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合集下载

心理学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学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学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心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并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认知和生活方式。然而,在关注心理学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有很多人对心理学存在很多错解和误区。在本文中,将对心理学常见的误区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加真实地理解心理学知识。

误区一:心理学只是一种朴素的“人际关系技巧”

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只是一种可以用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和浅薄的。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它涵盖了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认为心理学只是为了应对人际关系问题的观点是极其狭隘的。

误区二:人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不可改变

不少人认为,人的性格是一开始就被决定了的,不可能改变。事实上,人的性格是受到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便是成年人,通过学习、认知训练和

治疗,也能够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是一种动态的、可塑的特征。

误区三:情感表达越直接越好

有些人认为,在情感表达时,越直接越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回应。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是需要考虑情境、对象和方式的。直接而过于激烈的情感表达很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应该是适当的、平和的,对于不同的情境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误区四:人际关系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沟通技巧

许多人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然而,人际关系要成功,不仅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如同理心能力、尊重、包容等。沟通技巧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方面。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误区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误区

一、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一)有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不健康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一个人心理健康就肯定没有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有心理问题,害怕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为防他人误解,也不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或指导。正由于一些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或回避倾向。这种错误认识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真正健康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客观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有轻有重,程度轻微的表现为:心理冲突、心理压力、情感矛盾、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等则属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一定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这个人心理变态、有神经症或精神病。衡量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不是看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要看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看个体能否正确地对待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指导和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或都会遇到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此,而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走出心理疏导的认识误区

走出心理疏导的认识误区

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 有理清, 疏导者稍一指点, 甚至一句 数人处于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客观上 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 一名合格 话, 他可能就恍然大悟。 而有的问题 说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每 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心理学、 医学博士 可能较严重, 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 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一 学位, 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 具有一定 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千万不 有轻有重。所以, 的实践经验, 通过认证资格考试 , 在上 可认为心理疏导是灵丹妙药,一次 定心理不健康 , 更不等于这个人心理变 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立开业 。 就能解决问题。
心理家园
心 理 疏 导是 解 兵 理 缓官心
嗣 误 区三 :我的心理素质好 。 确处理 , “ 则会产生持续的不 良影 响, 甚
。 这样看来, 心理问题 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 不需 心理疏 导” 心理疏导不仅仅 至导致心理障碍。 就这些问 几乎每位军人在生活工作中 都需要不 是解决官兵的心理危机和重大的心 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 聪明、 正 题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疏导并不意味 同程度的心理疏导,但还有不少人对 理问题。无论你多么坚强、 热情和博学多识 , 你都不可能十 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 心理疏导存有一些认识误区,主要有 直、
■ 误区二 :政工干部都是心理 过一定的沟通、 “ 交流才能辨别是什么 在心理问题 , 为防他人误解 , 不肯接受

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

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

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

伴随现代文明社高速发展与进步,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大。在我国心理咨询相对来讲还算刚起步,无论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还是广大需要心理咨询的民众都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认识与接受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咨询有广大的市场与美好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对个人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还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增多来看,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有一些认识误区,现澄清如下:

误区一: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误区二: 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师

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咨询并基本具备心理咨询素质(心理学、医学大学以上毕业,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咨询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但决不是随便可以当心理医生的,不管你多么的热心和有社会经验,个人心理素质多么好。错误的心理咨询一样可以致人死地。一名打电话咨询的中学生说“我有时胡思乱想是什么病吗?”,一位热线电话咨询员了解了一些情况后错误回答“你患了精神分裂症”并介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深受大众关注。然而,由于对心

理学的了解有限,人们常常产生一些误解和误解。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纠正方法。

一、一切行为都可以被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行为。尽管心理学可以提供

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的解释,但在解释一些涉及生理因素或外部环境的行为时,心理学并不能提供全面的答案。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心理学并不是万能的,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全面理解人类行为。

二、精神病人危险性很高

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危险的,具有暴力倾向。然而,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对他人并不构成威胁。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并不强。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神病人而言,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三、病人的忠告和建议一定是正确的

病人提供的建议和忠告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虽然病人的经历和分享可以提供有

价值的信息和启示,但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个人观点而非专业意见。只有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证实的治疗方法和建议才能被普遍接受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因此,我们在接受他人忠告和建议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客观和批判性思维。

四、心理咨询只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并不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是一个有益的工具,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压力、提高情绪和解决问题。因此,即使没有

明显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咨询仍然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学带你走出思维误区读后感

心理学带你走出思维误区读后感

《心理学带你走出思维误区》读后感

在阅读《心理学带你走出思维误区》的过程中,我深感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揭示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更是一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智慧之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和想法,更因为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的思维模式。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常常受限于自己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经验,从而对某些事物产生片面或错误的看法。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挑战这些固有的观念,打破思维的局限性。

其次,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误解和冲突。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工具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关系。

此外,心理学还教导我们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这些都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尝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差异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欣赏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这本书还强调了情绪在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记忆和判断力,而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反应。

最后,这本书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态度。在面对信息和观点时,我们应该学会审慎地评估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不是盲目接受。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减少被错误信息误导的风险,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的来说,《心理学带你走出思维误区》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扩大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和他人。通过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我逐渐克服了思维中的局限性和偏见,学会了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本书不仅对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理学中的认知误区

心理学中的认知误区

心理学中的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是指在人们了解和处理信息时,由于个人的经验、偏见、刻板印象等因素导致的错误判断和思考。在心理学领域中,

认知误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将从认知误区的种类、产

生过程以及如何避免认知误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认知误区的种类

1.个人偏见:指人们在接触某些事物时,受到自身经验、想法

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全然不同的看法。例如,同一事物在不同人

眼中的评价和看法不尽相同。

2.刻板印象:指人们因为曾经接触过类似事物,因此对某些事

物产生死板、呆板的印象。例如,学校的好老师都穿着正装,所

以所有穿着正装的人都是好老师。

3.肯定偏误:指认为某些东西必然跟某个人、某个事物等有关,而忽视其他可能的因素。例如,在赌场中连赢几次后,很多人都

会认为自己比其他玩家都更懂赌博,从而自信满满地继续下注。

4.迷思误区:指人们因得到了不准确或错误的信息而形成的思

维误区。例如,有些人认为多吃蛋白质的肉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壮。

二、认知误区的产生过程

认知误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1.加工过程:人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如经验、嗓音、语速、心情等等。这些因素会使本来没有

问题的信息变得有问题,从而形成认知误区。例如,语速过快的

电视广告可能会引发误解。

2.解释过程: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来作出解释。因此,如果与个人知识和经验不符,人们可能

会产生误解。例如,某人听到“狗不会说话”,但是他养了一只会

说话的鹦鹉,于是他就认为所有动物都会说话。

三、如何避免认知误区

1.保持谨慎: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要保持谨慎。尽量避免被某些因素干扰,如语速、嗓音等。同时,要多方考虑,得出合理的结论。

厘清概念内涵,走出心理咨询误区

厘清概念内涵,走出心理咨询误区

厘清概念内涵,走出心理咨询误区

摘要: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有其

自身的方法和技术。只有把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才能明确咨询的原

则和对象,走出误区,更好地做好咨询工作。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心理健康

近年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如雨后春笋。为了便

于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我认为有必要把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将某

些问题的关系梳理通顺,以排除交流时的异议和障碍。

一、心理咨询的原则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相关的原则和规定,下面介绍与学校

心理咨询关系比较密切的三个重要原则。

1.保密原则。该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离开了保密,就失去了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和对咨询的安全感,咨询就难以

正常进行。咨询师收集到的所有求助者的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成长

经历、交友、恋爱、咨询内容、心理诊断、心理测验结果、甚至求助者来咨询这

件事,均在保密之列,未经求助者同意,绝不可将这些资料透露给别人,或作为

论文和报告的案例使用,否则,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下列情况属于保密例外:

(1)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时;

(2)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调查时。

2.限制原则。(1)内容限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绝不能有意无意地涉及其它问题。(2)时间限制。

一次咨询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两次咨询间隔一般为一周。(3)关系限制。

咨询结束,咨询关系随之终止,特别是异性之间,不能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

对心理学的误区

对心理学的误区

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一:认为需要心理咨询的就是精神病,这是公众最为普遍的错误认识。

事实上: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

二、我的心理没问题,没到什么严重地步,心理咨询和我无关。

当人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需要动用精神力量来支撑和抗争,但是往往精神世界会陷入危机,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结果往往越克服越厉害,越抗争越严重,还会引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三、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

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却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认识和开拓自身,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四、去心理咨询要讲出隐私,感觉不安全,也不好意思。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咨询师的确会面对来访者的某些隐私,但是专业咨询师在咨询时不带有任何个人的主观立场和价值判断,而是从来访者角度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给出咨询和建议。专业心理咨询严禁泄露病人姓名、病史及相关信息,因为咨询师有义务替咨询者保密,也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并且严禁与咨询者之间有咨询业务之外的私人关系。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

的影响。然而,由于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学只是一种“心灵鸡汤”

误区: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只是一种“心灵鸡汤”,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起到一

时的安慰作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解决方法:要正确认识心理学的作用,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思

维和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问题只适用于“有病”的人

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心理问题严重到需要就医的程度,才需要关注和解决。

平时遇到一些小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略或者认为是正常的。

解决方法: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心理问题,不论大小。及时关注和解

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迅速解决

误区:很多人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就能迅

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他们忽视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解决方法:要认识到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

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良好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等,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没有普适性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及建议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及建议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及建议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心理学这门学科很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的。

初涉入心理学领域的朋友常常都有这样的感慨,心理学太杂乱无章了,学派林立,理论体系一个接一个,而每个体系都不那么完美,都有缺陷,分支学科太多,很多学科没有自己的体系,甚至连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都争论不休。

有人甚至这样认为:在心理领域,一个人是容易成功的,同时也是最难服人的。也就是说,也许你自己的一个理论一个构想能够解决心理学上的某一问题,但却无法解决所有你的理论体系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们就对其进行一番讨论。

一、认识

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事很广泛的,他能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而且现在这个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也达到空前的境地。我们研究的这个学科究竟该属于什么范畴呢?对于它的研究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呢?

首先,心理学属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中间的学科,或称边缘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原本以为“心理活动”是由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引发的各种悲伤,快乐,忧郁,沉闷等等的情绪,因为我们直觉上的“心理”感受似乎都来自人的心脏的感受,我们难受了,就会真的觉得“心”难受,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剖析人的“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近乎走入误区。现在我才知道“心理”的所有反应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

意识的控制。而且根本就与“心”没有关系。人的情绪也是由大脑的暗示,思想而指导产生的。或许以前都不会相信心理学会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多大的帮助,现在觉得自己是彻底的错了。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对于毕业之后要踏入教师的行业的我们来说,心理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其实随着社会的快步发展,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拥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于是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显得越发重要,心理咨询师逐渐成为很热门的职业,但是,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跟我一样,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进入误区,认为心理学是专门为有精神病状的人群而设立的,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去看心理医生意味着心理有问题,其实我们都错了,这个认识是我在大一下学期上庞海波老师的《家庭心理教育学》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其实在21世纪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深,甚至于到负荷的地步,急需得到缓解,所以心理学为此提高一个渠道,它就是一个聆听者,听我们倾诉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压力,让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我们大二开始学习《心理学概论》这门课程,经过快一个学期的学习,虽说对心理学还没有达到完成理解的程度,但起码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切身体会到心理学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看清自己,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哪怕只是无所事事,但我们的心理活动却从未停止过。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里想象的事实、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及阐明心理现象的本质。可以说心理学时刻贯穿于我们的一生的每个角落,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

心理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纠正误区

心理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纠正误区

心理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纠正误区导言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在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和

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进行心理学实践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误区的出现。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与纠正误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

一、保护被试者隐私和权益

在进行心理学实践时,保护被试者的隐私和权益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尊重

被试者的个人隐私,确保他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此外,我们还应该确保被试者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包括知情同意和自由选择参与实验的权利。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任何侵犯被试者权益的行为,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二、避免伦理问题的出现

在心理学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伦理准则,确保研究过程的道德性。首先,我

们应该保证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符合伦理标准,不会对被试者造成伤害或不适。其次,我们应该在实验前向被试者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他们对实验的内容和可能的风险有清晰的了解。最后,我们应该尊重被试者的自愿参与,不强迫他们参与实验。只有遵循伦理准则,我们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三、注意实验环境的控制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实验环境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确保实验环境

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实验室,以减少噪音和其他干扰。此外,我们还应该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变量,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实验因素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因素的干扰。四、注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在心理学实践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对于得出可靠的结论至关重要。我们应该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第一章前言

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有时候我们对其了解的并不足够。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人由于理解不足而出现了心理学误区。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理学,并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

第二章负面情绪的排除

许多人认为,排除负面情绪的秘诀是忽略它们。但这并不是正确的方法。事实上,忽略这些情绪只会让它们更强烈地出现,而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应对负面情绪应该试着接受它们的存在,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它们,例如聊天、散步、温馨的谈话等等。

第三章心理治疗的正确应用

心理治疗是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使用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但很多人把心理治疗仅仅当作心理疾病的处理方式,而忽略了它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心理治疗就像健身房一样,可以锻炼我们的心理强度和稳定性,使我们更具有控制力,应对

各种挑战。因此,心理治疗不仅适用于治疗心理疾病,也同样适用于个人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人格特质的固定

有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不可变的,因此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事实上,人格特质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训练来改变的。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并非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你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寻找新的经验和挑战,并且可以利用人际关系来帮助自己前进。

第五章追求完美

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导致焦虑和沮丧。完美并不存在,追求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应该接受自己,尽可能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完美。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谓的压力,还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才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这才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关于作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识科学首席科学家。2012年,他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关于本书:

本书中作者教我们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

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科学心理学

1、大众心目中的心理学

1)当今的大众媒体会把色彩、星座、催眠、读心以及一些超自然现象归入到心理学范畴,这些都不是心理学。

2)弗洛伊德对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无限地夸大了,他的调查方法完全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真正的心理学

1)科学心理学,是引用了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2)心理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而是操作主义者。要研究一个心理学现象,他们必须对这个心理现象进行可操作性的定义。比如焦虑这个词,心理学家会用问卷调查、生理指标等可测量的操作来进行定义。

3)科学心理学的三个特点

1)研究可被解决、观测的问题

2)引入了系统的实证主义;

3)产生可被传播、证伪的公共知识。

二、如何识别伪心理学

1、伪心理学的两大类商品

1)包装成心理学的伪科学书籍,比如宣传心灵感应、意念转移、轮回转世等。

2)所谓的心理自助类读物,比如声称能帮你快速减肥、快速结识女朋友等。

2、伪心理学不容易被大众识别的伎俩

1)不可证伪性,研究者提出的所谓的理论是根本无法证明真伪的。

[案例]

美国人类潜能研究所所长自圆其说的理论,是不可证伪的。

2)个案研究造成安慰剂效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个案、个例的研究不能作为充分的证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走出的误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走出的误区
包 Fra Baidu bibliotek : 及必 要 的心理学 与 心理卫 生知识 , 普 提高大 学

走 出心 理健康 教育 “ 德育化 ” 误 区 的
许多 高校 的心理健康 教 育工作 者 队伍 主要 由德 育 工作者 构成 , 由于传 统的思 维定势 作用 , 很容 易把
心理健 康 教 育视 为德 育 或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一 种 途
灌 输 和教育 ( 管它也 有榜 样 的感染 与熏 陶) 而心 尽 ;
理健康教 育从 属 于德 育 。事 实 上 , 德育 与 心 理健 康 教 育在教 育 目标 、 育 内容 和 教 育形 式 上 都 有 明显 教
的区别 。
理健康 教育 则侧 重 由内而 外 的体验 、 悟 和个 性 的 感
20 10年 第 6期 第2 0卷 总第 9 O期
铁 道 警 官 高 等 专 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 fRal yP l eC l g o r a o i wa oi ol e c e
2 0 No 6 01 .
Vo . 0 S ra 0 12 e il9
大 学 生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应 走 出 的误 区
郑 培 军
( 空兵指挥 学院 军队政 治工作教 研 室 , 防 河南 郑 州 4 0 5 ) 5 0 2
摘 要 : 大学生 心理健 康教 育过程 中, 同程度 地存 在 着“ 育化” “ 在 不 德 、 医学化 ” “ 能化 ” “ 识化 ” 、万 和 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人也会好奇的去探寻一下究竟。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担心: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穿我?这个未知的领域被很多人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和基调,让人向往的同时有那么一丝恐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慢慢地被人熟知,但是相对我们庞大的群体,了解她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因此,对心理学的认识的误解和偏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它真的是那么神奇,遥不可及吗?

其实,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人为什么要自杀?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爱聊政治?等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也有必要针对一些误解做一些澄清。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认识,学习并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中。

一、心理问题≠不正常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

面有问题。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咨询。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是主要诊治神经症患者或者有人格障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病人”。心理咨询面向的主要是正常人群,称之为“来访者”,处理的问题多为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育儿、疾病、康复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心理咨询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或者健康的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而进行的“未雨绸缪”式的咨询,而不仅仅是“治心病”。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去咨询。这就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混为一谈,这样经常导致错失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如何判断心理咨询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疾病状态,那应该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

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

四、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应该有能耐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须努力、不须承担责任。要知道,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心结形成的根源,找到化解心绪的办法,也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另外,来访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咨询师帮忙拿主意时,应明白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与来访者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来访者。“救世主”

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只有一事无成。

五、心理学≠算命

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师水准不高。其实心理咨询师并非算命先生,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讯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来访者需尽量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访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咨询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