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逸飞的介绍
陈逸飞:从画家到企业家的跨界先驱
![陈逸飞:从画家到企业家的跨界先驱](https://img.taocdn.com/s3/m/ffe5980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9.png)
因素,导致他和主演姜文的分歧,后来一度停员,成为喧嚣一时的娱乐新闻,在他故去一年后电影才得以上映。
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自己“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
”可在产业领域,他算不上是个成功的企业家。
如果他安心画画,或许他可以获得更长寿,甚至也能获得更多收入——2005年他故去的那一年,国艺术品市场正迎来一次大爆发,他的作品很快就上涨到千万元,卖出一张画赚的钱可能要比他辛苦经营一个企业所得更容易。
但是,他显示了在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生态中,一个有社会活动能量和欲望的艺术家所能跨越的经济边界和可能性。
之后发展成为公司。
1995年拍摄了剧情片《人约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1999年又制作了电影艺术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
同时,他还管理上海星汐洋商贸有限公司、逸飞模特文化有限公司、逸飞服饰有限公司、逸韵广告公司、逸飞之家、《艺术家》杂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逸飞环境艺术公司等多艺术家气质的人,他愿意为呈现出更好的花更高的成本,但是多数消费者似乎并不愿掏钱买单,他的企业并不像外表显示的那样成不得不在2000年从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融资。
此后2001年,他又投资创立号称国厚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2002年又筹备拍摄。
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就因为超支等
1 澎湃新闻 陈逸飞辞世十年 合作画家追忆往事 2015年11月3日上海滩投资界地头蛇 创业邦2012年7月18日。
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
![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bdb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陈逸飞是中国现代作家陈文成的笔名,他是中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
陈逸飞的故居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个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旨在保护和展示陈逸飞的文化遗产,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参观体验。
首先,我们将保护并修复故居的原有建筑结构和风貌。
故居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布局,配以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北方古建筑特色。
我们将修复破损的建筑材料,并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使游客可以感受到陈逸飞当年的生活环境。
其次,我们为故居设置展览馆和陈列室,用于展示陈逸飞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果。
展览馆将展示陈逸飞的个人资料、手稿、书法作品等,通过图片、文字和多媒体手段,生动地还原陈逸飞的一生。
陈列室将展示陈逸飞的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包括他的小说、散文、剧本等。
同时,我们还将设置一个阅读角落,供游客休息和阅读陈逸飞的作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打造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空间,用于举办文艺活动和展览。
该空间将设置舞台、剧院和画廊,为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办陈逸飞的戏剧作品演出、文学讲座、书画展等活动,使陈逸飞的文化影响力得以延续和扩大。
最后,我们将在故居周围建造一个文化广场和园林景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和观光的场所。
文化广场将设置雕塑和纪念碑,用于纪念陈逸飞和其他文化名人。
园林景区将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供游客漫步和休憩。
综上所述,陈逸飞故居设计方案旨在保护和展示陈逸飞的文化遗产,增强人们对他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的认识,并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参观体验。
这样的故居不仅可以成为陈逸飞的纪念地,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海派巨擘陈逸飞
![海派巨擘陈逸飞](https://img.taocdn.com/s3/m/2b6b876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Art /艺术编辑:吴 辉 邮箱:135****************海派巨擘陈逸飞文/翟海月2021年11月20日,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举办的“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大展嘉宾云集、热闹非凡。
据陈逸飞胞弟、著名艺术家、本次画展总策划陈逸鸣先生介绍:“此次展览经数年策划,以丰富的展品与翔实的文献,梳理了陈逸飞青年时期,即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陈逸飞的早期作品,再次成为广大艺术收藏家瞩目的焦点。
《玉堂春暖》创下纪录自2017年12月19日晚陈逸飞油画《玉堂春暖》在中国嘉德当代夜场以1800万元起拍,1.3亿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495亿元成交,创下其作品目前最高拍卖纪录。
据悉,此画被刘益谦竞得,他似乎格外喜欢收藏陈逸飞的作品,已收藏有陈逸飞的《提琴手》以及《长笛手》。
图1 《玉堂春暖》 陈逸飞 1993年 169.5cm×243.5cm 1.495亿元 成交于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海派大师陈逸飞,生于1946年4月12日,是中国上海著名的油画家、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西方世界著名的华裔画家之一,其画作多次创下拍卖纪录。
代表作《夜宴》,曾创下中国人在海外拍卖油画的最高价纪录。
其作品一直是海内外艺术收藏界的宠儿。
《中国新闻周刊》很早就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
而艺术市场,也很早就充分显示出对画家早期作品收藏的喜爱和关注。
图2 《青年肖像》 陈逸飞 1975年 纸本 素描估价2万-3万元 西泠印社2020年春季拍卖会圆梦美专《华夏时报》的记者曾经问陈逸飞“小时候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陈逸飞当时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做一个好画家,一个大家都说好又有名的画家,不过那时候也不知道画是可以卖钱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富有,但其实富有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人人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追求平衡,好比在杠杆上走路。
中国当代具象油画家---陈逸飞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当代具象油画家---陈逸飞艺术研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420f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9.png)
【标题】中国当代具象油画家---陈逸飞艺术研究【作者】喻美菱【关键词】【指导老师】秦孟立【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陈逸飞,1946年生,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创作了《黄河颂》(图1.1)、《占领总统府》(图1.2)、《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广泛收藏。
1984年,陈逸飞以水乡周庄为素材创作油画《故乡的回忆》。
周庄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
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
陈逸飞的作品在以后的拍卖中又屡次刷新了这个纪录。
1992年,陈逸飞为拍摄电影《海上旧梦》而成立陈逸飞工作室。
1994年4月,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拍摄了故事影片《人约黄昏》和反映上海当年拯救犹太难民的纪录片《逃往上海》,以及电视连续剧《雨天有故事》和电视纪录片《上海方舟》。
1. 上海时期的绘画(1965年7月-1980年8月)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①陈逸飞先生自己习惯于把1966年至1976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阶段,并称这个阶段为“走钢丝”的创作阶段。
而这个历史阶段确实是像走钢丝。
近几年来,当陈逸飞提倡的“大视觉”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知所接受时,他也越来越乐于自称为“视觉艺术家”。
但是在事实上,无论后来在其他领域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他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依然是绘画。
②“他的《黄河颂》和《攻占总统府》(与人合作)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一座高峰。
而在走入国际艺术市场方面,他也是中国画家中较早、较成功的一例。
”《占领总统府(1976)》追求原生形态的真实感,把优秀作品方能达到的写实程度第一次搬上了大型历史画, 整幅画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
无需解释的人生--纪念陈逸飞
![无需解释的人生--纪念陈逸飞](https://img.taocdn.com/s3/m/c117a13f0722192e4536f61c.png)
无需解释的人生——怀念陈逸飞先生仙逝十二周年12年前的今日,陈逸飞先生积劳成疾,仙逝上海。
天妒英才,入土为安,年仅59岁。
忆起二十年前,青葱岁月钟情习画,偶于美术书店翻阅到先生的画册,即刻被其传神描摹的海派风情,肤如凝脂的民国女神,深深震撼与吸引,恍惚间便身临其境,仿佛听到周璇余音绕梁的佳音,一步踏入爱玲笔尖营造的世界。
流连往返欣赏多次后,咬牙掏出积攒了五个月的零花钱,终于购置了先生的画集,视若珍宝,满心欢喜。
逸飞先生是浙江镇海人,出生于宁波,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进入上海画院从事油画创作。
其代表作《黄河颂》、《占领总统府》等,在文革结束后举办的多个大型画展中获奖。
1980年先生赴美国纽约研习深造,四年后获亨特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留美期间的画作风格受到哈默画廊的主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的赏识,哈默画廊遂成为其经纪人,并成功举办六次个人画展。
先生也因此迅速成为西方世界里最著名的中国画家,其作品又在纽约国际画廊等全球多家重要美术馆展览收藏。
记起一则趣闻。
真正让逸飞先生蜚声中外的,是1985年哈默博士的访华。
1984年,先生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双桥》的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在哈默画廊展出,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尤其是那些杂糅了西方油画和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出来的姑苏小桥流水、江南田园风光的作品,将美国观众引领着带入了神话般的境地。
展览大获成功,第二年哈默博士访华时,重金购买了《双桥》,并将其赠予小平同志。
这次隆重的外交馈赠,不仅即刻使得先生誉满京城,名震天下,也直接促进了周庄等江南水乡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说是趣闻,其实也是商业营销的成功典范。
但是,这样的艺术炒作与创意广告甚妙。
难道不是吗?窃以为,比之“你的画作我举牌、我的钞票你洗白”类蝇营狗苟的行为,有趣脱俗高雅吧?在油画上取得成功后,先生又开始涉足影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以及《逃亡上海》,都是描绘上世纪民国上海风土人情的电影佳作。
陈逸飞之死的警示
![陈逸飞之死的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3cbbdd09ba1aa8114431d971.png)
再次,企业需要建立好的公司管理
结构。难道企业就一定要独裁一定要企
业家事必躬亲才可以发展壮大吗?宗庆
后50块钱以上的单子都要亲自签字,汇
源的总裁都交给副总裁去签字,但是娃
哈哈和汇源却都是目前成功的企业。这
说明,好的企业不仅仅依赖于好的企业
家,更需要建立好的公司管理结构,包
括合理的授权、系统的人力资源结构、
建立好的管理的制度等。目前绝大多数
的中国民营企业依然延续着家长式的、
现在很多的企业家也已经达到这个地
步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再蓬勃的
事业再幸福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看看
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吧,每年都抽出
1/3的时间来登山、漂流、滑雪、飞伞等,
但是万科却依然是房地产领域的领先
企业,王石的影响力和万科的品牌也在
不断发展。
企业家不仅需要经营企业的智慧,
还需要经营人生的智慧,健康是经营一
包办一切的家族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
壮大,其弊端也暴露出来,一旦企业家
身体撑不住,企业就会有麻烦,但是再
强的人也无法承受企业所面临的全部
压力和挑战,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家,还
应该是一个好的教练,能够培养一个团
队来承受企业的重压。
再来看看陈逸飞的经历,绘画成功
以后,就紧接着变成了导演、作家、经纪
人、策划人,简直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需要亲自处理,每天超负荷工作,一发 不可收拾,直至身体崩溃、垮掉,这在很 多大型企业、家族企业较为普遍。还有 一类企业家,则是两者的结合,既是英 雄,又是企业的大权独揽者,导致企业 家更加无法放下哪怕是一点工作。
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
![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https://img.taocdn.com/s3/m/a262bc41f7ec4afe04a1dfb6.png)
著名画家陈逸飞逝世
陈逸飞先生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出生于浙江省镇海一个书香之家的陈逸飞,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
从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长大。
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
时在上海求学,从事油画创作。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今天(4月20日)上午10时,一代艺术大师陈逸飞的悼念仪式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昨晚6时,上海下起了毛毛细雨,似乎在为这位艺术大师的离去而哭泣。
昨晚的龙华殡仪馆内灯火通明,一切悼念仪式的准备都在紧张地进行之中,现场包括陈逸飞
的弟弟陈一鸣、儿子陈凛、妻子宋美英在内的亲属也一直在现场监工。
昨日(4月19日),记者从陈逸飞治丧委员会负责人朱国荣(上海美协秘书长)处获悉,由于陈逸飞一生喜欢简洁,所以今天的追悼会非常简单。
而来者将人手一份陈逸飞的个人简介和一张5分钟的碟片,短片的背景音乐是《理发师》的主题曲。
陈逸飞《雪景》赏析
![陈逸飞《雪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9bc6300912a21615792908.png)
陈逸飞《雪景》赏析陈逸飞(1946.4.14-2005.4.10),生于中国宁波,浙江镇海人。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陈逸飞一生都在追求“大美术”,在陈逸飞的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历史题材”阶段,脍炙人口的《黄河颂》就诞生在这一时期。
第二阶段是赴美创作阶段,亦称“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在水乡系列中有《家乡的回忆——双桥》的恬静与厚重,说到水乡系列就不得不说陈逸飞与周庄。
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杨明义把周庄的照片寄给他,建议他画以水乡为素材的油画。
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八十年代初,陈逸飞第一次走进周庄,便其乐陶陶于周庄。
从而陈逸飞画出水乡系列,虽然陈逸飞先生故去,但他却永远活在故乡的回忆里,活在他的水乡世界里。
第三阶段是回国创作阶段,亦称“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和视觉艺术拓展”阶段,其间,水乡风景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有发展,这一阶段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2005年4月陈逸飞离世。
《雪景》也是在这一时期的巨作,引起了举事风波。
陈逸飞的英雄主义,水乡系列,音乐系列,仕女及西藏系列这几种题材都从各方面演绎了陈逸飞的艺术特色,四种题材的系列作品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实践。
这些作品受到了东西方艺术界的高度认可与赞赏,成就了陈逸飞今天的艺术成就、影响及地位。
而几年前推出的《雪景》也与世人见面了,在人们的心目中,陈逸飞的画往往意味着温情、细腻、宁静和柔美,而他西藏系列的作品却将粗犷豪放演绎到极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并且这是他西藏题材中最高水平。
陈逸飞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后,曾有过短暂的彷徨,正是由于从未停止过的对于美的追求,陈逸飞开始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新时期,西藏成为其艺术生涯中集大成的题材。
陈逸飞的名人故事
![陈逸飞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bf75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9.png)
陈逸飞的名人故事范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很有名的人,他就是陈逸飞。
陈逸飞是中国的一位演员,演技非常好,很多人都很喜欢他。
陈逸飞出生于1979年,在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长大。
他从小就喜欢表演,很早就开始参加各种演出。
他的家人一直很支持他,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梦想。
陈逸飞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演员。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他曾经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出演过角色,这个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他还在很多其他的电视剧和电影中担任过角色,如《新白娘子传奇》、《三国演义》等,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口碑。
陈逸飞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的勤奋和努力。
他在演艺事业中十分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为角色做好准备。
他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优秀。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演技也变得越来越好,深受观众的喜爱。
通过介绍陈逸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演员的背后,需要耐心、勤奋和努力。
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重点:陈逸飞的成长经历、演员生涯、才华和勤奋精神。
用词分析: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语气诚恳,切合主题。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很棒的人,他就是中国演员陈逸飞。
他是我们的骄傲,是演艺界的明星。
陈逸飞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从小就很爱表演。
他在中学时就开始参加各种演出,还经常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的演技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因此走上了演员的道路。
陈逸飞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演员,他的表演风格独特,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剧中,都表现出色。
他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表现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还在很多其他的影视作品中出演角色,如电影《女人花》、电视剧《三国演义》等,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陈逸飞深刻地认识到“演员就是一个服务职业”,他不断努力自我提升,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97b0a0ade80d4d8d15a4f36.png)
观陈逸飞画展有感陈逸飞(1946-)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
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从总体而言,陈逸飞从开始学画到成为一名青年画家,正恰处于一个文化思维封闭、艺术气氛淡薄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心底的艺术而在剩下为数不多而又百折不回的艺术痴迷者中间,却蕴藏着一些极具实力的真正艺术家,只要稍有机遇,就会脱颖而出,大放光彩。
陈逸飞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他从小就在周围寻找着与艺术有关的点滴信息,美术人门画、连环画、苏联电影,都是他的教材。
进入美术学校之后更加如鱼得水,勤奋刻苦。
他曾对我说,那时学生宿舍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但他在熄灯之后还要悄悄溜到素描教室里去用功。
我完全能够想象当时那种用功劲头。
由于周围的艺术信息单调,唯一倡导的是以苏联为范本的写实主义,陈逸飞白天黑夜地把素描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结实,在俄罗斯写实主义油画技法中找到了足以滋养长大的技术性基础,这是时代给他的第一步推动。
时代给他的第二步推动,是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绘画实践。
在美校大学部毕业以后,陈逸飞正好遇到“文革”。
环境迫使他和年轻的同伴们不得不放弃典雅的艺术之梦,投身于强烈的社会震荡之中。
陈逸飞在街头画巨幅宣传画、考察并描绘黄河流域,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的作品。
时代给他的第三步推动,是历史的反思。
“文革”结束,陈逸飞与全民族的知识精英一起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而在美术界,他应该算是反思得比较早的一个,早在1979年他创作了油画《踱步》,正是他反恩的形象记录。
第四步推动就是改革开放把他推向了国际舞台。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ae216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4.png)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风光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
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展现给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1. 陈逸飞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师,他擅长捕捉中国的自然景观。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例如,他的作品《黄山云海》展示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他通过运用光线和构图等技巧,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王维东王维东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风光摄影师。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而闻名,展现了桂林壮丽的山水风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敬畏和热爱。
3. 杨舒平杨舒平是一位以拍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敦煌莫高窟》以其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名。
他通过捕捉莫高窟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4. 李昌平李昌平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城市风景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上海夜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细节而著名。
他通过运用长曝光和灯光效果,将上海的夜景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还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5. 赵博赵博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民俗风情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西藏朝圣者》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朝圣文化。
他通过捕捉朝圣者虔诚的面容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真实记录。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城市风景,他们的作品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陈逸飞油画作品欣尝
![陈逸飞油画作品欣尝](https://img.taocdn.com/s3/m/47f9041fa8114431b90dd8fe.png)
陳逸飛先生油画作品欣賞共29幅陈逸飞先生簡歷陈逸飛先生(1946-2005)生於寧波,浙江鎮海人。
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入上海畫院油畫雕塑創作室,曾任油畫組負責人。
60-70年代創作了《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等知名的優秀油畫作品。
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
后在紐約從事油畫創作並在華盛頓、紐約、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先生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畫面上瀰漫著寧靜和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
無論是描繪江南水鄉的風景還是生動傳神的女子肖像,無不體現畫家的一種追求:「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
先生近年來以「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藝術、環境設計藝術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畫藝術同樣的創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為之折服。
No. 1浔阳遗韻No. 2上海滩(2004)No. 3丽人行No. 4 多梦时节No. 5红影No. 6上海滩(1998)No. 7恋歌No. 8 霞飞路上(2004)No. 9春风又绿江南No. 10山地风No. 11西藏人No. 12西藏老人No. 13水乡No. 14 踱步(1979)No. 15西厢待月No. 16上海旧梦之一:黄金岁月No. 17占领总统府(1976)No. 18无题No. 19长笛手No. 20二重奏(1988)No. 21大提琴少女No. 22桥(1984)No. 23人体No. 24父与子(1995)No. 25玉堂春暖(1993)No. 26高原藏人(1999)No. 27西藏贵族(2000)No. 28无言的行走(2000)No. 29蓝色的运河(1995)谢谢观赏。
陈逸飞:浪漫的写实主义者
![陈逸飞:浪漫的写实主义者](https://img.taocdn.com/s3/m/b208ee1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5.png)
陈逸飞:浪漫的写实主义者陈逸飞故乡的回忆双桥陈逸飞水乡·微澜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
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在陈逸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中,他试图运用西方绘画的技巧,选取中国特有的历史形象、地理形象来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赋予作品中国文化精神,使得他的油画作品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这是陈逸飞油画创作的重要的艺术特色。
这一特色在其多种多样的油画题材中得以展现,主要包括:革命历史、江南水乡、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西藏风情等题材。
本文从陈的这些油画题材出发,对其油画作品中独特的韵味进行了相关探讨。
陈逸飞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陈逸飞石径江南水乡陈逸飞将中国江南水乡古朴秀丽的风光运用于油画创作之中,将各种风景人事主观化、浪漫化,形成了一个不同与西方却被西方理解的东方世界。
画作中古朴、神秘、宁静的意境,格外令人动容。
这一题材的创作包括:《故乡的回忆》、《童年嬉戏过的地方》、《寂静的运河》、《春风又绿江南》、《丽人行》等。
陈逸飞以“双桥”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享誉国内外,并将“逸飞之家”中国的周庄带给了全世界。
当你翻开《故乡的回忆》,“弥漫于画布上的静谧和某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气息”(摘自: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动人心弦。
犹如拿到周庄的钥匙,来到别致的双桥,近看碧水悠悠,绿树掩映,感受神韵剔透的情景交融,似听一曲悠悠古韵余音袅袅,回味无求。
久负盛名的哈默博士之所以也向世人推介陈逸飞的作品,也多是感知到了其作品的中国式浪漫意味。
哈默博士曾说:“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
”这与我国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精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逸飞运用中国古老的石桥和运河来表现创作主题,笔触细腻的将寻常巷陌中的黛瓦粉墙、石板路的高低不平、护城河的逶迤缠绕尽收到画作之中,展现出的是一股江南特有的宁静意味,在运用西方油画创作技巧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的同时,透露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韵味。
陈逸飞油画作品中的人物服饰研究
![陈逸飞油画作品中的人物服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50b3b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c.png)
陈逸飞油画作品中的人物服饰研究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知名油画家,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于人物形象和服饰的深入研究和把握。
以下是对陈逸飞油画作品中人物服饰特点的简要分析:
1. 原生态的风格
陈逸飞善于运用艳丽的色彩和浓厚的笔触描绘出原生态的风情。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往往是采用了鲜艳的原色,并带有明显的民族风情。
尤其是在描绘民间劳动者时,往往会采用粗糙的麻布和皮革作为服装材料,来表现出人物的朴实和真实感。
2. 简约纯净的线条
陈逸飞的作品中所使用的线条非常简约纯净,这是因为他认为,人物服饰不是作品的主体,而是主体的辅助。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人物服饰的线条往往十分简单,不加过多修饰,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3. 线条准确的表达
陈逸飞的作品中,人物服饰所呈现的线条是十分准确的,无论是对于山地人物的褶皱还是对于民间服装的纹路,他都能够准确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他还会对人物服饰的细节加以描绘,如饰品、发式、面容等,这些细节的描绘更是为作品增添了生动感和真实感。
4. 基于良好的调色技巧
陈逸飞的作品中,人物服饰色彩鲜艳明亮,这得益于他卓越的调色技巧。
他在运用色彩时,常常会采用强烈的对比,比如将黄色与蓝色、红色与绿色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物服饰更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感。
同时,他的色彩也非常丰富,运用多种色彩不同、明暗对比不同的颜色,对人物服饰的表现上得以更为丰富多彩。
陈逸飞48副高清作品赏析
![陈逸飞48副高清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4811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0.png)
陈逸飞48副高清作品赏析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广泛收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后进入商界,创办逸飞集团。
陈逸飞作品赏析:《藏族情侣》陈逸飞作品赏析:《朝圣路上》陈逸飞作品赏析:《红旗一》陈逸飞作品赏析:《弹奏着曼陀铃的姑娘》陈逸飞作品赏析:《西藏老人》陈逸飞作品赏析:《小提琴手》陈逸飞作品赏析:《仕女》陈逸飞作品赏析:《女人与吉他》陈逸飞作品赏析:《静思》陈逸飞作品赏析:《尘缘如梦》陈逸飞作品赏析:《母与子》陈逸飞作品赏析:《海上旧梦》陈逸飞作品赏析:《镜影旧梦》陈逸飞作品赏析:《二重奏》陈逸飞作品赏析:《吹笛女子》陈逸飞作品赏析:《提笼少女》陈逸飞作品赏析:《醉美人》陈逸飞作品赏析:《斜靠的持扇美人和鸟笼》陈逸飞作品赏析:《运河人家》陈逸飞作品赏析:《扇》陈逸飞作品赏析:《预言者》陈逸飞作品赏析:《琵琶韵》陈逸飞作品赏析:《模特》陈逸飞作品赏析:《乐手》陈逸飞作品赏析:《吹笛少女》陈逸飞作品赏析:《晨曦》陈逸飞作品赏析:《蓝衣仕女》陈逸飞作品赏析:《威尼斯风景》陈逸飞作品赏析:《上海滩》陈逸飞作品赏析:《小提琴手》陈逸飞作品赏析:《黄河颂》陈逸飞作品赏析:风景油画陈逸飞《浔阳遗韵》陈逸飞作品赏析:《横卧的裸体》陈逸飞作品赏析:《仕女》陈逸飞作品赏析:《吹笛仕女》,1990年作陈逸飞作品赏析:《山地风》陈逸飞《音乐家系列·吹竖笛的女子》,1987年作陈逸飞作品赏析:《红影》陈逸飞作品赏析:《吹单簧管的女孩》1990年作陈逸飞作品赏析:《上海滩——扇舞》陈逸飞作品赏析:《威尼斯水乡》陈逸飞作品赏析:《大提琴少女》,1988年作陈逸飞作品赏析:《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赏析:《执扇双美》陈逸飞作品赏析:《聚焦》陈逸飞作品赏析:《忆浔阳》陈逸飞作品赏析:《弹奏吉他的女子》 1988年作。
陈逸飞画美女
![陈逸飞画美女](https://img.taocdn.com/s3/m/1cb71705ff00bed5b9f31d8e.png)
陈逸飞画美女陈逸飞画美女品茶百科2015-06-01 10:27:56艺术系列上海陈逸飞的名字如雷贯耳,喜爱艺术的知道他,不喜爱艺术的也知道他。
陈逸飞是“时代的弄潮儿,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
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是陈逸飞“赴美创作”阶段,即大家耳熟能详的“水乡风景系列、古典仕女系列和音乐人物系列”阶段,其中尤以民国时期浔阳艺伎为要。
陈逸飞《玉堂春暖》(1000万元,2009年拍)1990年代初期回国后的创作阶段直至2005年4月辞世,这时期的“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和视觉艺术拓展系列”阶段,为陈逸飞的艺术风华留下了无限追思。
陈逸飞《浔阳遗韵》1991年作陈逸飞《夜宴》陈逸飞《上海滩》1998年作陈逸飞《上海滩》2004年作陈逸飞《上海旧梦》2004年作(506万元,2005年11月北京保利)这幅《上海旧梦》高2米,宽1.4米。
在1999年陈逸飞也画过一幅几乎相同的,但这幅却流露画家对人性更深入的刻画。
1999年那幅,较为注重形式上的“唯美”。
而这幅则更多表现了那手持鹅毛扇的交际花的心情。
那回眸间流露出的忧郁,仿佛让人体会到她背后的许许多多的无奈。
而且整个画面也更为注重气韵之浑然,使画面产生一种势能,深深地震撼到观者的心中。
陈逸飞《艺术家和众美女》(2408万元,2010年拍)这是陈逸飞未完成的遗作。
画家陈逸飞位于《艺术家和众美女》的左侧,双手交叉胸前,眼神奇怪地直视观画的人们,画面的大部分是5名陈逸飞笔下的古典美女。
下一篇:谢稚柳鉴赏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相关评论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陈逸飞画得出这么多作品吗陈逸飞《深闺》483万元成交陈逸飞《父与子(西藏)》在香港佳士得2014秋拍成邦瀚斯上拍陈逸飞作品估价超百万美元邦瀚斯拍陈逸飞作品估价百万美元韶华暗度梦回水乡:春拍陈逸飞佳作赏析40年来,市场为何只“宠爱”陈逸飞龙美术馆将推出陈逸飞个案研究系列展画家陈逸飞的西藏情结。
人物阅读素材:上海的一个符号——陈逸飞
![人物阅读素材:上海的一个符号——陈逸飞](https://img.taocdn.com/s3/m/662ee64ab307e87101f6961b.png)
人物阅读素材:上海的一个符号——陈逸飞陈逸飞:上海的一个符号方翔2005年4月10日,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而再过两天,其就迎来60岁的生日。
许多人心目中的陈逸飞,可能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已经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以至于当时光走过八年之后,申城的许多人仍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
画最美的画,做最美的梦今年的4月10日,是画家陈逸飞去世八周年的纪念日,克勒门艺术沙龙将在当天推出“美梦陈逸飞留给我们的”纪念活动。
作为与陈逸飞相识十多年的沪上资深媒体人,新民晚报艺术评论版主编林明杰也将在活动中,分享其与陈逸飞交往中的许多故事。
林明杰坦言,长期以来外界对陈逸飞有许多“误读”,即使他去世后仍有许多不符事实、不近人情的言论和消息在传播。
“陈逸飞是个‘完美主义者’。
小至家中的一些小器皿、小摆件,大到他深爱的城市上海,他都希望能使之尽善尽美。
”林明杰说,“但现在对于陈逸飞的评价却出现了两个极端,有的想法过于激进,认为陈逸飞应该成为中国的毕加索、中国的安迪·沃霍尔,有翻天覆地突破性创新;有的想法则过于保守,认为陈逸飞应该安于架上绘画,不要搞什么时装、电影之类的。
但我觉得,陈逸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除了自己不遗余力去创造美还努力去游说、推动上海美的事业,在国内开创了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这个现在已被广泛认可的概念。
他付诸行动的包括诸如优秀历史建筑和区域的保护、城市规划、城市雕塑、视觉艺术教育等等。
前些年,浦东征集标志性城市雕塑,作为主要艺术评委的他,力主放置具有现代感的抽象雕塑。
在他的力荐下,北京的年轻雕塑家仲松的不锈钢抽象雕塑《日晷》,终于在世纪大道顶端耸立,如今已成为浦东的著名标志物之一,由此拓展了这座城市的审美新境界。
由于他的努力,我们城市雕塑改变了过去陈旧低俗的状况,并使得抽象雕塑被广泛地接受。
”针对目前市场上议论纷纷的代笔事件,林明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是亲自看到过陈逸飞画画的。
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创作历程
![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创作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6bf1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a.png)
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创作历程近现代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由一系列杰出的艺术家创作而来。
他们通过挖掘传统水墨的精髓,并加入了新的意识形态和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以下将介绍几位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的创作历程。
1. 陈逸飞(1901-1976)陈逸飞是中国近现代水墨画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陈逸飞早年受传统水墨画的熏陶,尤其受到了明代文人画的影响。
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希望通过创新,将水墨画推向新的境界。
他在探索中加入了西方绘画技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的表达,使水墨画更加具有现代性。
在创作过程中,陈逸飞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追求内外兼修的美学观念。
2. 赵无极(1920-2013)赵无极是一位受西方抽象艺术影响深刻的艺术家,他将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结合,开辟了水墨画的新境界。
赵无极的作品大胆运用水墨的渲染和静态效果,呈现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他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纷繁的线条,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悸动和情感的冲击。
赵无极的作品独特而富有个性,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3.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他的创新精神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而著名。
张大千的作品兼具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西方绘画的学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构图丰富多样,线条流畅,用色大胆。
张大千的作品多姿多彩,追求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对后来的水墨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4.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水墨画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黄宾虹致力于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他注重对色彩和光影的表现,通过对形象的改造和用色的创新,将水墨画的表现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宾虹的作品形态丰满,线条流畅,构图精巧。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感,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艺人物:陈逸飞油画中的古典美女
![艺人物:陈逸飞油画中的古典美女](https://img.taocdn.com/s3/m/a69f09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4.png)
艺人物:陈逸飞油画中的古典美女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
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浔阳遗韵》陈逸飞笔下的美女充满了古典特色他将民国时期的东方美人刻画的十分细腻唯美神情或忧郁哀怨、或落寞凄美给予人更大的心灵触动和无穷的想象他运用西方绘画技巧,赋予作品中国味道在美国写实主义中又渗透着东方神韵把东西方文化精髓融合的炉火纯青《古典淑女》《海棠依旧》有人说陈逸飞是时代的弄潮儿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但是不论他在其他领域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他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应该还是绘画《丽人行》《恋歌》曾经美国的《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期盼》陈丹青:回想陈逸飞不知要去哪里祭悼(节选)陈逸飞当年誉满上海,虽然另有夏葆元魏景山声名响亮,但逸飞较夏、魏二位年纪轻,好比现在说的“黑马”,不容小视,因他当年正有大作《开路先锋》入选全国美展,与景山合作,轰动一时。
此前我已百般曲折识得葆元,结交为师,唯不曾见过逸飞与景山。
这几位于我学画实在有终生的影响,可是当年不曾喊老师,直呼其名:葆元、景山、逸飞。
那天我见逸飞,他正画双联画《红旗颂》油稿,其时我从未见过那么大的画,竖着,高约三米,一枚画临阵宣誓的兵士,一枚画纪念碑前敬礼的新中国女孩。
我说为首那女的真好看,逸飞咧嘴笑道:是我老婆呀。
我这才知道他已婚,瞧着只像大学生。
《上海旧梦》《上海滩舞女》1974年批林批孔,逸飞画鲁迅伏案在“批孔”,忽然叫我去,说是你耳朵蛮好,鲁迅侧面这只耳朵,你来给我对着画画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陈逸飞的介绍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
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
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
”——陈逸飞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如此进行自我界定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
”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1个人经历编辑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赴美国留学。
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
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
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
”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
”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 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
早年经历周庄情结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名气,如今已在海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周庄得以被发现,陈逸飞和杨明义功不可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杨明义,一直在山水画的领域里执着地追求,写生的足迹踏遍苏州市郊的每一个角落。
偶然一次,在别人桌子的玻璃垫板下,他发现了一张陈旧泛黄的老照片,上面的水乡风景却令他不由地怦然心动。
于是,他拿着这张老照片四处打听,却无一人知晓是何地方。
杨明义仍不死心,照片中的水乡越来越强烈地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终于,有一位不知名的农民随口说了一句:“那是周庄呀!”杨明义立即询问了去周庄的线路,摆渡来到了离苏州四十公里的周庄。
那时的周庄,还是个非常朴素落后的水乡小镇,杂货店、大饼油条店,还有满街巷一字排开的木质马桶,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完美保存的水乡格局令杨明义惬意非凡,思路泉涌,相机在他的手中不停地闪亮.....而那时的陈逸飞,作为中国第一批去美国的自费留学生,已然在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业余时间靠给别人修画卖画维持生计。
陈逸飞主攻油画,以画人物肖像见长,但在美国市场销路并不理想,杨明义把在周庄拍的照片寄给远在美国的陈逸飞,建议他以照片上的水乡为素材创作油画。
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幻变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周庄不仅让他的第一次画展取得了成功,更令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八十年代初,杨明义携刚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神奇之旅。
第一次走进周庄,陈逸飞便一头迷醉在这片给他带来幸运的水乡美景里其乐陶陶。
当时的周庄,惟一有点现代气息的建筑便是那幢水泥材质的邮电局,陈逸飞与杨明义便爬上邮电局平坦的屋顶,如饥似渴地收录着画家眼里每一寸感动的画面,尤其是一圆一方的双桥,陈逸飞更是情有独钟。
就这样,掩映在深闺里的周庄,被两位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发现,从而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宣传,由此演绎成为如今中国的第一水乡,追求完美的陈逸飞虽然故去,他却永远活在故乡的回忆里,活在他钟情的水乡世界中。
1946年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
1965年毕业于原上海美专(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年进本院从事油画创作。
1980年陈逸飞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并在短时间里获得在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的展出机会。
1983年10月,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首展,以后在该画廊共举办了六次个人画展。
1985年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
《双桥》由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作为礼品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
1989年在日本西武举行个人展。
1991年根据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37万港元成交,创当时中国当代油画家油画作品的拍卖最高价。
1992年他回到上海除继续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外创立了Layefe服装品牌及其他从事视觉艺术的公司。
同年作为仅有的两位嘉宾之一,参加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举行个人回顾展。
1993年陈逸飞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
1995年完成了反映三十年代上海的故事片《人约黄昏》,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加影展,深受瞩目。
1996-97年“陈逸飞回顾展”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同年,在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
12月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将为他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2000年3月20日,陈逸飞的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参加了由法国文化部在巴黎的皇家花园举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
2002年开始筹备个人第二部电影《理发师》,次年发生了“《理发师》停拍事件”。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1]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他在佳士得CHRISTIE、苏士比SOTHEBY以及纽约、香港等地拍卖活动中屡创佳绩,至今保持着中国当代画家拍卖的最高纪录。
陈逸飞已与当今世界最具权威的玛勃洛MARLBOROUGH画廊艺术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与之签约的亚洲画家。
他以售画所得,多次捐资“希望工程”,又出资建立“孟光艺术教育基金会”。
逸飞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服装、广告、杂志、模特、环境艺术等多功能的视觉产业集团公司。
2个人成就编辑绘画作品介绍陈逸飞的成名作《占领总统府(1976)》追求火辣辣的原生形态的真实感,把优秀习作方能达到的写实程度第一次搬上了大型历史画,整幅画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
飘荡在半空的红旗使画面充满动感,预示着一个伟大新时代即将来临。
这幅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幅作品可说是新中国油画中难得一见的大气之作。
《黄河颂》(1972),画面上是一位持枪挺立的威武雄壮的战士,配以苍莽的河山和低飞的群雁作背景,完满地构成了一个诗意葱茏的壮阔的艺术境界。
《踱步》1979 年陈逸飞创作了油画《踱步》(现纽约私人收藏),主题是反思中国近代史、表现民主和人文思想。
画家自己面对画面,仿佛一卷卷胶片组成的真实形象在他身外延伸、呈示。
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评价其作品“焦黑尖锐,写实而意境深远,有气势而专业”。
这展露了陈逸飞被西方接纳的一线曙光。
这幅油画是陈逸飞步入国际画坛的起点,也预示着陈逸飞画风的深刻转变和思想心态的深刻转折。
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
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使他真正暴得大名。
《独坐》此作品完成于1999年,已成为欧洲重要私人藏家购自纽约马勃洛画廊的精品。
虽以写实为本体,但陈逸飞在创作上追求突破,不断挑战自己超出惟妙惟肖的写实框架;画家于1993年开始拍摄电影,在此作中,他融入了电影的特写镜头与变形的视角,描绘独坐的年轻女子与其所处的环境,试图透过戏剧性的铺排与张力,诠释主角人物深不可测的心境与生命的寂寥,此超越了写实的根基,予人更大的心灵触动,作品出版注录完整,为本次拍卖增添荣光。
此作品在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上露出,预估价600万至800万港元。
音乐题材的肖像陈逸飞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
他有一组作品是音乐题材的肖像:《大提琴手》(1983,现哈默收藏)、《钢琴手》(1984)、《中提琴手》(1988)、《长笛手》( 1987)。
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
他采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描摹的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美人画面形成音乐家、乐器和乐曲之间微妙的呼应关系。
画面有旋律感,构图及人物处理有现代感,背景大胆启用黑色,给人无穷的想象。
江南水乡陈逸飞的另一组作品是江南水乡:《古桥》(1983)、《童年嬉戏过的地方》(1984)、《寂静的运河》(1985) .看陈逸飞的风景画,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非同寻常的宁静,它使人神往,令人陶醉,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在它的笼罩下,浓郁的异国情调及东方神秘气氛油然而生。
这是主观的、浪漫化了的江南水乡,它是建立在西方对东方的想象、理解和需求基础之上的,这正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特征。
它让西方人看到了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却为他们所能理解所能想象所能读解的“东方”。
中国古典诗词90 年代初,他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
看《浔阳遗韵》(1991)、《罂粟花》(1991)、《西厢待月》(1994)、《恋歌》(1995) 以及上海旧梦系列的《黄金岁月》( 1993)、《玉堂春暖》(1993)、《春风沉醉》( 1993),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
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
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西藏民俗为主题陈逸飞去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为主题的油画,刻意凸显藏民的粗犷、原始、神秘。
用奇异的民俗去演绎古老中国的浪漫故事以唤起西方对东方的无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