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案例--学生讲义
宪法教学案例ppt课件

9
不可否认的是,实践中我国高等学校退学权力的法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 忽视的问题和缺陷。首先,设定退学规范的主体层级多且规范的位阶低。 前者有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这 种情况导致退学全设定的权威性不足,容易造成诉讼纠纷的发生。其次, 由于设定的主体多,又没有相应的规范,导致设定主体的权限划分不明 确,规范之间有冲突。下层位主体超越了上层位主体的权限,下层位规 范与上层位规范不一致甚至相抵触。如“田永案”中,北科大的“068号
庭,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在当时引起反响,并且有着重大意义
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问题]高等学校能否制定规则规定学生违反学籍管
理规定而被勒令退学?
3
[参考结论]
一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为:北京科技大学可以根据本 校的规定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应 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 规章的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 2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 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 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第29条规 定应予退学的10种情形中,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 予退学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的“068号通知”,不仅扩大了认定 “考试作弊”的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的处理方法明显重于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的规定,也与第29条相抵
权力是否应当遵循和适用“法律保留原则”。
11
所谓“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对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 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 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 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宪法告诉政府不要做 什么,而不是它必须做什么。宪法制定者认为,政府的目的 是充当警察和卫士,而不是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从起源上 来说,法律保留原则起源于19世纪的“干涉行政”,是19世 纪作为宪政工具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原则,又被称为积极 行政原则。20世纪70年代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确立了“重要性 理论”,即学校行政中的法律保留是指在宪法中法治国原则 与民主国原则要求,属于学校重要事项立法者,有亲自以法 律规定之义务而不得听任行政机关为之。虽然,何者为学校 行政中的重要事项的轮廓尚不够清晰,但是“重要性理论” 至少提供了判断在学校行政领域中应有法律保留适用的思考 方向,而且在学校行政领域中作成若干个法律保留适用的判 决已表明:由于退学之处置影响学生求知权和工作权,故学 校对学生的强制退学须有法律依据,应适用法律保留,即由
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讲义

陈至立呼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 陈至立,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 第一书记黄晴宜等一行今天(2日)到北京调 研妇女工作。在当天下午的座谈会上,陈至立 呼吁北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女干部、女知 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
《北京市〈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自2008年12月公布以来, 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办法修订 草案‛第二十三条关于‚各级国家机关、社会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和保护妇女人才 ,依照有关部门的规定适当延长女性处级以上 领导干部和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年限,实 现男女平等‛ 。
处理
经过一天的审讯后,县公安机关以涉嫌诽 谤罪将秦中飞刑事拘留,关进看守所。9月11 日,县检察院批准逮捕秦中飞,如果罪名成立 ,秦中飞将获3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起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 极大反响。10月24日,县公安局承认诽谤案属 于错案,向秦中飞道歉,并让其领取2125.7元 的国家赔偿金。
宪法专题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胡锦光
第一讲 宪法在中国有用吗?
“宪法‛一词由中国隋唐到日本,再由日 本到中国清末 宪法、宪政对于中国而言为‚舶来品‛, 并不是中国本土内在的诉求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1.从农村改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经济上放权;国家进行宏观管理 经济上的多元化 经济利益上的多元化 政治利益上的多元化 思想上的多元化
2.从国家保护所有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宪法第十三条 原规定:国家保护公民合 法财产的所有权。现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 特点:财产权 拆迁、征地、征税、北京机动车限行的难 度
3.从全能政府→有限政府
特点: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扩大 宪法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有限政府的标志:授权原则→越权无效 案例
宪法学讲义—第九章

2014-8-28
17
2.不受侵犯性和受制约性
从宪法权利的固有性和宪法规定性中,可推导出一个
逻辑结论,即宪法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
197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宣称:所有权神圣不可侵
犯——注:具有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我国现行宪法第37、38、39条明确宣称“人身自由不
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
2014-8-28
8
C.权利是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具体而言,在终极意 义上,权利可视为一种通过法规范所确认的、法律关 系主体的一方要求他方作出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从法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就是一种法律上的资 格。 注:这种资格是否也可理解为一种法律上的利益。 这是一个聚讼纷纷的问题,往往诱发有益的、又或无 谓的学理争议。众所周知,R· 耶林曾在其名著《为权 利而斗争》中即将权利的实体理解为利益。这种观点
B.权利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 根据德国学界的通说,权利必然反应了主体自身对 某种特定利益的要求,但是单纯以人的主观意愿的形 式而存在的权利,在学理上称之为“主观的权利”。 主观的权利往往不是有效的、自我完结的权利,它必 须通过法规范的确认,才获得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这种法规范所确认的权利,即所谓“客观的权利”。 注:权利是由法规范所认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 自身也是法规范所赋予的,法规范仅仅赋予权利的客 观性,而不赋予本体论意义上的权利本身。“法无禁 止
权利是上帝或某种造物主赋予人的权利,或是一种基 于其之为人所力应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中形
成的
2014-8-28
16
结论:人的基本权利是人作为构成社会整体的自律的
宪法教育案例及分析(2篇)

第1篇案例一:宪法知识竞赛【案例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某中学组织了一次宪法知识竞赛,参赛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年级。
竞赛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达成:通过宪法知识竞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 宪法教育方法:宪法知识竞赛是一种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宪法教育的效果。
3. 宪法教育效果:参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宪法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公民意识。
案例二:模拟法庭【案例背景】某中学在宪法教育周期间,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模拟审理一起涉及宪法权利的案例。
【案例分析】1. 宪法教育意义: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
2. 宪法教育方法:模拟法庭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思辨能力。
3. 宪法教育效果: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宪法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宪法演讲比赛【案例背景】某中学举办了一次宪法演讲比赛,要求参赛学生围绕宪法主题进行演讲,旨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达成:宪法演讲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宪法教育方法:宪法演讲比赛是一种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宪法教育效果:参赛学生在演讲比赛中,不仅提升了宪法知识水平,还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演讲技巧。
案例四:宪法知识讲座【案例背景】某中学邀请法律专家为全校师生举办了一场宪法知识讲座,旨在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达成:宪法知识讲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 宪法教育方法:宪法知识讲座是一种权威性强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宪法知识。
宪法学课件讲义(2024版)pdf

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 业、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 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等。
司法机关组成及职权
司法机关的定义
司法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 权、检察权的机关。
司法机关的组成
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
司法机关的职权
包括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 行政案件,监督法律实施,维护
宪法实施与监督 介绍宪法实施的主要途径,包括宪法解释、宪法 修改和宪法监督等,并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 问题。
基本权利保障 阐述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内容及其保障措施, 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宪法权威不足
01
分析宪法权威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如违宪行为频发、宪法实施
国家机构概述及分类
01
02
03
国家机构的定义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 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 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
国家机构的分类
根据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 性质不同,可分为立法机 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等。
国家机构的特点
阶级性、历史性、强制性、 组织性。
立法机关组成及职权
பைடு நூலகம்
立法机关的定义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 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机关。
效果不佳等。
基本权利保障不力
02
探讨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如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权利受
到侵犯时难以获得有效救济等。
宪政文化建设滞后
03
分析宪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如宪法意识淡薄、
法治观念不强等。
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具体措施,如完善宪法解释程序、建 立违宪审查制度等。
宪法讲义第二章——十二章(1)

第二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下)第一节宪法的创制与修改一、宪法的创制宪法制定的含义:即制宪,指拥有制宪权的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一)制宪主体:1、君主或军政府2、特设机构3、全体国民(二)制宪权1、主权性权力2、正当性3、不可分割性4、唯一性宪法制定的程序:1、提出制宪动议(民主形式的发展)2、成立制宪机构3、草案的提出和审议4、宪法草案的通过美国联邦宪法的批准是根据宪法草案的规定,宪法将由各独立州召开由人民选举的州代表会议批准,而不是由州议会批准;宪法经9个州而不是13个州批准即生效。
5、宪法草案的公布二、宪法的修改(一)、宪法修改概述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正式生效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由有权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对宪法文本的部分内容予以删减或增加宪法的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修改的必要性1、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2、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宪法修改的限制1、内容的限制: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国家的领土范围;政体2、时间的限制:消极限制和积极限制3、程序的限制宪法修改的方式1全面修改2部分修改(二)、宪法修改的程序1、修宪动议2、修宪草案的提出3、修宪草案的决议(1)立法机关;(2)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3)全民公决4、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第二节宪法解释一、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就是宪法解释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根据宪政精神和社会宪政实际需要,对宪法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所作的补充或说明二、解释宪法的必要性三、宪法解释的原则恪守宪法精神原则适应社会需要原则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系统整体解释原则四、宪法解释的主体五、宪法解释的方法第三节宪法惯例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不被成文宪法或不成文宪法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的,其内容是有关国家重要政治制度的,得到公众普遍承认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得到继续遵循的习惯或传统的总和。
宪法惯例产生和形成的途径:政治家的言行政治斗争长期政治实践著名法学家的总结第四节违宪审查一、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违宪审查的涵义2、违宪审查的构成要件(1)违宪审查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2)违宪审查机关的结论有法律效力(3)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宪法行为(4)违宪审查机关如果认为构成违宪,即进行宪法制裁。
宪法讲义——林鸿潮__

系统精讲班宪法授课提纲林鸿潮一宪法上的人上:公民(公民基本权利)基本内容:政治权利(选举权与选举制度,其它政治权利与政治自由);人身权利(一般人身权利,人大代表的特殊人身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财产权与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权利)。
核心考点:选举权与选举制度;财产权与经济制度。
★★★★政治权利·选举权与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表-1)选举权普遍性权利能力:①年满18周岁②未被剥夺政治权利行为能力:①精神病人,经选举委员会确认停止行使选举权②(危害国家安全等严重刑事犯)受刑事追诉被羁押期间,经法检机关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实际投票:①人身自由受限但未剥夺政治权利者,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共同决定可在流动票箱投票或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等其他选民代投②受拘役、行政拘留、劳动教养者可回原选区投票选举权平等性1:1直接间接并用县乡两级直接选举(选民选举);市级以上间接选举(选举人选举)秘密投票原则①实行无记名投票②文盲或残疾人可以委托他代写③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的,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等其他选民代投注意特殊群体的选举权:选举的组织和程序(表-2)选举组织①选举本级代表:间接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直接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②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受县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受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指导③选举上一级代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由本级主席团主持划分选区只有直接选举划分选区,每一选区选1至3名代表提出候选①推荐候选: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候选人②差额选举:直接选举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1/3-1倍,间接选举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1/5-1/2倍③公布候选人:直接选举的提名候选人名单在选举15日前公布,人数超过最高差额的由选民协商,协商不成的预选确定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名单在选举5日前公布;间接选举的候选人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人数超过最高差额的直接预选确定候选人⑤介绍候选人:由选举的组织机构或者推荐者介绍候选人,但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候选人的介绍投票选举①选举无效:票数多出选举人数的无效②选票作废:每票所选人数多出应选人数的作废③当选条件:直接选举的须选民过半数参加、票数过投票者半数;间接选举的须票数过全体代表半数补充规则②票过半数者过多:此时得票多的当选;票数相等的就相等者再次投票,得票多的当选②得票过半数者过少:此时不足部分应另行选举,根据上次得票多少差额确定候选人(只补1人的候选应为2人);另选后直选得票多且不得少于选票1/3者当选,间选得票多且须过全体代表半数者当选罢免代表直选①提出条件:对县级代表选民50人以上,对乡级代表选民30以上,可向县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罢免②罢免条件:须经原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间选①提出条件:县级以上人大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常委会主任会议或1/5以上成员可提出对该级人大选出的上一级人大代表的罢免案②罢免条件:须经选举他的人大过半数代表或过半数常委通过,罢免决议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代表辞职①直接选举的:县级代表可向本级人大常委会辞职;乡镇代表可向本级人大辞职②间接选举的:其代表可向选举他的那级人大常委会辞职出缺补选任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补选,注意:①间接选举的可由本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个别上一级人大代表②补选可以差额选举,也可以等额选举。
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案例(通用范文7篇)

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10篇)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效地情绪管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渡过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
初中学生,正处与脱离儿童群体而又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
处于过渡时期的初中学生无论是认知、观察力、记忆力还是情感、社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由于身心的变化,受社会性影响日增,但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因而也是各种心理冲突、思想矛盾较为激烈的时期。
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交流中发生预备、高一新生适应比较困难,角色转变、环境变化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总结并延续我校以往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方案如下: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不同的心理辅导目标1、预备年级:针对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突出对新环境的适应在原来的教学课程中增加如何适应环境及方法内容2、初一年级:学习合理表达情绪、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加重学生认识情绪、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方法等内容,学会团队合作。
3、初二年级: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定期的开展一些讲座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方法;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4、初三年级:突出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专题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缓解考试焦虑。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1、对不同学生建立不同的档案,尤其是那些特殊学生的案例更要做好详细记录。
2、对高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形成更直观、系统的档案。
3、综合以往的资料,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
(三)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心理辅导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1、心理辅导中心,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2、对于潜在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定期进行个别辅导3、认真做好辅导记录,根据心理辅导情况,及时与老师、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引导学生。
宪法案例分析 PPT课件

案例:男青年唐某与女青年于某婚后连续生了3个女 孩。唐某是独生子,为了不断“香火”,他便想让妻子 再生一个男孩。当于某再次怀孕后,村妇女主任找到唐 某,要他协助动员妻子去流产时,唐某却说:“计划生 育是女人的事,你别找我们‘老爷们’。”而在背后却 坚决阻止妻子流产,以达到超生的目的。
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 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 划生育的义务。”婚姻法第22条也规定:“夫妻双方都 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封建 的养儿“传守接代”和“多子多福”等宗法思想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一些男同志, 看到妻子生了女孩,就埋怨妻子断了他家“香火”,要 么坚持再生,要么提出离婚。当向其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时,又不屑一顾地把责任推向女方。案例中的唐某就是 这样的代表。生儿育女、计划生育,不只是丈夫或妻子 个人的事,而是夫妻共同的责任。所以说,唐某所谓的 “计划生育是女人的事”是非常错误的,是违反宪法精 神的。
案例:纪某,男,某厂车间干部。陈某,女,某大学的电话员。 纪、陈二人经人介绍相识并结婚。婚后,夫妻俩本该恩恩爱爱地 生活,可是纪某是封建夫权思想严重的人,他一直用“三从四德” 的一套来管束妻子。他不但要求妻子工资、奖金全部交给他,而 且,每日还要为他温酒、炒菜,送到眼前,稍不如意,便非打即 骂,甚至有时把陈某关在门外,不准进家。陈某受不了纪某的虐 待,只好向法院起诉,要求处理。
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 和国家要作人员侵犯了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 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 定:“国家机关要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 利。”
宪法学讲义—第四章

2014-8-28
4
四、组织规范与权利规范的关系
就语源学上的现象而言,“宪法”一词在西方许多国
家的语言中本来就含有“体制”、“组织”、“结构” 或“授权”之意,为此似乎适合于统治机构的规范。
19世纪后半叶法律实证主义即按照这种思路,将统治
机构的规范与近代宪法中的权利规范相分离,并把前 者直接置入实质宪法概念的核心。如法国1789制定了 名噪一时、且影响深远的《人权宣言》,但此后制定
2014-8-28
25
小结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的概念、宪法规范的特点,包括根本性、最高权 威性、原则性、纲领性和相对稳定性。宪法结构的 涵义、宪法体系的概念、宪法的形式结构、 宪法的序言、包括序言的分类、产生以及法律效力 。 正文、包括总则、分则、附则 。 及我国宪法的结 构。从体系上、体例上、格式上和内容上分析。 思考题:1、什么是宪法规范?宪法规范的特点有哪
卷一.62)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国籍法》 D.《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开放和对外开放方面 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2014-8-28
23
答案:ABCD
《宪法》这一部门法里面,还包括下列宪法性文件:
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国籍法和其他公民权利法等,但不 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会授权而制定的规范性文 件
宪法学讲义
主讲人: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严新龙 邮箱:yanxinlong19831105@
具体内容
2014-8-28
1
第四章 宪法规范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宪法学讲义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 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全国 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它们都是我国的合法政党,都得到宪法的承认 和保护。它们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组织上则是独立的。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 章程和组织机构,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内部事 务。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 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应受到尊重。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为基本方针。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即某一特定的阶级为了掌握国家 权力或影响政府,而由本阶级中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 一种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政治组织。 二、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主要作用: 1、控制政府 2、控制议会 3、操纵选举 4、制定政策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情况各不相同,按照民族组成 来划分,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2、以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括 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民族聚居区共同建立起来的 自治地方。 3、由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民政府。
2007-4-23
“五五”普法讲稿
第四章
本章的重点:
政权组织形式
1、政权组织形式 2、选举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三权分立制 5、民主集中制
宪法学讲义—第十章

B.积极权利:指要求国家权力作出相应作为的权 利,参政权和社会权既然
2014-8-28
5
评析:该分类在认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都不
能反映许多宪法权利的特性以及其内涵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嬗变因素。如近代宪法曾一度把财产权列为自 由权,认为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绝对不受国家 干涉,而现代宪法则承认国家可以根据社会公共福利 的需要对之加以限制
2014-8-28
24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 点及其行使原则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一)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三)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四)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一)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 (二)权利和自由的有限制性 (三)不损害整体利益
2014-8-28
2
1.法学集大成者耶里涅克在其名著《公权论》,提出了
传统宪法学中的一种经典的分类法:
A.公民对国家的消极地位,由此派生出公民的自由权,
即一种必须排除或逃避国家干涉的消极权利,如人身 自由、精神自由和经济自由。
B.公民对国家的积极地位,由此派生出公民的受益权,
如诉讼权、请愿权等权利
2014-8-28 25
2014-8-28
3
C.公民对国家的能动的地位,由此派生出公民的参政
权,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
评析:这一经典分类虽然具有一定匀称严整的逻辑结
构,然而已被认为不能完全概括和反应现代宪法所保 障的诸如由生活保障权、劳动保障权、环境权等一系 列权利所构成的社会权利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行使司法权
国家司法机关有权审理案件和 执行刑罚,但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
接受监督
国家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不得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
国家安全与国家机密
01
02
03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 、领土完整和政治稳定, 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 侵害。
国家机密
国家机密是指涉及国家安 全和利益的信息,包括国 家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等方面的机密。
保密义务
公民和国家机关都有保守 国家机密的义务,不得泄 露或传播涉及国家安全和 利益的机密信息。
04
宪法实施与监督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的定义
宪法解释是对宪法条文含义的阐述和说明,旨在明确宪法的含义、解 决宪法争议,并推动宪法的发展。
宪法解释的主体
宪法解释的主体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 院等机构,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的宪法解释机关。
宪法解释的原则
宪法解释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和客观性的原则,确保解释的公正、 准确和符合宪法精神。
宪法解释的方法
宪法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主观目的解释 和客观目的解释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释。
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的主体
宪法修改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 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
宪法案例三:财产权保护与国家征收
总结词
财产权保护与国家征收之间的平衡
详细描述
某国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决定征收某位公民的财 产。此案例涉及到财产权保护与国家征收之间的平衡问 题。政府有权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公民的财产,但 必须依法给予合理的补偿。在实践中,政府需要在维护 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财产权之间寻求平衡,确保公民的 财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人民 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 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其构成宪 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 民主宪政体制的基本支柱,人民 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 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 法治是根本保障。
2014-8-28
3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2014-8-28
4
种最高权力的特质,即在其不受任何人为的法律的限
制,而只受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律的限制
在欧洲中世纪内,封建制度盛行,教权又与君主争雄,
城市以及基尔特(职业团体)则往往享有极大的自主 权;所以政权分裂,在同一地域内,往往有数种相互 抗衡的机关或权力所在
2014-8-28
5
2014-8-28
15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 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 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凡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 法。
2014-8-28
12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人权(human rights ; rights of man)是指作 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 个人为满足其生存 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就人权最原始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应有 权利、道德权利。 人权口号是由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最先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强调人人生而享有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但也有学说认为:“国民”一般被理解为有别于具体
宪法学讲义—第八章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行政管理权; 2.立法权;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5.高度自治的其他方面。如在官员、 制度、土地、财政、货币、文字、 区旗、区徽等方面。
2014-8-28 25
习题: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下列有关特别行政区立法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 正确的?(司考.2004.卷一.9) A.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后,如认为特别行政 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 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可以将该法律 发回,但不作修改 C.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特别行 政区的法律立即失效 D.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特别行 政区的法律一律具有溯及力
2014-8-28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1.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的公民担任。 2.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 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和部门干部中尽量配备实行 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2014-8-28
13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区权力机关的
权利,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但是辖区内有自治州、自 治县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不 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
2014-8-28
2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
案例: 1.谢霆锋案件。2002年3月22日6时谢驾驶新款法拉利跑 车在闹区撞车后弃车而去。而后安排公司司机“顶 包”,涉嫌妨碍司法公正被拘捕。说明香港法治根基 依然如故。 (后被判处社会刑) 2.《东周刊》事件与《香港基本法》第23条。此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 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 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 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宪法案例--学生讲义

宪法案例案例一:某省一县城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为了创收,该县人大作出了一项地方性法规规定:凡是通过该县著名旅游胜地的车辆,一律征收过路费。
有一天,北京市的一位商人杨某开自己的私家车去该省某一大城市,恰好路过该县城,在通行过程中遭到该县有关人员的拦截,声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同时声称有本县人大的规定为凭。
为此,杨某拒绝交付“过路费”,遭到该人员的扣押。
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1、该县侵犯了杨某的何种宪法权利?其宪法依据是什么?2、县人大是否有权制定征收过路费的地方性法规?为什么?3、杨某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案例二:李慧娟案2003年5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女法官李慧娟在判决书上宣布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条例》)与《种子法》冲突而“自然无效”,从而直接适用《种子法》。
河南省省人大作出要求地方人大对李慧娟法官免职的严肃处理的决议,声称《种子条例》未与《种子法》相抵触,并指责法院超越职。
案例三:王春立等诉北京市西城区选举委员会案王春立等42人为北京民族饭店下岗人员,在下岗期间正逢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选举。
民族饭店选区将王春立等42人列入了选民名单并张榜公布,但未发给选民证,也未通知参加选举,致使王春立等42人未能参加选举以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王春立等42人据此向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选举委员会的行为违法,同时并要求经济赔偿。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该裁定不服又向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中级法院对上诉人的上诉予以驳回。
(注:我国选举法和民事诉讼法对选举纠纷只规定了一类案件,即选民名单案件。
在选民名单公布以后,某人认为选民名单存在问题,或者认为应当列入选民名单而没有列入,或者认为不应当列入选民名单而列入时,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由选举委员会对申诉作出决定,如果对该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即选民名单案件,人民法院在选举结束前作出判决,一审终审。
宪法案例,学生用

宪法案例,学生用第一篇:宪法案例,学生用宪法案例(学生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请就下列事件进行讨论,试分析其中存大哪些违宪以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为。
1、成都自焚抗拆事件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大队拆除违法建筑时,市民唐福珍阻止拆违。
其间,唐福珍往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引燃,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试分析其中存在哪些违宪以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为。
2、“躲猫猫”事件24岁的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死在了看守所,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
晋宁县公安机关对此事件的解释是,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结论遭网民一片质疑,后经调查系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
试分析其中存在哪些违宪以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为。
3、高考状元拒录事件因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作假,北京大学决定放弃录取。
此前,由重庆市监察局牵头,公安局、重庆市民宗委、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对事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纠正了包括何川洋在内的31名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31名考生被取消录取资格。
因少数民族身份而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上可以加分,是否与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精神相符合?高考加分可以达到20分以上,是否构成对其他考生的反向歧视?基于各种因素,而可以在高考分数的基础上加分,涉及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的公平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何川洋进行处理的这一依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侵犯了何川洋的受教育权?4、先育后婚考公务员遭拒2009年2月,徐州考生王莹报考了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报考单位是江苏铜山县人民检察院。
王莹在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都顺利通过,但在政审阶段,由于王莹此前“未婚生育”,属非婚生育,最终被铜山县委组织部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淘汰。
拒录王莹的理由是否成立?公务员法第11条第4项规定,录用的公务员应当有良好的品行,能否以此作为拒录的理由?铜山县委组织部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拒绝录用王莹,侵犯了王莹的什么权利,她该如何救济?5谢朝平出版作品遭刑事拘留案事件回放:2010年8月19日,55岁的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从北京家中带走。
法律讲堂形式讲宪法案例(3篇)

第1篇【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法律讲堂。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宪法案例解析,我们将从《宪法》的视角出发,探讨公民权利保障的相关案例。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
【案例一】:某市居民李某因个人隐私被泄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犯其隐私的物业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案例分析】:1. 《宪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 在此案例中,李某的隐私权受到了侵犯,物业公司公开泄露李某个人信息,已经违反了《宪法》的相关规定。
3.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依据《宪法》的规定,判决物业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李某的精神损失。
【主持人】:感谢案例一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案例。
【案例二】:某地政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在景区周边设置了多个商业摊点,严重影响了景区环境,导致游客不满。
【案例分析】:1.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 在此案例中,政府的行为虽然出于发展旅游业的初衷,但却违反了《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3.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依据《宪法》的规定,判决政府撤销在景区周边设置商业摊点的行为,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景区环境。
【主持人】:感谢案例二的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案例。
【案例三】:某高校学生张某因参与非法集会,被学校开除学籍。
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1. 《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 在此案例中,张某参与非法集会,违反了国家法律,但学校开除张某学籍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需要从《宪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3.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应依据《宪法》的规定,判决学校开除张某学籍的行为是否合法。
若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法院应判决学校撤销开除决定,并要求学校保障张某的受教育权。
中学生法律案例讲义(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是至关重要的。
本讲义将通过几个中学生法律案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情况,提高法律意识。
二、案例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案例背景:小明,15岁,因家境贫困,与同乡小李(14岁)结伴盗窃。
在一次盗窃中,两人被失主发现,在逃跑过程中,小李失足摔倒,小明为逃避追捕,将小李推倒,导致小李头部受到撞击,不幸身亡。
案例分析:1. 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小明和小李均未满十六周岁,但小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共同犯罪:小明和小李共同实施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在共同犯罪中,每个犯罪人都应对共同犯罪的结果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自首与立功:如果小明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小明提供了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破获其他案件,可以认定为立功,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案例二:网络欺凌与法律责任案例背景:小王,16岁,因在网络游戏中与同学小张发生争执,小张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了侮辱小王及其家人的言论,引发网友恶意攻击。
小王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分析:1. 网络欺凌:小张在网络上的侮辱言论,属于网络欺凌行为,侵犯了小王的名誉权。
2. 名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3. 法律责任:小张的行为已构成侵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四、案例三:校园霸凌与法律干预案例背景:小赵,14岁,因家庭贫困,经常被同学嘲笑和欺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案例
案例一:某省一县城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为了创收,该县人大作出了一项地方性法规规定:凡是通过该县著名旅游胜地的车辆,一律征收过路费。
有一天,北京市的一位商人杨某开自己的私家车去该省某一大城市,恰好路过该县城,在通行过程中遭到该县有关人员的拦截,声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同时声称有本县人大的规定为凭。
为此,杨某拒绝交付“过路费”,遭到该人员的扣押。
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
1、该县侵犯了杨某的何种宪法权利?其宪法依据是什么?
2、县人大是否有权制定征收过路费的地方性法规?为什么?
3、杨某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案例二:
李慧娟案
2003年5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女法官李慧娟在判决书上宣布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规《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条例》)与《种子法》冲突而“自然无效”,从而直接适用《种子法》。
河南省省人大作出要求地方人大对李慧娟法官免职的严肃处理的决议,声称《种子条例》未与《种子法》相抵触,并指责法院超越职。
案例三:
王春立等诉北京市西城区选举委员会案
王春立等42人为北京民族饭店下岗人员,在下岗期间正逢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选举。
民族饭店选区将王春立等42人列入了选民名单并张榜公布,但未发给选民证,也未通知参加选举,致使王春立等42人未能参加选举以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王春立等42人据此向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选举委员会的行为违法,同时并要求经济赔偿。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该裁定不服又向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中级法院对上诉人的上诉予以驳回。
(注:我国选举法和民事诉讼法对选举纠纷只规定了一类案件,即选民名单案件。
在选民名单公布以后,某人认为选民名单存在问题,或者认为应当列入选民名单而没有列入,或者认为不应当列入选民名单而列入时,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由选举委员会对申诉作出决定,如果对该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即选民名单案件,人民法院在选举结束前作出判决,一审终审。
我国所有的法律对除此以外的其他选举纠纷案件的诉讼问题没有作出规定。
)
问题: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没有法律具体化的情况下,公民认为其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无法通过法律诉讼获得救济,(注:我国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及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
从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宪法监督权的规定看,人民法院不具有宪法监督权,即人民法院不能根据宪法进行合宪性审查判断。
)其应当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呢?如果既不能通过普通的法律诉讼获得救济,又没有相应的宪法诉讼或者其他途径获得救济,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月。
此类案件或者事件还有一些,如男女同学读书期间同居怀孕,所在大学依据本校的规定予以开除处分,学校的规定是否违反了宪法的原则或者精神?夫妻在家中观看黄碟,公安派出所依据现行相关的规定,进入住宅将夫妻两人带走,现行的规定是否违反了宪法的原则或者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