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示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示范性
浅谈教师的示范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古已有之。人类文明的传播以及人类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活动的教育性,决定了这一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即传授为人之道,传授知识,具体说,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者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小学生善于
模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心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善于模仿而不辨是非,感情充沛而易于激动;他们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期,教师会成为学生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威信远胜于父母。许多教师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模仿,又因为是向教师学来的,往往就理直气壮地做下去。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甚至,连说话的语气神态等,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
教师的示范性特征,几乎表现在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提出要求时,为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使小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都先做示范。特别是在例题讲解,实物演示,实验操作以及在音、体、美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如加里宁所指出的那样:“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效果,是巨大而持久的。
无声的“身教”更胜于有声的“言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谁也没有像教师这
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总之,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榜样,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善于利用教师的示范性,善于做学生的好榜样,就更要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而给予学生无限正能量,这才是“范”的作用。