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与真相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与真相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重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误区,这些误区往往导致咨询效果不理想,甚至使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误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咨询,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常见误区以及清晰的真相。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看病”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咨询就等同于看病,只有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这种观点极其片面。
实际上,心理咨询不仅仅是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干预,它还可以帮助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解决情感困扰、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各类问题。
例如,一位大一新生因为刚进入大学环境而感到孤独和焦虑,这时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适应新生活,缓解焦虑情绪,而不是等到问题深化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再去求助。
同时,许多心理专业人士提倡早期介入,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
误区二:寻求心理咨询是软弱的表现许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是承认自己无能和软弱,是一种自我否定。
这种观点不仅让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选择隐忍不发,还可能导致他们进一步抑郁和焦虑。
然而,实际上,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正如身体生病需要看医生一样,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能够勇敢地面对内心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更能展现出他们处理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整个社会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推动。
误区三:一次咨询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咨询后寄予厚望,希望一次交流能够彻底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或烦恼。
然而,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过程,而非一次性的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深入挖掘潜在问题、调整认知与行为等方面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的咨询只能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要通过后续的互动与反馈来持续改进和成长。
因此,大多数专业人士会建议在初次咨询后安排数次后续会谈,以便进行系统性干预和跟进。
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
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心理咨询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被接受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咨询的效果,甚至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困扰。
因此,了解心理咨询中的误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咨询,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心理咨询中的五大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误区一:心理咨询只适合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人认为只有在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情绪困扰时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心理咨询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和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压力、挫折、困惑等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建议:不要等到问题严重才去寻求心理咨询,可以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误区二:心理咨询就是找人倾诉**倾诉是心理咨询的一部分,但心理咨询远不止于此。
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模式,引导个体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咨询师和个体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议:在心理咨询中,要积极参与,配合咨询师的引导和建议,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要只是 passively 接受倾诉。
**误区三:心理咨询就是给出解决方案**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的作用就是让咨询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帮助个体自我发现和自我解决问题,咨询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
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可以学会更好地应对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在心理咨询中,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不要期待咨询师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误区四:心理咨询是一劳永逸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心理学有哪些误区
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都把“心”的探讨,视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到了l9世纪末,受生物科学的影响,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那么心理学有哪些误区呢?我们请捷学网在线课堂的老师为大家介绍介绍。
1.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人们认为心理学家应该什么能透视别人的内心活动,和算命先生差不多——揣摸别人的心思。
纠正:心理学机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能够推测人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是有所谓的“知心术”一眼就看穿你的内心,除非他有超感知能力。
2.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由于心理咨询行业日渐红火,各种心理咨询中心、门诊、热线不断涌现,人们把心理咨询当作心理学的待名词,把二者等同起来看待。
纠正: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它一般是面向正常人的心理困扰。
严重的精神疾病要由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
3.心理学家只研究病态的人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所以与心理学有关的专业人士都不正常。
纠正:变态心理是精神病学家的研究对象,而心理学家一般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如智力、记忆、情感等。
4.心理学家都会催眠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加上电影的炒作,人们对催眠术深感兴趣,认为它是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
更多的心理课程在捷学网在线课堂,可以百度捷学网,收听在线直播课程。
纠正: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
大多数心理学家并不使用和涉及催眠术,而是用其他更为严谨和科学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等。
5.心理学就就是梦的分析由于受弗洛伊德释梦的影响,把它与心理学等同起来。
纠正: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流派之一)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6.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人们认为心理学不像物理学或数学那样的严格实验操作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太多主观的东西。
对大学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误区解析
21 年 1 00 2月
安徽 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R O NALOFANHUI C TI NAlTE HN C OL E VO A O C I ALC L GE
V0 . . 19No 4
De . 01 c2 0
对大学 心理 咨询 师与心理 咨询工作 的认识误 区解析
() 区一 : 1误 身为 心理 咨询师 的心理教 师面对
收 稿 E期 :0 00—0 t 2 1—93
作者简介: 周
虹 (9 5 , , 1 6 一)女 江苏常州人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心理健康教育 。
第 4期
不公应 该能 做 到泰 然 若 素 , 为道 德 的楷 模 。在 成 很多场 合或一 些 问题 的处 理 上 , 为心 理 咨询 师 身
的心理 教师难 免会遭 遇一 些不公 平 的待遇 和不公 正 的评 价 。然 而 , 某些 当事人 或领 导的概 念 中, 在 心理咨 询师应 该能有 效地 化解这 种不公 所带 来 的 消极情 绪 , 接受 任何 不堪 的事实 , 表现 出从 容 和大
关 键 词 : 校 心 理 健 康 教育 ; 理 咨 询 ; 区 ; 确 认 识 高 心 误 正 中图 分 类 号 : 3 5 R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9 3 (00 0 0 60 17 —5 62 1 )40 6 —3
Ab t a t Th a e ic s e h i iu t so s c o o ia o n e i g wo k f c d b s c o o — s r c : ep p rd s u s st e d f c li fp y h l g c l u s l r a e y p y h l g f e c n ia o n e i g t a h r r m o e mi u d r t n i g fp y h l ia o n e i g wo k c r i d o tb c lc u s l e c e sf o s m s n e s a d n s o s c o g c lc u s l r a re u y n n p y h l ia e c e s i h iw ft e ma a e n t f n e c e si o lg s s c o g c lt a h r n t e v e o h n g me ts a fa d t a h r n c l e .Th n t ep p ra — e e h a e n a y e o t o r c l n e s a d a d t e tt e p y h l g c lc u s l g wo k i o l g s l z s h w O c r e ty u d r t n n r a h s c o o ia o n ei r n c le e . n Ke o d : n a e lh e u a i n i o lg s s c o o i a o n ei g y w r s me t l a t d c t n c l e ;p y h l g c l u s l ;m iu d r t n i g;c t h o e c n s n e sa dn o—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一)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
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误区一心理咨询就是去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提高,很多精神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都开设有专门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
一般人的惯性思维,有“病”,就要去医院看医生。
殊不知心理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医院里面的“心理医生”也不同于原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心理医生。
医院基本上是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以药物来治疗心理问题。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心理医生都是精神科医生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还是以精神病学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心理医生的名字而已);二、现在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心理问题还是先习惯去医院,医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位医生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辅导,看也看不完……只有极个别的医院聘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一般他们的收费标准和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收费差不多。
误区二把心理障碍当做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患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医生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医生,所以,看心理障碍,医生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但却背离了真正心理咨询的轨道。
实际上真正的心理问题是无需用药的,原因有二: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
2、不解决心理问题,只从情绪和躯体症状入手吃药调节,是治表不治本,好转后,稍有风吹草动,很快就复发,且越复发越严重。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认知误区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认知误区心理健康是我们整体幸福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关注和保护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压力等,这些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和保护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与许多身体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
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疼痛和炎症的风险,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心理健康对于社交关系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带来社交退缩、沮丧、焦虑等影响,这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
而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更容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享受积极的社交互动,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我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推动个人成长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认知误区:迷失在心理健康的迷宫中然而,还有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妨碍了我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行动。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
误区一:心理健康问题不值得关注一些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是情绪起伏和一时的不舒服,不值得过多关注。
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对我们的整个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只会导致问题的加剧,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对心理健康问题保持警惕,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误区二:寻求帮助是弱点的表现有些人认为寻求帮助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
然而,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或无法应对问题。
相反,寻求专业帮助是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表现。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误区三:自我解决是唯一的选择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独自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问题。
然而,自我解决并不意味着排除外界的帮助和资源。
XX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心理咨询常见的误区(2024年)
XX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心理咨询常见的误区当今中国,通过心理咨询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有一些认识误区。
问题1: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就是花钱找个人陪聊,和找朋友聊天没啥差别。
”首先,我想说的是心理难受找朋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朋友聊天的作用也有限,对于一些生活困境或苦恼有效。
相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需要心理咨询了,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
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会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帮助他人缓解心理问题、解除心理危机,促进自我的发展。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交谈更多的是以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自我觉察、找到自我解决之道为前提,努力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开放的空间,让来访者尽可能地诉说自己。
这样来访者就不会像在生活中一样,因为担心朋友会烦而有所保留或者因为朋友的不理解而不愿再谈。
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真实的互动,咨询师的包容和接纳,也给来访者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体验,这样的体验给来访者重建一种新的关系模式成为了可能,也与鸡汤兜售者、相面算命存在根本区别。
问题2: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师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专业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
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或者医学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
问题3: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要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
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
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
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
大学生对待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
大学生对待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承载着学业的压力,还伴随着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化的挑战。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发现,大学生对待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常见误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误区一:忽视自身情绪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容易忽视自己的情绪变化。
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觉得时间会冲淡一切。
然而,忽视情绪问题会导致问题逐渐积累,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办法:大学生需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
可以尝试通过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来排解负面情绪。
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倾诉。
误区二: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他们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与他人保持联系。
然而,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花费过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孤立感增加,并且容易产生羡慕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局限性,并合理利用它们。
建议定期限制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尽量保持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连接。
此外,选择正能量的社交媒体内容,并坚持培养线下社交和人际关系。
误区三:工作与休息不平衡在追求学术成就、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实践时,大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对休息和放松的需求。
过度劳累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还容易导致身心疲惫、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该建立合理的工作与休息平衡机制。
制定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遵守它。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兴趣爱好和运动锻炼等活动,以舒缓压力和恢复精力。
误区四:不主动寻求帮助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困难或挫折时,选择独自承受压力而不愿寻求帮助。
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坚强和独立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样做可能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并延缓了问题解决的进程。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并相信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表现。
澄清心理咨询的五个误区
澄清心理咨询的五个误区作者:赵丞智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4期误区一:心理问题等于精神病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
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
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误区二:心理学等于窥视内心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师水准不高。
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讯息进行讨论和分析。
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误区三:心理咨询等于无所不能一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
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区四:心理医生等于救世主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
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改变或作决定。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还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增多来看,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
几乎每一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在有一些认识误区:一、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二、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
其实,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三、去做心理咨询丢人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就如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
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却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寻求心理咨询并非有些人理解的所谓“有病”,而是一个人的心理天空暂时被阴蔽,而要求从这种阴蔽状态里走向晴天。
一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如自我规划、职场选择、潜力提升、等则更是和“有病,不正常”毫无关系。
四、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有些来询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或者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咨询师能够猜得出。
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
正如有人感冒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必须知道的事实
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必须知道的事实心理咨询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导致人们对心理咨询抱有错误的认识,甚至不信任这一重要的服务。
本文将揭示心理咨询的五大误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咨询的真相。
1. 误区一:只有心理问题才需要心理咨询许多人误以为只有在面临严重心理问题时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旨在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无论其大小。
无论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还是情绪困扰,心理咨询都可以提供帮助。
因此,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受益于心理咨询的支持和指导。
2. 误区二:心理咨询只是“诉苦”或聊天心理咨询远不止于简单的“诉苦”或聊天。
心理咨询师是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提供针对个人需求的恰当技术和策略。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探索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3. 误区三:心理咨询是一种耗时耗费的过程有些人可能担心进行心理咨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可承受的经济负担来调整。
有些问题可能只需要数次咨询就能得到解决,而其他问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持续咨询。
此外,很多医保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都提供心理咨询的经济支持,使其更加可负担。
4. 误区四:心理咨询没有科学依据有些人对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存在怀疑。
然而,心理咨询是基于广泛的研究和科学理论的实践。
心理咨询师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了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况。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对于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因此,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且有根据的实践。
5. 误区五:心理咨询师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些人可能期望心理咨询师能够为他们提供所有答案并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心理咨询师是协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专家,而不是超人。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与客户合作,帮助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学只是一种“心灵鸡汤”误区: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只是一种“心灵鸡汤”,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起到一时的安慰作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解决方法:要正确认识心理学的作用,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问题只适用于“有病”的人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心理问题严重到需要就医的程度,才需要关注和解决。
平时遇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略或者认为是正常的。
解决方法: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心理问题,不论大小。
及时关注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迅速解决误区:很多人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就能迅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们忽视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解决方法:要认识到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良好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等,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没有普适性误区:有些人认为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或者特定的情境,对于其他人或者其他情境没有普适性。
解决方法:要正确认识心理学的普适性,它研究的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适性的应用价值。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他人的解决方法解决误区:很多人认为他人的解决方法适用于自己的心理问题,盲目地模仿他人的做法,而忽视了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心理咨询是一种倾听、理解和支持个体心理需求的专业服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不良认知,导致许多潜在的来访者对寻求心理咨询产生犹豫和担忧。
本文将探讨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1.心理咨询是丢人的行为许多人认为去心理咨询是一种丢人的行为,会受到他人的嘲讽和质疑。
对于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文化背景较为保守的人来说,心理咨询被视为一种软弱和不应该的行为,因而许多人会选择忍受心理困扰,而不愿寻求专业的帮助。
2.心理咨询是一种失败的表现一些人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是一种失败的表现,会让他人看不起自己。
这种认知使得一些来访者在面对心理困扰时选择逃避和自我治疗,而不愿意通过专业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3.心理咨询不会对自己的问题产生帮助一些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心理咨询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种认知可能来自于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或曲解,导致一些人错失了寻求专业帮助的机会。
二、不良认知可能产生的影响1.增加心理问题的负担当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不良认知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和压抑自己的心理问题,导致问题的积聚和加重。
这种情况下,心理问题可能会转化为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2.影响心理问题的解决当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不良认知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错误的应对方式,如自我治疗或忽视问题。
这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3.社会上的心理偏见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也会在社会上造成心理偏见,使得心理咨询被视为一种非常规和不被认可的行为。
这种心理偏见可能对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风气产生消极的影响。
1.宣传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宣传和公益广告等,向公众传递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通过各种案例和故事的宣传,向来访者展示心理咨询对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性和帮助性。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与正确认识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与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然而,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常常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并提出正确的认识与对策。
一、心理健康只是弱者的问题一种常见误区是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会出现在“弱者”身上。
人们常常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等同起来,其实心理健康问题涵盖范围更广,无论是身心健康的人还是弱者,都可能陷入心理健康问题之中。
正确的认识是,心理健康问题是人人都可能面对的挑战。
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纠葛、工作负荷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心理健康问题只与“弱者”相关的观念,对心理健康问题保持警惕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一定是极端的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一定是极端的,比如精神错乱、自残等。
实际上,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限于极端的状况。
正确认识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可以是生活中的诸多细微变化。
例如,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都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并及时调整、寻求帮助,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只依赖药物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认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只依赖药物。
人们对药物疗法存在依赖心理,往往希望通过药物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正确的认识是,药物只是心理健康问题处理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需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行为疗法等。
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支持,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和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都能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轻易自愈还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轻易自愈。
人们往往低估了心理问题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并认为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正确的认识是,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及时关注与干预。
如果忽视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可能导致问题加剧,还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解析1. 引言1.1 概述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知的不断加深,我们逐渐意识到了心理健康问题中存在许多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包括对心理疾病的误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看法误区以及涉及心理健康的谣言和传闻等。
这使得我们亟需深入了解这些误区,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1.2 研究背景目前,大多数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仍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和观念。
许多人将心理疾病与“精神错乱”、“弱智”等负面标签联系在一起,导致患者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往往把其视为个体能力不足或者是社会化问题的产物。
此外,众多流传于社交媒体的谣言和传闻也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混乱,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1.3 目的和重要性为了消除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解析和分析。
本文的目标就是深入探讨这些误区产生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推广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促进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更加负责任地处理精神卫生事件和信息发布以及强调个人自我意识和患者权益保护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误区的存在,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与关怀。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具体介绍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误区的内容,并深入探讨影响这些误区形成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与分析,我们有望在未来改善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并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关爱的社会环境。
2.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往往导致对心理疾病的错误理解,对心理健康的看法不准确,并产生各种心理健康谣言和传闻。
下面将重点解析这些常见误区。
2.1 对心理疾病的误解许多人对心理疾病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名词解释: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协商、交谈和辅导,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及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面临的各种适应和发展性问题,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咨询师对多个求助者同时进行心里咨询,团体的规模四至十六人不等,多数情况是八至十人.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师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已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自卑自备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点、不足和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
理想自我个人理想中的自己,包括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看法等。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
是人的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并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气质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里过程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等方面。
七情恐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悲伤这七种人类常见的情绪。
心理咨询的误区
9、心理咨询的误区导读: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来访者才是治疗的主体,咨询师只是一种工具,只是提供一种环境——帮助你觉察与分析自己。
如果你不想分析自己,找心理医生就有点奢侈,像用高射炮打蚊子。
只想倾诉最节约的办法是打免费热线电话。
可见,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来访者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和咨询中是否真正的投入。
1.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如果来访者没有改变的愿望和行动力,心理咨询无用。
2.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来访者就有精神疾病,也不要把咨询师当作神,成功地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咨询师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来访者的自我努力,积极配合咨询,自我矫正。
3. 良好的心理咨询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突破防御机制的过程。
熟悉并有效打破来访者甚至咨询师自身的防御机制是咨询师个人和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
4. 很多来访者以为找到一个很权威的心理医生,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
这样的意识带到心理咨询中就有问题了。
在咨询中,有权威欲和表现欲的心理医生恰巧是很糟糕的医生。
他们习惯于培训当事人,拿心理学理论(大棒)来教导来访者。
这是心理医生的防御,是专业能力不够的表现。
5.在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或首要的是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某些从医师改行过来的咨询师,容易将心理问题药物化,如对存在失眠症状、焦虑症状的求助者,不是致力于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而是给来访者以安眠药、抗焦虑药等。
这种情况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属于心理咨询。
6.《心理访谈》首先是个电视节目。
既然是节目,定要求要好看。
在正规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沉默,这种沉默对咨询是有意义的,但在片子里肯定会剪掉。
在咨询中,咨询师很少给建议,而《心理访谈》中,专家却必须给予大量的建议。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心理访谈》并不符合正规心理咨询的过程--杨凤池7. 做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修炼做人的功夫,人做到位了,咨询技术水平肯定就上去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上,仍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正确判断和有效干预,还可能给大学生自身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误区一: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却错误的观念。
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健康问题”,就立刻联想到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实际上,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远远超出了精神疾病的范围。
它包括一系列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困扰,例如焦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导致的紧张等。
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相当常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心理调适和支持,是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的。
误区二:心理强大的人不会有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那些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的人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任何人,无论其性格多么坚强、能力多么出众,都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和压力下出现心理困扰。
比如,一位在学业上一直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次重要考试的失利而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一个平时乐观开朗的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如亲人离世、失恋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心理韧性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误区三:有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人的失败不少人认为,如果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那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是因为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这种看法是不公平且错误的。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突发的生活事件等等。
将其归咎于个人的失败,不仅会加重当事人的自责和内疚感,还会阻碍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误区四: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没什么用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只是简单的聊天,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的过程,咨询师通过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来访者探索内心的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
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误区六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
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咨询师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
心理咨询师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
心理咨询师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
心理咨询师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
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
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七去做心理咨询很丢人(是精神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
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
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
“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
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
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
误区六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
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
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咨询师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
心理咨询师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
心理咨询师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
心理咨询师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
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
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七去做心理咨询很丢人(是精神病)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
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
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
“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
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心理咨询的最基本原则里面包括“绝对保密”,你可以把内心世界坦诚给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
心理咨询将使你远离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现实、挑战自我。
认为“看心理医生丢人”的人是软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与现实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
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虑的走进心理咨询室,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来。
误区八心理咨询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
心理咨询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
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却不愿付费。
国外心理咨询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咨询师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误区九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
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咨询师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
然而心理咨询师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有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
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
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
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
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
过去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现在由于理论和技术的改进大大缩短了疗程,但绝不可能都一次解决问题。
误区十名头越多,心理咨询师越高明,年龄越大,心理咨询师越有经验
心理咨询的效果关键在于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技能水平、心理咨询经验、人格综合魅力和感染力。
引用心理专家李子勋的话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职称:比如教授或主任医师,甚至博士的头衔也不能代表什么,
这是说明他们在某些学识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作心理专业就在行。
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如协会主席、理事、全国委员等,忙于事务工作的人,不可能静得下心来做个案。
3、收费昂贵的人:收费贵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别人该他的,过高地估价自己。
4、海外镀金的人:有海外求学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学,镀的什么金。
有些人回国来,以为国内的都是乡巴佬,随他们怎么摆布。
我就遇到几个自觉很牛的人,真心地希望她来做一次个案督导或讲讲课,才发现是牛头不对马嘴。
5、年老的人: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朗,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
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难不僵化,自以为自己吃的盐多,也很难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
也很难做到共情~~~
(本文由心理咨询师代宝义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