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两篇课文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2. 学会对比阅读的阅读策略,并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3. 有对比阅读的意识,并能开展对比阅读。
学习重难点:
1. 为学生搭建对比阅读的基本思路,培养对比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对比阅读的基本方法,开展对比阅读。
2.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学习任务单、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两篇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第四单元的整合学习。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
(1)一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篇是《凡卡》。
(2)这两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2. 小结。
这两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方法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今天呢我们就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汇报对比阅读中总结的相同点。
(一)汇报思想内容方面的相同点。
我们怎样进行对比阅读呢?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导航单,对比两篇课文,你发现了他们的哪些相同点?
1. 请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找一组同学上台汇报。
这个小组汇报得很好。
(1)看得出文中的主人公有着悲惨的命运。
(2)《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谁再来交流《凡卡》悲惨命运的语句?
(3)课件中出示相关的语句。
我们从这些语句中都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板书:悲惨命运)(4)感受作者情感。
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板书:深切同情)2. 通过对比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我们发现了两篇课文的这些相同点。
(二)生成其他方面的相同点。
对比阅读不但要从整体比较,还要从细节入手。再对比一下两篇课文,还有相同之处吗?
1.开篇“典型环境”的描写。
请你对比读一读两篇文章的第一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1)你发现了这种特定的环境,这是典型环境的描写。
交流:进一步突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快乐的节日,悲惨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3)这就是典型环境的描写起到的烘托作用。
2.结尾方式“以喜衬悲”。
还有一处相同点,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来对比读读两个故事的结尾。
看看有什么发现?
(1)温暖的结尾。
悲情的结局:虽然结局都是悲情的,两篇文章结尾一个是结合幻境直接描写,一个是通过梦境进行暗示,但是都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2)为什么都是温暖的结尾?
作者深深同情她们,不愿意这样悲惨的结尾,想要去创造一个她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作为结束。这种温暖的结尾更加衬托出现实生活的悲惨。
看似结局是喜,实际却是悲,以喜衬悲,悲更悲。
3. 有感情朗读体会。
(三)汇报总结。
1.梳理两篇课文的相同点。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了两篇课文的相同点。你能按这样的方式来归纳总结一下吗?请大家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都以儿童为主人公;故事都发生在典型的环境中;都描写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都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都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制度的抨击、不满、愤恨。2. 小结。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了两篇文章在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典型环境的描写和以喜衬悲结尾方式上的相同点。
三、汇报对比阅读中发现的不同点。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相同点,还可以发现不同点。
我们再对比读读两篇课文,同样描写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又有哪些不同点
呢?
(一)体裁不同。
1. 《卖火柴的小女孩》。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童话故事我们还学过哪些?
(2)童话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我们以往学过的童话不一样,它是一篇纪实童话。(4)是安徒生童话的中期作品,找一位同学来读读。
“安徒生作为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的作品立足于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但是又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世界童话大王。
2. 《凡卡》
(1)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小说有什么特点?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凡卡》这篇小说的作者契诃夫。你对契诃夫有什么了解?谁来读一读?
“契诃夫,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他被认为是俄国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课件内容)
3. 小结。
作者语言风格不同,带来作品风格的不同。
通过体裁的对比,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两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还知道了他们最突出的作品风格。
(二)表达方法的不同。(小组汇报)
对比阅读两篇文章,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请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咱们先来看《卖火柴的小女孩》
1. 《卖火柴的小女孩》虚实结合。
(1)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再来读读,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更进一步突出了命运的悲惨,激发同情心。这种巨大的反差,使我们更加同情小女孩,发年夜也却只能通过幻象来获取那一点点的满足,也是我们更加痛恨社会黑暗制度。
(4)“虚实结合”更让我我们体会出她命运的悲惨。
2. 《凡卡》对比、反衬。
《凡卡》的表达方法,小组继续来交流。
(1)出示对比段落的文字。
(2)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交流:美好回忆与悲惨现实的对比,以乐衬苦,反衬出人物的悲惨命运,激发我们的同情。
(3)这就是“对比、反衬”带给我们的感受与思考。(板书)
3. 小结。
不管是虚实结合还是对比、反衬,都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人物命运的悲惨,表达作者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四、总结。
1. 结合板书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对比阅读,结合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开篇典型环境的描写和结尾以喜衬悲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又通过对体裁和表达方法的对比,发现了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2. 相信大家一定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对比阅读。
在你曾经读过的哪些书、哪些文章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课下可以对比阅读更多的文章。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对比阅读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结合“单元整体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