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常见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不正确采样
不熟悉血培养采集指征,没掌握采集最佳时机,
即没有在患者寒战和发热前30min-1h或抗菌药物使
用之前抽血,有时采血量不足,皮肤消毒没有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等。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能提高血培
养的阳性率,而且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临床采样指征: (1)菌血症 患者出现发热(≥38 ℃ )或低温(≤36 ℃ ),或寒战; 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 细胞计数减少(计数<3.0×109/L);有皮肤黏膜出血、昏迷、 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只要具备其中 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进行血培养: a医院获得性肺炎; b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h; c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血培养采血时机
细菌浓度
体温
0
30 时间 (分钟)
60
三、 临床和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送检率低
血培养能直接从血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
(1)临床不重视;
(2)送检率不高,不能做到双侧双瓶。
采血套数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实验室与临床医生沟通之后,发现抗生素给药 时机存在问题,患者透析治疗于输注抗生素后2h内 进行。所选抗生素蛋白质结合律低,血透时易滤过, 导致疗效降低。通过调整给药时间,患者感染症状 得以缓解。
(2)感染性心内膜炎 凡因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 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
入患者,均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超过1天或者拔除导管未超过48h,出 现发热( >38 ℃ )、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排 除由血管内导管引起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血培养结果的解读
根据临床表现、患者的基础疾病、可能的入侵途径 (原发感染灶)等分析阳性血培养的意义。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及白色 念珠菌90%以上有临床意义; 肠球菌属、草绿色链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 别有78%、38%及15%有意义; 棒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等5%以下有意义。 仅单次培养阳性、患者无导管或植入物留置、与原 发感染类型不对应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培养 阳性考虑为污染。
3 污染问题 皮肤定植菌群是血培养污染的最常见细菌,主要 见于采血过程中局部皮肤消毒不彻底,其次长期留置 血管导管的患者,其导管长期暴露于皮肤表面而造成 皮肤寄生菌群移生,若从这些导管处采血,易造成污 染。 目前还没有判断血培养污染的金标准,比如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既是最常见的污染菌,也是血流感染 病原菌之一。 血培养主要根据细菌种类、阳性检出时间和重复 培养结果等来判断。
【病例四】 患者,女,46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 ℃,X线胸 片提示右肺肺炎。抗感染治疗后效果欠佳,体温最 高达39.8 ℃,尿量明显减少。连续3日血培养均分 离出产气肠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亚胺培南、阿米 卡星联合治疗,3日后患者感染症状进行性加重, 出现感染性休克。
【病例二】 男性患者,58岁,发热3周,使用多种抗菌药疗 效不佳而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发热前有寒颤, 但无其他临床表现。查外周血白细胞13.5×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85%,查血培养2次,均为肠炎沙门 菌。 此例患者如没有血培养的阳性则难以做出明确诊断。
二、标本采集和运送常见问题
a.使用抗菌药物后抽取血标本,因药物对细菌的抑制 作用导致培养的假阴性,应用激素会引起细菌变异, 导致培养假阴性; b.怀疑菌血症的患者不能直接血涂片找细菌,因血液 含菌量极少; c.血液采样的最佳时机是寒颤后和发热高峰前1h; d.成人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儿童和婴幼儿1-5mL; e.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采集生化、凝血等其它 标本要高,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f.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不得放入冰箱或温箱。
四、血培养检测案例分析
【病例三】 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和方法不当可以贻 误病原诊断
患者,女,36岁,因反复寒颤、发热20余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寒颤、高热(最高 39 ℃),不伴其他系统症状。症状反复发作。患者 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经入院检查临床初步诊断为 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后第1日、第3日,采血做血 培养各1次,培养结果为阴性。其后发现护士采血均 在清晨6点左右,均未在患者寒战或发热高峰期采血。 后再患者发热39 ℃时重新采血送培养,血培养结果 为阳性,分离出变异链球菌。
%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 %
采集1套无法判 断是病原菌还 是污染菌。
1 1 2 1 2 3
1 2 2 3 3 3
0 2 60 0 75 100
97 95 3 100 0 0
3 3 37 0 25 0
2-3套血培养,有助于污染的判断。
Tokars, JI. Clin Infect Dis 2004; 39:333
血培养常见问题探讨
一、常见误区
1 怀疑血培养结果准确性 2 认为血培养报告周期过长,先用抗菌药 3 认为血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不大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属于临床危重症,延迟治疗可 导致患者死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后,分级报告临 床。
【病例一】 女性患者,65岁,有糖尿病史25年,发热4日, 有畏寒、寒颤,无呼吸道、泌尿道症状,也无腹痛表 现,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感染灶不明确。 入院后2次血培养均阳性,为肺炎克雷伯菌,然后做 B超显示为肝区低密度灶,诊断为肝脓肿。 此例患者因无肝区疼痛表现,临床医生往往会忽 略肝脓肿的诊断,血培养阳性对此例患者的临床及病 原诊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