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心理学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
心理学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提供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
然而,在运用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以避免常见的误区。
一、注意个体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使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同样的方法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某种治疗方法在一些人身上可能非常有效,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二、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因素。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问题。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将某个心理学理论或方法过分夸大,将其应用于所有情况下。
这样做往往会忽视其他重要的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使用心理学时,应该保持全面和客观的态度,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
三、慎重使用心理评估工具心理评估工具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然而,使用心理评估工具需要慎重。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所使用的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评估工具的使用范围和限制,避免将其过度解读或滥用。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尊重个体的隐私权和自主权,确保评估过程的合法性和保密性。
四、谨慎处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然而,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需要谨慎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其次,我们需要尊重个体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迫他人接受咨询。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避免过度干预或滥用权力。
五、不要忽视文化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往往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心理学五大常见误区
心理学五大常见误区1 心理学five大常见误区心理学是一个宽广的学科,囊括了多样的学习方法、课程和实践。
每种心理学中都有诸多误区,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不知道这些误区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最常见的五大误区,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误区,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心理学的认识。
1 把心理学认为是一件完整的“小东西”其实心理学的研究非常的复杂,是包含众多分支的多面体,因此它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件完整的“小“东西,必须了解它的复杂性,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
2 对症下药心理学分为几乎无数的小领域,每一个都有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因此不同的情况能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简单的对症下药是不可能的。
3 一刀切的思想由于心理学的多种性质,它把人类行为以及心理效应隔离成几个不同的维度,比如个人的思维处理方式可并不放在公共心理学里,因此在探索心理学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和视角,而不能单一的采用一刀切的思想。
4 无实际应用价值虽然心理学不是一门定量科学,但它有很多真实的实践方法,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交流技巧,情绪分析,表达能力等。
5 心理学没有根据心理学有着广泛的研究基础,它综合了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这些理论的论证都是以科学的方法来完成的,因此它不是没有根据的猜测,必须依据具有良好的基础才能使用心理学来分析什么样的问题。
总结:心理学囊括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并且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此外,这门学科有着真实的实践价值,因此学习心理学时一定要注意五大常见误区,这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掌握心理学,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应用。
专业心理学家分享如何应对焦虑和压力的常见误区
专业心理学家分享如何应对焦虑和压力的常见误区焦虑和压力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许多人都会面临这些挑战。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焦虑和压力,专业心理学家将与您分享一些常见的误区,并提供应对焦虑和压力的建议。
一、误区一:否认焦虑和压力的存在很多人面对焦虑和压力时往往选择回避,认为这些问题会自己解决。
然而,事实是焦虑和压力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积极去面对和解决,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并主动寻求帮助。
二、误区二:过度焦虑和压力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焦虑和压力是外部环境带来的,而忽略了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对焦虑和压力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对于焦虑和压力的产生和缓解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积极应对,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
三、误区三:依赖消极的应对方式当人们面对焦虑和压力时,往往会依赖于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抑制情绪或者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中。
然而,这种方式只是一种暂时的应对措施,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问题,寻找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运动、放松技巧、社交支持等。
四、误区四:以完美主义应对焦虑和压力有些人在面对焦虑和压力时,会过分追求完美,希望在各方面都能表现出色,从而导致更大的焦虑和压力。
实际上,完美主义只会加重自己的负担,增加焦虑和压力的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学会适当放松,减少对自己的过度要求。
五、误区五:忽略身体健康和自我照顾焦虑和压力不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很多人在面对焦虑和压力时,会忽略身体健康和自我照顾。
事实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的,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照顾,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
六、误区六:不寻求专业帮助面对严重的焦虑和压力,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独自解决问题,而不寻求专业帮助。
然而,专业心理学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焦虑和压力问题。
走出心理疏导的认识误区
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 有理清, 疏导者稍一指点, 甚至一句 数人处于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客观上 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 一名合格 话, 他可能就恍然大悟。 而有的问题 说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 每 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心理学、 医学博士 可能较严重, 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 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一 学位, 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 具有一定 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千万不 有轻有重。所以, 的实践经验, 通过认证资格考试 , 在上 可认为心理疏导是灵丹妙药,一次 定心理不健康 , 更不等于这个人心理变 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立开业 。 就能解决问题。
促进人生 囵 误区六 : 有心理 问题就是 心理 学等方面的知识 , 有严格科学的理论 了解自己后可以扬长避短, 体系和操作规程, 从而达到解决心理 发展与成功。 不 健康 。 不少官兵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有
心理 疏导 是 灵丹 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一个人心理 问题的目的,能够帮助官兵解除心理 囵 误区四:
理疏导经验) 人才, 的 一般都可以 在思 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 都有 想政治工作中渗透心理疏导, 把心理 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 导致 题,
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和 消极情绪的产生。 对这些问题如能
( 作者单位 : 海军大连舰 艇学院政 治系)
责 任 编 辑 : 宝玲 崔
■ 误区二 :政工干部都是心理 过一定的沟通、 “ 交流才能辨别是什么 在心理问题 , 为防他人误解 , 不肯接受
咨询师” 。如同 不是谁都能随 便开汽 方面的问题。有的官兵本来问题就 心理疏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心
车一样 , 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 不大, 自己“ 只是 当局者迷”思路没 理真正完全健康的 , 人少之又少, 绝大多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然而,由于心理学的复杂性和深奥性,常常导致人们对心理学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中常见的误区,并以以下几点分述。
一、心理学等同于心灵魔法有些人误以为心理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通过某种魔法般的手段改变个人的思维和行为。
然而,心理学是一门基于科学研究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都基于实验证据。
心理学家依靠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而不是凭借超自然力量。
二、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许多人对心理学持有这样的误解,误以为心理学可以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心理学只能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许多心理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干预或其他治疗形式。
三、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是相同的有些人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是普遍的,并且每个人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实际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心理过程是独特的。
人的个性、经历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心理过程产生影响,使每个人独特而个体化。
四、心理学研究总是准确无误心理学研究也不是完美的,其中可能存在多个因素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研究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样本数量和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
心理学研究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演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五、心理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一些人希望通过快速解决方案来解决心理问题,但实际上心理问题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来解决。
心理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探索。
通过与心理专业人士的合作,个体可以逐步解决和缓解心理问题。
六、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是可行的一些人倾向于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来解决心理问题,然而这是一个不可靠的做法。
心理问题可能是复杂的,需要专业人士的准确评估和指导。
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的处理,甚至可能加重问题。
在了解了心理学中的常见误区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避免这些误区:1.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避免对心理学存在不正确的理解。
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5篇
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5篇_《心理学》心得与体会1_《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_《心理学》心得与体会2_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另外,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_《心理学》心得与体会3__年7月_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一. 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二. 其次,几点新的认识:1. 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2. 学会感恩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3. 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_《心理学》心得与体会4_一些让人黯然流泪的句子真正牵挂一个人会朝思暮想,就想知道他过的好不好.真正思念一个人会牵肠挂肚,只想打个电话听听声音.感情,谁也说不清楚,真正在乎你的,你无心对待,偶尔理你的,你却视若珍宝.人心,更是难以琢磨,真正心疼你的,你视而不见,若即若离的,你却梦绕魂牵.生活中,谁大声表白,谁暗自关怀,谁又为你一直守候从未走远,谁真心对你,其实你可以感觉的到.感情里,谁虚张声势,谁真心实意,谁又为你呵护备至不离不弃,谁真正爱你,问问你的内心就知道.在乎你的人,不会让你等,不会让你疼,因为你在他的心里无人能比,他爱你胜过爱他自己.深爱你的人,了解你的心,懂得你的情,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他的全部,他时刻把你放在心里.人最害怕的是,你热情似火,却换来别人的冷若冰霜.心最纠结的是,你掏心掏肺,却换来别人的抽身而退.再真挚的感情,也经不起你一次次慢怠,再火热的内心,也架不住你一回回漠视.一个人的冷漠,最终会让另一个人沉默.一个人的无情,最终会让另一个人绝情.人生的舞台,若想精彩,必须脚踏实地.缘分的天空,若懂珍惜,方能地久天长.我知道人这一生: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感情;可怕的不是不了解,是冷落;伤心的不是等待,是无言的结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谎言;最宽广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恨的不是人,是谎言的欺骗;最可怕的不是黑夜,而是无奈的孤独;情义无价,不要用谎言,去欺骗一个真心对你的人;人生有尺,做人有度,我们掌控不了命运,却能掌控自己_《心理学》心得与体会5_通过这个学期的《设计心理学》课程,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和设计心理学有关,它是真正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学习设计心理学,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设计有极大帮助.课上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是书里所看不到的,时下好的创意,好的广告,好的建筑艺术......在学习中,我觉得老师的那种教学模式,我比较能接受,不是一味的死读课本,而是举例分析,给我们讲很多社会上的实例,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它的含义,更好地掌握所讲的知识.老师讲得不枯燥乏味,我们听的也津津有味,让我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增长了见识.老师讲的东西不是照着书本走,而是从书中提炼的精华和要点,跳出书本讲一些设计师应有的技能常识和实际应用实例,给我们看的一些优秀的广告.建筑.产品的设计等,让我们好的设计师是怎样做的.设计心理学学习让自己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思维判断能力.想问题也不会只从一个方面想,而是会从其他方面想.每当遇到难题时,我告诫自己,在当今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正确的,放弃了学习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先是策划一个即将实施的项目,然后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构思.制定方案.实施操作.绘制图样.进行施工.检验样本.通过设计方案的验收等整个环节的工作.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学了《设计心理学》我觉得设计是为人们而服务的,最早设计的生产是为了人们的需要,然人们感到方便,简洁,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才产生了设计,从而为人们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比如,人们觉得走路很累,就发明了自行车,而且在现在,自行车也成为一种环保低碳的潮流.对有近视的人,设计出挂在耳朵上的眼镜.这都是方便人的设计,从心理角度上说,它也满足人们的需求.它是能让人舒心的美的东西.能表达设计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就像装潢设计,真正好的家装就会让居住的人心里感到安心和舒适.这都离不开心理学.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真正的做好设计.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开拓一个人各方面的视野,从而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上课也希望老师继续介绍实际优秀的设计给我们,让我们也能了解国外的设计趋势和理念,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有了很大的收获.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
走出心理疏导的认知误区
效 果 往往 不 佳 。三是 有 畏 难 的情 绪 。认 为 心 理 疏 导 的 专 业 性 强 , 没
经 过 特殊 的培 训 难 以开 展 工 作 。
这 些 问 题 的 存 在 已影 响 了 心 理 疏 导 工 作 的 进 一 步 落 实 和 发 展 ,需 要 我 们 加 以 解 决 。 要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 要 做 许 多 的工 作 , 在 当 前 需 但
的 《 定 》中 第 一 次 提 出 : 培 决 要 养 官 兵 的健 康 心 理 和 健 全 的 人 格 。在 新 的 《 工 条 例 》 也 强 政 中
调 : 要 针 对 官 兵 的 现 实 思 想 问
虽 然 渴 求 心 理 咨 询 ,但 总 爱 把 心
理 问 题 当成 “ ” 看待 。问卷调 病 来 查 显 示 ,有 8 % 的 同 志 认 为 “ 2 有 心 理 疾病 的人 才去 心理 咨询 ”有 ; 6 % 的从 事心理 咨询工 作 的同志 1
问 题 ,1 9 9 8年 总 政 和 总 后 联 合 下 发 通 知 ,要 求 部 队搞 好 心 理
教 育 。 1 9 年 全 军 政 工 会 议 在 99
了一 定 成 绩 的 同 时 也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问 题 。 主 要 表 现 为 :一 是 认 识 上 有 误 区 。调 查 表 明 :基 层 官 兵
官 兵 对 心 理 咨 询 敬 而 远 之 ,不 敢 问 津 。 这 一 观 念 需 要 转 变 。二 是
— —
的 指 示 精 神 ,落 实 《 工 条 例 》 政
的 要 求 ,绝 大 多 数 部 队 在 师 级
特 长 ,使 其 摆 脱 困 境 、取 得 成 绩 、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深受大众关注。
然而,由于对心理学的了解有限,人们常常产生一些误解和误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纠正方法。
一、一切行为都可以被心理学解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行为。
尽管心理学可以提供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的解释,但在解释一些涉及生理因素或外部环境的行为时,心理学并不能提供全面的答案。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心理学并不是万能的,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全面理解人类行为。
二、精神病人危险性很高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危险的,具有暴力倾向。
然而,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对他人并不构成威胁。
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并不强。
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神病人而言,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三、病人的忠告和建议一定是正确的病人提供的建议和忠告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虽然病人的经历和分享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但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个人观点而非专业意见。
只有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证实的治疗方法和建议才能被普遍接受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因此,我们在接受他人忠告和建议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客观和批判性思维。
四、心理咨询只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并不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是一个有益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压力、提高情绪和解决问题。
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咨询仍然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五、人格特质在人类行为中起主导作用人格特质在人类行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决定行为的因素。
环境、经历、文化等因素同样重要。
行为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人格特质单独决定的。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来判断他们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心理学中的认知误区
心理学中的认知误区认知误区是指在人们了解和处理信息时,由于个人的经验、偏见、刻板印象等因素导致的错误判断和思考。
在心理学领域中,认知误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将从认知误区的种类、产生过程以及如何避免认知误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认知误区的种类1.个人偏见:指人们在接触某些事物时,受到自身经验、想法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全然不同的看法。
例如,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眼中的评价和看法不尽相同。
2.刻板印象:指人们因为曾经接触过类似事物,因此对某些事物产生死板、呆板的印象。
例如,学校的好老师都穿着正装,所以所有穿着正装的人都是好老师。
3.肯定偏误:指认为某些东西必然跟某个人、某个事物等有关,而忽视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在赌场中连赢几次后,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比其他玩家都更懂赌博,从而自信满满地继续下注。
4.迷思误区:指人们因得到了不准确或错误的信息而形成的思维误区。
例如,有些人认为多吃蛋白质的肉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壮。
二、认知误区的产生过程认知误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1.加工过程:人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验、嗓音、语速、心情等等。
这些因素会使本来没有问题的信息变得有问题,从而形成认知误区。
例如,语速过快的电视广告可能会引发误解。
2.解释过程: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作出解释。
因此,如果与个人知识和经验不符,人们可能会产生误解。
例如,某人听到“狗不会说话”,但是他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于是他就认为所有动物都会说话。
三、如何避免认知误区1.保持谨慎: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要保持谨慎。
尽量避免被某些因素干扰,如语速、嗓音等。
同时,要多方考虑,得出合理的结论。
2.多角度思考:在解释和理解信息时,要多角度思考。
不要仅仅看到表面现象,而是要去深入分析,并将与个人知识和经验不符的解释加以验证。
3.明确问题:在处理信息时,要先搞清楚问题,并且不断地追问自己所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
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
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
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
心理学五大常见误区
心理学五大常见误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解决心理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心理学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人们在学习和理解心理学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五大常见误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第一大误区:心理学等同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领域,它主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来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然而,心理学远不止于此。
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它们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包括人类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大误区:心理学是非常主观的科学有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主观的科学,因为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往往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然而,心理学研究并不只是停留在主观层面,它也依赖于客观实证的方法和研究设计。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结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
第三大误区:心理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然而,心理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如生物学、医学等。
心理学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工具箱,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第四大误区:心理学可以预测所有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但并不能准确预测每个人的行为。
虽然心理学研究可以提供一些普遍的规律和趋势,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准确的预测。
第五大误区: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虽然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理论和方法,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复杂性使得心理学研究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这个词常常被提及。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心理学的理解可能存在着诸多误区。
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对自身和他人心理的正确认知,也可能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常见的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到心理学,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心理咨询。
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问题、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接触心理学。
这是一个极其片面的观点。
实际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涵盖了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
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从教育心理学到职场心理学,从社会心理学到消费心理学等等,心理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心理学就是读心术。
有些人觉得心理学家能够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甚至能够预测他人的行为。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结论。
它并不能直接读取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具体想法,而是通过观察外在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情绪反应等,来推测可能的心理状态。
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绝对正确和一成不变的。
事实上,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和修正。
例如,曾经被广泛接受的某些心理治疗方法,在新的研究成果面前可能会被证明并非最优选择。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误区呢?一方面,大众媒体的不当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往往会夸大心理学的某些方面,导致公众产生错误的认知。
另一方面,心理学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普通大众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理解它。
为了正确认识心理学,我们首先要明确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它遵循着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走出心理发展误区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走出心理发展误区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仅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人生长足发展的基础,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
凭借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误区的形成及校正浅释如下,以飨读者。
一、消除逆反心理,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否则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二、认知学生易冲动的心理误区,教师采用“冷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儿童相比,少年学生之间的冲突增多,这是由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少年精力旺盛,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争强好胜。
这个时期也正是自尊感强烈时期,不允许别人嘲笑、蔑视,加上影视中武侠英雄的影响,使其冲突时有发生,有时发展到打群架,按下葫芦浮起瓢,常常为一些小事脸红脖子粗,结果搞得学生之间关系紧张。
对此问题,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狭隘的“英雄观”,善于在冲突面前让步,防止矛盾激化,对学生的冲突进行“冷处理”,对任何采取武力和侮辱人格的野蛮行为要坚决反对,不妥协;另一方面,培养他们自我克制能力,不要让感情的风暴熄灭理智的明灯。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及正确的应对方法第一章前言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有时候我们对其了解的并不足够。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人由于理解不足而出现了心理学误区。
本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理学,并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
第二章负面情绪的排除许多人认为,排除负面情绪的秘诀是忽略它们。
但这并不是正确的方法。
事实上,忽略这些情绪只会让它们更强烈地出现,而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应对负面情绪应该试着接受它们的存在,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它们,例如聊天、散步、温馨的谈话等等。
第三章心理治疗的正确应用心理治疗是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使用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但很多人把心理治疗仅仅当作心理疾病的处理方式,而忽略了它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心理治疗就像健身房一样,可以锻炼我们的心理强度和稳定性,使我们更具有控制力,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心理治疗不仅适用于治疗心理疾病,也同样适用于个人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人格特质的固定有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不可变的,因此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事实上,人格特质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训练来改变的。
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并非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你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寻找新的经验和挑战,并且可以利用人际关系来帮助自己前进。
第五章追求完美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导致焦虑和沮丧。
完美并不存在,追求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
应该接受自己,尽可能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完美。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谓的压力,还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六章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以及正确的应对方法。
了解这些关于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通常,处理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包括接受负面情绪、适当的心理治疗、改变固定的人格特质、不追求完美以及其他积极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走出的误区
、
走 出心 理健康 教育 “ 德育化 ” 误 区 的
许多 高校 的心理健康 教 育工作 者 队伍 主要 由德 育 工作者 构成 , 由于传 统的思 维定势 作用 , 很容 易把
心理健 康 教 育视 为德 育 或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一 种 途
径, 往往把 心理 问题 当作 思想 意识不 高 、 德 品质 败 道 坏 和违法乱 纪 行 为 来 处 理 , 即把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 德 育化 ” 这种 现 象 是 当前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主 , 要误 区。诚然 , 学生 的道德 品质 和 思想 政 治 素 质 大 与其心理 发展水 平 有 密切 联 系 , 这并 不 意 味 着心 但
格 的发展完 善 以及 防治 心理 问题和 提高 心理健 康水 平等方 面 , 发挥 了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但 是 由于 大 都 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 还不像 学科 教学那 样 已经成 为相
对稳 定和为 广大教 育 者 熟悉 的教 育 形式 , 开展 心 在 理健康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 度 不 同 地 存 在 着 “ 育 程 德 化”“ 、 医学化 ” “ 能化 ” “ 识化 ” 、万 和 知 的误 区 , 出 走 这些误 区 , 助于推 动高 校大 学 生 心 理健 康 教 育 工 有 作 的深入 开展 。
的误 区, 出这 些误 区 , 走 有助 于推动 高校 大 学生心理健 康教 育 工作 的深入 开展 。 关键词 : 学生 ; 大 心理健 康教 育 中图分 类号 :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 3 9 ( 0 0 0 0 0 0 4 0 9— 12 2 1 )6— 19— 3
初中心理健康你我他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你我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题选自衣新发老师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迈好初中起跑线”中的第一课《心理健康你我他》。
二、设计理念本课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需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向学生科普什么是心理健康,并依照标准,让学生学会衡量自身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目标2.能够及时洞察自身心理状态,并作出积极改变3.澄清心理健康的一些误区,正确认识心理学科四、学情分析刚入初中的很多同学没有接触过心理学,对心理学有一些误区,对心理课的内容、形式也没有清晰理解。
通过第一节心理课,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强调课堂规则,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了解心理课的内容和方式。
五、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难点:澄清心理学误区,能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
六、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1个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纸笔八、教学过程暖身活动:游园会——暑假里面有什么规则:全班每个人轮流说出“暑假里有什么”,不能重复,不能停顿超过10秒,说错的人或回答不上来的有小小的惩罚,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想对新的集体说些什么。
师:暑假生活千姿百态,有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有人宅家提升阅读力,有人劳逸结合,当然也有人躺平安逸。
新学期来啦,一切又都是新的开始,课程表上还多了一门叫做心理健康的课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课堂。
【设计意图:通过暑假生活的分享进行导入,放松学生心情,导出课题《心理健康你我他》。
】团体转换阶段活动一:观看视频“什么是心理学”分享:①通过视频,你读到了什么信息?②关于“心理”,你了解多少信息?③关于这门课和老师,你想获取什么信息?句式:XX老师您好,我是XX,我想知道……师: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行为的一门科学。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在当今社会,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对心理学的误解和误区。
这些误解不仅影响了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的理解,还可能导致我们在处理问题和人际关系时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心理学常见的误区1、认为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很多人一提到心理学,就觉得心理学家能够洞悉他人的心思,仿佛拥有神奇的“读心术”。
然而,心理学并非如此。
虽然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可以对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但这绝不是读心术。
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不可能被简单地“读取”。
2、把心理学等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领域,但心理学的范畴远远不止于此。
心理学还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众多分支,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
3、认为学了心理学就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有些人抱着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去学习心理学,期望能够一劳永逸地摆脱烦恼。
但实际上,心理学知识只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应对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并不能直接解决所有的个人问题。
而且,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也会面临自己的心理挑战。
4、觉得心理学只是理论,没有实际用途这种观点忽视了心理学在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商业领域,心理学可以用于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员工激励等;在医疗领域,心理学对于治疗心理疾病、促进患者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正确认识心理学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是基于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来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它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理论推导来得出结论。
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经过严格验证和反复检验的。
2、心理学关注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其心理和行为也存在着差异。
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
这才是心理学读后感这才是心理学,第一,什么是科学心理学;第二,如何识别伪心理学;第三,大众对科学心理学的困惑。
这才是心理学关于基思·斯坦诺维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
2012年,他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这才是心理学关于本书本书首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被全球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
在本书中,心理学大师基思·斯坦诺维奇将教你站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学,彻底走出伪心理学的误区。
这才是心理学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是《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25万字,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精华: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心理学。
这本书的是基思·斯坦诺维奇,他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学的心理学教授,以前还担任过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的首席科学家,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获得了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斯坦诺维奇写过很多畅销书,比如大家熟知的《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等。
而今天咱们解读的《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1983年就完成了第一版,出版三十多年来,广受欢迎,被人们称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被全球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到今天它已出版到第九版了。
这本书的英文版书名是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Rsychology,直译成中文是“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
这本书第一次被引进到国内的时候,书名被翻译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引进到第八版的时候,又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到了第九版,中文书名才改为《这才是心理学》。
斯坦诺维奇认为,普通大众对心理学其实有很多误解,人人需要更多地了解真正科学的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话题:第一,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第二,为什么很多流行的所谓心理学其实是伪科学;第三,人们对科学心理学常有的两个误解。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由受过心理学专门 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 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与 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交谈、 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 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助人自助
哪些人适合心理咨询?
观念的修正
•大学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是针对人格健全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的高 效而满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 人的生命具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 开发,人的价值能够实现。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人格完整和谐
5、正确的自我意识
6、人关系和谐
7、适应能力强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智力正常
学习与理解的能力 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 迅速对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 运用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心理健康,你的理解正确吗?
1、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2、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3、正确理解心理健康
1、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 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 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1948,WHO)。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 理、行为等因素分析:
▓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心理咨询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咨询师要具备专业 素养,另一方面,作为来访者也要对咨询负责。, 咨询的主角是来访者,来访的人要愿意跟咨询师讲述内 心的想法,愿意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愿意为自己的发展 和成长负责;咨询师是协助你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误区与纠正
误区6:心理问题可以一次解决 纠正:
误区与纠正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心理学导论》的体会班级:学号:XX:摘要: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压抑,或者感到自己总是闷闷不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最终导致抑郁或是其他心理疾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严重的会自寻短见,跳楼什么的事件自杀时有发生。
这可谓是一种悲剧,然而这种悲剧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走出这些心理误区。
这就涉与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对我们的行动具有极大的影响,具有一种导向作用,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正确认识自己,掌握一些基本心理学知识,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克服正文:当今社会,在就业压力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做出一些难以令人理解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所以,学习心理学显得很必要和重要。
首先,我们简单地认识一下什么是心理学。
我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动物,当然研究动物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简言之,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三大任务:揭示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指导实际运用。
最重要的,我想是指导实际运用。
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理是受大脑支配的。
作用都是相互的,所以反过来,我们的心理自然也会影响到大脑,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说了那么多,下面说点实际的东西,看一下跟我们当代大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心理问题,以与如何走出这些心理误区,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快结束的阶段,青春期向成年过渡,思想逐步成熟,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
其表现是多样化的。
第一,适应问题。
这是个比较笼统的心理问题,包括对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适应,主要是对大一新生而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心理学,走出心理学误区
听到”心理学“这三个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人也会好奇的去探寻一下究竟。
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担心: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穿我?这个未知的领域被很多人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和基调,让人向往的同时有那么一丝恐惧。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慢慢地被人熟知,但是相对我们庞大的群体,了解她的人还是非常少的。
因此,对心理学的认识的误解和偏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但它真的是那么神奇,遥不可及吗?
其实,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不是深不可测的。
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
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印象深刻?人为什么要自杀?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爱聊政治?等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学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也有必要针对一些误解做一些澄清。
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去认识,学习并把心理学应用于生活中。
一、心理问题≠不正常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
来访者通常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咨询室,在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绪暴露出来。
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
面有问题。
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咨询。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释,问题就能顺利地解决;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透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我们所说的心理治疗是主要诊治神经症患者或者有人格障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病人”。
心理咨询面向的主要是正常人群,称之为“来访者”,处理的问题多为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育儿、疾病、康复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咨询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或者健康的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而进行的“未雨绸缪”式的咨询,而不仅仅是“治心病”。
很多同学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去咨询。
这就是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混为一谈,这样经常导致错失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
如何判断心理咨询的最佳时机?一般而言,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疾病状态,那应该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神化,好像咨询员应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将心理医生视为“开锁匠”,期盼其能打开所有的心结,所以常常求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望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
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堆积
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
四、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应该有能耐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须努力、不须承担责任。
要知道,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心结形成的根源,找到化解心绪的办法,也就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另外,来访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希望咨询师帮忙拿主意时,应明白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不同的独立的人,有与来访者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好恶强加给来访者。
“救世主”
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再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只有一事无成。
五、心理学≠算命
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师水准不高。
其实心理咨询师并非算命先生,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讯息进行讨论和分析。
因此,来访者需尽量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访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咨询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