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研究综述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深度挖掘,对白术这一古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对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关于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重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苍术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治疗领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构成了白术复杂且独特的药效基础。
每一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参与到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之中。
本文将首先概述白术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技术,为后续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物质基础。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利尿、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保肝、护肾、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关注于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揭示,如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变化、蛋白相互作用等,以期阐明白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白术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以及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对于理解其体内效应及优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白术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白术在临床疗效中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为其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以系统全面的视角,追踪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揭示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推动白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 白术的化学成分讨论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在白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白术质量及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白术质量及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摘要】在我国中草药中白术属于使用比较多和常见的草药之一,具有健脾养胃、燥湿化痰等药效,在当前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白术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今后白术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白术;质量;影响因素;临床疗效;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369-02白术,拉丁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术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通常生长在气候比较凉爽的地区,主要集中生长在四川和云贵地区等山区湿地,使用该植物的根茎入药,具有健脾养胃、燥湿化痰、安胎和止汗等功效。
在现代医学中白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但是由于白术自身质量、产地以及加工炮制等因素的不同,其药效也就所不同,本文就对白术产地质量的挥发油和内脂类成分以及多糖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白术质量影响因素1.1 产地分析挥发油以及内酯类元素是组成白术根茎的主要成分,当中,大约有1.4%的挥发油,主要由苍术醇、苍术酮、等组成[2]。
内酯类成分包含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l、ll、lll、lV以及8,9-环氧白术内酯等。
李伟等[8]研究分析了浙江产地白术,得出结果,有12种成分从脂溶性提取物种提炼出,从水溶性提取物提炼出尿苷,这是我国医学上首次从苍术属植物中提炼出尿苷、公英萜醇乙酸酯以及γ-菠甾醇化合物。
李伟等对道地白术内酯l以及lll利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以60甲醇比40的水为流动相,并且以二百二十nm作为紫外检测波长,研究结果显示,产地不同两种成分含量不同,安徽、浙江两地含量差别较小,但仍然明显低于四川。
曾有专家对我国二十多个产地白术中的白术内酯l、lll以及苍术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将其检测结果规定为选择指标,有效规避了白术单一选择的片面性。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白术,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白术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在临床上,白术的用量往往因病症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近年来,重用白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一、白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病症时,适当重用白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肠道的吸收能力。
例如,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重用白术可以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有临床案例显示,一位患有慢性结肠炎多年的患者,每日腹泻数次,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祛湿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腹泻次数减少,腹痛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白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多由肝郁脾虚、水湿内停所致。
重用白术可以健脾利水,促进腹水的消退。
有研究报道,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中,白术用量可达 60 克,配合黄芪、茯苓、泽泻等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腹水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白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常与肺脾两虚、痰湿内阻有关。
白术具有健脾补肺、燥湿化痰的作用,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适当加大用量能增强疗效。
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咳嗽痰多的患者,重用白术至 20 克以上,配合其他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能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减少痰液生成。
三、白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白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对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白术具有安胎止呕的功效。
在临床上,重用白术可以增强其安胎作用。
有案例表明,一位孕妇因妊娠反应剧烈,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经过中医辨证,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和胃的中药,孕妇的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能够正常进食,胎儿发育良好。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白术综述——精选推荐
白术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研究进展摘要:白术是浙江主产的著名地道药材,为“浙八味”之一,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以干燥二年生根茎入药。
白术广泛应用于中医方药及其制剂中,目前含白术的制剂达543种,用量极大。
目前白术的野生资源很少,药用来源多为栽培品种。
但是由于不注重种性的恢复,发生混杂和严重退化的情况,出现抗病力下降、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前言:白术的药用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1]将其列为上品,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其来源于是菊科植物白术(Atarcyt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3],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俗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之说。
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和多糖成分,如苍术酮、白术内酯、杜松酯和棕榈酸等,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多糖类成分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白术适宜生长于凉爽的气候环境,忌高温多湿,其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均有分布,多为栽培品。
近年来河北安国为全国白术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不少栽培品种。
野生白术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浙江产者又称“浙白术”,以浙江磐安和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以於潜白术品质最佳,被誉为“於术”,磐安优质白术根茎外形似青蛙,俗称“蛙术”[4]。
近10年来白术药材的销量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历史最高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目前白术年需求量已达1.1万吨以上[5],其中国内年需求量在8000吨左右,出口国外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
国内市场白术药材主要用于饮片和中成药产品,白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胃肠疾病(如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胶囊、枳术冲剂、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小儿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如保儿宁糖浆、小儿喜食片、肥儿散等)和妇产科疾病(如安胎丸、白带片、逍遥颗粒等)。
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研究
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研究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肠道问题。
本文将探讨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并从药理学、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白术的概况。
白术,又称为大白术,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属于菊科植物,其主要部分为根茎。
白术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
根据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活性,这些活性成分可能与其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相关。
从药理学角度来看,白术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白术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白术能够刺激肠道的平滑肌收缩,从而改善排便功能,缓解便秘等症状。
其次,白术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够减轻胃溃疡和胃痛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具有消炎作用,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胃肠道炎症引起的不适。
除了药理学研究外,一些临床研究也支持白术在胃肠道问题中的应用。
一项针对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服用白术后,患者的胃肠道正常功能得到改善,包括食欲增加、消化功能改善等。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白术对胃炎、胃酸过多等胃部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
中医认为,白术具有健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调整人体的胃肠功能,增加消化能力,缓解胃肠道不适。
此外,白术还经常与其他中草药配伍应用,以提高疗效,如与党参、黄芪等搭配使用。
当然,作为一种药物,白术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在使用白术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其次,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应慎用白术。
此外,白术的剂量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不宜过量使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胃酸分泌、消炎等作用,可以改善胃肠道问题的症状。
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白术,又被称为白果术,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中药材。
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之一,白术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和脾胃虚弱等病症。
白术的治疗特性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含有多种类别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和黄酮苷等。
研究发现,白术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中含有多种单萜类化合物、香豆素、芳香醚和萜类醇等。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白术特殊的药理学活性,还使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多糖是白术中另一重要的化学成分,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菌等多种药理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白术中的多糖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黄酮类化合物是白术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理学作用。
研究发现,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保护机体的细胞和组织。
此外,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显示出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重要的是,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白术的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它具有很多重要的药理学作用。
首先,白术具有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白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调节肝脏的功能,有助于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白术还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最重要的是,白术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某些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而言,白术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综述-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
综述-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摘要: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对自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加强对不同手法炮制的白术药理作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药物功效的合理运用。
本文对近几年白术不同炮制手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白术;炮制手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白术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干燥之后所得的成品,具有性甘、味苦、燥湿利水、安胎、健脾益气、止汗等诸多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无力、胎动不安、痰饮水肿、自汗等症状效果显著[1]。
我国中医方剂中大量应用到白术这种药材,目前白术的相关制剂已经多达五百余种,成为我国中医药配方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自身药理有一定影响,深入研究炮制方法对药理的影响作用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开发白术的治疗功效。
1.白术典型炮制方法白术的炮制最早可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历史上有记载的有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等,都广泛用于各类中医药制剂,我国目前常见的白术炮制方法有土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醋白术、米泔白术、焦白术等,方法多样种类多样,已经创造了药材炮制品种与方法的一大新开端。
目前较为常见且常用的白术炮制方法有清炒白术、土白术、生白术、麸炒白术等。
清炒白术是将白术与蜜炙麸皮混炒,麸皮入锅冒烟后加入白术片,待白术变为焦黄色且有药材香气溢出之后则为成功,取出后晾凉所得即为清炒白术。
土白术是利用伏龙肝细粉中火煎炒之后加入白术片炒至色泽土黄即为成功,取出后晾晒筛选即可得土白术。
生白术是将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后的白术清水浸泡12-24h,待成熟之后再闷润24-32h,将内外湿度相同的白术切成厚薄相同的白术厚片,晾干后即可备用。
麸炒白术与清炒白术较为相似,都是利用麸皮加热后锅中翻炒麸皮及白术,文火炒至黄棕色后取出、晾晒即可获得麸炒白术。
2.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对要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白术这种药材本身含有约1.4%左右的挥发油,因此不同的炮制方式对药材本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一定影响。
白术研究综述
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能靶向性释药等。
1965年,英国科学家班哈姆等人发现磷脂在水中形成外表壁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层极其相近的双分子层的囊体,命名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9年,由美国明日之星制药公司研发的第一种脂质体抗真菌类新药(Ambisome)上市。
随后,又有抗癌类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等新型药物相继问世。
在其后20余年的时间,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1]。
脂质体药物和靶细胞之间是通过内吞、融合、接触释放、吸附、脂质交换等方式起作用的。
临床可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皮肤疾病等的治疗。
脂质体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除此之外还有肺部给药、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眼内给药、皮肤给药等。
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微波敏脂质体、声振波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和p H敏感脂质体、隐形脂质体、目标导向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制剂。
根据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球径约为≤25μm)、多室脂质体(球径为≤100μm)、大多孔脂质体(球径约0113±0106μm,单层状)。
针对某些中药理化特性和治疗特点,国内相继进行了脂质体化的研究。
新近研制脂质体涉及的天然药物有喜树碱、多糖、油酸、丹参、β2谷甾醇、青蒿酯、黄连素、人参皂苷、汉防己甲素、黄芩、山莨菪碱、靛玉红、长春碱、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三尖杉酯碱、双参等。
目前国内对脂质体中药研究,大多是关于化学药物的研究。
有关中药单体或复方的研究还不多。
有人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双参脂质体口服液,在减少主药用药剂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抑瘤作用,而且避免了静脉注射带来的静脉炎症等副作用,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中药复方脂质体的报导;有用超声波法制备黄芩脂质体;有人研究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比黄芪多糖普通制剂和空白脂质体具有更加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有报道研究了用脂质体包裹从防己科植物汉防己根中提取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对肺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表明汉防己甲素经脂质体包囊后细胞毒性随之减轻;以人参多糖为原料研制可供口服的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实验证明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将冬虫夏草多糖与脂质体制成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溶液,提高药物在肝脏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利用脂质体包裹药物骆驼蓬总碱,能抑制兔眼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可能成为一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脂质体猪苓多糖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长的作用;香茹多糖脂质体较香茹多糖生物活性显著提高;丹参多相脂质体有较好的抑制大鼠尘肺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有人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多层的青蒿酯脂质体;沈阳药科大学研究开发的油酸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等,这种多相的复合系统包括多室及单室脂质体、增溶胶团、油水型乳剂及水油型乳剂混悬在小相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统。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对其研究颇多,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白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标签: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取其根茎人药,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上品中药。
白术性温,味甘、苦,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燥湿和中,安胎等功效。
白术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以浙江的磐安、新昌等地产量最大,又名”浙术”,於潜所产白术质量最佳,又称“於术”。
其药用量居全国第七,出口量也很可观。
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1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中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糖类成分,苷类成分等。
1.1挥发性成分。
白术中挥发油的含量较高,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提高,已从其挥发油中提取分离出近100中成分。
其中主要为萜类成分,以倍半萜为主,有桉叶烷型,蛇床烷型,榄香烷型等丰富的骨架类型。
内酯类成分为白术挥發油中的特征性成分,也是其活性成分,有研究将白术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制得浸膏,然后经过层析柱,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Ⅰ、Ⅱ、Ⅲ及Ⅳ等结晶体。
林永成等实验研究从白术中分离得三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分别为双白术内酯,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8,9-环氧白术内酯。
1.2多糖类成分。
白术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白术多糖可以分为PSAM-1和PSAM-2两种类型,其中PSAM-1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PSAM-2由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
1.3苷类成分。
白术中主要含有黄酮苷及倍半萜糖苷等苷类。
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已从白术中分离得到苍术苷A,苍术苷B,紫丁香苷,淫羊藿次苷D,等9个苷类化合物,有研究在白术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得到5种黄酮苷。
1.4其他成分。
白术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术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白术概况1.1 白术的生物学特性白术属菊科、白术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以北地区。
白术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白术可生长到1米左右,具有长叶、白色的球状花序和强壮的地下块根等特点。
1.2 白术的药用价值白术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主要用于益气健脾、调中止泻的药方中。
白术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腹泻等功效。
目前白术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渐上涨。
二、白术种植现状2.1 白术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白术种植以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区为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白术种植面积达到XXXX万亩,总产量为XXXX吨,居全国第一。
2.2 白术种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白术种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品种单一,品质参差不齐;(2)种植技术不够标准化,生长周期较长;(3)市场供需矛盾严重,价格波动大。
三、白术种植的可行性分析3.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中医药的兴起,白术作为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目前市场上对于白术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的需求更是强劲。
因此,种植白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 技术支撑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白术种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种植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包括优质种苗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为白术的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3.3 经济效益分析以湖北地区为例,白术的种植成本大致为XXX元/亩,单位产量为XXX公斤/亩,市场价格为XX元/公斤,根据目前的数据估算,白术的纯收益在XXX元/亩左右。
根据不同地区的价格和产量,白术的种植有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4 风险分析白术种植虽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气候、病虫害等方面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白术研究综述
白术研究综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况及展望摘要:文章对近年来有关白术的炮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白术的深入研究,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保健药。
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rned large-headed atractylodes of processing,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study of large-headed atractylod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rge-headed atractylodes provide reference to develop safe and effective health care medicine.关键词:白术来源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Key words: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 the source process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search progress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其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白术性温,味甘、苦。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中和、止汗安胎之效[1]。
主产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省。
多为栽培。
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7 000 t。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阐释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白术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白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概述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重点综述了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对其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阐述了白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文章还对白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概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白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
通过对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共同赋予了白术其独特的药理活性。
多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白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以及其他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最为显著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多糖类成分则以其增强免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成分在白术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对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分离和鉴定出来。
例如,通过对白术挥发油的分析,发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药用白术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药用白术的研究姓名:李晓华学号: 20080305002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年级: 2008 级实习单位:武汉市健恒药业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0日药用白术的研究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后因宋代林亿等人的极力推行,改为白术。
白术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野生白术主要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以於潜所产白术质量为佳,称“於术”,现多栽培,少有野生。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000t[1]。
白术性温,味苦甘,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经典医书中就有“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的论断[2]。
1 白术的药用资源研究1.1 白术的鉴别1.1.1白术性状鉴别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表面灰黄构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茎下部叶羽状分裂,上部叶狭披针形。
秋季开紫花,全为管状。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3]。
1.1.2白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
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
表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4]。
1.1.3 白术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白术,又称白术、白附子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白术不仅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还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白术的药理研究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渗湿化痰、解毒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关于白术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顺藜芦醇、山柰素、芳香酮、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在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介质有关;在免疫调节方面,白术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T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 治疗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统疾病: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泻、食积等消化系统疾病。
2. 缓解湿热病症:白术有渗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热病症如黄疽、水肿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抗肿瘤作用: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4. 调节免疫功能: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调理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揭示白术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优秀的中药。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推动白术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将从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入手,重点介绍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白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白术这一传统中药材的科学认识,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些挥发油主要由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构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挥发油成分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白术还含有多种多糖成分,如白术多糖、苍术多糖等。
这些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多糖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白术黄酮、槲皮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白术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还将有更多新的发现和应用。
三、白术的药理作用白术,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入,历来受到医药研究者的关注。
-七味白术散-研究综述
“七味白术散”研究综述目前,诸多医学工作者以七味白术散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和临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探索其药理,创新治疗方剂,拓展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在检索、分析有关七味白术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七味白术散的认识、药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七味白术散研究提供索引。
标签:七味白术散;药理;临床应用1七味白术散的认识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
白术散由北宋”儿科之圣”钱乙创制,原方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人参切去头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炒)五钱,藿香叶五钱,木香二钱,甘草一钱,葛根五钱(渴者加至一两),右咀,每服三钱,水煎,热盛发渴,去木香[1]”,原方”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枯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赢弱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阴阳虚实并宜服”[2]。
七味白术散中,人参、甘草味之甘者也,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白术、茯苓甘而微燥者也,健脾助运以祛水湿;木香、藿香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化湿浊行气止痛;葛根鼓舞胃气,发表升阳,清热解毒。
纵观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祛湿解热、升清益中之效。
该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人参、白术平补,葛根、木香、藿香叶平泄,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补时不致气机壅塞,脾胃壅滞,泻时不致脏腑不耐,伐伤正气,为治泄之基本方剂[3]。
自钱乙之后,历代医家亦多用此方。
清代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记载:七味白术散,治小儿久泻脾虚最灵[4]。
清代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指出七味白术散治泄泻津液下降,烦燥大渴;书中云:”此方治小儿阳明本虚,阴阳不和。
吐泻而亡津液,烦渴口一干,以参、术、甘草之甘温,补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茯苓甘淡,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兼治久泻不止,口渴无度,并痢疾口渴,幼科之主,独推此为第一,后贤宜留意焉”[5]。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
中药白术的研究综述
中药白术的研究综述
谢明;宗可欣;富波;张丽杰;王笑庸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的白术,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如苍术酮、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等,此外尚含有白术多糖及多种氨基酸等其他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由于物质基础不同,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选择白术内酯Ⅱ作为主要考察指标。
近几年,对此研究颇多,因此将对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99-301)
【作者】谢明;宗可欣;富波;张丽杰;王笑庸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R285
【相关文献】
1.白术研究综述 [J], 杜培凤;聂进红
2.参苓白术散临床治疗研究综述 [J], 王晓璐;周静
3.认识身边的中药——白术 [J], 蒋桂华;陈文莉
4.认识身边的中药
——白术 [J], 蒋桂华;陈文莉
5.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白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J], 孙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能靶向性释药等。
1965年,英国科学家班哈姆等人发现磷脂在水中形成外表壁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层极其相近的双分子层的囊体,命名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9年,由美国明日之星制药公司研发的第一种脂质体抗真菌类新药(Ambisome)上市。
随后,又有抗癌类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等新型药物相继问世。
在其后20余年的时间,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1]。
脂质体药物和靶细胞之间是通过内吞、融合、接触释放、吸附、脂质交换等方式起作用的。
临床可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皮肤疾病等的治疗。
脂质体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除此之外还有肺部给药、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眼内给药、皮肤给药等。
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微波敏脂质体、声振波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和p H敏感脂质体、隐形脂质体、目标导向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等制剂。
根据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球径约为≤25μm)、多室脂质体(球径为≤100μm)、大多孔脂质体(球径约0113±0106μm,单层状)。
针对某些中药理化特性和治疗特点,国内相继进行了脂质体化的研究。
新近研制脂质体涉及的天然药物有喜树碱、多糖、油酸、丹参、β2谷甾醇、青蒿酯、黄连素、人参皂苷、汉防己甲素、黄芩、山莨菪碱、靛玉红、长春碱、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三尖杉酯碱、双参等。
目前国内对脂质体中药研究,大多是关于化学药物的研究。
有关中药单体或复方的研究还不多。
有人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双参脂质体口服液,在减少主药用药剂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抑瘤作用,而且避免了静脉注射带来的静脉炎症等副作用,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中药复方脂质体的报导;有用超声波法制备黄芩脂质体;有人研究制备的黄芪多糖脂质体比黄芪多糖普通制剂和空白脂质体具有更加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有报道研究了用脂质体包裹从防己科植物汉防己根中提取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对肺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表明汉防己甲素经脂质体包囊后细胞毒性随之减轻;以人参多糖为原料研制可供口服的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实验证明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将冬虫夏草多糖与脂质体制成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溶液,提高药物在肝脏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利用脂质体包裹药物骆驼蓬总碱,能抑制兔眼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可能成为一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脂质体猪苓多糖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长的作用;香茹多糖脂质体较香茹多糖生物活性显著提高;丹参多相脂质体有较好的抑制大鼠尘肺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有人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多层的青蒿酯脂质体;沈阳药科大学研究开发的油酸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等,这种多相的复合系统包括多室及单室脂质体、增溶胶团、油水型乳剂及水油型乳剂混悬在小相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统。
世界脂质体药品的销售额以每年60%的增长速度发展,2003年的销售额已达到30亿美元。
巨大的商业化成果,使以脂质体为基础的医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医药强国发展的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将脂质体大量应用于临床、工业化生产和上市的国家,虽然国内已有许多研究机构和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但其产业化尚属初始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现在关于脂质体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实验阶段,能投入临床应用的不多;且大多是关于化学药物和天然药物有效单体的研究。
而真正体现中医药精粹的是复方中药,如何利用丰富的中药资源,把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复方中药,进行脂质体或其它先进技术的研究,提升中成药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使中医药发扬光大,走出国门,在全世界激烈的药品竞争中胜出,是生存竞争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大力开展中药脂质体的研究并尽快投入临床也是加快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白术研究综述杜培凤,聂进红1(临沂费县师范卫生室 费县 273300;11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 276005)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药白术的来源、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白术 来源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4)09-0041-03 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edz1)的干燥根茎,性温,味甘、苦[1]。
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治脾胃气弱、泄泻、汗出、胎动不安等。
主产浙江、安徽,以浙江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2]。
现今对白术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来源、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介绍和阐述。
1 药材来源白术始载于1本经2,列为上品,无苍术、白术之分,后来逐渐分开。
1本草经集注2曰:“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
"1本草图经2曰:“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
"1纲目2曰:“白术,木包蓟也,吴越有之。
人多取其根栽莳,一年即稠。
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
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
"所述与今用之白术相符。
浙江产白术,自明朝才开始有记载,并认为术与白术为同一种植物[3]。
2 炮制方法211生术片 取药材水浸12h,润20h,切成2~3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控制在50℃左右。
干后,可进行其它炮制。
212焦白术 取净白术片放入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213炒白术 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取出。
214土炒白术 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取出。
215米泔水漂白术 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d至白色,取出晒干即得。
216白术炭 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
有火星时喷淋适量清水,取出摊晾。
217蒸白术 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取出摊晾。
另外有些地方以红砖细粉炒制代替土炒白术。
其炮制品颜色红艳,色泽均匀,但是红砖烧制时应用工业煤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如磷、硫等,因此此法不应使用。
据有关报道,白术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增强了白术健脾和胃、补脾止泻的作用。
麸炒白术有效成分含量增加,尤其内酯类成分增加较多,因此炮制白术以麸炒为佳[4]。
3 化学成分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含量为114%左右),不含苍术素(Atractylodin)。
陈柳蓉等的研究表明苍术酮(A2 tractylon)的含量在不同的提取方法中含量不一,在挥发油中的含量基本接近,且为最高;用水蒸气蒸馏法及索氏提取法均可得[5]。
陈仲良用乙醇渗漉提取,硅胶层析,再用石油醚-乙醚梯度洗脱,得到以下物质:白术内酯Ⅰ(Atractylenolide I),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2 lideⅢ),8β2乙氧基白术内酯Ⅲ(8β2ethoxy atractylenolide Ⅲ),12α-甲基丁酰-14-乙酰-8-顺白术三醇,12α-甲基丁酰-14乙酰-8-反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8-顺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8-反白术三醇[6]。
黄宝山等用酒精浸渍,制得浸膏用乙酸乙酯-水处理,柱层分离,用石油醚-乙醚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Ⅳ(AtractylenolideⅣ),杜松脑(J unipercamphor)、棕榈酸、β2香树素乙酸酯、γ-谷甾醇、β2谷甾醇,其中白术内酯Ⅳ为新化合物,甾醇和三萜酯为首次分得[7]。
林永成等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提取,提取物用硅胶柱层析,以12%乙酸乙酯石油醚洗提,得一白色晶体,此为一种新的双倍半萜内酯-双白术内酯,分子式为C30H38 O4[8]。
据资料表明,挥发油中还有:3β2乙酰氧基苍术酮(3β2 aceoxyatractylon)、3β2羟基苍术酮(3β2hydroxyatractylon)微量、羟基白术内酯(Hydroxyatractylolide)、茅苍术醇(Hi2 nesol)、β2桉醇(β2euessmol)等[9]。
此外,白术里还含有谷氨酸等14种氨基酸及树脂、VitA、多糖等物质。
4 药理作用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衰老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消化道、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411抗衰老作用 吕圭源等报道,白术能提高12月龄以上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小鼠脑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对抗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并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O-2)作用[10]。
其水煎液给老年小鼠灌胃,连用4周,可显著提高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降低红细胞中丙二醛含量[11]。
结果提示: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412免疫调节作用 单味白术能使TH细胞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可使低下的IL-2水平显著提高,并能增加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
说明白术可提高免疫抑制动物脾细胞体外培养存活率,延长淋巴细胞寿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其它如白术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明显提高血清的含量,抑制代谢活化酶,以及降血糖、抗菌、保肝、升高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抗肿瘤等作用[12]。
413利尿作用 研究证实白术可呈现显著和持续的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β2桉叶油醇,能很强地抑制(Na+,K+) A TP酶的磷酸化反应(即Na・E1Na・E1P)[13]。
414对消化道的作用 郑天珍等实验证明,白术对胃底肌条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可促进胃肠推进运动[14]。
朱金照等发现白术的促胃肠排空及肠推进作用均非常显著(P< 0101)[15];马晓松等进一步发现,白术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M受体介导,与α受体有关[16]。
周德文等报道,白术对胃酸分泌亢进型溃疡无效,但对应激性溃疡有很强的预防效果,其机理是缓和应激状态下引起的全身性机能低下,其活性成分为苍术酮,具有类似ACTH的作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