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咨询,人们存在哪些误解

合集下载

对心理咨询的十大误解分析

对心理咨询的十大误解分析

对心理咨询的十大误解分析一,我的心理没问题,没到什么严重地步,心理咨询和我无关。

分析:的确,心理咨询现在在我国还很不普及,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徐静蕾也声称过自己有情绪问题,但不需要心理咨询。

当人类面对外界压力时,往往需要动用精神力量来支撑和抗争,但是往往精神世界会陷入危机,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其实就像都有过患“感冒”的经历一样,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曾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很多人都有过愤怒、郁闷、焦虑、烦躁、躲避、恐惧、厌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适应新环境等体验吧?往往自己认为是小毛病的地方,很可能便存在着心理问题。

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仅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问题抗争,结果往往越克服越厉害,越抗争越严重,还会引发躯体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常人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自己觉得很困惑或者痛苦,自己的个人努力好像一时无法排遣。

这时候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

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其实就算非常健康毫无心理问题的人士,也可以接受“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咨询辅导,比如职场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培养、儿童智力、情商培养等,可以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

如果你的经济能力较好,对心理咨询又很认可的话,原则上应该定期到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

二,如果去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

分析:首先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而轻度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人格障碍、认知障碍、心理困惑等几乎人人都有,完全不算“不正常”。

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休息、锻炼和保健。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与真相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与真相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误区与真相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重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误区,这些误区往往导致咨询效果不理想,甚至使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误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咨询,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常见误区以及清晰的真相。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看病”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咨询就等同于看病,只有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这种观点极其片面。

实际上,心理咨询不仅仅是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干预,它还可以帮助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解决情感困扰、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各类问题。

例如,一位大一新生因为刚进入大学环境而感到孤独和焦虑,这时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适应新生活,缓解焦虑情绪,而不是等到问题深化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再去求助。

同时,许多心理专业人士提倡早期介入,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

误区二:寻求心理咨询是软弱的表现许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是承认自己无能和软弱,是一种自我否定。

这种观点不仅让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选择隐忍不发,还可能导致他们进一步抑郁和焦虑。

然而,实际上,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正如身体生病需要看医生一样,心理问题同样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

能够勇敢地面对内心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更能展现出他们处理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整个社会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推动。

误区三:一次咨询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咨询后寄予厚望,希望一次交流能够彻底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或烦恼。

然而,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过程,而非一次性的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深入挖掘潜在问题、调整认知与行为等方面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通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的咨询只能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要通过后续的互动与反馈来持续改进和成长。

因此,大多数专业人士会建议在初次咨询后安排数次后续会谈,以便进行系统性干预和跟进。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合作关系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需要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深入探讨问题 根源,逐步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的效果与期望
1 2
心理咨询的效果因人而异
心理咨询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在 短时间内看到明显改变,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 时间。
咨询效果的评估方式
咨询效果的评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我评估、 咨询师评估以及观察他人评价等。
03
学会自我成长和反思
来访者需要在咨询过程中学会自我成长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如何寻找性价比高的心理咨询资源
了解市场行情
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之前,了解当地的市 场行情,包括咨询师的收费标准和行业平 均水平。
不要仅仅根据价格选择咨询师,还要考虑 咨询师的资质、经验、口碑等方面,选择 最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寻找优惠活动和折扣
学校或社区资源
一些咨询机构会推出优惠活动和折扣,可 以通过咨询机构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了 解并享受优惠。
心理咨询的支付方式
直接支付现金或刷卡
01
一些咨询机构接受现金或刷卡支付,这也是最直接的支付方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
02
一些咨询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
等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学校或机构合作
03
一些学校或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有合作关系,学生或员工可以
通过学校或机构进行咨询并由学校或机构支付费用。
心理咨询的预防作用
01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 了解自己,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 ,并提供应对策略,从而预防心 理问题的发生。

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今天许多原来不把情绪问题当回事的人,已意识到自己有心理疾患,还产生了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愿望。

但不少人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一些曲解,而使“心理瘀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误解一:去心理咨询是很不体面的事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

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往往怕被他人认为患了精神病或是被当作怪人,去咨询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表露出情感上的困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因而不少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愿去咨询。

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障碍和症结。

心理咨询师不会取笑你,并为你保密。

因而咨询者丢下包袱、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师是诊疗的关键所在。

在心理学界常引用这样一则故事:一对西方男女青年约会,男方迟到了,当问及原因,自陈去心理咨询耽搁了时间,女方不但不责怪,反而更欣赏他,因为一来表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来他有向上的精神,有改变生命质量的强烈愿望,不愿混混沌沌虚度一生。

在我国,同样的情形,女方则可能猜想男友是不是精神病人,会不会遗传,我还跟他谈下去吗等问题。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误解二:把心理学当作“算命学”有一则故事,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

其实许多来询者也有类似的心态。

他们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吐露出来,在他们看来,反正你是心理咨询师,简单说几句,你应该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没水平。

可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他只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咨询者提供的足够信息(病史)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心理咨询是一项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

然而,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多疑问和误解。

在本文中,我将解答一些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1.心理咨询适用于哪些人群?心理咨询适用于任何年龄段、职业和阶段的人。

无论您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可以在面对各种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合作,人们可以学习应对压力、管理情绪,以及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3.我是否需要心理咨询?如果您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持续感到沮丧、焦虑或紧张;面临重大生活变化或挑战;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无法处理压力或情绪问题;或者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状态。

4.如何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选择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

首先,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问题选择专业领域相符的心理咨询师。

其次,可以通过咨询师的背景资历、经验和认证情况来评估他们的专业性。

最后,您还可以与咨询师进行一次初步咨询,以确定他们是否适合您。

5.心理咨询是如何进行的?心理咨询通常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适当的远程咨询。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与您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倾听您的问题与困扰,并通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您增强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6.心理咨询是如何保护隐私的?心理咨询师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保护咨询的隐私性。

所有信息和对话内容都将保密,并且不会透露给第三方,除非客户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

7.提前结束心理咨询是否会有害?提前结束咨询并不会对您的健康有害,但会影响您继续从咨询中获益的机会。

建议在提前结束前与咨询师进行沟通,以了解您的顾虑和决策,并确保结束前完成必要的总结和衔接。

8.心理咨询是否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是的,心理咨询同样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关于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关于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关于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相比,目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效果等方面分析目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不够满足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目前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普及:目前,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较为薄弱,相关教育的开展普遍受到限制。

很多人在面临心理困惑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2. 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不均衡:目前,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相对匮乏。

3. 心理健康服务缺乏针对性:目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而对于特殊人群和特殊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相对不足,如对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解决路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资源配置,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二、社会心理服务对象范围有限目前,社会心理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的群体,而很多人尚未形成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识。

主要原因如下:2. 大众心理服务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普通群众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认识不足,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存在误解和偏见,因此没有形成心理服务的意识。

解决路径:加强大众心理服务宣传,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众的心理素质;鼓励和支持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为普通群众提供便捷的心理服务。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一)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一)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

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误区一心理咨询就是去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提高,很多精神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都开设有专门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

一般人的惯性思维,有“病”,就要去医院看医生。

殊不知心理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医院里面的“心理医生”也不同于原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心理医生。

医院基本上是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以药物来治疗心理问题。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心理医生都是精神科医生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还是以精神病学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心理医生的名字而已);二、现在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心理问题还是先习惯去医院,医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位医生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辅导,看也看不完……只有极个别的医院聘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一般他们的收费标准和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收费差不多。

误区二把心理障碍当做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患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医生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医生,所以,看心理障碍,医生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但却背离了真正心理咨询的轨道。

实际上真正的心理问题是无需用药的,原因有二: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

2、不解决心理问题,只从情绪和躯体症状入手吃药调节,是治表不治本,好转后,稍有风吹草动,很快就复发,且越复发越严重。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

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向个体或团体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的一种服务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解和误读。

本文将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进行探讨,以期为大众消除误解,传递正确的信息。

一、心理咨询并非神秘的魔法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咨询师能够通过某种超能力直接看穿个体的内心,做出准确的判断。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心理咨询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工作方式,咨询师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观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咨询并非仅凭主观判断,而是建立在客观分析和客观指导之上。

二、心理咨询并非只适用于心理疾病许多人错误地将心理咨询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精神疾病患者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并不仅限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它更多地是为了帮助个体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无论是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是职业发展问题,心理咨询都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是一种保密的服务保密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

咨询师有责任保护个体的隐私和机密信息,不会将个体在咨询过程中透露的内容泄露给他人。

这种保密制度有助于建立咨询者的信任,使其更愿意在咨询中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如咨询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咨询师才会例外。

四、心理咨询需要咨询者的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并非单向的专家给与指导和解答,而是一种咨询者与咨询师的互动过程。

咨询者需要主动参与咨询,与咨询师共同探索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咨询师的引导和建议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师不会代替咨询者做决策,而是帮助咨询者建立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计划。

五、心理咨询的效果需要时间和坚持心理问题的形成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人希望通过一两次咨询就能奇迹般地解决所有问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期望。

心理学中常见的误解与真相

心理学中常见的误解与真相

心理学中常见的误解与真相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由于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都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但是,仍有许多人对心理学存在着许多误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中常见的误解,并揭示它们的真相。

误解一:心理学家能够读懂你的想法许多人认为,心理学家是那些能够读取他们脑海中所有想法的人。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

心理学家并不是能读取人们想法的超人,他们通过各种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

他们会利用实验、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此外,心理学家不会试图去了解每个人的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的是一群人的群体特征而不是个人的特征。

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是试图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采取某种行为或有某种想法。

误解二:只有“疯子”才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

和身体生病一样,精神上生病也是很正常的。

心理医生是专门从事精神障碍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提供多种治疗选项,比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催眠治疗等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看心理医生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存在精神障碍。

许多人看心理医生是因为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和情感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缓解的。

误解三:心理学家逐渐失去创造性许多人觉得心理学家只是庸俗、无聊的研究者,只是对常识和其他人的研究进行一些统计分析。

实际上,心理学家不仅在创造性研究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他们的研究将不断挑战我们对社会、人类和大脑的认识。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心理学家发明了许多肯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术,比如标准化测试、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社会认知模型,这些都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契机。

误解四:眼神向上的人在说谎有一个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们会向上看,因此,可以通过看眼神的方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但是,这种看眼神的方法并不可靠,并不能准确地推断出是否说谎。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

常见的心理学误区是什么?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深受大众关注。

然而,由于对心理学的了解有限,人们常常产生一些误解和误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区,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纠正方法。

一、一切行为都可以被心理学解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行为。

尽管心理学可以提供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的解释,但在解释一些涉及生理因素或外部环境的行为时,心理学并不能提供全面的答案。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心理学并不是万能的,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全面理解人类行为。

二、精神病人危险性很高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危险的,具有暴力倾向。

然而,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对他人并不构成威胁。

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与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并不强。

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神病人而言,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三、病人的忠告和建议一定是正确的病人提供的建议和忠告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虽然病人的经历和分享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但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个人观点而非专业意见。

只有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证实的治疗方法和建议才能被普遍接受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因此,我们在接受他人忠告和建议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客观和批判性思维。

四、心理咨询只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并不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咨询是一个有益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压力、提高情绪和解决问题。

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咨询仍然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以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五、人格特质在人类行为中起主导作用人格特质在人类行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决定行为的因素。

环境、经历、文化等因素同样重要。

行为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人格特质单独决定的。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来判断他们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解及纠正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解及纠正方法

心理学中的常见误解及纠正方法导语: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完全和知识的欠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心理学产生误解。

本文将针对心理学中的常见误解进行分析,并提供纠正方法。

一、心理学只是研究疯子的学科1. 误解: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只关注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

2. 纠正:事实上,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所有正常人的心理和行为。

它通过研究人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心理素质。

二、心理学可以解释一切行为1. 误解:有人认为心理学可以解释所有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等。

2. 纠正:虽然心理学可以对行为进行解释,但并不能解释一切行为。

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

因此,心理学只能提供一种解释的角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三、认知行为疗法适用于所有心理问题1. 误解:有人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所有心理问题的万能药。

2. 纠正:认知行为疗法适用于一部分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问题。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问题独特,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

四、心理咨询就是“聊天”1. 误解: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无聊的聊天,没有实质帮助。

2. 纠正: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沟通和辅导过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指导。

咨询师将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情绪管理就是抑制消极情绪1. 误解:有人认为情绪管理就是抑制消极情绪,追求永远的快乐。

2. 纠正: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让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它强调的是情绪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消极情绪。

六、幸福就是无忧无虑的生活1. 误解:许多人认为幸福就是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烦恼和困扰。

2. 纠正:幸福来自于个体对自己和生活的认同和接纳,而不是外部的物质条件。

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解析1. 引言1.1 概述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知的不断加深,我们逐渐意识到了心理健康问题中存在许多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包括对心理疾病的误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看法误区以及涉及心理健康的谣言和传闻等。

这使得我们亟需深入了解这些误区,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1.2 研究背景目前,大多数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仍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和观念。

许多人将心理疾病与“精神错乱”、“弱智”等负面标签联系在一起,导致患者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往往把其视为个体能力不足或者是社会化问题的产物。

此外,众多流传于社交媒体的谣言和传闻也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混乱,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1.3 目的和重要性为了消除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常见误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解析和分析。

本文的目标就是深入探讨这些误区产生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推广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促进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更加负责任地处理精神卫生事件和信息发布以及强调个人自我意识和患者权益保护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误区的存在,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与关怀。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具体介绍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误区的内容,并深入探讨影响这些误区形成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与分析,我们有望在未来改善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并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关爱的社会环境。

2. 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误区。

这些误区往往导致对心理疾病的错误理解,对心理健康的看法不准确,并产生各种心理健康谣言和传闻。

下面将重点解析这些常见误区。

2.1 对心理疾病的误解许多人对心理疾病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关于心理学的十个误解

关于心理学的十个误解

关于心理学的十个误解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但是在大众中存在许多误解。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十个误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误解一:心理学等于心理咨询许多人认为心理学仅仅是关于咨询和治疗的学科,实际上,心理学包括多个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误解二:心理学能读心心理学家并不能真正读懂他人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理和解释。

误解三:心理学只关注问题和疾病心理学不仅关注问题和疾病,也研究正常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家致力于理解人类的幸福、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等正面因素。

误解四: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药物解决药物可以帮助治疗某些心理问题,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也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误解五:人类行为由基因决定虽然基因对人类行为有一定影响,但环境和社会因素同样重要。

心理学强调了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误解六:大脑的使用率只有10%这是一个常见的谬误,事实上,大脑的各个区域在不同任务中都会参与。

大脑是高度复杂而高效的器官。

误解七:催眠可以控制他人催眠并不能使人丧失意志和自主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意识状态。

催眠效果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

误解八:人类行为是确定性的人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仅是确定性的结果。

人类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行为是复杂的、多样的。

误解九:心理学是主观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其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人类行为,尽力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误解十:心理学是一门现代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印度等古代文明。

虽然现代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正式建立,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

通过纠正这些常见误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真正内容和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指导。

对心理学的常见八个误解

对心理学的常见八个误解

对心理学的常见八个误解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然而,人们对心理学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解。

以下是对心理学常见的八个误解:一、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心理学并不是读心术。

虽然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但并不代表能够直接读懂他人的内心想法。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类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等方面来推测个体的心理状态,但无法直接得知他人的内心感受。

二、心理学就是解梦解梦只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领域,即梦境心理学。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广泛研究的科学,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

三、心理学就是催眠术催眠术只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且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

催眠术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治疗疾病等。

而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还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研究。

四、心理学就是给人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但并不代表心理学只限于心理咨询。

心理学家除了在咨询中使用到心理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外,还从事教育、工业、司法等领域的工作。

五、心理学就是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确实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神经科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包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而心理学则更广泛地研究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探究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

六、只有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学习心理学人们往往认为只有那些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人才会去学习心理学。

然而,心理学并不仅仅关注“不正常”的人群。

心理学研究涉及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情感、认知、社会互动等等。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七、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和异常正如第六个误解所提到的,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由于媒体报道和大众传播的缘故,人们往往认为心理学家只关注变态和异常的行为。

实际上,心理学家也研究正常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例如人类的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人格特质等等。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九大误解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九大误解

对心理咨询的九大误解误解 1、心理咨询师知道你在想什么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周围人得知了你的专业时,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问:“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正在想什么?”人们总是以为学过心理就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所思所想。

其实心理活动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

误解2、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可能还有过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然而事实上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

那些极少数的具有问题的患者,如有强迫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因此,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疗的人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误解3、心理咨询师会催眠在很多人眼中,催眠术是一种很玄妙的技术。

而知道催眠术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联系起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是因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二是和几部深有影响的“心理电影”有关。

然而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非心理工作者的“招牌本领”,而且大多数心理工作者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和行为观察。

误解4、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还有一种让心理学者感到伤心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是骗人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呢?一是对心理学科学性的怀疑。

二是有些人对心理咨询的“失望”。

心理学的常见的8个误解

心理学的常见的8个误解

心理学的常见的8个误解*导读:心理学往往给人影响是虚,邪恶,无聊等等。

其实大家对心理学有许多误解,下面为您解答一般存在的8个误解第一个误解,也是最经常被提及的误解,自然就是学了心理学,就能看穿别人的心理。

无法理解这类误解的来源,不过想想我们在学成语时常常的望文生义,就可以了。

一个社交天才(或者是情场高手),这类人天生俱来就有强大的洞察能力,这群人才能捉住别人的心理,玩弄别人于鼓掌之中。

顺便提一句,心理学家也是人,同样容易被人利用,比如他们被用于很多的舆论引导(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要宣传的思想融入一部连续剧,一部备受关注的连续剧中)。

再聪颖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谓的“读心术”。

还有所谓的催眠,在进入催眠后,人是不会听催眠师随意摆布的,和正常人一样清醒,甚至可能比正常人还冷静。

参见斯潘纳斯的工作。

对于希望赢得社交的人,或许厚黑学,于丹之类的书才适合你。

有人会问:如果社交天才加上心理学家呢?这个更无语了,人的思考慢过眼睛的观察,心理学背景只能拖慢社交。

(当然也存在极端的人)心理学的常见的8个误解第二个,心理学不仅仅只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范围是很广的,记忆,感觉,知觉,思考等等等等,比如人听到“有火”时,为什么会想到用水灭火;或者人的记忆会不会出现偏差之类的。

无奈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学研究的只是人的“爱恨情仇”。

第三个误解,心理学研究的是都是有精神病的,和精神病人一样。

直接和精神病,变态合在一起,没病的用不着管。

这些只是心理学的研究的一部分。

(有无心理疾病,有时难以区分,罗森汉恩对此作出了不少工作)。

直接参见第二个。

顺便说,精神病学不属于心理学。

第四个,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很好地给人心理咨询。

没错,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

但是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是不同职业,他们所学的本身就不完全一致。

更有的咨询师的咨询毫无基础,凭性而说。

第五个,心理学就是使人成功,抑或者更好地使人更快乐。

怎么说呢,有些心理学是把这些当成目标,不过各大学派的目标不尽相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上,仍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正确判断和有效干预,还可能给大学生自身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误区一:心理健康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却错误的观念。

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健康问题”,就立刻联想到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实际上,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远远超出了精神疾病的范围。

它包括一系列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困扰,例如焦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导致的紧张等。

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相当常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心理调适和支持,是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的。

误区二:心理强大的人不会有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那些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的人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任何人,无论其性格多么坚强、能力多么出众,都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和压力下出现心理困扰。

比如,一位在学业上一直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次重要考试的失利而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一个平时乐观开朗的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如亲人离世、失恋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心理韧性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误区三:有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人的失败不少人认为,如果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那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是因为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这种看法是不公平且错误的。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突发的生活事件等等。

将其归咎于个人的失败,不仅会加重当事人的自责和内疚感,还会阻碍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误区四: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没什么用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只是简单的聊天,无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的过程,咨询师通过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来访者探索内心的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及其影响【摘要】心理咨询是一项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服务,然而一些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不良认知。

这种不良认知表现在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偏见,导致他们对心理咨询产生消极情绪和态度。

不良认知的成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经历,需要通过心理教育和认知重构来改变。

建议来访者要开放心态,认真对待心理咨询,接受专业帮助。

建立正确认知对于获得有效的心理咨询是至关重要的。

不良认知对心理咨询的不良影响包括增加治疗难度和降低治疗效果,解决不良认知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宣传,提高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提高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促使心理咨询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咨询、不良认知、影响、表现形式、成因、建议、正确认知、结论、解决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是一种心理治疗和辅导的方法。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增加,心理咨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许多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着各种不良认知,这会对心理咨询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不良认知是指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或错误,这种认知可能源自个体的经验、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

当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不良认知时,可能表现为对心理咨询的怀疑、排斥,甚至是误解和误判。

这种不良认知会影响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信任度和参与度,从而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

了解和解决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不良认知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不良认知的表现形式、影响及成因,提出改变不良认知的建议,建立正确认知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接受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和满意度。

2. 正文2.1 不良认知的表现形式1. 预设偏见:来访者可能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已经形成了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认为心理咨询只是一种骗人的手段,或者认为咨询师无法真正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2. 忽视心理问题:有些来访者可能会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轻描淡写,认为这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或者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

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

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旨在帮助个体解决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

然而,由于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有限,人们常常存在一些误解。

本文将围绕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重要的领域。

误解一:心理咨询只适用于严重的心理障碍许多人认为只有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无论是面临压力、情绪痛苦还是人际关系困扰,心理咨询都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的对话和共情,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

误解二:心理咨询是对个人的评判和指责有些人可能误解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为他们只是要对个人进行评判或指责。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是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的。

他们提供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是一个支持和引导个体成长的过程,而非指责和批评。

误解三:心理咨询无法解决问题,只是谈谈话而已某些人可能认为心理咨询只是在进行无意义的闲聊,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然而,心理咨询师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个体识别问题,并提供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以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误解四:心理咨询是奢侈品,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奢侈品,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比如富人或名人。

然而,心理咨询应当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种种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压力管理、冲突解决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个体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

误解五:心理咨询会泄露个人隐私个人的隐私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心理咨询也不例外。

然而,心理咨询师有着严格的保密责任。

他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个体的隐私和机密信息,不会将其泄露给他人。

这为个体在咨询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安全和放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真实地分享和探索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

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误区(二)作者:心理咨询师代宝义不知不觉已经跟随美龄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几年了,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团队各位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配合美龄老师治疗好了上千例各种各样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自己也独立帮助很多求助者解决了心理困扰。

高兴之余,众观接待的各种各样的求助者反映出的情况,以及不少严重咨客的求治经历,仍有很多无奈……关于心理治疗,有许多怪现象存在,这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误解,在这里浅说一二:误区六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

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咨询师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

心理咨询师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

心理咨询师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

心理咨询师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

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

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误区七去做心理咨询很丢人(是精神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

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

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

“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

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心理咨询,人们存在哪些误解?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电影《史密斯夫妇》开篇一幕中,史密斯夫妇多年生活磨平当初的激情,而多些平淡与乏味,互生倦怠的夫妻一起去婚姻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咨询——在美国,这就如同去医院配药一样的普遍行为。

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情形。

许多遭遇婚恋困扰的情侣、夫妻,通常不会想到去找专业的婚姻心理咨询师,而多会向亲友、居委会、妇联乃至律师寻求帮助。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婚姻问题、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师缺乏相对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有了心理困扰自身无法解决,却仍然硬撑着,延误了最佳调整时期,最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困境。

那么,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哪些误区呢?
广州心理咨询为您盘点。

一、“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的惧怕等同于对“精神病”,以为进行心理咨询会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被认为“心理病态”,即使轻微的心理问题,“捂着”、“瞒着”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导致情况越发严重。

一部分来访者是因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等过来,通过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其实,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成长问题、灾难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工作问题、
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

另外,心理咨询具有许多功能,有一个功能往往被人忽视,即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更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大都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当他们感到心绪不佳时,就会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免影响工作。

二、去心理咨询丢人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国内人出现婚姻问题时常向亲友等寻求帮助,对心理咨询师并不信任,倾诉时也会有所顾忌。

其实,心理咨询最基本的原则里有一项“保密原则”,来访者将内心世界坦诚展示,心理咨询师也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帮助来访者接纳、挑战自我。

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忌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的未来。

三、心理咨询就是简单的聊聊天
许多人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和他们聊聊天,并直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比如催眠、意向对话、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但每个来访者的情况不一样,咨询师会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运用针对性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从而帮助来访者对目前所面临的困扰进行客观的分析,梳理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对来访者做出启发和指导,让其能更快更好地走出困境。

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

尽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四、心理问题都可以一次性解决
不少来访者以为心理咨询就像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两次就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觉得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灰心失望。

其实,当一个人在婚姻、恋爱、人际中遇到了困扰,每个人受到困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来访者可能只是简单的恋爱问题,比如说情侣闹别扭吵架了,这种情况可能像感冒了吃药一样,咨询一两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有些来访者的问题则比较复杂,比如夫妻俩结婚20多年,婚姻走到了破裂的边缘,这种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导致心理的错误观念的转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的消除、童年不幸经历的创伤都不可能一次性得到解决,即使是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心理咨询就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因此,心理咨询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五、心理素质好的人不需要心理咨询
许多人认为,“我的心理素质很好,不需要心理咨询”。

其实,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的渠道,更是一个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有效途径。

无论一个人多么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都不可能十分地了解自己,因此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一个人也不可能每时每刻地反省自己,也难以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会得到错误的暗示。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客观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实现自我的成长,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幸福。

比如说,在婚前,许多情侣并不完全预测到在婚姻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和困扰,而通过专业婚前心理咨询,可以提升自己应对婚姻恋爱的能力。

如果能够通过心理咨询,了解婚姻家庭的各个方面,提升应对恋爱、婚姻、亲子、家庭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为幸福家庭增加砝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