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大量临床实践的证实,手术“一刀切”的神话已经被打破。
手术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手术的本质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肿,对于血液中以及其他的转移癌细胞来说是无能为力的,也为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埋下了隐患。
不过,虽然术后转移治疗的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药可救,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
一般来说,术后转移再次进行手术切除的机会不大,一些患者会选择放化疗,放化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短期内缩小瘤体,抑制扩散和转移,但放化疗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较于放化疗,虽然中医治疗短时间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药性较为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患者的机体,适合身体相对虚弱、免疫力较低的转移患者。
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全身特点加以考虑,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体质特征,进行辨证施治,在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的机体,补充亏损的正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另外,对于选择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也可以联合中医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力争使患者接受正规安全的中医治疗,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疗效。
胰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

胰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率的肿瘤,常常在早期不易察觉,因此在诊断时已经进入晚期。
胰腺癌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肝脏,这对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因此,制定一个合适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供参考。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胰腺癌肝转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良好、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手术治疗有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根据肝转移的程度和位置,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部分肝叶切除和肝脏移植等。
手术后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或放疗。
二、化疗治疗:化疗是胰腺癌肝转移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以控制或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选择哪种化疗药物和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帕妥珠单抗、顺铂等。
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方案都可以考虑,治疗时间和疗程的长短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胰腺癌肝转移治疗中也有应用。
通过针对癌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使用抗体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厄洛替尼等。
靶向治疗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放疗治疗:放疗治疗在胰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一般主要用于疼痛缓解和局部病灶的控制。
放疗可以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并减缓肿瘤的生长。
放疗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放疗设备的可用性进行制定。
综合治疗的个体化对于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肿瘤特点、患者身体状况、患者的意愿等多种因素。
不同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方案。
此外,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也是胰腺癌肝转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身体状况对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隐蔽性,常常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并且已经转移到其他器官,其中肝转移是最常见的。
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综合运用手术切除、化疗、靶向药物和介入治疗等多种方法,本篇文章将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手术切除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能够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胰腺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切除范围手术切除的范围通常包括胰腺癌原发灶、转移至肝脏的肿瘤以及可能受到浸润的邻近组织。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行胰腺全切除、部分切除或冷冻切片等方法。
预后评估在进行手术切除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预后评估。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患者的肝转移比较局限,且没有其他远处转移时,手术切除的效果才会较好。
预后评估还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肝功能、手术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术后治疗手术切除后,通常还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药物和放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清除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化疗化疗是胰腺癌肝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能够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常用化疗方案常用的胰腺癌肝转移化疗方案包括FOLFIRINOX方案和纳致酮方案。
FOLFIRINOX方案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和伊立替康组成,纳致酮方案由纳致酮和伊立替康组成。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证明具有较好的疗效。
副作用管理化疗药物常常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
在化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能够更精确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常用靶向药物目前,常用的胰腺癌肝转移靶向药物包括厄洛替尼、西罗替尼、帕尼单抗等。
胰腺癌诊治存在哪些问题 沈雁鸣

胰腺癌诊治存在哪些问题沈雁鸣发表时间:2019-10-24T13:42:03.3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2期作者:沈雁鸣[导读] 胰腺癌目前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并且非常严重,预防也较为难。
沈雁鸣成都市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四川省 610041 胰腺癌目前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并且非常严重,预防也较为难。
此外,寻找胰腺癌的病因也是现代医学治疗的困难之一。
通过调查资料显示,患得胰腺癌的病人的情节越严重,其对应的治疗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胰腺癌晚期患者的存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发现晚期患者存活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理是否愿意接受医生治疗,我们都知道好的心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如果患者的身体素质很强并且可以保证患者对于治疗的情绪比较积极的话,那么晚期患者存活的时间会很大程度的延长。
因此患者不要对胰腺癌失去信心,保持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一、什么是胰腺癌?我们要是想弄明白胰腺癌诊治存在哪些问题,就要明白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属于恶性肿瘤,并且恶性程度非常高,预防起来较为困难。
胰腺癌具体病因目前并不是很明确,但是目前医生认为和患者的吸烟和饮酒以及长时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若是患者平时摄入大量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那么患上胰腺癌的概率会大大增强。
此外若是经常的饮用咖啡奶茶等不健康的因素那么概率也是会大大增强的。
还有就是若是患者长期处于环境污染的环境也会出现的。
最后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等都可以导致出现胰腺癌。
而对于患有胰腺癌的患者来说,如果是没有出现胰腺癌转移的现象的情况时,那么首选的治疗方式应该是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切除肿瘤,另外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针对于不同的患者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对于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放化疗处理,而对于延缓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的帮助。
二、胰腺癌具体的表现有哪些?1.早期患者出现的反应较轻,一般是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现象。
若是不能及时的医治,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腿部疼痛的现象。
伊布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III期研究失败

伊布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III期研究失败
转移性胰腺癌是侵袭性最强和最难治的一种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5%。
当前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多采用化学疗法。
1月18日,AbbVie更新了伊布替尼+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n=211)对比安慰剂+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n=213)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III期RESOLVE研究的最新结果。
结果显示,RESOLVE研究未能到达主要终点,相比安慰剂对照组未能改善患者的PFS和OS。
安全性数据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RESOLVE研究的详细结果将在不久后召开的科学会议上公布。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上市的BTK抑制剂,目前已经获批用于治疗5种B细胞血液癌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伊布替尼目前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超过130项。
Pharmacyclics临床负责人Danelle James表示:“我们会继续评估伊布替尼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用于其他多种癌症的治疗潜力,我们会积极推进伊布替尼的临床项目,进一步提高癌症治疗的临床治疗标准,尤其是那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癌症。
”。
胰腺癌腹膜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胰腺癌腹膜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腹膜转移是胰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研究发现,胰腺癌同步性肝转移率为27.9%,同步性腹膜转移率为9.1%,其中腹膜是唯一转移部位的比例为3.9%,合并其他转移部位的比例为5.2%。
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大约50%的胰腺癌患者死亡时存在腹膜转移,接受姑息化疗的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为7.6个月,如未给予任何治疗则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3个月。
胰腺癌腹膜转移可能引起腹水、肠梗阻、肾积水等,导致患者体能状态差,不能耐受高强度化疗,生存期受到明显影响。
本文就胰腺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一、发生机制胰腺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理论符合“种子与土壤”学说经典理论,该理论认为腹膜转移的发生取决于肿瘤细胞和腹膜的微环境。
肿瘤细胞定植于腹膜的淋巴孔和乳斑区,该区域利于肿瘤的定植和增生。
腹膜腔因其面积广泛适宜继发肿瘤增殖,此外腹腔游离液体的存在和运动也促进了腹膜转移的发生,腹水从道格拉斯窝开始向其他间隙流动,将游离的肿瘤细胞聚集,并随着重力及呼吸在腹腔内流动,常在道格拉斯窝、乙状结肠系膜及右结肠旁沟等特殊位置沉积。
二、诊断1.影像学检查:CT是胰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根据腹膜癌指数系统(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对腹膜转移分期,也可常规应用于评价腹膜转移的严重程度,还可通过测量腹水量判断化疗疗效。
但CT对于胰腺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率不高,研究发现,胰腺增强CT尚未发现远处转移证据时,34%的患者可通过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7%的患者在腹腔灌洗时发现恶性细胞,其中16%为肝转移,7%为腹膜转移。
还有研究发现,因其有限的对比度和分辨率,CT对<0.5 cm的单个腹膜转移灶检测灵敏度仅为11%,难以分辨单个小结节与邻近的正常组织。
除CT外,超声可初步筛查腹水、腹腔肿块及肠管肿胀患者,还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MRI的DWI序列及增强扫描对软组织显影效果较好,但对腹膜微小病灶诊断难度较大,主要依靠影像科医师的经验。
Ⅰ、Ⅱ期胰腺癌没有行根治手术的原因分析

d温州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普外科 , . 浙江 温州 3 50 ;. 2 0 0 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腔镜外科 , 浙江 温州 3 50 2 00)
摘要 : 目的 分析 I、 Ⅱ期胰腺 癌没有行根 治手术的原 因, 提高对 I、 Ⅱ期胰腺癌的手术根治率。方法 回顾 性分析 16例 T 1 NM Ⅱ期胰腺癌 I、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结果 根 治组 平均年龄 B 0 1 2 岁 , 84 _ 09 ) 未行根 治组平均年 龄 6 .4 1 .2 岁 , + 56 _ 20 ) 差别有统 计学 意义 e= . 1 + o 0 o多因素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g t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ii sc 肿瘤大小以及是 否侵犯 器官是影响手术能否根 治的独立 因素 < . o 5 o而 医生文书描述显示没有行根 治手术的原 0 因包括 : 患者拒绝 , 存在严重并发症 、 考虑无法耐受手术、 经济无法承 受; 肿瘤侵犯大血管、 侵犯周边脏 器、 因肿瘤 巨大、 局部淋 巴结肿 大、 胰腺切 缘 阳性等。 结论 I Ⅱ 、 期胰腺癌没有行根 治手术的原 因基本上是 由于疾病本 身特 点决定。 患者的期望值 , 但 医生的技术 , 对预后 的态度 , 都有着
一
2 . 2没有行根治手术的原因 2 . 没有行手术的原因 未行手术共 1 例 , 中原 因见表 2 .1 2 9 其 。拒行 手术 的平均 年龄为 ( 35  ̄ 46 ) , 行手术 患者 的平均 年 龄为 6 . 1.3 岁 而 7 ( 1 9 1 . 岁 ,> .5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6 .  ̄ 8 4 1 4) P 00 ,
dc s n rlto r ii r ly i ainswi e p ea re a ie s i e eaint mobd t mo t i np t t t p r h rlatr lds a e i o y at e h i i V s d2 0 ; :6 . a c Me .0 62 1 9
胰腺癌转移是晚期吗,该怎么办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迅速,恶性水平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发现。
当病人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时,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这时候治疗的效果已经不如早期了。
如果胰腺癌出现了转移,那么病人的病情就更加严重了,那么胰腺癌转移是晚期吗,该怎么办?胰腺癌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扩散到其他部位,如肝脏、肺部等。
这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对于胰腺癌转移的病人,治疗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完全的治疗病人,而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治疗胰腺癌转移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都不如早期。
手术通常只适用于转移比较少、局部病变较小的病人,而对于转移比较多、病变较大的病人,手术的效果非常有限。
放疗和化疗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其治疗效果也非常有限,有些患者也不太适合,患者可配合中药治疗调理,减轻痛苦。
中医治疗胰腺癌坚持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坚持扶正与祛邪并重,通过调节患者机体内部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发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虽然中医治疗在短时间内缩小瘤体方面的效果没有西医那么明显,但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草药,药性较为温和,副作用小,几乎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新的伤害,且适用范围较广,即使是年龄较大、体质偏弱的患者也同样可以适用。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始终专注在袁希福“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在临证中,其实质内涵就是,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以修复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使气血调和,正气生发,以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

摘要: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一线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线方案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是指针对肿瘤患者首次治疗方案,旨在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一线治疗方案有时会失效。
本文旨在分析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的原因1. 肿瘤异质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同一肿瘤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这使得一线治疗方案难以针对所有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治疗。
2. 耐药性:肿瘤细胞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耐药性,导致一线治疗方案失效。
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药物靶点变异、药物代谢酶活性变化、细胞凋亡途径异常等。
3.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基因型、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一线治疗方案的效果。
4. 治疗方案不当: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用药剂量、治疗时间等不当也可能导致治疗无效。
三、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的影响1. 患者心理负担:一线治疗方案无效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增加心理负担。
2. 治疗成本增加:一线治疗方案无效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接受更多、更昂贵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成本。
3. 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治疗无效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4. 治疗时间缩短:一线治疗方案无效可能导致患者生存时间缩短。
四、肿瘤治疗一线方案无效的应对策略1. 个体化治疗:针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联合治疗:联合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耐药性研究:研究肿瘤耐药性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4. 早期诊断和监测:通过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早期发现肿瘤耐药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仍存分歧,没有赢家
By Robert H. Carlson 纽约——在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中,除外吉西他滨单药,肿瘤医生可在至少两个联合方案中选择:FOLFIRINOX[亚叶酸、氟尿嘧啶(5-FU)、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多年来胰腺癌临床研究均为阴性结果,因此这两个方案被认为是重大的治疗进展。
在由西奈山医学院主办的化疗基金研讨会上,两位专家对首选方案提出了不同见解。
但由于转移性胰腺癌总生存期仍很短,发言者认为没有哪个方案是“赢家”。
“我们离‘战胜’本病还很远。
”Vanderbilt-Ingram 癌症中心癌症研究教授和胃肠肿瘤项目内科和临床主任Jordan D. Berlin医生说,“如果我们坐这里承认其中之一是赢家,那我们就错了——这两个方案都是输家。
一个失败者可能稍好于另一个,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疗效。
”“FOLFIRINOX治疗的生存优势”即使在上述情况下,耶鲁癌症中心副主任和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Howard S. Hochster医生提倡使用FOLFIRINOX,他说:“FOLFIRINOX 治疗达到的生存期和缓解率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更好。
”他引用说,由法国卫生部资助的法国PRODIGE研究,入组342例转移性胰腺癌,结果显示FOLFIRINOX无进展生存期几乎两倍于吉西他滨单药
(6.4个月vs. 3.3个月),中位生存亦有改善(11个月vs. 8.5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1.6%和9.4%(Conroy et al: NEJM 2011;19:1817-1825)。
“就我们所观察的各项指标而言,FOLFIRINOX确有优势。
”Hochster说。
他指出,尽管如此,许多美国肿瘤医生起初仍因FOLFIRINOX的毒性而犹豫。
“我们知道FOLFOX和FOLFIRI的毒副反应没那么严重,但3个(化疗)药物合用可能是一个大问题。
但现在,大家对应用FOLFIRINOX已经更坦然。
”他指出,该方案在毒性方面确实有劣势,包括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但除去较大的毒副反应,FOLFIRINOX让患者感觉良好的时间更长。
”Hochster说,称这是“晚期胰腺癌‘合适患者’的标准治疗。
”“合适”并不是一个限定词,他补充到。
“根据我们在耶鲁大学的经验,体力状态评分为1甚至2的患者,甚至有些70、80多岁高龄的患者都能接受我们所改良的FOLFIRINOX方案治疗。
”Hochster说,耶鲁的一项研究使用了改良的FOLFIRINOX方案,推注5-FU和伊立替康剂量降低25%,并增加培非格司亭,使方案更易耐受。
“对体力状态评分良好,FOLFIRINOX是更好的选择,即使对于体力状态评分临界的患者,适当改良后仍是可行的。
”Hochster 总结他的发言时说,对他而言真正的问题是哪种方案是联合新药和生物制剂的最佳平台:“根据我的经验,我不认为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耐受性更好,尽管我们
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这一点。
但是,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个有较多副作用诸如腹泻的生物制剂,与FORLFIRINOX联合可能就不太可取。
”协同作用Berlin被分配的任务是说明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相
对优势,但他说,由于他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制造商Celgene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因此直到最后一分钟,他都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支持FOLFIRINOX的一方。
“我拿Celgene公司很多钱,我也喜欢。
”他诙谐地说,“让我们面对现实,在此我可能有利益冲突。
”不管怎样,Berlin表示,吉西他滨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之间的协同作用得到了两
项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尽管他们指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机制。
为了支持该方案的有效性,他列举了由Celgene公司赞助的III期研究MPACT,入组863例胰腺癌患者,比较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吉西他滨单药。
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缓解率更高,虽然周围神经病变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增加(V on Hoff et al: NEJM 2013;18:1691-1703)。
Berlin指出,在MPACT研究中,研究者评估的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缓解率为29%,与在PRODIGE研究中FOLFIRINOX 31%的缓解率十分接近。
他指出,两项研究的结果相当,因为患者队列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中位年龄、性别和分期,而且所有患者都是IV期。
也有不同之处:MPACT允许体力状态评分
为2的患者,虽然仅占本研究患者的10%以下;允许75周岁以上患者;并且是全球性的,而PRODIGE只在法国进行。
但毒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别,Berlin说:“人们幻想,两者在毒性上存在差异,且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毒性更低,因此更易联合应用,我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三药较四药方案更易于执行。
但是,正如FOLFIRINOX可以改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也可能需要改良。
”合理化Berlin感到遗憾的是,研究人员总是倾向于提前做出合理联合方案的决策,而不是真正依据科学:“他们会说,‘这个药和铂有协同作用,因此应该和FOLFIRINOX联合应用,’或者‘这个药和伊立替康有协同作用,所以应该使用这个药。
’”“那在过去经常发生。
”Berlin在后续采访中解释道,“每个人都是把自己的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无论是否有数据支持,因此我们做了很多结果为阴性的‘吉西他滨联合某药’的研究,包括我在内。
”当研究人员向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前进时,在选择最佳化疗方案时应保持谨慎态度,他说:“对这些随机临床试验,我们本应但却未进行更多的分析。
我们应该与在实验室工作的基础科学家探讨。
他们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例如,他们可能对发布过但未没有发表过的、阴性结果的研究知道的更多。
”Berlin最后承认,这次辩论他可以支持任何一方。
“FOLFIRINOX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案——数据显示该方案更好,而且说实话,我也经常用
FOLFIRINOX,改良的FOLFIRINOX在美国和欧洲的组间临床试验中是标准方案。
”但是如果患者的体力状态评分很差,他说,他会选择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没有安全性或有效性数据的情况下,FOLFIRINOX能否用于75岁以上患者值得商榷。
先进的对比相对不足的医疗状态Berlin在他的发言中冒险提到在医疗发达国家开展临床研究较欠发达国家具有优势。
PRODIGE研究的患者均在法国治疗,而MPACT研究的患者来自北美、欧洲的一些国家、澳大利亚以及——为了阐明他的观点——俄罗斯和乌克兰。
“俄罗斯贡献了大量患者,我们知道他们支持治疗的基础设施水平不如我国或者法国。
法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拥有优秀的医疗保健系统和现成可用的支持措施,而俄罗斯还在发展中。
这不是对俄罗斯医生的控诉,但他们的资源较为有限,可以获得的支持治疗措施不足,包括生长因子,从而无法调整剂量。
”他在演讲后表示,在具有较高毒性药物的试验中,理论上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如生长因子。
如果支持治疗不足,更多的患者将离开研究,剂量调整越多药物曝露水平越低,并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另一方面,低毒性药物,如吉西他滨需要的支持性措施更少,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没有影响或影响有限,他提醒到:“没有数据来支持我刚才说的。
这是理论上的。
”
Oncology Times:
25 December 2014 - V olume 36 - Issue 24 - p 73-74. Wolters Kluwer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